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743年 盛唐 · 李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我闻金方之西。日没之所。去中华十万亿刹。有极乐世界焉。彼国之佛。身长六十万亿恒沙由旬。眉间白毫向右。宛转如五须弥山。目光清白。若四大海水。端坐说法。湛然常存。沼明金沙。岸列珍树。栏楯弥覆。罗网周张。砗磲琉璃。为楼殿之饰。颇黎码碯。耀阶砌之荣。皆诸佛所證。无虚言者。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柑。盖冯翊郡秦夫人奉为亡夫湖川刺史韦公之所建也。夫人蕴冰玉之清。敷圣善之训。以伉俪大义。希拯拔于幽涂。父子恩深。用薰修于景福。誓舍珍物。购求名工。图金创端。绘银设像。八法功德。波动青莲之池。七宝香花。光映黄金之地。清风所拂。如生五音。百千妙乐。咸疑动作。若已发愿及未发愿。若已当生及未当生。精念七日。必生其国。功德罔极。酌而难名。赞曰。
向西日没处。遥瞻大悲颜。
目净碧海水。身光紫金山
勤念必往生。是故称极乐
珠网珍宝树。天花散香阁。
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
以此功德海。冥祐为舟梁。
八十一劫罪。如风扫轻霜。
庶观无量寿。长放玉毫光。
晋故竭诚匡定保乂功臣特进检校太保右金吾卫上将军御史大夫上柱国长沙郡开国公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赠太傅罗公墓志铭 五代 · 殷鹏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二
夫天地肃物。犹或后彫。郊薮呈芳。焉能长秀。故老氏有必摧之叹。仲尼兴不实之悲。众木低而梁栋倾。严霜重而祥瑞去。物之有矣。可得喻焉。公讳周敬。字尚素。其先颛顼之裔也。封于罗。以国为氏。地连长沙。因家焉。公即长沙之后也。曾祖让。皇检校司空。累赠太师封南阳王。娶宋氏。封越国太夫人。祖讳宏信。皇天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师中书令长沙王。累赠守太师。累封赵王谥曰庄肃。娶赵国夫人吕氏。先薨。又娶吴国夫人王氏。为时之瑞。命世而生。倜傥不偫。英雄自许。有唐之末。大盗勃兴。镇守一方。廓清干里。上则忠于社稷。下则施及子孙。烈考讳绍威。皇天雄军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邺王。赠守尚书令谥曰贞庄。天地钟秀。山河孕灵。下笔则泉涌其文。横戈则雷震其武。惠惟及物。明可照奸。旷古己来。罕有其比。贞庄有子四人。长廷规。天雄军节度副大使检校太傅驸马都尉。少薨。赠侍中。次周翰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驸马都尉。亦少薨。赠侍中。次周允。前保大军行军司马检校兵部郎中御史大夫柱国赐紫金鱼袋。早历通班。继为上介。绰有器业。可奉箕裘。公即贞庄公第三子也。性禀淳和。生知礼乐。早失天荫。幼奉母仪。秦国夫人刘氏。即故兖州节度使太师公之第三女也。肃雍无比。柔顺有闻。示以爱慈。加之训导。遂令诸子。悉著美名。时梁乾化初。公之次兄。方镇南燕。公时年九岁。秦国夫人归宁于兖州太师之宅。遂命侍行。至阙下。梁□主宣召入内。对扬明庭。进退有度。上甚器重之。遂授检校尚书礼部员外郎。仍赐紫金鱼袋。自此恒在宫禁。出入扈从乘舆。与皇亲无间。侍立冕旒。多备顾问。无非辩对。深洽宸衷。上尤奇之。其年秋七月。归南燕。甲戍秋七月。公之次兄薨于滑州之公府。上闻讣奏。乃谓近臣曰。罗氏大勋之后。宜赏延。遂命公权滑州军州事检校礼部尚书冬十月。上表乞入觐。十一月京师。朝谢毕。翌日有制。授宣义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年方十岁。位冠五侯。甘罗佩印之初。未为少达。王俭登坛之日。己是老成。十二月至自京师乙亥春三月。邺中搆乱。河上兵。况处要冲。属兹征伐。事无巨细。公必躬亲。道路有颂声。军民无挠政。丙子春二月。移镇许田。加检校尚书左仆射。是岁公年始十二。作事可法。好谋而成。政绝烦苛。人臻富寿。忽下徵黄之诏。俄谐会尸之期。戊寅秋七月。朝于京师。有诏尚主。公拜表数四。辞不获免。遂授检校司空殿中监驸马都尉壬午冬十月。出降普安公主傅粉何郎。晨趍月殿。吹箫秦女。夜渡星桥。一时之盛事难俦。千古之清风尽在。癸未春三月光禄卿冬十月唐庄宗收复梁园。中兴唐祚。属当郊祀。无失职司。遂封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至明宗纂绍之初。除右金吾卫大将军街使秋九月左金吾卫大将军街使。执金在彤庭之前。佩玉向丹墀之上。仕宦之贵。无出于斯。上以公久居环卫之班。颇著警巡之效。至戊子二月。有制授匡国军节度使检校司徒。仍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下车之后。布政惟新。福星爰照于左冯。暖律又来于沙苑庚寅夏四月。