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范叔源墓志铭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九、《方舟集》卷一五
范氏自忠文蜀国公以名节大其家,至犹子荣国公渊深质正,不见圭角,而太史唐鉴公凛然可畏,克肖蜀国。凡范氏食之而不尽者,非一世之积,故蜀之言家法者首以范氏,而苏氏次之。石蚤客于范氏,获交其群从子弟,颇多贤而有文,不相依藉,各欲自立。而叔源讳漼,以赠太尉锴为曾祖,以荣国公百禄为祖,以赠太中大夫祖述为父。其世代著于天下,人知尊敬,而叔源能知上世之可学者以滋其性。初以太中公恩得官,年未冠,颇欲深却以收文字之绩。始试吏,为仙井监录事参军,以盐法与长史竞,不屈于势,有识者益知范氏之有子。以从兄埙将漕本路,换荣州录事参军。其辨金氏狱,直数十年之冤。金氏素伛,以喜故,失杖而起,一州推其神。叔源自挟世学,不少与当路要人屈,故宦薄不甚进。辟监蜀州黑水镇酒税、监成都府王店镇酒税、监成都府商税。虽筦库间不为茍计,如减虚额,核羡缗,类不观大吏颜色,故始知叔源者终益不合。晚乃用举者得右宣教郎,覃恩转右通直郎、知简州平泉县,未几而叔源引疾去矣。疾少间,转右奉议郎、知雅州卢山县。县扼制夷蛮,以互市略相羁縻。叔源增碉门掎角之戍,而严禁奸民之私为市,至今为法。未几疾复作,遂以不起。凡卢山之民,哭之者废其市。实乾道丙戌九月十二日,年五十二。方叔源年少时,欲起荣国、太史之绝学以上袭忠文,满口故家典型,而问学渊源,内有师友。盖所至薄其官若泛然者。已有声如此,而乃不克寿,其可哀已。叔源有子仲黼,清苦而甚修,久从石游。将以乾道辛卯十月二十三日甲子葬叔源于双流县宜城乡诸葛里曹池山之原,以其母王氏之命求石书其墓。石于叔源父子盖数世之交,且斯文相与不薄,石其敢辞?叔源二子,长仲黼,次仲芸,乡贡进士,出继仲兄之后。女三人,适王晞孟、程师夔,馀未笄。凡墓志之所不及者,仲黼家传为详,此不复著。铭曰:
世可以髣髴王道者,惟故家为然。世益久而益有所凭藉,宜其孙子多贤。如蜀之范、苏,诞后稷之穑者盖踰百年矣。文献可考,岂与夫崛起者校其后先哉!如叔源氏欲永其世,而或胜其天。尚有诸子能力于学,以大其传。
范元功墓志铭(隆兴二年十二月)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九、《方舟集》卷一五
圭字元功,更字信仲,以旧字行于党友间。丙午,颍昌敌祸。敌以元功是年拔解为有名进士,乃缚载驼背入燕山,厚馆之,与读书郎君处。时宇文虚中叔通、司马朴文叔、朱芾辈皆朝中名流,相与说中国学问,间得炷香南望恸哭。敌欲屈之不能,然亦不忍杀,又欲更转入北地。乘间脱去,入府州,折氏可求世袭,遵中国正朔,义元功为人,婿之。元功既得妇,尽得折氏所藏中国四库书读之,固非所乐。折氏知之,因题其所著书曰《归蜀集》,而名其所生子曰蜀孙。居顷之,李显忠自延州擒罗索不杀,与盟而纵之,欲与借兵西夏,俾为内应,以恢复五路。既而夏人先破麟、府二州,元功避乱入晋山军。夏人又夹围,晋山军急,外援已绝。时中国和议诏适至,元功缒城出,谒李显忠曰:「公所为此举者,为中国五路恢复计也。今和议之诏已至,愿约夏人解甲拜诏,公之忠谊岂惟惠此一城」?因出诏与显忠读之,泣下。夏人果解去,显忠归国,元功亦迤逦至蜀,走行在所自列。朝廷以显忠忠节,因以及元功也,录而官之,为右迪功郎,监潭州岳祠。郭浩帅金州,才其人,辟为录事参军,又辟洵阳簿,关升从事郎,以赏循文林郎、知阆州奉国县,以举主改宣教郎、监兴元府税。姚公仲欲招而客之,元功冒大暑携家赴之,卒于梓潼驿舍,年四十九。元功先蜀人,亲忠文公之曾孙,生于许,负汝、颍奇气,流落兵间,有幽、燕豪侠之风。至其发为文章,和厚清深,则元祐子孙家法也。方元功西归,石亦客成都,时苏子籍、程子揆、王子灼、谭子拂云与石群从多俊人,日夕文字往来,或顷不见,折简遣人,杯酒相钩致。酒半,能转喉音作南北胡汉语,言至天下事、兵家利害、所历山川道里、可攻可守、此胜此负,如析毫发指掌间,能使人意感神驰而悦其言也。尝曰,国家能用度外士,则大功业成矣。长辔短驭,而欲求天下马乎?曾祖忠文公讳镇,祖某,父某。先娶折氏,以卒,再娶樊氏。二子,某、某。卒以某年某月日,葬以隆兴二年十二月日。有文集十卷,藏于家。铭曰:
