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其二 五代 · 海印
 押震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澄渟复湛然,影像分如印宋晁迥道院集要》卷三。)
北宋 · 晁迥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可触。
一真法界中,灵照常安(《晁文元公道院集要》卷一)
昭德新编序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五
愚尝汎览前史,见有老而好学者,知其性之所乐也。
今记忆其一二焉,因直书之。
蜀向朗少时,涉猎文学,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踰八十,犹手自校书
南齐沈麟士少好学,及长隐居,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自抄写细书。
时人以为养身静默之所致也。
后魏高允少孤,夙成有奇度,好文学,年九十馀,诲人不倦,手常执书,吟咏寻览。
愚窃不揆,因而省己,自筮仕及致仕越四纪,自未冠及大耋越五纪。
而閒居已久,年踰八旬。
从昔至今,茍未有故,未始一日废观书弄翰之学,绝无馀好,性自然也。
第寒迹孤进,禀赋愚直,猥以薄艺,幸会清世,策名委质,自结明主,绵历两制,逮事三朝。
进退以礼,荣愿满足。
揣循愧惕,久于尸素,无功以利国,无德以惠人,深思立言,庶几补过。
今故旁求内外经典中事,并耳目思虑所及之事。
非为属辞充笔苑,会友资谈柄,直以积学岁深,晚节感悟,诸缘悉备,难得易失,浸加衰朽,不可虚过,切欲于古圣教法中,力行万分之一,觉利及他亦如之。
窃详东鲁之书文而雅,垂为格言,简淡隐微,不可以洞晓;
西域之书质而备,充于大藏,重复浩博,不可以周知。
故此《五说》,酌中而作。
夫信士属意而有福慧二业。
慧业可以登妙道,此则别论。
若欲勤修福业,结人天之胜缘,即此《五说》,最为精当,事贵洞晓是也。
释氏经典,其说甚明,惟许作正观,不许行邪道,敏识之士,固当知之也。
老马之识犹可使导人以归路,老人之语岂不能晓人以知方?
敢告英妙,慎勿轻蔑。
噫,栋宇宏壮,居之者当知经构之劳;
品味丰洁,食之者当知烹造之劳。
区区采述,其劳亦尔。
流布心术,以代面谈,不在乎文,而在乎意,意之所至,斯可见也。
彭门晁迥
按:《昭德新编》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法藏碎金录序天圣五年九月十五日1027年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予爰自弱龄,逮兹暮齿,探古圣之域,窥众妙之门
涉猎儒道诸经,必也考求微旨,修身慎行,著为箴规。
又于贝典,详观了义。
法喜融液,映夺居多。
倦闻世谛,不争戏论,洞见至理,新新无穷。
然知抚心驯柔,道所由致,而且挥翰祖述,志未能忘。
暨挂冠之后,栖息乎浚都昭德坊之旧居,别葺静斋,翛然独处。
素所乐欲,习以成性,手不释卷,笔不停缀。
贯微臻极,深入骨髓,消忧释结,大沃襟灵。
虽患思萦,亦庆缘熟。
斐然章句,联翩衍溢,开陈有补,弗忍遐弃。
众制词律,存乎别集。
每分类例,颇烦命篇。
自今听览机会,或该演劝,属文导意,靡拘详略。
片言鳞次,混而编之,数无预定,兴尽当止。
奉法宝而推美,非小智之自矜,故名之曰《法藏碎金录》。
内有意涉重出,积习之故,前辈亦尔,不复删简。
若其束于教者,或以迦谈见诮,亦无惮焉,不能以外妨内也。
时天圣五年丁卯岁季秋望日序云尔。
天圣九年仲冬月稍量字数,分为十卷。
晁迥撰。
按:《法藏碎金录》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慎刑箴(并序天圣六年五月1028年 北宋 · 晁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金石萃编》卷一三一、金石苑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书》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又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礼》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
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斯乃古先垂世之文,布在方策之著明者也。
圣朝顺考古道,以御万邦,建官率属,尤重其事。
《汉书》曰:「张释之廷尉,天下无冤民;
于定国廷尉,民自以为不冤」。
噫,凡亲民莅政,司刑典狱之官,若能明慎深切,法汉之张、于二贤,则仁德之□,无出于此,至如践卿相之位,固当然也。
鲁庄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路温舒曰:「天下之患,莫深于狱。
捶□之下,何求而不得」?
