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欧阳叔弼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西台集》卷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三、五○三
司马谈太史,其子迁继之,而司马氏书行于世。
司徒掾班彪著《汉史》,不成,其子固继之,而《前汉书》行于世。
中垒校尉刘向博物洽闻,善文章,其子歆继之,而父子之书亦传而不朽。
汉魏以来,父子之文显者多矣。
至于名天下而传后世,则未有如三家之盛也。
本朝庐陵欧阳文忠公起于天圣明道之间,主天下文章之盟者三十年。
当时言文章者至欧阳文忠公然后以为极而不可加,谓之文师
而位居三府,身辅三朝,有大功于社稷。
而其子叔弼甫复以文学登第,能世其家。
为人广览强记,博通经籍史氏、诸子百家之言。
文忠公之文须人代者,多出叔弼甫之手。
东坡苏子瞻翰林,亦多以内表章属叔弼甫代之,人莫能辨。
尝称曰:「文不可以不学古而后为也,要能以古人语而道己意,则可与言文矣」。
文忠公薨后,叔弼甫代为遗表。
神宗皇帝见而爱之,意文忠公自作其表。
传于天下,天下之人亦以为文忠公自作也。
使在金马玉堂应制代言为词臣,当复有文章行天下,庶几谈、迁、、固、、歆三家之盛。
而老死不能用,以一朝请大夫终于颍上
叔弼甫在,则文忠公之遗风犹有存者;
叔弼甫亡,则文忠公之遗风益远焉。
叔弼甫亡矣,是可哀已,是可恨已。
叔弼甫字也,名棐
其先庐陵永丰人也,初以文忠公荫守秘书省正字
年十二三,文忠公意已贤之,尝著《鸣蝉赋》,叔弼甫犹侍不去。
文忠公曰:「儿异时必能为吾此赋矣」。
因书以遗之。
及稍长,文忠公益器其为人,尝书以教叔弼甫曰:「孺子记之,藏精于晦则明,养神以静则安。
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物。
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
虽学则可至,然性近者得之易也。
孺子记之」。
及举进士,中乙科。
文忠公在位而老,叔弼甫不言出仕,文忠公强之。
及调陈州节度推官,亦竟不之任也。
文忠公薨,终丧,始以大理寺丞审官东院主簿,入官制局检详官,同知大宗正丞事。
三迁为朝奉郎、守太常博士尚书主客员外郎,改考功,摄领吏部侍郎左选
是时九品以上注籍左选者数千员,法年二十即仕于州县为吏,谓之入仕。
议者曰:「此官所以冗者欤」?
乃建言:「故事,年二十五岁乃试于铨,守选三年然后入仕。
今官冗,请复二十五岁守选之法。
且使进士特奏名者减其举数以示恩,亟与之官而不使仕,则左选清矣」。
叔弼甫曰:「嘻,非朝廷所以议冗官之意也」。
乃著议曰:「左选之冗,士人之病尔。
朝廷悯而议之,欲利之尔。
今加五年使守选,是反害之也。
所谓特奏名者非他,儒生而老于场屋无成者也。
悯其无成而老,故与微官,使之沾禄而后归。
今亟与之而不使仕,所谓官者,乃虚名尔,岂为恩哉?
是终穷也」。
议者之言遂格。
哲宗即位,为秘书省著作郎、充修实录检讨
叔弼甫曰:「古虽不讳嫌名,而今日为官称,则不可以不讳也」。
乃辞不就职,而更为集贤校理判登闻鼓院,后入省为职方、礼部员外郎
会诏议南北郊祭,或曰分祭礼也,或曰合祭礼也。
而主合祭者方用事,诸儒多折而从之。
叔弼甫独曰:「分祭、合祭,《唐志》有之矣,吾先君子之所论也。
吾虽欲合议者而排分祭,如违先志何!
如异礼经何」!
