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其一 北宋 · 石懋
 押养韵
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悬檐一千丈(咏雪)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六 《苕溪渔隐丛话》:石敏若《咏雪》诗云云,豪则豪矣,然安得尔高至邪?虽豪,觉畔理。或云《咏雪》非敏若诗,见鲍钦止夷白堂小集》。按:《丛话》前集卷五三“汪彦章”条,收有石懋橘林文》断句六联,并指出与汪藻浮溪集》相犯。今这六联已入汪藻诗,故不再收入。
汪丞相所藏崔白画罗汉 南宋 · 折彦质
 押先韵
山堂漠漠开晓烟,何许大士当四筵。
坐忘默识形骸外,持钵植杖风露前。
老龙欲奋屡回首,于菟甚驯非畏鞭。
小儿已解辨人我,抱头怖走成痴颠。
岂知畏爱果何物,手里舍利空烛天。
嗟余耳目更浅陋,喜欢获遇希有缘。
神明泰定始一笑,摩挲粉墨心茫然。
平生崔白画常见,邂逅入眼多弃捐。
莫言人物斗奇崛,醉里落笔神助焉。
汪公昔入魏帅幕,叹息钜壁围神仙。
归寻十疋好东绢,恰有名手能摹传。
提携万里到岭表,尤物自得高人怜。
迩来劫火坏诸有,陪都正苦纷戈鋋(抄本作政若埋腥膻)
无力挽河为吹洗,披图感极泪如泉。
宋 · 孙觌
 押支韵
噬脐有愧平燕日,尝胆无忘在莒时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四 《三朝北盟会编》引吕本中《痛定录》:前此上在宫,无聊。何𣓨奏宜赋诗以遣兴,乃以孙觌汪藻应制。上诗用时字韵,诗云云。)
汪彦章龙图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三、《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四
向来遣信寿家问疾,而得公所遗书。
穷僻访便未获,适张从事三衢知录,草草具报,而候吏云大旆去郡久矣。
未几,有客诵公《大雄寺》诗,方知徙寓长兴
又访长兴便,而李医云舟楫今在荆溪
向书,即李医就信寿家所遣也。
厚意久不报,非敢慢也,想蒙矜恕。
大暑,伏惟台候万福。
高文大册,尚未窥见一斑。
每读《唐顺宗实录》五卷,雄深雅健,妙极天下。
追配前作,非公其谁?
尚冀为斯文自厚,以须徵拜,不尽。
汪彦章内翰诸公韵二首呈信安 其一 宋 · 仲并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勋业皋夔前后身,门从罗雀厌蹄轮。
旌麾亟解江城守,丘壑苦留廊庙人。
禅观起侵千嶂晓,篇章分与万家春。
要将姓字誇今古,史笔何人似获麟。
汪彦章内翰诸公韵二首呈信安 其二 宋 · 仲并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王门一岁几经过,客里承颜未厌多。
诗卷心胸倾锦绣,珍庖盘釜荐麟驼。
自惭淮海可怜客,每费江湖无尽波。
玉树芝为公喜,庭空千丈影婆娑。
汪湖州藻(一)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四、《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八
铃斋在望,风便,一日尔。
拘縻于此,未有侍见之期,瞻怅不能喻也。
专介损教,如聆诲音,感悦无量。
具审隆寒台候万福。
履端令节,膺受多福,即庆大用。
汪湖州藻(二)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四、《鸿庆居士集补遗》卷八
蒙以斋酿为饷,已拜厚馈。
岂但使君绨袍之意,山中之人以为宠也,感戢之甚!
