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请赐莽号安汉公 汉 · 阙名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二
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圣王之法,臣有大功则生有美号,故周公及身在而托号于周。
定国安汉家之大功,宜赐号曰安汉公,益户,畴爵邑,上应古制,下准行事,以顺天心(《汉书·王莽传》上)
白雉诗 东汉 · 班固
灵篇兮披瑞图
获白雉兮效素乌
嘉祥阜兮集皇都
皓羽兮奋翘英
洁朗兮于纯精。
皇德兮侔周成
永延长兮膺天庆(○《后汉书》班固传。《文选》一。《诗纪》三。)
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章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一
伏惟陛下,应天淑灵,丁期中兴。
诞在幼龄,圣姿硕义,威仪孔备。
俯仰龙光,颜如日星。
言稽典谟,动蹈规矩。
缉熙光明,思齐周成
早智夙就,参美显宗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进御帻结,以章天休。
臣妾万国,遐迩大小一心,同欢同意逸豫,式歌且舞。
臣等不胜踊跃凫藻,谨奉牛一头,酒九钟,稽首再拜,上千万寿
陛下享兹吉福,永守皇极,通遵太和,靖绥六合,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诗》曰:「颙颙卬卬,如圭如璋。
令闻不忘,万寿无疆(本集,又略见《书钞》一百二十七引蔡邕《杂章》。)」。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一
臣伏读圣旨,虽周成遇风,讯诸执事宣王遭旱,密忽祗畏,无以或加。
臣闻天降灾异,缘象而至,辟历数发,殆刑诛繁多之所生也。
风者,天之号令,所以教人也。
夫昭事上帝,则自怀多福,宗庙致敬,则鬼神以著,国之大事,实先祀典,天子圣躬所当恭事。
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而车驾稀出,四时至敬,屡委有司,虽有解除,犹为疏废,故皇天不悦,显此诸异。
《鸿范传》曰:「政悖德隐,厥风发屋折木」。
坤为地道,《易》称这贞。
阴气愤盛,则当静反动,法为下叛。
夫权不在上,则雹伤物;
政有苛暴,则虎狼食人;
贪利伤民,则蝗虫损稼。
六月二十八日,太白与月相迫,兵事恶之。
鲜卑犯塞,所从来远。
今之出师,未见其利,上违天文,下逆人事。
诚当博览众议,从其安者。
臣不胜愤懑,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
一事:明堂月令,天子以四立季夏之节,迎五帝于郊,所以导致神气,祈福丰年。
清庙祭祀,追往孝敬,养老辟雍,示人礼化,皆帝者之大业,祖宗所祗奉也。
而有司数以蕃国疏丧,宫内产生,及吏卒小污,屡生忌故
窃见南郊齐戒,未尝有废,至于它祀,辄兴异议。
岂南郊卑而它祀尊哉!
孝元皇帝策书曰:「礼之至敬,莫重于祭,所以竭心亲奉,以致肃祗者也」。
又元和故事,复申先典。
前后制书,推心恳恻
而近者以来,更任太史
忘礼敬之大,任禁忌之书,拘信小故,以亏大典。
礼,妻妾产者,斋则不入侧室之门,无废祭之文也。
所谓宫中有卒,三月不祭者,谓士庶人数堵之室,共处其中耳,岂谓皇居之旷,臣妾之众哉!