及议皇太妃典礼,哲宗皇帝诏使为差降,谓于太皇太后之礼为差降也。
而议者以谓诏语所及之事则为差降,诏语所不及之事则不为差降,大略于母后之礼无差降矣。
叔弼甫曰:「太皇太后皇太妃位号不同,礼亦异数。
差降之诏,何可违也」?
议者犹持不决。
叔弼甫曰:「上诏所谓差降者,请物物而为差降也,岂有及不及之事哉」?
议者不能胜叔弼甫之说,遂如诏。
章公子厚入相,叔弼甫数请外,乃以朝散郎秘阁校理襄州
魏泰者,曾公子宣卫国夫人之兄也。
居襄二十年,倚子宣之重以传食于汉南,虽为布衣,州郡以倅贰之礼接之,犹慊不怿。
多规占公私田园,强市买与民争利,前后无复谁何者。
于是以州门之东偏楼店官废址为天荒而请之,上下弥缝为成书,然后示叔弼甫。
叔弼甫曰:「孰谓州门之东偏而有天荒可请乎」?
却之。
州官上下更谓叔弼甫曰:「横于汉南日久,未易裁也。
彼请地而迟与之且不可,况终却之乎」?
叔弼甫曰:「天荒地野,请之州门之左。
以门左之地为天荒售人,非政也。
而诬天荒之令,非法也」。
泰闻之怒,诉于转运司,下其诉于州
叔弼甫终持不与,由是诉叔弼甫于子宣矣。
襄罢,以朝请郎潞州
潞罢,乃禠所帖校理,还吏选,继降官二等。
元符三年,始复以朝散郎还朝,为尚书吏部郎中,迁右司郎中
请外,遂以朝奉大夫、直秘阁蔡州
蔡地薄赋重,而转运司为覆折之令以多取于民,民不堪命。
会有手诏申敕科折之令,禁其覆折。
而官吏惮转运司,不敢以诏旨从事,请于叔弼甫。
叔弼甫曰:「诏旨如是,亟行而已矣,何请为」!
众曰:「覆折虽非令,而转运司赖以为经费,所从来矣。
罢之,则将以他事中伤州郡,不可为也」。
叔弼甫曰:「州郡之于民,诏令苟有未便,犹将请之。
今天子德意深厚,知覆折之病民,手诏止之。
而惮转运司不行,仍覆折以病民,获罪于朝廷,州郡岂可为也」?
遂行如诏,民持覆折之输至州而还者半道矣。
呜呼!
文忠公以道德文章为三朝天子之辅,学士大夫皆师尊之。
文忠之门者,得其片言只辞见于文字为称道,已足自负而名天下。
况于叔弼甫者,亲为其子,又文忠公之所贤。
父子之间,非他人亲炙之所可及,而竟不得以文章少自见于世!
故余纪次叔弼甫在吏部考功礼部时议、襄、蔡二州政事,以见叔弼甫终不得以文章用而暴于人者,乃议论与吏事尔。
然非好学守道,识大体而又有仁民爱物之心,则其议论与行事,孰能尔也?
