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寿庆楼记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五、《梅岩文集》卷四
海宁君玉父,一家四代,愉愉如也。
乃于里第北偏鼎创岑楼,良辰暇日,偕其子若孙奉母夫人燕喜其上。
扁揭「寿庆」,曰,仰以寿其亲,俯以衍庆于其后也。
同年曹弘斋先生记之都矣,君玉甫近复移书,介子季徵予文。
予谓斯楼可书有三,敢以狗续曹碑辞。
弘斋记曰「仁者寿积,善者馀庆」,有味乎其言哉!
然尝思之,甲戌乙亥江左厄运,父子夫妇不相保。
当是时,一鼎同沸,何有于仁不仁、善不善之分?
《语》曰「仁者寿」,《易》曰「积善者馀庆」,无一而验,人直以为吾夫子诬天下后世之言。
已而天定胜人,如吴君玉避地生还,四代雍穆,如未经患难者。
东邻西舍不遑将母,君独板舆奉侍如潘岳家;
南乡北里我躬不阅,君独子孙燕侍如石奋家。
火燎原而灵光岿存,水滔天而砥柱矻立。
于是仁善之效,犹赖一线之尚在,非皇天悔祸,特厚吾君玉,以寄仁寿善庆之脉于欲绝不绝之顷,则六经败矣。
噫,人知澒洞初萧等枯,仁不仁一途,《鲁论》几妄语;
恭惟堂萱皤皤遐算,而仁寿之说藉君家以有證。
人知抢攘初玉石俱焚,善不善一辙,《周易》几空谈;
恭惟阶振振济美,而善庆之说藉君家以非诬。
是夫子所言,凭藉君玉,得以见信于世,君玉独有大造于《鲁论》、《周易》也。
惟天阴骘,非但延陵季子一家之幸,实行仁积善者之幸;
而扶持夫子所言,亦《鲁论》、《周易》之大幸也。
文子文孙斑戏于君玉侧,君玉又牵之以斑戏于慈母侧,在承平时犹不多见,况患难馀乎?
可书一。
《閟宫》诗,鲁人所以颂僖公也,曰寿则属之母,曰庆则属之孙。
盖寿莫大于老吾老,莫长于幼吾幼。
颂所以称孙,虽指僖公,然僖公周公之孙,既有此,则为僖公之孙岂不蒙此
僖公偕声姜之令妻,奉成风之寿母,而子子孙孙后僖公十四五传,馀四百载,流庆固深长也,《閟宫》庆寿之颂良非溢美。
拟摭《鲁颂》语为《寿楼颂》,颂曰:「松桷有舄,大启尔宇。
令妻寿母,既多受祉。
载色载笑,俾尔耆而艾君玉二子,一名耆一名艾。)
孝孙有庆醉且舞,君子有谷贻孙子。
不骞不崩,上帝临汝」。
颂成既,又遐思僖公仰有寿母,俯有孝孙,颂固宜矣,第未知僖公以上三代祖桓公,其母夫人子氏曾亲抚僖公申否;
又未知僖公以下三代孙宣公倭,曾亲侍僖公夫人风氏否。
猗与君玉,母子孙曾,笑语熙洽,耄倪四代,檀栾一家,斯又《鲁颂》所无者,可书二。
宋元祐间,族家创䌽衣堂,杨次公作记,首曰婺源胡氏,五世一时,子养其父,逮养其祖之祖,父鞠其子,及鞠其孙之孙。
政和间,从祖司业公侍父太中公,重侍祖母寿昌县中秋家宴赋诗,首曰「慈亲九十弄玄孙,朱紫蓝袍萃一门」。
好事者绘以为图,用侈衣冠之盛。
今以五十五之男,奉七十七之母,自四代衍而为五,又自五衍之无算也;
自曾孙衍而为玄,又自玄衍之无算也。
寿觞举,慈颜和,诜诜蛰蛰,方兴未艾,衣冠盛事不独在安定家,并在延陵家矣,可书三。
函三而论,仁为寿楼柱石,善为寿楼梁栋。
为人子者,行仁以寿其亲,柱石牢矣;
为人祖者,积善以衍庆于后,梁栋隆矣。
又必以鲁侯无绎之思,藏修游息其间,仁无绎,善无绎,寿亦与无绎,《䌽衣记》、《中秋诗》,风斯下矣
君玉名珏,图南时登仕试漕,共北时护戎倚郭。
《鲁颂》称「允文允武」,非邪?
