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黄鲁直画跋后三首 其三 右军斫脍图1095年1月12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七○、《兰亭考》卷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谢安石人物为江左第一,然其为政,殊未可逸少意,作书讥诮,殆欲痛哭。
此所谓君子爱人以德者。
以纸五十万与桓温,何足道。
此乃史官之陋,而鲁直亦云尔,何哉?
书生见五十万纸,足了一世,举以与人,真异事耳。
本传又云:「兰亭之会,或以比金谷,而以逸少季伦逸少闻之甚喜」。
金谷之会,皆望尘之友也。
季伦之于逸少,如鸱鸢之于鸿鹄,尚不堪作奴,而以自比,决是晋、宋间妄语。
史官许敬宗,真人奴也,见季伦金多,以为贤于逸少
鲁直又怪画师不能得逸少高韵,岂不难哉!
余在惠州徐彦和寄此画,求余跋尾,书此以发千里一笑。
绍圣二年正月十二日东坡居士书。
次韵戏答彦和彦和年四十弃官,杜门不出)1068年 北宋 · 黄庭坚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本不因循老镜,江湖归去作閒人。
天于万物定贫我,智效一官全为亲。
布袋形骸增碨磊,锦囊诗句愧清新。
杜门绝俗无行迹,相忆犹当遣化身。
徐彦和 其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二、《山谷全书·正集》卷一九
再拜。
比因太和普觉院人回,寓书信,左右当已呈彻。
专人辱手诲勤恳,审监郡草偃风行,又得从容于文字。
推恻怛以惠鳏寡,忠实以教官吏,力行所闻,不以才高位下而自贬损,神之听之,实百福之所会。
惠示《坛经》笺训,极见用心之美。
今时道俗往往不护言行,斯文之作,实不虚费翰墨。
若欲究竟兹事,更须退步,损之又损。
恨不得相见尔,谨奉状,临书怀想。
徐彦和 其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二、《山谷全书·正集》卷一九
顿首。
前附隆庆人拜书,当已彻几下。
自顷多病,不能嗣音,即日不审何如?
伏惟监理甚办,内外崭崭,黠吏无所措手,颇甄别官曹人物,精确,定不使玉石俱焚也。
所寄诗文,久乃得熟观之,极见琢磨之功。
奉想丹墨之暇,左右经史,时以古人用心处,一浣刀笔之尘也。
未缘参承,惟有怀想,不宣。
子正使君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五、《山谷全书·别集》卷一五、《宝真斋法书赞》卷一四
某再拜。
奉别再见秋暑,怀仰何日不勤,夏中两上状,不审皆得彻几下否?
不雨四十馀日,岁事或失望,时雨三日,甚慰人意。
想贵部亦沾足,秋成有望,忧民者可以加餐矣。
彦和解官去,新通判为谁?
相欢否?
某寓居蒙免,未缘瞻望,临书驰情,伏祈为国自重。
徐彦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九、《山谷全书·别集》卷一九
太和尉裴安世,如晦之子,其人好学善士,但恐为吏不堪快健,不称尊怀,尝试接引之否?
其家有如晦时钞书及古墨,皆天下之选,可试观之也。
前所寄香,似与小宗不类,亦恐是香材不妙;
使香材尽如所惠苏合之精,自可冠诸香矣。
意可尤须沈材强妙。
前录意可方去,似遗两种物,盖当于诸香后云「龙脑、麝香各三钱,别研」。
若果遗,幸增入。
更有一郑康成注《汉宫香法》,未检得,续寄上。
双井似差胜去年,漫寄一瓯,尝试如何。
徐彦和 其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山谷全书·续集》卷一
某顿首。
前承损惠壑源、苏合,方在南昌,人事纷纷,不暇开视。
及还山中,碾试壑源甚妙;
苏合桴盛,所未尝见,计与异时所得垍合中者相县也。
感佩佳意,无以为谕。
香法今录上,不知公库方尚在否?
或合得成,令惠一二两,幸甚。
徐彦和 其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山谷全书·续集》卷一
顿首。
前附隆庆僧人回上状,并烦调护刻永明示众语,计已兴工,若早得十数本,带向北亦佳。
所惠香非往时意态,恐方不同,或是香材不精,及婆律与麝不足邪?
