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乞借支粮草接济秦州城寨奏元祐元年四月己亥 宋 · 范育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五、《宋会要辑稿》兵四之一三(第七册第六八二六页)
熙宁八年三月十九日朝旨,知秦州张诜奏,诸城寨弓箭手、寨户蕃兵稍觉阙食,欲将秦州省仓陈次斛㪷借支接济,候夏秋熟日常平仓拨还。
秦州外城寨省仓年计亦有剩处,经略司常平公据籴买粮草,亦有桩管之数。
乞将来如遇本仓粮斛赈济不足,许以省仓年计之馀陈次粗色斛㪷借支,并将经略司常平公据籴买粮草约度存留,准备缓急移用外,逐急支贷,或量减市价出粜。
请并边诸地置折博务奏熙宁五年九月 北宋 · 薛向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八之三二
延、秦、庆、渭等九州旧皆有折博务,召商人入刍粮钱帛,偿以解盐,岁收缗钱一百六十六万,而秦州当四十万。
今割秦之古渭寨以为通远军,兼新城、镇洮军皆未有折博务,故商旅未行。
臣愚以为并边新造之地,宜有储积以待警急。
愿以其事下张诜、张穆之,使并置折博务,仍分十五万与通远,七万与镇洮。
刑部详覆官张诜秘书省著作佐郎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四四、《华阳集》卷三九
敕某:秋官覆天下之狱,而其属能平其所疑,乃为称职。
惟尔以艺文进,而被有司之荐,持法彊明,课中岁格。
东观篇籍,时隽所游,钦吾茂恩,而慎而守。
可。
圣俞君章枢言持国饮因以太公大刀王莽错刀示之(大刀长五寸半,阔一寸,正为刀形,铸作绝精巧其面有古文三字,上一字可晓曰齐,下二字不可晓,其背为圜法。错刀长二寸,厚四分,金错篆文两字,上曰一,下曰刀,又其下曰平五千。沂州民凿地破古冢获之,各数十百枚,稍为好事者购取。王公和守沂州,求得数枚,以其一遗予) 北宋 · 刘敞
君不见九府圜法倾东邻,齐公大刀又日新。
君不见黄牛白腹荡沧海,亡新错刀忽遽改。
一盈一虚更贸迁,势如流波不复还。
迩来上下各千岁(自注:自太公至新室千岁,自新室至今亦千岁。),何异俛仰须臾间。
王伯之事百存一,况此钱刀握中物。
愚智共尽令人悲,兴废相寻空史笔。
前有一樽酒,浩歌为君寿。
君能识此当日醉,身世悠悠复何有。
新安张诜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五、《公是集》卷三五
古者,诸侯制有其国,惟卿命于天子。
命于天子者,不名于《春秋》,以尊之也。
今也不然。
公卿大夫出为方伯州牧者,得行古诸侯之事,不得行古诸侯之权。
其吏也,天子置之。
诸侯之所得为者,贡士而已。
贡士多者数千人,少犹数百人,拔其尤者闻于上,其大率十取一,然而会于尚书者,亦不减数千人。
有司杂试其艺,第其能者而闻于上,其大率亦十取一,然而进于天子者裁数百人。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精矣。
天子又亲试其言而校之,退其不中程者,录其中程者,则益加少矣。
故凡拔于乡,考于尚书,策之廷中,非其才千百人之尤也,莫至焉。
如是而以为士,以佐诸侯,以治天子之民,其不轻而重也亦明矣。
是《春秋》所不名者类也。
然而或以为小者,彼自侈其才而负其气,不度柳下惠
以予观之不然。
夫天下有事,执干戈之卒,瞋目语难,破坚陷敌,出万死一生之计,奋不顾后,可以朝弛担而暮析圭。
儒者辨武厉精,驰意应变,语奇以恫愒当世之权,可以立谈而取公侯,势激之然也。
及其无事,将考以文采,询以制度,与之揖让以行礼,可者斯与之焉。
不假时以为势,不资辨以徼用,其言必合于先王,其德必蓄于其躬。
故仕者难也,不得以卑为耻,然则能勿重乎?
晋卿既自能力于其术,以取尤于千百人,又能顺天子,佐诸侯,治其社稷人民之事,是柳下惠之智也。
茍顺是而行之,其于邑人、而得于诸侯、闻于天子也,易矣。
其于高爵,若诏摈而上诸堂,孰能禦之?
