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富相公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五、《镡津文集》卷一○
月日,沙门某谨北向伏揖献书昭文相公阁下:某闻,昔有野人,或以美食,或以九九之算献其国君者。
夫食芹与九九之算,鄙事,乌足使王侯资焉?
然其心善务其君也。
适某不远千里而来,进其说于吾相君,诚与乎食芹、九九之算不殊,而其心志亦幸阁下详之而不忽也。
某,佛氏也,其法业能与人正心,洗濯其烦乱,持本而宁中,今故欲以此待阁下论道经邦之遑,洁静以颐养其聪明之源,乃安其极也。
夫所谓心正者,非世之所谓正也,盖事外清净至正者也。
心至正则神明,神明则气和,气和则体静顺。
是四者以治其身,而心益治也。
太史公曰:「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此言近之矣。
然其道又能与生人原始而要终,示其神爽往来,根万物之所因,而决施报之所果然,是又深且远矣。
阁下大贤卓识,谓此果可以留神已乎?
若今儒者曰:性命之说,吾《中庸》存焉。
老者曰:吾《道德》存焉,而奚必曰佛耶?
而谫谫自执矣。
然是佛者,皆圣人之谓也,宜有渐之深之、迩之远之者也,焉可概论?
请为阁下详之。
夫《中庸》者,乃圣人与性命之造端也;
《道德》者,是圣人与性命之指深也;
道者,其圣人与性命尽其圆极也。
造端,圣人欲人知性命也;
指深,圣人欲人诣性命也;
圆极,圣人欲人究其性命,会于天地万物、古今变化,无不妙于性命也。
然其使人睹道真,尽化本,觉其外物之为妄,休息其精神之劳弊者,而佛氏其道尤验也。
其为道乎既博,而其说亦汗漫,故世之学者益随亦谩之,而不探其要。
嗟乎,学道者不审也!
杨司徒绾在唐号为贤相,尝以此著《王开先生传》以推广于天下,盖知其道之统要而然也。
今阁下辅相之道,德器过于杨公远矣,茍不以佛为无谓而稍取之,乃天下之幸也。
然其道复能使人去恶而为善,今天下翕然而与儒并劝,是不惟内有益于圣贤之道德,亦将外有助于国家之教化,此又宜阁下之垂意也。
方今其教甚衰,其徒不择,讥而毁之者纷然,某窃忧其道自是而微且息矣。
灯烛不继,其然其明亦遂灭矣;
溪涧江河不疏导,其源其流亦遂绝矣。
圣人之教道亦犹是矣,不扶救则遂亡矣。
故窃尝著书曰《辅教编》,以发明扶持其道,凡三万馀言。
始欲奏之天子,而微诚不能上达;
又欲进之阁下,又不克通之。
已而乃因人姑布之京国,亦意其欲传闻于阁下听览。
又逾年,而浮沈不决,其所忧之心若在水火。
急欲其援,以成就其生平之志,乃不避其忝冒之诛,辄以其书尘浼大丞相尊严,万一幸阁下悯其勤劳为教与道,非敢如常流者屑屑茍荣其身与名而已。
谨以其所著《辅教编》一部三册印者,又以《皇极论》一首写本者,然此论乃少时行道之馀暇所属,虽其文字浅俗,而粗明乎治世圣贤之法,仰托关主簿投诸下执事者。
不任瞻望台慈,皇恐悚越之至。
不宣。
某谨白。
跋姚南一斋名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后村题跋》卷一一
鄱阳姚君斋名乃与南渡参与陈公相犯。
公远矣,心不竞此陈迹,然长乐黄侍郎永嘉谢左史亦以简名斋,岁月尚近。
余恐君未免有与谢公争墩之嫌,两家未免有不虞君涉吾地之问。
广州重建清海军双门记1245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永乐大典》卷三五二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清海军门始葺于绍兴丙子折公彦质也;
改作于淳祐甲辰方公大琮也。
南州土杂沙木,无霜雪,板干不力,断削尤疏,城壁庐舍不久辄隳。
公审其然,筑基广十丈四尺,深四丈四尺,高二丈三尺。
虚其东西二间为双门,而楼其上者七间。
凡基皆甃以石,覆以砖。
