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城东延福禅院避暑五首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三作赵慎诗。题作《》) 其四 北宋 · 郭祥正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碧玉枝柯橘林,开花结子未成金。
何当烂熟经霜露,更约提壶一访寻。
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 北宋 · 曹辅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三
鲁郡颜文忠公有庙在琅邪之费,距县治东北五十里,曰诸满村。
室宇卑陋,岁月将圮,祀典弗著,神不顾享。
元祐六年弘农杨君元永为邑之二年也,建言于州曰:「案《祭法》,能禦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以劳定国、以死勤事则祀之。
鲁公守平原,时禄山逆状未萌,公能迹其端。
及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与其从兄首倡大顺,河北诸郡倚之以为金城,可谓能捍大患矣。
其后为奸臣所挤,临大节挺然不屈,竟殒贼手,可谓以死勤事矣。
今庙宇不能芘风雨,愿闻诸朝,少加崇葺,俾有司得岁时奉祠」。
知军州事安定梁侯彦深下车未久,起废更弊,州既以治,睹是举也而乐之,即具以闻。
太常议典礼,以上春官,咸曰宜如请。
公之远祖青徐二州刺史盛始自居于琅邪临沂孝悌里,故今子孙之在琅邪者众。
其十一世孙安上者言县,谓庙地僻左荒棘,跨岭谷、绝河涧者六七而后至,祈自出缗钱,买地祊河之东,以徙置之,庶几子子孙孙与其邦人奔走承祀弗懈。
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庙成,杨君以书抵京师曰:「史氏称颜公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其信然。
今庙碑将立,无文以刻之,惧不足以表忠义,劝来世。
夫子其毋辞焉」。
余考颜氏盖出于邾武公之后,武公字颜,其子友别封郳,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
孔子之门人达者七十有二,而氏有其八,回以殆庶几,得《复》之初九不远复,无祗悔」之义,以为门人之冠。
其后衣冠不绝,间出闻人。
然则公之知义明,信道笃,其渊源有自来矣。
夫人之于死生之变亦大矣,而君子处之裕然得其所者,盖有以权其义之轻重而已。
若夫义有重于生,则不必幸其生;
生有重于义,则不必致其死。
故曰非死之难,处死之难。
鲁公者,学行内外,充衍宏肆,以发见于事业,非独一时奋不顾死以取名。
故前抗禄山之师,后拒希烈之命,不惑于死生之际,而以明君臣之大义,可谓真知轻重,大丈夫者哉!
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虽乱臣逆夫,将消缩摧沮,不复牙孽于其心矣。
杨君欲发明公之义烈,以诏后世,不诿于文学之士,而猥以见属,以余为知言哉!
乃为其志而系之以铭。
铭曰:
屹屹鲁公,刚实积中
学奥问博,涵演扩充。
孝友施家,发为公忠。
直道以行,孰顾我躬。
谗口䝟貐,往齿其锋。
禄山一呼,逆焰炽天。
炎于昆冈,沸于百川。
杯水舆薪,势且莫抗。
屹屹鲁公,忠诚是仗。
大义凛然,奋裾首倡。
一清土门,数斩伪将。
十有七州,同风顺向。
力穷功隳,英声独畅。
屹屹鲁公,不戒于刚。
婉娈娟嫉,假手虎狼。
公在臲卼,得困之义。
有严分守,卒遂吾志。
屹屹鲁公,风于百世。
太山之祊,鲁庙翼翼。
孰作新之?
