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皇长子德崇第二子德明拜官封郡王太平兴国七年七月甲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宋大诏令集》卷二六
崇树藩屏,是著骍旄之盟;
并建宗室,聿兴《麟趾》之咏。
所以成强干固本之义,钟锡羡繁衍之祥。
三代以来,率由兹道。
皇长子德崇性资孝友,质懋温文;
第二子德明禀训无违,检身有裕。
而皆端悫自守,乐善不渝。
齿胄早列于胶庠,趋庭粗闻于诗礼。
非刘之约,盖有旧章;
半楚之封,抑惟故事。
并授上台之秩,式遵懋建之文。
分裂土田,用立社稷;
鉴乃前训,以保令猷。
德崇可特授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封卫王
德明特进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封广平郡王
皇子陈王元僖侍中开封尹雍熙三年十月甲辰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宋大诏令集》卷二六
朕膺昊穹之眷佑,宗社之庆灵。
建万国而亲诸侯,既资藩翰
履至尊而制六合,必树盘维。
所以固大业于域中,涣鸿猷于天下。
况神皋赤县,夷夏所臻,苟非亲贤,曷符公议!
皇子特进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王元僖,性本温文,德惟纯粹,动必由礼,言皆有章。
顷自任峻桐圭,道光麟趾,忠顺形于天赋,孝悌成于自然。
服训辞而愈恭,体谦下而为德。
侍祠泰畤,陈精意于坛壝;
问安寝门,竭至诚于夙夜
以善为乐,惟道是从。
酌楚醴以待贤,克昭令望;
入虞庠而齿胄,绰著嘉声。
体仁既□于日新,从政宜亲于时务。
眷彼浩穰之地,足申抚治之方,是用锡以爰田,升之左相,用昭茂渥,以曜宗英。
于戏!
京城之地,四方之所取则;
尹政之任,中外之所仰瞻。
挠狱市则奸何所容,任钩距则俗为之薄。
守之以强毅,济之以宽和,政乃有成,事则不悖。
佩此多训,庶几有成。
可兼侍中、行开封尹
元僖等手诏端拱元年二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宋朝事实》卷三、《古文渊鉴》卷四二
周显德中,年十六,时江淮未宾,从昭武皇帝南征,屯于扬、泰等州。
朕少习弓马,屡与贼交锋,贼应弦而踣者甚众。
太祖驻兵六合,闻其事,拊髀大喜。
年十八,从周世宗太祖,下瓦桥关、瀛、莫等州,亦在行阵。
太祖即位,亲讨李筠李重进,朕留守帝京,镇抚都下,上下如一。
其年蒙委兵权,岁馀授开封尹
历十六七年,民间稼穑、君子小人真伪,无不更谙。
即位以来,十三年矣。
朕持俭素,外绝畋游之乐,内却声色之娱。
真实之言,故无虚饰。
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民庶艰难,人之善恶,必恐未晓,略说其本,岂尽余怀。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励精,听卑纳谏。
每著一衣,必悯蚕妇;
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
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
礼接群臣,无非求于启沃。
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守富贵而保终吉。
先贤有言曰:「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此不可以不察也。
乞委大臣经制西边奏大中祥符元年四月 北宋 · 张齐贤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八、《东都事略》卷三二、《宋史》卷二六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经世八编》卷一六九、光绪《甘肃新通志》卷八六、《曹南文献录》卷五九