上以圜丘礼毕。庆泽溥行。就加检校太保。仍降玺书。其年冬十一月。朝于京师。除左监门上将军九月左领卫上将军辛卯夏六月左武卫上将军。癸己五月除左羽林统军甲午春加特进阶。封开国公食邑二百户。改赐竭诚匡定保乂功臣丙申九月。唐废主以汴师北征。命公以所部禁旅巡警夷门。公英断不回。至仁有勇。当危疑之际。立镇静之功。浚郊之民。于今受赐。今皇帝并门凤举。洛水龙飞。力愿推崇。首来入觐。上嘉其懿效。旌彼殊庸。遂除右金吾上将军。美哉出总藩宣。入居严卫。外则作疲民之药石。内则为天子之爪牙。文武两班。践扬将遍。物禁太盛。古之有言。寿年未高。染疾不起。以天福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薨于汴州道德坊之私第。享年三十有三。呜呼。皇天莫问。徒云辅德之言。大夜何长。共有歼良之叹。上闻所奏。恻怛哀恸。辍视朝两日。厚加赗币。赠太傅。君臣之义。终始克全。公以己丑岁五月梁普安公主薨于同州。后再娶东海郡徐氏夫人。即故东川节度使太师第五女也。蕙质兰姿。懿德令范。孰念孤鸾之叹。自伤黄鹄之歌。公有侄延□见任闲厩副使。即魏博□大将军侍中之子也。朴玉其仪。浑金其器。度评□□相貌□□□□□人□□□公亦三子四女。长子延赏。守太子舍人。次延绪。次延宗。皆禀庭训。悉绍家声。龙驹凤雏。得非天性。良金瑞玉。自是国桢。终天怀风树之悲。踣地有蓼莪之痛。长女适郝氏。次适娄氏。二女方幼。诸子皆普安公主之出也。公主静惟闲雅。动有规仪。休声首冠于皇□淑德克彰于妇道。帝王之女。无以过焉。公性不好弄。幼善属文。严毅而至和。温恭而难犯。言惟合道。动不违仁。张充一变之年。己功成名遂。□□□□之日。乃善始令终。以丁酉岁冬十月六日。安葬于洛阳县之原。礼也。孤子延赏等泣告鹏曰。公之履行。为众所知。公之勋庸。历代罕比。若非故旧。孰能缕陈。鹏列亲表之间。受顾念尤最。难避狂简。辄勒贞珉。序不尽言。乃为铭曰。
积庆之门,挺生奇杰。
入觐尧庭,出持汉节。
十乘启行,万夫观政。
宵旰无忧,裤襦入咏。
英华发外,清明在躬。
惟忠惟孝,立事立功。
滑台去思,璧田来暮。
蔼然休光,绰有馀裕。
摛绣文翰,傅粉容仪。
承颜紫禁,飞步丹墀。
门盛七叶,禄逾万石。
外冠时英,内光帝戚。
历事累朝,荐逢多难。
动有成功,举无遗算。
秋败芳兰,地埋良玉。
山云晚愁,林风夜哭。
王孙一去兮不复还,陵园草色兮秋黄春绿。
庄穆皇后崩皇帝仍当视事奏景德四年四月 唐末宋初 · 杜镐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宋会要辑稿》礼五五之二(第二册第一五八三页)
遍观载籍,历代皇后上仙,无群臣听政表,即皇帝无不视事之文明矣。
唐德宗明德皇后贞元二年十一月丁酉上仙,壬寅成服之日,宣抚军节度使刘元佐、幽州行营节度使曲环鄂岳观察使卢玄卿来朝,诣延英门谒见。
窃详自丁酉壬寅六日,已接见藩臣,明是服内听政。
其延英是便座。
欲望皇帝依辍朝例,前殿不座,便殿视事如仪。
集议庄穆皇后谥号奏景德四年二月 北宋 · 张齐贤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四八(第二册第一一七七页)
臣等闻天清明秉阳,乃恢圆覆;
地博厚而载物,遂正方舆。
万汇于是财成,二仪以之功济。
亦由伉俪重人伦之本,河洲隆王化之基。
恭惟大行皇后承乾清明,法地柔顺,禀汾阳庆绪,袭涂山之令仪。
主上银榜升储,谋猷夙效,玉宸嗣统,辅佐惟寅。
嫔虞契月亘之明,媚周叶天飞之运。
神宗圣母,昔扬贤淑之称;
清庙閟宫,屡奉吉蠲之祀。
勤宁四教,表正六宫。
蹈阴阳之和,德范昭矣;
服图史之训,善美具焉。
运迫登天,哀缠率土,顾兹节惠,爰命儒臣详观考行之文,允协易名之典,质于有众,无爽至公。
伏请依宗谔所议。
庄穆皇后谥册文景德四年闰五月1007年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四九(第二册第一一七八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帝若曰:后妃之德,风化之源,法垂象于四星,叶休符于五鹿。
生则建长秋之位,取诸汉仪;
没则按彤管之书,定其周谥。
所以循节惠之前典,表饰终之异数。
大行皇后郭氏坤元毓粹,月魄沦精。
出金况之华宗,集玉衣之瑞命。
玄云入户,素拥于神休;
吉梦扪天,果归于帝室。
逮事先圣,祗若皇姑。
俪朱邸以关荣,进画堂而增峻。
粤继大统,乃陟中宫
服以螭虎之钿,奉以之殿。
钟鼓之礼盛,河洲之咏作,而能含章体顺,率礼蹈和。
厚德无疆,谦光载路。
言可复于图史,动必中于珩璜。
避濯龙之游,恬淡特立;
引贯鱼之列,优柔逮下。
抑制外旅,述宣阴教。
眷惟辅助,属在贤明。
方当节用去奢,正始敦本。
先蚕致飨,率职于纮绽;
籍田蒇事,赞献于穜稑。
祥符素奈,衅结元墀。
进贤之心,忧勤成疾;
亏勿药之喜,奄忽冥升。
羽盖虚陈,瑶斋罢宴。
袆褕弗御,璋瓒空存。
掩轩曜之光芒,失涂山之翼赞。
悲缠戚里,哀动掖庭。
池綍讲仪,园陵卜吉。
亢徒斯具,练日惟良。
司典上言,追崇克允。
载询公议,式贲徽章。
今遣摄太尉工部尚书平章事王旦谥曰庄穆皇后
垂芳竹帛,著范壸闱,永閟音容,良深轸悼。
呜呼哀哉!