为郡鲜欢,想当然耳。
使者以威见临,尚可以柔道理之;
而将卒怙乱,宣索无艺,尤所不堪。
公欲舍去,肝鬲之言也。
开府未久,须少忍俟之。
舍弟庇存,老怀遂少安田里;
又辱收录,臛醢亦足矣,止为一饱之图也。
汪彦章内翰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六、《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九
前日骑吏临门,辱教宠,且拜酒醴之馈。
悤悤报谢,不尽感悰。
岁晏寒冽,伏惟台候万福。
少意闻舍弟随牒过临安,护役试吏之初,殊未更事,若躬薪水之劳于千官万兵之中,必有意外笞骂之辱,非托庇之本意也。
然临视营造,一使臣之粗有才力者可辨也。
如令臣主办,而以它官监督,正得事之宜。
伏望特赐解免,释此忧县,幸甚。
专介上扣,更不敢以屡纸加礼也。
冒浼惶恐。
与抚守汪彦章内翰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九、《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一○
道过安仁,闻旌麾入境,便欲少留伺一见。
县君遣吏持一幕立县门,风示欲舍公之意,遂不敢留。
抱此不满,至今未平也。
即日,不审台候何如?
淮上纷纷,江左诸郡如仙山佛国,坐啸而已。
然贤者忧国,当不计喧寂。
伫听召归,中外之望也。
胡枢密(九)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二、《内简尺牍》卷一
某自九江,便有命舟之意,竟不果。
令升约诣郡,径入西徐
彦章寓南禅,便移舟趋无锡
汎宅飘然,初无留碍。
如某,类有物锢留而不能去也。
衰病恶寒,方负日向隅而坐;
横山春到,当执鞭弭以从。
曾公卷文集序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五、《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六
南丰曾氏,太平兴国中谏议大夫密国公讳致尧者,以文章有大名,著《仙凫书》、《西陲要纪》、《中台志》等书百八十馀卷藏于家。
欧阳文忠公铭其碑。
有子曰太常博士鲁国公讳易占,能传父学,著时议数十万言,皆当世要务。
献之朝,行次南京,遇疾卒,不果上。
荆国王文公志其墓。
生六子,多知名,而三人尤称于天下:曰中书舍人巩,以文儒道德为学者宗,号南丰先生
右丞相布,以正言直道历事三朝,有勋有劳,在受遗之籍,谥文肃
翰林学士肇,高文硕学,出处大节与先生齐名,谥文昭
皆有文集行于世。
今宝文公丞相第四子也,讳纡字公卷
年甫八岁,南丰先生授以韩吏部诗,一览而诵。
先生喜曰:「曾氏代不乏人矣」。
既冠,学成。
文昭读其文,大惊曰:「文才出于天分,省学问之半」。
于是吏部尚书彭公汝砺、翰林学士邓公温伯举试制策。
未几科废,不果召。
公时少年,以大臣子积习名教,无一点贵游骄吝之气。
属文辞,落笔千言,指事析理,命物托论,證据古今,出入经史,俊壮豪健如走阪丸,如建瓴水,疏畅条达无间断,无艰难辛苦之态。
一时老师宿学、名人巨公,交口誉叹,谓公他日必以大手笔继文肃、文昭之后。
徽宗践祚,改元建中靖国,文肃拜右丞相,悉召陈瓘、邹浩、龚夬等为台谏官,而蔡京尝朋附邢恕,诬诋宣仁太后,为大奸慝,不去,必乱天下,首斥去之。
居亡几,入相,兴大狱,故怨,公父子皆抵罪,徙置湖海。
之世二十五年,而曾氏子孙无一人仕于朝。
死,朝廷稍进公守方州,刺一路。
且出为世用矣,而李光诬奏公为真州通判时聘籍中一妓为妾,知楚州时交中贵人冒锡带之宠,又免所居官去。
久之,公移书宰相,有云:「内府兼金,何曾入梦?
淮南别乘,恐是前身」。
以斥光之妄,庙堂传笑,以为口实。
公文章固自守家法,而学诗以母夫人鲁国魏氏为师。
句法清丽,绝去刀尺,有古诗之风。
黄庭坚鲁直宜州,道出零陵,得公《江樾书事》二小诗,爱之,书团扇上,诸诗人莫能辨也。
呜呼!