自今斋制,宜如故典,庶答风霆灾妖之异。
二事:臣闻国之将兴,至言数闻,内知己政,外见民情。
是故先帝虽有圣明之姿,而犹广求得失。
又因灾异,援引幽隐,重贤良、方正、敦朴、有道之选,危言极谏,不经于朝。
陛下亲政以来,频年灾异,而未闻特举博选之旨。
诚当思省,述修旧事,使抱忠之臣,展其狂直,以解《易传》政悖德隐之言。
三事:夫求贤之道,未必一途,或以德显,或以言扬。
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讪之诛,遂使群下结口,莫图正辞
郎中张文,前独尽狂言,圣听纳受,以责三司
臣子旷然,众庶解悦
臣愚以为,宜擢文右职,以劝忠謇,宣声海内,博开政路
四事:夫司隶校尉、诸州刺史,所以督察奸枉,分别白黑者也。
伏见幽州刺史杨熹、益州刺史凉州刺史刘虔,各有奉公疾奸之心,熹等所纠,其效尤多。
馀皆枉挠,不能称职。
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公府台阁,亦复默然。
五年制书,议遣八使,又令三公谣言奏事。
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
未详斯议,所因寝息
刘向奏曰:「夫执狐疑之计者,开群枉之门;
养不断之虑者,来谗邪之口」。
今始闻善政,旋复变易,足令海内测度朝政。
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
三公岁尽,差其殿最,使吏知奉公之福,营私之祸,则众灾之原,庶可塞矣。
五事: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
孝武之世,郡举孝廉,又有贤良、文学之选,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
汉之得人,数路而已。
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
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馀日,观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奕,非以教化取士之本。
诸生竞利,作者鼎沸。
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臣每受诏于盛化门,差次录第
其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擢
既加之恩,难复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弘,不可复使理人,及仕州郡。
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
若乃小能小善,虽有可观,孔子以为致远则泥,君子故当志其大者。
六事:墨绶长吏,职典理人,皆当以惠利为绩,日月为劳,褒责之科,所宜分明。
而今在任,无复能省。
及其还者,多召拜议郎郎中
若器用优美,不宜处之冗散,如有衅故,自当极其刑诛。
岂有伏罪惧考,反求迁转,更相放效,臧否无章?
先帝旧典,未尝有此。
可皆断绝,以核真伪。
七事:伏见前一切以宣陵孝子者为太子舍人
臣闻孝文皇帝制丧服三十六日,虽继体之君,父子至亲,公卿列臣,受恩之重,皆屈情从制,不敢逾越。
今虚伪小人,本非骨肉,既无幸私之恩,又无禄仕之实,恻隐思慕,情何缘生?
而群聚山陵,假名称孝,行不隐心,义无所依。
至有奸轨之人,通容其中。
(当作「桓」。)皇后祖载之时,东郡有盗人妻者亡在孝中,本县追捕,乃伏其辜。
虚伪杂秽,难得胜言。
又前至得拜,后辈被遗;
或经年陵次,以暂归见漏;
或以人自代,亦蒙宠荣。
争讼怨恨,凶凶道路。
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其为不祥,莫与大焉。
宜遣归田里,以明诈伪(《后汉·蔡邕传》。)
册魏公九锡文建安十八年五月 东汉 · 潘勖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七、文选卷十九
制诏:使持节丞相冀州武平侯:朕以不德,少遭闵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
当此之时,若缀旒然,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一人尺土,朕无获焉。
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
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
乃诱天衷,诞育丞相
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
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失位,以谋王室。
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
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三州,延于平民。
君又讨之,剪除其迹,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
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又赖君勋,克黜其难。
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
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棱威南厉,殒溃,此又君之功也。
回戈东指,吕布就戮,乘轩将反,张扬沮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
袁绍逆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
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
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诸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
济师洪河,拓定四州,袁谭高干,咸枭其首。
海盗奔迸,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
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悬车,一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
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八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
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城,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鲜卑丁令,重译而至,箄于白屋,请吏帅职,此又君之功也。
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
吏无苛政,民不回慝,敦崇帝族,援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
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蕃卫王室,左右厥世也。
其在周成不靖,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爰及襄王,亦有楚人,不供王职
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鈇钺,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
故周室之不壤,繄二国是赖。
今君称丕显德,明保朕躬,奉荅天命,导扬弘烈,绥爰九域,罔不率俾,功高乎,而赏卑乎齐晋,朕甚恧焉。
朕以眇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水,非君攸济,朕无任焉。
今以冀州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钜鹿常山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使使持节御史大夫虑,授君印绶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建冢社
昔在周室,毕公毛公,入为卿佐,周邵师保,出为二伯,外内之任,君实宜之。
其以丞相冀州如故。
今更下传玺,肃将朕命,以允华夏,其上故传武平侯印绶。
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
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
使安职业,无或迁志,是用锡君大辂戎辂各一,玄牡二驷。
君劝分务本,啬民昏作,粟帛滞积,大业惟兴,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少长有礼,上下咸和,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回面,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君研其明哲,思帝所难,官才任贤,群善必举,是用锡君纳陛以登。
君秉国之均,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是用锡君虎贲之士三百人。
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是用锡君鈇钺各一。
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
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明允笃诚,感乎朕思,是用锡君秬鬯一卣,圭瓒副焉。
魏国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汉初诸王之制。
君往钦哉!