乞迁庄穆皇后神主于上室奏景德四年六月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宋会要辑稿》礼一○之三(第一册第五四九页)、《太常因革礼》卷九六
乾德中孝明孝惠皇后于别庙,同殿异室。
司言孝明正位宫壸,宜居上;
孝惠追号,次之。
其庙室,请准太庙,以西为上。
诏从其议。
今庄怀皇后虽先庙飨,本自追崇;
庄穆皇后正位宫壸,母仪天下,其神主祔庙,望依礼例,迁于上室。
贺册皇后997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小畜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某言:得进奏院状报,五月二十四日制书,秦国夫人立为皇后者。
中宫正位,率土同欢。
臣闻轩辕四星,上明于玄象;
虞舜二女,内助于皇风。
永惟王化之基,实系人伦之本。
伏惟皇帝陛下诞膺骏命,嗣守鸿图。
安上定民,动循于礼法;
自家刑国,先正于宫闱
符沙麓之祯祥,取涂山之正嫡。
蒸尝是奉,既逮事于先朝;
车服有仪,更承颜于长乐。
典册大备,邦家有光。
臣以任假列藩,获闻盛礼,伏限恪居官次,不获蹈舞玉阶,无任抃跃屏营之至。
乞序章懿皇后神位于章穆章宪皇后之上奏庆历五年七月 北宋 · 李昭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一(第一册第六六六页)、《太常因革礼》卷九八
伏以礼缘人情,孝为德本,母之贵必由于子,子之教必极于亲,此古今之通礼也。
伏见太常礼院所议,章献皇后章懿皇后并祔真宗室,序于章穆皇后郭氏之次,窃有所疑。
庄穆皇后祔庙食议乾兴元年七月 北宋 · 李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二九(第一册第六六五页)
作配宸居,缉熙于内治;
德坤象,谧静中闱。
盖以休应灵符,母仪天宇。
黄气满室,则生以凝祥;
白石剖文,则处而表异。
窃以庄穆皇后爰自青墙振盖,兰殿佩瑜,洎乎上帝是依,大人继照,既齐明建极,乃总顺于长
采翚成章,金螭备玺。
宣阴教之纯茂,昭懿范之肃雍。
大练为规,继流芳于简册;
《卷耳》助化,复载美于声诗。
盖作合之有光,实祔飨以为允。
其若丽轨平台之际,荐蘩盘石之初,虽邦媛之有归,而天极之未瞩。
或追尊建号,或增感慕之怀;
若配室著仪,难被遵行之典。
今以礼仪院集议,庄穆皇后曾母仪天下,欲请迁祔庙食者。
礼本前经,事存往制,酌斯公论,克叶大猷。
请依所奏施行,谨具众议以闻。
秦国夫人郭氏皇后至道三年五月二十四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宋会要辑稿》礼五三之一(第二册第一五六三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八
王者法星轩之文,正椒掖之号,所以协宣阴教,敦厚人伦。
故妫汭美嫔虞之贤,涂山光翼之德,著之典训,刑于家邦,斯为大猷,朕所祗尚。
秦国夫人郭氏,生彼华胄,归于列藩,婉嫕有仪,柔嘉成性。
寅恭罄奉上之德,慈仁符逮下之规。
景命维新,纯熙载集,俾膺徽称,用则旧章。
宜立为皇后,仍令所司备礼册命。
皇太后降立郭皇后手书天圣二年七月庚子 北宋 · 章献刘太后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宋大诏令集》卷一八
皇帝仁孝天赋,声猷日新,莅政以来,尚虚中壸,吾晨夕思念,躬亲选□,思得其人,以赞内治。
中书令郭崇孙女,衣冠令族,汾晋名家,积庆流光,遂生贤淑,信可以训齐九御,仪冠六宫,正人伦之大端,承宗庙之重事,宜纳为皇后
俟南郊礼毕降制。