吾知天子之命大夫士,于《春秋》有重也,故为之序以赠。
刘参议孝推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传家采笔,已看光粲孤星,定知盐絮清才,继述异时添凤藻;
贡君玉堂,幸未目迷五色,所惜齿牙余论,吹嘘无力上鹏霄。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刘君孝推,山东沂水人,性行纯笃,劬学有成。民国四十年,应普通考试及格,翌年,复应高等考试及格,其时余与张默君、陈含光、沈刚伯诸先生,同典国文科目,而台湾师范大学高笏之主任,适受聘为高考国文组襄试委员,一日在闱中语余曰:顷得一卷,文既雅驯,字尤端秀,他日撤弥封后,幸示知其人姓名。余应之曰唯唯,及揭榜,君果获隽。主事者以前语告君,乃往谒高氏,承赠法帖甚多,一时传为佳语。君善诗词,兼工骈体文,六十三年以所著轩鹤轩诗,膺中山文艺基金创作奖,时论翕然归之,以为无愧色也,比岁任总统府参议,为前总统严公司笔札,昕夕维虔,罔敢自逸,方冀掞张鸿藻,咏歌中兴,而噩耗骤传,年寿遽止于此。不亦大可哀乎,君本病肾,又为街车所伤,于六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谢世,春秋六十有七,女兆昌,能承其学,现肄业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尝撰杂文及长短句,斐然可观,识者目为才女云。
刘孝(?—1980)笔名肖枢,山东沂水人,山东明湖文艺社成立,推任社长,名列李心吾之后,主持诗词书法,抗战时供职山东省府,后随驻军迁台,任财政部科员。民国四十年,高考及格,本职依例晋荐任。四十三年,前总统严公主台湾省政,拔充秘书,掌机要,司笔扎。省府改组,转任台湾产物保险公司专员,荐升专门委员。五十二年,调兼行政院参议,旋任总统府参议,以迄于今。《轩鹤轩诗》获得中山文艺基金创作奖。后因闪避街车,伤及前脑,不幸逝世,享年67岁。成氏有诗《喜霁虹推同至》《刘君孝民国四十一年高闱典试所得士也寄示骈辞喜书长句》《贻霁虹“参事”、推“参议”》。刘孝推有诗《一九五一年秋惕轩“委员”高闱典试》《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有感寄惕轩师》《惕轩师<瀛闱揭榜>韵》。刘孝推亦曾为典试委员。
孤星:唐崔曙作《奉试明堂火珠诗》云:“夜来双月满,后一星孤。”诗成传诵,因得名。次年卒,仅遗一女名星星。事见唐孟棨《本事诗·征咎》、《太平广记》《崔曙》引《明皇杂录》、《唐诗纪事》。后称人死后仅遗孤女者为曙后星孤。指刘的女儿刘兆昌(见作者原注)。此联上句是从其女入手,结合下分句的盐絮才,孤星一句应是以崔曙的女儿为喻。
盐絮:指妇女有文才。
继述:继,承受,继承。述。遵循。
异时:.以后;他时。
凤藻:美丽的文辞。
贡君玉堂:“元朝王冕《谢友惠温生笔》“为君贡之白玉堂,黼黻华衮天章”。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君”指逝者,“玉堂”则以翰林院代指通过高等考试。
目迷五色:唐李程应试作《日五色赋》,主考未能辨识其才,遂落第。后经杨于陵推荐,始补擢登科。宋苏轼《送李方叔》:“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用以讽喻考官眼力不足,不识真才。作者为其考官,幸未目迷五色,指自己还是有慧眼识人才。
齿牙余论:谓口头随意褒美之辞。《南史·谢朓传》 :“好奖人才。会稽孔顗粗有才笔,未为时知,孔圭令草让表以示嗟吟良久,……谓曰:‘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馀论。’”
贡君玉堂,幸未目迷五色,所惜齿牙余论,吹嘘无力上鹏霄:指成氏为刘参加高等考试时国文科目的评审老师之一,庆幸自己有慧眼识人才,只可惜自己对他的称赞言辞微末,无法使其更上一层楼。
张默君:见【寿联84.寿张考试委员默君】。
陈含光:见【寿联86.寿陈先生含光】。