若建楼岁月及溪山胜槩,弘斋记已书,敢略。
柔兆涒滩壮月望日,里人胡次焱济鼎书为后记。
浮玉僧建蒜山之顶丹阳新旧太守林子中杨次公首登之因名二翁亭 宋 · 杨杰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来陪杖屦蹑孤峰,故老旁观叹二翁。
海上波平千里白,江东兵壮万旗红。
云开云合山头月,潮落潮生渡口风。
须约蒙庄老仙客,凭栏直下看龙宫。
庐山五笑 无为子 宋 · 杨杰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我笑无为子,游山学古人。
康庐不能住,骑马入红尘。
无为子六年官太常江上耆老思得一见门人求京师名笔传写以归因题之云 宋 · 杨杰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江南江北白云堆,试共幽人一展开。
向道无为老居士,拟归先遣化身来。
禅月真堂 宋 · 杨杰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童子依师兰水滨,声名真是碧云人。
定中传得阿罗汉,十六身中第几身(以上《两宋名贤小集》卷八五《无为子小集》)
治平三年秋七月当涂郭功父无为杨次公会于环峰时五云叟陈德孚以诗寄吾二人因联句酬之 宋 · 杨杰
空山坐寥落,疋马邀俊哲。
入门肆高谈,清风扫烦热功父
忆昔治平年,姑熟溪上别。
岁时激箭急,倏忽三十月次公
读书非少锐,欲论先卷舌。
归田殊未成,累累逐羁绁功父
孰谓赵魏老,不能佐滕薛。
由来岁大寒,松柏见孤节次公
朋心久愈至(《宋百家诗存》作挚),忠规补残缺。
儿童喜父执,饤饾成罗列功父
壶有玉泉酒,庖有冰裙鳖。
野芡剖珠玑,秋瓜咀霜雪次公
新粳刈且舂,香炊软三淅。
放匕聊醉饱,百忧旋磨灭功父
升平击尧壤,险怪禹穴
吐气直虹霓,落笔淬金铁次公
词源河汉翻,俯视堤防决。
文章贵天成,追琢讥窜窃功父
抵掌万古事,高下争蚁垤(原作蛭,据四库本改)
挹酌华阳水,荡涤尘土咽次公
吾心了何染,本理忘巧拙。
圣贤久不作,情伪愈分别功父
竹阴卧片石,浩歌声欲阕。
山童倏及门,喜音屈高洁次公
传闻脱世累,天境妙搜抉。
疏帘卷危阁,九峰青嵽嵲功父
吟馀琴一弄,铿然响环玦。
老鹤不敢鸣,千(四库本作十)里飞云绝。
次公君素交,嗟予尚契阔。
畴能枉篮舆,相期出寥泬功父
归来堂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八、《无为集》卷一
碧虚子陈景元,字泰初,入道为右街录,赐号真靖,主中太一宫。
屡请归庐山,朝廷不从。
大丞相舒公因真靖自言而题之云:「官身有吏责,触事遇嫌猜。
野性难堪此,庐山归去来」。
无为子杨杰碧虚子之友也,闻而叹曰:昔靖节先生赋《归去来》以归庐山之阳,且八百年矣。
其辞未亡,罕有继其声者。
大丞相因子之言而及之,爱子之深也。
靖节远害于污俗,真靖引分于治朝,虽其趣不同,而所归则一。
乃追靖节遗韵,而歌《归去来》以贻之,庶亦自警云。
归去来兮,当太平之时胡不归
宠难处而易辱,乐或过而生悲。
田园兮不耨,岁月流兮莫追。
非彼马而是是,是我指而非非。
黼黻烂兮眩吾目,尘埃坌兮缁吾衣。
不收视以返听,将安望乎希微?
胡为乎疲足孤轮,与时竞奔?
行不顾乎夜漏,往取愧于晨门。
余闻有其善者善丧,外其身者身存。
享不俟乎牛鼎,酌不假乎象樽。
内茍适其志愿,外何腼乎面颜。
一箪足以自养,一枝得以自安。
车善行而无迹,门善闭而无关。
动不离乎辎重,超然处乎荣观。
河溯流兮九曲,丹伏炼兮七还。
师不陈而坐胜,勇无取乎桓桓。
归去来兮,请从逍遥之游。
委天与之定分,在道外以何求?
