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唐韩覃幽林思跋(〔武后时〕)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九、《集古录》卷六、《六一题跋》卷六
右《幽林思》,庐山林薮人韩覃撰。
余为西京留守推官时,因游嵩山得此诗,爱其辞翰皆不俗。
后十馀年,始集古金石之文,发箧得之,不胜其喜。
余在洛阳,凡再登嵩岳
其始往也,与梅圣俞杨子聪俱;
其再往也,与谢希深尹师鲁、王几道杨子聪俱。
当发箧见此诗以入集时,谢希深杨子聪已死,其后师鲁几道圣俞相继皆死。
盖游嵩在天圣十年,是岁改元明道,余时年二十六,距今嘉祐八年,盖三十一年矣。
游嵩六人,独余在尔,感物追往,不胜怆然。
六月旬休日书。
举人前权蔡州观察支使张仲卿大理寺丞举人前权河中府观察判官杨愈太子中允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六、《蔡忠惠集》卷一○
敕具官某:吏繇铨筦而进者,皆先以阀阅达于予听。
虑夫一士周旋申覆,然后处其进退,便坐呼引,视按材品,乃决其事。
凡脱州县之职,登京师之列,如是之难。
尔其日思茂恩,益修业履。
孙太冲 南宋 · 赵逵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九
窃尝闻之:仕而不求知于人者,伪也;
求知于人而不得其正者,辱也。
求知而得人,虽扫舍人之门,草自荐之书,君子以为宜;
求知非其人,则虽一日九迁其官,君子以为辱。
盖君子之于人,尝于其所附焉,观之则终身之荣辱见矣。
子皮之识子产,祈奚之举伯华鲍叔夷吾于拘囚,平仲免石父于缧绁,虽暴之天下可也。
马融之于史良,班固之辅窦通,足以为大圭之玷。
其一时荣幸,与夫百世之清议,孰为轻重?
此昔之君子所以难求知于人,而恶不由其道者知荣辱之所系焉故也。
唐韩、柳氏俱以文鸣,在当时未可以议其才器之优劣。
然愈也始受知于裴中立,以典午幕府,而英名高节,卒与裴公相望;
宗元一陷叔文之党,虽超取显美于数月间,而例被恶名,视韩如星斗、如河汉不可几及。
方二子求知之心一也,而所附各异,故荣辱随之。
庆历嘉祐以来,保举之法愈严,自一命以上,历官三四,致求举主三四人,然后有职官之望。
非自负杰异之才,遇特达之知,横飞捷出,不由郡县,则有终身盘薄于选调而不得望升朝之选者,多矣。
处世如是,而必诵言于人曰:「吾方求人而附之,岂加信哉!
惟幸而趋走执事乎」?
当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之门,遇品题,亦庶乎可以扬眉而论古人之出处也。
抑尝闻之天圣中王文康出镇洛阳,而富公彦国欧阳永叔尹公师鲁、梅公圣俞谢公希深杨公子聪咸以筮仕之初,录其幕府,长育成就,卒为名臣。
奇才伟气,虽诸公之所固有,然见信于时,见用于君,寔以中丞一顾之重也。
恭惟某官才德之善,学术之富,辉映一时。
自入册府,而直辞劲气,风采凛然,求之古人,未可多逊。
既而朝廷忧劳,又选近臣之一通知政事者,出典外郡。
而阁下迭领二州,政清讼简,民安吏畏,亹亹乎之上矣。
政成入觐,则雍容禁林,居论思之地,推挽士类,寔惟其时。
而某也天与之幸,方筮仕之初,获居下风,为征榷末吏,日与商贾、小民争寻常,以趋简书。
俗学鄙文,荒落殆尽,中何所有,而欲景慕前辈,以希大君子之荐扬哉!
尝闻之生于之圉,而不见顾,则毕世为下乘。
某之所以求知于阁下者,意寔在此。
倘居下风为末吏,而不获一言之许耳,则终身沉陆,可逆知而前定也。
况某家世寒素,当涂要人,漫不知识,养交借誉,计无所出,苟非含垢忍耻,输写情素,浼执事之听,则后而失其时矣。
伏惟高明少加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