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句 其三 宋 · 黄孝先
押支韵
恩同花上露,留得不多时(《能改斋漫录》卷一七 《能改斋漫录》:宿州营妓张玉姐,字温卿,色技冠一时,见者皆属意。沈子山为狱掾,最所种爱。其后明道中张子野先、黄子思孝先相继为掾,尤赏之。偶陈师之求古以光禄丞来掌榷酤,温卿遂托其家。仅二年而亡,才十九岁。子思以诗吊之。先是,子思有爱姬宜哥客死舟中,遗言葬堤下,冀他日过此得一见,以慰孤魂。子思从之,作诗纳柩中。其断章云云。)。
郭之美忽过云往河北谒欧阳永叔沈子山 北宋 · 梅尧臣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春风无行迹,似与草木期。
高低新萌芽,闭户我未知。
忽闻人扣门,手把蟠桃枝。
问我此蟠桃,缘何结子迟。
但笑不复答,问者当自推。
振衣向河朔,河朔人伟奇。
以兹不答意,迟子北归时。
荐张温之等九人可充转运使副奏(庆历三年)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宋名臣奏议》卷六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二
臣近曾两奏,乞令中书、枢密院通选诸路转运使副,令逐路转运选辖下知州,逐州选部内知县、县令。若此三种官一一得人,则天下自然无事,朝廷不劳而治矣。然欲知民细微利病,须要好县官;欲得好县官,须先择好知州;欲得好知州,须先择好转运使副;欲得好转运使副,须是辅弼大臣用心至公,精加拣选。亲戚故旧者不得盖蔽,可去者必去之;仇雠疏远者不得抑塞,可用者必用之。去之者勿避其怨谤,用之者勿求其感激。不邀恩于己,不推过于人。若能如此,则天下贤者才者可以尽为朝廷之用,何患不得诸路转运二三十人而已!伏缘国家之事,莫非至公,须是辅弼大臣,用心精选。当黜则黜,则退黜之人以谓朝廷公行,自然无怨。人既无怨,事乃平贴。若有大臣不存公共之心,推过与人,则退黜者以谓朝廷本不退我,只是某人私相见排,遂生怨怒,架造谗谤。君听既惑,事乃破坏。此于朝政为害之大者也。今既委逐路转运使副升黜一路知州,其权甚重,其事亦大,须是有才识,能分别善恶,仍须推心至公,而行事果敢,然后可当转运之任。今逐路见任及新差下未到任转运使副共二十八员,其间的有才识、能分别善恶、推心至公、行事果敢者,无三两人而已。其馀虽别无显过可黜,奈何碌碌常才,缓急无用。其间亦有作过之人,但未败露,或已败不行。若不更张,必难集事。臣今来于众论得九人,皆谓堪充转运使副,可以委付,选择辖下知州。必得尽公,不负朝廷差委。谨具名次如左:
三司盐铁副使张温之/知杂御史鱼周询/史馆修撰王质/知谏院王素/三司判官沈邈/知潍州董储/江南东路提点刑狱杨纮/权三司判官杜杞/权三司判官燕度/右九人皆搢绅之选,今来且充诸路转运,久而皆可拔擢任使,更乞令两府同共铨量施行。内董储是宰臣晏殊远亲,然其人实有才用,但年齿稍高,而心力不退,不可以大臣亲嫌而废也。臣又虑诸处见任转运使副例各未满,或别无显过,恐中书以谓替罢无名。臣今欲乞特降诏书告谕天下,备陈转运使职任非轻,自来有失精选,致职事废弛,物论大以为非。昨据枢密副使富弼上疏,乞澄汰天下不才转运使副,使下中书、枢密院,令同共用心,推择中外有才识堪任转运使副。臣寮今据两司条奏到某人已下若干人,堪充转运使副,已令差赴逐路充职干当,务在称职,以副朝廷委任之意。又据两司条奏到见任转运使副某人以下若干,不闻显效,并仰中书门下就便别与差遣。若降此诏告谕天下,则退者以两府公黜,自当无词;进者以两府选差,孰敢不勉?如此行遣,不是无名,使天下之人耳目一变,谓朝廷进善退恶,政令清明,守官者各知恐惧,不敢因循,岂不美哉!岂不善哉!