有名教之真乐,绝世俗之妄忧。
玩几微于八索,鉴福极于九畴。
齐物我而一致,汎忘心之虚舟。
蹑遗舄于子乔,接逸袂于浮丘
砺吾齿而漱石,清吾耳而枕流。
投空谷而响应,憩长林而影休。
幽鸟翔而后集,白云去而复留。
岁云暮兮何之,叟击壤以为期。
舍我田而营它,使劳力于耘耔。
子胡不歌大丞相之诗,脱官身之吏责,庐山归去夫何疑!
南山移文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无为集》卷一○
繁昌之南有山曰隐,静其林泉,为江东之胜。
物外之人,多或乐之。
吴越江逸人爱而不能去,无为子游必见焉。
逸人一日出山,久而未归,无为子惜其不返,将督人以归。
因思齐朝周彦伦尝隐于钟山,后出为海盐,欲再过其山,孔稚圭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夫责于已失,不若救失于未然。
使其不得至,不若督之以归。
故作《南山移文》,且以简于山居二师云。
繁昌之境,南山为胜。
君子有时而隐,仁者所乐乎静。
敞重门,石开修径。
玉琮琤乎双溪,屏回环乎五岭
旦禽啼而杵药,夜谷响而鸣磬。
子虚之洞兮鍊九鼎而云飞,碧霄之泉兮涵万象而月莹。
昔在梁国,粤来西圣。
杯浮空兮倏忽千里,锡穿石兮汪洋三井。
寺以之建,徒以之盛。
间有高士,卜居尽性。
无修而修,无證而證。
非分别以为智,不起灭而为定。
有蒲有,足以备于岁服;
,足以充乎晨甑。
名不及兮冗无尘缨,利不在兮喧无俗乘。
子居之安兮吾以子庆,子出之久兮吾以子病。
归欤归欤,于其吾听!
念佛镜序熙宁九年八月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二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
娑婆之寿则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
娑妻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
娑婆随业转轮生死,彼土一往则永證无生。
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转矣。
其净秽寿量苦乐生死如是差别,而众生冥然不知,可不哀哉!
阿弥陀佛,净土摄受之主也;
释迦如来,指导净土之师也;
观音势至,助佛扬化者也。
是以如来一代教典,处处丁宁,劝往生也。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不著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流,唯以济度为佛事。
是《故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又《经》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忆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
不取正觉,所以祇洹精舍无常院,令病者面西作往生净土想」。
盖弥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圣凡一体,机感相应。
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弥陀。
吾以是观之,智慧者易生,能断疑故;
定者易生,不散乱故;
持戒者易生,远诸染故;
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
忍辱者易生,不瞋恚故;
精进者易生,不退转故;
不造善不作恶者易生,念纯一故;
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生,实惭惧故。
虽有众善,若无诚信心,无深心,无回向发愿心者,则不得上上品生矣。
噫!
弥陀甚易持,净土甚易往,众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众生何!
夫造恶业入苦趣,念弥陀生极乐,二者皆佛言也。
世人忧堕地狱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
晋慧远法师与当时高士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庐山,盖致精诚于此。
尔其后七百年,僧俗修持获感者非一,咸见于净土传记,岂诬也哉!
