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孙公谈圃序乾道二年六月 西夏 · 孙兢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五
绍圣初,党锢祸起,先公谪居临汀,竟捐馆舍。
其平生出处诞略,临汀君序之为详。
后六十有八年以事来此,访先公之寓居与当时之故老,求能道先公时事者,邈不可得,独慨然太息久之。
偶携所谓《谈圃》者随行,因请于外舅郡太守晁公,欲传于世,欣然领略之,遂椠于木,且以为临汀故事云。
乾道二年六月望日,季孙兢谨书于州治之镇山堂。
按:《孙公谈圃》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道光《续增高邮州志》第五册,《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二。
郑侨年江东运判赵令詪福建运判范寅秩湖南转运判官 宋 · 王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六、《东牟集》卷七
具官某等:大江之东,重湖之右,皆总赋租于九郡,复专刺举于列城。
如闽部之崎岖,艰漕臣之飞挽,择兹数路之寄,同以安民为先。
尔等试绩可观,治称咸著,彻于闻听,付以将输。
揽重任于外台,宜究心于一道。
刘晏之知取予,苏章之明公私,无俾前人,得为专美。
往祗明训,各励良图。
敕谥宏智禅师行业记乾道二年六月 宋 · 王伯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宣和六年向公子諲使发运事,梦僧导古寺,金其榜曰隰州,莫测也。
秋九月,泗洲普照王寺阙住持者,向公闻长芦第一座僧正觉倡曹洞宗,衲子信向,具疏与帖,请补其处。
既至,问其乡里,曰隰州,始悟昨梦,愈加敬礼师。
盖自此七坐道场,名振天下。
呜乎!
达人大士出应于出,为人天师,夫岂偶然也哉?
师姓李氏,母赵。
诞师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
七岁诵书日数千言,少日遂通五经。
祖寂、父宗道,久参积翠老南之子佛陀逊禅师,尝指师谓其父曰:「此子超迈不群,非尘埃中人,宜令出家,异日必为大法器」。
十一岁得度于同郡净明寺本宗,十四岁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
十八岁出游诸方,诀其祖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
至晋绛间,或以无凭沮师,邑尹见师英拔,因以所执扇示之曰:「为我下一转语」。
师应声援笔书偈其上,尹大喜,为请凭以行。
渡河之,坐夏于少室山,日撷蔬茹供给病僧,蔬且尽,则采药苗继之。
龙门,遇乡僧挽师同归,曰:「出家行脚,本为参寻知识,了生死事,乡关非所怀也」。
腰包径至汝州香山成枯木一见深所器重。
一日,闻僧诵《莲经》,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瞥然有省,急诣丈室陈所悟,山指台上香合曰:「里面是甚么物」?
曰:「是甚么心行」?
山曰:「汝悟处又作么生」?
师以手画一圆相呈之,复抛向后,山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
云:「错」。
山曰:「别见人始得」。
师应喏喏。
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师乃造焉。
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
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
霞曰:「未在更道」。
师拟议,霞打一拂子云:「又道不借」。
师忽悟作礼,霞云:「何不道取一句子」?
云:「某甲今日失钱遭罪」。
霞云:「未暇得打,你且去」。
时二十三岁矣。
霞退居唐州,大乘师从焉,住山升和尚淳之嗣子,举师立僧。
霞住大洪师掌记室。
宣和三年首座,时金粟智、雪窦宗、保福悟、凤山钊皆参随之。
明年,分座于庐山圆通照阐提席下。
真歇长芦,闻师名,遣书招之。
撞钟山迎,大众耸观。
师须眉奇古,倾然而黑,衣裓破弊,履袜皆穿。
真歇侍者易以新履,师却之曰:「吾岂为鞋而来邪」?
真歇与众恳请居第一座,时众踰千七百,见师年少,初亦易之,至秉拂,老于参请者无不心服。
又二年,住泗洲普照,实始出世,嗣法淳和尚
前此分寺之半为神霄宫,而又两淮荐饥,齐厨空乏,二时所须,杂以菽麦。
师至,命纯以粳,库僧辞不给,师命如初。
已而檀施填委,徽宗皇帝南幸,师领众起居,上见寺僧千馀,填拥道左,方袍整肃,威仪可观,异之,有旨召师面受圣语。
还其故寺之半。
师之受请而未至也,僧伽塔相轮中香烟腾空,直亘东南,师入寺乃止。
建炎元年舒州太平,又住江州圆通能仁。
自能仁谢事,游云居。
圆悟勤禅师住山,会长芦虚席,大众必欲得师,圆悟安定郡王令衿力勉共行。
入寺未几,知事以乏粮告,师不答。
时大寇李在抄界境上,领兵入寺,无不惶骇。
师安坐堂上,待其来,以善言诱之,在稽首信服,挥其众,辇金谷以供众,一方亦赖以
建炎三年秋,渡江至明州,欲泛海礼补陀观音,道由天童山景德寺
适阙主者,众见师来,密以告郡。
师微闻,即遁去,大众围绕,通夕不得行,不得已而受请。
未几虏人侵犯,境内诸寺皆谢遣云游,师独来者不拒。
或以为不可,师喻之曰:「明日寇至,寺将一空,即今幸其尚为我有,可不与众共之乎」?
