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答客问 唐 · 王翰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龙跃汤泉云渐回,龙飞香殿气还来。
龙潜龙见云皆应,天道常然何问哉!
见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五「临潼」「阴盘城」条(《长安志》云:「开元八年冬,乘舆自南入,行至半城,黑气自城东北角起,倏忽满城,从官皆相失。上策马踰城赴官路下,至渭川,云气稍解。侍臣分散寻求乘舆所在,既谒见,悲喜迸涕,上亦怅然。自是还宫,数日不出。翰林学士通事舍人王翰作《答客问》上之,词曰〖略〗。」)
寒食夜苏二宅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
好风经柳叶,清月照花枝。
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
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见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十一)(按:《古今岁时杂咏》各类诗均分为古诗、今诗二部分,古诗为宋绶《岁时杂咏》原编,今诗始为蒲积中所辑。宋绶为宋敏求之父,卒于庆历初。其时王洙本《杜工部集》虽已编成,尚未刊布。宋绶所据材料,有为王洙未及见者。《古今岁时杂咏》在宋明二代流布未广,故治杜诗者多未见之。此诗各本《杜集》皆失收,今亟录出,以供治杜者研究。)
句 中唐 · 陆贽
押侵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姜泉流渺渺,夹砌树阴阴(宋敏求《长安志》十七《渭南县》。今按:《全唐诗》引《唐语林》,谓任江淮尉题厅诗句。第一句不同,第二句「夹」误「来」。)。
小孤山 北宋 · 陈从易
五言绝句 押青韵
山称孤独字,庙塑女郎形。
过客虽知误,行人但乞灵(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
句 其三 北宋 · 钱惟演
押虞韵
厅前捉到须依法,合内盛来定付厨(又)。
按:以上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句 其一 北宋 · 谢绛
押元韵
王貌闲如鹤,黄吟苦似猿(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春明退朝录》:天圣中修国史,王安简、谢阳夏、李邯郸、黄唐卿为编修官。安简神情冲澹,唐卿刻意篇什,谢李尝戏为句云云。)。
次韵和次道学士献赠留台吴侍郎洛水泛舟之作 北宋 · 宋庠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岁晚风清洛雾开,有人沿溯避嚣埃。
庄谈解辩观濠乐,潘兴能添作赋才(自注:公于舟中作《泛洛赋》一篇,实当世名笔。)。
兰菊分洲争向背,凫鹥随棹罢惊猜。
留都吏役虽羁鞅,亦欲抽身更一陪。
送次道学士倅洛中 北宋 · 胡宿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留籥初均相府劳,辟书先下得虔刀。
黄图气象占龙阙,丹穴精神识凤毛(自注:集山,景祐中侍宣献公在洛。)。
一代策书承世学(自注:《国朝大典》出宣献公手,次道复受诏同修《唐史》。),三川风月属诗豪。
山公更有通家旧,应许论文醉醁醪。
上蔡龙图启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文恭集》卷三一