然赞辅弥陀教观者,其书山积,唯善道大师《念佛镜》十一门,最为首冠。
援引圣言,开决群惑。
万年闇室,日至而顿有馀光;
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劳自力。
法藏后身,不能至于是也。
杰顷于都下尝获斯文,读示所知,无不生信。
自遭酷罚,感寤益深。
将广其传,因为叙引。
熙宁九年丙辰仲秋(《念佛镜》卷首,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七卷。)
题后原署:「无为子杨杰述」。
杨氏世谱序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一、《无为集》卷八
杨氏,姬姓也。
其先曰尚父伯侨,盖周武王第三子。
唐叔虞之后,始封为杨侯
侯生文,文突,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
职,惠公上卿。
肸,字叔向,亦曰叔誉太傅:食采杨氏邑
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号曰杨石
伯石生章,征东大将军华山侯,始居华阴
欸,字太初秦上卿,后除弘农,始作家谱以示子孙。
硕,字弘远,隐居华山仙谷,见五星聚东井,知汉必兴,后为太史
硕生喜,字幼罗,从汉击项羽封赤泉侯谥曰严
敷,字伯宗袭封赤泉侯谥曰定,其后为新昌院。
胤,字无害袭封赤泉侯
敞,字君平,任大司农御史大夫封安平侯,预谋立宣帝,拜大丞相
忠,封安平侯谥曰顷
谭,字君公大鸿胪、卿属国、安平侯
宝,字稚渊汉明帝三诏不出,谥曰静节先生,尝有灵雀衔环之瑞。
宝生震,字伯起,汉太尉,称关西孔子,畏四知,惟忠孝清白以传子孙。
奉,字季节后改名众字君师,任谏议大夫河东太守,迁中书侍郎
敷,汉黄门侍郎,其后为东垣宜阳房。
纂,字叔绪献帝时太中大夫封常山王
纂生品,字文璨魏文帝时太中大夫
国,字彦高晋武帝时弘农
准,太常
准生林,其后为荥阳房。
又蜀中《院谱》:林乃准之后,林铉,铉生结,仕慕容氏中山相。
继,继晖,洛州刺史谥曰简
晖生恩,河间太守
恩生钧,魏朝越国公谥曰恭
俭,一名伦字景则西魏时封夏阳靖侯
文异,字文殊刑部尚书
文异安仁安仁德,德生立。
立之孙曰隐朝,为合阳
隐朝生燕客,临汝
燕客生宁,国子祭酒
宁生汉公字用乂,为天平军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
其后为淮南院、蜀院、闽院。
汉公范,字宪之楚州刺史
玢,字表文,吏部尚书监察御史,其后为扬州丹阳房。
玢之孙徽,字隐父,初自靖恭里挈族来淮南,是为淮南府君
南宅府君炳、橐皋府君杲。
濡须府君德明。
德明富,字文翁
大夫复,字庶几
试秘书省校书郎县,字晏之
僖、价、佸、僎、佃,复生、传、伋、作、佺,县侁、仲、依。
洙、滋、泳、浩,传滂,伋濛、汶,作枹、朴、,佺泾、洞。
尧叟,滋生袭吉、袭圭,是为淮南院子孙。
熙宁元年,同南海监郡尚书郎沆及其子上卿、客卿、列卿会于豫章两院各出世牒,合若符契。
至元丰四年秋礼官准诏祀华岳,乃拜太尉祠冢,访讲堂藏书穴,酌阿对泉于龙冈
道过好阳,省五公坟,尽图隐碑以归。
参考宗枝,得阌乡华阴谱,本末详。
元祐五年岁次庚午二月吉日,重书于会稽妙峰亭。
第四十七世大宋左朝请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杰序。
献诗赋序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一、《无为集》卷八
彭城,古之楚也;
山阳,今之楚也。
古楚之剧,其犹今楚之剧也;
古举其守,亦犹今之举其守也。
东汉袁邵公以能理剧为三府之举而守彭城,在本朝则中都公以能理剧为牧伯之举而守山阳
古今虽异,易地则同。
而自下车之初,躬即庠序,振起风教,修卫桂阳之故事,是以庠序之士首形咏歌。
幸为诸生之师,而耳目盛美,故择题于袁、卫二传以理剧拜楚守,赋下车修教诗为十八日之课,文在于彼而义在于此,将使编氓知良二千石有古君子之风云尔。
伏蒙传命见索所撰,谨与诸生之课上献,浼渎视听,无任悚惕之至。
杨岐会老语录元祐三年立春日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二、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七卷
杨岐会老跨三脚驴,入水牯牛队中,拽把牵犁,种田博饭。
横吹玉笛,饱吞蒲,四十年来,丛林以为奇特。
岂不闻三世诸佛说梦,诸方老宿说梦,是杨岐当日语。
不知杨岐自作梦后,还觉也未?
若要清风再振,旧重行,明眼底人试将此录看。
元祐三年立春日无为子杨杰书于望海楼
采衣堂记熙宁六年九月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三、《无为集》卷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七、《舆地纪胜》卷二三、《明一统志》卷五○
婺源胡氏五世同时,子养其父,而逮养其祖之祖;
父鞠其子,而及鞠其孙之孙。
州闾乡党,推为令族。
尝构堂于家园,宅风物之胜处。
群峰环翠,屏如也;
寒泉湛碧,鉴如也。
幽芳啼鸟,爱之而不可胜名;
老木修竹,荫之而不可胜算。
每晨昏燕閒,亲族咸集,老者坐于上,稚者戏于下,长者侍于侧,少者服其劳。
山樽野餗,其不待礼而人以为甘矣,况有豆觞之奉乎?
