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建安六年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陈留太守枣祗,天性忠能。
始共举义兵,周旋征讨。
袁绍冀州,亦贪祗,欲得之。
祗深附托于孤,使领东阿
吕布之乱,兖州皆叛,惟范东阿完在,由祗以兵据城之力也。
后大军粮乏,得东阿以继,祗之功也。
及破黄巾定许,得贼资业,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佃科以定。
施行后,祗白以为僦牛输谷,大收不增谷,有水旱灾除,大不便。
反覆来说,孤犹以为当如故,大收不可复改易。
祗犹执之,孤不知所,从使与荀令君议之。
故军祭酒侯声云:「科取官牛,为官田计。
如祗议,于官便,于客不便」。
声怀此云云,以疑令君
祗犹自信,据计画还白,执分田之术。
孤乃然之,使为屯田都尉,施设田业。
其时岁则大收,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
祗兴其功,不幸早没,追赠以郡,犹未副之,今重思之。
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过也。
祗子处中,宜加封爵,以祀祗为不朽之事(《魏志·任峻传》注引《魏武帝故事》。)
陈许等州垦田疏至道元年正月 北宋 · 陈尧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文献通考》卷七、《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宋元通鉴》卷七
伏自唐季以来,农政多废,民率弃本,不务力田,是以廪庾无馀粮,土地有遗利。
臣等每于农亩之际,精求利害之本,讨论典故,备得端倪。
自陈、许、邓、颍,暨蔡、宿、亳至于寿春,用水利垦田,先贤圣迹具在,防埭废毁,遂成污莱。
倘开辟以为公田,灌溉以通水利,发江淮下军散卒,给官钱市牛及耕具,导达沟渎,增筑防堰,每千人人给牛一头,治田五万亩,亩三斛,岁可得十五万斛。
凡七州之间,置二十屯,岁可得三百万斛,因而益之,不知其极矣。
行之二三年,必可以置仓廪,省江淮漕运。
田益垦,民饶足,乃慎选州县官吏,俾兼督其事。
民田之未辟者,官为种植,公田之未垦者募民垦之,岁登,公私各取其半,此又敦本劝农之术。
汉元帝建昭中,邵信臣南阳太守,于穰县南六十里造钳卢陂,累石为堤,旁开六石门以节水势,溉田三万顷。
晋杜预,因信臣遗迹,激滍、淯二水以溉田万顷。
魏武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晋宣王邓艾行陈、颍以东至寿春言:「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渠。
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且佃且守。
岁小丰,常收三倍,除给费外,岁完五百万斛,六年可积三千万斛」。
宣王然之,遂北并淮,自钟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沘水,四百馀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
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里,溉田二万顷。
自战争以来,民竞逐末,凡此遗迹,率皆荒榛。
臣等欲因其沟塍,增筑堤堰,导其水利,垦为公田。
《傅子》曰:「陆田命系于天,人力虽修,茍水旱不时,则一年之功弃矣。
水田之制由人力,人力茍修,则地利可尽也」。
矧又膏沃特甚,螟螣不生,比于陆田,又不侔矣。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一。第五册第四九○六页又见同书食货六一之八九(第六册第五九一八页)。
言水利疏至道二年二月丁酉 北宋 · 皇甫选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
