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南江儿水 明 · 许自昌
 出处:六十种曲 水浒记 第十九出
骁骑重重列。
围兵密密设。
喊声四下如雷彻小生:保正。你看那官兵小觑我们哩。他道
子阳井底蛙堪灭谁知道
金蝉有计躯轻脱。
谈笑临期祇用着
一时侠烈末披发仗剑作法介
牡丹牡丹仅存三丛 现当代 · 邵祖平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七
金碧楼台入望赊,珍丛静绕两三花。
浮云富贵真炊黍,江雨升沈祗见沙。
玄玉岂闻餐抱朴,练裙空自觅羊家(黑白牡丹被斸绝。)
蜀王此日虚高会,惟梦宫娥舞鬓斜。
成都记序 唐 · 卢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蜀国自秦始通。秦遗蜀王五美女。
亦遣五丁迎之。到梓潼
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人览其尾不能得。
五人相助。大呼拽之。
山遂崩。五丁及秦女皆死。
惠王遂遣张仪司马错从石牛道。因封公子通国为蜀侯。
陈壮为相。置巴蜀郡
迁秦人万家实之。民始能秦言。
张若为太守。前时蜀土开明尚纳美女为妃。
武都山之精也。及死。
葬于城西北。遣五丁担其本山之土以为冢。
今有二石尚在。古老言五丁担云。
陈壮既为秦公子相数年。遂谋反。
秦公子。秦伐
封子恽为蜀侯
恽后母诬恽有罪。赐剑自杀。
人以其冤。因为立祠。
封子绾为蜀侯。后复疑绾反诛死。
自此但置守而已。后以李冰守。
始凿三江。引水以行舟楫。
岷山多梓柏大竹。坐致材木。
又溉水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
号为陆海。置绵洛二水。
用便溉灌。作石犀五。
以压毒蛟。命曰犀牛里。
后更为耕牛二。又作三石人立水中。
非常人也。与江神约曰。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大凿岩崖。通沬水道。
江之龙大怒。乃持刀入水与龙斗。
龙死。遂无水害。
迄今蒙利。人称郫繁为膏腴
绵洛为浸沃。昭襄王时
又曰白虎为患。意廪君之魂也。
历四郡。伤千二百人。
王乃募能杀之者。邑万家。
金帛称是。巴夷朐忍廖中药何谢作白竹弩于高楼。
瞰而射之死。王嫌其夷人。
乃刻石复田。顷田不租。
十妻不算。伤人不论。
杀人不死。与之盟曰。
秦人犯夷。输黄龙一双。
夷人犯秦。偿清酒一钟。
其人安之。遂号曰武夷
其族又有濮賨賨。尤武勇。
渝水。夹水以居。
汉高祖前锋。陷阵善舞。
巴与蜀代为仇雠。尝封弟葭萌汉中
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
至汉高祖六年。始分置广汉郡
高后城𤏡道。开青衣
文帝末。以庐江文翁郡守
穿湔江口。溉田千七百顷。
文学。选吏子弟皆就学。
俊乂之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
还以教授。于是岷络之地。
学比齐鲁孝景帝嘉叹。
遣天下郡国皆立文学。自文翁始也。
文翁明天文灾异。后以博士徵。
侍中扬州刺史孝武帝置四郡都尉
俾立十八郭。于是郡县多城观矣。
又分牂牁益州。是为南益州
宣帝地节三年。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
盐铁官。自汉兴哀平
牧守仁贤。宣德立教。
英伟命代之士。其出如林。
玺书束帛。交驰于梁益之地矣。
虽鲁之洙泗。齐之稷下。
未足多也。且汉徵八士。
预其四。高帝蜀郡北鄙置广汉
武帝分南鄙为犍为。遂有三蜀之号。
王莽郡守为帅正。以蜀郡导江
公孙述为帅正。治临邛
僭号。后汉光武帝
还为蜀郡顺帝即位
复为益州。郡名依旧。
州治大城。郡治小城。
灵帝末。以刘焉为牧。
及卒。子璋为嗣。
建安十九年。璋迎汉左将军刘备至。
遂灭璋。称帝继汉。
号先主。治成都
魏末。司马昭平蜀
复为益州。晋受魏禅。
以州领郡。武帝末。
成都为国。封子颖为王
其后賨人李雄僭称王。晋穆帝永和初
桓温击灭之。复为蜀郡
谯纵反。安帝命朱龄石讨平之。
至梁分益州。更置南北二益州
武陵王纪刺史僭帝号。
领兵东下。为湘王所杀。
后魏废帝前二年。尉迟迥益州
总管。后举义旗不受代。
隋王坚所戮。隋开皇元年
总管。置行台。
蜀王修为西南道行台尚书令。三年。
复为总管大业元年
总管为州。又改州为郡。
唐武德元年。复为总管
三年。置行台。
改为益州。以太尉秦王益州道行台总管
又改为宋大都督府天后益州
置彭蜀汉二州。开元二年
