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克功”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刘公著微之 北宋 · 王令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二、《广陵先生文集》卷一七
令再拜。
辱书,大见称奖,反覆读之而益惭,置而评之,如斯言为当世盛德者发而不在令然。
夫圣人之学,贤有道者之事业,此固不可假以悦人,惟盛德者宜当之,而令亦不悦也。
惜乎足下不留以副敢当者,而妄以况令。
假令得此名而悦,乃浅小人,曷足以辱足下交;
使令得此名而不敢悦,则适资之恐且惧耳,何足以赐令也?
此所以反覆而益惭者也。
夫德名者,天之尊爵也。
今夫人爵,人之求者,犹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
虽所学固不中节,然张巧射中之心不为不勤矣。
然犹有老身长年而不之得者,况天之尊爵,岂易干哉!
学者乃思不一心而举不竭力,甘其名而苦所行,慨然自谓得之而已足,忽然人谓之而不愧,吾亦见求之甚妄而得之亦浅也。
令虽不肖,又敢自陷于此耶?
则若令者,何敢当足下云耶?
虽然,尝闻足下自序矣,曰:「病无贤师友而妄学章句,乌识圣人之道者」?
此又见足下自枉过甚也。
然令亦有一说,试愿陈之:所谓儒者,非谓踽踽凉凉者也,谓其蹈道而得德耳。
蹈道故行己以义,得德故足中而不外求。
行己以义,则于富贵不妄;
足中而不外求,则终贫贱而不羞。
惟二者然后能守道,能守道然后能治人。
治人者无他,正己以待天下耳,故古之君子者以此。
夫今之士之不学章句也,亦有以古之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者所以养材也。
夫人生各有材,自非上圣者不待教;
则就其下者,须养以成,故为之师、为之保者,教六德、六行而已。
及其成也则曰贤,德行之下者曰艺,礼乐射御书算是也。
及其成也曰能,能者,能此云也,与其名贤者,固已有差殊焉。
以是知古之圣人教人之有道也如此。
故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艺犹且下之,况成而不名艺者耶!
今夫章句之学,非徒不足以养材,而又善害人之材。
今夫穷心剧力,茫然日以雕刻为事,而不暇外顾者,其成何哉?
初岂无适道学古之材,固为章句之败尔。
自章句之兴,学者日驰以争入,其为言皆钻凿破碎,又有尺寸物色之限,终其业犹惣九牛而计其毛,假能举其皮而忽其一睫,犹未得名能。
呜呼,亦已劳哉!
夫古之为车服器械礼乐名物之用,大要不过适时便人尔。
自夫三代之君,各有损益,非固为异也,亦沿时而制作尔。
假后世有贤圣者作,计未必尽取此,其间亦合有取舍,又何足班班尽心耶?
古之人未有圣如孔子、孟子者也。
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尝闻其略」。
哀公问舜冠,孔子忽而不对。
使蒂芥区区可名为学,则二圣人者肯忽而不言耶?
然则今人名数事物之学,曷足称君子之门也?
自章句之学兴,天下之学者,忘所宜学而进身甚速。
忘所宜学,则无闻知;
进身甚速,则谋道之日浅,甚者不知诵经读书何以名学,徒日求入以仕。
夫学者于仕,比之市人焉。
夫市者,所以通货财也。
人之有货财,则有适市之心;
如无货财,徒能疾走以入市,于道谓何哉?
今之仕者,何以异于是?
夫高位重禄,学者之市也;
道德利泽,学者之货财也。
有行道施德兴民利泽之心,然后求位与禄,可也。
今夫章句而进者,何异于无货财而徒疾走者哉!
虽适市,于道何也?
故士之不学章句者以此。
如终不得已,必待此而后进以仕,则姑徐徐先谋道而后思进,亦未晚也。
令之所闻如此,其自待亦以此,足下谓之何也?
如闻从杨学,又将守此以贺。
不宣。
令顿首。
临淮生六人赴京 其五 德成 明 · 郑真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我来见汝尚为儿,手挟明经日问题。
岁月恍然成老大,林泉宁复事羁栖。
神京赫赫环江海,学省煌煌近璧奎。
鼓箧早登髦士选,竹窗莫厌五更鸡。
主柄论 其三 宰司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〇七
臣闻天下之事,政无小大,系在庙堂。
有图议,而后有得失;
有得失,而后有治乱;
有治乱,而后有安危;
有安危,而后有存亡。
善议政者不使有失,善正失者不成于乱,善救乱者不及于危,善图危者不至于亡。
诚使庙堂之上协忠将救,敷求俊哲,列于庶位,惟事事乃其有备,戒慎出令,无从匪彝,善始虑终,惟正之念,又恶乎危之至哉!