再调铨符,远縻吏绶。山城僻左,朅居淮服之旁;人迹阔疏,鲜去日围之下。跂旌尘而殊邈,抚钟律以屡迁。流水托音,久莫驰于尺记;高山仰德,未始忘于寸心。内惟筮仕之年,早诣序宾之馆。三握发而迎士,适振绪风;一引席以与言,猥参末论。仰荷深中之量,曲垂向下之风。旋收迹于门庭,聿抗容于尘土。日月云迈,岁星将近于一终;节物再更,春目屡伤于千里。逖瞻姿度,遐郁心魂。仰惟鬷嘏之贤,适处保釐之任。镇雌堂而克静,保虹气以弥充。伏惟龙图学士,德本上成,仁为己任。元阳高识,出众议以居多;次道宏才,结万夫之所望。早侍法宫之侧,并参端委之游。直躬见于王臣,大略推乎国器。爰奉价藩之寄,用宽制阃之谋。南国是疆,倚梁台而为重;东郊出尹,降毕册以为优。自大旆之肃临,实乐都之悦化。朝议盖资于夹辅,师瞻益在于弼违。千室鸣弦,已播陪京之地;十晨易笔,行归议政之堂。中外所祈,昼宵于是。伏冀顺兹炎燠,务乃燕申,上扶宗社之灵,以慰华戎之望。
虞曹郎中妻故陈留县君郑氏墓志铭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文恭集》卷三八
庆历乙酉二年甲寅,陈留县君郑氏卒。明年,自晋陵举其柩归族南谯之墓,且祔先姑之次。以十月十五日辛酉,窆之于清流县蓼湖之原。筮日甫定,家老以郑之世系,请铭诸窆。谨按宗牒,郑盖厉王之支子,始疏华下之邑,乃在寰列之内。周之东迁,我实从焉。再辟虎牢之封,厥居荥圃之地。春秋之后,布濩蕃衍;汉晋之际,咺赫盛大。或革履见识于上,或云屏分间其坐。司农二学,名于当世;有唐四姓,号为盛阀。因乱侨寓,今籍定平。曾祖缨,赠漳州团练使。祖彦华,仕南唐,领九江节制。归朝,历右千牛卫大将军,赠上将军。父文宝,兵部员外郎,累赠工部尚书。沈毅倜傥,好谈兵策。淳化、至道间,总领陕计,经略河曲,功不及究,议者惜之。事具国书及南阳文公所撰之铭。县君讳信陵,字仙仪,即兵部之息也。閒华令淑,禀诸自然,端粹庄修,盖有馀裕。以守龟之吉,年十六,归于今虞曹郎中。清河公偕哲人归,冢妇虔共上下,参和内外,德性之尚,不妄喜愠,以礼防持,动适中节。《召南·采蘩》所谓能守法度者,陈留有焉。天禧初,以郊类之庆,用朝闺之例,封荥阳县君。前后泛恩,进封管城、永乐、千乘、陈留,最凡五邑,享寿六十五。三子。长次津,太子中舍。次次立,擢进士第,试秘书省校书郎。次次道,太庙斋郎。咸贞惠以承世德,开敏而绩门业。孙三人,塾、坚、壆,皆幼。一女,适著作郎、直集贤院吕溱。虞曹之止临海郡印,归老晋陵,陈留深鉴止足,内相然赞。及得可诏,相随还西,翩翩二雏,接翼而归。方将优閒家门,含饴弄孙,先露奄忽,惠风已而,岂至数之常然,信天时之不齐。铭曰:
荥圃之姬国曰郑,后世衣冠为大姓。东南避地藉延年,累叶相仍覃厚庆。惠风胜范在陈留,姿度庄修循德性。清门合作三纪馀,内外参和资辅正。川上之水何悠悠,韵华委逝不复留。人间华屋去北里,江外丹旐还西州。仍从先姑安旧陇,永托松柏山之幽。
故尚书虞部郎中致仕李公墓碑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四、《武溪集》卷一九
公讳虚舟,字公济,赠吏部尚书讳夤之季子,工部侍郎讳虚己之介弟。李氏之贵于天下旧矣,七世祖讳昌,始居光山。同郡王氏之王闽越,其孙讳盈以族从焉,迁徙名数于建安。曾王父讳琯。王父讳询,赠大理评事。先君尚书筮仕江左,为诸司使。时太夫人在堂,以道梗不克迎奉安舆,乃留中馈,与公同侍晨夕。及秣陵归命,例授殿前承旨,既辞冗秩不受,且以尝为王国官,不许南度。其后数年,登进士第,授衢州理官,乃克迎侍,公时已能力学有称矣。咸平中,举进士不第,继丁艰疚,柴毁过礼,庐于坟侧,自力封树,旦暮泣血。六年,除丧,寻以兄任补郊社斋郎,调授福州闽清、洪州靖安尉,咸著治声。迁饶州馀干令,坐不觉狱中杀人免官。会元昆贰卿分司还第,公素笃友爱,喜于闲适,且厌夫恶直丑正,世路风波,故终日怡怡,无复仕进之意。元昆既没,朝廷以恩授校书郎、知江州瑞昌县事,让不受署,友朋敦劝,其守益坚,杜门家居,摈去人事。故相国临淄元献晏公天圣末为三司使,修侄婿之恭,寄书叙意,蕲公一至京师,重违其言,乃具私车而往。于时上宰许国文靖吕氏、参豫文惠陈公、简肃薛公、文康王公,咸欲畀之大邑,固辞不就。元献知公之节不可屈也,亟言于上,得太子洗马致仕。既而元献入谢,上与章献太后问公之年,曰:「六十二矣」。「疾乎」?曰:「无疾」。上曰:「若然,真可尚也」。名公大臣嘉其高蹈,悉赋诗以宠其归。明道元年,迁殿中丞。俄以子宽、定登朝,援郊祠旧制,复增其秩,寻改国子博士,赐五品服。三转虞部、比部、驾部员外郎;恭谢大礼,进虞部郎中。公之祖妣临颍太君陈氏、母夫人广平郡太君游氏之留乡里也,公在弱年,奉侍孝谨,出于天性。家贫无书,而假本于人,必手自钞录,夜则讽诵,长为词章,顿出流辈。