周勃有大功,历尊位,威望素震。
及坐事被摄,犹叹狱吏之贵。
是知愚弱之民,茍婴缧绁,则锻□诬服者可胜言哉!
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
刻木为吏,期不对」。
此皆悲痛之辞也。
尝接深识钜贤先生之论,□为食录之士,固当恻隐济众,自求多福。
殖福之法,必须善利及人。
善利之要,莫若慎刑最为急务,馀皆不足为比。
先生又云:「慎刑之至者,既知其幽圄可恤,当视所治之人皆如己子,必在乎始末疚心而轸念焉。
无怠忽,无苛留。
□报应之的,其福称是,理贯神明,灼然无疑」。
又云:「听讼折狱,至于评刑,次第之间,必具四德。
公清首之,先正自心,勿为势力所迁,一也。
明察次之,究其事始,勿至变乱成惑,二也。
仁恕又次之,既得其情,哀矜而勿喜,三也。
平允又次之,狱具取决,无庸上下相欧,以刻为明,四也。
四者备矣,何庆如之」!
先述《劝慎刑文》,明引经史中善恶之报,达诸聪□。
今又作此《慎刑箴》,续而助之,敢告英才上智,必信勤行,与诸同志者更相导谕,广树阴德。
大则合仁者安仁之安,□亦获智者利仁之利也。
勖哉当职,幸垂精鉴。
其箴曰:
刑之所设,禁暴防淫。
慎□戒滥,利泽惟深。
如烛于闇,拯于沉。
所以君子,必尽其心。
慎刑本仁,仁者多寿。
滥□获报,天网不漏。
严母先见,于公有后。
愿布斯文,置诸座右
宋天圣六年岁次戊辰五月乙未朔,十二日丙午上石,立于永兴军至圣文宣王庙。
陕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宣德郎、守尚书兵部员外郎护军赐紫金鱼袋李周士陕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兼本路劝农使中大夫尚书刑部郎中直史馆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杜詹
安众院主悟本大师惠□监刻字。
晁监丞婺州关市之役996年 北宋 · 王禹偁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关征市赋縻贤俊,谁爱此官为吏隐。
将作晁丞于役时,婺女星临海边郡。
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
会待时来即并伸,也知道在终无闷。
君不见路随含笑坐市中,屈身岂愧丹阳尹。
又不见张生狂醉恋扬州冬瓜堰下甘肥遁。
此行况是奉皇华,数丈轻舠载一家。
携瓶下岸买竹叶,挂席背风穿蓼花
霜晴震泽初尝,泉过惠山应试茶。
虎溪晓云灵隐雪,钱塘夜潮照湖月。
密排诗景在途中,旋吟新句教儿童。
渐近金华见隼旟,五马来迎使者车。
应知骥足暂拘绊,八咏楼开频启宴。
醉中官妓乞歌诗,剡溪纸贵抄新词。
他年谁献子虚赋,召入金门五云路。
因思江东,不似晁丞今独步
知贡举晁迥大中祥符二年春 其一 北宋 · 赵恒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礼闱选士古称难,都为升沉咫尺间。
较艺清时公道在,抡材应得惠人寰。
(五年二月知贡举晁迥 其二 北宋 · 赵恒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盛时选士贡闱开,殿宇闻风献艺来。
心似权衡求实效,勿教蓬荜有遗才。
崇文院雕印晁迥等所上考试进士新格诏景德四年十月乙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九(第三册第二六六八页)