是故人谋诚得,不牵乎天时;
国法既修,不推乎历数。
当其治法有猷,庶邦嘉靖,王道正直,民用平康,则收功在人,推美乎政。
及乎危而弗持,颠而弗扶,典废于上,民乱于下,则归非于数,贻咎于天。
是不亦近乎善则称人,过则称天者乎?
古之君子,善则称天,过则称人。
禹、稷之赞尧、舜,则引天之命;
汤、武之诛辛、癸,则斥人之罪。
盖天降灾祥在德,而吉凶不僭在人。
己则作孽,何天之怨?
前世远矣,略弗复论。
近取诸唐,则天宝幽陵之叛,兴元奉天之逼,广明邛蜀之幸,乾符岐之迁,是皆衅起庙堂,祸归邦国者矣。
夫庙堂之上,有得失、有治乱、有安危存亡,有爵、有赏、有显荣宠利者,有兵、有刑、有毁家覆族者。
且主德成于弼直,国体正于臣邻。
不有英睿之君,聪明之德,安能照奸而显忠?
不有仁义之臣,忠亮之志,安能协恭而底乂?
是故帝王之道,莫大乎平心而御物;
辅相之德,莫先乎图大而致主。
有平心之度,故能通天下之志,而不专偏听之惑;
有图大之虑,故能以天下为心,而不急树私之计。
盖人君偏听,则启谗慝之门;
人臣树私,则开朋比之路。
俾夫奸谀进身之贼,称于人主之侧;
游说规利之士,谍于大臣之门。
君有蔽忌之心,臣行倾夺之计。
如是则国安得而治,政安得而和?
是天下之大祸也。
故君以臣为体,臣以君为心。
道充乎神宇,则美畅乎四肢;
患结乎肤革,则忧及乎诸虑。
是以臣各献其忠,则君受其效;
国先泰于上,则家蒙其福。
由是言之,故知偏听者召乱之本,树私者理末之术。
使君行此道,臣知此说,天下其有不治者乎!
乞令皇子伴读提举左右人劄子嘉祐八年五月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四
臣伏见陛下差直史馆王陶皇子伴读秘阁校理孙思恭充本位说书
此诚国家之首务,圣哲之远图。
然臣闻三代令王,置师、傅、保以教其子,又置三少与之燕居。
至于左右前后侍御仆从之人,皆选孝悌端良之士,逐去邪人,毋得在侧。
使之日见正事,闻正言,然后道明而德成,心谕而体安,福被兆民,功流万世,此教之所以为益也。
等虽为皇子官属,若不日日得见,或见而遽退,语言不洽,志意不通,未尝与之论经术之精微,辨人情之邪正,究义理之是非,考行己之得失。
教者止于供职,学者止于备礼。
而左右前后侍御仆从,或有佞邪谗巧之人杂处其间,出入起居,朝夕相近,诱之以非礼,导之以不义,纳之以谄谀,济之以诈伪。
皇子资性聪明,端悫难移,然亲近易习,积久易迁,谄谀易入,诈伪易惑。
如此,则虽有硕儒端士为之师傅,终无益也。
臣闻《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又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臣愚伏望陛下多置皇子官属,博选天下有学行之士以充之
使每日在皇子位,与皇子居处燕游,讲论道义,耸善抑恶,辅成懿德。
其左右前后侍御仆从,亦皆选小心端悫之人,使所属官司结罪保明,然后得入。
仍专委伴读官提举觉察,若有佞邪谗巧之人,诱导皇子为非礼之事者,委伴读官纠举施行,即时斥逐,不令在侧。
皇子自有过失,再三规诲不从者,亦听以闻。
如此则必进德修业,日就月将,善人益亲,邪人益疏,诚天下之幸也。
大理评事赵彦若孝友温良,谨洁正固,博闻强记,难进易退。
国子监直讲李寔好学有文,修身慎行。
秘阁校理孟恂清纯恺悌,始终如一。
此臣之所知也。
伏望陛下择此三人及广求其比,以备皇子官属
臣推心尽忠,不敢存形迹,僭越妄言,伏俟谴谪。
取进止(《司马公文集》卷二六。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八,《国朝诸臣奏议》卷六○,《皇朝文鉴》卷四八,《古今事文类聚》遗集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七,《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六六八。)
原无题注,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国朝诸臣奏议》补。
补汉封汁防侯雍齿册文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七、《浪语集》卷一五
高皇帝肇兴丰、沛,命将雍齿居丰。
雍齿以汉之微,入丰于魏。
载以赵将,从平诸侯。
齿旧用财豪里中,庸窘辱高皇帝
皇帝奠都栎邑,诸将军病艰尽封,留侯请邑诸汁防,诸将咸说。
惟六年,皇帝使御史大夫昌庙立赵将军齿为汁防侯,曰:
于戏!