敬服朕命。
简恤尔众,时亮庶功,用终尔显德,对扬我高祖之休命。
成汉昭论 其一 曹魏 · 丁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四
成王昭帝,俱以襁褓之幼,找于冢宰,流言谗兴,此其所值艰险相似者也。
夫以发金滕然后垂泣,与计日而便觉诈书,明之迟速,既有差矣。
且叔父兄子,非相嫌之处,异姓君臣,非相信之与,霍光罹人谤而不出,周公赖天变而得入。
推此数者,齐本而论末,计重而况轻,汉昭之优周成,甚明者也。
成王秀而获实,其美在终;
昭帝苗而未秀,其得在始。
必不得已而论二主,余与夫始者(《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九。)
周成汉昭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或方周成王汉昭帝,佥高成而下昭。
余以为周成王体上圣之休气,禀贤妣之贻诲,周召为保傅,吕尚太师,口能言则行人称辞,足能履则相者导仪,目厌威容之美,耳饱仁义之声,所谓沉渍玄流,而沐浴清风者矣。
犹有咎悔,聆二叔之谤,使周公东迁
皇天赫怒,显明厥咎,犹启诸《金滕》,稽诸国史,然后乃悟。
不亮周公之圣德,而信《金滕》之教言,岂不暗哉!
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养惟盖主,相则桀光,体不承圣,化不胎育,保无仁孝之质,佐无隆平之治,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然而德与性,行与体并,年在二七,早智夙达燕书之诈,亮霍光之诚,岂将有启《金滕信国史而后乃悟哉?
使夫昭成均年而立,易世而死,贸臣而治,换乐而歌,则汉不独少,周不独多也(《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九)
大飨碑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九、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延康元年八月旬有八日辛未魏王龙兴践阼,规恢鸿业;
构亮皇基,万邦统世。
忿吴夷之凶暴,灭蜀虏之僭逆。
于赫斯怒,顺天致罚。
奋虓虎之校,简猛锐之卒。
爰整六军,卒匈奴单于乌桓、鲜卑引弓之类,持戟百万,控弦千队。
玄甲曜野,华旗蔽日。
天动雷震,星流电发。
戎备素辨,役不更藉。
农夫安畴,商不变肆。
是以士有拊噪之欢,民怀惠康之德。
皇恩所渭,无远不至;
武师所加,无强不服。
故宽令西飞,则蜀将东驰;
六旆南徂,则吴党委质。
二虏震惊,鱼烂渚溃。
将泛自三江之流,方轨邛来之阪。
斩吴夷以染钺,血蜀虏以衅鼓。
曜天威于遐裔,复九圻之疆寓。
除生民之灾孽,去圣皇之宿愤。
次于旧邑,观衅而动,筑坛壝之宫,置表著之位,大飨六军,爰及谯县父老男女。
临飨之日,陈兵清除,庆云垂覆,乃备𠌫御,整法驾:设天宫之列卫,乘金华之鸾路。
达升龙于太常,张天狼之威弧
千乘风举,万骑龙骧。
威灵之饰,震曜康衢。
既登高坛,荫九增之华盖,处流苏之幄坐;
陈旅酬之高会,行无算之酣饮。
旨酒波流,肴烝陵积。
瞽师设县,金奏赞乐。
六变既毕,乃陈秘戏:巴俞丸剑,奇舞丽倒;
冲夹逾锋,上索踏高。
䚗鼎绿橦,舞轮擿镜。
骋狗逐兔,戏马立骑之妙技;
白虎青鹿,辟非辟邪。
鱼龙灵龟,国镇之怪兽,瑰变屈出,异巧神化。
自卿校将守以下,下及陪台隶圄,莫不歆淫宴喜,咸怀醉饱。
夏启均台之飨,周成岐阳之獀,高祖邑中之会,光武旧里之宴,何以尚兹!