甲乙设科,文章取士,眷惟较艺,素有常规。
特用申明,聿加刊定,既遵程式,免误学徒。
庶敦奖善之怀,以广至公之道。
宜令崇文院雕印,送礼部贡院颁行。
晁迥等举堪大藩知州二人诏景德四年十月乙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五、《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第五册第四六六七页)
乃眷守臣,寔分朝寄。
询求民瘼,宣布诏条,咸冀得人,俾之受任。
宜咨著位,各举所知,务择廉能,用副忧恤。
其令翰林学士晁迥等,各举常参官堪充大藩知州二人,具历任功过以闻,如任使后不如举状,并当连坐。
慰抚权知贡举晁迥李惟大中祥符五年五月甲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宋大诏令集》卷一八八
卿等往莅文衡,允符朝望,仍问考艺,克协推公。
然于陪隶之间,颇失防闲之术。
卿等方当锁宿,故不周知,朕备究事端,可从情恕。
但思举职,勿复怀忧,无致遗才,允资宣力。
晁迥等奏寄贯人召京朝官充保诏天禧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五之三(第五册第四四九七页)
仍令于大中祥符七年寄贯人数中定额,许召有出身京朝官充保,所保不过三人,考试合格,别立项申解。
保举后,本人有伪冒、曾犯刑宪,保官当行朝典。
晁迥等举文学优长履行清素者各二人诏天禧四年九月己酉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一六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七之一八(第五册第四六七一页)
朕奉若前猷,思皇至治。
敦尚儒雅,式合彬彬之风;
柬求端良,用流蔼蔼之咏。
惟早司于翰墨,固多识于隽髦。
其有修词博古之可称,絜矩践方而无玷,俾从类举,各以名闻。
资该洽而复温纯,进清修而抑贪竞。
繄乃荐能之效,副予育材之心。
宜令工部尚书晁迥翰林学士杨亿刘筠晏殊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户部侍郎李维知制诰李咨宋绶张师德,于朝官内各举有文学优长、履行清素二人。
仁宗乞优礼李允则晁迥天圣二年八月 北宋 · 刘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七○、《皇朝文鉴》卷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五、同治《清丰县志》卷九
臣伏睹近降除书,以客省使康州防禦使李允则特授宁州防禦使,仍放朝谢,与假,将治行。
恩加勋旧,事出非常,凡居将帅之臣,各励公忠之节。
窃以李允则素怀韬略,动有机权,屡委边防,务期安辑,不邀功以生事,无纵敌而失谋,虽古之名将,无以加矣。
是以行命之日,中外皆喜,必若制置军马经略亭鄣,枢近大臣成算之外,若召而赐对,询以方略,则老将谙练,必有所长。
臣又伏见太子少保致仕晁迥,端庄植性,冲澹自居。
历任三朝,垂五十载;
徊翔两制,踰二十年。
先帝宠遇便蕃,讲求典礼,议论详正,无不参预;
加以继司文柄,时谓得人。
今之台阁清流,州郡循吏,之论辨,所得居多。
近者引年致政,斯为达礼,五常百行,盖无缺焉,文苑指为宗师,朝野推为君子。
有兹儒雅之望,未行优异之恩。
臣亦愿两宫圣慈,特同允则近例,赐以全俸,丰其燕居。