庄穆皇后哀册文景德四年四月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五○(第二册第二七八页)、《宋大诏令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维景德四年岁次丁未四月丁卯朔十五日辛巳,大行皇后郭氏崩于万岁殿后殿,有司奏谥曰「庄穆」。
其年六月乙未朔二十一日乙卯,将迁座于灵台,礼也。
朱火昏中,灵輴夙驾,惨画月于素旗,咽悲风于广厦。
皇帝轸深怀于丙殿,痛淑德于长秋,感璧台之不遇,嗟黼帐之将收,降辙宾阶,亲临祖馈。
爰诏词臣,奉扬遗懿。
其词曰:厚德载物,至哉坤元。
著明垂象,倬彼星轩。
《关雎》教始,倪天礼尊。
章明内治,启迪化源
庆属休辰,运钟元圣。
诸夏宅心,三灵眷命。
稽若前经,述宣内令。
玉玺疏荣,兰闺布政
文昭贵胄,号仲遐枝
家承金穴,祥开翠衣,菖华瑞命,荇菜声诗。
女图是宪,象服攸宜。
列邸承化东朝作俪。
言无出阃,义敦主馈。
涂山翼替,周姜思媚。
誉蔼掖庭,礼均娣姒。
允升中壸,寅奉皇姑。
承颜左右,上食朝晡。
礼待阴、郭,辅佐唐、虞。
嫔风载穆,阴教诞敷。
厌翟斯皇,濯龙希从。
江汉化行,祎褕礼重。
薄氏仁善,靡徼恩宠。
大家经书,习闻《雅》《颂》。
外戚禀训,谦冲静退。
嫔御怀仁,祝延饮酹。
半楚启邦,罔循私爱。
裒纪旧章,尚辞封拜。
陪游温洛,致孝南陵
亲易脂泽,躬荐粢盛。
帝车来复,朏魂载盈。
衅生椒掖,灾缠玉京。
呜呼哀哉!
顾兔沦辉,腾龙变彩。
地震芳舆,人谣素奈。
西山药兮杳无期,聚窟香兮不可待。
欻驾逝兮靡留,玉音琤兮如在。
金釭凝兮夜何长,白驹度兮时易改。
中庭悽兮缘草生,洞户寂兮流尘晦。
呜呼哀哉!
宸居怆悼,戚里悲伤。
痛深臣妾,哀极嫔嫱
蔼兰宫兮女史,阒茧馆兮公桑。
掩遗书兮无复视,念故剑兮何时忘!
閟珠襦兮画梓,湛银海兮玄堂。
望懿藩兮毕陌,从先后兮云阳
呜呼哀哉!
五鼓严城晓,俨六衣兮清吹度。
陈忞册兮祖庭,咽边箫兮上路。
洒涕兮重瞳,吞声兮长御
直城而右转,历重冈而遐骛。
溯迤逦之周京,指萧条之巩固。
呜呼哀哉!
陵园黯兮将闭,景象凄兮若秋。
瞻乐宫兮永叹,览云屋兮增愁。
毕九虞兮祔营魄,即一惠兮阐大猷。
挹遗芳兮彤营,诸贤德兮河洲
音徽之不泯,旷载祀以弥休。
呜呼哀哉!
庄懿庄献二太后并祔真宗皇帝室奏明道二年五月三日 北宋 · 钱惟演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太常因革礼》卷九七、《宋会要辑稿》礼一○之四(第一册第五四九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
母以子贵,百代之彝章;
庙以亲升,前王之盛则。
恭惟故皇太后辅佐先帝,诞育圣躬,德冠掖庭,功流宗社。
皇帝陛下感深濡露,荐极尊名,既复寝园,将崇庙室。
谨案唐武宗之母韦太后,追尊之后,升祔于穆宗之室;
国朝元德皇太后,追尊之后,升祔于太宗皇帝之室。
追尊祔庙,故事具存。
又案皇家太庙之内,孝明皇后、孝章皇后祔太祖皇帝室;
懿德皇后明德皇后、元德皇后太宗皇帝室。
真宗皇帝一室,独祔庄穆皇后
欲望园陵毕日,以大行皇太后、故皇太后,并祔真宗皇帝室。
二后并配,实有旧章。
如此,则宗庙之容,合于典礼,天子之孝,格于神明。
伏乞下臣此章,付礼官详议。
汉东太守司封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文庄集》卷一八
某顿首:顷岁从庄穆灵驾,尝倾盖荥阳道中,二十年矣。
比者谪官江滨,久陪邻好。
过客翩翩,未尝不沐虚奖。
寻属使节,东案浙水。
大门荒阡,特蒙增殖松槚,今已成林,其为恩旧若此。
而叠委公函,遽兹相外。
岂以后进骄气未袪,是将待小子于名利之交欤?