鸣缶击壤,乐不待举而人以为和矣,况有箫鼓之繁乎?
颓垣隘宇,居不待壮而人以为安矣,况有大厦之庇乎?
敝裘缊袍,服不待侈而人以为楚矣,况有采衣之绚乎?
乃祖乃父乃子乃孙,雍雍怡怡,以遨以嬉,岁月久而不厌,齿发晚而不衰,󲦤绅大夫乐为歌咏,以榜于堂,目其堂曰「采衣」,盖取老莱子之养以美之也。
既而闻于京师,求无为子以为之记。
无为子曰:前此百有馀年,僭伪未克,日寻干戈,父不得保其子者有之,子不暇给其父者有之,矧有五世一时而安居者耶!
观胡氏采衣之乐,则海宇升平之久可知矣。
是可书也。
熙宁六年重九日记。
宁太常祭总要序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一、《无为集》卷八、《皇朝文鉴》卷九一、《玉海》卷一○二、《渊鉴类函》卷九○
国朝岁祠天地、五方帝、神州、宗庙、大明、夜明、太社、太稷、太乙、九宫、腊蜡为大祀,文宣武成、风师、雨师、先农、先蚕、五龙为中祀,寿星、灵星、中霤、祃祭、司寒、司中司命司民司录为小祀。
太常典礼乐,少府共服器,光禄共酒齐、黍稷、果实、醯醢,将作共明水、明火,大府共香币,太仆共牛羊,司农共豕菹。
有司应命,人或为之骚然。
熙宁四年冬,诏以诸寺监祠事隶于太常,所以肃奉神之礼也。
太常初置主簿首被命。
至局之日,寺监群吏各执故习,惘然不知祭祀之联事。
乃集诸司所职为《旁通图》一卷以示之。
于是上知其纲,下知其目,大事从其长,小事则专达。
郊庙群祀,焕然易明;
有司百执,各扬其职。
职事相联,罔不修举。
命曰《熙宁太常祭总要》云。
隐贤岩记治平二年十二月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三、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一二
维彼南冈,洞孔山腹。
仰者若呀,頫者若伏。
侧出旁穿,三十有六。
在昔晋、梁,浮图始昌,为室为堂。
五代之季,栋宇颓弛,释子无似。
逮此吕侯,来守是州内翰济叔尝刺是郡),废者必修。
乃会僧远圆鉴大师法远,乃经乃营。
扶其倾。
远将传嗣,俾承厥志,匪云孰谓(今长老晓云)
惟是隐贤,华玉渊,宅者如仙。
比有檀越(巢人周同施财补葺之),请完其阙,筑屋周列。
嗟若替陵。
将衰而荣,将沈而升。
物有所待,如暗遇灯。
千载之来,匪吕弗兴
否将思泰,如谷有声。
一日必葺,匪远弗成。
长江未竭,高山未平。
垂千百龄,清风奚泯。
治平二年冬十二月□日,无为杨杰撰,弟□书。
熙宁元年山门监寺僧希岳命工刻于嵓壁。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顾八○六。
大宋光州司士元祐四年四月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四
光州司士参军王仲回,无为郡人。
因陈本郡圩垾水利,大司农考得其实,请于朝廷,推恩,乃有是命。
其为性信厚,未尝与人较短长。
颇通算数之学,而至老手不释卷。
天衣怀禅师住铁佛道场时,亦尝请问,而乡里以善人归之。
熙宁末年,予扶护先妣长寿太君丧归葬故里,得暇阅大藏教典,因以净土妙缘举示老旧,司士是时已能诚信向慕,但未具深心尔。
至元祐初,予自省闱乞守丹阳,待次锦绣溪上,司士时见访叩请,未尝拒也。
问曰:「经典多教念弥陀生净土,祖师则云心即是净土,不用更求生西方,其不同何也」?
答曰:「实际理地,无佛无众生,无乐无苦,无寿无夭,又何净秽之有?
岂得更以生不生为心耶?
此以理夺事也。
然而处此界者,是众生乎,是佛乎?
若是佛境,则非众生,又何苦乐寿夭净秽之有哉!
试自忖思,或未出众生之境,则安可不信教典,至心念弥陀而求生净土哉!