臣在先朝,常忧灵、两镇终为继迁吞并。
当时言事者以臣所虑为太过,略举既往事以明本末。
当时臣下皆以继迁只是怀恋父母旧地,别无他心。
先帝与银州廉察,庶满其意。
迩后不住攻劫,直至降到麟、府州界八部族蕃首,又胁制却贺兰山下族帐,言事者犹谓封赏未厚。
洎陛下缵绍,务欲绥怀,不吝爵赏,尽赐银、土壤,宠以节旌。
自此奸威愈滋,逆志尤暴,屡断灵州粮路,复扰缘边城池。
数年之间,灵州终为吞噬。
彼之情状,昭然可知。
麟州、清远军垂欲陷没,臣方受经略之命。
臣思继迁须是得一两处头角蕃族,令与为敌,此乃以蛮夷攻蛮夷,中夏之上策也。
遂请以六谷名目封崇潘罗支,俾其展效。
其时近位所见,全与臣谋不同,恩命之间多沮挠。
梅询受命,终不令去,所授所赐,全违始谋。
然继迁终因攻劫六谷,为潘罗支射杀。
近知赵德明依前攻劫六谷,兼闻曾破却西凉府,所有节度使副使,折逋游龙钵及在府户民,并录在部下。
万一不谬,则德明之心又似不小。
况其人悉是唐末陷蕃华人,兼折逋游龙钵等谙熟西南面入远蕃道路,六谷田牧之远近,川泽之险易,尽知之矣。
若使胁制却六谷之后,即虑瓜、沙、甘、肃、于阗诸处,渐为控制。
缘此以四蕃中州郡,旧属灵州总统,即今在夏州,画说者必以此为计。
所以继迁在日,方欲吞灭六谷,今来德明又以父雠为名,志在通甘、伊、瓜、沙道路,必要统制
西夏唐朝嘉木布破灭之后,便不相统一,所以五代以来,西蕃安静。
今仪、渭、秦、陇山后,虽大段部族,茍或渐被侵扰,则他时边患非轻。
将来圣驾东幸,臣必虑德明乘便去攻六谷。
向使潘罗支尚在,则德明未足为虞,今潘罗支已亡,厮铎督恐非其敌。
伏望委两府大臣谋议,早为经制
赵德明事奏景德三年五月 北宋 · 向敏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太平治迹统类》卷五
德明终未推诚,恐难使尽副元约。
但令遣长子、亲弟宿卫京师,及贡结誓表章,自今毋得攻却内属蕃部,纵有争竞,亦当奏裁。
如诏书所指三事,颇为要切。
候其亲弟到阙,并得誓章,则先许五事悉愿与之,姑务羁縻,以缓争战可也。
勿遣刘严等复还奏景德四年六月 北宋 · 向敏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
先是,夏州民刘严等二千馀人来归,诏以延川县旷土给之,令各有蓄积。
而所居当绥州要路,向者德明部族入寇,多为所擒戮,实鄜延之捍蔽也。
德明近屡移牒求严等复还,若遣往必罹涂炭,而严等亦愿输租赋,隶延川县籍。
乞委沿边安抚使景德四年三月十三日 北宋 · 张崇贵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八三(第四册第三二○八页)
赵德明输诚请吏,贡奉之使,道路相属。
望依北面例,择官吏有干知边事者,为沿边安抚使,疆埸事务,听裁以便宜。
乞赐赵德明物勿遣牙校景德四年十月 北宋 · 张崇贵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七
准诏赐赵德明冬服及《仪天历》,令延州牙校赍往。
比闻德明葺道路馆舍以俟使命,若遣牙校,似失所望。
请益兵防赵德明大中祥符三年八月 北宋 · 张崇贵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四
赵德明书,称遣牙校贡马,兼言延州熟户明爱侵其所统绥州
臣疑其有诈,遂遣戍兵小校防守境上。
德明果以三千兵来寇,兵未至,又遣所部贸易于边郡。
及兵至,臣所遣戍兵出其不意逆击之,德明寻遁去。
德明纳欸,累省屯军,今请复益之,以备防遏。
赵德明景德元年二月丁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三
近据西路缘边诸州奏,汝父族下蕃部,继续来投,具言汝父于灵州界云亡。
相次鄜延路钤辖张崇贵奏称,得汝回书,云「葬事未毕,难发表章,乞就便申奏」事。
汝父生于边陲,素有勇敢,朝廷赐以土地,授之节旄,其于心诚,亦本忠顺。
迩后始因间谍,自起忧疑,事一境之干戈,隔二纪之声教。
朕为人父母,富有寰区,思息战以安民,俟输诚而改节,终期彼志,遐副朕心。
今览奏陈,遽云丧逝。
况早联宗属,曾列侯藩,自达予闻,能不伤叹?