是以刊石立铭,光示来叶。
其辞曰:
赫王师,征南裔。
奋灵威,震天外。
吴夷慑,蜀虏窜。
区夏清,八荒艾。
幸旧帮,设高会。
皇德洽,洪恩迈。
刊金石,光万世(《隶释》十九。案:闻人牟准魏敬侯碑阴》云:「《大飨碑》,卫觊文并书;《天下碑隶》引《图经》云:『曹子建文,钟繇书。』疑《图经》之言非也。」《隶释》四又有《大飨残碑》,云:「繇文为书」。则《大飨》非一碑,当以碑阴为实。)
又上书训天子 曹魏 · 晋景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
之才虽茂,不学不弘其量。
仲尼有云:「予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仰观黄轩五代之主,莫不有所禀则,颛顼受学于绿图,高辛问道于柏招
逮至周成旦望作辅,故能离经辩志,安道乐业。
夫然,故君道明于上,兆庶顺于下。
刑措之隆,实由于此。
宜遵先王下问之义,使讲诵之业屡闻于听;
典谟之言日陈于侧也(《晋书·景帝纪》)
奏请封禅 曹魏 · 蒋济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三
帝王大礼,巡狩为先;
昭祖扬祢,封禅为首。
是以自古革命受符,未有不蹈梁父泰山,刊无竟之名,纪天人之际者也。
司马相如谓有文以来七十二君,或顺所繇于前,谨遗迹于后。
太史公曰:「主上有圣明而不宣布,有司之过也」。
然则元功懿德,不刊梁山之石,无以显帝王之功,布生民不朽之观也。
语曰:当君而叹之美,譬犹人子对厥所生而誉他人之父。
今大魏振前王之弊乱,拯流遁之难危,接千载之衰绪,继百世之废业。
始自武、文,至于圣躬,所以参成天地之道,纲维人神之化,上天报应,嘉瑞显祥,以此往古,其优衍丰隆,无所取喻。
至于历世迄今,未发大礼。
虽志在扫尽残盗,荡涤余秽,未遑斯事。
若尔,三苗堀强于江海,大舜当为东巡之仪,徐夷跳梁于淮、泗,周成当止岱岳之礼也。
且昔岁破吴虏于江、汉,今兹屠蜀贼于陇右。
其震内溃,在不复淹,就当探其窟穴,无累于封禅之事也。
此仪久废,非仓卒所定。
宜下公卿,广纂其礼,卜年考时,昭告上帝,以副天下之望。
臣待罪军旅,不胜大愿,冒死以闻(《晋书·礼志下》《宋书·礼志三》)
管宁 曹魏 · 陶丘一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四
臣闻龙凤隐耀,应德而臻,明哲潜遁,俟时而动。
是以鸑鷟鸣岐,周道隆兴
四皓为佐,汉帝用康。
伏见太中大夫管宁,应二仪之中和,总九德之纯懿,含章素质,冰洁渊清,玄虚澹泊,与道逍遥;
娱心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韬古今于胸怀,包道德之机要。
中平之际,黄巾陆梁,华夏倾荡,王纲驰顿。
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羁旅辽东三十馀年。
在乾之妒,匿景藏光,嘉遁养浩,韬韫儒墨,潜化傍流,畅于殊俗。
黄初四年高祖文皇帝畴咨群公,思求隽乂,故司徒华歆应选,公车特征,振翼遐裔,翻然来翔。
行遇屯厄,遭罹疾病,即拜太中大夫
烈祖明皇帝嘉美其德,登为光禄勋
疾弥留,未能进道。
旧疾已瘳,行年八十,志无衰倦
环堵筚门,偃息穷巷,饭鬻糊口,并日而食,吟咏《诗》、《书》,不改其乐。
困而能通,遭难必济,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而弥彰。
揆其终始,殆天所祚,当赞大魏,辅亮雍熙。
衮职有阙,群下属望。
高宗刻象,营求贤哲,周文启龟,以卜良佐
前朝所表,名德以著,而久栖迟,未时引致,非所以奉遵明训,继成前志也。
陛下践阼,纂承洪绪。
圣敬日跻,超越周成,每发德音,动咨师傅,若继二祖招贤故典,宾礼俊迈,以广缉熙,济济之化,侔于前代。
清高恬泊,拟迹前轨,德行卓绝,海内无偶。
历观前世玉帛所命,申公枚乘周党樊英之俦,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者也。
诚宜束帛加璧,备礼征聘,仍授几杖,延登东序,敷陈坟素,坐而论道,上正璇玑,协和皇极,下阜群生,彝伦攸叙,必有可观,光益大化。
固执匪石,守志箕山,追迹洪崖,参踪
斯亦圣朝。
同符唐、虞,优贤扬历,垂声千载。
虽出处殊途,俯仰异体,至于兴治美俗,其揆一也(《魏志·管宁传》。太仆陶丘一永宁卫孟观侍中孙邕中书侍郎王基。)