幸缘雅素,改赐手诲,庶依仰之有地。
新荈已拜受讫。
《还源观》文,敢冀垂借。
今附云峰二器,聊饮从者。
流晖电激,尘事蜂午。
某限守半章,阻越宴坐,不胜瞻望感恋之至。
赠太师中书令冀国王公行状1026年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文庄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之先,周王子晋之后,世家太原
唐末,高祖讳遐,随曾祖冀公倅江西廉幕,始占籍新喻
祖郑公,生而警悟。
三岁,冀公教诵书,日数百言。
七岁,遂熟五经。
吴顺义初,赐童子及第。
弱冠,伪唐调伪授本县尉
屡宰剧邑,阴布德惠,专以宽刑利物为意,诸郡累表为戎佐。
仕至常州都团练判官检校水部郎中通判军州事。
归朝,终于濠州团练判官
晋公,幼有志节,刻诵坟典。
江南明经登科选限,未选,复举五经,与故龙图阁学士刑部侍郎杜公镐同榜擢第,特授本县尉,治有风迹,秩满而终。
初,晋公侍郑公任鄂州通判日,秦国夫人有娠,就蓐之旦,江水暴溢,将坏廨舍,亟迁于黄鹤楼,既夕生公
或言汉阳居人遥望楼际,若有气象。
公幼而秀异,资性机敏。
六岁丁秦国夫人之丧,十二钟晋公之戚。
哀瘠以礼,有如成人。
初,秦国夫人疾,启郑公曰:「此儿生时颇有异,将大王氏门户,愿爱之」。
郑公视如子,保育于鲁国夫人,教于家庭,不就外傅。
涉猎书传,词笔早成。
郑公之在冀幕也,公甫十八,太宗皇帝吊伐大卤,撰《平晋赋论》献于行在而还,郑公益奇之,待以宾礼。
郑公移濠梁,公应进士举,将拔覃怀解。
郑公三止之曰:「吾年七十有三,恐不逮汝之返也」。
公既行踰时,郑公忽一夕沐浴易衣,会家人置酒,夜分,疏记后事,且曰:「吾历官五十馀载,慎刑罚,活人多矣。
后有兴者,其在吾孙乎」!
遽舍笔就枕而薨。
府中闻乐声泠然。
淳化三年第十一人擢第,释褐试秘书省校书郎亳州防御推官,励精吏职。
属朝廷遣著作佐郎直史馆曾会中使李知信察近郡风俗,吏民状公政迹。
等上之,有诏褒谕,就迁防御判官,加文散十阶。
尚书屯田员外郎舒公荐公艺文可称,温裕有素,特改秘书郎司市征于淝上。
真宗即位,就迁太常丞
时大统初集,急于用人,诏近臣举转运使副、三司判官给事中乔公维岳首以公应诏
召赴阙,主判三司凭由理欠司,赐五品服。
公抗疏请尽蠲宿逋,用广宽惠,辞甚详切,上嘉纳之。
未几,命宰府召试《孝为德本颂》,授右正言知制诰,历判大理寺审刑院,赐服金紫。
三年,权知贡举,召入翰林学士
寇始剪,反仄未安,朝廷切于绥集,以公充西川安抚使
宽宥枝党,蠲去逋租,驿奏便宜,大惬上旨。
趣遣使召还,授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明年郊祀,加给事中
景德中契丹寇北鄙,驾将幸澶渊,特加工部侍郎、判天雄军,兼兵马都总管,并参豫如故。
敌骑引退,王师凯旋,公以台席不协,恳退时柄。
刑部侍郎,上特置资政殿学士员以处之。
有司定议,班在翰林学士之下。
寻充南郊卤簿使,礼讫,撰《卤簿记》上之。
兵部侍郎,充资政殿大学士,位在翰林承旨之上。
寻知承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
三年,迁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修国史
明年,瑞命集于东阙,改元大中祥符泰山父老请纪云岱,公首建大议,将明上志。
遂以公充封禅制置礼仪使,兼判兖州
礼毕,加礼部尚书,受诏撰《社首坛颂》,加户部尚书
从祀脽丘,加吏部尚书,并掌机密
明年,加检校太傅,充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有诏,仍带天官之秩。
九皇降格,加检校太尉
七年,罢枢要,以吏部尚书奉朝请,再典银台之务。
未几,复拜枢密使如故。
九年,典校道书毕,加检校太师,寻兼群牧制置使
明年改元天禧,上《玉皇宝册》。
礼毕,加右仆射
寻兼判礼仪院,充会灵观使
亟迁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
明年,充景灵宫使都总管、判祥源观事。
三年,授太子太保、判杭州
岁馀召还,复为资政殿大学士,加司空,寻制授山南道节度使检校太师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
舆疾还第,除司农卿分司南都
今上即位,改秘书监分司如故。
旋起授太常卿、知濠州,迁刑部尚书知江宁府