前录上小宗香法,必已彻几下矣。
欲寄新双井,以山寒尚微,它日别求便。
附上石刻数种,谩尘斋中墙壁,不足观也。
右军斫鲙图后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八、《兰亭考》卷八
徐彦和送此卷,云是《右军斫鲙图》。
余观此榻上偃蹇者,定不解书《兰亭叙》也。
右军会稽时,桓温求侧理纸,库中有五十万,尽付之,计此风神,必有岩壑之趣尔。
思堂书。
宜州乙酉家乘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七、《豫章先生遗文》卷一二
四年春正月庚午朔
元明永州唐次公俱来,居四日矣。
是日,州司理管及时当来谒元明,饮屠苏。
二日辛未,小雨。
永州脚夫四人回寄糟蟹、虾朐、、蠓子、大烛、草豆蔻、蜡,作未酉亥腪肫。
元明、次公会食罢,步出小南门,西过龙水县,道遇崇宁道人文庆。
三日壬申,阴,微寒。
食罢,元明、次公对棋,予独步至安化门,得黄雀数十。
四日癸酉,微阴。
叔时元明、次公同饭,为元明作花吉贝背子。
叔时棋,叔时再胜而三败。
五日甲戌,晴。
郡守而下,来谒元明,得柘姑。
六日乙亥
四山起云而朝见日,大热,才裌衣。
始迁书药入新居。
七日丙子,阴。
辰巳,大雨。
入新居,大寒
八日丁丑,晴。
张载熙兄弟、冯当时、周惟深书。
得大含笑一枝。
叔时来棋,人胜一筹,叔时三胜而四败。
九日戊寅,晴。
元明步至管时当莫疏亭。
十日己卯,晴。
步至三角市。
食罢,从元明步自小南门,绕城观四面皆山,而无林木。
历西门、北门、东门、正南门,复由旧路而还。
得曹醇老书,寄二酒、乾、生熟栗、黄甘、山蓣。
十一日庚辰,阴。
元明步出小南门,西入慈恩寺,又西入香社寺,乃折而东,入植福寺,略龙水乡而归。
十二日辛巳
朝雨霢霂,巳、午晴。
十三日壬午立春,晴又阴。
元明步出小南门,访崇宁道人文庆,卧于庆公之室。
紫堂山人王渐、僧惠宗实同行。
十四日癸未,晴又阴。
夜从元明步出东门,上高寺,入天庆观,乃至崇宁寺
僧崇广自融州回。
十五日甲申,晴。
嗣文书,送五缣,报嗣深光山罢归,得先民辟通行交子司勾当
兄弟仕同郡而不阂法,可庆也。
知命长女与其婿张钧及其姑之乳媪来留半月。
十六日乙酉,晴。
夜从元明步至崇宁寺
十七日丙戌,晴。
元明浴于小南门石桥上民家浴室。
叔时棋,叔时三北。
太医朱激馈双鹅。
十八日丁亥,晴。
大热,不可裌衣。
十九日戊子,又阴,小冷,可重裌衣。
华阴细辛于王紫堂,初见楝实,与□产不异。
二十日己丑,阴。
大寒,可重茧。
永州平安书,并得南丰无恙书,知李倩、女睦家音问,云欲遣人至宜。
元明得李磁州及女姻书。
相书报张子发出自讼斋,会蒋子人、邹得久、棁于高山寺
借马从元明南山及沙子岭,要叔时同行。
入集真洞,蛇行一里馀,秉烛上下,处处钟乳蟠结,皆成物象。
时有润壑,行步差危耳。
出洞顷之,得张贵州书,传致范德孺晁无咎书。
夜中急雨,寒甚。
二十一日庚寅,阴。
夜从元明过王紫堂。
中夜大雨达旦。
二十二日辛卯,雨不已。
二十三日壬辰,晓雨乃晴。
武阳寨书、象州书、贵州书。
入夜小雨彻明。
二十四日癸巳,雨不已。
得曹醇老书,以元明至宜,予暂开肉,故寄一羊及子鱼、虾朐、蛤蜊酱、蟹螯、腊蟹酱、金橘三百,并为督到王溉逋钱九十千。
二十五日甲午,晴。
安国对棋,且胜且败,而安国负七局。
二十六日乙未,晴,不见日。
崇宁道人来速元明及予同饭。
二十七日丙申,阴不雨。
二十八日丁酉,晴。
元明北山,由下洞上洞,洞中嵌空,多结成物状。
又有泉水清彻,胜南山也。
二十九日戊戌,晴。
三十日己亥,阴不雨,气候差温。
叔时来棋,且胜且败,而叔时负三局。
元明作平气丸成。
乐善寨黄远送雪菌䐳。
酉后冻雨,夜雨达旦。
二月庚子朔,雨不已,小寒
带溪文颀刲羊见馈,继以建溪北果又以万钱为寿,是张子发之媦婿也。
二日辛丑,雨甚,可复近火。
三日壬寅,要秦禹锡、区叔时同酌,元明叔时棋,叔时负三局。
四日癸卯,雨。
五日甲辰,晴又雨。