门之柱八,各三丈六尺,旁柱三十有六。
凡柱皆易以坚木。
辟两旁地为两翅,环以翅楼,前为颁、宣诏二亭。
用木以株计者千五百,石以条计者五万,砖瓦钉各十万,灰万石,工六万三千,縻钱二万若干缗。
明年某月告成,公大飨参佐宾客、将吏其上,饶吹轰空,斗酒系道,观者数万,皆曰轮奂美哉。
公以余尝护漕而摄阃也,乃授简使书之。
按作南门笔于经,立皋门咏于《诗》,重其事也。
余行天下,州无小必致美其谯。
巍巍统府,旧谯库甚勿称威重,岌焉将压,尚莫顾省,诿曰州贫无浪费也,民劳勿重困也。
公既缮三城,新屯楼八十二所,城西隅有亭曰南海胜观,公又亭于东隅曰番禺都会,而是门之役最钜,视福、泉、建安加壮丽焉。
然福资浮屠建,求科降,泉仰贾胡,惟公自用节缩馀力,不以蕲人。
南兵习勤苦,多伎艺,公拊而用之,畚者甓者斤者圬者皆兵也,不以烦民,可谓仁且智矣。
自唐至本朝,广府常以富盛雄诸道,后寖不如昔。
杨公长孺清吏也,尝会州用岁阙数万缗,故前乎此者或掩夺商贾,或没入豪右,或遣军吏懋易以规嬴,然军府卒不能富,而霸政时出,民夷之惧者众矣。
公纯乎儒术,前数者不一试,所入租赋而已。
期年积镪十万缗,明年如之,又明年亦如之。
为备安三库,稍出其钱与民通子本,子钱不过六厘,别储之以备他费。
余请公曰:「公胜流,不以心计名,一旦能使枵然大州化为殷实,荒陋改观,缓急有备,过前十数公远甚,岂有法可传哉」?
公谢曰:「此陛下仁圣,朝廷威德也,吾何力之有,直幸焉耳。
盖州贫非一端,其大者曰调发,曰迎送,曰籴运之费,曰契钱之去。
自吾至,四封无警,或小警即定,一也。
他人亟迁数易,而吾四期不得代,二也。
诏书罢籴契钱还州,三也。
子谓吾有他谬巧乎」?
余闻昔之称南伯者必以清德,宋广平其首也,孔戣、郑权抑其次焉。
公过于苦淡,服用质素,贵为方伯,一室萧然。
夫清则费简,俭则财聚。
曰清俭者,公之实践;
曰幸者,公之谦志也。
至于妙选而久任之,陛下真仁圣哉!
莆田人,端平名谏臣,尝立柱下,掌内史书命,今待制宝谟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
于是绩状显著,天子将趣公归矣。
英德赵使君墓志铭1248年1月1日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英德赵使君将葬,其孤良镡等自抚走书至莆,徵铭于余,其词甚哀,读之使人感动。
余不及识君,然前江西宪尚书郎刘君居厚,余群从也,今谕德少卿李公,余所敬畏也。
居厚首荐公才学,李公实状公之行,乃采摭而书之。
公讳必健,字自强,宗室商王元份之后。
六传至达州团练使博陵郡不器高祖也。
建炎扈跸省方,因家临川,卒,敕葬郡城南十里,兆域广袤,其后多祔焉。
保义郎善能,曾祖也。
成忠郎汝弼,祖也。
朝请郎崇远,父也。
,生母吴,皆赠宜人
朝请公志槩轩举,不屑右阶,巷处萧然。
公其第四子,少嗜书,不知世有纷华盛丽之观。
乡先生危公稹、弟和俱有盛名,士之从者如云,难疑答问,言人人殊。
公在其间初若无异同,徐出一语折衷,众皆耸伏。
二师曰:「吾衣钵有所付矣」。
年十七拔漕荐,嘉定丙子再荐,明年进士
丁朝请公忧,窭甚,授徒自给。
馆于大姓罗氏最久,因从北谷公必元游,日夕讲贯切磨,所诣愈高远。
服阕奉对,中乙科,授修职郎南昌
县富家翁夜逐盗,为盗所毙,游徼迹捕不获,执尝犯盗者鞫之,已伏。
府委公阅实,公察其冤,物色,知翁积镪贯朽而不予家人一钱,孙某夜穴壁取之,翁持杖奔击,孙闇中格斗,误中翁要害而死。
白尹,释囚,孙竟伏辜,人称神明
秩满,调桂阳军法曹
自初筮至此,用玺赦、登极、躬射、庆寿恩循承直郎
守委公与理掾督赋,旬课殿最,理掾趣办,守数称奖以风厉公
公曰:「迟旬日,郡计未遽不足而民受一分之宽」。
守感悟,少缓期会,民争乐输,赋入反羡。
境内二徭相从雠杀,郡下掾属议,公请谕其酋平之,守不答,檄巡尉逮捕。
徭拒,杀吏卒,执辱尉,守议调飞虎军及禁军。
公争曰:「列郡可擅兴乎!