沈刚伯:见【挽联166.挽沈院长刚伯】。
典:主持,主管
高笏之:见【挽联110.挽高教授笏之】。
襄试:考试用语。指襄助办理考试。明清科举乡、会试均设主考同考官同考官襄同阅卷。
闱:科举时代称试院:春闱。秋闱。
弥封:指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以防止舞弊。
法帖: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旧五代史··玄素传》:“玄素好收书,而所收钟王法帖,墨迹如新。”
获隽:科举考试得中。《元诗选》雅琥正卿集》《题周昉明皇中射鹿图》:“马前十论效驱策,君王已贺获隽功。”
翕然:一致称颂。
比岁:每年,连年。 《管子·枢言》:“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
总统严公:严家淦(1905-1993)字静波江苏省吴县(今苏州市)人,曾任中华民国总统
笔札:指公文、书信。出自《汉书·楼护传》:“与谷永俱为五侯上客,长安号曰‘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言其见信用也。”
昕夕:朝暮。 出自明唐肃丹崖集·日观赋》:“且臣闻日者众阳之宗,大君之象,出入以时,昕夕靡爽。”
掞张:铺张,浮夸。
鸿藻:雄伟的文章。
笺:
1.刘君孝推,一九五二年高闱典试时所得士也,寄示骈辞,喜题长句:
有士辉南选,高文动辈俦;披笺云锦绚,点笔露珠稠;剑许双龙合;(谓曾君霁虹)楼看五凤修,怜才如望岁,不负稻江秋。
2.贻霁虹参事参议
曾君霁虹,近撰寿严***(缺三字)骈文,为时传诵。刘君孝推则以手书诗稿,获中山文艺奖。两君皆高等文官考试及第,二十年来,承以师礼相加,独存古风,足砭时习,秋闱坐雨,载览嘉篇,不觉愧喜交集也。
碧海珠增曜,斯文未陆沉,九能归二妙,一字抵千金,翰藻规遗制,焦桐洽赏音,识途吾自愧,骥足喜骎骎。
3.上联全句隐用崔曙事。
太常博士张诜旧官服阙制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九、《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二
敕某:尔去位里居,三年于此。
既除丧矣,其就故官。
忠以事君,是为孝子。
尔惟知义,可不勉哉!
可。
乞考实知杭州张诜雇婢事奏元丰七年五月 宋 · 蹇序辰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
闻知杭州张诜于部下雇乳婢,留三月,限满,其夫取之,乃言元约三年。
其夫诉于转运副使许懋,取契照验,实三年也。
始悟引致人见罔,挟刃往刺。
既不相遇,旁中四人,卒与俱死,人冤之。
望下本路体量,如实,乞行显罚。
常州无锡县崇宁增建学记崇宁三年冬至 北宋 · 王相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四、康熙《无锡县志》卷三八
崇宁改元,上既庚用二三大臣,克笃前烈,追盛三代唐虞之治,爰诏冢宰,慎简乃僚,置司讲议政事当务之急。
是秋大丞相司空嘉国公本原神宗皇帝以圣智稽古,即位之初,慨然追法先王,训经以迪士,置师儒以明道,广学校以教养。
尝诏侍臣,欲考古者庠序之制,闿明堂辟廱,以施发政功。
志未就,遭元祐变革,无复存者。
恭惟皇帝陛下盛德大业,修明法度,追而述之,深悼风化之微,而欲善天下之俗,非学不能成之,谨以学校为今日先务。
制可之,遂诏天下郡县皆立学,以三舍法取士。
明年甲申,乃下诏曰:「神宗皇帝尝欲以学校取士,而罢州县科举之令
其法始于畿甸。
此学士大夫之所共知也。
朕不爱百万之财,以教养天下之士,而以育材官人、善风俗、修政事为急。
其诏有司罢发解及省试取士,并由学校升贡,庶几追复成周之隆,绍先帝之绪,以称朕所以图治之意」。
其年十二月甲戌,皇帝视太学,幸辟雍,即敦化堂赐上舍释褐者凡十有六人,其次免省试者二十有六人,内舍生及畿内贡士皆免解,其数几半三岁赐第于集英者。
于乎,盛矣,美矣,不可以有加矣!