诸人置酒饯元明于崇宁,并召予,予亦宿崇宁寺
六日乙巳,晴,天极温,才可裌衣。
与诸人饮饯元明于十八里津。
七日丙午,晴,似都下四月气候也。
象州人回,得才叔书,报松柏市之縡已达。
李仲牖书,寄建溪叶刚四十銙、婆娄香四两、蜀笺四轴、鲎桶赤鱼鳔五十。
并得少伊书。
八日丁未,晓寒甚,已而小雨,又晴。
九日戊申,阴寒不雨。
步到崇宁采荠作羹。
叔时来对棋。
十日己酉,雨,不甚寒。
元明丙午柳城书,报周通叟象州教授,要来苏舟,为邹至虚乞正书两纸。
唐次公柳州来,送菖蒲酒四器。
是日午后雨止。
十一日庚戌,晴。
唐次公来,共蔬饭。
十二日辛亥,雨,又霁,夜中冻雨。
十三日壬子,雨。
作素包子,召次公不至。
元明书。
十四日癸丑,晴,又雨。
柳州僧禅进送才叔上元日书。
遣高德修书。
十五日甲寅,雨。
元明甲子书。
下重酝酒。
十六日乙卯,晴。
答禅进书。
夜中月明。
十七日丙辰,晴。
叶筠元礼来约相见。
十八日丁巳,晴又阴,而不雨,天小寒
唐叟元老寄书,并送崖香八两。
十九日戊午,阴不雨。
元明十二日师塘铺书。
二十日己未,雨。
崇宁道人同宗广二僧、王紫堂来啖素包子。
累日苦心悸,合定志小丸成。
二十一日庚申,晴初见日。
元明乙丑寄书。
午雨,晚晴,夜雨。
二十二日辛酉,雨不已。
崇宁庆公来,遂率至寺中食包子。
僧崇广之全州
二十三日壬戌,雨。
二十四日癸亥,雨止,气微温。
小许送鸤鸠六,王沙监送溪鱼十五,皆班诸邻。
得鞭笋二十馀,甚美。
二十五日甲子,晴,不可挟纩。
蒋侃送蛮布坐荐四,絮以苇花、金铃子、雪菌,皆一篰。
三鼓马军营外火,焚十家。
二十六日乙丑,晴。
元明二月十四日丁卯书,寄书一篇、《青玉案》一篇、滑石压纸五枝。
得相、棁正月二十八日平安书。
得李德素李郎三十日、本月十七日书。
蒋侃送山药(佳。),莫泂送雪菌。
得天民正月书,报乡中事种种(新知县陈夬宣德二月上。)
得戴坤父正月五日书。
二十七日丙寅,晴。
元明丙寅书。
二十八日丁卯,微雨不寒。
发相、棁书。
二十九日戊辰,社雨。
宾州王元道书,送丙椰子及来阳火箸。
昼晴骤温,可单衣。
闰二月己巳朔,晴,中夜冻雨。
初二日庚午,晓晴,终日夜雨达旦。
初三日辛未,雨。
王佺来求白鹇,得雌雄一双与之,此《尔雅》所谓雗雉也。
初四日壬申
过管时当西斋
初五日癸酉
西斋
终日夜大雷雨。
初六日甲戌
数日皆夜雨昼晴,是夕星月粲然。
初七日乙亥,晴。
初八日丙子,晴,夜雨达旦。
初九日丁丑,雨止。
元明戊辰书。
孝叔寄书,并送所买药一篰。
初十日戊寅,雨。
蒋侃、莫泂寄买崇宁倚卓钱四千,莫并寄橄榄百枚、数十头。
德谨砦秦靖寄橛、山药
食罢,过管时当西斋
十一日己卯,雨。
十二日庚辰,雨。
十三日辛巳,不雨。
十四日壬午,晴。
德谨寨秦靖馈山药、炭四笼。
改火。
十五日癸未,晴。
十六日甲申,雨。
十七日乙酉,晴。
十八日丙戌,阴,辰、巳晴。
崇宁道人出诸岩作佛事。
十九日丁亥,晴。
沐浴于石桥之湢室。
二十日戊子,阴不雨。
南门步向东城,过望仙楼,复至小南门而归。
二十一日己丑,晴。
与僧惠宗、了观浴于石桥。
叔时来对棋,予败四局。
二十二日庚寅,晴,大热,不可裌衣。
叔时来对棋,叔时再胜而三败。
二十三日辛卯,晴。
观书于南楼
二十四日壬辰,晴。
卧于南楼终日。
叔时来棋,三胜而再败。
二十五日癸巳,晴。
天气似京师五月。
二十六日甲午,晴。
接癸巳,夜涷雨,晨凉,辰巳间阴曀小冷。
二十七日乙未,晴,寒。
二十八日丙申,晴。
永州书。
思立寨孙彦升子渐崇班送石菖蒲二桶、小菜桶四枚。
二十九日丁酉晦,晴,寒,时作数点雨,不沾湿。
元明丁卯书至长沙
三月初一日戊戌朔,晴。
初二日己亥
丁酉戊戌中夜皆澍雨。
德谨寨寄大簟一床,又寄大苦数十头,甚珍,与蜀中苦笋相似,江南所无也。
初三日庚子,大雷雨。
初四日辛丑,晴。
初五日壬寅,晴。
入夜星月粲然。
初六日癸卯,晴。
郭戎送枇杷,甘甚(又送面两石。)
初七日甲辰,晴。
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初八日乙巳,晴。