已而寇至,登塔岭以望,若有所见,遂歛兵而退,秋毫无所犯,人皆欢服,以为神助。
伯庠闻师名旧矣,岁在戊午教授州学,如识其面。
尝访师,自小白舍舟道松阴二十馀里,雄楼杰阁,突出万山之中,固已骇所未见。
入门,禅毳万指,默座禅床,无謦欬者。
伯庠顷侍老先参政遍历襄江西南岳,未有如是盛也。
闻之长老尊宿,皆云天童旧众不满二百,师之来,四方学者争先奔凑,如飞走之宗凤麟,百川之赴沧海,今踰千二百众矣。
来者益多,甑釜将槁,主者惶惧不知所以为计,白师以僧粮垂尽,师笑曰:「人各有口,非汝忧也」。
言未既,阍者告嘉禾钱氏航米千斛舣于岸矣。
绍兴八年九月,被旨住临安府灵隐寺
将行,大众悲号,有乌万数亦哀鸣随师,踰数时乃散。
十月,有旨还天童。
前后垂三十年,寺屋几千间,无不新者。
异时长芦雪峰僧方盛时,各居一堂,别为四五。
天童衲子既多,师以己意指授匠者为一堂以处众,千二百人悉皆容受,雄丽深稳,实所创见。
即两山间障海潮而田之,岁入三倍于前,凡众所须无不毕具。
此虽有为事,然他人睥睨不敢措手者,师优游其间,即日趣辨。
二十七年秋九月,忽来城中谒郡僚及素所往来者,又之越上谒帅守赵公令詪,因遍诣诸檀越家,若与之别。
十月七日还山,饭客如常。
八日辰巳间,沐浴更衣,端坐告众,顾侍者索笔作书遗大慧禅师,属以后事。
又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天连」。
掷笔而逝。
龛留七日,颜貌如生,寿六十七,僧腊五十三。
大慧夜得书,即至山中,以十四日奉师全身葬东谷塔。
道俗送者增山盈谷,无不涕慕。
自师之逝,风雨连日,及葬开霁,事毕如初。
师具大慈悲,诱接不倦,投筹入室,潜符密證者不可胜纪。
师于受施无贪,行施无厌,岁饥艰食,竭己之长兼辍赡众之馀,赖以全活者亡虑数千万人。
居常施者金帛满前,悉归于众,丈室萧然,弊衣粝食,不破中餐,以终其身。
每薙发,聚之必生舍利五色,或发贯其中,有得堕齿者。
舍利生生不已,葬后人祈祷之,或得于茵席,或得于衣履,不常其处。
寺去水远,师凿石为畎,子母相衔,斋厨浴室无不周遍。
官家妇人有入寺者,欲盥手畎中,忽蛇跃而出,妇人惊倒,久之乃苏。
贵人子馆法堂西,酒肉自随,或止之,不从,俄而法鼓雷震堕地,贵人子惶惧而去,今有震迹存焉。
一日小行者僵仆于地,言曰:「我护伽蓝神也,与太白神角力,可令僧众诵咒助我」。
或曰:「何不以告堂头」?
神曰:「我闻觉和尚住此十馀年矣,每至寝堂欲见之,即战慄不能前,竟未之识也」。
其为文初不经意,下笔即成。
中书舍人潘公良贵请铭大用庵,亲为书石,叹曰:「与三祖《信心铭》相后先矣」。
师去世之五月,诏谥宏智禅师,塔曰妙光。
参知政事周公葵为之铭,凡师应世之迹见于塔铭者,兹不复叙。
呜乎!