虽三代教养之隆,未有甚于兹时者也。
《诗》曰「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信乎美成在久者,其必自于作人也。
愚窃以谓化人成俗莫不由学,故先王之盛时,设庠序以养贤,论才德而取士,自天子诸侯之子,下至国之俊造,莫不入学,自成童而艺文,至四十而仕。
其习乎礼乐之容,讲乎仁义之说,敦乎孝弟之行,入以养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与朋友交而有信,临财廉,处众不争,行修于身,有闻于家,达于邻里乡党。
然后询于佥言,又定于乡老之可信者而荐之,始谓之秀士。
久之,又取其甚秀者为造士。
然后司马辨其论,随其材而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夫如是,积德累善,其勤若此,其久亦至,固非止取一日之长。
然后求贤审官,寘彼周行,如此其慎而有次第,则浮伪矫激干利苟得之士不容于其间,风俗不陷于偷薄,而日以忠厚也。
宋兴盖百有五十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稽古之制,放周之文。
其养也教以经艺文辞,其取也考以材识行实,由三舍以察士之能否,而命之以官,可谓希阔之举矣。
是以诏下之日,遐迩庆幸,而奔走趍事者以后为羞。
常州无锡县有学,嘉祐初龙图张公诜始,其兴制之本见于武宁章望之之记。
后四十八年,其犹子元度继宰是邑。
会朝廷班学制,他邑皆承命,经营力作不暇,而兹得即旧以新之,功省十倍。
然后知君子之泽利施者远,而事固不偶然者,是学之兴,适在其父子。
属者朝廷增养士之制,初大县以五十人为率,后乃以三岁应书多寡计之。
无锡宜增给百人,以百五十人为率,而旧舍扁迫,隘不可容。
今乃与其属度学之西偏,增直购地,斥广而大之,别为屋二十有六楹,又迁庖厨浴室于其北。
鸠工于八月壬辰,考之于十一月戊辰,闳壮显敞,踰于昔制。
令以予掾于尉曹,寔董乃事。
会终,更属予为文以识其成。
予惧学者不明乎朝廷教养之美意,而师儒之官或不揣本而齐其末,失其所谓作成之方,谨具述明诏,如上所载,因诵其所闻而著之。
夫大学之道,将欲正心诚意修身以治其国家天下,而必先本于知至,则所谓知至者,贵达乎道德性命之理而已,非止乎期命辨说形名度数之间,弊于浅浅者尔。
故先王教法必以智仁圣义忠和为之别,以孝友睦姻任恤为之同,艺则该之以礼乐射御书数,至于淫词诐行,析言破律,异端之术为之诛禁。
《书》曰:「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方今举皆法此,吾固知其教化之行,风俗之成,唐虞三代之治,可跂足而待之。
异时诸生道德明秀,行艺修饬,岁频升选,赋《菁莪》、《采芑》之诗,以颂明天子育材之意,昼绣而谒谢先圣先师,周览墙屋,慨然思咏令佐之功绩,而予因得并预兹荣,附托不朽,不亦幸哉!
辄不自揆,退为之记,俾刻诸石,以告学者。
崇宁三年景至日。
按:明《无锡志》卷四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常州无锡县学记 宋 · 章望之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五、弘治《无锡县志》卷三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六、康熙《无锡县志》卷三八、乾隆《金匮县志》卷八
有儒生谒于前曰:「我无锡之士人也」。
示予以学宫之图曰:「吾大夫秘书丞张枢言,始谋人也。
其中南向者,文宣王之殿也。
大门值其前,论堂横其后。
后又有先生之室,东西两序诸生之舍也,盖在县署东南三百步之间。
其赀财所出,则吾邑业儒盖百人矣。
能倡义者,裒诸儒之有为之也。
作之之日,则丁酉秋也。
成之之日,则明年春也。
诸生入学,在四月乙卯望。
越十四日己巳,吾大夫与其僚宿于斋次。
庚午朔五鼓作,师生陪执事释菜于庙庭,退而宴私于论堂之上,揖吾曹而谓之曰:『凡我造学于兹,将使而习闻圣人之美,用于而躬,非专之决科也』。
诸生曰:『敢不恭禀所教令也」』。
请以事之始末,诿予以文,久吾大夫之风于弊邑,何如?
予为之持觞以贺曰:「有本哉张子之为邑,而子之乡里之庆也」!
其令不扰而民信,其文不密而民畏,乡尊耆艾之无过者而后生有劝,富家群养孤独之人而众不惮烦,则吾既知之矣,政其成矣。
又兴学校以贻人,得不曰有本哉?
梓人之子知百木之坚脆,商人之子知四方货财之有无,屠人之子善鼓刀,裘人之子善治皮,岂皆其天才自然耶!
少而目治,长而手治,由是积习之渐耳。
燕赵之好兵也,未必钧好也,其见者兵也。
荆楚之好巫也,未必钧好也,其见者巫也。
吴越之好渔也,未必钧好也,其见者渔也。
今夫孔子之道,包百王之教,治则尧舜光显,乱则桀纣诛亡,大之通天地,微之入鬼神,密义精言,散在经传。
厥有师敩,学者犹莫穷三豕,使闭户学之,筋骸惫矣,傥有得哉,勤劳已甚。
邈焉大道,死矣无传。
如皆郡县劝儒开设学馆,长吏且有意焉,则其民感思自兴,心志开而见闻博矣。
异时庸知是邦不由枢言,户晓诗书而尚礼义欤?