党君送含笑花三枝。
初九日丙午,晴。
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初十日丁未,晴。
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作顺气丸成。
十一日戊申,晴。
暑气欲不可堪。
元明闰月十四日己巳书,并得相、棁书。
十二日己酉,晴。
十三日庚戌,晴。
普义邵革送山药二篰。
十四日辛亥,晴。
夜中大雷雨。
十五日壬子,晴。
成都范寥来相访,好学之士也。
得相、棁书。
十六日癸丑,晴。
长沙僧去。
元明戊辰书。
十七日甲寅,晴。
十八日乙卯,大雷雨,沟浍皆盈。
得张八十外甥须城正月书。
十九日丙辰,晴。
武阳莫彦照送粟米。
二十日丁巳,大雷雨,溪水溢入城濠,井泉皆达。
王紫堂将诸雏入桂林
二十一日戊午,雨。
何浚、范寥同饭。
二十二日己未
得高德脩书。
二十三日庚申,晴。
思立孙子渐送人参、芎。
二十四日辛酉,晴。
普义邵革侍禁来。
二十五日壬戌,晴。
普义送粟米二㪷。
二十六日癸亥,晴。
二十七日甲子,大雷雨。
郡守杀鹅于城南之龙泓,于是三日矣。
二十八日乙丑,又雨,农夫以为庆。
二十九日丙寅,晴,又雨。
三十日丁卯,晴。
四月初一日戊辰,晴。
城西南再火。
初二日己巳,晴。
初三日庚午,晴。
孝叔元明己巳书及相、棁书,寄纸药鞋袜及公衮书,送纸六轴,人参十两。
朱彦明、徐靖国皆有书。
邹德久及棁各寄诗来,皆可观。
夜雨,震电。
初四日辛未,阴,欲雨。
是日煨菹、菹、茄菹。
初五日壬申,昼晴夜雨。
初六日癸酉,晴。
崇宁僧法旻置饭,与范信中同之。
初七日甲戌,晴。
与时当、信中剥粽子。
初八日乙亥,午风,未冻雨,少顷又晴。
初九日丙子,晴。
初十日丁丑,晴。
十一日戊寅,晴。
十二日己卯,晴。
十三日庚辰,晴。
十四日辛巳,晴。
十五日壬午,晴。
予病暴下,不能兴。
十六日癸未,晴。
十七日甲申,晴。
十八日乙酉,晴。
十九日丙戌,晴。
普义寨寄米、山蓣。
二十日丁亥,晴。
沙监王稷寄朱砂及猿皮。
二十一日戊子,晴。
思立寨寄竹床。
二十二日己丑,晴。
德谨寨寄竹簟。
二十三日庚寅,晴。
自丙子至庚寅,昼夜或急雨,檐溜沟水,行辄霁,问民间,未可以立苗也。
新莲实
二十四日辛卯,晴。
大腑始和,沐浴于城南民家。
二十五日壬辰,晴。
崇宁道人来同粥。
二十六日癸巳,晴。
二十七日甲午,晴。
市人始卖木等多改切子,皮殷红,肉甘酸,生者微涩,核猥大而肉少。
余旧闻岭南等子即药中山茱萸也。
沙监王稷寄渠酒、历来,自去年十二月未请。
二十八日乙未,晴。
二十九日丙申
四鼓欲竟,大雷雨,至寅卯少止,农民遂有西成之庆。
乙酉之夜,郡守斋宿,请雨于上帝。
郭全甫置酒于南楼,与者四人,予及刘君赐、管时当、范信中
思立孙子渐寄糟、簟、凉床,秦禹锡送鲊。
五月初一日丁酉,雨。
普义邵彦明木瓜及蜜,郭子仁荷苞鲊。
初二日戊戌,雨。
夏至
郭全甫、管时当、李元朴、范信中会于南楼
初三日己亥,雨。
元明长沙三月书,南丰三月书,转附到睦三月书。
初四日庚子,雨,晚晴,夜见星月。
初五日辛丑,晴。
郡中以令为安化蛮置酒。
初六日壬寅,雨。
初七日癸卯,雨。
自此宿南楼范信中同之。
初八日甲辰,雨。
陶君送牛脯、雀鲊、蜜
初九日乙巳,雨,夜中大雨。
初十日丙午,晴。
邵彦明木瓜二十。
十一日丁未,晴。
十二日戊申,雨。
十三日己酉,雨。
十四日庚戌,雨。
十五日辛亥,晴。
欧阳襄自柳州来。
邵彦明来。
十六日壬子,雨。
李元朴置酒郭全甫之东轩,与者向日华、邵革、管及王彦臣、贾琪、刘焕、高权、范寥、欧阳襄,其一客则予也。
彦明五㪷。
十七日癸丑,晴。
陶君送鲂鱼䱹十包。
十八日甲寅,晴。
范信中、欧阳佃夫浴于崇宁
崇宁道人过徐常,步至石泉,泉甚清壮甘寒,但不渫不甃耳。
邵普义送䱹。
十九日乙卯,晴。
佃夫弄琴,作《清江引》、《贺若》、《风入松》□□米七㪷。
/(中缺)二十五日庚寅,雨。