念汝守兹空塞,方在髫龄,属此艰难,谅增哀慕。
又缘信人未至,所以慰问难行。
勉自扶持,式终礼制。
馀事已令张崇贵与汝期约商议,想宜知悉。
答知延州向敏中等言赵德明要约事诏景德三年五月乙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一三
详卿等所奏,颇竭忠诚。
缘德明上章,并未应副要约,观其情状,何以为凭?
□等所陈,颇为至当。
今若更加姑息,每事依从,深虞异时蓄成边患。
卿等宜将先降要约,量加裁减,令德明应副,仍具实封以闻。
再答向敏中景德三年五月庚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一三
日者所立要约,其后勾到张浦等商议,并不和会依禀,自后更不令进纳灵州,其馀并依前议。
近睹德明表状,亦未遵从,止云乞赐恩命后,别作言议。
遂再降手诏,令卿等与言,止令遣亲弟或男入京,及不得攻掠进奉,蕃部纵有争竞,并取朝廷和断,其馀事件,悉减落之。
当议□□□□□平王,给请俸,别行支赐。
此手诏去后,卿等未曾与德明商议。
今怀宝赍到奏状,备已详悉。
盖彼中前后反覆,致朝廷难即信凭。
今降张崇贵德明回书并手诏往,仰依此发与,其馀众议,甚有过疑。
今将秦翰西凉及缘路蕃部所奏德明迫胁攻掠,并李仁义件析事状,并实封状往,卿等宜共看详。
内蕃部所告劫去人口,纵未能给还,亦须盟誓之时,重立要约。
卿等各蕴智谋,共分忧寄。
德明之事,必深穷利害,尽究始终。
若信纵邀求,朝廷不住接续进奉,于彼故无亏损,渐久恐失机宜。
贺守文等已促令朝辞,候到彼,足得明指事状,与之商议,或付以文字,或遣人同往,赖尔忠荩,副朕倚毗。
其赍与德明书本曰:「自太慰薨谥之后,行军主领以来,共遇圣明,各图安静。
某既当职任,复睹事宜,遂议请入贡朝廷,乞国家特赐恩命。
尔后继得书信,某等具状奏闻,备言行军至诚,兼虑朝廷未信,遂擘画闻奏,乞立定合行恩泽、及请行军却应副朝廷事,冀同遵守,得保悠长。
自后虽朝廷曾降指挥,贵道差人进奉,洎张浦至此,将所约事件商量。
仍又继睹来翰,词理尚未婉顺,事件并未依从,则是某误有奏闻,方忧虚诳。
今来虽睹进贡,其如未测雅怀。
近准宣命,云已降诏与德明,所据边臣擘画要约事件,令与向敏中张崇贵同议闻奏。
某今与相公商量,止请行军差长子、亲弟赴京宿卫,其前路一带蕃部,不得更行攻伐,若有与贵道人户交侵,不得擅行酬报,须奏乞朝廷差人和断。
此外事件,更不施行。
如行军心怀忠良,思保富贵,能应副此三事,则出于诚心,重设盟誓,冀朝廷得以凭信,即有指挥
其自前所乞朝廷与行军恩泽,某必与相公力具闻奏,请速行下,更系裁酌,勿复迟疑。
可否之间,伫闻报复」。
又赐向敏中等诏景德三年八月己丑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
德明再遣人至,果不欲令亲弟宿卫,则所乞回图往来及放行青盐之禁,朝廷并不许,然不阻其归顺之志也。
赵德明誓表诏景德三年九月丁卯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三
卿门承勋绪,世享国封。
屡拜章函,来修贡职,愿为屏翰,以绍祖先。
朕乃眷至诚,用颁温诏。
今陈信誓,洞见倾输,嘉奖之怀,寤兴良积。
赵德明拜官封西平王景德三年十月庚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三
利用建侯外监方国。
抚宁陬落,临长士民。
在名器以斯崇,匪勋贤而弗授。
定难军节度使赵保吉德明,袭其令绪,蔚有长才。
举宗联命氏之荣,奕世殿邦之寄。
务尊王室,动守朝经。
率职献琛,拜章请吏,眷言恭顺,宜及褒崇。
是用建上将之旌旗,锡真王之印绶,缵乃旧服,镇于夏台
于戏!