公之文足以书典册,公之诗足以记雅颂,而卒不遇以死。
彼处从官大臣之列,而功德不足以堪之,姑为说以自者。
公虽不遇于世,亦何恨哉?
公中子忻,奉议郎兴化军通判,集公诗文为十卷,诒书先友孙某为之序。
宣和初,公倅京口,摄府事,郡有西楼,公撤而新之,为文记其成。
雄词桀句,殆与楼称。
余与坐客韩驹子苍、张忞处文舍人三读称叹。
其辨言章一启,乃与范丞相者,今皆不见于集中,则知公诗文遗落者尚多也。
公州里世次、历官行事,已有龙图阁直学士汪藻彦章识其葬,故不著。
泉山赠言后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七、《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二、同治《湖州府志》卷五六、同治《长兴县志》卷二九
枢密刘公,通经学古,以圣贤为师,而有得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味其言,想见其人于千百岁之后。
刚毅沈塞,志节伟然,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公之子唐稽字林宗,少年时已能嗣守家学。
治一室曰「养浩斋」:「此吾先君子所以遗子孙者。
饘于是,粥于是,造次必于是,吾不敢舍是一日而嬉」。
当是时,翰林学士汪公彦章文学名天下,会朝廷设十科选士,彦章独推林宗荐诸朝,又发明浩然之说,为记刻之。
其略曰:「子刘子年二十馀,居若溪之上,有屋数椽,先畴数百亩,父书千馀卷。
居其屋,食其田,读其书,惟圣人之道是求,先人之志是承,非其事不问,非其人不交也」。
已乃出佐舶于泉南,官閒事少,益务记览,博极群书;
文辞烨然,与古作者并。
所与交一时名人善士举集焉无一不如己者。
蛮舶之来,外国之货珠贝象犀光怪溢目,视之如无也。
岁满代归,囊中无南方一物,独有诸公饯行诗文数十家。
集而录之,为一编,号《泉山赠言》。
距今二十年,或登法从,或践台省、典方州,或刺一路,比比焉出为时用,而林宗亦以隆名硕实在世议中。
侍从诸公联名论荐,遂由宗司丞擢守常州
彦章所记读书求道,以承先志,非其人不交,盖实录也。
韩吏部盛山韦侯处厚十二诗,盛山开州僻陋之国,应而和者十人,如元稹、许康佐、白居易、李景俭、严武、温造之俦,亦在江淮巴蜀殊州异县之间。
未几,韦侯召还,侍讲六经禁中,而十人者位宰相,尹京兆,进谏垣,登词掖,典中秘,侍殿坳,皆集阙下,而盛山十二诗行于时。
世俗言古今人不相及,今林宗取友必端,则泉山之作与韦侯十二诗唱酬之盛,所谓越宇宙以同时,异天壤而并处者也。
隆兴岁次甲申,四月日,左朝奉郎、充敷文阁待制致仕孙某书。
浮溪集序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浮溪集·原序、《荆溪外纪》卷一五、嘉庆《宜兴县志》卷一○、道光《永州府志》卷九、同治《永州府志》卷九、《名臣言行录》别集卷七
显谟阁学士左太中大夫、知徽州汪公,自崇宁初太学诸生,策高第,校三馆秘书,尚符玺,再迁尚书郎,立柱下为右史,遂赞书命,入翰林学士
盖仕朝廷三十年,专以文学议论居儒官从臣之列。
所为诗文若干首传天下,号《浮溪集》,凡若干卷。
公以书属故人孙某为之序。
余曰:天下有能事而文章为难工,繇汉讫唐千有馀岁,一时大手笔作为文章,闳丽精深,杰然视天下而自立于不朽者,盖几人而已。
杜子美诗格力自天,雄跨百代,为古今诗人之冠,至他文辄不工,荀卿所谓艺之至者不两能,信矣!
