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答梅圣俞灵乌赋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
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
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赋灵乌(同上书卷二三四六)。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三《江南东路·饶州》作李深诗,题作《题范文正公祠堂》。
元祐党籍碑 元祐奸党 北宋 · 蔡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四、《金石萃编》卷一四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二、一三一、《道命录》卷二、元祐党籍碑考、《六艺之一录》卷九三、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一九、嘉庆《临桂县志》卷九、民国《融县志》卷八、《桂林石刻》第二四○页
【文臣】曾任宰臣执政官:司马光(故)、文彦博(故)、吕公著、(故)吕大防、(故)刘挚、(故)范纯仁、(故)韩忠彦、曾布、梁焘(故)、王岩叟、(故)苏辙、王存、(故)郑雍、(故)傅尧俞(故)、赵瞻、(故)韩维(故)、孙固(故)、范百禄(故)、胡宗愈、(故)李清臣(故)、刘奉世、范纯礼、安焘、陆佃(故)、黄履(故)、张商英、蒋之奇(故)。曾任待制以上官:苏轼、(故)刘安世、范祖禹(故)、朱光庭(故)、姚勔(故)、赵君锡(故)、马默(故)、孔武仲(故)、孔文仲(故)、吴安持、(故)钱协、(故)李之纯、(故)孙觉(故)、鲜于侁、(故)赵彦若(故)、赵卨、(故)王钦臣、(故)孙升(故)、李周(故)、王汾、(故)韩川、(故)顾临(故)、贾易、吕希纯、曾肇、王觌、范纯粹、吕陶、王古、丰稷、张舜民、张问(故)、杨畏、邹浩、陈次升、谢文瓘、岑象求(故)、周鼎、徐绩、路昌衡(故)、董敦逸(故)、上官均、叶涛(故)、郭知章、杨康国、龚原、朱绂、叶祖洽、朱师服。
【馀官】秦观(故)、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吴安诗、欧阳棐、刘唐老、王巩、吕希哲、杜纯、(故)张保源、孔平仲、(故)衡钧、衮公适(故)、冯百药、周谊、孙琮、范柔中、邓考甫、王察、赵峋、封觉民、(故)胡端修、李杰、李贲、赵令畤、郭执中、石芳、金极、高公应、安信之、张集、黄策、吴安逊、周永徽、高渐、张夙(故)、鲜于绰、吕谅卿、王贯、朱纮、吴朋、(故)梁安国、王古、苏迥、檀固、何大受、王箴、鹿敏求、江公望、曾纡、高士育、邓忠臣(故)、种师极、韩治、都贶、秦希甫、钱景祥、周綍、何大正、吕彦祖、梁宽、沈千、曹兴宗、罗鼎臣、刘勃、王拯、黄安期、陈师锡、于肇、黄迁、万俟正、许尧辅、杨胐、胡良、梅君俞、寇宗颜、张居、李修、逢纯熙、(故)高遵恪、黄才、曹盥、侯顾道、周遵道、林肤、葛辉(故)、宋寿岳、王公彦、王交、张溥、许安修、刘吉甫、胡潜、董祥、杨瑰宝、倪直儒、蒋津、王守、邓允中、梁俊民、王阳、陆表民、叶世英、张裕、谢潜、陈唐、刘经国、(故)汤戫、(故)司马康(故)、宋保国、(故)黄隐、毕仲游、常安民、汪衍、余爽、郑侠、常立、程颐、唐义问(故)、余卞、李格非、陈瓘、任伯雨、张庭坚、马涓、孙谔(故)、陈郛、朱光裔、苏嘉、龚夬、王回(故)、吕希绩(故)、吴俦、(故)欧阳中立(故)、尹材、(故)叶伸、(故)李茂直、吴处厚、(故)李积中、商倚(故)、陈祐、虞防、李祉、李深、李之仪、范正平、曹盖、杨綝、苏炳、葛茂宗、刘谓、柴衮、洪羽、赵天佐、李新、扈充(故)、张恕、陈并、洪刍、周锷、萧刓、赵越、滕友、江洵、方适、许端卿、李昭玘、向紃、陈察、钟正甫、高茂华、杨彦璋、廖正一、李夷行、彭醇、梁士能。
【武臣】张巽、李备(故)、王献可(故)、胡田、马谂、王履、赵希夷、任浚、郭子旂、钱盛、赵希德、王长民、李永(故)、王庭臣、吉师雄、李愚、吴休复、(故)崔昌符、潘滋、高士权、李嘉亮、李珫、刘延肇、姚雄、李基。