寄子山待制二绝(原校:一本后篇作别镇阳寄沈待制 续校:京本作今日报镇阳守有行日某不久可出局先寄子山待制四兄二绝 庆历五年) 其一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留滞西山独可嗟,残春过尽始还家。
落花纵有那堪醉(一作看,一作爱),何况归时无落花。
寄子山待制二绝(原校:一本后篇作别镇阳寄沈待制 续校:京本作今日报镇阳守有行日某不久可出局先寄子山待制四兄二绝 庆历五年) 其二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闻君屡醉赏红英,落尽残花酒未醒。
嗟我落花无分看,莫嫌狼藉扫中庭。
论三司判官择人之利劄子(庆历四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三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臣伏见近差薛绅为转运使。绅是三司判官资例,合作转运使,然外人议论未允者,若以昔日差人,更有不如绅者,亦不足怪,盖见朝廷近更新制,不次用人,凡旧转运使稍不材者悉令换易,忽见却用薛绅,所以人言未允。昨来京东用沈邈替却晁宗简,今用薛绅又更不及宗简,此臣之所未喻也。平时无事,公私上下从容,吏无大小,奉法守常而已,所以龊龊廉谨,不为大过。虽庸暗缪懦者,皆可茍禄偷安,而朝廷可以不择贤愚,一例差拨,官虽渐滥,犹未败误。今天下事势,岂比向时,盗贼纵横而州郡无备,公私困乏而用度转多,赋役繁兴而人户凋耗,虽有出人之才,尚恐不能了事,岂可尚循旧例,依次用人?然臣窃思方今中外差除,未肯脱去旧例,如绅之辈,谓其已作省判,须且依例除转运。以此思之,若省判须令作转运,则弊在差省判之时不早慎择也。夫前已滥者不能骤去,后来者又不择之,永无澄清之时矣。臣今欲乞详定差省判之法,每遇阙人,或令本省使、副自举,或朝廷先择举主,令举主择人,但重其保任同罪之法,而不必限其资序。如此,则省判得人。省判得人,则将来有好转运使。有好转运使,则逐路澄清,民纾用足。以此而言,择得一省判,为数十州民之福,其利甚大。夫得人为利甚大,则失人为害亦大矣。伏望圣慈,留意裁择。取进止。
与沈待制(邈字子山)书(一 庆历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六
某启:数日不奉问,苦暑,非常岁之比,少壮者自不能当,衰病之人不问可知焉。辱教,承体气清安,甚慰。俗以立秋日卜秋暑多少,据今日之势,犹当更猖狂尔。然世言春寒、秋热、老健,为此三者,终是不久长之物也。介甫诗甚佳,和韵尤精,看了却希示下。
呈沈子山(邈字子山,时知福州) 其一 北宋 · 蔡襄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荷叶新词天下工,玉人垂手倚秋风。
一声清唱穿云去,斜日烘帘曲未终。
呈沈子山(邈字子山,时知福州) 其二 北宋 · 蔡襄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六月闽溪荔子丹,新秋犹喜荐雕盘。
自嗟千里归程远,不得繁枝雨后看。
荔枝谱 其六 第六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