予故为之诗曰:
表表南山,兴云以雨。
木之苞矣,春阳攸聚。
念我虑善,教不有初。
彼缲者丝,厥抽惟绪。
筑室维何,有殿有堂。
有序有房,闭阴启阳。
翔翔者楹,盘盘者梁。
工逸于成,伎臻其良。
我之思矣,古之孔子
我居我处,友朋来萃。
爰饮爰食,爰讲爰议,永怀恭人肃慎容止。
敬恭明神,邑令有僚。
盛服至止,徒御弗嚣。
斋明有日,其诚孔交。
何以荐之?
清酒少牢。
咨示父兄,顺听邑命。
尔子尔弟,勖成正性。
必儒其躬,俾善其行。
贻亲以不病,咨示子弟,优优在道。
律身如学,以忠以孝。
令名匪今,于后有耀。
贻孙以不诏,中田有稷,其实离离。
张子有猷,神享人治。
善人之延,百世攸宜。
尔民其承之。
辅世忠烈王之记 宋 · 沈枢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四、《两浙金石志》卷一○、《湖州府志》卷五五
王姓李氏,讳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也。
唐武德中辅公祏丹阳以叛,诏王傅赵郡王孝恭东讨,临机料敌,一战而禽之。
高祖嘉叹,以谓虽古韩、白、卫、霍无以加。
安吉旧隶丹阳,巨盗既平,邑人感王之德,乃即邑之西山塑像立祠,奉祀惟谨。
岁或乾溢,祷于祠下,雨晹辄应如响。
自唐距今已数百年,趋王之庭,占王之庇者如祠之初也。
考其赐额,封侯始于政和,自侯而公始于隆兴
然王封卫国公见于生前,矧管城旧亦有祠,已封王爵
乾道五年,邑之士民援是以有请者再焉。
管城之祠载于《国朝会要》。
其立也,乃后魏仆射李冲之陂,因陂为名,而容台异议,执疑似之说以沮其请。
是时枢为宰掾,因讨论而辨明之,且引宋祁李卫公诗以为据。
其诗曰:「斯人天挺杰,贼胆畏膏肓」。
其卒章曰:「血食雄京辅,于今异姓王」。
即是以观,则岂得以仆射李冲之为疑哉!
朝廷以枢言为然,且检会本朝祀典,推崇有加。
建隆至大观,锡封王爵已加忠烈。
今答灵应,宜以辅世忠烈为庙号。
纶诰既颁,邑之稚耋欢呼鼓舞,举手加额以相庆幸。
于是神之宏休愈久而愈光矣。
枢欲备载颠末,侈上之赐,扬神之休,且以慰邑人奉祀之勤。
怀此有日,会邑宰韦昱祈祷有应,则具石来请曰:愿有记。
盖其谒庙之初,曾以「洁己导民于正,以要神之福,福是邑之民」为言。
继而蚕麦垂成,淫雨为沴,民方愁叹,祷而澄霁。
秋稼既实,邻县飞蝗忽集近境,祷而退飞。
然则神之所以福吾民与夫吏之所以感神贶者,其可无述乎!
窃谓生而有功于国,没而得祀于民。
历世虽久,使人敬事之不懈,是必钟灵禀秀,卓然有异于人者能之。
如王之丰功伟绩,磊落震耀,富贵寿考,哀荣终始,固自有传,而见于逸史者有二事焉。
王为布衣时,献书西岳,词气凛然,有忧天下之志。
如「斩鲸鲵而清海岳,卷氛祲而辟山河」,读之可以起义概而激雄心。
至于射猎霍山,投宿朱门,又有乘云行雨之异,《太平广记》载之甚详。
则前所谓钟灵禀秀、卓然有异于人者,于此可见矣。
呜呼,王之世祀也,岂偶然哉!
岂偶然哉!
中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安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沈枢记并书。
淳熙十年七月十一日
承务郎、知湖州安吉县主管劝农公事韦昱篆额立石。
赵芷孙侍御启霖别久矣罢官里居忽奉四川提学之命到会垣视余言陆君申甫忧余疾情殊挚口占赠赵兼申甫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曾广钧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砥柱求安莫再禁,是非同息汉之阴。
枢言一室唯阿杂,变雅百年哀怨深。
湖海寂寥容我病,蓬蒿披历见君心。
为传大陆饶风义,请以商歌抵越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