宜遣土兵扼冲要,内请命于帅府」。
守卒调禁军,徭披猖益甚。
余帅嵘劾守挑寇生事,罢之,使参议官刘用行摄郡。
公谓刘曰:「徭非真反,畏罪耳,帅府驰尺纸抚之,必听命」。
刘曰:「谁可行者」?
公请自行,刘大喜,遣之。
初,公摄令平阳,徭素熟其恩信,及是争逐拜马首。
公开谕祸福,皆投戈散去,一郡解严。
帅白之朝,乞与改合入官。
会帅去,公赏格不行,绝口不自言。
去为赣之宁都丞,彭守铉改筑外城,公与有劳。
居厚持宪,罗致之幕,纠曹
民有失其孺子者,踰月父遇诸涂,曰:「水东巫家匿我,将杀以祭鬼」。
又指一市人曰:「此匿我者」。
府付县,改左狱,鞠之皆不成。
公以孺子抵水东,诘巫家所在,则词劳。
公取果啖,问孺子辄妄对,乃佯设械器恐之,始吐实曰:「我持父钱取质于博,不敢归,有镊工郭者诱我鬻之城外僧舍」。
即逮郭置对,具伏。
宪奇其材,疑狱久讼皆咨焉。
郡缉闽广犯椎埋盗敚鼓铸者,常鱼贯牢户,公平反剖决,数月狱空,州人谓旷百年未见。
石城县屡残礉,一小使臣为宰,尤贪暴,宪劾去之,以公摄令,罢前令创增之赋,釐版籍,覈吏奸,民力稍苏,郡□寖少。
宪喜,奏乞就畀铜墨。
新守胡某急赋,补解外复责预纳,公力争,守怒曰:「独君能令石城耶」!
公不为动。
属宪、守不咸,宪奉祠去,守掇拾细故为宪罪,冀公助己。
公曰:「昔蔡挺泄韩、富机事于吕文靖,吾不为也」。
守选他官来代,且改辟。
公解印归,而朝廷可宪奏,寝守辟,守寻亦替去。
邑人空巷来迎,恩信浃洽。
剧贼淮西、罗洞天聚众出没赣、汀、潮、数州,郡檄令合官民兵讨之。
公议:「此曹散则一夫可擒,聚则大兵难胜,当徐图之」。
乃遣间设计以携其党,渠帅以次就缚,贷馀党不问。
罗畬峒首黄应德久负固,亦请出谒,公延见享劳之,感泣辞去。
已而邵农至其所,应德曰:「吾父来矣」。
率妻子部曲罗拜,愿附省民,输王租。
迄公去,溪峒无反仄者。
县庠久废,科诏下,率无一人充贡。
公葺夫子殿、讲堂,立课试法,是岁偕计吏者三,明年擢第者一。
馀力葺县廨,作两庑及鼓楼,颁、宣诏二亭。
县郭依江,始为浮梁以通往来。
逾三考未得代,前胡守除台察,奏夺公考举,士民洎诸峒酋长攀卧出境者以千万计,相与祠公于学。
淳祐丁未,诏还公考举以直前诬,改奉议郎、知兴国军永兴县。
对境风寒,号为次边,科调繁多,田里穷空。
公于急符中寓宽意,庭无租瘢,村无吏迹。
异时科民稻草实塞,输送之费百倍,公白制阃,改输郡之三屯。
民兵赴郡月阅,公请岁一诣郡,而月阅责之隅总,民大悦。
台阃交章公车,去通判扬州
丞相鲁公开大幕府于扬,事关安危成败者以身任之,而郡政民事则集思而广益焉。
公上竭忠规,下通物情,凡经公幕画处分者,鲁公辄称善,下令府僚启拟必经公参署乃行。
