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胡安人挽诗庚寅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小司马彭然石焱徵其元配胡安人殉节诗余方移疾待罪不敢居风雅之列已蒙恩得赦唐宫詹诚以次金黄门堡韵七言四章付余属和余别为五言拟神弦之曲安人沈玉黔阳司马从王岭外妥贞灵招义魄抑必有深情将之李少翁临道士之事抑非贞魂所憙闻楚有二招用以慰烈陨返幽素连类而铭之不亦可乎
幽兰自著花,菖蒲自成节。
激流难久生,溪风易吹折。
夙昔兰闺英,金韬送远道。
历历视明星,悠悠思春草。
春草生有时,黄尘飞不已。
白玉忍蒙沙,清流怨何驶。
上有龙标月,下有沅江水。
沅水自东流,梧云向南开。
蒲花生石上,芳节待归来。
竹洲记 南宋 · 吴儆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八、《竹洲集》卷一○、《新安文献志》卷一二、弘治《徽州府志》卷一○、《南宋文范》卷四三
子吴子儆自永宁郡终更造朝,以淳熙戊戌四月日蒙恩赐对。
儆言朝廷所以备北边者甚至,而于南边经久之备容有未尽。
明日有旨擢守邕管,且令疾驱即戍。
儆复自言,某有父年且八十,以儆为命,南边之事顾岂少如儆者,惟朝廷幸哀怜儆事亲之日短而事君之日长也,愿得散地,以便亲养。
宰臣以其事白上,上方以达孝治天下,为之恻然,改畀祠禄
儆自弱冠宦学,流浪馀三十年,率间一二岁乃一归。
家故新安之南六十里,有田百亩,有宅一区,仅如古井田之民。
自祖父而上凡七世,皆安耕稼,守丘墓,无乘危涉险、折腰忍耻、匍匐趋走之劳。
至儆与兄益章始弃祖父之业,失其身于场屋之间。
益章筮仕为太学官,不幸蚤世。
儆凡三仕州县,皆不偶。
不惟不偶,且重得罪,以为亲忧,用是思欲自屏于无人之境,藏其身于庸陋寡过之地,荐复祖父之业,以安吾亲之心。
至是始以无庸叨冒优恩,月得俸钱三万、米五斛,量入而约用之,可以育鸡豚、燕春秋。
乃即旧居,稍稍葺治。
居之前有洲,广可数亩,旧有千馀个。
因其地势洼而坎者为四小沼,种菊数百本周其上,深其一沼以畜鱼鳖之属,备不时之羞,其三以植荷花菱芡,取象江村之景,且登其实以佐觞豆。
既又乘地之高,附之阴,为二小亭
其一面溪,溪之上有山,山多、杉、槠、樟之属,葱蔚茜茂,贯四时而不变,尤老人之所乐而数休焉,乃以「流憩」名之。
一名「静香」,以其前有,后有荷花,用杜子美「风摇翠筱娟娟静,雨浥红蕖冉冉香」之句为名。
亭之南为堂三间,环以岩桂万年枝及诸后凋难老之木。
东西二室为洞牖,使子弟之未胜耕者读书其中。
堂之北视上序炉亭之制,为小斋堂名「仁寿」,谓其幸生尧舜之时,得奉吾亲长见太平如击壤之民也。
斋名「静观」,取明道先生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
是中大有佳处,惟天下之静者能见之。
「静香」之东有,甚直而秀,其枝下垂如倚盖,可数人容膝其下,因名之曰「直节庵」。
盖木之类至众而至直者莫如,苏少翁直节堂名也。
庵之西有,旧为灌木所蔽,枝干拳曲,苔莓附之,与会稽之古无异。
之隐者,老而甚癯,山泽之儒也。
其下平夷,可罗胡床十馀。
然胡床于意行适至非便,乃断木如鼓之状可踞而坐者十辈,列于其下。
仰其华,夏休其阴,渴想其味,不施栋宇而之美具得于俛仰之间,因名之曰「隐庵」。
庵之前种桃卢橘杨梅之属,迟之数年,可以馈宾客及邻里。
桃溪之外,借地于邻,复得一亩许,杂种戎葵枸杞、四时之蔬、地黄、荆芥、閒居适用之物。
庵之西开小径,旁贯竹间。
夹径植兰蕙数百本周其上,与地相宜,颇茂。
循径而南,有堤如荒城,高出氛埃。
旁临旷野,溪流其下,潺潺然与风疾徐,登之令人心目俱豁。
复踞堤为二亭,曰「遐观」、曰「风雩」,于以见天空地大、万物并育之趣。
柳子厚谓凡游观之美,奥如也,豁如也。
是洲蕞尔之地,而高下曲折,幽旷隐见,殆具体而微者。
时具壶觞奉老人,及致老人所素狎者,徜徉其中,遇夜或风雨乃归。
老人虽不饮酒,然见人痛饮,则为之抵掌笑乐佐其酣适。
间为小词道其閒适之意,与景物之过乎前者,使童稚辈歌之以侑酒。
噫!