守令其职。
禋祀苾芬,子孙是食。
惟庙暨孙,有圮有息。
屹屹鲁公,与山无极。
九世孙温右通直郎、知沂州费县事杨元永立石。
右承议郎通判沂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云骑尉赐绯鱼袋士温右朝散郎、知沂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借紫梁彦深
元祐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山左金石志》卷一七。又见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乾隆沂州府志》卷三一,《平津馆金石萃编》卷一九,《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七,光绪费县志》卷五七。)
题下原署:「左承议郎尚书职方员外郎云骑尉赐绯鱼袋曹辅撰,明州定海县主簿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秦观书,左宣德郎知开封府雍丘县同签书兵马司公事邓礿篆额」。
宣和皇后故父赠太师追封普安郡王韦安礼追封简王制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七、《北山小集》卷二五
敕:朕式观方册之传,以究天人之际,种德之报,非此其身。
譬之封植之勤,固非朝夕之故。
虽拱把之养,初若甚微;
然荫翳之功,久则可待。
惟我外氏,实繄庆门,顾追宠于厥先,盖具存于故典。
宣和皇后故父某晦迹闾里,积善家庭。
遵老氏之同尘,无复五浆之先馈;
于公之阴德,固知驷马之可期。
属予时迈于维扬,爰展精禋于有昊。
既迄郊丘之礼,方深屺岵之瞻。
眷惟戚藩,旧有锡壤,进疏王爵,以重师垣
远追异姓之封,益彰君子之泽。
可。
皇叔仲忽依前检校少师镇安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宗正事兼神霄玉清万寿宫使提举宗子学普安郡加恩制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六、《宋大诏令集》卷四九
门下:朕祗膺鸿绪,诞缉弥文。
载乘三岁之祥,躬秩一纯之飨。
天惟德辅,歆至治之馨香;
人以职来,睹太平之礼乐。
眷惟近属,董我宗支。
宜因归胙之初,首涣扬廷之宠。
具官某高明而端靖,博达而闳深。
学穷六艺之英华,识综三王之制作。
亚师之位,更崇茅社之封;
上宰之班,兼峻琳霄之使。
相此严禋之举,率惟同姓之亲。
有来《麟趾》之众多,临以貂冠而肃戢。
用稽勋策,并衍租田。
以昭物采之隆,以侈邦祺之茂。
于戏!
受百神之贶,既歌成命之诗;
惇九族之和,罙昭广德之化。
益绥燕誉,永对宠光。
可。
英布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二、《太仓稊米集》卷六九、《南宋文范》卷六三
繄楚汉之方兴兮,顾雌雄之未判。
唯智者之见几兮,当方决而中断。
冠军之就戮兮,恨老增之见晚。
使者之一言兮,遽投策而归汉。
建王都于楚丘兮,俾故乡之改观。
虽富贵之遂志兮,曾不戒夫盈满。
威震主而不祥兮,宜避祸而远引。
彼群㕙之穴空兮,韩卢烹而不免。
致主意之见疑兮,功臣惧而交惋。
视越醢而信禽兮,分死生于夜旦。
上印绶而乞骸骨兮,追游汗漫
无尺籍之与寸兵兮,疑可释而冰泮。
王料敌以如龟兮,何目眦之弗见?
渡清淮而反田里兮,享寿康于安晏。
盖无罪而杀大夫兮,士当去而不可缓。
况勇冠于诸侯兮,复功高于既叛。
何此理之不明兮,徒衔冤而永叹。
普安郡妻郭氏封郡夫人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八、《杉溪居士集》卷四
敕:朕惇叙宗藩,肆推恩典,方燕室家之庆,宜嘉褒宠之隆。
某氏禀质懿和,秉心端静,克谨壸仪之训,深通图史之规。
当有殊恩,用昭柔范。
锡郡封之壤,俾膺象服之华。
益务温恭,以承嘉命。
可。
召诰论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横浦先生文集》卷九
此诰召公成王将即位,故因营洛而为进戒也。
营洛何为乎?
《周官》曰:「以土圭正日景,以求地中」。
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朝多风,日西则景夕多阴。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植之。
洛邑正当天地之中,其建王国也宜矣。
夫履至尊而制六合,莅中国而抚四夷,傥非择中和之地以安处之,其何以变移四方之风俗,使皆出于中和哉?
然而成王未尝都洛也,文王都丰,武王都镐,至平王避犬戎,乃都于洛。
其区区为此不急之务,何哉?
曰:是有说也。
太史公曰:「其居洛邑,则四方朝聘贡赋,道里均焉」。
而《车攻》之诗序曰:「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
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
成王虽不都洛,而会诸侯时必居洛邑焉,是太史公朝聘贡赋之说是矣。
非特此也,召公之意,以周公摄政,履天下危事,居天下疑地,今天幸成王年长,周公之忠将有所见,脱危事而去疑地,岂可不使四方晓然知之,且以垂后世法哉!
故因营洛时,庶邦冢君、庶殷越御事咸在,大明周公还政之忠,而当千官万列之前,告王以敬德受天命也。
盖天难谌,命靡常,疑若不可测识也。
召公历陈夏、商兴亡止在敬与不敬而已,故不敬则皆坠厥命,敬德则惟有历年。
敬之一字,其行甚要,其功甚博。
何谓敬?