然公谦厚,善藏其用,阖府参佐百馀人与公共事,自始至终无面从背憎者。
垂满,鲁公奏署淮西机宜。
虏入寇,其酋孛花拥数万众薄城,鲁公身督战,选幕客自随,公在选中,縳孛花至戏下,虏遁。
幕府上功,诏增一秩。
鲁公乞畀以郡,除德庆府
未上,改全州
以风闻归,于屋西偏作书楼,映以亭榭,缭以花木,自号石泉居士
时公迫希年,北谷罗公八十馀,犹子运管君一龙、前复守危骖皆六十馀,所居比邻,相与修耆英故事,觞咏自适。
福山距家百里,公爱其冈阜环合如古铜谷,因卜寿藏其间。
景定庚申,鲁公自上流间关百战,败虏于蘱草坪,又败之于白鹿矶,走扈必烈,再造王室。
既归□,起公知英德府,有旨趣行,以辛酉七月太守事。
广郡多荒陋,英不幸有锦之名,来者率竭泽而去,郡愈创残。
公推见郡计出入,赋重害民,费冗亏公,例侈伤廉。
方条上而釐革之,无几何疾起脏府,犹自力柅欺弊,拊凋瘵,书判谆谆,具宣圣君贤相仁远之意。
阖城耄即郡治为佛老事三昼夜,为公祈安。
疾甚,整冠端坐,曰:「吾死不为夭,恨病久,不能少苏英民,有愧何公耳」。
何名甫,元符间守英有去思者。
语毕而逝,壬戌正月丙戌也。
二月戊申,其孤奉柩登舟,送者倾城,哭声干霄,若悲其私亲然。
积阶至朝奉大夫
公清丽冲约,自奉如穷书生,无囊橐厚藏、苞苴私觌。
居官事当施行,虽临以权贵风旨不少变。
副阃朱公申有田若干亩籍永兴,求减税,终不尽副其所欲,然朱公反因此荐之。
至于为民兴除利害,则勇猛坚决,不可回止。
尤机警有谋虑,料未然事如蓍龟。
吏民有丽法者,必雅责以候其改,甚不得已然后绳之以法,故所至有仁闻,既殁有遗爱。
交游虽多,然平生深厚者可屈指,皆当世名士。
素工属词,雅不追琢时好,而骨力峭拔,居然高胜。
南昌时,意一徐公清叟、铁庵方公大琮、厚斋冯公椅、莆田方公阜鸣参错幕府,皆折辈行愿交。
意一与公倡和盈轴。
永兴时,漕吴公子良得公诗启,称其遒密典重。
遗文若干卷,藏于家。
公生于绍熙癸丑九月三十日,享年七十。
娶陈氏,封安人,赠宜人
公义方素严,父子自为师弟。
子五人:良錊,文林郎湖北常平干官
良鉎,承直郎淮东安抚大使司干官,皆前卒;
良镡,修职郎吉州永丰县
良銿,迪功郎饶州安仁
良鍷,修职郎赣州宁都县东尉
良锌、良镡、良铨,乙未进士
良钰,庚戌上舍
及公存,诸郎皆已策名。
三女:长适进士罗大中,次适登仕郎许梦应,次适迪功郎、监安吉州南寻镇张士可。
孙六人:友汉,国子进士
友淳,将仕郎,后提辖左藏库孟坚,今名由恭;
友赐,漕监进士,友澄,国子进士
友泳,以公遗泽补将仕郎
友淀。
孙女二:长适登仕郎胡梦华,次幼。
诸孤卜以癸亥八月庚申葬公于福山,遵治命也。
公有间、平之美质,政、骏之高才,成名三十年而后脱选。
晚乃遇知己当轴,咸谓公自此升矣,而天夺之速,岂非命欤!