叔弼常著》三卷、《合朔图》一卷、《历代年表》十卷、《三十国年纪》七卷《、九朝史略》三卷、《食货策》五卷、《集古总目》二十卷、《襄录》二卷。
叔弼甫亡后,其家集所自为之文亦二十卷。
盖虽不表见于当世,而犹足以遗后人也。
叔弼自去蔡后,系元祐籍,复镌职降官,守以宫庙,居颍州里第,间游吴中
俄出籍,乃以两恩当任子孙者力请于朝三四,以官其兄子之子,曰:「先公之长曾孙不可以无官,吾子之子无官可也」。
政和三年卒于颍州,年六十七。
一子曰愿,宣义郎
三孙,其二官,一无官。
赞曰:欧阳氏出于伯禹之后,为越王句践句践之裔孙多受封于楚,有封于乌程欧阳亭者,遂为欧阳氏。
汉有博士和伯以治《尚书》显名,世谓之欧阳尚书。
率更令询事唐太宗亦显名于世。
文忠公遂大显,为本朝宗臣。
四子,叔弼甫其第三子也。
虽不用于世,亦为显人。
余自治平以来,从叔弼甫游如兄弟。
今同游者丧亡殆尽,惟余尚存。
故勉为叔弼甫作传,纪其大节云。
冰玉堂1100年6月20日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七、《柯山集》卷四一、《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一七、《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卷九、《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三、《淮郡文献志》卷一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熙宁中,予为临淮主簿,始得拜刘公道原于汴上。
是时道原方修《资治通鉴》,而执政有素高其才者,欲用以为属,道原义不屈,遂与绝,复以亲老求为南康酒官,故书未成而去。
予既慕公之义,而望其眉宇,听其论议,其是非与夺之际,凛然可畏而服也。
士大夫皆曰:「刘君之贤,非独其信道笃,立心刚,博学洽闻之所至,是盖得父之风烈」。
公之父讳涣,字凝之,有词学,为小官,数以事屈在势者,节高不能容于世。
年五十馀为颍上,即致仕归隐于庐山,筑室种蔬而食之,无求于物,人皆师尊焉,于是既老矣。
公归庐山无几何,得疾,以元丰元年九月卒。
公讳道原盖其字。
后十馀年而当元祐元年,予受诏校《资治通鉴》于秘书省
是时公同时修书之人往往而在,道公之事本末尤详,皆曰:道原廉介刚直,其仕必欲达其道,不以一毫挫于人者也。
方其激于义而作,虽足蹈坎井,手揽虎兕,视之若无见,虽古烈士或愧焉。
平居自负经济大略,而视其为吏,则严簿书,束胥吏,抚鳏寡,绳豪猾,纤悉曲当,皆可为后法。
其学自书契以来以至于今,国家治乱,君臣世系,广至于郡国山川之名物,详至于岁月日时之后先,问焉必知,考焉必信,有疑焉必决,其言滔滔汩汩,如道其闾里族党之事也。
其著书有《疑年谱》、《年略谱》、《通鉴外纪》、《十国纪年》,惟《十国纪年》先成,世传之。
世以比,公亦自以不愧,而自蔚宗以降不论也。
当时司马君实欧阳文忠号通史学,贯穿古今,亦自以不及而取正焉。
凝之晚善养性笃行,老益壮,年八十一,后道原数年卒,累官至屯田员外郎
其终也未尝疾,沐浴正冠而绝。
呜呼,亦异矣!
元符中,予谪官庐陵
道原之子羲仲主簿,于德安叙其大父与父之事于予,且曰:「顷眉山苏子由尝道庐山,拜我大父于床下,出而叹曰:『凛乎非今世之士也』!
其卒,为词以哭曰:『凝之为父,与道原之为子,洁廉不挠,冰清而玉刚』。
乡人是其言,名吾大父故居之堂曰『冰玉』。
君为我实记之」。
予曰:「昔司马谈能推明孔子作《春秋》之意,欲为史未成,以授其子迁
而迁遂能网罗三代放逸旧闻,驰骋上下数千岁,成一家之意,与六经并传。
父子之于文学美矣,而风节无闻焉。
疏广疏受汉宣帝有师傅恩,而父子一旦弃去,视舍富贵如弃尘垢,骨肉之际,风节同矣,而文学无传焉。
孰如君家父子,文学风节辉焯并著,名立于父而显于子,千载之远,四海之广,而一家擅之。
嗟乎!
