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宋文书院赋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八
蔡子明讲于鹅湖,用文公《白鹿洞赋》韵示学者,以墨本见寄,因用韵和之。
繄奎缠之珠粲,阐文教于无疆。
涵累朝之乐育,萃庆历元祐之忠良。
虽阳九之震荡,复王气于钱江
鸮有时而号昼,凤终翙于桐冈。
抑理大之矢谋,达此道于八荒。
锡书堂之四号,揭儒隐之遗芳。
因宏规而恢拓,立郡县之胶庠。
发天地之清淑,导濂洛之洋洋。
龟山之复南,开太宗之世运,绎分殊之一语,极精析而莫浑。
彼凭虚而夸毗,忌所蔽之难遁。
盛哉乾、淳之大儒,四合朋簪而辨问。
有昧性质之异同,恶此知行之并进。
盖入德之有序,孰先传而后倦?
此紫阳之学之为无弊,所以绍龙门之适孙。
合万殊而一统,黜百家之异论。
鹅湖之古刹,寓昔日之琴书。
锁凄凉之岁久,堙切磋之旧模。
伟肤使之绝识,揽六辔以爰诹。
新黉宇之壮丽,俨衣冠之进趋。
坐皋比而振铎,启襟佩之良图。
乞题表于天陛,聘师范之勤渠。
邀䌽衣之归骑,肃奠谒于前除。
赓先觉之古韵,著后学之贞符。
羌予隐约于陋巷,忽拜骈珠之华集。
恨车轮之生角,望室堂而莫入。
粗识为学之为己,何敢袭之而口给!
幸群经之粲然,盍遗音之细缉。
愿言忠告于我人,请绝时学之陋习。
惟穷理与居敬,要此志之先立。
咏《洞赋》之末章,矢一心之允执。
既尔的而尔张,亦何劳于决拾。
乱曰:玉不事彫琢,曷成尔璆兮?
木不就规矩,曷正尔□兮?
明诚与敬义,于以泳游兮。
志所志学所学,亦伊颜之流兮。
慨往哲之不作,何以解忧兮?
矧明训之具在,它又何求兮!
《鲁斋集》卷一。
蔡子明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二、《鲁斋集》卷一七
曩蒙谦光访别,于今五年,中间仅能一上主书之敬,蒙答教甚宠,且有名诗巨编之赐。
嗣是影响昧昧,益守隐约,虽闻荣登魁甲,分教上饶,庆事蝉联,俱不敢脩一纸半行以溷冰矑者,非慢也。
虽以祸患相仍,亦山人处士固陋之常态,意足下仕路峥嵘,交游日广,东阁之下,英俊如林,那复念及疏懒无用之书生哉!
立斋侄出示近书,乃蒙寄声存问,恍然自失,不自意不肖姓名犹在齿牙悠扬之间,扪心愧感,铭篆难忘。
仰惟久轩先生负一世之重望,结圣主之深知,坐庙堂,参大政,天下想望其风采,钧衡之拜,四海苍生日夜延颈以俟。
况如某者久蒙贤父子顾遇之隆,其为瞩望,盖可知也。
窃闻议者曰:方世变之轇轕,国势日轻,国计日匮,弊倖日繁,民生日困,天下事几不可为矣。
久轩抱经济之学,行其所无事,物来顺应,未尝作意也。
今天下之大本在,前星之名未正,《关雎》之求未广,虽妙选宫僚,往往局于避忌之多端,而不得尽其箴规涵养之实。
又曰今天下之大患在北司之势鸱张,群阴磅礴,众正塞瘖,蔽惑人主之聪明,斲丧士大夫之心术,未形之几不可不虑。
又举一世之大弊,士大夫奔竞无廉耻,茍且不事事,州县之疾苦不闻,财货之本源不讲,边备之单弱不恤,甚而纲常沦坏而不知,但有富贵一念,浩浩乎不可遏。
此所关者岂不甚大而广?
又恐不可以不作意也。
愚尝谓天下之官莫尊于宰相,亦莫难于宰相
凡一时粗有才望,莫不于此败其所长者,前后相望,何也?
盖天下之事机无穷,一人之志虑有限,彼皆欲独运以专权,徇私而固位,此其所以为取败之道。
人主无职事,在论一相;
宰相之职虽无不总,其要止在于收拾人才而已。
贤者养其望,能者责其成,智者竭其谋,勇者尽其力,合一世之人物,共一世之事功,各因其才而公用之,吾何容心焉?