余观昔之秉铭笔者多采门生故吏之所记载,虽退之不免谀墓之诮,余志公阡则异于是。
居厚,贤监司也,泾渭明,举刺公;
李公端人也,衮斧严,褒贬当。
凡余所述,皆本居厚荐书、李公行实,无愧辞矣。
居厚名希仁李公名伯玉
铭曰:
昔英牧,推何公,甫其名,字智翁
坡贤之,见集中,穹壤弊,传无穷。
公远跨,何遗踪,余邈在,坡下风。
秉斯笔,有怍容,得之谁,徵斛峰
猗诸郎,如虎龙,发幽潜,慰哀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
「君」下原有「公」字,据清抄本删。
杨轩 北宋 · 邵雍
五言绝句 押寘韵
淇水清且泚,泉源发吾地。
流到君家时,尽是思君意。
新城县修学记嘉熙元年正月 宋 · 谢梦生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四
学在万山中,跨城南出,峰立于前且百丈,有怀奇无对、高视一世意。
陆公演、耿公秉皆贤尹也,建置润泽,无馀蕴矣。
然左迫佛庐,学檐低寺碍溜,渠浅沮洳易坏,山川之清不能为灵。
刘君景修虽修之,不久也。
余腐甚,爬搔簿书不自聊,能谨庠序、兴礼乐哉!
虽然,贤令尹遗事也,其敢惰弗治?
棂星门直夫子殿,礼也,旧改而西,欲仆矣,为三门而还之。
学门旧由棂星左,学穿庙门,非礼也,为别门而西之。
从祀位列像廊壁,而存者惟二,为改祀位而广焉,品其序爵而象焉。
王安石凿经祸国,犹班从祀,可乎?
位有像而衣无章,示当黜而未黜也。
四先生濂溪、明道、伊川晦庵也。
汉唐经生犹登祀列,四公挺出,道接洙泗,而不班焉,可乎?
为之祠以次群祀,示当升而未升也。
三贤祠,故唐大都督公远吴越太师杜公棱、给事罗公隐也,节义名德著于乡闾,没祀于学,礼也。
许公睢阳之节,杜公东安之守,邑有庙而学无祠,故表而祠之。
罗以诗闻,亦并及焉。
四斋职事位旧在殿南两庑间,悉改而北,则前殿后学,地别而庙尊,礼也。
书籍库书才数本,帙散卷失,更为市而藏焉,又自以其书入焉。
祭器蠹且欠,编竹为樽,蠹可完者完焉,欠宜补者补焉,凡樽之事悉以陶焉。
钱粮库旧不养士,非无粮也,职员多而生员少也;
悉以养职员犹不足,非不足也,粮有限而补无穷也。
士贫矣,瘠彼而腴此,余不忍也。
委在学之粮以赡职员,捐邑用之羡以廪生员,其庶矣。
县月给酤馀五十千,岁给廪馀三十石,税院郑君思谦善之,月亦增给三十千。
若夫疏渍易桡,增垣益甃,他所纤悉,昔无今有者,不暇载也。
凡钱以贯计者二千一百,米以石计者三十九。
既成,合乡之耆俊释菜而告成焉,退行乡饮酒礼于堂。
政不言教久矣,吏惟治赋,里不读法,借锄而德色,取箕而谇语,自秦以来不问也。
乾坤虽大,架漏而已。
余以为受中秉彝,各有常性,其冥昧而不著者,不过如大梦熟睡,不得醒耳。
一人唤之不醒,又一人唤之醒矣。
谓世降俗讹,唤之而不醒者,诬人也;
谓风移化改,一唤而遽醒者,自诬也。
东安百年,夫岂一令?
皆陆与耿也,民有不醒乎?
不皆陆与耿也,则乍醒乍醉,乍觉乍梦,人存政举,人远政微,何但一邑然也。
己未能自醒而欲醒物,吾不暇自觉而务觉人,是反鉴之照,离形之影,难与言化矣。
故余之于斯邑也,醒之屡而觉之勤矣,犹惧己之未能自醒而自觉也,又以俟后之君子。
嘉熙改元正月元日
按:道光《新城县志》卷二一,道光三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