夫道丧文弊,作者众矣,词句儇浅,益不逮前,其閒心竞力取,驰骋上下,欲一蹙以造古人之域,而择之不精,守之不固,殉名而媮,习鄙而陋,固不足与于斯文。
左太冲积十年之勤,仅成一赋;
刘伯伦以一《酒德颂》终其身,而一能之善,一语之工,亦遂列于作者之林而名后世。
今汪公之文,所谓闳丽精深,杰然视天下者也。
公平生无所嗜好,至读古圣贤之书,属为辞章,如啖土䏑、嗜昌歜,为一病。
寤寐千载,心慕手追,贯穿百氏,网罗旧闻,推原天地道德之旨,古今理乱兴坏得失之迹,而意有所适者,必寓之于此;
登高望远,属思千里,凡耳目之所接,杂然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者,必寓之于此;
崎岖兵乱,潜深伏隩,悲歌慷慨,酣醉无聊而不平有动于心者,亦必寓之于此。
伎与道俱,习与空会,文从字顺,体质浑然,不见刻画,如金钟大镛,扣之辄应,愈扣而愈无穷,何其盛也!
公在馆阁时,方以文章为公卿大臣所推重,每一篇出,余独指其妙处,公亦喜为余出也。
后十五年,公以儒先宿学当大典册,秉太史笔,为天子视草,始大发于文。
深醇雅健,追配前作,学士大夫传诵,自海隅万里之远,莫不家有其书,所谓常、杨、燕、许诸人皆莫及也。
公诗自少作已有能名,及是与年俱老,兴微托远,得诗人之本意,览者当自知之。
鄱阳人讳藻,字彦章云。
宋故显谟阁学士左太中大夫汪君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三四、《浮溪文粹》附录、《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二、《翰苑新书》前集卷一○、《楚纪》卷五五、《骈语雕龙》卷二、《新安文献志》卷九四
建炎绍兴閒,大盗据中原,群恶啸亡命相聚为寇,于是环四海为盗区矣。
天子慨然仗一剑出入兵閒,禁暴除残,拯溺吊凶于戎马喋血之馀,以建中兴之烈。
当是时,显谟阁学士左太中大夫新安汪公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一时诏令往往多出公手。
凡上所以指授诸将、感厉战士、训饬在位、哀悯元元之意,具载诰命之文。
开示赤心,明白洞达,不出户窥牖,而天威咫尺,坐照万里,学士大夫传诵,以比陆宣公
居亡几何,权臣树党,除不附己者,公亦抵罪,斥居永州
积十二年,更四赦,不得还。
閒遇胜日,幅巾履,登西山,循钴鉧潭,入愚溪,并湘流,沈文以吊古人,而自肆于山水。
年益高,文益奇,诗益工,笔妙精深,与柳仪曹相望于数百载后,文章格力与之相上下,何其盛也!