能使予忘贫贱、安农圃而无复四方之志者,匪斯洲之乐也欤!
常执中长官弃官归霅上 北宋 · 郭祥正
 押真韵
高飞不上云,不如栖白
屈身五斗,何似种松筠。
闻君将挂冠,筑室苕溪滨。
况有朱少翁,达论可相亲。
攲枕待落月,寻花送馀春。
市喧不入耳,休羡
我亦促归计,行当趋后尘。
魏府君纯甫墓志铭嘉定十五年十月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四、《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昔我祖父生七子男,其第三处士府君和孙,以后同姓乡贡府君邦达
六曰承事府君孝璹,以后舅氏。
既而伯、仲、季皆早世无嗣,我祖妣高孺人承事以季子了翁为仲朝散府君某后,命处士以仲子仲翁与七季父乡贡府君孝璹之幼子越翁偕为季父某后。
时诸父惟乡贡在,以诚长者为乡里所称,饥寒丧疾凡不获者皆求焉。
家事丛委,而我从父兄弟凡八人俱未昏嫁,头戢戢立,阃以内米盐靡密之事又重为季父忧,君为分其劳。
居数年季父卒,而君益不得自脱矣。
兄弟以次有室有家,门户日大,赀用浸屈,人犹以望于季父者望君,廪廪乎若有不克负荷之忧。
了翁佥书西川判官,数以书勉之。
寻召入学省,于是越翁已卒,所与同爨惟景翁、文翁少翁三人。
其有志于学者,君为除塾聘师以成其志,或耆好之不齐,则委曲缝护,惟恐稍伤弟顺之义,用能食指数百,无一间言者。
自叔父卒后凡二十馀年,而了翁文翁得以一意宦学,无所挠夺,则君之力也。
少翁既先卒,嘉定十三年冬十月甲子君卒,后两月景亦卒。
君年四十有八。
于是兄弟之仅存者二人,了翁出守潼川文翁亦以举辟交至,将为令新繁
既各有简书之畏,而孀号稚泣又不无返顾之忧,于是又重叹吾兄三十年干理经缉之为功也。
君取张氏,生子男辄夭,仅存者三女。
君卒后长女亦夭,嫂张氏以君之同产弟德翁之子某为君后。
又以君之治命营兆,得卜于某乡某里某山,而龟日未食。
十有五年了翁再召为郎,秉笔太史氏,文翁以书来曰:「龟食于十有一月壬申矣,兄其为书」。
呜呼!
余不得与于临穴之哀也,莫为之识,将永负神明,乃移书新繁,俾代余治事笃匠,以是志诸圹,且为(后缺)
魏府君景翁少翁墓志铭1222年11月28日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四、《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呜呼,余尚忍志余二弟之葬邪!