此真所谓不作意而行其所无事者也。
然人才不易知,非广询博采,参伍其贤否,何由可以得其长?
而当其任显趋庭之际,盍请于久轩,竭一时之禄赐,大作规模,辟翘材之馆,广聘天下之名士以居之,日孜孜而访问焉。
须得平生不识面之人,凡目下称师称恩而有求者,不使充斥乎其间。
当有奇谋精画效忠于前者,则深谢之,谨识之,熟讲之,力行之,其私谒者斥绝之。
果能如是,何世变轇轕之足虑乎?
岂惟相业规模光前绝后,而于东阁令誉休美亦有关也。
吕正献、张宣公之遗范,左右其勉之。
谨发愚衷,上答记录之盛心。
若夫为治之大原大本,动关上德,非草茅之所敢言。
及于政事之至纤至悉,纲目多端,亦非笔舌之所可既。
青灯夜坐,尝与立斋商略之,或恐自能详布于左右。
谨奉书,不宣。
蔡子明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三、《鲁斋集》卷一七
某此月初得之邮传,天心开悟,王言载敷,尊公久轩先生升华邃殿,暂逸琳宫,知衮衣之将归,副鼎铉之素望。
政恨未能求端便,肃晋贺椟。
立斋归,反辱宝墨双函,以宗文赋,警策晦陋,上原大道之传,下闵邪说之害,指示后学之正,极其坦明,伏读竦然起立。
又知褒拂过情,将有堂职之命,尤极愧惕。
但某学不自力,老未有闻,上不足以窥圣贤之蕴,下不足以骋功名之涂,抱尘编蠹简于陋巷,守天下之至拙,何足以宜振德之赐?
此盖仁斋平日以人物为己任,不忍一夫之终弃,政恐鼓康瓠于大雅之侧,适以累知人之鉴。
既闻时论一新,得以全纯愚而安隐约,岂胜大幸?
窃惟仁斋以高明之资,更练世故,洞达物情,运量斯世,如鉴如衡,不失毫发。
天假閒暇,正欲培益其积累之原,益砺其问学之精。
愿于此时宝毓神明,使心广体胖,上以左右尊公,副四海具瞻之望,下以蕃衍英嗣,续三世庆源之长。
区区之愚,不敢道谀于尺牍中,以为盛德之报。
狂生故态不入时,大率如此,伏丐锡察。
南山倪三愧帖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八、《鲁斋集》卷一二
予因见北山而识叔行,因叔行而识孟阳,因孟阳而识其二兄。
孟容最长,主家严毅。
每听予之言,与二季评于既退之后。
对坐肃然,少唯诺,时然后言,坚确典刑,一乡行其言而未尝有失。
孟德纯实寡言,始亦未相孚也,久而后相契,纵谈剧论无隐情,亦无世俗矫饰之为。
孟阳清介廉直,仕途有声。
惟长公得天者厚,既寿而康宁,且多男子。
二子收大名,迭登朝列,赫弈方殷。
孟德仅至中寿。
孟阳最不得年。
予每谓叔行、孟德、孟阳三君,皆非今日世运可享者,宜其困穷而长往也。
慨斯人之寂寞,而斯帖之仅存,文道日险,论学取友之事益落落矣,如之何而不于此长太息也!
孟德《风雅质疑》一卷附于后。
子明原以墓铭请,予不敢辞,为志之于石云。
与佑神蔡仁斋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二、《雪坡舍人集》卷三○
某拜别道德之诲已三载,蒙恩祗召,亦谓即可遂一合拜。
行至上饶,去天已半,忽睹邸报,则知尊公大参先生以道去国,此举勇甚。
近时不能明去就之义者,皆愧矣。
不惟见先生与近时诸公不同,亦以见魏公有南轩之子,赞决之力,高于庸俗千万也。
甚盛甚休,钦羡钦羡。
先生既已去国,某安肯一日与群小并立乎其位。
已决意不复出仕,归山林中读书。
然爱君忠忱,不能自已,妄援苏老泉以疾辞召,上仁宗皇帝书故事,作一小书,极言时事。
却不敢激讦,但以用人听言立说,愿保持初意。
书未上达,不敢以稿拜呈,恐流于讪。
讷斋一书及申省辞命、乞岳祠劄子,却别纸录呈。
大概封事之意,与上丞相书其意皆同。
丞相之书,辞稍劲,封事则微婉,告君之体,不容不尔也。
转以上闻与否,却在丞相
某但欲尽其在我以求此心之所安。
某非不欲到京后言,但近时能言之士,往往未及一言,即为群小遏绝,先得罪去。
某苟至此,心迹无以自明,故不若不落其阱为是。
圣贤之学,最要明出处两字。
文公先生释「不入不居」之章,有曰:「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无可去之理。
但在外则不入可也」。
蘧伯玉可卷而怀之,亦圣门所深取。
故某日夜忖思中道,见几而作,未失及河而反之义。
是以翩然自信江竟归,尊兄其许之否?