公既没,诸孤护丧归葬,且致公治命,属余铭。
余与公游四十年,知公为审,乃序而志之,系以铭。
公讳藻,字彦章姓汪氏饶州德兴县人
曾祖震,太常丞,赠光禄卿
祖宗颜,尚书都官员外郎,赠中大夫
考谷,奉议郎,赠少傅
妣越国夫人、陈国夫人,皆陈氏。
公自童幼已卓越有大志,学举子业既成,得《春秋左氏》、《西汉书》读而好之,锐意欲与之并。
年甫冠,徒步游太学,有司第其文,屡出诸生上。
崇宁二年进士乙科
琼林锡宴,酒半,上方赐冰,状元霍公端友公表谢,授纸笔,立就,如素习,一坐叹惊。
婺州观察推官
方待次,除宣州州学教授丁少傅公忧。
忧除,官制行,授从事郎、荆南府掌书记,不赴,改江南西路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
代还,至京师,会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和进,喜事者集录为一大卷。
公适见之,拟和一章,属词用韵,句法清新,出众作之右,即日传布,诸公喜称之。
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改宣德郎
陈国夫人之丧,免丧,除秘书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再迁符宝郎,是岁政和八年也。
故相王黼顷与公为太学同舍生,不相中,比当国,黜公通判宣州
州将俗吏,公益不乐,上书请宫祠,得提点江州太平观。
寓家晋陵八年,终之世不用。
累转朝奉郎
公博学强记,自六经、百家、太史氏之籍,先儒笺疏、传注之书,兵家、族谱、方言、地志、星经、历法、佛老之众说,与夫万里海外蛮夷异域荒怪之序录,靡不记览。
山阴贺铸方回,知名士也,亦寓晋陵,聚书万馀卷。
公日从之游,多得所未见者。
凡伏腊衣食所须,尽以供笔札而录藏之。
其为词章,明于道德,达于世务,指事析理,引物托谕,驰骋古今,贯穿经传,该备众体,盖数十万言,自成一家。
公在江西徐俯师川、洪炎、洪刍有能诗声,自负无所屈,一日,师川见公诗于僧壁,唶曰:「此我辈人也」。
率二洪诣舍上谒。
既去,公曰:「骚人墨客,撚须琢句以鸣其不平耳,乌足尚已」。
至是数年,卒以大手笔称天下。
金华劝讲,石室䌷书,典册施之朝廷,乐歌荐之郊庙,鸿文硕学,暴耀一世,人知其名,家有其书。
而诗律高妙,兴寄深远,亦非近世诗人之所能及。
渊圣登极,召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旋改礼部,进太常少卿起居舍人
今上践祚,转朝请郎
召试中书舍人,赐三品服。
大驾狩维扬,诏中书后省潭州进士何烈,烈对策称「臣」,台疏论列非所宜言,公与滕康、卫肤敏三舍人俱罢。
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
明年,复召为中书舍人,擢给事中兵部侍郎侍讲直学士院
公草高丽答诏,上顾辅臣,称公得代言之体。
久之,丽人谢表至,上复称公。
真拜翰林学士,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绅荣之。
累转朝议大夫
公自登侍从,属时多故,感怀恩遇,凡所建请皆当世要务。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高位崇秩,子女玉帛,已极富贵之欲,而根据盘互,浸成外重之势。
陈所以待诸将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公策。
又言:「宣和诸臣交通贵倖,一时误恩,官有至银青光禄大夫者。
台谏极论,方就镌褫,诏墨未乾,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
盍依祖宗法,至中大夫而止」?
论駮数人,国论以为允。
又言:「太上皇元符以来,至上建炎之元,并无日历,可谓阙典。