红盐之法,民间以盐梅卤浸佛桑花为红浆,投荔枝渍之,暴乾,色红,味甘酸,可三四年不虫。脩贡与商人皆便之,然绝无正味。白晒者,正尔烈日乾之,以核坚为止。畜之瓮中,密封百日,谓之出汗,去汗耐久,不然,踰岁坏矣。福州旧贡红盐、蜜煎二种。庆历初,太官问岁进之状,知州事沈邈以道远不可致,减红盐之数而增白晒者,兼令漳、泉二郡亦均贡焉。蜜煎:剥生荔枝,笮去其浆,然后蜜煎之。余前知福州,用晒及半乾者为煎。色黄白,而味美可爱。其费荔枝,减常岁十之六七。然修贡者皆取于民,后之主吏利其多取以责赂,晒煎之法不可行矣。
沈邈泄水塘请谴诛奏(庆历五年七月) 北宋 · 杨怀敏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五六、《宋史》卷九五《河渠志》五
前转运使沈邈开七级口泄塘水,臣已亟塞之。知顺安军刘宗言闭五门幞头港、下赤大涡柳林口,漳河水不使入塘,臣已复通之,令注白洋淀矣。邈、宗言朋党沮事如此,不谴诛无以惩后。
寇平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九、《华阳集》卷五五
治平二年十二月庚戌,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郑州上谷寇公感疾,终于州之正寝。明年二月甲寅,葬于许州之荆山,以从其先茔也。寇氏出上谷,公之远祖始徙大名之莘县。遭石晋之乱,又徙幽州。端拱中,太宗北征契丹,公之大父挈其族以归。太宗欲有所用,而大臣疑之,乃得除官流内铨,为莱州即墨令,因家于胶水,而三世不迁。故参知政事蔡文忠公,公之舅也。公少孤,依外家以逮于成人。文忠公视公如己子,而公外祖母楚国太夫人尤爱怜之。天圣五年,以文忠公恩为试将作监主簿,当除莫州郑县主簿,换沂之沂水县。未几,弃官归,为学,举进士。景祐元年及第,除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深州静安县。未行,改开封府仓曹参军。长吏皆荐之,迁著作佐郎、签书淮康军节度判官、徙通判宿州。丁母忧,时文忠公已捐馆舍,楚国太夫人春秋高,公奉养朝夕,惟恐其不至。服除,以秘书丞通判徐州。民苦输铁于官,至破产矣,犹责之不已。公请以十之三均旁郡之户,至今便之。转运使沈邈奏公最为第一,得权知淮康军,迁太常博士。及邈还朝,又荐公于上前,言他日可任以事。始至淮阳,会狱有系囚当诛死,公疑其未得实而更讯之,果为吏所诬。囚且释,吏仅得减死,众皆相敕不敢以毫发欺公。一日,有告军变者,公既密得其名,乃阳以为妄言,使去。明日,大阅于鞠场,因尽擒之。是岁,盗群起而军壁颓废,民不安其居,公为调农隙而完筑之。于是里人欲立生祠于岠山之阳,公不许。召充群牧判官,赐五品服,历判三司开拆司,迁尚书户部员外郎。奉使契丹,还为京东转运使。先是流民以男女佣于富室者,遇岁丰欲赎之,不可得,公敕其部中悉取以还其家。又罪人之隶海岛者,过百人则不得其所,公以谓朝廷既贷其生,而返离非命,非所以助上恩,乃重为立法。其后更赦,多得生还者。徙淮南转运使,再迁兵部员外郎。真州长芦寺濒大江,而章献太后时,岁度僧者七人,令置小舟上下以救沉覆之患。岁久事辄废,而度人犹如故。公使籍其所活五人以上,始得度人如旧式。泗川流尸积上下者不胜数,公为请岁给三百千悉祭而埋之,知州朱处仁为金石刻以纪焉。入为三司户部判官,更度支勾院,迁工部郎中。时契丹使来,诏特选以为送伴使。公尝言敌事上前,仁宗壮其言,他日召群臣迎阳门观书,帝目送者久之。及出知徐州,赐以三品服,左右或以为非例,帝曰:「此特出朕意也」。顷之,淮阳戍兵杀巡检以叛,邻州皆惊。公亟传檄海上,使舟楫远去,又募勇敢士,授以方略,令傅官军以行。既而贼果领众东遁,至海,不见舟而还,遂掩获之,赐书褒谕。再迁兵部郎中,加直昭文馆,徙知潞州。今天子即位,迁太常少卿。仁宗山陵调用百出,公不以一毫扰民。