妄虑不起,百邪不生,是敬也。
顾此敬处,即天命也,惟有历年,夫何足怪。
不敬则思虑纷乱,私邪横生,其去天命远矣,早坠厥命,亦何怪乎?
人常言「天命在彼」,今而后知天命不远,在我而已。
何以知其在我哉?
行吾敬,则是天命,岂非天命在我乎!
召公反覆以此一字为言,岂召公平生所得在此一字,而自后稷至文、武传心之法止在此一字乎
呜呼!
后世人主以敬而得天命,不敬而失天命者,亦多矣。
召公之意,岂特为成王设哉?
抑亦垂示凡有天下者,皆以敬而已矣。
故于庶邦冢君、庶殷御事前昌言之而不疑,使成王之心竦动森列,苟不敬微起,则如见召公进戒时,庶邦冢君、庶殷御事在列时,其敢忽乎?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召公所以当庶邦冢君、庶殷御事前陈《召诰》之义也,学者不可不审。
至于摄政,以俟人主年长而复子明辟,此君臣之大义,而元老大臣之忠正也。
当庶邦冢君、庶殷御事于营洛时,而举此大典,其垂法万世,亦已大矣。
、操、懿,宋、齐、陈、隋,皆不知此义,此所以为天下后世罪人也,呜呼!
孝宗召赴行在引见对奏绍兴三十二年七月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九、《张魏公行状》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康熙《绵竹县志》卷三
人主以务学为先。
人主之学,本于一心,一心合天,何事不济?
所谓天者,天下之公理而已。
人主惟嗜欲私溺有以乱之,失其公理
故必须兢兢业业,朝夕自持,使清明在躬,惟是之从,则赏罚举措无有不当,人心自归,丑虏自服。
防秋至江上疏绍兴三十二年七月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九、《张魏公行状》下、康熙《绵州县志》卷三
直言不闻,非国之福。
秦桧用事二十年间,诬以它罪,贼杀忠良不知几何人?
愿下明诏,以太上之意,条具往以直言获罪之人,各加恩施。
其诬之以事,而身已沦没,许本家开析事因,经朝廷雪诉。
庶几冤愤之气,得申今日。
按:据《行状》,此亦是绍兴三十二年七月张浚入觐孝宗,以防秋复往江上所奏。
奏虏势及海道进取等事疏隆兴元年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一、《永乐大典》卷一○八七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四、《宋代蜀文辑存》卷四四
臣契勘虏人南向之兵在灵壁虹县
近发回宿州南京者,无虑数千骑。
虽奸诈百出,情未可量,要之劲兵多在陕西,而宿、亳、南京一带不过近四万馀人,颍昌襄城亦不过二万馀人。
比闻复出文榜,欲以三月八月因草地茂盛,来窥淮南
以臣度之,虏若无西北牵制之患,则今岁秋成,纠合大兵图我淮甸,理无可疑。
臣日夜思所以待之之计,私以为虏之事力素强,倘非出奇捣虚,乘其不意,使各有怀顾巢穴之心,则攘却之功,未易可为也。
臣自去冬,即具奏乞东西相应之举,与故镇江都统张子盖反复计度。
当时所任将佐,所差舟楫,所募忠义之人,议已素定。
子盖卧病连月,而福建海舟踰期不来,致使川陕之师独当一面。
失此机会,诚可叹息也。
今虏兵疲弱非往昔比,而民心怀怨,日甚一日,山东虚实,可坐而料。
三月以后,南风顺便,海舟之发,适当其时。
因东人思奋之心而用之,事或可图矣。
伏奉二十三日处分,令臣以逸待劳,观衅而动,敢不遵禀。
臣愚见以为淮上大兵,当务持重,独海道之举不可不亟为。
不然,彼将无所顾忌,秋高马肥,得以驱胁蕃汉,一肆所为矣。
惟陛下图之,天下幸甚。