信誓之言,与丹青而炳焕;
宠荣之固,同带砺以绵长。
期宣翼戴之勤,协赞混同之化,永作藩辅,不其美欤!
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使银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上柱国,封西平王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二千户,赐推忠保顺亮节翊戴功臣,仍依内地节度使例给俸。
禁熟户蕃部与赵德明界亲族潜致音问诏大中祥符六年九月壬辰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一
庆州延州熟户蕃部有亲族在赵德明界者,不得潜致音问。
西平王赵德明大中祥符九年十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八
卿世济勋庸,任隆屏翰,竭臣忠而奉上,正师律以守方。
克树风声,聿宁边候,其于眷倚,固异群伦。
今者特贡丹诚,罄陈奏凯,详彼缕述,深照倾输。
且国家奄宅中区,统临四海,矧惟覆育,岂限迩遐。
顾兹西北之陲,素为襟带之地,曷尝不敦之赏劝,示以怀柔?
至于将帅之臣,但伸禦备之戒,唯关防是守,唯盟款是遵,靡容侵渔,庶安境土。
所有文字来往,辞说异同,部族贪残,展转雠报,掳过生口,彼此交还。
其如不见端倪,互相诬执,或因缘攘窃,增饰邀求,朝廷固不细知,边垒亦为常事。
兼详表奏,备述其由,观卿明诚,颇究积弊。
若今检校,俱虑滋章。
朕虔奉穹昊,永宗清净,推恩示信,六合同风。
眷惟恭顺之心,益固初终之节,嘉叹之意,注想弥增。
已令鄜延泾原环庆、麟府等路部署、钤辖司,今后约束蕃部,不得辄相劫夺,擅兴甲兵,凡于交争,须尽公理。
其有广占阡陌,隐庇逃亡,画时勘穷,押送所管。
卿本道亦仰严勒部下,不得更有藏匿。
各遵纪律,共守封疆。
言念忠勤,不忘鉴寐。
大宋故推诚翊戴功臣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定州军州事充本州马步军部署管内制营田使御史大夫上柱国安定郡开国公食邑五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赠太尉安公墓志铭(并序咸平三年十月 北宋 · 张宗诲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
咸平三年春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安公自中山拜章请觐。
夏四月入朝,上优礼以接之,因召座谕语。
公敷奏移时,刺刺皆边事,上咸听纳。
不逾月,以威望夙著,复委旧镇。
届途有日,暴疾忽作,上闻,恻然忧之,亟遣王人太医走,然已不救矣,以是年六月十二日薨于京师龙华坊之第,春秋六十九。
天子临轩震悼,辍视朝一日,制赠太尉,诏内殿崇班张继勋监护襄事,赗襚之礼,率加常等。
以嗣子继昌供备库副使
冬十月三十日,诏归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谷乡尹村。
公讳守忠字信臣
曾祖讳山盛,朔州都指挥使,累赠太傅
祖金全,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安北都护,累赠太师邠国公
烈考讳审琦,平卢军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陈王,累追赠秦王
妣曹氏,封钜鹿郡夫人
公即秦王之次子也,端悫重厚,静渊明毅。
就傅之年,则乐善好学;