始以齐景冑为剑南节度营田兼姚巂等州处置兵马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也。
八年。以李浚为使。
兵马使章仇兼琼山南西道采访使
其后或兼或否。亦无定制。
上元二年。始分为东西川。
广德二年。复合为一。
大历二年。又分为两川。
至今不改。天宝三载
复为大都督府。十四载。
元宗皇帝巡幸。车驾留五月
至德二年。改为成都府
置尹。比东西二京。
号南都。后复停。
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
以扬为首。盖声势也。
人物繁盛。悉皆土著。
江山之。罗锦之丽。
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
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
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
况赤府畿县。与秦洛并。
故非上将贤相。殊勋重德。
望实为人所归伏者。则不得居此。
况控带蛮落。阨戎限羌。
非文武宽猛。包罗法度之君子。
则不能得中庸。以是圣庭慎择。
尤难其任。使号有三。
节度观察安抚。先时南蛮六部
不相臣服。天子每有恩赏。
各颁一诏。呼六诏。
开元末节度使王昱受贿。
上奏合六为一。乃封大酋帅越国公蒙归义云南王
始独称南诏。至杨国忠遥领蜀郡太守采访使
遂扰边阃。希立功伐。
乃有泸南不利之变。贞元中
韦令公皋节帅。招复云南
背蕃归汉。十一月八日
置使安抚。兼统押西山八国近界羌蛮等使。
是为三使韦令公本以奇勋秉旄钺
思立边效。又在镇且岁久。
南诏为其用。拓地甚远。
公既卒。刘辟继公后。
以兵守险。为不顺。
诛死。家籍没。
京兆公节帅。酷易军政。
殊不以封域为念。戍卒罔代。
边蛮积忿。至太和三年十二月
蒙𥰭巅遂以兵剽掠至城下。杜公填门不敢与争。
监军使矫诏宣谕。蛮人遂退。
工巧散失。良民歼殄。
其耗半矣。列政补完。
尚不克称。大中六年四月
诏以丞相太原公有驱制羌戎之成绩。由邠宁节度司徒同平章事镇蜀。
蜀为奥壤。领州十四。
县七十一。户百万。
兵士五万。外疆接两蕃。
人性劲勇。易化以道。
难诬以智。公至。
以俭约帅之。以谨廉不伐临之。
以刑赏法制平治之。人欢且舞。
旦夕咏公之德矣。先是西蜀图经甚备。
朝野之士多寄声写录。主兹务者。
不胜其烦。遂尽削而潜焚之。
长吏至。即据显者集为一轴以献。
繇是百不书一。大中八年
户曹参军蔺宏宗甚好学。且目睹司徒相国之异绩。
愿付以传示于后。然不以文自任。
剪截疏长。言不略。
相国乃属于小子。令刊益之。
且曰。不以淹徐疾速。
归于流布。以为不朽之事。
求受命震怖。又不欲以图经为目。
乃搜访编简。目为成都记五卷。
经与图之附益。愿终宏宗之职。
庶以此为助也。大中九年八月五日叙。
江涨驰道被淹赴峨车阻先赴竹根滩五通桥游憩累日 其三 现当代 · 邵祖平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四
托疾青盲谢徵命,任冯有道胜龚生。
嗟予蒿目时艰者,却着溪光澹荡行公孙述徵贤者为补犍为郡任永冯信皆托青盲以辞,获令终。)
中丞荥阳公祭全义县伏波神文847年8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年月日。观察处置使御史中丞郑某。
谨遣全义县韦必复。以酒牢之奠。
昭赛于汉伏波将军新息侯马公。越城旧疆。
汉将遗庙。一派湘水
万重楚山。比颍川袁氏之台。
悲同异日。方汝水周公之渡。
感极当时。呜呼。
昔也投隙建功。因时立志。
将军坐谈西伯。弃去无归。
梁伯孙自降王姬。虽来不起。
以若画之眉宇。开聚米之山川。
扶风里中。讵守钱而为虏。
德阳殿下。宁相马以推工。
怅望阙西。趋驰陇右。
事嫂冠戴。诫侄书成。
龙伯高之故人。出言有所。
公孙述之刺客。相待何轻。
鸢泊启行。蛮溪请往。
铜留铸柱。革誓裹尸。
男儿自立边功。壮士犹羞病死。
漓湘之浒。祠宇依然。
岂独文宣之陵。不生刺草。
更若武侯之垄。仍有深松。
向我来思。停车展敬。
一樽有奠。五马忘归。
及申望岁之祈。又辱有秋之泽。
云兴柱础。电绕墙藩。
何烦玉女之投壶。方闻天笑
不待樵人之取箭。已见风回。
敢忘黍稷之馨。用报京坻之赐。
属以时非行县。不获躬诣灵坛。
词托烟波。意传天壤。
既谢三时之降。兼论千载之交。
勿负至诚。以孤元契。
奇兵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一、《淮海集》卷一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七