净则非秽,乐则无苦,寿则无夭矣。
于无念中起念,于无生中求生,此以事夺理也。
故《维摩经》曰『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正谓是也」。
又问:「如何得念不间断」?
答曰:「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也」。
司士忻跃而去。
至二年十二月旦之夕,予守丹阳,忽梦司士云:「向蒙指示净土,今已得生,特来相谢」。
乃再拜而出。
翌日因召丹徒陈安止语其梦,盖陈令深信净土故也。
其后得司士之子术哀讣,乃司士未亡前七日,预知时至,与乡旧为别。
吾弟作亦在坐,屡发见谢之语,是知司士决生净土矣。
元祐四年四月八日无为子杰记。
按:《乐邦文类》卷三。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义苑后序元祐五年五月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二
《教章义苑疏》者,廓具德之宗,剖法义之判。
是以宗之为德为实,趣之为本为融,注之而十宗备矣。
若夫未明空有之朕,本绝理事之踪,十佛自知法本,然而杂华果分不可说者,法也。
暨于因门缘起,分齐具彰,摄义从名,五门等异,判之为五教,分之为大小,推之为权实,定之为顿渐,融之为同别,一代圣言,三藏正典,区矣别矣。
杂华因分,可说者斯之义欤?
寻斯宗旨,却览馀乘,起信守宗者自可知耳。
是则三卷之书,十章之义,会经故不同乎经,辨律故不同乎律,析论故不名乎论。
飘飘然但总相彰明,遂云「章」也。
上云以此章释无尽章者此也。
既不牒文笺释,故不云疏。
及其义苑之解搜义,会教会宗,搜文故例如孔目之与摄论,轮之与毗昙,搜义故略如一乘之与化仪,六因之与三性。
引而伸之,足而补之,精义见矣。
然后会诸师之得失,定的判之名立,决择部异之使相从于有则。
对明二祖宗义,出意会之无违,克义笺文得旨,繄表滥觞,释决择流,通称之曰「疏」。
余窃恐浅学不晓分齐云「章」,义苑曰「疏」,故复书之于卷末。
元祐五年五月五日,无为杨杰姑苏行舟序。
按:《华严一乘分齐章义苑疏》卷上,续藏经第二编第八套第二册。
石声编序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二、《无为集》卷九
嘉祐五年夏四月侬智高叛广南,晋康太守赵公死于难。
夫贼势不可敌,而太守敌之,不曰勇于义乎!
晋康则可以生,而太守不之去,不曰固其守乎!
既知其不可敌,又知其不可去,而太守不自屈其节而死之,不曰忠于国乎!
故闻太守之风者,庸懦之人激而勇,茍生之人激而守,奸邪之人激而忠。
有是三者之大节,而为教于天下,天下贤君子得不闻而称之乎!
是以具于奏牍者二,状其行事者二,铭表其墓者三,记于祠堂者二,形于声诗者不可遽数。
太守之弟殿中丞世弼,集其所得诗以示,且以序见托。
按,《乐记》曰:「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
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
请名其集曰《石声编》,将使万世君子见其诗,思其人,其犹听石声而思之云尔。
太守讳师旦潜叔其字也。
题净土忏法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二
钱唐法慧宝阁照律师,为出家五众修净土忏法,无为子见而题其后曰:乐土清净,非愿力不能生;
浊世罪尤,非忏悔不能去。
罪如瓦石,投水必沉,愿力为舟,载之则济。
既超彼岸,念念菩提,三宝威神,恶皆消殒,如是观者,下品之忏悔也;
罪如冰雪,积于最阴,大阳融和,冰雪消释,严凝一变,润泽萌芽,如是观者,中品之忏悔也;
如太虚旷彻空寂,尘不能坌,水不能洗,行住坐卧,孰非弥陀;
生死去来,孰非净土?
如是观者,上品之忏悔也。
茍悟于此,心灭罪亡,或未圆成,尤先忏法。
五众等,当遵是言。
按:《乐邦遗稿》卷上,续藏经第二编第一二套第五册。
范文正伯夷元祐四年四月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二、《无为集》卷九
伯夷避位孤竹,责仁于周,义不食,死于首阳,可谓圣人之清已,其于时也,不亦难哉!
文正公书《伯夷颂》时,今中书丞相侍行青社,三十年间继登宰辅,泽被四海,有若伊尹格于皇天,有若伊陟格于上帝,盖千载一时也。
元祐四年四月四日权发遣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杨杰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