其或朝廷将行大礼,时议大政,宰司裁成之外,特开延英,访以经史,耆儒详练,必有可观。
每遇万几馀閒,温凉得所,详延二老,赐之从容,俾说往古治乱之因,国初经制之务。
如此,则文事武备,尽美于昌朝
养老乞言,有光于古昔;
尊礼宿旧,益厚于时风;
传示方来,用光史册。
臣以为文武班中,功名雅望,终始一致,以至高年者,唯此二人。
允谓时贤,恐须旌别。
史馆晁司谏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武夷新集》卷一九
伏审光奉圣恩,荣加宠命,伏惟庆慰。
窃以周有司谏之职,所以名官;
唐设大夫之阶,因而命服。
处诤臣七人之任,超散官五品之荣,仍兼史阁之资,实耸士林之观。
司谏学士瑰琦迈俗,纯粹积中,负王佐之伟才,擅人伦之嘉誉。
至诚遇物,固璞玉以浑金;
馀力为文,必摛锦而布绣。
自决科于丹陛,便随牒于四方。
主父欲厌于宦游,贾谊始闻于召对。
职司直笔,削青简以惟勤;
班奉内朝,服皂衣而已久。
果上书于阙下,旋对策于禁中。
三道既成,推平津于第一;
万乘斯览,喜相如之同时。
遂诏有司,亟迁好爵。
华衮之职,俾效于弥缝;
名山之书,再加于论次。
既临轩而延见,仍赐服以褒崇。
朱绂被躬,式将旌德
嘉鱼》发咏,用庆得贤。
固将大树风声,克扬职业,三进及霤,一言兴邦。
更彰謇谔之名,便历吁谟之任。
岂但文石之上,为鸳鹭之羽仪;
兰台之中,正鲁鱼之讹谬。
顾惟祝望,实异等伦。
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知制诰晁迥刑部侍郎馀依旧制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文庄集》卷一
敕:国家颂次祖宗之典,允资硕茂之才。
既䌷绎以成书,实精研之备至,宜推异渥,式奖名儒。
具官某局致渊通,资气淳素。
韫深厚之学,藻润于训词;
敦栖约之风,静一于流竞。
表仪群士,茂耸明姿。
而自总缉旧章,编研史策,历年滋久,宣力居多。
宜擢贰于秋卿,俾增辉于内禁。
勉膺宠眷,无怠钦承。
可。
乞与修真宗实录表1024年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文庄集》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臣某言:伏以缉熙盛节,先圣之鸿徽;
䌷绎信书,孤臣之旧职。
冀殚薄技,少谢遗恩。
仰渎谅阴,伏增震悸。
臣某诚恳诚惧,顿首顿首。
窃念臣材命奇薄,门族悴寒。
顷事先朝,最承华宠;
对问轩陛,擢自诸科。
第念庸微,久陪法从。
旋以上封纳爵,诣理代亲,事敢自明,谊当引罪。
先皇帝恫矜孝养,昭式礼经,抑去空文,比用宽典,裁令出守,趣使知非。
臣敢不梦寐惟忧,夙宵咎痛?
使食当去,亦冀改为;
傥心可铭,不难自剋。
庶伸尺寸,渐积岁年。
赎一眚于前辜,答万分于用造。
何图凭几,遽迫遗弓;
云补无辰,攀号罔极。
恭以真宗皇帝躬训慈俭,颛讲艺文,拓邃古之皇衢,刬叔世之霸轨。
泽浸九域,雨润而云游;
威惮四夷,风翔而电照。
临民先悃愊之吏,防边后忿鸷之臣。
恭默道枢,偃仆武节。
长养万物,休息群生。
由是瑞命荐臻,上仪交举。
纪姓垂鸿之典,焕衍于苍珉;
候日畴圣之符,充溢于金匮。
仰对在天之烈,莫先垂世之书。
必当遴简时材,章叙实录。
礼文至盛,注记尤多。
诚须博集简编,广分卷第。
宜有冗吏,以备后陈。
重念臣顷在往年,常参史局
太祖皇帝大功美业,幸预于编研;
太宗皇帝盛德嘉猷,继叨于颂次。