加冠之岁,则见义思奋。
赋之以高略明识,翼之以介特恭慎,代为名将,世济其美,故家之庆,天之休,集于公躬,为国屏翰。
晋天福八年,起家西头供奉官
周太祖朝,历襄州衙内都指挥使,俄领绣州刺史
入朝,改鞍辔库使,遥郡如故。
世宗淮甸李璟奉正朔,诏公持节,往谕荆楚
五代之后,列国骄蹇,使臣率懦弱无状,咸伛偻拜服,第其贿,殊失王人体。
公至则宣命叙揖,亦若内诸侯仪,议者谓公能不辱君命,而二帅亦钦叹。
旋换八作使
六年,丁先王忧,毁瘠绝浆,迨至灭性,诏命夺情。
起复,拜卫州刺史
太祖开业,素知公才,建隆四年,王师剪南夏,移理于永。
乾德二年西平全蜀,思用仁政,慰悦初附。
公时○陵代还,方届阙下,太祖遽召,谓曰:「南郑重地,久隔王化,旧政苛酷,民俗偷薄,借卿一行,与我共理」。
知兴元府事。
四年,就除汉州刺史
汉当兵车之冲,实主东道,凯旋之日,使命旁午,俸廪虽厚,厨傅实繁。
公必辇其家财,以助公费,岂徒不燃官烛,不入宫舍,悬鱼留犊云耳。
太祖每遣王人,必戒曰:「安某在蜀,汝将见之,律身之方,亟可景行」。
上见重也如此。
是时太夫人在堂,年及喜惧,公思展色养,愿早代还,乃亲讽藏经,绝肉食者三岁,事亲之孝,断可知焉。
濮州刺史,俄知辽州
丁太夫人忧,寻起复。
开宝九年太宗践祚,诏归阙,知灵州事。
雍熙二年,知易州
,移夏州
西戎骄悍,屡犯封略,公每先计后战,纵锐出奇,鏖兵古原,杀获过当。
羽书南走,时达玉除,朝廷议公之勋,就拜濮州团练使
端拱后,两典沧州,一莅瀛部,三理雄郡,再临中山
端拱二年,除瀛州防禦使
淳化二年,授耀州观察使,皆就郡拜之,表优宠也。
二年,许乘傅诣阙,对见之日,便殿赐座,慰谕稠叠。
首访边事,公口占具对,深惬上旨。
助祭礼成,恩加疏户,以久积劳效,复委旧藩。
面辞之日,上因曰:「知卿竭私徇公,尽力王室」。
遂出御府钱五百万以赐之。
至道三年今上即位,异时御延英殿,宰执曰:「立国者在安人、在安民二者,边鄙耸兵革,用何安焉?
欲边鄙不耸,莫若择贤才而任使之。
《周书》不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
今列牧之臣,有干城之功,而才可任者,唯安公耳。
赏典未举,曷以劝具位」?
是年,果有两使之命。
公自解巾褐至启手足,在搢绅凡五十八年,典十郡,历数职,周旋艰难,备经夷险。
始自供奉官两使留后,阶自三品至二品,爵自开国男开国公检校司徒太傅食邑自三百户至五千八百户,实封自二百户至六百户,一加四字功臣,一兼御史大夫,一为河堤使,历高阳关定州兵马部署制置营田使
公生于令族,为国宝臣,挺希世之姿,禀至和之气,功业兼茂,为群列表率。
名位崇峻,无骄堕之色;
勋烈昭著,无矜伐之容。
历事二代,遭逢五主,咸受异顾,委任隆重。
处繁难之地,当兵革之冲,或在家边,密迩戎虏,皆能临事制变,好谋而成,茂功茂庸,辉映百代。
始卒无丝毫之玷,所至有赫赫之誉。
虽庆烈之延耀,亦公恭慎明毅而致也。
太祖朱祐故旧之契,而公恭慎晦默,同列无知者。
然出领外任,必面赐宝带,其恩宠之异,独冠当时。
太祖班师晋阳,公时护从,每侍行阙,话及始谋,公因析利害之端,述奇正之要,沉谋婉画,特出意表,上肯首延视,恨得之晚。
太宗初出震,注意边事,以朔方之地,控制戎,非嶷然持重,谓莫可镇宁,因急诏徵公,面谕所委。
公至止则谨武备,训农务,讲信脩睦,议狱缓刑,不浃岁而民庶怀,部族畏,如坻如京,谣咏腾沸。
在镇凡七年,考课为天下最。
辽山日,有郡民搆并寇,谋及城以叛,响应有日,阴谋莫知。
将发之夕,子妇告变,咸肆于市,阖境赖安。
公明诚不欺,故罪人斯得。
雄州也,方酾酒高会,宾寮毕集,作乐之次,军校谋变,鸠聚凶党,衷甲袭门,阍吏觉之,狼狈入白。
公谈笑自若,神色恬然,徐顾座曰:「伧奴酒狂尔,焉足多讶」!