甲戌之冬,再见元功于太城,已怪其火浮土浊,喉中轧轧如逆流挽舟之声。问之则食乾腊饮酒,而庞然以重其形。此距其死无几日矣。文章功业,得失重轻,在元功特一瞬目也,若雀之与蚊虻。呜呼元功,曷难厥生!岷山不磨,有风吾铭。
句 南宋 · 释宝印
押梗韵
满屋挂碑光耿耿(宋王十朋《梅溪后集》卷六《宝印叔示诗且索碑刻以南明山六大字为献仍次韵》诗引)。
饮王龟龄瑞白堂秉烛观跳珠分韵得珠字 南宋 · 刘仪凤
押虞韵
别来世故朝昏殊,相与言之汗模糊。
两翁得酒促坐席,感深念极气欲苏。
箨龙亦解作水供,细绎寻丈如渴乌。
衣巾生秋背毛竖,金石相印环佩趋。
江山豪壮旁尊俎,醉中频贯累累珠。
此时一事复挂口,为乐未竟成喑呜。
夔州忧民困汤火,润泽有志无坦途。
眼前焦熬十万户,欠伸戏笑皆沾濡。
自操量鼓入官廪,不输一钱分水符。
读书功名无表畔,久矣俗吏轻吾儒(自注:州民输租,得自操概量。免城中水钱,以己奉补公帑。此入境得之民谣者。)。
按: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一七
怀王龟龄 南宋 · 姜大吕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左原消息杳无闻,令我愁怀似乱云。
多病废诗兼废酒,青春孤我亦孤君。
要同学问文章乐,无奈东西南北分。
况是一檐残雨后,落花飞絮两纷纷(《梅溪前集》卷二《怀姜渭叟兼简谢守中用前韵》后跋引)。
春日游西湖 南宋 · 王十朋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山色绿如染,湖光青似磨。
峰高捧日久,波阔浸天多。
瑞气浮城阙,春光醉绮罗。
能将比西子,妙句有东坡(以上《梅溪先生文集》卷八)。
山丹花 南宋 · 王十朋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四月相将莫,山丹开始都。
真心本来赤,正色自然朱。
百合晚仍俗,石榴繁更粗。
谁将仙灶药,花里著工夫(以上《梅溪先生后集》卷七)。
国娘生日(正月二日) 南宋 · 王十朋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往岁王司业,初生嫡女孙。
命名聊志喜,曰国不忘恩。
日在元正次,身居辈行尊(自注:国娘在辈行中为长。)。
愿如班与孟,贤淑振吾门。
子长携具至溪口复用前韵 南宋 · 王十朋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有客双蓬鬓,归从滟滪西。
符分三竹使,地见两梅溪(自注:舟行梅溪,予家亦有梅溪。)。
舟遇先逢李,杯行酒到齐。
他年石桥路,归去手应携。
婺女广文官舍旧有五柳萧侍郎德起为教官时取以名堂岁月浸久柳既剪伐名亦更矣周尧夫欲复其旧诗以赞之 南宋 · 王十朋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何人栽五柳,雅目自萧公。
要使广文舍,长存彭泽风。
名因贤者复,趣与昔人同。
留取先生传,他年国史中(以上《梅溪先生后集》卷一六)。
知宗赠金橘报以香橙 南宋 · 王十朋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橘以金为重,橙因香见奇。
拜嘉欣熟早,报贶愧来迟。
