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通鉴韵语序(绍熙四年十二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之书,学者读之,孰不有席卷篇帙,包举事辞,囊括百代,并吞千载之心?然其涯也浩,则其记览也艰;其绪也纷,则其诵数也苦。此学者通病也。临川黄君日新齐贤陟彼药山,瞻彼令芳,既撷而襜之,复导而淅之,既硙而屑之,复糅而剂之。举二百九十四卷之书,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而纳之于四言之诗,目曰《通鉴韵语》。既成,以书走六百里,缄其副寄予,且介艮斋先生之书求予序之。予曰:「是书不出而传学者,是书苟出而传学者,可以咏,可以咏,可以欣,可以慨。昔也病记览之艰,今则艰者夷;昔也病诵数之苦,今则苦者怿。然则齐贤三十年成之之劳,学者一日飨之之逸也。齐贤无负于学者矣」。绍熙癸丑十二月二十四日,诚斋野客庐陵杨万里序。
按:《诚斋集》卷八一。又见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卷上。
君锡知丞僚友录示诸公所赋介寿堂诗谨次后溪先生元韵以记盛事 南宋 · 度正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老翁神气亦轻强,凿井耕田种豫章。
扶植高标盘石壑,养成合抱栋明堂。
风雷海运非人力,日月天开盛宠光。
既醉诗书餐道德,坐观晚节更清香。
郡斋读书后志序 宋 · 赵希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九、袁州本《郡斋读书志》附《后志》卷首、《万卷精华楼藏书志》卷六五
昭德先生校井氏书,为《读书志》四卷,番阳黎侯传本于蜀,刊之宜春郡斋,且取希弁家所藏书,删其重复,摭所未有,益为五卷,别以《读书附志》。三衢游史君,蜀人也,亦以蜀本锓诸梓,乃衍为二十卷,书加多焉,盖先生门人姚君应绩所编也。按先生自序:「余家自文元公来,以翰墨显者七世,故家多书,然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及兵戈之后,尺素不存」。而杜君鹏举所序,扣之古松流水之间,亦止于四卷,则方其得南阳藏书时,固未多也。其殆三荣校读之后,网罗其家散失,裒汇渐夥,或者先生续笔邪,抑门人推广其遗志也?今考姚君所编,杜序独缺而不著,而著先生自序,有所谓「合吾家旧藏,得若干卷」,疑与「尺素不存」之语,自相牴牾。希弁摘取其所增入者凡四百三十五部,总八千二百四十五卷,往往皆晁氏之书,请于郡而并刊焉。然四卷既传矣,不敢以《附志》次其先,自为《读书后志》二卷,然后井、晁二氏藏书之富,其目大备。希弁家三世所藏,因以托不朽云。郡侯命序梗概于卷首,至若二本所载井氏四卷之书,其间有实同而名异、此备而彼遗,与夫分种入类之各不同,又为《考异》于编末。淳祐庚戌日南至,江西漕贡进士秘书省校勘书籍赵希弁谨序。
郡斋读书附志序 南宋 · 黎安朝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四
昭德先生《读书志》四卷,盖所得南阳井氏藏书也。井氏始收之蜀道,聚于庐山之阳。既乃归先生,徙而置之三峨之下。书今不可得尽见矣,而志独存。宜春士赵希弁,公族之秀,博学好古,藏书亦富,遂以属之校正。因即其所藏之目参焉,已载者不复取,未有者补其缺。其间互出者,盖详略之不同,文义之或异,而后来诸贤之所著述亦藉以槩见,益为五卷,别以《读书附志》,并锓诸梓,俾得托晁氏而兹传,抑以寿赵君之所藏。博极君子,当有取于斯。淳祐己酉日南至,宜春郡假守番阳黎安朝谨书。
按:袁州本《郡斋读书志》卷首,四部丛刊三编本。
郡斋读书志跋 南宋 · 黎安朝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四、袁州本《郡斋读书志》卷末
昭德先生三荣郡斋《读书志》四卷既刊传矣,赵希弁君锡继从郡员外司马帑辖蔡廉父得三衢本参校,为《后志》二卷,以补其缺。盖晁氏旧藏之书也,合南阳所畀,与夫君锡《附志》为七卷。今书之传于世者,固已十之六七,然寡陋而未见,宜尚多焉,后之君子增益之。淳祐庚戌小至二日,番阳黎安朝谨识。
和赵君锡题王仲礼壁韵 元 · 蒲道源
七言绝句 押青韵
迅速光阴一旅亭,功名不贷鬓毛青。
此身未入云台画,半夜披衣望列星。
人月圆 赵君锡再得雄 元 · 蒲道源
押阳韵
君家阴德多多种,重得读书郎。
掌中惊看,隆颅犀角,黛抹朱妆。
最堪欢处,灵椿未老,丹桂先芳。
他年须记,于门高大,车马煌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