在潞,岁累登,他州之流冗至者相属,公为调发官廪以赈之,所活数万人。又徙滑州,因得觐京师,为上陈天下利害事甚众。又徙郑州以终,享年六十二。公讳平,字均辅。为人乐易,而不为激讦之行,尤笃于朋友故旧,其贫不能婚葬者,婚葬之。其政大抵先学校以劝励风俗,简于簿书期会,而几案亡留事,故其去,人必见思。庆历中,尝上《政本书》五十篇,治平初,又上《陈宜书》三十篇,若宽天下力役、定士子令、汰冗官、教宗室、市边马、复乡兵,多施用其言。又自述平生感遇事,作《考祥集》。采其所见闻有足以自警者,作《警异志》。公雅为今枢密副使吴公长文、翰林学士承旨张公安道所器。公亦善自荐士,其后多取尊显,而独滞于为郡,志不大展,其命也夫!曾祖显赟,避乱不仕。祖日用,终即墨令。父肃,以行义见推乡闾,赠官至光禄卿。母蔡氏,泰兴县太君,懿行为内外族之冠。娶李氏,安昌县君,顺淑有妇德。子男四人:昌龄,进士及第,试秘书省校书郎;昌图,太庙室长;昌朝,太庙斋郎;昌言,蚤卒。女六人,适殿中丞张頍,将作监主簿郭绅,太常寺太祝王钦臣、任保之,殿中丞苏充,太常寺奉礼郎韩敦复。孙男四人:安国、定国、充国、彦国。铭曰:
寇始北迁,以义来辅。胶水之闾,公考有裕。恂恂维公,文忠之甥。力政以学,岂不有声!彤幨騑騑,两骖如舞。民乐且闲,四州是抚。昔与公游,多贵于时。公终在外,而迹逶迟。光原之丰,维龟又食。公安万年,其竁无易。
观察支使刘君墓志铭(熙宁二年二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七、《范忠宣公集》卷一二
君讳贻庆,字天赐,其先长安人。曾王父讳著,唐末避乱,徙家金陵。至王父讳元载,仕伪唐为刑部郎中。开宝末,江南平,遂复归京兆,故为今京兆万年人。父讳溥,雍熙二年登进士第,任益州观察推官。李顺之乱,死于难,太宗嘉之,录其后,赐君神童出身,仍赐今名。祥符中,陜西转运使句克检表君为耀州参军以养亲,不就职。后起为同官县主簿,丁王父忧,遂退居,不乐仕进,几六年。以季父之命,强起赴调,为筠州司户、亳州司法二掾,历海、虢二州录事参军,迁武信军节度推官,移凤翔府,改静难军观察支使。秩满,至京师,感疾而归,以皇祐五年八月五日终于家,享年六十有二。君性厚重笃实,居官以廉平得人心。在武信,声绩尤著,罢官,郡人多以金帛赆行,君一无所受,至有假以馈药而遗金者,君亦却之。故当世贤公卿如天章沈公邈者十数人,皆荐君于朝,将用是迁官,而君抱疾归矣。呜呼,命矣夫!娶东平吕氏,大理寺丞皋之女,有贤行,后君六年而终。子五人:景早亡,方、光、常、棠皆应进士举,为乡里善人。女四人,其二早亡,一适文州录事参军温宗颜,一适清源王泰。其子光将以熙宁二年二月六日葬君于万年县洪固乡太王里,夫人吕氏祔,而以予先文正公守邠州,君在幕中,故求予铭。铭曰:
行信于乡,能施于官。出处无憾,惟德之完。位不克显,命也何言。源深流长,其在子孙。
五子诗 其一 王元美 明 · 李攀龙
押寘韵 出处:沧溟集卷四
元美何翩翩,夙昔秉灵异。
京洛多冠盖,操觚各自媚。
所遇无此物,识曲听其伪。
大雅久沈邈,时淆作者至。
俛仰知音稀,含兹未伸意。
但坐奋逸响,侧身向天地。
虚名喜误人,依依千载事。
浮云相揽持,白日一高视。
四顾命俦匹,中怀谁可致。
凌厉子长气,文章此未坠。
剔银灯 次沈子山韵 现当代 · 吴湖帆
押词韵第十一部
隔岸江风柔劲。
金波浣花明镜。
小槛寻诗,浮家浴礨,还照合欢鸾影。
沤歌遥听,心声送、双双呼应。
经片雨、生凉却病。
卷翠袖、香扶人醒。
待月廊边,移云障后,枕肩妒花头并。
情多谁更。
偏离绪、恼著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