成书未几,急景难留。
当时史官迭为异物,唯臣与晁迥二人尚存。
臣虽出典五城,连更六祀,弃置刀笔,奔走泥涂,温故无由,属言多废。
若乃先圣发明之类例,朝家经济之规模,靡敢暂忘,粗能追忆。
傥使编联事实,系叙日时,庶能上给英儒,广资鸿笔,宣赞风美,焕烁古今。
式效涓诚,仰酬馀烈。
伏望皇太后陛下布昭宸鉴,祗遹诒谟。
哀报国之危衷,委容辉之末照。
念臣先圣宠绥之日,振拔为优;
皇帝潜跃之初,遭逢最旧。
特垂开可,许以报投,讵敢衒鬻非材,徼冀误宠。
傥俯容于竭力,乞靡预于畴劳,才获成编,即求为郡。
永罄朴忠之节,仰酬简照之私。
晁迥舍人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文庄集》卷一九
伏以先王知文之可以守天下,士之可以司文德,故择聪明方正之臣,居左右侍从之列,思得荐进,以广儒雅。
然则旒冕之侧,贤者不敢自私其禄,皆欲显忠良、拔沉滞以自效。
故君明臣忠而后良士大夫进焉。
龙兴,奄有万国,礼乐之臣列于王庭,而升文章之职,居顾问之地,十而有一,犹比肩也。
迩者执事台阁,蔚有令誉,帝用明试,擢居近臣,斯文载光,远近交庆,孤寒之士皆离蔬释蹻,翕然有膏粱之望。
诚以皇上之明,执事之忠,千载一时,不可失也。
伏念某生长闾巷,结发事师,抱六经知谈仁义,执刀笔知为纪述。
先哲之行,从政之事,虽失其具体,而得其枝派。
其如恓恓京辇间,困于尘埃。
公卿门闼,峻如天梯,而不可履。
物不终否,有时而泰。
果遇执事不有清贵,惠顾寒贱,赐见于清閒之际,而勉其劳苦。
固非敢徼一面之福,幸失得之举。
但念服邹鲁之训,累岁月之功,不敢自贤以妄进,不敢自愚以自退。
伏冀执事平权衡以榷其轻重,开龟策以决其疑贰,设针石以导其聋瞽,使迷途无长往之叹,苦学无虚费之劳。
《传》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踪迹如是,勤拙如是,惟明公裁之。
传法院碑铭1035年10月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文庄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以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传法院太平兴国寺
今上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以景祐二年六月特诏史官追颂先烈。
史臣某拜手飏言曰:唐氏中微,五代多故。
三辰昏祲,九服煨烬。
虎争龙战,糜沸云扰。
我国家题五精之期,起千岁之统。
祛天地之否隔,拯夷夏之涂炭。
剪寇剧以靖摇乱,诛僭剧以遏横骛。
太宗皇帝张天弧,顺斗极,驱除邻敌,驾驭髦杰。
制礼乐于已坏,振文武于将坠。
艺祖以造大业,由太弟以纂鸿绪。
归马论道,投干讲艺。
覆露所及,辙迹所到,罔不辟皇衢,刬霸轨,一文轸,齐量衡者焉。
洎乎六幕谧宁,中宸閒晏,披蠹简,访幽经,观天人之交,探神明之奥,补缀漏遗,讲求希阔。
朝夕之议必稽于典册,小大之政咸本乎根柢。
尝谓佛法之至也,百王不易,历世弥盛。
中原之区宇,绝域之种落,户讽其书,家图其像,一睇窣堵,一嗅薝卜。
或因受以悟法,或睹相以趣善。
感照以应群动,广大以摄万有。
裨德教,省威戮,其来尚矣。
先朝乾德中监遣僧行勤等一百五十有七人,各赐装钱访经西域,今继有还者。
嗟其翻译之废,载祀二百。
非国家削平多垒,奄宅四海,通道夷貉,暨声葱雪,大事因缘,畴能复之?