好处君须记,良天我正思(自注:魏野诗云:南客(原缺,据四库本补)应思橘柚天。)。
聊修往来好,更诵木瓜诗(以上《梅溪先生后集》卷一八)。
夜雨述怀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似乱麻。
梦觉尚疑身是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一作翚),照眼银缸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烦杜宇唤归家(以上《梅溪先生集》卷二)。
三月晦日与同舍送春于梅溪因诵贾阆仙诗云三月更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时有二十八人遂以齿序分韵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记得来时手自探,预知今日思难堪。
树头绿暗莺如诉,地上红多蝶尚贪。
此夜钟声那忍听,明朝酒盏可能酣。
却因送别还惊我,老境如蚕已食三。
送李梗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梅始花时送子归,梅黄雨细又分离。
不堪旅食见飞燕,那更催归闻子规。
太白读书容有趣,少卿惜别可无诗。
霜台清峭家风在,努力功名少壮时(以上《梅溪先生文集》卷四)。
梦龄得男老者喜甚汤饼会中出诗以贺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梅溪佳气夜葱葱(雍正本、光绪本作匆匆),果得奇儿应梦熊。
汤饼笑欢良不浅,桑弧时节稍相同(自注:予以十月二十八日生,犹子以二十九日生。)。
喜将老眼看犹子,首出新诗贺乃翁。
从此吾门如谢傅(原作传,据四库本改),芝兰玉树满庭中。
觅海棠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好事高人重海棠,两株分植舫斋旁。
恰当燕子来时放,更向禅房深处芳。
道眼想应怜不俗,痴人何苦恨无香。
梅溪野叟曾经眼,欲觅一根栽草堂。
札上人许赠山丹花且云此花三月尽开俟蕊成移去至上巳日以诗索之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人间花木眼曾经,未识兹花状与名。
丹却青山暮春色,续他红树堕时英。
梅溪野老栽成癖,莲社高人诺不轻。
小小园林绿将暗,早移芳蕊看敷荣。
张廷直挽词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意气轩轩盖一时,林头周易造深几。
芹芳泮水声蜚早,花满河阳迹到稀。
方外客携因果去,道旁人汲义泉归。
柳川池馆规模壮,一夕花妖世已非(以上《梅溪先生文集》卷七)。
月上人以拳石植海松莳菖阳于四际苍姿秀色钟清气于几案间以为梅溪之野人赠兼惠诗章因与酬唱凡四首 其一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苍苍千尺大夫松,不似湖嵌植小茏。
枕水一拳形崒嵂,凌云三干色尨茸。
王衡星化姿兼茂,莲社诗高席可重。
乞与书窗端不恶,萧然如对德人容。
月上人以拳石植海松莳菖阳于四际苍姿秀色钟清气于几案间以为梅溪之野人赠兼惠诗章因与酬唱凡四首 其二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处士何须种七松,剩栽海上绿髯龙。
灵根频灌苍如玉(原作王,据四库本改),黛色初抽软似茸。
蘸(雍正本、光绪本作临)水小山形凿凿,引年昌歜节重重。
道人分得岁寒种,一洗梅溪憔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