二十六日辛卯,雨。
二十七日壬辰,雨。
二十八日癸巳,雨。
二十九日甲午,晴。
三十日乙未,雨。
沐浴于崇宁。
七月初一日丙申,晴。
郭全甫、幸子宜晚过南楼
初二日丁酉,晴。
步出城西。
安国,亦可啖。
初三日戊戌,晴。
郭全甫携酒来,与李元朴、范信中、欧阳佃夫同饮。
初四日己亥,晴。
甘祖奭来访,问得岩西寿圣院是计监院,又云其叔父表民第十三在岩西居。
未申间,大雨。
医黄宝全送安石榴
初五日庚子,雨。
冯才叔送八桂两壶。
初六日辛丑
信中、佃夫浴于崇宁。
初七日壬寅,晴。
初八日癸卯,晴。
吴彦成送焦子石栗。
初九日甲辰,晴。
全甫送五石
初十日乙巳,晴。
佃夫闻其母夫人疾作,不俟晨饭而行。
十一日丙午,晴。
信中浴于崇宁。
高允中来,卧南楼
十二日丁未,晴。
昌天河寄木瓜及瓷瓯十枚(昌惟贤字任之。)
全甫、元朴、允中、信中来会,酌于南楼下月明中。
十三日戊申,晴。
将官许子温见过,弹《履霜》数章,又作《霜钟晓角》而去。
陶君送面十斗,区君送及蕉子、紫水茄。
全甫、允中、信中来,小酌月明中。
十四日己酉,晴。
子宜家庄客还南丰,附元明己巳书。
十五日庚戌,晴。
子温来,弄琴数曲。
禹锡牂柯酒,殊可饮。
全甫、允中、信中月下饮牂柯酒,尽一壶。
十六日辛亥,晴。
三人者又同饮牂柯酒。
十七日壬子,晴。
信中浴于崇宁。
十八日癸丑,晴。
牂柯酒一尊于刘君。
信中步至秦禹锡家。
明日,刘君又送牂柯酒二壶。
十九日甲寅,晴。
自壬子至今,有风,甚凉。
二十日乙卯,晴。
任德公(黄丕微仲携来。)
二十一日丙辰,晴。
同允中、信中浴于崇宁。
二十二日丁巳,晴。
同允中、信中就全甫小饮。
二十三日戊午,晴。
带溪文仪甫来送二簟、黄粱、鱼腊。
前日黄微仲送沉香数块,殊佳,从以乌樠、花梨木界方、粉腊。
天河昌任之送蜜。
二十四日己未,晴。
闻郡官请雨。
崇宁道人来,受粥而不受饮。
二十五日庚申,晴。
同黄微仲范信中浴于崇宁,崇宁道人置饮。
二十六日辛酉,晴。
全甫、允中来饮解酲酒。
二十七日壬戌,晓雨,又大晴。
黄积微、文仪甫来,共蔬饭。
范信中过李元朴问疾。
二十八日癸亥
晓,大风而雨。
二十九日甲子,晴。
同积微、信中浴于崇宁。
八月乙丑朔,晴。
初二日丙寅,晴。
初三日丁卯,晴。
宜守党明远是日下世。
初四日戊辰,晴。
初五日己巳,晴。
初六日庚午,晴。
初七日辛未,晴。
初八日壬申,晴。
初九日癸酉,晴。
初十日甲戌,晴。
子正送八桂十二壶。
十一日乙亥,晴。
德谨寨送香橼子、芭蕉
十二日丙子,晴。
允中置饭于南楼,全甫不至,与积微、允中信中同饭。
十三日丁丑,晴。
十四日戊寅,晴。
十五日己卯,晴。
十六日庚辰,晴。
十七日辛巳,晴。
十八日壬午,晴。
十九日癸未,晴。
二十日甲申,晴。
二十一日乙酉,晴。
二十二日丙戌,晴。
二十三日丁亥,晴。
二十四日戊子,晴。
二十五日己丑,晴。
二十六日庚寅,晴。
小雨甚急,不能久。
二十七日辛卯,小雨,不能歛尘。
二十八日壬辰,小雨,颇清润。
晚,大雨。
积微致糯三担、八桂四壶。
二十九日癸巳,晴。
宋 · 徐常
 押虞韵
词赋切宜(《建宁府志》卷一五作事业要须)师二宋,文章须(《建宁府志》作端)是学三苏宋岳珂《桯史》卷一三 《建宁府志》:徐常苏轼兄弟游最久,又每慕二宋为人,尝有诗云云。)
勿幕亭记元祐六年正月 宋 · 徐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五
唐以天下郡国为十道,连山隶江南
武德中,改隋制以为连州天宝改元以为郡。
乾元改元,复以为州
州之地,右带湟水,左依巾山,而下邱陵迤逦,怪石参错,皆有肖类。
流水潺潺,冬夏不枯。
登高而望,则昆湖桂岭、苍崖峭壁列其西隅,宛若图画。
唐贞元时王宏中辟地作亭,韩愈为之记,名以「燕喜」。
又名其山曰俟德邱。
邱之北,其地平衍,而山之流水潴焉,即海阳湖也。
湖上有井,泉源清冽,烛见须眉,而不甃不食。
居人过客多为是游,然未尝有顾是井者。
余因访王、韩故事,徘徊于湖山之间而得之。