古者有国必有史,有史必有官。
汉法:太史公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
自唐至本朝,亦以宰相监总国之重事,愿留圣心」。
上欣纳。
翌日,辅臣请择所付,上曰:「无以易藻矣」。
寻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领日历如故,公蒐揽阙文,参稽众论,远至闽蜀数千里外,近在寓公寄客之家,或具公移,或通私书,旁搜博采,远近毕至。
分设科条,以类诠次,才十二三,移知抚州
岁馀,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
翰林侍读学士范冲疏言:「日历国之大典。
比诏汪藻纂集,更涉岁月,稍见功绪。
书未成而中止,积久散逸,后人益难措手矣。
今方就閒,可降诏令依旧纂集为一书,裨三朝文物著在方册,非小补也」。
于是有旨复命公,许辟官属二员,赐史馆修撰
餐钱辞不受。
书成,凡八百册,上之。
上遣使赐茶药二银合,进官二等,加中大夫,除显谟阁学士、知徽州
公前后典六州,先惠爱,重名教,有古循吏之迹。
唐颜鲁公尝为湖州刺史,公建言:「昔章圣皇帝幸亳,次睢阳,亲屈尊,临见双庙,旌巡、远异代之忠,以风厉天下。
颜真卿叱叛臣李希烈而死,庙食吴兴,距行殿不能百里,宜蒙褒异,以增忠臣义士之气」。
诏从之,赐号忠烈
诏下,公大治祠屋,书榜揭之。
郡有籍录朱勔窗户数十种,丹漆之光可鉴,寮吏请为州治楼观之饰,公曰:「吾葺鲁公,可用也」。
轮奂一新,州人大说。
徽州学舍敝小,方议改筑,公尝为文记镇江府学之成,州将程迈以白金致馈谢,公报曰:「比葺郡学,费无所从出,而饷金适至,已付诸生
今拜赐矣」。
又斥公帑之赢续之。
落成,为一方壮观。
左太中大夫
十二年,知泉州
殿前司大校蒐,选禁卒之伉健者,移州具资粮遣送,公曰:「州并海,宿兵数百,所以备非常」。
留不遣,驰奏驿闻。
大校怒,以语侵公,免符下,乃已。
移知宣州
阅月,改镇江府
镇江自经建炎之乱,岁输上供米率不如数,转运使按视,计仓粟之在存者尚负数万,尽扃钥而去。
军食不继,官吏忧窘,不知所出,而公适至,命破鐍给之。
诒书使者曰:「官军张颐待哺,米在廪中而不予之食。
群黔饥饿亡聊,虽锢南山犹有隙也。
辄以便宜开发,老守重得罪,不敢辞」。
会言者谗公而罢。
论奏不已,落职永州居住。
更七八年,感风痹,乞致仕,不许,竟卒于永州寓舍,实二十四年六月癸未也。
享年七十六。
积官至左太中大夫,爵新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实封一百户
公没后二年,诏复显谟阁学士,官其二子。
公性乐易,不事藩饰,以峙声名。
至居官任职,则矫矫然不轻为然诺者也。
不喜殖财利,荣贵三十年,无屋庐以居;
有田阳羡,亦不足以卒岁。
而嗜书学古,老且病,犹不去手。
大珰梁师成用事,小人朋附,目为隐相。
武人吴可者,师成许以能诗,至出入卧内。
公罢符宝,可过公,致师成意曰:「闻名久矣,幸不鄙过我,禁从可拱而俟也」。
公谢不往。
客曰:「吾曹望隐相之门如在天上,召而不往,何故」?
公曰:「若使我辈与可辈为伍耶」?
守湖日,朝廷和籴米六万馀斛,公视六县民力所堪,镌三之一,而上书自劾。
诏勿问。
居岁馀,户部被旨,降本钱复籴数万斛,岁适大稔,物估相当,如数而办。
例进一官,公曰:「吾尝以减籴待罪,幸蒙恩贷,今岂可复受赏耶」?
三辞,卒不拜。
海船次泉,阇婆国王附送龙脑数百两为公寿,公却之。
或曰:「异国之王,因舶商致方物,修故事,不可却也」。
公饬送公帑,一铢不取。
公于辞受类如此,亦以故,遂多龃龉于世。
始,公在太学,与王黼有纤芥,后入相,嫌恨不除,竟坐废斥,而言者指公为党,黜居永州,累赦不宥,卒厄于穷裔以死。
虽然,朝愠暮喜,乍贤乍佞,初若一鬨,然曾未转盼,已如潦水之归壑;
而高文大册,垂世传后,与古作者并列于图书之府,圣主亲揽,追录故侯,复还旧物。
得丧相除,孰与公多?