臣闻万物莫不有奇。
马有骥,犬有卢,畜之奇也。
鹰隼将击,必匿其形,虎拟而后动,动而有获,禽兽之奇也。
天雄、乌喙、堇之毒,奇于药。
繁弱、忘归,奇于弓矢。
鸊鹈、莫邪,奇于刀剑。
云为山奇,涛为海奇。
阴阳之气,怒为风,交为电,乱为雾,薄而为雷,激而为霆,融散而为雨露,凝结而为霜雪,天地之奇也。
惟兵亦然。
沟垒,盛辎重,传檄而出,计里而行,尅期而战,此兵之正也。
百一之士,力扛鼎而射命中者,缒山航海,依丛薄而昼伏,乘风雨而夜起,恍焉如鬼之无迹,忽焉如水之无制,此兵之奇也。
兵之道莫难于用奇,莫巧于用奇,莫妙于用奇。
何以言之?
凡用奇之法,必以正兵为主,无正兵为主而出者,谓之孤军,孤军胜败未可知也。
霍去病所将,常选有大军继其后,是以深入而未尝困绝。
李陵提步卒五千,转斗单于于漠北,而无他将援之,其擒宜矣。
故曰莫难于用奇。
夫材有勇怯,技有精冗。
勇者克敌则怯者奋,冗为敌破则精者却,自然之势也。
善将者,择其精勇以为奇,悉其冗怯以为正。
奇兵虽少,而以锐为正之势;
正兵虽杂,而以众为奇之势。
长短相补,强弱相资,则寡者亦为众,冗怯者亦为精勇也。
故曰莫巧于用奇。
岑彭溯都江而上,以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而公孙述惊;
邓艾阴平,道下江油,破绵竹,径薄成都,而刘禅降;
孙处江左浮大海,直掩番禺,而卢循破;
李愬文成戍,歼张柴栅,夜袭蔡州,而吴元济擒。
此数子者,皆智谋足以料敌,勇敢足以决胜,故能乘变投隙而就其功名,使敌虽有强将劲卒,不得尽试其能,而固已败也。
故曰莫妙于用奇。
孙膑曰:「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击。
批亢捣虚,形禁势格,则自为解耳」。
则非夫通阴阳之几,达万物之变,以得用奇之奥者,何足以及此?
今夫屠者之解牛也,经肯綮则以刀,遇大軱则以斧,至庖丁则不然,批隙导窾,游其刃于空虚,而磔然已解矣。
奕者之斗棋也,谛分审布,失其守者逐而攻之,至奕秋则不然,倒行而逆施,用意于所争之外,而沛然已胜矣。
夫屠奕鄙事也,有奇技则无与抗者,况于兵乎?
《兵法》曰:「兵以正合,以奇胜」。
然而天下之狃于常而骇于变,知所以合者多,而悟所以胜者少也。
奉符县(原缺,据石本、徐本、剑本补)监酒税孟执中借职主之后) 北宋 · 石介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东西两处各天涯,去国还乡喜又嗟。
邹峄山藏孟子(自注:自言孟轲后。)海棠花蜀王家。
深知周道非彝酒,可罪唐臣乞税
三载此心无一事,闻经绛帐日常斜(自注:事退,日就于明复先生问道。)
大风雨中过白帝城怀古作歌 现当代 · 邵祖平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十
湿云腾空作蒸炊,万灶生烟万釜泣。
江豚人立鼋鼍号,峡谷蠢动鳞甲湿。
倏忽长风吹雨来,军声浩浩排山出。
前驱突骑拥夔门,后劲铁甲森酆邑。
白帝城头西缺角,滟滪濛濛俯沉璧。
兀立谁见陛楯郎,龙纛如尘寡颜色。
似闻蜀汉英雄呻,病革荒寒卧嵽嵲。
君才十倍过曹丕,已取大物畏人夺。
平时君臣欢鱼水,此际生死难胶漆。
江涛卷雨入空嘶,怀古抚今双突兀。
天地鸿濛久未开,井蛙蛟龙且齐物马援公孙述为井蛙,周瑜刘备为蛟龙。)
律吕新书序1187年1月1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六、《律吕新书》卷首、《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七、《玉海》卷七、《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一三、《性理大全》卷二二、《蔡氏九儒书》卷二、道光《永州府志》卷九上、《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二、《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古乐之亡久矣,然秦汉之间,去周未远,其器与声犹有存者。
故其道虽不行于当世,而其为法犹未容有异论也。
逮于东汉之末,以接西灾之初,则已寖多说矣。
历魏、周、齐、隋、唐、五季,论者愈多而法愈不定。
爰及我朝,功成治定,理宜有作。
建隆皇祐元丰之间,盖亦三致意焉,而和、胡、阮、李、范、马、刘、杨诸贤之议,终不能以相一也。
而况于崇、宣之季,奸谀之会,黥󶸅之馀,而能有以语夫天地之和哉!