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 曹魏 · 钟会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侍中荀顗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
帝慕少康,因问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殄灭。
少康收集夏众,复禹之绩。
高祖拔起陇亩,驱帅豪俊,芟夷秦项,包举寓内。
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
考其功德,谁宜为先」?
等对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能受命创业。
至于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
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
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
汤、武、高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悬殊。
少康殷宗,中兴之美;
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
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耳。
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御览》作「复禹之绩」。)
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
汉祖因土崩之势,杖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
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
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诸卿具论详之」。
翌日丁巳,讲业既毕,、亮等议曰:「三代建国,列土而治,当其衰弊,无土崩之势,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逮至战国,强弱相兼,去道德而任智力,故秦之弊,可以力争。
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
高祖任力,智者之俊也。
仁智不同,二帝殊矣。
诗书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
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
少康为优,宜如诏旨」。
赞、毓、等议曰:「少康虽积德累仁,然上承大禹遗泽余庆,内有虞、仍之援,外有靡、艾之助,寒浞谗慝,不德于民;
浇、𤡬无亲,外内弃之。
以此有国,盖有所因,至于汉祖,起自布衣,率乌合之士,以成帝者之业。
论德则少康优,课功则高祖多,语资则少康易,校时则高祖难」。
曰:「诸卿论少康因资,高祖创造,诚有之矣。
然未知三代之世,任德济勋,如彼之难;
秦项之际,任力成功,如此之易。
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汉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
且夫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岂必降于汉祖哉?
但夏书沦亡,旧文残缺,故勋美阙而罔载。
唯有伍员,粗述大略,其言复之绩,不失旧物。
祖述圣业,旧章不愆,自非大雅兼才,孰能与于此?
向令坟、典具存,行事详备,亦岂有异同之论哉」?
于是群臣咸悦服。
中书令进曰:「少康之事,去世久远,其文昧如是。
以自古及今,议论之士,莫有言者,德美隐而不宣,陛下既垂心远鉴,考详古昔,又发德音,赞明少康之美,使显于千载之上,宜录以成篇,永垂于后」。
曰:「吾学不博,所闻浅狭,惧于所论,未获其宜。
纵有可采,亿则屡中,又不足贵,无乃致笑后贤,彰吾暗昧乎」?