公之文,有《浮溪集》六十卷行于世,《后集》若干卷,《裔夷谋录》三卷,《青唐录》三卷,《古今雅俗字》四十四篇。
公尤工大小篆,得李斯、阳冰用笔意。
元配淑人赵氏,今配淑人庄氏,皆前卒,葬于常州宜兴县阳蔡后坞。
二十五年十二月乙酉,诸孤奉公之丧,合葬于二淑人之墓。
子八人:男曰恬,右从事郎
曰悟,右宣教郎、新差知婺州金华县丞
曰恪,右承事郎
曰憺,曰懔,曰憘,并右承务郎
曰愇,未仕。
女适右迪功郎庄圭。
孙男女十三人:男曰文举、岩举、皋举、伯举、贤举。
女适左奉议郎严康朝、进士庄霆、庄霈,馀尚幼。
新安汪氏之徙鄱阳,盖已久矣。
自曾祖至公,四世皆以儒学中进士第,而公遂以文章大显于时。
德兴田园悉推予其兄,以郊祀恩任其弟之子怡,而公子至今有未仕者。
元丰己未少傅公为泉之晋江丞,而公生后六十三年,公刺泉,入竟,恍然悲喜,太息曰:「城郭是矣」。
陈秀公生于镇江,后建镇江节,筑大第居焉;
泉实公始生之所,山川之灵,钟为人英,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铭曰:
赫赫我宋,崇雅右文
藩饰万物,如岁之
治具炳然,监于二代。
儒先酋酋,光明硕大。
伟欤汪公,德配先民!
学窥圣域,文媲皇坟。
芸省雠书,螭坳珥笔
论经石渠,坐五十席。
言西掖,视草北扉
涣发大号,雷动风驰。
持橐剖符,出使入侍。
今之名臣,古之循吏。
风流儒雅,慈惠之师。
六州之氓,途咏而思。
谁私党雠,乃谗乃逐。
投畀荒裔,一斥不复。
斗野之南,光气烛天。
埋藏不没,至宝在焉。
扰扰万生,趋死一轨。
百鍊之英,有化无死。
巍巍昂昂,命世之儒。
流传海内,公有遗书。
铭公于石,石磨可磷。
公名下磨,为万世准。
杨恭人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六、《鸿庆居士文集》卷四○
恭人常州武进杨氏
杨氏大族,生女多贤,翁媪择对,必得知名士。
左朝议大夫吉州太守吴公禹功,其一人也。
恭人入吴氏,以慈祥顺淑佐其夫,历省寺,典名城,更三锡而赐号宜人
又以诗书教其子,而师尹者擢名第,通朝籍,遇郊祀恩而进今封,禹功亦赠左朝议大夫,吴氏浸大矣。
初,禹功尚书郎,值靖康之乱致其事。
太上皇践祚,予自平江守召还为给事中,奉诏荐士,以公名闻。
于是禹功起而复仕,历司农少卿
江西盗起,推择守将,擢知吉州
方显用而遇疾以没。
翰林学士汪公彦章志其葬。
后八年,当绍兴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恭人亦被疾不起。
既葬,而师尹过予,泣曰:「吾母有贤行,日月逝矣,大惧泯没而无传,宜得公文以贻永久」。
予以老病辞,不获,乃序而铭之。
予尝谓妇人女子虽以幽閒静专为德,而尸居块然,懵不知事如土木偶人,则为愚妇。
至有聪明过人,则出而乘夫,长舌鸣晨,□为艳妻,为哲妇;
其能匪棘匪徐,动得理所,虽士君子以为难也。
恭人识虑明达,而不自标置,不处白人善否,言笑有时,喜愠不形于色。
事舅姑,调酸咸之适,斟酌寒燠燥湿之候,必尽其方;
相其夫,得辅佐之宜;
友娣姒,以睦中外宗姻。
尊者喜,辈者附,后来者向慕以为矜法。
朝议公处疑事,踟蹰未决,闻恭人一言而定。
喜振贷,而窭人子丐贷无节,意厌之,恭人助其施,无但已者。
抚媵妾,不治小过,阃间肃然,无一语之哗。
姒妇事佛谨甚,一日髡二女为比丘尼恭人闻之大惊,亟命车造其家,喻止之,曰:「吴氏以儒术起家,为学士大夫,有女当择良士归之。
今无故弃之为茕独,血气未定,而能保其往,吾弗信也」。
镌切三复,竟不从,恭人耻之,终身不复见。
朝议公去世,恭人积忧,得中痞之疾。
既除丧矣,燕居如斋,不御铅华,不听音乐,不出堂户,意象落莫,若无意于世间者。
师尹求所以虞侍其亲者万方,至陈伶优之戏于前,冀得解颜一笑,终不顾。
已而疾益侵,晏然而逝,享年六十。
师尹等以其年十月癸酉,合葬于宜兴县铜官山南朝议公之墓。
曾祖奉,祖修,考瓘,三世皆弗仕,而以财雄一州,为闻姓
生六子:男即师尹也,左奉议郎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赐绯鱼袋;
次师说。
女适左朝请郎通判庐州陆景端,次适左朝议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元与,次适右宣义郎胡办。
嫁陆氏者亡矣,又归其幼为继室。
孙男四人:曰涛,曰璹璹,曰帱,曰畴。
孙女五人。
曾孙男女五人。
呜呼!