会鄜畤守吏王龟从上中天竺印度僧法天、梵学比邱法进译经
又北天竺三藏天息灾与其受具母弟施护,各持梵夹来献,符帝雅意,天实启之。
乃遣内侍郑守钧肇营兹馆,赐息灾法天等宣译,命光禄卿汤悦等润文,法进笔受、缀文,义学苾刍慧达證义高品王文寿等监译。
由是宪前轨,稽秘藏,依金刚界,扢种子坛,书字源,布圣位,三成藻饰,四事庄严。
藏主译于坛北;
僧證梵义、梵文,义学僧證义,刊定华字于左右;
润文东南,以资笔削;
监译西南,以肃仪律。
新经既成,制跸临幸,赉物有品,诏赐金额,岁给飧钱一亿六十万,度僧十有一人。
翻译之制,大备于兹。
御制《三藏圣教序》以冠经首,息灾赐名法贤
又诏择京寺童子得惟净等五十人,令肄梵学。
每大电纪辰,贝多启译,经成奏御,召对赐坐,进见甚宠,观者荣之。
真庙绍文,鸿徽累盛。
舞羽而清河右,再驾而羁幕北。
銮旗驻于兹馆,篚币班于法席。
洎乎勒圜,封禅梁阯,上仪交举,盛节咸备。
拥九清之嘉祐,访三空之真谛。
祗适先训,布昭睿藻,作《圣教序》以赐之。
又诏参知政事赵安仁等,并所降制诏,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复以宰臣丁谓王钦若充使,以宠重焉。
圣上慎徽祖服,光启宗范
长养容覆,极两仪之大德;
睿哲广运,总列辟之能事。
尽美乎万几,宣精乎三教。
悟然灯之授记,当弥勒之嘱累。
以无上之知觉,建大中之教化。
述《三宝赞》,以冠藏录。
众圣欢蹈,群生依怙。
雨花芬都,金光照烂。
恩深归救之本,理极名言之表。
无量功德,非思议之可及也。
兴国壬午距今乙亥五十四载,宠灵积累,妙因殊胜。
有若今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师臣上衮,博达空理,奉制兼使。
参知政事尚书吏部侍郎宋绶以宏材硕德,了悟真际,被诏润文。
有若故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曙参知政事张洎赵安仁枢密副使杨砺翰林学士承旨晁迥李维翰林学士朱昂梁周翰杨亿,皆以学通儒释,继司译润。
上哲清流,尽在兹矣。
翻宣表率,则有三藏五人,皆赐朝散阶,累迁试光禄卿
法贤,次法天,次施护,并刹帝利氏,深穷秘密,博通华竺,功成顺化,恤礼尤异。
又次法护,北天竺憍尸迦氏,始隶毗尼,聿修禅诵,先朝以其至自西遐,该明法要,令嗣译度。
次曰惟净,故吴王李煜之犹子,七岁依师,选习梵业。
真皇以其不游西度,精晓贝文,特命主译。
天圣中法护请还身毒,惟净求往阙塞,累表不允。
今皆际会昌期,宣隆教典者焉。
其监译内侍则自文寿至今内藏库内常侍陈文一、御药院入主供奉官阎士良印经院入内高品朱若水,十有七人,皆简擢恭恪,以干院事。
笔受、缀文、證义等僧,则自法进至今文一、法凝、鉴深、慧涛、潜政、清漏、善初、义崇、慧素、存行,及梵学僧文涉、道、慧灯、七十有九人,皆妙择行业,以塞朝选。
其贡经,五印度僧则自法军至法称八十人,取经还华僧,则自辞潮至栖秘一百三十有八人,皆克遂至愿,赞此大缘。
宠赉之数,咸有差次。
其贡献并内出梵经无虑一千四百二十八夹,秘之院阁,译成经论凡五百六十四卷。
续于藏室娑婆之界,以语言文字作佛事,原本缺。
体貌丞相,宠数尊异。
其诞辰翻译,瑞场启罢,并命两府衡弼传香赐会,著为永式。
夷简诗称谢,有诏刊石。
译馆之荣,于斯为盛。
说者云:译者释也,交释华梵,对传句读,办祛楼之笔,简韦陀之辞,本政因以建之,糅杂句以文之。
广阴入之津梁,续痴冥之灯炬。
宣我象教,功孰大焉!
然而拟于法者空,几于真者静。
染空尚垢,知静犹障。
若夫遗照觉,度禅定,应现无方,圆明具足者,岂有髣髴于其间也哉?