丁未南狩,今六十年,神人之愤,犹有未摅。
是固不遑于稽古礼文之事。
然学士大夫因仍简陋,遂无复以钟律为意者,则已甚矣。
吾友建阳蔡君元定季通当此之时,乃独心好其说而力求之,旁搜远取,巨细不捐,积之累年,乃若冥契。
著书两卷,凡若干言。
予尝得而读之,爱其明白而渊深,缜密而通畅,不为牵合傅会之谈,而横斜曲直,如珠之不出于盘。
其言虽多出于近世之所未讲,而实无一字不本于古人已试之成法。
盖若黄钟围径之数,则汉斛之积分可考。
寸以九分为法,则淮南太史小司马之说可推。
五声二变之数,变律半声之例,则杜氏之《通典》具焉。
变宫变徵之不得为调,则孔氏之《礼》疏因亦可见。
至于先求声气之元而因律以生尺,则尤所谓卓然者,而亦班班杂见于《两汉》之《志》、蔡邕之说与夫《国朝会要》以及程子、张子之言。
顾读者不深考其间,虽或有得于此者,而又不能无失于彼,是以晦蚀纷拿,无复定论。
大抵不拘挛于习熟见闻之近,即肆其胸臆,妄为穿穴而无所据依。
季通乃能奋其独见,超然远览,爬梳剔抉,参互考寻,用其平生之力,以至于一旦豁然而融会贯通焉,斯亦可谓勤矣。
及其著论,则又能推原本根,比次条理,管括机要,阐究精微,不为浮词滥说以汩乱于其间,亦庶几乎得书之体者。
予谓国家行且平定中原,以开中天之运,必将审音协律,以谐神人。
当此之时,受诏典领之臣能得此书而奏之,则东京郊庙之乐将不待公孙述之瞽师而后备,而参摹四分之书,亦无待乎后世之子云而后知好之矣。
季通之为此书,词约理明,初非难读。
而读之者往往未及终篇,辄已欠伸思睡,固无由了其归趣。
独以予之顽钝不敏,乃能熟复数过,而仅得指意之彷佛。
季通以是亦许予为能知己志者,故属予以序引,而予不得辞焉。
季通更欲均调节奏,被之筦弦,别为乐书,以究其业,而又以其馀力发挥武侯六十四阵之图,绪正邵氏《皇极经世》之历,以大备乎一家之言,其用意亦健矣。
予虽老病,傥及见之,则亦岂非千古之一快也哉!
淳熙丁未正月朔旦新安朱熹序。
辨蜀 南宋 · 喻汝砺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六五
自顷诸公论议,多以蜀人为疑。
苟可以防闲沮遏,无不为矣。
吾不知其说也。
公孙述尝有蜀乎,是时王郎据邯郸卢芳据九原,刘永据梁宋,隗嚣秦陇,而秦丰、李宪之属不可胜数,何独蜀也?
以刘氏尝有蜀乎,是时曹氏据河南袁绍河朔袁术九江刘表荆州,孙氏据江表,而公孙瓒、宋度建之属不可胜数,何独蜀也?
以王、孟尝有蜀乎,是时刘隐南汉李璟南唐钱镠吴越刘崇东汉,而司马商、王审知、高年、子兴之属不可胜数,何独蜀也?