逆计不及发,已束手就擒。
樽俎之间,底定祸乱,非智勇英果,部分素具,则曷能剪奸丑若拉朽,赴机如走丸!
谈者服公度量,而赏公才略矣。
公刺濮前夕,梦一「濮」字,广摸方丈,寤而异之。
诘旦,果有熊轼之拜。
故莅濮二十稔,就领团练之命,抑有冥契矣。
公襟灵洒落。
宇量宏达,每以仗仁义、建勋烈为己任,视金玉财币若粪除尔,凡在牧禦,必罄家之有,大则募有功,次则奉宾客,虽偏裨小校,以宴以乐,皆充其心。
故先王之产,今存者方十二三。
公笃信浮图,教自髫龀,至白首未尝暂懈。
虽在军旅,涉远道,不之废也。
而性识高悟,心源莹澈,禅宗法要,了然玄解。
故散家财,建塔庙,书佛典,有为之施,不可殚记。
然缁徒违戒,行干典刑,必置于法,未常假贷,其守正也又如此。
虽生在绮纨,天性淳质,静退谦抑,有若寒士。
服用俭而中礼,与人交而必信。
恭上抚下,矜孤恤贫,见善若不及,闻恶如伤己。
《春秋》以石碏为纯大夫,公得之矣。
方当登斋坛,拥天阵,荡灭獯狁,清宁朔陲,致吾君于高枕,跻吾人于富庶,眷待方厚,而遐寿奄终,岂造物者不使备耶?
将畜育阴德,复大其门耶?
夫人赵氏,故中书令讳在礼之女也。
庆门挺质,令淑有仪,不幸先亡,早葬于郓。
偶河流之炽患,故同穴而未谐。
嗣子三人:继绩,历濮州衙内指挥使,有象贤之德,而不永其寿。
次幼亡。
太子左赞善大夫讳守鐬者,公金昆也。
守鉴、守蓥者,公玉季也,皆志大命促,先公云亡。
守蓥落落有大夫气,干父之蛊,绰然而裕,位至东头供奉官
女三人,长适故莱州衙内指挥使张继璘;
次住姐幼亡;
次有行而亡,子婿光禄寺丞王世及,登彦辅之门,蕴茂先之业,匍匐会葬,惟礼实光。
崇愿,供奉守蓥之子也,育质庆以栖心法苑,不作畤瑞,已为人师。
因戒行精严,赐大号曰崇教,赐紫方袍矣。
继昌公季子也,祗服义方,侃侃有立,令问令望,必为伟人。
而联国华,浴天泽,顾勋业阀阅,若俯拾地芥,宁之族,独炽焰于西汉也。
□茹荼雪泣,状公懿烈,以表识见托。
辞不获命,敢用直书,铭诸下泉,以永终古。
其词曰:
宪宪太尉,才惟国器。
明德是允,昭融强毅。
在周既伸,遇宋遂振。
竭诚宣力,为时宝臣
南北之政,腾谣递咏。
戡定之勋,扫祲荡氛。
嘉猷赫赫,茂烈额额。
翱翔二代,始终一德。
思觐唐尧,飞章请朝。
亦既至止,湛恩孔昭
屡奉冕旒,亲承眷注。
将之旧藩,俄悲二竖。
药石无喜兮逝波东倾,智气散兮返归冥冥。
百身何赎兮涕洟零,人于嗟兮凋国祯。
月旅亥兮岁丁子,箫笳导兮葬于此。
斲圆石兮藏下泉,播英声兮千万年。
和彧镌字。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墓志三七一四。
赵德明外托修贡而点阅兵马奏景德三年五月 北宋 · 折惟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宋会要辑稿》方域二一之五(第八册第七六六三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宋史》卷四九一《外国传》七