余叔父讳南寿,元配同郡樊氏,继室以承事郎赵某之女。
生二子男:景翁字清甫少翁字仪甫
清甫资谨实,不妄语,仪甫机悟多智虑。
二人尝与里少年游,为所訹,几越足绳检外。
裁自觉即屏谢不与交,杜门扫室,沈思微吟,累岁间步上下不失尺寸,虽族姻有不见其面者。
前书后图,左炙右酒,弟兄相对醺如也。
仪甫寻得疾,嘉定□年□月甲子卒,年三十有四。
清甫益自饬畏,食酒有节,抑远声色,惟义所当为者勇不可夺。
不漫为言论,言辄近理。
余嘉其彊善而壮于礼也,会守潼川,将挈以自助。
既治任,忽夜半自执其手,呼从弟文翁炳烛视之,曰:「此谁手也」?
曰:「兄左手也」。
清甫恍然曰:「吾今日病矣。
吾有四体而忘其半,吾焉得长乎」?
急从眉山取医治之,则已成淫痹之疾。
明年五月□□,竟以此卒,年四十有三。
余仕中外二十馀年,畏涂危机,摇落齿发,每有下泽车、款段马之慕。
呜呼,孰知其遂止此邪!
清甫取姨之子吴氏,再取李氏,故佥书剑南西川判官惟正之女。
生一女子,未嫁。
一男子,尚志,则故奉议郎、知灵泉县君载之仲子也。
清甫未病时,以为同气所出,取为己子。
仪甫取同郡韩某之女,生一男子,,以疮失明。
呜呼,既不假之以年,厥子又弗克大有所振立,匪命也夫!
匪命也夫!
葬以今年十一月壬申,墓在□□乡□□里□山。
余方以尚书郎待罪史官,不得往视窆,乃为书此以纳诸圹。
春秋集传纂例序庆历八年 宋 · 朱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经义考》卷一七六、《浦阳人物记》卷下、《金华先民传》卷七
柳子厚《与元次山论〈春秋〉书》言:「自得《集传》,常愿执洒扫于陆先生之门。
先生给事中,始得执弟子礼。
未及卒业,而先生云亡」。
复有先生《墓表》谓:「说《春秋》者百千,卒无有及其根源者。
先生讲述三十年,经学始大光莹。
乃为先生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与门人世儒相谥曰文通先生」。
其见尊于当世如此。
子厚,文章宗匠也,以韩退之之贤,犹不肯高以为师,独肯执弟子礼于陆氏前,则陆氏之学从可论也。
孔子没,前先生几千馀年矣,后先生又数百年矣,皆未有出其书之右者,岂非胶于偏见而然耶?
而汉通经者以董仲舒为第一,然犹胶于《谷梁》,不克别白,馀可知也。
临尝从师学,识其大略,复得先生所为书,乃晓发,惜乎不得人人传之,以速其远到。
子厚谓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况有明敏勤笃之资者乎?
近岁取人以通经为尚,学者无大小以不通经为耻,则此书之传,为时羽翼,岂可忽哉!
庆历戊子吴兴朱临谨序。
按:《春秋集传纂例》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三高赞(并序 熙宁三年 宋 · 朱临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
熙宁三年尚书屯田郎中林公权自请知吴江县
始至,览江湖之胜,缅怀古人,慨然有归兴。
乃即松陵胜绝处作鲈乡亭,且求陶朱公张季鹰陆鲁望三像绘于亭中。
既落成,公权遂具舟,由亭下拂衣而归。
吴兴,乃属朱临为《三贤赞》,以见其趣云。
矫矫朱公,当世英雄。
卓然先识,力避成功。
种也不悟,语已旋凶。
越壤千里,齐禄万钟
取如拾芥,弃若飘蓬。
五湖长往,千载清风范蠡
翘翘季鹰江东步兵
抗心世务,俛首尘缨。
顾时多艰,无日升平。
秋风动地,鲈鲙驰情。
载惟羊酪,不似莼羹。
终焉故国,江水长清张翰
茕茕鲁望,志履疏旷。
时谓散人,自比元亮
清不耻耕,贫不辍酿。
蓑笠扁舟,烟云白浪。
皓首丛书,焦心绝唱。
遗编如新,可见高尚。
按:陆龟蒙 《舆地纪胜》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八。
朱少翁除夕 宋 · 章甫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破晓东风又磔鸡,人心物态两推移。
建瓴岁月今将老,漂梗江湖少不羁。
独坐旧谙为客味,长愁新赋悼亡诗。
多惭府主莺花约,归去西畴恐后期。
大理寺丞致仕朱临殿中丞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九、《郧溪集》卷二
尔以文中科,不顾斗粟之禄,去而归故里,从容乎湖山之乐,不亦高乎!