按:此疏《历代名臣奏议》系于隆兴二年,参详诸书,应是隆兴元年。疏云:「臣自去冬,即具奏乞东西相应之举,与故镇江都统张子盖反复计度。」考《宋史》卷三六九《张子盖传》,子盖镇江都统孝宗即位后,授子盖淮东招抚使,未上,卒。《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七云:「子盖死,刘宝代之。」而《孝宗纪》载:隆兴元年五月,「以刘宝镇江都统制」;八月,「以刘宝淮东招抚使」。据此,隆兴元年八月以前,乃至五月以前,张子盖已卒。则此疏所谓「去冬」乃绍兴三十二年冬,而非隆兴元年冬,是此疏之上在隆兴元年,而非二年。
论内治疏隆兴元年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二
臣恭睹进奏院报,已降制书,令有司涓日册贤妃皇后
乾道当阳,坤仪配极,神人协庆,海县同欢。
窃读《易·家人》《彖辞》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是知致治之道,必自内始。
臣复考其《象辞》:「风自火出为家人」。
风之譬则化也,火之譬则礼也。
礼修于身,化行于外,是为风自火出。
仰惟皇帝陛下圣学高明,而事亲以孝,抚下以仁,御事以断。
凡有所为,无一不合于礼。
方将正身以刑家,刑家以齐国,克谨细微,以先天下。
治化之隆,指日可俟,四海幸甚。
臣钦闻诏命,无任欣跃鼓舞之诚(《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五。又见《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二。)
原系于绍兴三十二年,按当是隆兴元年事。
《宋史·孝宗纪》一:隆兴元年十月丙子,「立贤妃夏氏为皇后」,是也。
此奏乃十月丙子以前上。
大慧普觉禅师塔铭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七、《咸淳临安志》卷八三、《径山志》卷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五
隆兴元年八月十日大慧禅师宗杲示寂于径山明月堂。
皇帝闻之嗟惜,诏以月堂为妙喜庵,赐谥普觉,塔曰宝光,用宠贲之。
其徒以师全身葬于庵之后,使了贤来请铭。
先是,上为普安郡王时闻师名,尝遣内都监径山谒师,师作偈以献上,上甚嘉之。
及在建邸,复遣内知客请师山中,为众说法,亲书「妙喜庵」大字及制真赞寄师。
又二年而上即位,始赐号大慧禅师
明年,复取向所赐宸翰,以御宝识之,恩宠加厚而师亡矣。
仰惟主上神圣英武,资不世出,而惠顾一方外之士如此,盖师于释氏,所谓卓然杰出于当世者。
忠诚感格,得之天理,是以上动宸心,眷知特异。
吁其盛哉!
自昔圣贤,以传心为学,诚明合体,变化兴焉。
西方之教,指心空为解脱究竟,盖得一而不见诸用,而悟入要处,或几于尽性者所为。
后世三宗并行,临济正传,号为得人
超出声尘,不立一法,根源直截,以證为极,焜耀震动,卷舒无碍。
如师子儿,游戏自在,获大无畏。
此固不可以智知识识也。
临济六传至杨岐,杨岐再世,而圜悟禅师克勤,得法于五祖演,被遇两朝,其道盖盛行矣。
师实嗣圜悟,益光明焉。
师讳宗杲宣州宁国人姓奚氏
年十七为浮图,不欲居乡里,从经论师,即出行四方。
始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叹曰:「是果佛祖意耶」?
去之,谒准湛堂
识师眉睫间久,谓之曰:「子谈说皆通畅,特未可以敌生死。
吾今疾革,他日见川,当能办子事」。
圜悟师也。
湛堂死,师谒丞相张公无尽,求准塔铭。
无尽门庭高于天下,士亦小许可,见师一言而契,即下榻朝夕与语,名其庵妙喜,字之曰昙晦
且谓:「子必见圜悟师,吾助子往」。
遂津致行李来京师,见于天宁。
一日,升堂,师豁然神悟,以语曰:「未也。
子虽有得矣,而大法故未」。
又一日,演和尚「有句无句」语,师言:「下得大安乐法」。
拊掌曰:「始知吾不汝欺耶」?