此特师之事业可形于言者尔。
若乃妙用纵横,不痕不迹,全超空劫之前,洞彻威音之外,不可得而拟议者,又非文字之所能载也。
乾道二年六月日,左朝奉大夫侍御史王伯庠记。
按:《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九,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九套第五册。
赵令詪朝散大夫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六、《东窗集》卷一四
敕具官某:诸州别驾号按察官,其任重矣。
污吏受赇,事不难见,外台以朝廷之命,使尔核实,是宜悉意奉承,亟上其状。
而乃谬为枝蔓,往复淹延,此而不惩,何以示戒?
姑褫一官,往务循省。
绍兴赵殿撰令詪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四、《梅溪先生后集》卷二二
假道治封,曾快瞻于
效官幕府,遂托芘于苏天。
凫趋有期,雀跃良甚。
恭惟某官宗盟擢秀,桂籍扬芬,蕴无施不可之才,著所至有声之绩,儒雅吻同于,德名无愧于间、平。
将命外台,威动南闽之山岳;
分符巨镇,谣兴东越裤襦
矧兹会计之邦,实号蓬莱之地,俯临禹迹,仰切尧阶,为二浙之雄藩,总七州之生齿。
既近而大有如此,非亲且贤其孰宜?
坐收作牧之功,克壮维城之势。
治优方面,姑为分陕之召公
心在朝廷,行作相周之卫武。
东嘉白屋,太学鲰生,惭无董相之文,偶擢平津之第。
向来披雾,识金枝玉叶之标;
此日望尘,与绿水红莲
材自惭于樗栎,赐端赖于帡幪,尚期国士之知,庶免简书之责。
稽山之胜,窃效马迁;
鉴湖秦望之奇,愿陪元稹
赵侍郎令詪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四、《梅溪先生后集》卷二二、《永乐大典》卷七三○四
伏审光奉宸命,荣迁地官,亲贤见用于朝,中外罔不相庆。
某官玉牒,朱轓赵张,岂惟标准于宗支,固甚练达于吏事。
使轺屡驾,兴南闽十好之谣;
符竹荐分,继刘宠一钱之誉。
果蒙亲擢,巍领贰卿
方国廪之未丰,在版曹为尤急,省用斯能足用,生财莫若节财。
愿于论思献纳之时,力陈本末源流之计,赞汉文之俭德,革唐室之私藏。
无若延龄,援经谊以惑主;
宜同李绛,不进献以结恩。
要令腐于太仓,罔使钱泄于异境。
主圣如此,公言必从,坐收取予之功,行处弼谐之任。
某叨与幕府,获依大贤。
虽赞画有愧古人,然至室必以公事。
性素伤于愚直,事每于宽容。
虞翻之榻犹存,曲蒙屡下;
元礼之门益峻,未遂重登。
辄罄微诚,遥驰尺牍。
赵侍郎令詪 其一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七、《梅溪先生后集》卷二四
拜违台范,晦朔遽更,仰德之诚,不忘鉴寐。
窃惟视印之初,人事纷冗,尺牍修敬,不敢辄先。
虽去思之意不减于越人,而后贺之罪已同于谭子,尚冀贷其不敏。
赵侍郎令詪 其二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七、《梅溪先生后集》卷二四
某官疏通练达,宽厚老成,历四十年之仕途,号二千石之治最。
宪闽帅越,异绩愈彰。
方当宁以用度为忧,畀明公以货泉之柄。
中外相贺,以为得人。
萧何转漕关中,以给民食;
刘晏流钱地上,用佐中兴。
久无其人,惟公是望。
舆论攸属,某非敢私。
比者天降之灾,害及稼穑,越人瘠矣,得旨赈济,遂获更生。
窃知公为上言之,活人手段已见于得君之初也。
公已去而不忘,越人德公亦将终身而不忘,甘棠勿伐之咏,在越而不在燕矣。
赵侍郎令詪 其三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七、《梅溪先生后集》卷二四
某以书生赞幕,懵无所知,仰荷包荒,不赐谴斥。
子犯有罪,犹自知之,娄公见容,可谓盛德。
尚冀始终垂庇,获免于戾,感戴何穷?