先受诏往诸州兴水利,臣等先至郑渠相视旧迹。
案《史记》郑渠元引泾水,自仲山西抵瓠口,并北山东注洛,袤三百馀里,溉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
三白渠亦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馀里,溉田四千五百顷。
两渠共溉田四万四千五百顷。
今之存者不及二千顷,乃二十二分之一分也。
皆由近代改修渠堰,寖隳旧防,失其水利,故灌溉之功绝少于古。
臣等先至郑渠相视,用功最大。
仲山而东,凿断岗阜,首尾三百馀里,连亘山足,岸壁隤坏,堙废已久。
度其制置之始,泾河平浅,直入渠口。
既年代浸远,泾河日深,水势渐下,与渠口相悬,水不能至。
峻崖之处,渠岸摧毁,荒废岁久,实难致力。
其三白渠溉泾阳栎阳高陵云阳三原富平六县田三千八百五十馀顷,此渠衣食之原也。
望令增筑堤堰以固护之。
旧有斗门一百七十有六,以节制其水,皆毁坏,请悉缮治,令用水有准。
渠口旧有六石门,谓之「洪门」,今亦隤圮,若再议兴制,则其工甚大。
且欲就近度其岸势,别开渠口,以通水道。
岁令渠官行视岸之阙薄,水之淤损,即时缮修疏治之,严禁豪民,无令浚渠导水以擅其利。
泾河中旧有石堰,修广皆百步,捍水雄壮,谓之「将军翣」,废坏已久,基址具在。
杜思渊曾献议,请兴此翣,而功不克就。
其后止造木堰,凡用材一千三百馀数,岁出于沿渠之民。
涉夏,水潦荐至,渠暴涨,木堰遂坏,漂流散失。
至秋,复率民以修葺之,数敛重困,无有止息。
欲自今溉田毕,命工折堰木置于岸侧,可充三二岁修堰之用。
所役沿渠之民,计田出丁,凡调万二千人,谓之「水利夫」。
将军翣可造堰,各有其利,固不惮劳,不烦岁役其人矣。
择能吏专掌其事,置于泾阳县,以时行视,往复甚便。
邓、许、陈、颍、蔡、宿、亳七州之地,其公私闲田凡三百五十一处,合二十二万馀顷,盖民力不能尽耕。
汉魏以来,杜预召信臣任峻司马宣王邓艾等立制垦辟之地。
南阳界凿山开岭,疏导河水,散入唐、邓、襄三州以溉田。
诸处陂塘坊埭,大者长三十里至五十里,阔二丈至八丈,高一丈五尺至二丈。
其沟渠,大者长五十里至百里,阔三丈至五丈,深一丈至一丈五尺,可行小舟。
臣等周行历览,若皆增筑陂堰,劳费甚烦。
欲望于堤防未坏、可兴水利者,先耕二万馀顷,他处渐图建置。
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一,宛委别藏本。又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二。第五册第四九○六页《玉海》卷二二,《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续通典》卷四。
乞遣归正之民使耕荆襄之田奏隆兴元年十月 宋 · 张阐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大学衍义补》卷三五、《文献通考》卷七、《宋史》卷一七六《食货志》上四
制置司已将营田诸屯见耕种人丁放令逐便,仍罢营田,令工部看详。
臣闻自古两国相持,胜负未决,必有师老财匮之患。
善制胜者,欲省馈运之费,莫不以屯、营田为急。
赵充国屯于金城,羊祜屯于襄阳任峻屯于许下,诸葛亮屯于渭南,皆能藉以成功。
何古人行之为得策,今日行之为有害耶?
抑尝又复思之,盖荆襄之地,自靖康以来屡经兵火,地广人稀,不患无田之可耕,常患耕民之不足。
居无事时劝之使耕,积以岁月之久,仅能垦辟一二,况举事之始,曾未期月,欲使尽无旷土可乎?
臣谓今日荆襄之地屯田、营田为有害者,非田之不可耕也,无耕田之民也。
欲耕田而无田夫,任使之人虑其功之不就,不免课之于游民;
游民不足,不免抑勒于百姓。
百姓受抑,妄称情愿舍己熟田,耕官生田
私田既荒,赋税犹在,或远数百里追集以来,或名为双丁役其强壮者,占百姓之田以为官田,夺民种之谷以为官谷,老稚无养,一方骚然。
有司知其不便,申言于朝廷罢之,诚是也。
然臣窃谓自去岁举事以至今日,买耕牛,置农器,修长、木二渠,费已十馀万,其间岂无已垦辟之地乎?