于是侍郎钟会,退论次焉(《魏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氏春秋》,又见《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二,四百四五十)
明帝 孙吴 · 薛莹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一
明帝自在储宫而聪允之德著矣。
及临万几,约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
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
是以四海乂安,四夷宾服,断狱希少,有治平之风。
号曰显宗,不亦宜乎(《御览》九十一)
太子 西晋 · 齐王攸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伊昔上皇,建国立君,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业恢道,以安人承祀,祚延统重,故援立太子
尊以弘道,固以贰己,储德既立,邦有所恃。
夫亲仁者功成,迩佞者国倾,故保相之材,必择贤明。
昔在周成作傅,外以明德自辅,内以亲亲立固,德以义济,亲则自然。
嬴废公族,其崩如山;
刘建子弟,汉祚永传。
楚以无极作乱,宋以伊戾兴难。
张禹佞给,卒危强汉。
辅弼不忠,祸及乃躬;
匪徒乃躬;
乃丧乃邦。
无曰父子不间,昔有江充
无曰至亲匪贰,或容潘崇
谀言乱真,谮润离亲,骊姬之谗,晋侯疑申。
固亲以道,勿固以恩;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
自损者有馀,自益者弥昏。
庶事不可以不恤,大本不可以不敦。
见亡戒危,睹安思存。
冢子司义,敢告在阍(《晋书·齐王攸传》。又《艺文类聚》四十八)
魏氏春秋评 其十二 赵俨任诈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三
闻为国以礼,民非信不立。
周成不弃桐叶之言,晋文不违伐原之誓,故能隆刑措之道,建一匡之功。
既诈留千人,使效心力,始虽权也,宜以信终。
兵威既集,而又逼徙。
信义丧矣,何以临民(《魏志·赵俨传》注)
上疏陈审举之义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六
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
五帝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也。
既时有举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必各援其类而进矣。
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
夫相者,文德昭者也;
将者,武功烈者也。
文德昭,则可以匡国朝,致雍熙,是也;
武功烈,则可以征不庭,威四夷,南仲、方叔是矣。
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
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
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
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
殷、周二王是矣。
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
故阴阳不和,三光不畅,官旷无人,庶政不整者,三司之责也。
疆场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
岂可虚荷国宠而不称其任哉?
故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书》称「无旷庶官」,《诗》有「职思其忧」,此其义也。
陛下体天真之淑圣,登神机以继统,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
而数年以来,水旱不时,民困衣食,师徒之发,岁岁增调,加东有覆败之军,西有殪没之将,至使蚌蛤浮翔于淮、泗,<鼠军>鼬喧哗于林木。
臣每念之,未尝不辍食而挥餐,临觞而扼腕矣。
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宋昌曰:「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此则磐石之宗,愿王勿疑」。
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成、召、毕之辅,下存宋昌磐石之固。
昔骐骥之于吴阪,可谓困矣,及其伯乐相之,孙邮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
伯乐善御马,明君善御臣;
伯乐驰千里,明君致太平;
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
朝司惟良,万机内理,武将行师,方难克珥。
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劳动銮驾,暴露于边境哉?
臣闻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之虎也。
今置将不良,有似于此。
故语曰:「患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为也」。
乐毅奔赵,心不忘燕;
廉颇在楚,思为赵将。
臣生乎乱,长乎军,又数承教于武皇帝,伏见行师用兵之要,不必取孙、吴而暗与之合。
窃揆之于心,常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问,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
鸿胪所下发士息书,期会甚急。
又闻豹尾已建,戎轩骛驾,陛下将复劳玉躬,扰挂神思。
臣诚竦息,不遑宁处。
愿得策马执鞭,首当尘露,撮风后之奇,接孙、吴之要,追慕卜商,起予左右,效命先驱,毕命轮毂,虽无大益,冀有小补
然天高听远,情不上通,徒独望青云而拊心,仰高天而叹息耳。
屈平曰:「国有骥而不知乘,焉皇皇而更索」!
放诛,周、召作弼;
叔鱼陷刑,叔向匡国。
三监之衅,臣自当之;
二南之辅,求必不远。
华宗贵族,藩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
故《传》曰:「无周公之亲,不得行周公之事」。
唯陛下少留意焉。
近者汉氏广建藩王,丰则连城数十,约则飨食祖祭而已,未若姬周之树国,五等之品制也。
扶苏之谏始皇淳于越之难周青臣,可谓知时变矣。
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
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右执政,不在亲戚。
权之所在,虽疏必重;
势之所去,虽亲必轻。
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
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
惟陛下察之。
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
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
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孟子曰:「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
不胜愤懑,拜表陈情。
若有不合,乞且藏之书府,不便灭弃
臣死之后,事或可思。
若有豪厘少挂圣意者,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纠臣表之不合义者。
如是,则臣愿足矣(《魏志·陈思王植传》。又略见《御览》五十六,三百五十九)
周成汉昭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八
周公以天下初定,武王既终,而成王尚幼,未能定南面之事,是以推己忠诚,称制假号。
二弟流言,邵公疑之,金滕之匮,然后用寤,亦未决也。
至于昭帝所以不疑于霍光,亦缘武帝有遗诏于
使周公践天子之位,行周公之事,吾恐叛者非徒二弟,疑者非徒邵公也。
且贤者固不能知圣贤,自其宜耳。
昭帝固可不疑霍光成王自可疑周公也。
若以昭帝成王霍光当逾周公邪?