议者以谓剑阁之险,白帝之隘,是大不然。
吴有长江,魏有成皋井陉,燕有飞狐,秦有崤函天下之险,有甚于蜀者矣。
而议者又谓有沃野之饶,盐铁之富,是又不然。
史称秦地膏腴,谓之陆海;
齐有鱼盐丝麻,战国最为强雄;
楚通百越,擅三江、五湖之利;
吴人鼓铁熬盐,通天下之富,有甚于蜀者矣。
江左寇盗不止于谯纵山东藩屏十倍于刘辟甘陵之围难拔于均、顺,江津之谋易败于逢育。
今天下无事,大臣长虑却顾,推自昔祸患之所从而逆闲之,此其意则是矣,而独施于蜀,则吾不知也。
扪膝轩记 南宋 · 喻汝砺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二
上即位元年秋七月尚书郎喻某衔命使蜀。
三年春蜀侯专命,三月窃财赋,夏五月登其数于天府六月以谗罢,对吏于仁寿。
初,某将朝廷之旨号于蜀曰:日者朝廷无良将帅之臣,蒙二帝于大难。
今天子治兵维扬,将以澡国家之辱,而张我太祖太宗之茂烈,且绥妥其社稷,而隤祉于天下。
维是服御之物未皇纤靡而备善,至于馈边饱师之费则弗敢吝,用是命使臣某责常赋于尔四川
惟是使臣部使者政当仰念天涂未夷,输贡服享,以共济于休宁
乃复不有朝廷,不用诏命,诋澜漫漫,以欺上闻。
使臣何取?
不取诸民,不取诸岁计。
二三大臣怀执异心,非沮诏旨,悖戾自专,持必不移。
原曰取之侈,伯温曰取之滥,开、博文曰竭我矣。
于是加无道于天子之使,俾粪土愚臣,奉使无状,为朝廷羞。
上薄其过,不加之以鈇锧,姑致于理。
某自念负朝廷罪当死,肉袒顿首谢。
居无几,朝廷下恩泽,弛囚徒,仅免吏议。
某百拜叩头谢。
于戏,《春秋》之旨微矣!
以防兹来奔则曰叛,窃宝玉走之晋则曰盗。
盗与叛,孔子之所甚讳,而人臣之至禁也。
书璧假许田,则诸侯不得专地;
书齐人救邢,则诸侯不得专封;
书楚杀舒,则诸侯不得专讨。
今蕴财赋,专地也;
监司,专封也;
统制,专讨也,是不讳孔子之所讳也。
人臣而不讳孔子之所讳,败蔑天经,诡僻王度,暴犯名义,残阙典策,臣子而不书焉,非臣子也。
唐室不竞,桀臣冒禁,版图税入,盗有不禁,截山之东,齿河之北,横溃直裂,挠法妨命。
溷国家之纪,僭公上之恩,家臣不知有朝廷,主帅不知有天子。
是故颜真卿死于许,韦文恪死于魏,孔巢父死于河中,皆以天子之使,抗节仗义,引领就戮,万死不悔。
是必扪膝而言曰:「尔讵能我屈哉」!
山之东,河之北,非吾先人之故。
吾故蜀也,蜀不予乱也。
士生其间,喜义而嗜忠,负何武、李固擢轧篡盗之风,蒙李业、王皓饮毒伏剑之节,挺崔严、圆震勤王尊主之义。
然不此为而彼为,非蜀然也,蜀不予乱也,专命盗贼者怵之也。
其意盖为銮辂于淮,悍虏于秦,豺貙噭欢,尘𡏖翳氛,苍崖抉天,白日昼昏,逋逃亡命嗜乱之徒,囊橐而辏奔,务私其民,鼓势而市恩,则亦肆焉弗惮也。
不如许、如魏、如河中,使人不死仅耳,使人亦何以有焉?
曰,天下大义也。
义胜则畔死,盗亦死;
傥不胜,则义死。
所怙有《春秋》之法在焉,虽死而生可也。
昔蜀而肆者公孙述,史歆、李势、钟会、谯纵、刘季连、萧纪、王谦、刘辟等辈,初未尝不肆也。
一军下大散关,一军瞿塘关,而矢著于咸门,甲华于星桥,刃蔑于□□,而父子头颅然堕于独之下。
故曰非蜀然也,蜀不予乱也。
蜀不予乱,则扰之者何也?
曰侈、曰滥、曰竭我者造之也。
彼何因而困?
则曰:羯胡披猖,秦洛猾扰,凶声虐气,震撼全蜀,斯不可以不备。
某曰:备当矣。
张伾出爱女而临洛解围,难得上家赀而灵武张王,备弛乎哉?
