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陈紫薇分韵得寿字立道,赴宣州 南宋 · 释居简
 押宥韵
皇极建五福,筮得一曰寿。
人间最殊特,何者出其右。
持以奉君子,数量未易究。
乐哉仁者静,克享本天授。
况复湖海豪,不在曹刘后。
良玉市有贾,韫椟敢轻售。
用大古所难,跼缩万牛脰。
巨镛当簨簴,欲振待洪扣。
乘槎到丛霄,下士逮圭窦。
药物固满簋,骥子亦盈厩。
弦歌美遥夜,图史乐清昼。
养高知道腴,思苦坐吟瘦。
淫蛙不停响,老凤合伸咮。
想当吟酣时,俗驾不得簉。
广居与正位,自有不须僦。
一篇荐蔬笋,三舍避衮绣。
桂玉破官舍,芝兰茁瑶甃。
莫讶分符速,正恐传衣骤。
归来黄金瓯,名氏得先覆。
看镜了心期,一笑丹砂就。
杭州天竺辨才大师 北宋 · 郭祥正
 押质韵
我闻辨才师,解空称第一。
病子得摩顶,其疾顿若失。
救物运真悲,了心非幻术。
声名动寰宇,退身性愈密。
峨峨龙井峰,篁竹不透日。
终朝无来宾,筇枝自横膝。
此道何寥寥,差肩佛摩诘
无生无不生,一以贯禅律。
安得两羽翰,归飞参丈室。
稽首慕高风,天地相终毕。
四园竹 清末至现当代 · 汪东
 押词韵第三部
高梧悴叶,阵阵点朱扉
藓阶露湿,沼镜平,凉月穿帏。
幽怨多,空寄托,青琴响里。
此情常怕人知。

最凄其。
谁怜瘦损萧郎,淹留误了心期。
料向湘波寄泪。
清夜挑镫,更续秋辞。
千万纸。
路断绝,还愁凤讯稀。
忆秦娥 清末至现当代 · 汪东
去去。此别何年聚。
苍茫。极目烟涛万里长。

时行时坐频思忆。直到纱窗黑。
愁深。误剪灯花断了心
上小楼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邯郸记 第三出
吕:这四般儿非亲者故。
四般儿为人造畜。
客:难道人有了君臣。
才是富贵。
有儿女家小。
才快活。
都是酒色财气上来的。
怎生住的手。
吕:你道是对面君臣。
一胞儿女。
帖肉妻夫。
则那一口气不遂了心
来从何处来。
去从何处去。
俺替你愁。
俺替你想。
敢四般儿那时才住。
独对亭书怀次王阳明先生 明 · 邹元标
 押词韵第七部
几从江上过,危峰坐中见。
清秋披蒙茸,始得陟崇巘。
诸贤聚一堂,图书已识面。
忆昔迷歧路,困衡不善变。
博文并格物,留情经与传。
于今两寘之,深荷圣衷眷。
古人弃糟粕,用为来者劝。
素琴本无弦,了心何足辩。
次韵王叔毅弘行人见寄 其一 明 · 陈献章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驻屐花边听鸟音,青山何处想登临。
肩头伊尹方能任,脚板鸱夷了心
历历更宜观往古,炎炎何敢羡于今。
相逢杯酒喜共醉,相忆诗情还自深。
袁晖林敬 其四 明 · 陈献章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若道鸱夷了心,五湖何用更千金。
鲁连长揖平原去,风月无边碧海深。
怀胡大参希仁 其一 明 · 陈献章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鲁连谢去都无事,范蠡归来未了心
三十馀年穷学道,而今方识古人深。
张内翰廷祥书括而成诗呈胡希仁提学 明 · 陈献章
 押词韵第七部
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
眇哉一勺水,积累成大川
亦有非积累,源泉自涓涓。
至无有至动,至近至神焉
发用兹不穷,缄藏极渊泉
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
学患不用心,用心滋牵缠。
本虚形乃实,立本贵自然。
戒慎与恐惧,斯言未云偏。
后儒不省事,差失毫釐间。
寄语了心人,素琴本无弦。
新建金刚碑 唐末宋初 · 周惟简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夫金刚经者。
乃众经之源。
诸法之本。
为苦空之风骨。
为寂灭之纲□者矣。
盖如来示密。
独在斯文。
□□□以归诸无。
见诸无而捐一有。
在传讲之遗法者。
类图相以现容也。
月在秋潭。
智者观之。
不足以为有。
唐发空谷。
圣者闻之。
不得以为无。
实坚高前后之所元。
乃指视随迎之不及。
有道禺上人者。
□□神秀。
语淡行孤。
夙持慧剑之锋。
已断烦恼之缚。
早携瓶锡。
久涉云泉。
南□□水之乡。
北历淮湄之道。
次于寓泊。
受□斯经。
□历耳中。
了心下。
更于研究。
转得元微。
可谓系寂寞之得声。
视恍惚之见物。
因升应而释松帚。
遂启卷以化听徒。
莫不缁侣云臻。
白衣雾集。
如是者周游五六郡。
首尾八九年。
歘举□□□□倚锡于桂岭
遂于此寺。
序以安焉。
时遇彭城太傅镇于是府。
府主太傅修韩白之谋以卫其国。
习周孔之教以饰其躬。
游释老之门以理其性。
所以化被四人之内。
咸兴十著之
于是上人开讲是经日。
不唯僧众。
而与俗流。
靡不仰上人□真风。
俟上人之指授。
勤拳□□□□雁序而列之。
敬奉侧听者若□而謺之。
是以日往月来。
周而复始。
上人忽一日讲馀。
谓听从曰。
道□虽□剖幽微引喻□□尚虑后来者不共与于斯说焉。
欲刊□□刻诸兹典。
为不朽之事。
化未闻之人。
不知以为可乎。
而且一问未毕。
众诺俱旋。