世固未尝有也」。
始予应举时,与道原之弟格游,爱其学博而论正,是盖得其兄之馀。
羲仲敏于学而健于文,屹然好名而立节者也,予知冰玉堂之洒扫有继矣。
其爵里世系与其行事之详,则既有志之者矣,故不复出。
因为词以系之曰:
我所思之人兮,嗟可想而不可见。
意其人兮,俯青云而下睨,瞩九日而不眩。
超然不知其何之兮,遗此空山之故居。
岂访重华陈义兮,父唱子和与仙圣乎为徒。
纾为云霓兮,注为江湖。
伟为哲人兮,我言在书。
超驾言而从之兮,指庐山乎休吾车。
耕山而食兮,梁溪而渔。
俨顿辔而不敢留兮,恐其尚谓我污也。
江阴赵君墓志铭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丹阳集》卷一四
常州江阴赵君,讳越字彦中,资夷澹而越高明,少喜视书,上论千载人,以笔端泾渭之。
补太学弟子员,卒学,师友交誉。
不幸踵三母忧,积十馀年不获于试,无阶自奋。
崇宁中朝廷大兴三舍法,罗天下英俊,君春秋高矣,犹率子弟鼓笥趋乡校。
在势者欲以八行荐之,君以宿儒尚多,辞焉。
已而子弟相继贡辟廱省,识者知其训饬自君出也。
家世饶资。
曾大父某,不仕。
父某,与其弟秉义郎汝弼同籍五十年,身任勤剧,而纵其弟结交当世名公伟人,雍睦闻东南。
故君生渐濡孝友之训。
洎专家政,于生业厚薄赢耗一不以婴意,亦不取以自封靡,至人以缓急叩门,未尝有己怨。
族女若甥贫无赍送,皆为具奁橐,择夫嫁之;
同产妹既嫁,贫不能以自存,则并其夫与子养于家,百须皆满其意,虽久弗厌。
宗党称贷五十万,辄折券不复索。
君以财发其义,大率类此,故生业寖薄,而乡间称长者。
初娶张氏,朝散郎通判信州、赠光禄大夫讳磐之女,十有七而归,妇德如老成人,阃内无间言。
继娶妇郭氏,朝奉大夫讳附之女,贤有操行,今宜其家。
初,光禄公见君文,奇之,妻以长女;
观文殿学士东平吕公馀杭,君以贽,一见器许,复以甥今郭氏归焉。
礼部侍郎张公漴光禄仲子也,与君少俱学,且尝娶君之妹,乃以其所著《易说》十卷上释经局,莆田蔡公读而奇之。
以某月某甲子卒于家,寿五十六。
有诗数百篇,以自名其穷,顿挫踔厉可喜。
男廷干,以某年某月某甲子迁张氏之窆,合葬君于县由里山之原。
四女:长适奉议郎江陵府江陵县马毅;
次适迪功郎章之邵
次适从政郎广德军曹掾元弼
一尚幼。
孙二人,曰祐,曰祜。
廷干躬孝践行,每以君不朽计为孜孜,故君葬既久,而幽刻不轻属人,以某与君皆光禄公婿,相习,乃谒铭焉。
铭曰:
为善而贻令名,不必禄爵始荣其亲也。
种德而焘馀庆,不必显贵在其身也。
以财市义,家虽瘠而德不贫也。
夷考行事而昭之,其与古贤者邻也。
汪汲 宋 · 洪朋
 押词韵第五部
汪童躯小胆良大,读书气欲吞渤澥。
银钩玉唾不作难,已向笔端风雨快。
昔过重湖喙欲鸣,还来南浦羽犹铩。
坐窗软语戒寒秋,阴壑收声虚万籁。
可怜脱身疟疠馀,槁项黄馘一何惫。
石脆山中足条草,谁能折来已君疥。
陈自修等进中兴会要转宣教郎告词乾道九年十月十四日 南宋 · 王淮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六、《崔舍人玉堂类稿》附录
左迪功郎、守秘书省正字陈自修等:昔司马谈太史,方天子建汉家之封,而留滞周南,以所欲论著属其子迁
于是䌷石室金鐀之书,而《史记》作焉。
盖抱良史之才,当笔削之任,遇大典册曾不得措辞其閒,可胜惜哉!
惟我太上皇帝中兴盛典,讲于俶扰之际,得于授受之日,固已越商周而追唐虞。
久而无述,惧有阙焉。
肆命大臣,典领成书。
尔等俱以儒英,入馆阁佐太史氏,亲见圣王之传,顾不韪欤。
晋陟京联,以旌尔劳。
以贻训于亿万世,则尔与有无穷之闻。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