天圣元年九月诏还,制授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真宗实录》毕,加司徒
二年郊祀,封冀国公
三年,冬十月,兼译经使
赴上于传法院,归第感疾,请告踰月,诏使国医相望于道。
十一月丙午,圣驾临问,赐白金五千两。
戊申,薨于东京永定坊第之正寝。
遗命归葬濠梁,从祖茔也。
翌日皇太后车驾临哭出涕,制赠太师中书令,辍朝三日。
起居郎直史馆修起居注李仲容摄鸿胪卿护丧,内侍省都知雅州防御使韩守英副之,官给经费。
十二月乙卯,上内殿成服。
哀荣之礼,近世无比。
公五子,并先公而亡。
次子从益,仕至赞善大夫
第三子庆之,终于卫尉寺丞,追赐进士及第
女二人:长早亡;
次适大理评事张瑰,故参知政事洎之嫡孙也。
孙女一人,适太子中舍陈执礼,故尚书左丞恕之子也。
外孙女一人,男一人,并幼。
遗奏之上,嗣男将作监丞寅亮,诏授大理寺丞
诸父,比部员外郎判尚书刑部司农寺仲微,素负吏干,累更事任,特授司勋员外郎
馀戚属授官者九,亲信录用者十五人。
夫人李氏,世本名宗,允怀淑德,累封崇国夫人
公尝言:往岁曾行圃田,宿村舍,夜起视天中,有赤文成紫微二大字,光耀夺目。
使蜀还褒城,路中遇异人。
视刺字,乃唐相裴度晋公
告公以默定之语,而隐公之贵也。
遂留心羽化之事,凝神云汉之表。
多用道家科仪,建坛场以礼神,朱篆「紫微」二字陈于醮所,以馀俸脩晋公祠于圃田,自撰文书石以纪其事。
永定在御,真荫方隆,谒欸神灵,对越天地,尊尚道德,布宣符瑞,创图访对,多自于公。
注意沃心,无与为比。
若乃颂祗脽壤,奠璧濑乡,扢恭谢之坛,增耀魄之号,公皆为礼仪使
法驾之展盛容也,奉宝文以先道,公继为天书礼仪副使,同天书仪使
路寝之尊景命也,披帝箓以肇宣,公为读天书礼仪使
良金之范真仪也,公为迎奉圣像礼仪使
温玉之勒乾文也,公为天书同刻玉使。
前后所赐手诏玺书无虑二百函,奉和御制及御和赐所进歌诗仅三百馀首。
初罢参庶务,备问内殿,特赐宸章,辞极褒贲。
西镇洛师,南抚浙水,皆有睿作宠行。
荣冠一时,事超千古,逢辰之盛,理绝名言。
尤善笔劄,势甚峭劲,自成一家,老而益壮。
好奕棋以自娱。
尝奉诏撰集《翊圣保德真君传》三卷,《先天纪》三十卷,《五岳广闻》一百卷。
与诸贤同撰集《册府元龟》一千卷,《彤管懿范》二百卷。
又奉诏撰僖祖太祖太宗谧册,今上徽号册文,汾阴朝觐坛颂,西京应天禅院太原资圣禅院碑铭,《天书祥符赞》,《彤管仪范序》,《广孝泉崇真桥记》,《冉耕东平公赞》,皆为大笔,或藏秘馆,或行于世。
公出入两府,时将二纪。
敏于见事,详于敷奏。
智术过人,慎勤无及。
朝廷大议,帷幄潜虑,或造膝以言,或密封先达,诡词焚藁,世莫得闻。
其茂功懿绩,藏在盟府;
景行嘉猷,播诸物听。
谨次官阀,敢告良史。
谨状。
故守司徒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冀国公赠太师中书令文穆王公墓志铭(并序奉敕撰)1026年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文庄集》卷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圣三祀,岁次星纪,黄钟布序,丙午建辰,皇帝御雕舆,诏金跸,出景龙门,幸永定坊北第,视大丞相冀公之疾,赐白金五千两。
戊申丞相薨于位,享年六十有四。
两宫震悼,皇太后车驾临哭尽哀。
天子素服,三日不视朝,以太子中书令告第。
大小歛遣尚宫吊祠,法赙加等,有司谥曰文穆
命左史摄鸿胪卿副内侍太监送丧,官给经费,具本品卤簿。
明年仲春壬申,归全于濠州钟离县广德西原之祖茔。
有诏侍臣书其徽烈。
公讳钦若,字定国
其先缑山远系,颍阳茂绪。
武冈雎陵之材,启国于晋;
永宁清源之德,胙土于唐。
本居太原,世为鼎族。
高祖讳遂,以巢寇之乱,避地江楚。
喜玉笥之岑寂,惟厥田之沃衍,始家宜春新喻
遂生遐,仕至江南西道盐铁巡官
遐生郁,幼而警悟,不乐嬉戏。
遍诵五经,伪吴童子擢第,释褐本县尉
诸郡累表为戎佐,视秩台郎,关决郡务。
归朝,为怀、冀、濠三州判官
郁生仲华,夙有志尚,刻诵坟索,为唐明经中选。
又以五经登科,本县,时议荣之。
公即濠州府君之孙,新喻府君之子。
及公之贵,三代皆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
曾门封冀,祖庙封郑,祢室封晋,皆为国公
恭惟郑公当五代纷竞,仕伪唐之僭据,转侧江介,间关世路,而能治尚清约,志在平反。
爱哲孙以字升卿高门闾以容驷马
克祚厥后,何其盛欤!