今乃欲擅国家积岁久储之货,绌朝廷已行必信之令,讫蜀人之走急赴义之心,第为数子护其孥尔。
是护其家不护蜀也,是独为蜀而不为宋也。
是知有蜀而不有中原,是知有父母妻子而不知有宋之宗庙社稷。
噫,甚矣!
韦皋蓄财而吉甫愤懑,崔宁擅制而杨炎痛哭。
天下之变每藏于隐伏不露之中,若谓专命尔,非叛也,擅货尔,非盗也,则不足以为先天下之机。
古谋国者钩情候机,落其枢键,盖于机微之际,有以先之也。
语疏计者见必微,论阔议者谋必约。
好言激众而田悦卒以得众力,赐予倾士而承宗卒以收士心。
使大历贞元间岩廊大臣能得其廋,则祸岂羡羡至唐末而后已哉?
恩,朝廷出也,而己私之;
货,朝廷物也,而己专焉。
恩流而下益欢,货聚而众愈附,亦已廋矣。
逮其机牙发动,事势张见,则人不族,日不移刻,而毒流于岷峨千里之内,不如许、如魏、如河中亦仅耳,岂但侠人也哉?
建炎二年九月二十八日记。
壮游篇赠庄君采捧郊诏入蜀 明 · 王慎中
 出处:遵岩集卷二
南风其徐大火流,飞鸿鸣鸟声相求。
劝君置节且莫叹,听我抚觞歌壮游。
六辔如丝子所持,壮游万里自兹始。
圣皇穆穆开虞聪,昭代济济崇周礼。
天明地察隆祀典,睦族展亲岂。
玉牒千年奉至尊,金章八道驰行使。
黄封朝下明光宫,輶轩夕度泸沟水。
益州鸟道接秦川,陇坂缘云高插天。
辨方藩肇蚕丛域,经野星分井鬼躔。
驷马桥连清渭曲,太白标绝峨眉颠。
汹淙岩石互荡潏,悬梯断栈相钩连。
丞相庙深老裂,子云亭古苍苔芊。
此去先登泰华峰,巨灵屃赑与天通。
沧波夜泻鱼龙静,薜荔秋封鸟鼠空。
百年关头长涛浪,九折盘西多雨风。
始信猿声堕客泪,遥怜巴唱引行艟。
皇皇帝命遐荒欢,朱门香袅轻烟寒。
捧诏日高紫气绕,上殿风引鸣珂珊。
蜀王秉礼拜手读,溪老喧呼扶杖看。
过秦论拟观风著,剑阁铭应览胜刊。
回舟好过滟滪堆巫峡秋涛日夜来。
潇湘竹密湖光动,濯锦帆张江色开。
作赋还投汨罗畔,题诗许上望乡台
苍梧气远不可叫,白帝城孤空自哀。
君不见成都当时羡相如,谕蜀文高辉驷车。
子长历览浮湘水,归来乃有石室居。
故知壮士之志在四方,睢睢盱盱,户庭不出非丈夫。
方塘子,自矜意气弥宇宙。
天路云逵不足登,要使声华满人口。
秖今天子勤延伫,持归报答何所有。
去住萍踪岂足知,我歌壮游君莫疑。
回王漕书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五、《潏水集》卷三
某启。
梁洋及其东西乃岐雍之南屏,旧有驿路,自岐雍可以直出而至。
曹孟德伐蜀,先取汉中,不能守而归,孔明欲图中原,亦自汉中出师,盖壤地相错也。
秦惠王时,先取汉而入蜀。
光武使吴汉伐公孙述魏司马宣王使邓艾刘禅晋穆帝使朱龄石伐谯纵梁武帝使邓元起刘季述周太祖使尉迟迥萧纪隋文帝使梁睿王谦唐宪宗高崇文刘辟
自秦至唐元和,九次伐蜀,四为水军溯江而上,秦与邓艾、尉迟、梁、高崇文皆在斜谷骆谷出师南讨,德宗自奉天兴元,亦从斜谷去。
五代后唐庄宗王衍,本朝取孟昶,亦自此路入蜀。
今商贩亦自长安之南子午谷直趋洋州,自洋南至达州
若两路漕司差官会议于境上,画图以阅,旧迹可见。
但山路须有登陟,往日曾为驿程,今虽废坏,兴工想亦不难矣,惟裁度。
某启上。
蜀女绣牛图 元 · 袁桷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七 兽类
绝壁连云翠木稠,五丁空作蜀王羞。
浣花女子闻鹃苦,绣作春风万古愁。
黄居宝湖石水禽图 元 · 袁桷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九 禽类