【内臣】梁惟简(故)、陈衍(故)、张士良、梁知新(故)、李倬、谭扆、窦钺、赵约、黄卿从、冯说、曾焘、苏舜民、杨称、梁弼、陈恂、张茂则(故)、张琳、裴彦臣、李称、(故)阎守勤、王绂、李穆、蔡克明、王化基、王道、邓世昌、郑居简、张祜、王化臣。
【为臣不忠】曾任宰臣:王圭、章惇。
李深点检秦凤路义勇保甲上番诏(元丰元年十二月甲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五
秦凤路义勇、保甲近已上番,未差兵部官案视,虑官司推行法令不尽,或有差违,令同判兵部李深往检点以闻。
河北河东陕西路各选文武官一员提举义勇保甲诏(元丰三年六月丙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宋会要辑稿》兵二之一七(第七册第六七八○页)
河北、河东、陕西路各选文武官一员提举义勇、保甲。武臣提举义勇、保甲兼提点刑狱,文臣提点刑狱兼提举义勇、保甲。自今五路提点刑狱准此。东上閤门使荣州刺史狄咨、河北西路权判都水监都官员外郎刘定、河北东路东上閤门副使王崇拯、权判刑部集贤校理黄廉并河东路引进副使张山甫、永兴等路权判兵部太常博士李深、秦凤等路提点河北西路刑狱杜常、提点永兴军等路刑狱叶康直,并就领其事。
秦凤路提刑李深改命御批(元丰三年七月甲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
深屈彊自任,议多龃龉,于训兵法度不能晓知,而排沮同僚,必使从己。若不早图改命,到官定致诪张。
同毕绍寓泊永(原作水,据清抄本、四库本改)城招李深昆仲(毕字彦祖,李字道源。丙寅二月赋) 北宋 · 贺铸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满城杨柳正黄繁,几处鞦韆出短垣。
经雨河流失清浅,带云春色乍寒暄。
从来嵇阮耽琴酒,况得机云好弟昆。
咫尺津亭望斋馆,杖藜相过莫辞烦。
对月偶成(元祐丁卯,年二十四(按晁说之生于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元祐二年丁卯[一○八七]当为二十九岁,此作年二十四,误),为兖州法掾,考试历城,与刘跂斯立、李深资道唱和,凡二十六首,内六首见律诗卷。) 宋 · 晁说之
押灰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我屋天之东,月从海西来。
不解传消息,起舞兴悠哉。
千里玉绳断,万顷金波开。
为我清皮骨,怜我兀尘埃。
座有玉山人,欣然共徘徊。
谈笑喜复喜,讵必虾头杯。
望追罢李深新命事奏(元丰元年九月) 北宋 · 何正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二
近减罢枢密院检详官李深,除荆湖南路提点刑狱。
钟傅神道碑 北宋 · 郑居中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三
绍圣四年十二月出剉子山讨白草原,俘馘四千。遣幕官董采诣阙,请合泾原帅趁天都山鼐摩会置州与寨。自驰赴章楶议,谓楶曰:「公能出师,当以熙河节判归公。公不自行,请分泾原帅以从」。楶难之。又议:既城天都,而粮或不继,须五月草深,乃进。约公同奏,朝廷诘其说。公曰:「议独出己,楶无与也」。正月以白草原捷奏,加集贤殿修撰,锡三品服,迁知熙州,兼熙河兰岷路经略安抚都总管司公事。通远军康谓、李深请城浅井,公疑彼无泉,檄使审视,谓、深因请城。二月兵出,果无水,不克城,如公所料。三月,移师筑丹喇关,朝廷赐名曰通会,会州望在咫尺矣。已而坐前奏议异同、筑浅井不城,方褫职降秩签书经略安抚司公事,复有告白草原冒赏者,再降宣德郎,谪监永州税。元祐元年三月十六日,责永州监税。
与李深梁山泊分韵得轻风生浪迟五首 其一 宋 · 刘跂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大泽水常满,秋来洲渚平。
游鳞不能渡,短棹若为行。
气吐西江蜃,风抟北海鹏。
波涛未可料,汩没恐身轻。
与李深梁山泊分韵得轻风生浪迟五首 其二 宋 · 刘跂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从今鱼易得,居与水相通。