自是纵横踔厉,无所疑于心,大肆其说。
如苏张之雄辩,孙吴之用兵,如建瓴水,转圆石于千仞之阪。
诸老歛衽,莫当其锋。
于时贤士大夫,往往争与之游。
雅为右丞吕公舜徒所重,奏赐紫衣,号佛日大师
会女真之变,其酋欲取禅僧十辈,师在选中。
已而得免,盖若有相之者。
渡江而南,圜悟方主云居席,命师居第一座,为众授道,誉望蔚然。
已而去,入云居山,居古云门,学者云集。
复避乱走湖南,转江右入,筑长乐洋屿,时从之者才五十有三人。
未五十日,得法者十三辈,前此盖未始有也,后皆角立。
始应给事江公少明之请,住小溪云门
而浚在蜀时亲以师嘱,谓真得法髓。
浚造朝,遂以临安径山延之。
道法之盛,冠于一时,百舍重趼,往赴惟恐后,拜其门惟恐不得见,至无所容。
敞千僧大阁以居之,凡二千馀众。
所交皆俊艾,当时名卿,如侍郎张公子韶,为莫逆友,而师亦竟以此遇祸。
当轴者恐其议己,恶之也。
毁衣焚牒,屏居衡州凡十年。
梅州梅州瘴疠寂寞之地,其徒裹粮从之,虽死不悔。
噫,是非有以真服其心而然耶?
又五年,太上皇帝特恩放还。
明年复僧服,四方虚席以邀,率不就。
最后以朝命住育王,聚众多食或不继,筑涂田凡数千顷,诏赐其庄名般若。
又二年,移径山
师之再住此山,道俗歆慕,如见其所亲。
虽老,接引后进不少倦。
居明月堂凡一年以终。
将示寂,亲书遗奏,及寄声别右相汤公
又贻书于浚。
了贤请偈,复取笔大书,不少乱。
师虽为方外士而义笃君亲,每及时事,爱君忧时,见之词气,其论甚正确。
晚自径山秣陵见浚,垂涕言:「先人不幸无后,某之责。
家贫何所仰,愿乞一给使名,藉公重,庶有肯就者」。
浚为恻然兴叹,遂奏其族弟道源奉师亲后。
既退居明月堂,冒暑走其乡,上冢葺治,所存盖如此。
使为吾儒,岂不为名士?
而其学佛,亦卓然自立于当世,非豪杰丈夫哉!
卒被光宠,表之无穷,诚有以自致也。
所赐御书,建阁藏于妙喜庵,与兹山不磨矣。
师寿七十有五,坐夏五十八年。
僧俗从师得法悟彻者,不啻数十人,皆有闻于时。
鼎需、思岳、弥光悟本守净道谦、遵璞、祖元、冲密,先师而卒。
我秦国太夫人亦尝于师问道焉。
呜呼!
我识师之早,此心默契,未言先同,从容酬接,达旦不倦,人间至乐,孰与等拟?
盖惜其沦没山林,惠利之不博加于人也。
然而以道观之,安可以隐显去来,索师于形骸之内哉?
我实知师,宜为之铭。
铭曰:
死生为一,非想非说。
證彻了悟,一息千劫。
嗟师何为,拳拳忠孝。
欲迪群迷,俾趋正教。
嘻笑怒骂,佛事炽然。
情生智隔,疑谤兴焉。
天目巍巍,终古莫移。
师兮道德,此山与齐。
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六,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七。
普安郡辞免恩命不允诏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紫微集》卷一一
朕峻祠缛礼,均福绵区
况卿德重宗藩,恭陪祀事,爰增圭而易镇,何抗奏以固辞?