属兹均泽,进秩一等,此赦令也。
而尔之齿甚壮,尚不欲撄之以吏职者,亦将遂尔之雅操焉。
尚书左丞梁焘资政殿学士同醴泉观使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皇朝文鉴》卷四○、《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五
君臣之会遇,岂不难哉!
居竭股肱之效,则与之合谋;
一旦有筋力之忧,则遂欲去位。
违从之际,朕甚重之。
虽朝廷始终之恩,固无所间,而贤者进退之分,亦贵其全。
爰有宠章,以褒远业。
具官梁焘,蕴造道之深识,知事君之大方,早以文学之望,更直于儒林;
晚以谏诤之才,尽规于治路。
向从内相之选,进领中台之权。
资其纳忠,距此周岁。
大纲已举,知戴胄之有劳;
奇论不闻,惜少翁告病
遽形奏牍,求解政议,章却复来,至于五六。
尔既怀知止之义,屡请于朝;
予亦有优贤之心,敢劳以事?
宜跻华于秘殿,仍庀职于真宫。
示以眷存,遂其安佚。
惟五福之报德,必锡之寿康;
惟大臣之爱君,不系于出处。
其绥吉履,益茂壮猷。
左承议郎致仕丁公墓志铭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丹阳集》卷一三
兴山水清远,世产第一流人。
本朝以文学、政事、风节致高位称名臣者,磊落相望,而高蹈著闻者自秘书丞朱临
先生皇祐进士,以壮齿得谢里居,自号少翁
远近慕其节,师尊之。
自是邦人以知足自励,归不待年者亦踵相蹑,公其一也。
公讳安常字权中,世家湖州德清
以讳某者为大王父,以赠中奉大夫讳某者为王父,以中大夫光禄大夫讳某者为父,而谓少翁外王父也。
少有识量,强立早成,率诸弟游贤关,声号籍籍。
光禄公遇恩当上一子,公居长而请先其弟。
崇宁五年果自以经术擢进士第,调开德府法曹参军,年少耳,所为已卓越动人,剧吏不能骫法弄事。
阅三年,将解秩,转运使许几器其才,尝表以自佐。
从事郎、泽州司户曹事。
会朝廷营宫室,下河东调大木钜万。
异时役夫斩木太行,频陟险峻,手足偶失措,辄颠坠崖谷,死者不可胜计。
部使者檄公护役,且诱以重赏。
公曰:「薄人于险而己尸其利,非仁也。
始吾不愿仕者,正以违己为病,今岂恋此帻哉」!
因求谢事。
郡守丞力挽留之,抑其奏踰月不上,而志不可夺,遂以宣教郎致仕。
是岁春秋才三十八。
光禄公喜曰:「而夙慕少翁高世行,今不愧之矣」。
宣和末给事卢公襄守吴兴,与公有学省同舍之旧,每叩门问政。
已而被诏朝京师,且率贵近交章起公,因请俱行。
公笑曰:「门既杜,脱复启,宁不比北山丛筱讥人耶」?
卒不屈。
中年益厌城市,喜葛山岩壑之秀,且有葛稚川遗迹,乃即其地筑草堂,环莳桐竹,日徜徉其间。
未几,金人扰浙右,士大夫南奔者无所归,公峙粮埽舍为之主。
有黄朝隐者,素昧平生,自金陵舆疾来求寓,公为调护其疾,俄不幸,厚礼葬之。
公乐振人之急,概如此。
两逢践阼恩,迁奉议承议郎,加赐朱衣银鱼。
积俸钱百馀万,皆置不取。
绍兴十二年九月某甲子,公年六十有五,终于家。
以某年十二月某甲子葬湖州乌程县游仙里葛山之原。
配羊氏,父曰奉议郎徽卿,封孺人
男曰士龙,强学有文,尝荐礼部;
士逊士元,尚幼。
女长适右修职郎江南西路转运司干办公事阎銮;
次适右承务郎邵;
次适将仕郎姚端诚。
孙男女各三人。
公性嗜书,遇警策必手钞而心记,与客语纚纚可听。
自奉孔薄,至可以利众,若聚图书、聘师友,一不靳。
对童贱礼意恂恂,与人交无新故悉竭诚悃,一话一言,洞见肺膈。
或问死生之理,怃然应曰:「彼怛化者,行有不慊于心者也,吾委顺而已」。
洎且死,起居言语似平时,家人迎医及门,已逝矣。
呜呼,岂退居二十七年之功用在是乎!