世事青天外,生涯高浪中。
蒲深疑落日,萍转觉回风。
劝尔终身计,鸱夷是范公。
与李深梁山泊分韵得轻风生浪迟五首 其三 宋 · 刘跂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为问风多逆,舟行太缓生。
渔歌不用调,水宿莫论程。
饱有雕胡饭,香无锦带羹。
相看乏酒饮,愁剧似渊明。
与李深梁山泊分韵得轻风生浪迟五首 其四 宋 · 刘跂
押漾韵
庄生语逍遥,元子称漫浪。
此身如土梗,雕刻不成样。
何心解宾戏,犹欲避官谤。
默默难具论,幽愁浩盈望。
与李深梁山泊分韵得轻风生浪迟五首 其五 宋 · 刘跂
押支韵
丹凤不出世,整翮上林枝。
黄鹄非所拟,翔集偶为期。
风高不易到,岁晏仍苦饥。
扶持幸有托,敢厌路逶迟。
钟傅等前后奏报进筑事反覆异同降官诏(绍圣五年三月庚申)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五
钟傅特落集贤殿修撰,降为通直郎,权管勾熙州、兼权签书熙河兰岷路经略安抚都总管司事。陆师闵降为朝散郎,落集贤殿修撰,充直秘阁。康谓、李深、满志行各特追降。因熙河路赏功所转官减年等,仍并不用叙法,内满志行冲替。
责罚任伯雨等诏(崇宁二年正月乙酉)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二、《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一
任伯雨除名勒停,编管昌化军;陈瓘除名勒停,编管廉州,龚夬除名勒停,编管象州;马涓除名勒停,编管澧州;陈祐除名勒停,编管归州;李深除名勒停,编管复州;张庭坚除名勒停,编管鼎州;江公望责授衡州司马,永州安置;邹浩除名勒停,昭州居住。已上并永不得收叙。王觌除名勒停,临江军居住;责授道州别驾、台州安置丰稷除名勒停,建州居住;奉议郎、监中岳庙陈次升除名勒停,建昌军居住;降授承议郎、管句玉隆观谢文瓘除名勒停,邵武军居住;责授楚州团练副使张舜民除名勒停,房州居住。
与叶永卿吴唐卿周得之李深子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六、《白鹿书院志》卷二
某还家,方幸休息,得以辑理旧书,忽被恩除,不胜忧惧。初欲力辞,又闻彼道荐饥,已有流移户口,恐辞或不免,而失可为之时,遂不免申奏对之请。更旬日间,必有进止之命。若得罢遣,且守东冈之陂,即大幸也。
除职初不敢辞,但以赈济四家未被赏,因此为伸理耳。闻彼又苦饥,想不至如去年之甚。然在今日,处置当倍费力也。
深甫所喻减税事,不知后来如何?某若得对,当且乞减徐守所增中上等税钱。此数不多,当必可得。其它恐亦难料理也。
白鹿田已就绪,甚善。又闻今侯能枉驾临之,尤幸。伯起廷彦为况如何?闻永卿诸公亦尝入山观书,遐想山林之胜,它处真未易得,令人怅然兴怀也。但闻或者乃欲画某形象置之其间,令人骇然。不知谁实为此?向欲作李宾客、李九经及三先生祠于其间,以未有大成殿,遂不敢议。今乃遽然如此,于义殊不安。而诸人所以相期者乃复如是之浅,尤非区区之所望也。幸以此示诸人,亟为毁撤为佳。不然,须别作区处也。
舜㢸所云白鹿之说,当时亦谩及之,岂有辄敢号令州郡之理?渠自张皇,亦不晓事之过也。
白鹿买田闻已就绪,吴丈又许买牛,此尤永远之利也。诸事更赖众贤左右维持之,其必有济矣。
朱守书来,示及新编图经,乃知其郡政从容,绰有馀力如此。大凡区区向所欲为而不暇者,今皆备矣。又承喻及禁止白鹿葬地一节,尤快人意。但不知曾追毁其买契否?不尔,恐尚有后患也。
白鹿知亦尝一到,甚善甚善。每念畴昔相与登临游从之乐,未尝不发于梦寐。然亦恨当时所以相切磋者犹有所未尽也。
张广文别后遽至此,深可悲悼。某或得至浙东,亦遣人视其家也。
永卿所喻可欲之说恐不然。但以《诗》所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者观之,则知欲恶之正固有不易之定理矣。彼以所当恶者为所当欲,岂其性情之本然者哉?《孟子集注》近方修得一过,未及再看。更俟少定,写得别本,即附去。然大凡读书,且徐读正文,虚心涵泳,切己省察,亦当自见大体意味,其间曲折,却续求之未晚也。
唐卿比来为况如何?书来,不及菖蒲平安之报,何耶?