赵将军齿受兹赤社。
朕承天序,惟崇稽古。
建尔国家,封于南土,为汉蕃辅。
于戏!
念之哉,龚朕之诏。
维古先哲王置侯设官,于以贵德崇功,非于好;
人之干命,越有小大之刑,于以警于兆人,非于恶。
肆人臣之在下,亦罔不正厥心,弗贰其行,共承厥辟。
君臣同德,无有顾疑,庸能格上帝之心,致其诚一,天降之祚,国以永长。
朕惟法古奉天,敢忘大信!
尔之伉勇气义,令问夙闻。
朕往于田,肇基自丰、沛,繄藉乃丕烈,兴兹丕祚。
厥后入丰于魏,时惟朕计之失,非尔之辜。
众大正于四方,实万夫之力,是凭是赖。
尔将赵众以来助,克树乃丰功。
肆予有万邦,时乃德,朕懋乃绩。
思乃旧事,尔之窘我,则惟我之休,尔之诟我,亦底予于道。
朕于恶不念旧,矧无恶之疑?
庸大启尔土田,俾侯蜀甸。
往就乃国,钦哉!
尔尚希乃怨恶,一于忠贞,毋或狐疑,谓朕弗大。
惟天监于黔首,作之君师,司循善良,惟务强屏。
尔其小心翼翼,视人如伤,毋暴困穷,毋取悍愎。
式臻于道,贻厥后以永谋,则余一人汝嘉德成斯报。
于戏!
保国艾民,可不敬,侯其戒哉!
正蒙四 其三 大易篇第十四 北宋 · 张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张子全书》卷三、《张子抄释》卷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
《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
《易》语天地阴阳,情伪至隐赜而不可恶也。
诸子驰骋说辞,穷高极幽,而知德者厌其言。
故言为非难,使君子乐取之为贵。
《易》一物而三才:阴阳气也,而谓之天;
刚柔质也,而谓之地;
仁义德也,而谓之人。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故撰德于卦,虽爻有小大,及系辞,其爻必谕之以君子之义。
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与!
阴阳天道,象之成也;
刚柔地道,法之效也;
仁义人道,性之立也。
三才两之,莫不有乾坤之道。
阴阳、刚柔、仁义之本立,而后知趋时应变,故「《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六爻各尽利而动,所以顺阴阳、刚柔、仁义、性命之理也,故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阳遍体众阴,众阴共事一阳,理也。
是故二君共一民,一民事二君,上与下皆小人之道也;
一君而体二民,二民而宗一君,上与下皆君子之道也。
吉凶,变化,悔吝,刚柔,《易》之四象与!
悔吝由赢不足而生,亦两而已。
尚辞则言无所茍,尚变则动必精义,尚象则法必致用,尚占则谋必知来,四者非知神之所为,孰能与于此?
《易》非天下之至精,则词不足待天下之问;
非深,不足通天下之志;
非通变极数,则文不足以成物,象不足以制器,几不足以成务;
非周知兼体,则其神不能通天下之故。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
示人吉凶,其道显矣;
知来藏往,其德行神矣;
语蓍龟之用也。
道者,危使平,易使倾,惧以终始、其要无咎之道也。
神德行者,寂然不动,冥会于万化之感而莫知为之者也。
受命如响,故可与酬酢;
曲尽鬼谋,故可以佑神;
开物于几先,故曰知来;
明患而弭其故,故曰藏往。
极数知来,前知也,前知其变,有道术以通之,君子所以措于民者远矣。
洁静精微,不累其迹,知足而不贼,则于《易》深矣。
天下之理得,元也;
会而通,亨也;
说诸心,利也;
一天下之动,贞也。
《乾》之四德,终始万物,迎之随之,不见其首尾,然后推本而言,当父母万物。
《彖》明万物资始,故不得不以元配《乾》;
坤其偶也,故不得不以元配《坤》。
仁统天下之善,礼嘉天下之会,义公天下之利,信一天下也之动。
六爻拟议,各正性命,故《乾》德旁通,不失太和而利且贞也。
颜氏求龙德正中而未见其止,故择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叹夫子之忽焉前后也。
《乾》三四,位过中重刚,庸言庸行不足以济之,虽大人之盛有所不安。
外趋变化,内正性命,故其危其疑,艰于见德者,时不得舍也。
九五,大人化矣,天德位矣,成性圣矣,故既曰「利见大人」,又曰「圣人作而万物睹」。
「亢龙」以位画为言,若圣人则不失其正,何亢之有!