宜亟钦承,毋烦重请。
论金亮渝盟不可退避疏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6月 宋 · 陈康伯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二、《陈文恭公文集》卷一、《陈文正公家乘》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
若误听此属之言,臣恐士气衰竭,人心沮丧,大事去矣。
有如六师未即遽行,且以建王元帅,先往抚师,其亦可也。
乾道圣德颂 宋 · 曹勋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
臣恭惟皇帝陛下膺上圣之期,继中兴之统。绍登四载,恭勤百为。乃乾道改元,政事具举,营戍罢屯,黎民于变时雍,廷臣小大率职。致淮北之蝗,入境自毙;秋成之积,岁登大有。是皆陛下圣德昭著,虽黄童白叟,所不待言而知。臣以草芥之贱,迫之年,际遇四朝,叨尘二府。岂不知清明之时,方深贪恋?大惧荣禄浮实,莫允清议。故控露忱悃,仰渎天聪,特蒙赐俞,以幸晚境,安处閒退,日听康衢熙熙之谣。顾老臣不当以翰墨辄尘宸扆,然抃蹈之馀,有不能自已者。谨拟元和之作,极思选言,撰成乾道圣德颂,昧死上进。虽未能形容圣德之万一,庶少伸臣子归美之诚。其辞曰:
维圣有作,绍隆兴运。
天经地义,宗尧越舜。
风俗惇厚,日星清润。
冰天桂海,咸祗成训。
皇矣艺祖,肇开宗祊。
用集大命,再造群生。
卜世卜年,周室与京。
德懋圣孙,区宇载宁。
龙潜出震,握符御极。
恭俭慈仁,已隆燕翼。
励精治具,群工惟辟。
斯皇圣德,以受方国。
躬秉要道,化成斯民。
问寝侍(四库本作视)膳,克勤日新。
刑于四海,率土兴仁。
至矣圣孝,悦安严亲。
猾夏馀种,久失我重。
稍恢雄略,尽还尊奉。
复修绛乐,亟续骞贡。
昭圣武,式皇钜宋。
洪宣景命,爰振皇纲。
诏令谕旨,粉泽八荒。
宸奎逸彩(四库本作藻),龙凤骞翔。
焕乎圣文,彬彬日彰。
诞敷武节,克柔强鸷。
风静边柝,烟沉晚燧。
穑夫力田,塞马垂辔。
巍巍圣功,允格康济
光启元良,鹤禁建储。
遴择端方,赞翊诗书。
哲文思,日亲睿谟。
于赫圣明,有开令图。
当天执箓,了无玩好。
贵异献输,荡然一扫。
力敦嘉靖,询谋政要。
丕铄圣断,坐臻是奥。
从容总揽,用体乾刚。
文武一道,督以经常。
王化溥博,景风丕祥。
格天圣治,时雍时康。
咫尺威颜,豁达方寸。
日角珠庭,金声玉振
穆皇皇,天仪明润。
洪惟圣表,万宇朝觐。
乃武乃文,止戈好生。
华夏蛮貊,底于丕平。
罔或反汗,克断惟明。
长策远驭,奕奕天声。
宝绪重光,密答纯祐。
既协皇极,昭报方茂。
尧父舜子,抚封增旧。
行复九有,亘万万寿。
大哉乾元,万物资之。
赫赫明世,吾君继之。
炽昌隆祚,惟皇造之。
亿万斯年,惟皇保之。
按:《松隐文集》卷二八。
孝宗封事隆兴二年八月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八、《宋史》卷三七四《胡铨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九
隆兴二年八月日,右奉议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国子祭酒侍读兵部侍郎、充淮南东路淮南西路边制置使、措置控扼海道点检人船节制兵马大使臣胡铨,奉诏言阙政急务。
自靖康始迄今四十年,三遭大变,皆在和议,则丑虏之不可与和彰彰矣。
肉食鄙夫,万口一谈,牢不可破,非不知和议之害,而争言为和者,是有三说焉:曰偷懦,曰苟安,曰附会。
偷懦则不知立国,苟安则不戒酖毒,附会则觊得美官,小人之情状具在此矣。
今日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十;
若不成,则有可贺者亦十。
请为陛下极言之。
何谓可吊者十?
真宗皇帝时宰相李沆王旦曰:「我死,公必为相,勿与虏讲和。
吾闻出则无敌国外患,如是者国常亡。
若与虏和,自此中国必多事」。
殊不以为然,既而遂和,海内乾耗,始悔不用文靖之言。
此可吊者一也。
中原讴吟思归之人,日夜引领望陛下拯溺救焚,不啻赤子之望慈父母。
一与虏和,则中原绝望,后悔何及。
此可吊者二也。
海、泗,今日之藩篱咽喉也,彼得海、泗,且决吾藩篱以瞰吾室,扼吾咽喉以制吾命,则两淮决不可保。
两淮不可保,则大江决不可守;
大江不可守,则江浙决不可安。
此可吊者三也。
绍兴戊午,和议既成,秦桧建议遣二三大臣路允迪等,分往南京等州交割归地。
一旦叛盟,劫执允迪等。
遂下亲征之诏,虏复请和。
其反覆变诈如此,犹不悟,奉之如初,事之愈谨,赂之愈厚,卒有逆亮之变,惊动辇毂。
太上谋欲入海,行在居民一空,覆辙不远,忽而不戒,臣恐后车又将覆也。
此可吊者四也。
绍兴之和,首议决不与归正人,口血未乾,尽变前议,凡归正人一切遣还,如程师回赵良嗣等聚族数百,几为萧墙忧。
今必尽索归正之人,与之则反侧生变,不与则虏决不肯但已。
夫反侧则肘腋之变深,虏决不肯但已则必别起衅端,卒有逆亮之谋,不知何以待之?