某昨在上饶邦侯陈寺丞处,见尊年丈书,亦知旆从取道由此,自当伺候一见。
但不欲群小腾谤,谓某中道见尊公大参而后去,所上封事,乃商量为之,如此,则某重为师门累。
叔向不告免焉,伏祈尊察。
某明年春傥不以罪斥岭海,即自家山径拜门墙,则是时进而请益于师,退而就正于友,其乐也,贤于与群小并立远矣,幸终教之。
临行匆匆,拜字不肃等,惟赐之矜恕。
某平时于天人二爵,看破极分晓。
区区一官,弃之犹敝屣,欣然于心。
若使某贪荣嗜进,阿附今之权奸,以希不次之擢,有死而已,某不能也。
归家杜门读书,其乐甚大。
伏乞照察。
与蔡佑神公亮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二、《雪坡舍人集》卷三○
某久不拜君子动静之问,仰心渴如。
中间甚欲一造门墙,谒侍尊公大参相公先生,就访南轩于魏公之侧,以遂承师亲友之志。
念此久矣,薄命多蹇,厄会日殷。
去年春而有悼亡之悲,今年春而有哭弟之戚。
家素贫,嗷嗷数百指,待食于某,而又罹此患苦,身单子幼,叔出而无季处,安可远役。
于是此愿未克即偿,遐想尊年契兄,于家庭父子唯诺之间,皆圣贤道德性命之奥,其乐不可量也。
时事日异于前,惟有掩耳不敢闻,闭口不敢语,而忧则不少忘而已。
在畎亩间,惟知农事。
春旱久,种几不入土。
初夏之末方雨,秧苗已老,入田穟不复长,颖栗甚稀,秋穫可十分之五。
籴五百万石在江西,乡间乃当四十万。
常岁苗斛七万耳,必六其七乃可足,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不能也。
明年殆无可食矣。
某若不为饿殍,必亦流民之一也,能无忧乎。
杜门林栖,不敢交人事,然时报亦窃闻一二。
向睹除目,见尊年兄有泉台干官之命。
尊年兄其亦肯屑于一出乎?
将朝家不欲使贤者久閒邪?
人皆山林,谁其为国家办事,固不可皆不出。
然今日风俗澜倒甚矣,所赖为君子者立脚坚牢,少为之砥柱,庶几犹可以救贪得嗜进、顽钝亡耻之风。
此某之拳拳仰望于兄者,惟执事谨之重之。
天下宗师之家,大贤执政之子,甲科名胜之流,举世之所瞻望焉者,恐不假乎禄仕也。
某极贫,为贫固亦可仕,然决不敢枉道以信身。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
高明察之。
尊年契兄识见超然,必有以处此,乌用某僭。
爱而莫助,聊复覼缕耳。
游之道久客高安,闻其归赴秋试,因便奉书,以溷执事,恨不能细。
有便风幸乞时有以教之。
武夷山题名 宋 · 饶虎臣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闽中金石志》卷一○、《闽中金石略》卷八
宝祐二年闰六月二十三日宛陵饶虎臣归自闽漕,携友来游。
是日也,溪风吹雨,山云漏晴,朝往暮回,总有奇趣。
从余者,豫章虞希伯,广信郑会建安蔡公亮、李演,道士江冲一,僧至惠。
子钵自淮右沿檄来侍。
武夷山题名宝祐二年 南宋 · 蔡公亮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闽中金石志》卷一○
宋五甲寅夏闰乙未,后山翁泳、蔡公亮、瑶田詹复同游九曲,邂逅园田詹然于大隐屏下,相拉观一字天之胜。
然之弟照载酒来会,引觞命釂,诵紫阳夫子神斧之章,慨然有感,援笔赋诗而归。
公亮书,然镌石,在武夷楼阁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