峨嵋云叠翠凄迷,更著层峰小殿西。
谁信蜀王剑阁,鸳鸯飞尽杜鹃啼。
夔府 明 · 史谨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险过咸阳百二关,扪萝犹忆旧时攀。
却怜井底公孙述,虚筑层城据此山。
白帝城 明 · 史谨
孤城崭岩枕鱼复,四面皆山少平陆
白盐赤甲近相峙,下控荆蛮上巴蜀。
赤符天子中兴时,乃是公孙子阳筑。
跃马成都僭称帝,隗嚣虽附非心服。
回首英雄草头露,城下瞿塘险如故。
孔明八阵尚依然,千载犹疑鬼神护。
经过半是南迁客,蹑磴扪萝览陈迹。
不知何处是阳台,一片寒烟锁荆棘。
落日空闻野猿啸,况乃无家百忧集。
速宜沽酒向城沽,醉倚江楼看山色。
上府倅吴职方书1054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成都文类》卷二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洵窃谓蜀之土,墙万山,堑大江,膏田百同,蟠乎其中,故天下之地,险固沃美无如蜀者。
即蜀而言,益,诸郡之纲领;
嘉,诸蛮之孔道。
故蜀之地大且要,无如益与嘉者。
执事始受诏天子相益,尝受命大司权领嘉事,未几归益,今又以事如嘉而还矣。
是益徯执事以治,而嘉徯执事以安,一身而二任焉。
故蜀之吏自府漕刑外,职大责重无如执事者。
职大责重,古君子居之,未尝不竭己之才,而又得择群言舆谋以辅其志,广其聪,远其明,而能成功。
故蜀之吏宜不以贵故忽卑贱之言,亦无如执事者。
通义穷百姓,读经史、学计策外无他长。
执事爱弟里行君气质刚正,非妄许可者,不知洵不肖,读其文而怜其穷,故尝幸过之,而又尝使人以书而候问其死生,若故旧然。
常德之,思有以报,而未获其所。
执事之始如嘉也,前郡尉张君谓洵曰:「吴公经是,语及子,且知子矣」。
夫其弟待之如故旧,其兄未识而语及之,且知之焉,然则如洵者宜如何哉?
不效其所有于执事以补万一,而以浅陋为解,则非执事待洵意也。
执事大任重,必不以贵故忽其言耶!
今洵之所有,而执事之所当闻者,蜀之利害也,请为执事言其略。
夫蜀有三患,其二将形,其一既萌。
何哉?
人性骄侈,耀宝贿,盛纨锦。
赀蓄未能百金,而衒诸外已若古程、卓辈,故使穷民恶盗得以萌窥劫心。
李顺之乱实根于此,今又何知草莽间无李顺耶?
此将形之一患也。
疲兵怯弱,或有变故,常恃客军,故客军常曰:「有他盗能禦我者」?
少不若意,则瞠视大叫。
疲兵畏避不暇,何敢议斗?
王均、刘旰之乱,实根于此。
今又何知军伍中无王均、刘旰耶?
此将形之患二也。
去岁邕管逋寇,南诏为之囊橐,倡言于其国曰:「砥尔戈,秣尔马,吾将逞志于蜀」。
今郡县欲广其备具,多其戍役,则民不堪,否则惧其乘我虚隙。
此既萌之患一也。
夫一方而三患具,安危缓急宜曰何如?
而昧者犹谓今之患独在南诏,而又曰残虏非吾敌。
不知是三患幸而不发则已,不幸而有一起,二者必从而兴,其势如大鼎弱足之折,馀必随之。
茍有位者不皇皇汲汲蚤夜思其谋,则亦见坐漏船之中,而不知茹焉𨟉𨟉焉者也。
然则何为而可?
曰西南民性与东北尤异。
怯不能守,嗜利而好荡,是以易乱;
勇不能固,慑刑而重迁,是以易制。
今其骄侈之风,虽欲化以俭德,固未可岁月待。
得强明吏擿其奸,发其非,诛之徙之,则盗可以消矣。
疲兵虽号怯弱,然武王以之而克商,诸葛孔明以之服西南蛮,抑魏氏兵不敢出战,杨仪乘其馀尚能走孟达
今之人亦古之人耳,何强弱之远乎?
盖不训练之过。
窃见疲兵惟忠勇、宁远二军粗识教令,他不过负担而役,捆履而食,奈何责其斗耶?