惜其未为游者之所知也,于是渫而甃之。
覆之以亭,名以「勿幕」,盖取井道之成,其施博而无所吝也。
夫道于天下无不在,得之在性则为德。
水于地中无不行,凿而及泉则为井。
水犹道也,井犹德也。
德之出于道,犹井之得于水也。
渫之则清,甃之则完,泥之则浊。
浊则废矣,无足观也。
清有可食之道,然其甃不完,则人或厌之。
是以君子之养其德也,先去其累我者,犹井之渫也。
又防其贼我者,犹井之渫也。
累我者去,贼我者不至,内全而外不或将迎酬酢,无施而不可,则犹井之勿幕也。
内不足者,无以致乎外,自养不足,则无以供万物之求。
为是游而登是亭,俯清明之泉,当有以警其中者。
元祐六年正月丙寅武夷徐常同治连州志》卷一○,同治九年刻本。)
幕:原缺,据文意补。
思堂崇宁二年三月 宋 · 徐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五、《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六
绛在晋地最为奥区,汉、魏、周、隋间,易置郡县,曾无定制。
绛但尝易治所,而为州则未尝废也。
唐□□中,则总管潞、泽、虞、芮等十五州之治。
其原隰平衍,其川泽宽长,其民物繁庶。
所领之县□主客丁黄□万,夏秋税租倍之,去王畿不远千里,为守者常难其人。
汴都时君子庄之为守也,知其如此,遂于治舍之西偏,因其栋宇之完而增饰之。
听讼之馀,必默坐焉,名之曰思堂
□谓「凡见于事,皆不可以不思也。
思古之人,则有若陆凯韦世康卢元辅李宪,或以课最闻,或以理行称,吾则思有以望其绝尘之踪而蹑其后也。
思今之人,则凡守之善恶能否,郡之士民往往多能言之。
吾则思有以防如川之口而弭其谤也。
于是治身则思廉,临民则思惠,奉法则思公,涖事则思勤,待同僚则思诚,待属僚则思恭,虽寝食之顷不敢忘也」。
予闻其言而喜之,曰:岂独能效一官者所当然哉,凡人所以欲寡其过而未能者,未之思尔。
苟能思之,何所不至?
然事未至而思之则无名,事既往而思之则无及,要在适当而已。
夫知思之为益而不知思之为损,则其害愈大。
《洪范》以五事配五行,思则土也。
土之为物,水得之浊,则思有害于精;
火得之熄,则思有害于神。
适其当者,犹不可不知此,又况营营于转徙之途,与接为构,而夜气不足以自存者乎?
是以揠苗者非不思长也,刻楮者非不思巧也,捕蝉者非不思得也,搏虎者非不思勇也,然其利害已较然矣。
思之得与不思之失,不思之得与思之失,亦在乎择术如何耳。
子庄之熟于政事,其治一郡,固有馀力,今乃加慎不已,异时政成,当无愧于陆、韦、卢、李。
予既书其命名之意,因明思不思之义以自警云。
崇宁二年三月望日,闽郡徐常记,鲁人梁寅祖书并题额。
宋故处士张公墓志铭(并序 政和六年十月 宋 · 徐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五
公讳循,字达道莱州莱阳县人也。
其先出于清河,历五季,遂徙焉,谱系不传。
曾祖鲁,故不仕。
祖从谏,故赠通议大夫
父皞,故不仕。
公自少好学,吐辞清劲,有古人风。
甫冠,怙侍继亡,公执丧以礼。
善事兄,服除析居,公取其薄。
人问其故,公曰:「天伦之间,安可以厚薄间」。
公事伯父中散公孝谨,伯父尝称曰:「是子乃吾家豪杰」。
父先公尝贸易于东莱高氏,公疑其出入或负高,尝曰:「宁使人负吾翁,不可使吾翁负人也」。
每欲暗偿。
家人曰:「待言而后与」。
公曰:「彼之不言,高氏德也。
我不图报,岂吾翁志哉」。
乃以钱五万留高氏,后不复取。
元祐初,公以进士校文礼部,不预甄收。
邦人曰:「公负奇才,高越士伦,俛从时学,取青紫拾芥
独耽古文,将邀荣宠矣」。
公曰:「务口耳末习,侥倖虚名,非我所志。
若能躬行所学,荣莫大焉。
轩冕傥来,复何介意」。
乃洒扫一室,购集群书,未尝一日释卷。
县长佐望风怀想,见之往往顷尽。
人苟有疑,必往论质,交游沓至,门无虚日。
公姊□东莱潘生,不能自营。
公曰:「我食肥甘,姊苦藜藿,于我安乎」!