岂无庐舍场圃尚可就以卒业乎?
一旦举而弃之,不为势力之家所占,则是捐十万缗于无用之地,而荆襄之田终不可耕也。
臣比见两淮归正之民源源不绝,动以万计,官给之食以半岁为期,今已踰期矣。
官既不能给,斯民无所依,老弱踣于饥饿,强者转而之他,殊失斯民向化之心,兼亦有伤国体。
臣愚以为荆襄之田尚有可承之规模,与其无民耕而弃之,孰若使归正之民尽遣而使之耕,非惟可免流离困苦之患,庶使中原之民知朝廷有处我不至失所,率皆襁负而至。
异日垦辟既广,田畴既成,然后取其馀者而输之官,实为两便。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三一(第七册第六○五二页)。又见同书食货三之一○(第五册第四八四○页)。
论改官及兴水利营田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二、《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九
臣去年十二月十四日蒙恩赐对便殿,臣时论及武夫悍将宜令知礼以革暴慢之习。
陛下天语谆谆,有及于晏子齐景公「唯礼可以已之」之语。
臣侧聆玉音,仰叹圣学高妙,远到古人用意处,非臣浅识謏闻所能窥测。
窃以谓一言可以兴邦者,正谓此耳。
臣是时知陛下可与为尧舜之圣,可与致唐虞之治,可使斯民为尧舜之民。
臣虽蠢愚,遭时遇主如此,其忍钳嘿不言,甘自同于终日不鸣之马?
唯当披露肝胆,捐弃躯命,以报知遇,敢恤其它!
是以辄极竭毣毣之虑。
况臣于今月二十三日准御史台牒,契勘今年三月一日视朝月分,依条于文班内从上轮二人充至日转对。
检准续降指挥节文,今后视朝转对官,如当日不作视朝,亦合前一日赴閤门投进文书。
臣谨条陈一二。
臣闻今日之弊,无甚于差役之法,无甚于改官之法,而其所当急者,莫若兴水利,莫若营田,莫若复孝廉力田之科。
夫差役不罢,则民之巨蠹不除,改官之举将不罢,则士风之趋竞不息。
差役之弊,臣寮论之详矣。
若夫改官之弊,臣请为陛下极言之。
臣闻今改官者非五百千赂吏部主吏,虽有文字五纸,不放举主。
士大夫至相谓无五百千莫近临安,而五纸文字,非二十年干求不能得,往往多是宰执侍从关节方始得之。
不然,孤寒之士,每纸文字须三百千经营乃可得,合五纸之费为千五百缗,孤寒之士安得宰执侍从关节?
安得千五百缗?
势必枉道以媚当途权贵以求之,势必贪墨黩货以赂吏部之吏。
不然,终身为选人,老死不得改官者多矣。
臣愚欲乞罢举主,止令选人实历九年无违过,即与改合入官。
尧舜三考,黜陟不过九年,而《春秋》书天子锡成公命亦以九年,为得礼故也。
臣伏见二三年来,岁仍小歉,议者皆归咎于天时,臣独以为地利之未尽。
臣闻《禹贡》之书曰:「浚畎浍距川」。
《语》曰:「禹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以为畎浍沟洫,农事之小小者耳,禹何为尽力于是?
及考文王平土之书与小司徒之职,然后知禹之意深且远矣。
文王在岐,用平土之法建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
小司徒之职,乃均其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凡税敛之事,臣尝考其制。
九夫为井者,方一里,九夫所治之田也。
四井为邑,方二里。
四邑为丘,方四里。
丘为甸,甸方八里,旁加一里,则方十里为一成。
积百井九百夫,其中六十四井五百七十六夫出田税,三十六井三百二十四夫治洫。
四甸为县,方二十里。
四县为都,方四十里。
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里,乃得方百里为一同,积万井九万夫,其四千九十六井三万六千八百六十四夫出田税,二千三百四井二万七百三十六夫治洫,三千六百井三万二千四百夫治浍。
井田之法,备于一同。
夫井田之法,出税者寡而治洫治浍者众,知禹之尽力乎畎浍沟洫,诚生民之急务也。
今平居无事时,沟洫不修,至有水旱而归咎于天时,岂不谬哉!