彼抵巘射进,夜行不止,而位高福富,碌碌与草木尽,视公所得孰多耶?
某再仕此邦,晚复卜居近郊,实仰公行义,且辱荐息女为孙妇,方图与公黄冠野服相从泉石间,而公遽不幸,悲夫!
初,光禄公以进士起家,入总榷货,出刺邠、光二州,有材力拨烦之誉。
官其子三人,公与弟安止、弟子雄飞,复能挹世科,而子姓与宾荐者相属,故今衣冠儒学盛家推丁氏,兴盖未艾也。
铭曰:
公仪仪,早为瑰奇。
学于古训,弗懈弗隳。
一世所难,独勇为之。
一世所愿,顾谢不窥。
天相其功,开迹宏大。
以壮为老,浩然夙退。
才虽不施,志则遂。
媚于林丘,优游卒载。
涂辙弗升,于天奚怼。
天卒相之,子贤而文。
圭组赫奕,岂必其身?
仰高亭记崇宁三年十月 北宋 · 富光祖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二、同治《湖州府志》卷四八
少翁朱先生退居吴兴翰林学士范公行词:「尔年三十有五,方古人强仕之时,乃能谢归,求安田里,虽云独善而去,与□□衣昼夜行不止者异矣,朕亦乌能夺尔之志哉?
丞于□□,尚有稍廪,其益清尚,仰而高风。
可授大理寺丞致仕」。
知制诰郑公行词:「尔以文中科,不顾斗粟之禄,退而归故乡,从容乎湖山之乐,不亦高乎?
然尔之齿尚壮,不欲婴之以吏职者,亦将遂尔之雅操焉。
可授秘书丞致仕」。
郡守徐公筑亭城隅,列训词于座间,载之图籍,以称朝廷所以褒扬隐逸之意。
通判军州事张公榜名「仰高」,今中书侍郎许公书额。
故天下以少翁名其园,以仰高名其亭,而人或以少翁先生也。
少翁捐馆历二十七年,其家有鬻其东园者,里人丁公并其亭而售之。
少翁之季子翼中力辨弥年,县大夫不敢决,行中舍人自贬所移文付之有司。
录事参军李公持论甚端,而所谓仰高亭者,遂得复置训词,而立先生焉。
未几,户部尚书钱公女自滁阳吴兴,欲析其居。
翼中抚诸子甚厚,数譬解之。
已而又欲购其宅者,以厚利诱之,且曰季叔累名而兴义,累名则可訾,兴义则不敢争。
钱氏遂涕泣趋府,乞分明白,又诋毁,乞出卖。
郡将虽知先生宅义不可分,孤幼产决不许卖,然不得已从之,而少翁园已售其半矣。
少翁园南北七十八丈,东西四十七丈,林木阴翳,而吴兴溪山,一览可尽。
行吟径、弦歌亭、坐隐轩、廨舍庵、平远亭、五柳墩,皆少翁先生燕居游息之地,今之所存,十无一二,而三径凄凉,殆尽。
呜呼!
少翁先生高操峻节,耸动海内,而季子翼中自南阳督邮投劾而归,年四十有二,葺其故庐以嗣先志,而魔难百出,乃知岩穴之士起而经世,欲为不败、执而不失者难矣哉。
又况一切虚假有数,必堕废兴□□间,不停不息。
少翁园犹存其半,抑未知后之人果能有其半耶!
予因谒先生而登其亭,喜其废而新之,请刻之石,以为异时子姓之戒云。
崇宁三年十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