恭人以淑德驯行为孝妇,为令妻,为贤母,内外叹誉,谓必大享福禄,考终上寿,而得疾不可治。
克生贤子,以文艺决科,方为世用,他日处显,褒册追荣,开大国,都显号,光贲九泉之幽,固无疑也。
铭曰:
挺士君子之操以相其夫,而世不知名。
君夫人之德以宜其家,而天不予龄。
不赢其躬,以燕后之人。
如川之方增,天定亦能胜。
人不可诬,来监此铭。
钦宗实录乞令孙觌撰著旧闻奏乾道三年五月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六七(第三册第二七八八页)
得旨编修《钦宗实录》,正史日历所发到靖康日历及汪藻所编《靖康要录》,并一时野史、杂说与故臣家搜访到文字外,缘岁月益久,十不存一。
虽靖康首尾不过岁馀,然徽宗朝大臣多终于是年,其在今录皆当立传。
询之其家,已不可得,欲访之故臣遗老,则存者无几,寖寖不问,则史策脱略,漫无□纪。
窃见前敷文阁待制致仕孙觌,在靖康中实为台谏侍从,亲识当时之人,亲见当时之事。
其年虽老,笔力不衰。
乞诏以其所闻见,撰为蔡京、王黼、童贯、蔡攸、梁师成、谭植、朱勔、种师道、何㮚、刘延庆、聂昌、谭世绩等列传,及一朝议论事迹。
凡国史实录所当书者,皆令条列,上送本院。
庶几遗文故事,得以毕集,不至放失旧闻,以阙大典。
谯郡先生文集后 北宋末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二、《太仓稊米集》卷六七
余顷得《柯山集》十卷于大梁罗仲共家,已而又得《张龙阁集》三十卷于内相汪彦章家,已而又得《张右史集》七十卷于浙西漕台
先生之制作于是备矣。
今又得《谯郡先生集》一百卷于四川转运副使南阳井公之子晦之,然后知先生之诗文为最多,当犹有网罗之所未尽者。
余将尽取数集,削其重复,一其有无,以归于所谓一百卷者,以为先生之全书焉。
晦之泣为余言:「百卷之言皆先君无恙时贻书交旧而得之,手自校雠,为之是正,凡一千八百三首,历数年而后成。
君能裒其所未得者以补其遗,是亦先君子之志,而某也与有荣耀焉」。
因谓晦之,他日有续得者不可以赘君家之集,当为别集十卷以载其逸遗而已。
次韵和彦章池上之作二首 其一 宋 · 洪刍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官闲发兴清,水远觉空明。
玉局思无限,青蘋自生。
鱼荷翻暮色,蝉树带秋声。
云黑斜阳外,遥知雨又晴。
次韵和彦章池上之作二首 其二 宋 · 洪刍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水槛凉秋好,风林初日明。
屏间青嶂合,镜里白云生。
茶试旗枪色,蛙添鼓吹声。
瘦筇聊复倚,绕水步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