圣人用中之极,不勉而中;
有大之极,不为其大。
大人望之,所谓绝尘而奔,峻极于天,不可阶而升者也。
《乾》之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乃大人造位天德,成性跻圣者尔。
若夫受命首出,则所性不存焉,故不曰「位乎君位,而曰「位乎天德」;
不曰「大人君矣」,而曰「大人造也」。
庸言庸行,盖天下经德达道,大人之德施于是者溥矣,天下之文明于是者著矣。
然非穷变化之神以时措之宜,则或陷于非礼之礼,非义之义。
此颜子所以求龙德正中,乾乾进德,思处其极,未教以方体之常安吾止也。
惟君子为能与时消息,顺性命、躬天德而诚行之也。
精义时措,故能保合太和,健利且贞。
孟子所谓始终条理,集大成于圣智者与!
《易》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
其此之谓乎!
成性则跻圣而位天德
《乾》九二正位于内卦之中,有君德矣,而非上治也。
九五言上治者,言乎天之德,圣人之性,故舍曰「君」而谓之「天」,见大人德与位之皆造也。
大而得易简之理,当成位乎天地之中,时舍而不受命,乾九二有焉。
及夫化而圣矣,造而位天德矣,则富贵不足以言之。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主于求吾志而已,无所求于外。
善世博化,龙德而见者也;
若潜而未见,则为己而已,未暇及人者也。
「成德为行」,德成自信则不疑,所行日见乎外可也。
《乾》九三修辞立诚,非继日待旦如周公,不足以终其业。
九四以阳居阴,故曰「在渊」,能不忘于跃,乃可免咎;
「非为邪也」,终其义也。
至健而易,至顺而简,故其险其阻,不可阶而升,不可勉而至。
仲尼犹天,「九五飞龙在天」,其致一也。
「《坤》至柔而动也刚」,乃积大势成而然也。
《乾》至健无体,为感速,故易知;
《坤》至顺不烦,其施普,故简能
《坤》先迷不知所从,故失道,后能顺听,则得其常矣。
造化之功,发乎动,毕达乎顺,形诸明,养诸容载,遂乎说润,胜乎健,不匮乎劳,终始乎止。
健、动、陷、止,刚之象;
顺、丽、入、说,柔之体。
「《巽》为木」,萌于下,滋于上也;
「为绳直」,顺以达也;
「为工」,巧且顺也;
「为白」,因所遇而从也;
「为长,为高」,木之性也;
「为臭」,风也,入也;
「于人为寡发广颡」,躁人之象也。
「《坎》为血卦」,周流而劳,血之象也;
「为赤」,其色也。
「《离》为乾卦」,「于木为科上槁」,附且燥也。
「《艮》为小石」,坚难入也;
「为径路」,通或寡也。
「《兑》为附决」,内实则外附必决也;
「为毁折」,物成则止,柔者必折也。
「《坤》为文」,众色也;
「为众」,容载广也。
「《乾》为大赤」,其正色也;
「为冰」,健极而寒甚也。
「《震》为萑苇」,「为苍莨」;
「为敷」,皆蕃鲜也。
一陷溺而不得出为《坎》,一附丽而不能去为《离》。
《艮》一阳为主于两阴之上,各得其位而其势止也。
《易》言光明者,多《艮》之象,著则明之义也。
《蒙》无遽亨之理,由九二循循行时中之亨也。
「不终日贞吉」,言疾正则吉也。
仲尼以六二以阴居阴,独无累于四,故其介如石,虽体柔顺,以其在中而静,何俟终日,必知几而正矣。
《坎》维心亨,故行有尚。
外虽积险,茍处之心亨不疑,则虽难必济而往有功也。
《中孚》,上巽施之,下悦承之,其中必有感化而出焉者。
盖孚者覆乳之象,有必生之理。
物因雷动,雷动不妄则物亦不妄,故曰「物与无妄」。
静之动也无休息之期,故地雷为卦,言反又言复,终则有始,循环无穷,人指其化而裁之尔。
深,其反也;
几,其复也。
故曰「反复其道」,又曰「出入无疾」。
「益长裕而不设」,益以实也,妄加以不诚之益,非益也。
「井渫而不食,强施行恻,然且不售,作《易》者之叹与!