臣愚欲望圣慈特诏州县讲求沟洫之利,如古郑白渠,如召信臣之钳卢陂以复禹之迹,卒有水旱,非所患矣。
臣闻今日之急务,莫若且休兵营田
今州郡官以营田为名,而无营田之实。
欲究其实,有十说焉。
一曰择官必审。
魏武经略四方,苦军食不足,用枣祗策置屯田,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
司马懿谋伐吴,乃使邓艾广田蓄谷是也。
二曰募人必广。
赵充国留弛刑应募及吏私从者,合凡万二百八十一人;
后魏文帝时秘书丞李彪上表请别立农官,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为屯田人是也。
三曰穿渠必深。
赵充国击先○,屯田于金城,先浚漕渠
邓艾屯田于寿春,以为田良水少,遂开河渠之利是也。
四曰乡亭必修。
赵充国乡亭,理湟狭是也。
五曰器用必备。
赵充国上器用簿是也。
六曰田处必利。
汉昭屯田于张掖魏武屯田于许昌是也。
七曰食用必充。
赵充国屯田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是也。
八曰耕具必足。
后魏文帝大统十一年李彪请以赃赎杂物市牛科给。
唐开元二十五年,诸屯田用牛耕垦土,软处每一顷五十亩配一牛,彊硬处一顷二十亩配一牛,稻田每八十亩配一牛。
营田若五十顷外更有地剩配耕牛者,所收斛斗皆准顷亩折除是也。
九曰定税必轻。
东晋元帝大兴中,后将军应詹上表,屯田一年与百姓,二年分税,三年计税赋以使之,公私兼济。
魏李彪上表,一夫之田,岁责六十斛,甄其正课,并征戍杂役是也。
十曰赏罚必行。
晋元帝督课农功,二千石长吏以入谷多少为殿最;
北齐武成帝河清三年,诏缘边城守营屯田,岁终课其所入以论褒贬是也。
凡此十者,营田之制尽矣。
然就其中莫难于募人,尤莫难于耕具。
募人之要,臣请如李彪之策,取州郡户十分之一而又加广焉。
人户能募三十人于淮南要害处营田三年,有官人与转一官,无官人借补官资;
能募二十人或十人者,比例施行。
令州郡敦遣,如此则人乐然从矣。
不然,徙猾吏及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宽地,如崔寔之政论;
或因罪徙人于沿边,如仲长统之昌言,斯亦可矣。
其耕具则请权住广西马纲三年,专令市牛。
广西雷、化等州,牛多且贱。
臣顷在广西,知之详矣。
臣谨案,汉惠帝孝弟力田者复其身。
高后时,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
文帝时诏:「孝弟天下之大顺,力田为生之本,三老众民之师,廉吏众民之表」。
武帝时,郡国举孝廉一人。
后汉和帝时丁鸿司空刘方上言,乞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
唐杨绾为相,首孝弟、力田等科,当时高之,风俗翕然丕变。
此诚天下之大顺,为生之本,为民之表也。
臣愚欲望圣慈特诏复孝廉、力田等科,略仿汉制。
自今郡国率三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六十万二人,九十万三人,百二十万四人,不满三十万二岁一人,不满二十万三岁一人。
务在总核名实,必得敦朴行义之士,以格浇薄之风。
跻时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复何难哉!
岳飞屯田三事御书绍兴九年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鄂国金佗续编》卷一
曹操尝苦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于是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
郡国例置田官,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诸葛亮司马宣王对于渭南,每患粮不继,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
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馀里,每为边害,以诡计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馀顷,大获其利。
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
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岳飞
御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