此可吊者五也。
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血以饵犬羊,迄今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重以蝗虫水潦,自此复和,则蠹国害民,殆有甚焉者矣。
此可吊者六也。
今日之患,兵费已广,养兵之外,又增岁币,且少以十年计之,其费亡虑数千亿。
而岁币之外,又有私觌之费;
私觌之外,又有贺正、生辰之使;
贺正、生辰之外,又有泛使。
一使未去,一使复来,生民疲于奔命,帑廪涸于将迎,瘠中国以肥虏,陛下何惮而为之?
此可吊者七也。
侧闻虏人嫚书,欲书御名,欲去国号「大」字,欲用「再拜」。
议者以为繁文小节,不必计较,臣窃以为议者可斩也。
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
楚子问鼎,义士之所深耻;
「献纳」二字,富弼以死争之。
今丑虏横行与多垒孰辱?
国号大小与鼎轻重孰多?
「献纳」二字与「再拜」孰重?
臣子欲君父屈己以从之,则是多垒不足辱,问鼎不必耻,献纳不必争。
此可吊者八也。
臣恐再拜不已,必至称臣;
称臣不已,必至请降;
请降不已,必至纳土;
纳土不已,必至衔璧;
衔璧不已,必至舆榇;
舆榇不已,必至如晋帝青衣行酒然后为快。
此可吊者九也。
事至于此,求为匹夫,尚可得乎!
此可吊者十也。
窃观今日之势,和决不成,倘乾刚独断,追回使者魏杞、康湑等,绝请和之议以鼓战士,下哀痛之诏以收民心,天下庶乎其可为矣。
如此则有可贺者亦十:省数千亿之岁币,一也;
专意武备,足食足兵,二也;
无书名之耻,三也;
无去「大」之辱,四也;
无再拜之屈,五也;
无称臣之忿,六也;
无请降之祸,七也;
无纳土之悲,八也;
无衔璧舆榇之酷,九也;
无青衣行酒之冤,十也。
去十吊而就十贺,利害较然,虽三尺童稚亦知之,而陛下不悟。
《春秋左氏》谓无勇者为妇人,今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如以臣言为不然,乞赐流放窜殛,以为臣子出位犯分之戒。
孝宗论兵书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四、《南宋文范》卷一五
起居郎胡铨进故事曰:隋文受周禅,令贺若弼江南,擒陈叔宝
先是请沿江防人交代必集历阳,大列旗帜,陈人以为大兵至。
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不复备。
及是,以大兵济江,陈人弗觉,遂平陈。
臣闻兵法曰「兵出诡道」,又曰「兵以奇胜」。
何谓诡?
变诈百出、以计取敌曰诡,请沿江防人交代必集历阳是也。
何谓奇?
出其不意、使人莫测曰奇,以大兵济江陈人弗觉是也。
国由正道,夷狄诡道。
中国以正胜,夷狄以奇胜。
正道者常不得志,道者常得志
以正胜者常少,以奇胜者常多。
此自古及今,中国所以见陵于夷狄也。
建炎戊申,虏人请和,声言提兵百万,有事河北,初无窥维扬意。
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真以为不吾袭也。
既而以精兵万人直捣扬州,而汪、黄安中书,犹不知虏兵之至也。
一旦六飞蒙尘,仓皇出奔,几不免虎口。
自靖康迄今凡四十年,虏人未常不由诡道,未尝不以奇胜,而我终不悟也。
前车覆,后车戒,前事之失,后事之师。
窃闻道路之言,虏人款我以和,潜师窥伺,或言多造战舰,海道以进,或言实塞下,间道以来。
虽未必可信,然弼之沿江防人必集历阳前事之验也,丑虏之计安知不出于此?