但以千觉度人,始自言语;
八藏垂教,必假文翰。
双林示寂,鹫岭罢谈,五百年中,皆正法。
三十四字,广衍右行,充溢诸天,靡迤东土。
非传释无以达华夏,舍润色无以足言志。
凿五蕴之牖,破三毒之网。
塞颠倒之涂,决苦恼之海。
俾众生竭爱流,灌毁宅,味甘露。
以清凉大士悟始觉證,法身护神,通而游戏,其六度之本源乎,万行之因地乎!
宜固谛方言,练横字,审缘起,正思惟。
贯穿宗极,以了密义;
涉猎苍雅,以定华文。
备而不繁,直而不略。
诃四病之微细,拂二见之邪执。
洒之海墨,则诸佛下观;
咏以潮音,则百灵潜听。
使广劫之下,知朝家崇建之美,叹圣上尊向之仁,不其伟欤!
臣早游史阁,尝预译场;
终以钝根,求补外职。
地如亭历,有生之累犹多;
笔若须弥,众妙之门难尽。
上勤哀旧物,俾图懿铄。
奉宸旨,靡敢固辞。
议者以为圣上之建斯铭也,昭贻厥之谋,周文之追孝也;
尚记事之美,陶唐之有文也;
光大度门,能仁之悲心也;
守护正法,有帝之鸿誓也。
宣是四美,垂厥无穷乎!
龙天降格,神祇叹誉,永锡百禄,大庇中区,皇哉焕乎!
谨为铭曰:
西方圣人,万化幽赞。
兆启于周,法至于汉。
森沉天禄,古经肇焕。
䆗窱甘泉,金人耸观。
机缘合应,梦寤通灵。
东入,愔景西迎。
氎像可传,绘事初形。
具偈难解,译法肇兴。
魏晋洎唐,正闰十九。
变梵成华,翻传代有。
篆隶兼该,典坟旁究。
八备咸精,三难尽剖。
贞元以降,国步多艰。
戎笳沸路,盗戟横关。
悉昙罔学,雷岭谁攀?
法器几堕,慧命将殚。
明明上穹,启我有宋。
尽殛残暴,并苏愁痛。
神武拓迹,圣人垂统。
四貉同文,五天𠨿贡。
皇灵有赫,法宝增光。
精庐再考,译席重张。
半满交显,疑伪兼详。
六义垂范,万颂裁章。
竺典岁臻,华经日续。
液金贲字,彫琼丽轴。
思文祖祢,尊善导俗。
克昌厥后,介尔景福。
皇帝孝思,对越无极。
碑颂休烈,载刊金石。
铺昭上乘,博济含识。
惟皇寿考,时万时亿。
昭德新编原序景祐三年七月 北宋 · 李遵勖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同治《清丰县志》卷九
予尝历览古贤风烈,子刘子唐刘禹锡有云:「读书三十年,百虑而无一得,然后知世所谓无非畏途,唯出世间法,可尽心耳。
繇是置几案者,皆旁行四句之书;
备将迎者,多赤髭白足之侣。
深入知地,净通还源,客尘观尽,妙气来宅」。
予服勤斯言,景行先哲,而能和长者之论,蹈高世之行者,则见之于故太子太傅文元晁公
一日具手疏,谈向来道义,继以所著《昭德新编》三策相示,且曰:「非尚辞华,多存劝戒,止述大意,勿用虚饰。
自为冠引,申明篇旨,俾之别叙芳矱,用施华椠」。
嘉故人之雅意,遘仍岁之多疾。
文方嗟于将落,公倏悲于先露。
追惟畴昔,泫然流涕。
今里中多暇,一发珍蕴,复雪尘虑,玩绎辞理,有如子刘子焉。
近之者,则薰服乎之媚;
法之者,则性静乎龙鲵之渊。
将广布传谅,资探撷思,其人不可得而见矣!
翰林公以懿文华国,登鸾凤之署,荣于世官;
淡水论交,挺金玉其相,表于风俗。
怀先正绪馀之感,形尺牍欸密之情,勉从践言,无爽修许云尔。
时皇宋景祐三年七月一日李遵勖序。
按:《昭德新编》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