阖户,静密也;
辟户,动达也;
形开而目睹耳闻,受于阳也。
辞各指其所之,圣人之情也;
指之以趋时尽利,顺性命之理,臻三极之道也;
能从之则不陷于凶悔矣,所谓「变动以利言」者也。
然爻有攻取爱恶,本情素动,因生吉凶悔吝而不可变者,乃所谓「吉凶以情迁」者也。
能深存《系辞》所命,则二者之动见矣。
又有义命当吉当凶、当否当亨者,圣人不使避凶趋吉,一以贞胜而不顾,如「大人否亨」、「有陨自天」、「过涉灭顶凶无咎」《、损》《益》「龟不克违」及「其命乱也」之类。
三者情异,不可不察。
因爻象之既动,明吉凶于未形,故曰「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富有者,大无外也;
日新者,久无穷也。
显,其聚也;
隐,其散也。
显且隐,幽明所以存乎象;
聚且散,推荡所以妙乎神。
「变化进退之象」云者,进退之动也微,必验之于变化之者,故察进退之理为难,察变化之象为易。
「忧悔吝者存乎介」,欲观《易》象之小疵,宜存志静,知所动之几微也。
往之为义,有已往,有方往,临文者不可不察。
左班殿直杨君墓志铭嘉祐二年六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五
束鹿杨辟状其先人曰:君讳文诩,字巨卿
少孤,鞠于世父。
世父战契丹常山,君始十七,能以兵入,得甲马。
其后世父为峡州麻溪寨主,合州兵讨蛮之叛者,君以二十五卒驰前,与蛮三千遇,蛮传畏君勇,悉还走险,其酋据险下射,杀君卒几尽。
君以两矢自下颠其酋,而后世父军亦至,遂戡其众以归。
天子赏世父一官,而以君属三班殿侍
君曾祖讳渊,祖讳君正,父讳德成,皆以经术教授乡里,遭五代变扰,皆不仕。
君亦少敏强记,通五经、刑名、书数
然负其材武,思一有所奋,成功名,以故为武吏。
稍迁借职,监睦州酒,由借职三迁为左班殿直,由睦州亦三迁为邵州武冈寨兵马监押
武冈京师,以庆历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年七十三而卒。
康定中将相欲五路兵攻,故相陈恭公陜西招讨使,欲君为用。
知君者皆曰:「君尝有所试,今其时也,勉之矣」!
君不应而辞以疾。
顾说恭公曰:「吾士卒惰久矣,而数败以恐,卒然驱之以入不测,战久讲胜悍强之贼,愚不知计策,见其危而已」。
恭公默然。
而其后兵果不得出。
自是君亦老矣,更读书,劝诸子以学,无复言兵事。
方君少壮时,喜兵,弯弓剑,士莫敢伍。
仁恕爱物,遇人谦谨。
麻溪士卒杀戮无所择,君为救止,全活甚众。
其在武冈,以恩信得诸蛮,蛮有嵩、叙、上下诚等州刺史,至呼君为父,终君去,不为侵窃。
君夫人杜氏,生三男,其长子早卒,次辟为大理寺丞,次闳。
三女子,皆已嫁,其长亦早卒。
夫人少君十岁,以嘉祐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卒于酸枣,而寿与君皆七十三。
六月二日,合葬于陈州宛丘县友于乡彭陵原。
临川王某曰:士之以材称于世而能以义克者少矣。
子路,学孔子者也,然怙其勇以不得死。
君以此其材至白首无所遇,而恂恂自克,以考厥终,克有名子,载其行治,其可铭。
铭曰:
擐坚挽强,可捍四方,视时弛张,以不悖于常,维士之良(《临川先生文集》卷九四。)
在:原脱,据龙舒本补。
屯田员外郎王广渊太常博士临妻太和县盛氏进封天兴县君制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六、《郧溪集》卷七
某氏德成于闺门而仁及于宗族,藻笾豆,不失时祀,俾其夫能专治于外而无私忧者,盖其有助焉。
及兹霈泽,宜锡以封君之美号,以荣养于其姑,以恭事于其先庙。
则王氏之家,其亦浸盛矣。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