若以成王,汤禹作邵公周公之不见疑,必也(《御览》四百四十七)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四 胤雅(一曲。皇太子出入。奏胤雅。取诗君子万年。永锡祚胤也。三朝用之。) 南梁 · 沈约
四言诗 押有韵
自昔殷代,哲王迭有。
降及周成,惟器是守。
上天乃眷,大梁既受。
灼灼重明,仰承元首。
体乾作贰,命服斯九。
置保置师,居前居后。
前星比耀,克隆万寿(○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十四。又《类聚》四十三引有、守、受、首四韵。)
营改太极殿太和十六年二月庚寅 北魏 · 拓跋宏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
昔轩皇诞御,垂栋宇之构,爰历三代,兴宫观之式。
然茅茨土阶,昭德于上代,层台广厦,崇威于中叶。
良由文质异宜,华朴殊礼故也。
是以周成继业,营明堂于东都,汉祖聿兴,建未央于咸镐。
盖所以尊严皇威,崇重帝德,岂好奢恶俭,苟弊民力者哉?
我皇运统天,协纂乾历,锐意四方,未遑建制,宫室之度,颇为未允。
太祖初基,虽粗有经式,自兹厥后,复多营改。
至于三元庆飨,万国充庭,观光之使,具瞻有阙。
朕以寡德,猥承洪绪,运属休期,事钟昌运,宜遵远度,式兹宫宇。
指训规模,事昭于平日。
明堂、太庙,已成于昔年。
又因往岁之丰资,藉民情之安逸,将以今春营改正殿。
违犯时令,行之惕然。
但朔土多寒,事殊南夏,自非裁度当,兴役租暑,则广制崇基,莫由克就。
成功立事,非委贤莫可,改制规模,非任能莫济。
尚书器怀渊博,经度明远,可领将作大匠
司空、长乐公亮可与大匠共监兴缮。
其去故崇新之宜,修复太极之制,朕当别加指授(《魏书·李冲传》)
三日皇太子曲水宴诗 南梁 · 萧纲
四言诗
窃以周成洛邑。自流水以禊除。晋集华林。同文轨而高宴。莫不礼具义举。沓矩重规。昭动神明。雍熙钟石者也。皇太子生知上德。英明在躬。智湛灵珠。辩均河注。腾茂实于三善。振嘉声于八区。是节也。上巳属辰。馀萌达壤。仓庚应律。女夷司候。尔乃分阶树羽。疏泉泛爵。兰觞沿溯。蕙肴来往。宾仪式序。盛德有容。吹发孙枝。声流嶰谷。舞艳七盘。歌新六变。游云驻彩。仙鹤来仪。都人野老。云集雾会。结轸方衢。飞轩照日。(阙)
震德叶灵,年芳节淑。
濯伊临灞,荡心愉目
骧骑晨野,挫金晓陆。
蕙气卷旌,神飙擎毂。
层岑偃蹇,耸观岧峣。
烟生翠幕,日照绮寮。
银华晨散,金芝暮摇。
绿水动叶,丹距映条。
顾惟菲薄,徒承恩裕。
艺学未优,声绩不树。
岂辩(《类聚》作辨。)河书,宁摛淮赋。
徒偶群龙,终惭并驭(岁时杂咏作驱。○《类聚》四。古今岁时杂咏十六。《诗纪》六十八。又《初学记》四引淑、目、陆、毂、峣、寮、摇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