公聪识早成,性资强敏。
六岁丧母,十二而孤。
郑公爱之,保育于祖妣鲁国太夫人,教于家庭,不就外傅。
道艺兼该,辞笔赡逸。
弱冠初拔进士解,淳化中策高第。
试吏芸局,从事谯幕,加倅职,再毗戎务。
被举,迁秘书郎,典关市于淝上。
升朝为太常丞,理通欠于计司
右正言历掌内外书命,授左谏议大夫
再迁工部侍郎,并参大政
刑部侍郎资政殿学士,改兵部,充大学士
尚书左丞三转至吏部尚书,皆知枢密院
检校太傅再加至检校太师、行尚书右仆射,并使东枢,实兼宰职。
俄以左揆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对掌魁柄。
太子太保馀杭,归朝,再为资政大学士
寻拜司空
未几,视秩维师,兼荣铉府,节制襄岘,居守伊洛。
舆疾还第,左迁司农卿,改秘书监,并分务南都
起授太常卿,典濠州
刑部尚书知江宁府
召还,复序正司。
再升中书门下侍郎,充昭文馆大学士,实首台席,遂作司徒,乃封冀壤,勋阶爵邑名数咸极。
初,永定在御,宪章大备。
以駉牧之重,领于枢臣,公尝为群牧制置使
玉清昭应宫以事有帝,崇景灵宫以奉真祖,营会灵观以礼岳镇,并建职局,综于两府,公继为三宫观使
惟公事三朝,相二帝,嘉猷亮节,深图远算,秘诸信使,此不获书。
若夫建隆以还,万国上计,辟名既辨,断盗未偿,领于司存,列之辞案,人生有讫,吏责无穷。
公抗疏切陈,援赦蠲弛,深达国体,克称上仁。
注意之求,实自于此。
咸平初,寇剧缘间,摇乱益部,偏师致讨,刬削厉阶。
武臣尚威,伤斩过当,馀孽亡命,反仄靡遑。
公往宣使指,悉贳枝党,处置机事,彼方遂宁
召参台衡,刻印以待。
景德始,边城晏开,羽檄四驰,烽火相照。
公感愤激节,慷慨请行,并护将臣,克全魏壁。
洎乎元符候日,奉高望幸,三事优游而未决,礼官希阔而难讲。
公首抗大义,先置乔岳,芝英醴泉之品,矞云叶气之祥,图素写形,使驿言状,旁午亭传,觉悟黔黎,此其昭昭者也。
若乃尊事神祇,专精斋祭,寅威妙本,校正真科,交集上仪,莫匪嘉虑。
是以再长枢轴,三陟正司,中外迭居,左右更践。
体貌无比,论议必从,宠冠一时,年踰二纪。
至若薶牲脽壤,徐銮曲里,登魄宝之号,熙报况之坛,奉贞像于琳宫,宣宝文于路寝宫,断掌礼仪,并持使印。
又若明禋蒇事,珍符先道,聿严容典,奉以金舆,公三职仪卫;
殊庭考阁,常箓是藏,内出丹书,勒于瑶简,公同司刻玉。
并兼置使之重,益为希代之荣。
祥符之间,天下大治,制有破觚之易,法有漏鱼之宽。
太和陶蒸,善气回袭。
云物绚色,羽毛綷质。
百嘉茂育,万瑞毕臻。
天子好文,挺睿辞以昭绍;
惟公顺美,著嘉颂以游扬。
前后赐御制属和并御和赐歌诗仅三百篇
若夫入干庶绩,出抚近封,铺陈密议,条对急政,所受诏答,将二百函。
又奉命纂集《翊圣保德真君传》三卷,撰进《先天纪》三十卷,《五岳广闻》一百卷,《卤簿记》三卷,与诸儒同集《册府元龟》一千卷,《彤管懿范》二百卷。
又封祀既毕,归尊宗庙,承诏撰僖祖太祖太宗谥册
神圣纂服,初受鸿名,奉制撰今上徽号册文。
及前后被旨撰社首坛汾阴朝觐坛颂,西京应天禅院太原资圣院碑铭,天书祥瑞、西祀瑞赞,《彤管懿范序》、《广孝泉崇真桥记》、《冉耕东平公赞》。
博雅多文,尽在兹矣。
公尝言:初晋公侍郑公之任武昌也,公母秦国夫人有娠,江水坏廨舍,徙居黄鹤楼,既夕而生公
或言汉口居人遥望楼际,若有气象然。
公居景亳,行视圃田,暮宿村庐,夜分偶起,见天中有赤文成紫微」字。
使蜀言旋,次褒成驿,有客为谒,具唐相晋国裴公之名,告公以默定之期而隐。
公尝朱篆所见文字,及因鄂守增饰黄鹤楼,又以俸钱圃田晋公祠,为文书石以纪之。
常练气于朝霞,期脱屣于尘世。
姚顗承白衣之报,子房赤松之游,参实于斯,谅不诬矣。
雅好奕棋,善于笔劄,乐醇旨之饮,喜清商之乐。
第有北园,叠石为陂,甘果美木,荫庇其下,退食休浣,于焉游息。
晚年亲历艰难,颇厌富贵,延问高释,留心真际,遂兼译经使
二府柄臣送上于传法院,梵卿荐香,大官具食。
归第感疾,请告累旬,侍医盈门,诏使系道,锡万金之良药,殚九折之妙伎。
天乎不吊,命将柰何!