去岁灾蹇异常,病既日侵,秋间又哭一女,悲伤无聊,屡至危殆。忽蒙除用,恳祠未获,近乃见次,又已有奏事之命,不免遣人复申前请。行一月矣,至今未还,不知事竟如何。或不得已,即须到彼面恳力辞,庶几可脱。江西决是不成行也。向承录示药方,极感留念。今脚气已渐轻,秘结却变成滑泄矣。大率气血渐衰,自是如此也。《启蒙》近复修改一两处未毕,俟印得即奉寄。《易》之象数初甚简易,今人不得其说,遂至支离,使人不晓,反遂诋以为淫巫瞽史之学,其亦误矣。
跋高丽李司业送彭显道诗后(名寅) 南宋 · 周孚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一、《蠹斋铅刀编》卷三○
金富轼,其名见于大观中徐兢奉诏所作《高丽录》,李深诗词亦可观。显道以孤身要万里之功,中道而踬,谈者惜之。今须发将白,与之语,雄杰之气略不少衰。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显道其自爱。
和归去来辞 明 · 李民宬
出处:敬亭先生集卷之十二
陶渊明归去来辞。千古绝唱。无拟作者。惟东坡和之。南迁时所作。以今观之。用事太工。去陶远甚。然岂易言哉。近有乡士为余诵李叔平氏所和之作。爱其词韵雅淡。有足以起余者。续以和之。盖将自省。不必寄叔平云。
归去来兮,我已归田将安归。
仰前脩之高蹈,心慊慊而自悲。
夸父愚于竞步,景逾远而犹追。
终颠仆而莫哀,今与昨其俱非。
幸皇天之降鉴,宽城旦之赭衣。
不终朝而三褫,昧祸几之危微。
出都南迈,水浮陆奔。
僮稚惊欢,我行在门。
松竹交翳,琴书俱存。
芳醴盎盎,注兹洼樽。
引壶觞而强酌,缅古人而厚颜。
拟遁迹于鹿门,为妻孥而遗安。
将抱瓮而灌园,谢桔槔之机关。
扫胸中之勃溪,洞物我以一观。
从大海之鱼跃,任长空之鸟还。
希玄风于柱下,乐真常于祗桓。
归去来兮,请从此而远游。
然吾闻之异是,盍舍彼而反求。
惟君子之坦荡,岂贫寠之为忧。
有先人之遗书,是舌耕之良畴。
虚往实归,匪车匪舟。
乐此而终吾身,奚必周流乎九丘。
付行止于彼苍,信遇㺵(一作坎)与乘流。
聊俛仰于宇宙,悟身世之浮休。
已矣乎,生也有涯归有时。
其来不拒去不留,知命不忧听所之。
轩冕非所图,道德以为期。
如农夫之望岁,须竭力于耘耔。
则明哲以保身,仰大雅之有诗。
惟修身以俟命,圣有训兮汝勿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