而陛下前日奋然诏下,谓和决不可成,有识咸鼓舞,以谓圣神远虑,洞见犬羊之情,有如蓍蔡。
近日边臣遣兵官孙造往返境上,疲于奔命,竟不能得虏人要领,其愆期爽约亦可见矣。
臣愿陛下坚守前日和不可成之诏,力修政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如越之图吴,则社稷幸甚,生灵幸甚。
孝宗论撰贺金国启隆兴二年七月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八
隆兴二年七月日,臣胡铨奉诏撰大金国贺冬至启。
内中用「再拜」、用「献纳」、书御名,此三大事也,已经二十馀年,臣下皆不能正其非。
今臣年过六十,官逾三品,收岭峤海岛之遗骸,为陛下侍从之尊职,复因循而书,不正救之,恐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谓臣何如人。
三王之臣主俱贤,迄今史臣称为美谈。
宰相汤思退集议中书堂,臣终坐以三事为说,而思退罔然不答。
臣窃以为思退又一秦桧也,思退不去,国体弱矣。
臣手可断,臣笔不可摇;
臣头可去,臣笔不可去,而臣字不可写。
庶使远夷知中国之有人,是亦彊国之一端。
谨具奏闻,乞外而宣示臣章于朝堂,使奸夫佞子不敢肆其恶;
内而宣示臣章于史馆,使天下后世有所知。
然后窜臣于海岛,以为臣子敢言之戒。
干渎天威,不胜战慄。
河源县崔从政墓志铭绍兴二十年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九、《永乐大典》卷二七四四
绍兴戊午,某备数春官,同僚周执羔表卿得出房赋卷,喜语予曰:「仆选隽得人矣」。
既唱第,则新兴崔若砺公治也,尝恨不识其人。
亡几何,某以狂瞽言北虏不宜讲信撼庙堂大议得罪,上不忍诛,流新兴
英州,公治时尉真阳,一见如旧。
予既抵新,而公治亦官满来归,朝夕过从,论文漱醪,未尝不极欢而罢也。
则又遣其季若舟、若雨从予授《春秋》、《易》,而公治与其友彭元永陈介卿、彭元合亦徜徉其间。
时漳人陈元忠景卫客番禺,佳士也,闻公治兄弟志学,而新之士皆向化,于是浮海轻千里愿交,一时称盛。
已而公治为惠之河源,而予自新兴来迁吉阳,别去不相闻者久之。
一日海贾万里持景卫书来岛上,问予安否,且曰:「公治如行所,改秩命且下,以疾卒。
其云为澹庵所知也,敢请铭」。
某哭曰:「予失良友,尚忍铭耶」!
明年,景卫书速铭益勤,遂叙其始末而铭之。
君幼克嶷,长读书,功力兼人,不圮其先世业。
事亲以孝闻。
逮壮,词藻学守行乎南表。
国朝三岁大比,合二广登第者才数人,新盖旷古无达者。
自君始破荒,士艳其荣。
在官洗手奉职,所居民化。
河源蕞尔邑,民罢吏桀黠,而君束湿驭下,子惠氓獠,萎枯以膏。
奉上不阿,而不悦者媒孽其短,坐戾法若干条。
君曰:「与受垢死,毋宁直之」。
表卿适为三铨亚卿,君止求一县自试,曰:「此家常饭」。
识者称其介。
卒以己巳年十一月初四日,享年四十有三。
若舟走钱塘,以其丧归葬归化县涌水源。
君经学有根柢,工诗文,尝挽予兄邦先云:「通昔笑谈成昨梦,百年忠孝忽丰碑」。
又云:「要使闾阎皆尚德,敢忘畎亩亦尊王」。
长短句云:「愁殢有兵,樽老怕能言」。
其思致多类此。
予诗哭之曰:「声名世上无知尔,文物岭南难若人」。
盖实录也。
曾祖讳鹗,不仕。
祖讳惟肖,广州怀集县主簿
父讳纳诲,封州开建县
母区氏。
娶梁氏,无子。
女一人,年十三。
君兄弟三人,若舟、若雨皆进士,试礼部
惟一妹,母夫人择所宜归,曰:「必嫁官人」。
君因以妻景卫。
比婚,行古雁奠同牢礼,不举乐,以矫俗,广之三揖韪之。
既景卫偕计,有场屋声,众始服公知人。
故景卫亦为之衋然。
铭曰:
毂朱丹兮瘁其身,高疾踣兮;
位不配德兮,后则光,卑受益兮。
彼不惕其高,君独危其卑,不谓贤哉,不谓贤哉!
普安郡王桂子 宋 · 史浩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嫦娥屑玉酝旃檀,乞与人间秋后看。
已向水边吟月晓,却来花下立更残。
西风把酒休催,南国行歌不赋
何必秾香千万斛,鼻端须此百忧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