兀泥族大首领名崖从父盛佑族,为赵德明白池军主,密遣使谕名崖云德明外托修贡,然点阅兵马尤急,虑劫掠山界。
名崖以告。
契丹风俗记天禧五年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宋会要辑稿》蕃夷二之八(第八册第七六九六页)
绶等始至木叶山,山在中京东微北。
中京东过小河,唱叫山道北奚王避暑庄,有亭台。
古北口中京北皆奚境。
奚本与契丹等,后为契丹所并,所在分奚、契丹、汉人、渤海杂处之。
奚有六节度都省统领,言语风俗,与契丹不同,善耕种、步射、入山采猎,其行如飞。
凡六十里至羖䍽河馆,过惠州,城二重,至低小,外城无人居,内城有瓦屋仓廪,人多汉服。
七十里至榆林馆,前有小河,屈曲北流。
自此入山,少人居。
七十里至讷都乌馆,蕃语山为「讷都」,水为「乌」。
七十里至香山子馆,前倚土山,临小河,其东北三十里即长泊也。
涉沙碛,过白马淀,九十里至水泊馆。
度土河,亦云撞撞水,聚沙成墩,少人烟,多林木,其河边平处,国主曾于此过冬。
凡八十里至张司空馆,七十里至木叶馆。
中京皆无馆舍,但宿穹帐,欲至木叶三十里许,始有居人瓦屋及僧舍。
又历荆榛荒草,复渡土河,至木叶山,本阿保机葬处。
祭天之地,东向设毡屋,署曰省方殿,无阶,以毡藉地,后有二大帐。
次北,又设毡屋,曰庆寿殿,去山尚远。
国主帐在毡屋西北,望之不见。
尝出三豹,甚驯,马上附人而坐,猎则以捕兽。
蕃俗喜罩鱼,设毡庐于河冰之上,密掩其门,凿冰为窍,举火照之,鱼尽来凑,即垂钓竿,罕有失者。
回至张司空馆,闻国主在土河上罩鱼,以鱼来馈。
是岁,隆庆卒。
隆庆初封常王,及请盟,改梁王,后封秦国王,又加秦晋国王
隆裕有子宗业,封广平王中京留守,改幽州幽都县宛平县
其衣服之制,国母与蕃官国服,国主与汉官即汉服。
蕃官戴毡冠,上以金华为饰,或加珠玉翠毛,盖汉、魏时辽人步摇冠之遗象也。
额后垂金花织成夹带,中贮发一总。
服紫窄袍,加义襕,系䩞鞢带,以黄红色绦裹革为之,用金玉、水晶、碧石缀饰。
又有纱冠,制如乌纱帽,无檐,不擪双耳,额前缀金花,上结紫带,带末缀珠。
或紫皂幅巾,紫窄袍,束带。
丈夫或绿中单,绿花窄袍,中单多红绿色。
贵者被貂裘,貂以紫黑色为贵,青色为次。
又有银鼠,尤洁白。
贱者被貂毛、羊、鼠、沙狐裘。
弓以皮为弦,箭削桦为簳。
鞯勒轻简,便于驰走。
以貂鼠或鹅项、鸭头为捍腰。
蕃官有夷离毕参闻国政,左右林牙掌命令,惕隐司宗之类。
又有九行宫,每宫置使及部署掌领部族,有永兴、积庆、洪义、昭敏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