辍相兴谣,见于斯矣。
夫人李氏,山河象德,图史时宪,哀深惟殡,痛极终天,送往尽哀,庇亲惟睦,累封崇、许二国夫人
有子五人,皆先公而亡。
内次子从益,仕至赞善大夫
第三子庆之,终于卫尉寺丞,追赐进士及第
女二人,长早亡,次适故参知政事张公洎之嫡孙、秘书省校书郎环。
孙女一人,适故尚书左丞陈公恕之子、大礼寺丞执礼
并懿行美材,大宗配。
外孙男元寿、女寿姐,并幼。
遗奏之上也,二宫哀轸,录旧念勋,并加常制。
嗣男将作监丞寅亮,授大理寺丞
环迁大理评事、充秘阁校理
执礼太子中舍
又以公叔父仲微剖竹列城,累书吏课,握兰建礼,实综虞衡,兼秋曹之覆刑,主大农之平籴,特除司勋员外郎、充淮南提点刑狱、劝农使
自馀戚属授官,亲信叙用者二十有四人。
呜呼!
高朗令终,宠灵显赫,会元公之殡,送文恭之丧,极人臣之盛。
公以臣尝豫寮旧,屡刊史谍,爰有治命,请志幽础。
奉宸,不获固辞。
谨作铭曰:
兵政宥密,机轴穹崇,惟公再践,昭事功兮。
将钺在庭,相印垂组,惟公保釐,兼文武兮。
洪垆造物,威柄御人,惟公三人,秉国均兮。
龙章在躬,庭槐表位,惟公经邦,极名器兮。
帝师尊异,内枢隆显,襚以印章,丰赠典兮。
乘舆缟素,笳吹悲鸣,送以纁玉,尽哀荣兮。
乞免读温成哀册奏至和元年正月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九四
今月十七日午时,授敕差读温成皇后宝及哀册文。
寻令本院检讨前典,见景德四年中书劄子,葬章穆皇后时,读哀册文差翰林学士起居舍人李宗谔,及诸般行事,尽差两制官。
又检景祐四年中书劄子,葬庄惠皇太后时,读哀册文差知枢密院韩亿
今蒙敕差臣摄侍中中书令,不敢推避。
缘比来追谥温成,已于礼未协,颇兴物议。
更僭太后之尊仪,并以两府躬执其事,恐于义不便。
臣自十一月至今,凡七日不获进对,不曾亲奉德音,又不预礼官参议,窃恐异日有辨论得失,为圣朝之阙,是上下相蒙,无一士建明,以达神聪,臣实耻之。
两制官不少,速乞改差,庶遵旧制。
所有今来差摄侍中中书令敕二道,未敢奉行。
乞置太庙神御库奏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宋景文集》卷二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四(第三册第二八二二页)
宗正寺奏:为赵希言劄子奏,太庙内神御物有螭头、册盝、床、烛台等不用之物甚多,约金万馀两,银八千两。
乞差官别为处置,所贵盗窃不生。
奉圣旨:令宗正寺相度擘画闻奏。
寺司检会太祖室内有黑漆盝二只,元有折拽下装钉痕见在。
欲乞将不用者,盝册、床四十馀件及螭头等,依太祖室内素盝,拆拽金银;
所有竿杖,并乞依庄穆皇后室内神帐法物焚埋。
请改后谥奏庆历四年六月 北宋 · 吕公绰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第一册第六六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一
窃见真宗皇帝谥以「文明武定章圣元孝」,而五后之谥皆连「庄」字
在昔无简册之据,当今变祖宗之例。
盖古者妇人无谥,皆从夫谥以为称
文王之妃曰文母宋共公之夫人曰共姜。
圣朝祖宗诸后谥号,共遵此例。
是以僖祖文献之后曰文懿顺祖惠元之后曰惠明翼祖简恭之后曰简穆宣祖昭武之后曰昭宪
太祖谥有「大孝」,故太祖之后曰孝明孝章
太宗谥有「圣德」,故太宗之后曰懿德、德、元德、淑德。
真宗在御,有司追谥潘、郭二后曰庄怀、庄穆
及厌代之日,庄穆升配,有司失于论请,遂使后谥不系于帝
其后奉慈诸后,继循前失。
谨按乾德礼例,改谥明宪皇后昭宪,以从宣祖之谥。
真宗皇帝谥有「章圣」,伏请改上五后「庄」谥为「章」。
郭皇后改葬之日宜罢公私作乐奏景祐三年正月 北宋 · 王尧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太常因革礼》卷九九
闻吉凶必异时,欢戚不相袭,事或参互,礼所不由。
昔知悼子在堂而晋侯鼓钟,招谏于杜蒉
仲遂卒于垂而鲁君犹绎,见非于宣尼
矧在圣宸,岂宜过举?
臣窃闻制旨:故郭氏追复皇后位号,取今月十八日出葬。
又睹京城准旧例上元节放灯,许士庶游看,公私作乐。
今俯近葬日,方恻至仁,辒绋在涂,歌吹散作。
以臣观之,深所未可。
直以臣庶言之,尚或辍相于邻舂,戒歌于里殡,而况郭氏再蒙天泽,还复旧仪。
则母天下之尊不殊,俪宸极之称莫降,岂可使臣民纵乐,曾未止停?
欲乞唯诸宫寺院有先圣神御处依旧用乐外,其京城内外官私作乐处,并皆辍罢。
庶符典礼,允协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