施者求先。
咸称甚善。
化钱以搆此碑者也。
遂具状疏申。
达于府主太傅
既览所陈。
亦加欣誉。
因役斧□□良匠费楩楠之异材。
预建高亭。
为之卫庇。
惟简叨请直纪。
诸不繁书。
书楞伽经后1085年9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六、《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五三、楞伽经通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六四、《京口三山志》卷一九、乾隆《镇江府志》卷四八、光绪《丹徒县志》卷五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故谓之佛语。
心品祖师达磨以付二祖曰:吾观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祖祖相受,以为心法。
如医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槃走珠,如珠走槃,无不可者。
若出新意而弃旧学,以为无用,非愚无知,则狂而已。
近岁学者各宗其师,务从简便,得一句一偈,自谓了證,至使妇人孺子,抵掌嬉笑,争谈禅悦,高者为名,下者为利,馀波末流,无所不至,而佛法微矣。
譬如俚俗医师,不由经论,直授方药,以之疗病,非不或中,至于遇病辄应,悬断死生,则与知经学古者不可同日语矣。
世人徒见其有一至之功,或捷于古人,因谓《难经》不学而可,岂不误哉!
《楞伽》义趣幽眇,文字简古,读者或不能句,而况遗文以得义,忘义以了心者乎?
此其所以寂寥于是,几废而仅存也。
太子太保全先生张公安道,以广大,得清净觉
庆历中尝为滁州,至一僧舍,偶见此经,入手恍然,如获旧物,开卷未终,夙障冰解,细视笔画,手迹宛然,悲喜太息,从是悟入。
常以经首四偈,发明心要。
轼游于公之门三十年矣,今年二月,过南都见公于私第。
公时年七十九,幻灭都尽,惠光浑圜;
而轼亦老于忧患,百念灰冷。
公以为可教者,乃授此经,且以钱三十万使印施于江淮间。
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曰:「印施有尽,若书而刻之则无尽」。
轼乃为书之,而使其侍者晓机走钱塘求善工刻之板,遂以为金山常住。
元丰八年九月日,朝奉郎、新差知登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骑都尉、借绯苏轼书。
王提学先生雪后游玉山 明 · 庄昶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定山集卷四
乾坤何处且诗名,三十六峰刚雪晴。
病野我谁堪鹿驾,此山天本做仙城。
人徒瑶草拈相谑,公有儒丹自养成。
石室肯容分半榻,静焚香坐了心兵。
何古林八首(时古林之京) 其二 明 · 王渐逵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大隐屏中万木森,多君相访复相临。
记将卜筑栖迟竟,共结他时未了心古林欲卜居于大隐屏。)
石翁见寄次韵 其二 明 · 庄昶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定山集卷二
山盟投老会相寻,无复人间不了心
铁笛试吹峰顶月,山灵依旧是知音。
下山虎 明 · 王錂
 出处:六十种曲 春芜记 第二十出
妍华消尽。
膏沐摧残。
怕二竖成灾患。
顿使膏肓病缠。
小旦:若说小姐的病。
不止膏肓。
还中了心病哩老旦:我晓得了。
多管是卜凤无期。
孤鸾恨牵。
帘捲西风人倚阑。
消瘦成慵懒。
想无限伤心不忍言。
看罗袂啼痕遍你把
閒愁暂宽孩儿。且不要说你自要宽解病怀。也须索要
慰我衰残值暮年。
禅者王福省号觉庵余不知禅何以应福省聊据已见塞白然乎否哉太虚老僧千眼观音当一照我 其一 明 · 庄昶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定山集卷二
莽将觉悟了心传,坐透鸢鱼自在天。
我亦鸢鱼中坐看,此身元是碧圆圆。
学校 其二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九
今代维新命,先王未了心
文风方欲振,圣泽亦云深。
白日无私照,黄鹂送好音。
吾生尚强健,弦诵共讴吟。
赠云峰长老 明 · 朱朴
 押词韵第二部
云峰大禅师,佛日现真相。
长耳深眸青,圆顶毫光放。
得非惠远流,无乃汤休行。
了心岩壑中,寄迹云水上。
若人问所处,无住无来往。
兹夏忽相逢,石门古方丈。
翩翩山云衣,系以孤锡杖。
天龙为护持,泉石作供养。
时焚戒定香,遍阅华严藏
从游诸弟子,一一大小朗。
我本尘蒙徒,心目稍清畅。
此意良有因,累日得閒讲。
行当谢不敏,作礼合吾掌。
普济在众生,功德不可量。
有感 其二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七
万古英雄未了心,算来江海亦非深。
侍中七十儿黄阁,又得全归罕占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