遂挈全家以舍其第。
至于宗族故旧,咸与周济,岁费不减数百缗,繇是家无馀资。
公本清俭起家,惟稍葺田园,不蓄奇货,谓华丽之末,非所以训子孙。
绍圣三年七月二十一日辛未,公病故,享年四十有九。
公娶潘氏,生四子:长曰去伪,累以进士贡礼部
次曰去非,次曰去病,次曰威,皆应进士□。
孙六人:长志坚,次志宁,次志修,馀皆少而未名。
政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葬公莱阳北祖茔,潘氏祔焉。
公性天高明,心地夷旷,重信义泰山,视富贵如浮云
当时名卿巨儒辄有承问,不敢以韦布礼。
余尝宰莱阳,聆其德音,遂结为忘形之交。
自潍阳相别十有八载,及守东海,意谓复见故人必矣。
其子忽遗书求余作铭,余闻之,不觉潸然流涕曰:「余之德薄,遽至此也」。
呜呼!
朋友之丧,千里往吊,古人之义也。
余有志往,无因而前。
乃作铭曰:
伟哉张公,少有令名。
天资孝友,德性刚明。
文章粹美,落笔惊人。
货资不有,均及六亲。
天啬其寿,丧余真友。
铭藏佳城,用传不朽。
朝奉大夫、知宁海州军事徐常撰,朝奉郎、新差监棣州商河县酒税吕询书。
按:民国《莱阳县志》卷三之三下,民国二十四年印本。
连瑞图序1114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石门文字禅》卷二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
崇仁为抚属邑,山川清华,民俗茂美,然封连南康庐陵,熏烝之习,珥笔之风,或波及之,以故讼繁,号称剧邑
自昔及今,政有能声者,才可倒指而数。
比岁仍饥,令佐非正官,苟简岁月,以气相胜而去者数矣。
今年春奉议彭公思禹、通佐仇公彦和,联翩下车。
思禹风力敏强,凿奸铲猾,拨烦摧剧,吏民惊缩以为神,号霹雳手
彦和又能详明练达,照了罅隙,以裨赞之。
卯衙退,砌无人迹,木阴覆庭终日,而囹圄殆可罗雀
于是令丞抵掌清语,而罢卒以为
春夏之交,雨连旬,早稻登场,已而又雨无日。
民歌于阡陌之间,所至相和。
六月癸亥,有千叶白莲,双葩并干,生于县西池
乙丑,有三茎,紫颖黄英,生于丞署之后堂,邦人聚观不厌。
呜呼,天下之令佐,其才贤,使民畏服,敏妙励精者,所至尚多有之。
至兴居一室,淡然无为,而使百里之内,风雨时若,禾黍丰登,奇祥发现于花木如斯邑者寡矣。
使吏民畏服者人也,而奇祥于花木者天也。
《传》曰:「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盖理有固然。
余闻精诚之至,各以类感。
贰师将军拔剑刺崖而飞泉涌,忠之至也;
李善自乳其主人之子而乳湩,义之至也;
古初护柩,以身捍火而火灭,孝之至也;
蔡顺之母龁指以呼而顺至,慈之至也。
夫忠义孝慈之应,如形附影,如声赴响,则两公推诚以莅民,勤政以报国,而嘉瑞并见者,和之至也。
今同治一邑,气和且尔,则异日坐断国论,以康济斯民,宜如何哉!
邦人图二物以誇四方,称颂令丞之贤,故余乐为之序。
复置提举常平等事官诏绍圣元年闰四月二日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五、《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六(第四册第三二七六页)
复置提举常平等事官,以右朝散郎陆师闵河北西路提举左朝奉郎马玿京东西路右承奉郎刘当时荆湖北路左朝奉大夫范峒福建路左朝奉郎王森利州路左朝散郎徐彦孚成都府路左朝散郎张琬江南东路左承议郎程筠开封府界,右朝奉郎韩宗直淮南东路左朝请郎王奎河北东路左奉议郎徐常广南西路左朝奉大夫萧世京广南东路左承议郎崔遹淮南西路左承议郎许几京西南路左朝奉郎曾孝序秦凤路左朝奉大夫吴荀永兴军等路,左奉议郎郑仅京东东路右朝奉郎梁子美梓州路右朝议董遵夔州路右朝奉郎吕温卿两浙路左奉议郎周纯江南西路左奉议郎王博闻京西北路左朝奉郎郭时亮河东路右承议郎茹东济荆湖南路
徐常 北宋 · 赵佶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人生何事厌嚣尘,汎宅浮家冬复春。
今日暂来猿鹤语,他年应召白云人清顾嗣立《诗林韶濩》卷一)
苏辙等不得与在京差遣崇宁元年五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一
元祐元符末今来责降人,除韩忠彦曾任宰臣安焘系前任执政官王觌丰稷见任侍从官外,苏辙、范粹礼、刘奉世范纯粹刘安世贾易吕希纯张舜民陈次升韩川吕仲甫张耒欧阳棐吕希哲刘唐老吴安诗黄庭坚黄隐毕仲游常安民刘当时孔平仲徐常王巩张保源晁补之商倚张庭坚谢良佐、韩跋、马琮、陈彦默李祉陈祐任伯雨陈郛朱光裔苏嘉郑侠刘昱鲁君贶陈瓘龚夬、汪衍、余爽、汤戫、程颐朱光庭张巽张士良、曾赵约、谭扆、杨称、陈恂、张琳、裴彦臣凡五十馀人,并令三省籍记,不得与在京差遣
讲筵进读手记十二月十三日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六、《西山文集》卷一八
十二月十三日,进读《大学》卷子,论《秦誓》「一个臣云云」,因引苏轼说,前一人似房玄龄,后一人似李林甫
上喜曰:「此两句说得好」。
读毕赐茶,上问曰:「曾见丞相劄子否」?