乞收使子孙奏乾道元年正月十三日 宋 · 赵令詪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九九、《宋会要辑稿》帝系七之五(第一册第一四九页)
依格,任宗正官,每一岁子孙遥郡刺史以下,减二年磨勘
昨自南渡后,任宗官子孙服属稍远,多无任遥郡刺史以下之人。
其前官令懬子孙皆系文臣,已蒙依所乞收使。
令詪子孙亦系文臣,欲望特与收使。
贺户部赵侍郎令詪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省斋别稿》卷六、《永乐大典》卷七三○四
释符越峤,持橐汉庭。
二千石之惟良,入补六卿之阙;
三十年而制用,悉提万货之纲。
法从得贤,舆情交庆。
恭惟某官学德茂间、平。
蚤奋励于宏材,寖践扬于烦使。
转输东广,素推抑强扶弱之称;
澄按南闽,尤得戢吏爱民之指。
寓书林之美职,镇浙水之近藩。
资与望优,誉随日至。
赐环趋觐,甫瞻天子之光;
鸣玉会朝,已率地官之属。
方资心计,式阜邦财。
始末源流,岂析秋毫之小利;
优游赡足,固殊画饼之空谈。
少施鞭算之劳,即赞栋隆之辅。
某久焉仰斗,邈尔披云。
省户司珍,仰繄于馆辖;
辕门总赋,又托于帡幪。
欣幸攸深,名言奚究!
户部赵侍郎颂德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省斋别稿》卷六、《永乐大典》卷七三○四
兹盖伏遇某官儒猷饰吏,忠概光朝。
早践历于剧烦,浸发扬于誉问。
斡旋版部,方追晏、巽之风;
丞弼政涂,行表间、平之绩。
当论思之馀暇,推奖借之公心。
遂致陈人,猥膺遴选。
发奸摘伏,虽有愧于古人;
宣化承流,尚勉追于循吏。
其为感幸,罔既名言。
令詪子潚各荐堪任宗官者诏隆兴二年二月十七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一五、《宋会要辑稿》帝系七之四(第一册第一四八页)
同知大宗正事令詪、知明州子潚,于宗室文臣正郎、武臣遥郡以上,各保荐堪任宗官者二人以闻。
中庸纂疏序宝祐四年十一月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经义考》卷二五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予既为赵君序大学章句疏》矣,赵君又疏《中庸章句》以胥教诲。
呜呼!
士惟无志则已,苟有志焉,则何书之不可读也。
予至是益叹赵君之用工何其专,而工夫至到,文理密察,又何其不苟也。
然尝伏读《中庸章句》之书,因有以见孔门传授之正,本朝诸子解说之详矣。
盖自皇王以来,继天立极,丁宁告戒,不出是道。
今观尧之告舜,则曰「允执其中」,舜之命禹,则曰「人心道心」,汤之诰民,则曰「民有常性」,武之誓师,则曰「人为物灵」。
以至成王之言生厚,尹吉甫之言秉彝,刘子之言天地,中世之相去有久近,而圣贤之言先后一揆,未尝少殊也。
吾夫子生于春秋之世,虽不得其位,而为往圣,继绝学,几若过于有位者。
越是时,朝夕讲贯,则又有颜子曾子见而知之。
再传而复得孔子之孙子思,则又闻而知之。
子思子又惧此道之失其传也,乃推本古先圣人之意,而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作为是书,以诏来世,若有不能自已者焉。
此作书之本义也。
自是而后,又再传而为孟氏。
孟氏殁,此道寥寥千五百年。
至我朝,而濂溪周子者出,始得所传之要,以著于篇。
河南二程夫子又得其遗旨而发挥之。
然明道不及为书,伊川虽为书,又心不嗛意而火之。
今所传者,特其门人所记平居问荅之辞。
而横渠张子若谢氏、尹氏,亦皆记其语之及此者耳。
惟吕氏、游氏、杨氏、侯氏,则有成书。
然或过于高,或邻于浅,或语多差失,或意转支离,或背其师说,或入于释氏,具见于石君子重所编。
新安朱文公有忧之,乃沈潜反复,考其异,会其同,考究极,以审订之,著为《章句》一篇。
既又删石氏编次繁乱之语,名曰《辑略》;
记尝所论辩去取之意,名曰《或问》,以附其后。
然后《中庸》之旨始大白于天下,可谓至矣尽矣。
今赵君又纂文公文集、语录及诸高弟言及《章句》者而益之以己见,至于《或问》,则取其评论诸子之说而附注之,是亦文公之意也。
学者观乎此而有意于深造,则群言萃于一编,易以参订。
既有以见文公取舍折衷之详,又有以见门人讲明论辩之当。
俟其首尾该贯,义理充足而后学《中庸》焉,则得尺吾尺,得寸吾寸,虽远可近,虽高可升,而所自得者多矣。
不宁惟是,厥既知之,又将以其所知者而见之素履实践焉,则知与行互相发见,岂不能为圣为贤乎?
然则《纂疏》之作,虽出于编辑之属,而发明《中庸》大义,将以迪民彝,厚世教也,岂训故云乎哉。
宝祐四年十一月吉日陵阳牟子才序。
按:《四书纂疏·中庸》卷首,通志堂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