今欲为之计,莫若择客军之精锐者为之师而教之,明其号令,一其勇怯,信其赏罚,不旬月可与之赴汤火、蹈白刃,则客军知所顾忌,不敢动矣。
犍为之西南,汉源之东南,庐山之西北,沿边杂虏,自汉以降,肆逆效勇,犹可历数。
然则非有雄谋大志,惟暴之则逆,惠之则
譬之狗然,临之以箠,鲜不吠噬;
豢之以食,可使捍盗。
西汉以钩町兵破姑缯、叶榆
公孙述窃据,大姓龙、傅、董、尹氏为汉保境。
由是观之,其人盖有时而忠也。
况今数百年来,慑服帖息,茍重之以惠,则彼独忠于古哉?
所宜密委边守常加宽恤,其人之商于吾境者,严讥而薄征之,疾则医之,死则殡之,使其至如归焉。
彼将益乐吾德而求为我用矣,则向所谓邕管逋寇之在南诏者,又安能数千里越求为我用之虏而犯我哉?
纵使尽力能攻而越之,则其锐兵坚甲固已缺顿于沿边杂虏,而我坐收其弊,擒之易耳。
今郡县大修攻守战斗之具,而愚民汹汹惊顾间,有瘗金而囊糗以待窜匿者,故洵敢以此说为献。
执事幸置之胸中,异日府公漕刑必将咨计执事执事择其说之可者发之,幸甚。
吁,执事权略智调,视措置岷蜀,其犹指挥仆妾辈耳,何待洵言耶?
虽然,居山者知虎豹之迹,居泽者识蛟蜃之穴。
洵诚惧执事不若洵家于此,闻见习熟,而得之之详也,以是不敢缄默。
平生所学《春秋》、《洪范》、礼乐律历,皆著之书,非遇执事閒燕讲道时,未敢以贽。
《兵论》三篇,冀执事观之,而知洵与夫迂儒腐生盖少异矣。
权书 其五 攻守1054年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一、《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四○、《名世文宗》卷二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八六、《三续古文奇赏》卷一一、《渊鉴类函》卷二一二、《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卷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
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
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
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
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
坦坦之路,车毂击,人肩摩,出亦此,入亦此,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曰正道
大兵攻其南,锐兵出其北,大兵攻其东,锐兵出其西者,曰奇道
大山峻谷,中盘绝径,潜师其间,不鸣金,不挝鼓,突出乎平川,以冲敌人腹心者,曰伏道
故兵出于正道,胜败未可知也;
出于奇道,十出而五胜矣;
出于伏道,十出而十胜矣。
何则?
正道之城,坚城也;
正道之兵,精兵也。
奇道之城,不必坚也,奇道之兵,不必精也。
伏道则无城也,无兵也。
正道而不知奇道伏道焉者,其将木偶人是也。
正道而不知奇道伏道焉者,其将亦木偶人是也。
今夫盗之于人,抉门斩关而入者有焉,他户之不扃键而入者有焉,乘坏垣、坎墙趾而入者有焉。
抉门斩关,而主人不知察,几希矣;
他户之不扃键,而主人不知察,太半矣;
乘坏垣、坎墙趾而主人不知察,皆是矣。
为主人者,宜无曰门之固,而他户墙隙之不恤焉。
正道之兵,抉门之盗也;
奇道之兵,他户之盗也;
伏道之兵,乘垣之盗也。
所谓,若秦之函谷,吴之长江剑阁是也。
昔者六国尝攻函谷矣,而秦将败之;
曹操尝攻长江矣,而周瑜走之;
钟会尝攻剑阁矣,而姜维拒之。
何则?
其为之守备者素也。
刘濞反,攻大梁,田禄伯请以五万人别循江淮,收淮南长沙以与武关。
岑彭公孙述,自江州溯都江,破侯丹兵,径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疾以精骑赴广都,距成都不数十里。
李愬攻蔡,蔡悉精卒以抗李光颜而不备文成破张柴,疾驰二百里,夜半到蔡,黎明擒元济。
此用奇道也。
汉武攻南越,唐蒙请发夜兵,浮船牂牁江,道番禺城下,以出越人不意。
邓艾攻蜀,自阴平景谷攀木缘磴,鱼贯而进,至江油而降马邈,至绵竹而斩诸葛瞻,遂降刘禅
田令孜潼关,关之左有谷曰禁,而不知之备,林言、尚让入之,夹攻关而关兵溃。
此用伏道也。
吾观古之善用兵者,一阵之间,尚犹有正兵、奇兵、伏兵三者以取胜,况守一国,攻一国,而社稷之安危系焉者,其可以不知此三道而欲使之将耶?
公孙述 南宋 · 陈造
七言绝句 押青韵
东来温诏枉丁宁,隆少忠谋肯汝聆。
不待宾胪延马援,始知西帝偶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