奏云:「臣未之见,不知论何事」?
上曰:「论虏使朝见事」。
奏云:「臣虽未见劄子,昨同李𡌴诣相府见丞相,言见将鞑使朝见礼节委左司郑寅斟酌,省去可省者,用其可用者,其区处似已稳当」。
又奏:「朝见用何礼」?
上曰:「临轩」。
奏云:「臣昨闻余铸言,欲用临轩之礼,臣不胜其喜,尝嘱白庙堂,勿改前说。
既而见丞相,却有所疑。
今仍是临轩,极当」。
上曰:「近方检得乾道某年引见萧鹧巴例」。
奏云:「既有故事,尤善」。
上问:「徐侨以为不当引见,如何」?
奏云:「徐侨老儒,惓惓忧国,彼盖据所见而言,初无他意。
大抵朝廷行事,最不可恶人异论,如有此意,则后来有事无人敢言,遂成缄默之风,利害非细。
据臣愚见,见与不见皆未甚利害,但和议决不可恃。
臣欲陛下亲御宸翰,谕三边制帅,大略言鞑使之来不容不以礼接,边臣切不可恃此缓于修备」。
上曰:「丞相欲作书与诸处」。
又奏:「丞相自作书,更得宸翰丁宁尤善。
汉光武手书赐方国,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古之英主,大抵如此。
本朝神宗留意边事,每夜御灯火作书以赐边臣,故陈师道之诗曰:『夜书细字答边臣,万里风烟入长算』。
但味此语,可见精明英伟气象」。
上曰:「然」。
「臣向历数郡,又漕江东,如建康,如洪,如潭,如福,皆有孝宗亲笔石刻,或问麦禾次第,或问曾无雨雪,或问街市有无遗弃婴儿。
孝宗一念只在生灵,故勤勤访问,臣愿陛下视以为法」。
上首肯。
退至中涂,有讲筵吏称有御封文字下本所,陈尚书已拆看讫,请过国史院与众官商量。
及取观,乃郑丞相劄子论鞑人朝见,且诋言者之非。
诸官既集,乃议具奏,云「今月十三日蒙御宝付下右丞相郑某劄子,论鞑使朝见事。
臣等窃惟鞑之情伪虽未可知,彼既奉币来朝,以礼接之,似未为过,但边备自此愈当严饬。
丞相篇末已极详尽,愿陛下加意力行,庶几有备无患」。
写毕,徐常卿侨不肯书名,遂于末添云:「内徐侨已见,近已别具奏陈」。
徐常卿书1244年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九四、《秋崖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
某辱出榜下,十有三年,忧患之故多于平时,废放之日长于仕宦,潜深伏隩,几与世相忘矣。
以故不惟莫之见,而亦莫之书也。
异时伦魁有不十年册拜者,虽太常不是卿,未足为执事者贺,平生之志不在温饱,亦未足为执事者惜。
独有一事,不得不为时惜而为吾道贺也。
芸夫荛子,乃有能传写常卿奏篇至林下者,读之三返不能已,其纡馀而有味,优柔而得体,真所谓朝阳鸣凤也。
以来远矣,试数我朝之一二公,若司马,若文、富,盖一代之名相,百世之名士,举动小差,初非有得罪于名教,失身于憸险者,而已若是,况所谓王荆公者乎?
士习陵夷,廉耻道丧,喑喑嘿嘿,惟利之趣,未有如今日之甚。
遂使天下之公论,溢出于草茅者之口,撞搪叫号,不顾事体,则士大夫激之也。
卿不出此奏,则是举朝皆仗马也,皆辕驹也。
万钟而下,一命而上,垂绅正笏而立于朝者,不知其几何人,而能为上一言者仅仅一徐常卿,是可不为时惜而为吾道贺哉!
候暖然如,愿毋爽调护,以栋干吾道,以圭玉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