三衢赵湘有诗名于天下,与先公友善,且爱公谨厚,以其子妻之,后封长寿县君。其令馀干也,强宗有为奸利至中人以死者,郡县莫之能御,公至,则明示教约,无敢复犯,一境为之肃然。其侍兄伯之疾也,躬临药膳,与子侄均其劳;迎孀姊而事之,奉以甘脆,与妇孙同其恭。其传政而归也,谢绝公府,未尝一言干人,宾朋至者,觞豆相欢,啸歌有节。其或泛平湖、游别墅,轻舠小驷,初无导从,视之豁如也。自先正尚书以殿中丞纳政归养,筑室豫章东湖之阳,不出郛郭,而有林泉之趣。及令兄以小司空分务闲居,公以郎官归休旧庐,再世三贤,相继解组,皆年未县车而勇于冲退,乡邦人士,伏其世德。三圣宸翰,群公赠言,金石之刻,龟螭相照,恬晦之美,当代韪之。子舍以朝列,守藩倅郡,虽越在邻邦,犬牙交壤,一欲迎至官下,公皆不许。由是间还代出,以奉温凊。宽初自虔州,得请为江浙等路提点铸钱坑冶,以廨舍在番阳,晨昏非便,乞居南昌就署局事,朝廷许之。无何,迁荆湖北路提点刑狱,三上章,辞不允。公乃敦迫使行曰:「定在此矣,无以吾故屡违命」。既行至部,复恳辞,天子嘉其诚,故不易其职而徙之江西焉。定之吏资当典城矣,再为佐官于洪,以便奉养,不离左右者一十二年。宽既乘驿至自湖北,公曰:「吾君之恩厚矣,何以图报」?遂泣下。妇孙至,公言如初。浃辰,公疾病,子妇苍黄,环侍而泣,公止之曰:「吾年过父兄而汝曹各能树立,瞑目无恨矣」。复谓医工曰:「吾病革矣,无讳二子,俾集吾事」。翌日而捐馆,时嘉祐四年秋七月二十二日也,享年八十九。夫人长寿县君赵氏,孝恭以事长,慈惠以逮下,劝俭以治内,和柔以接外,六亲称道,用为规模,先公八年即世。子男三人:宽,司勋员外郎;定,库部员外郎;寔,秘书省正字。伯氏以吏干发闻,仲氏以词学知名,季则早夭。女二人:长适进士刘好礼,次适乌程县主簿张次道。孙二十五人,曾孙十五人,咸洁身承学,无坠训言。自夫人之丧也,公豫为寿器,又甓双圹而虚其左,以自待也,达生者欤。以明年正月即葬,其地曰新建县桃花乡新里村之雷冈。前葬之期,司勋君伯仲走仆荷书,且奉遗意,不远数千里,见托铭勒。某分义素著于公父子之间,故知公履行,尤熟公之纯孝著于稚节,虽父兄在远,而力养祖母,勤劬自立。及其宿官,则清白无渝,益之刚正。自馀干非罪免归,即高谢世务,宰弼诸公力共敦勉,所守不回,以遂初志。崇尚节义,门无杂宾,待人以诚。动有仪矩,虽宴笑终日,不见惰容。令子童孙,诜诜侍侧,朝夕训诲,莫匪礼法。端居静默三十三年。国家崇贲丘园,频繁爵命,而家庭誉处,陶然物外。年逾八十,视听益明,亲旧书疏,皆手自裁答,字体谨洁可爱,少者殆不能及。有疾,一日而终,同于寤寐,古之称隐君子者,无以尚之,可铭也哉!铭曰:
李氏三贤,弈世清德。矫矫八座,儒林之特。辞荣归养,冥鸿奋翼。皤皤贰卿,宪台司直。厌剧就闲,伐柯攸则。惟公之生,耽耽远识。承家孝爱,当官强力。何彼苍蝇,变我白黑。冠之一免,无复弹拭。兄弟怡怡,何丧何得。黑绶再纡,机心已息。友朋勉劝,宰司勤饬。一志不回,墙东晦匿。乃秩春宫,于归江国。高谢世纷,不为外惑。北窗笑傲,衡门静默。朝韨屡加,角巾靡易。子舍班朝,朱金满侧。更省迭侍,仕途景式。进退忘怀,死生非戚。豫为寿藏,虚左自适。古称达人,今见其迹。清风遗后,子孙千亿。
故虞部郎中李公墓志铭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四、《武溪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嘉祐四年秋七月甲寅,尚书虞部郎中致仕李公终于洪州私第。既卒哭,二孤以书奉其遗命、并门人录其善状,且告葬期,请志诸方石,使还复之以辞公。公讳虚舟,字公济,五世祖讳盈,从王氏入闽,始占籍建安。曾门讳琯。大父讳询,赠大理评事。大母陈氏,追封临颍县太君。考讳寅,殿中丞致仕,赠吏部尚书;母曰广平郡太君游氏。初,先公尚书仕江南,壤断,不克迎板舆,故广平君及公并留侍。江南平,先公辞冗官,且以故国臣留居京师。后由进士及第,调衢州司理参军,乃克归。先公之未归也,公自能力养□□□□□。咸平中进士举不第,以兄任补郊社斋郎,调福州闽清、洪州靖安尉,寇攘以息。迁饶州馀干令,公事去官。时兄虚己以工部侍郎分司家居,公以天伦友爱,不忍离去,遂绝仕进意。兄终,朝命起为校书郎、知江州瑞昌县,辞不受。天圣末,三司使晏公殊,公之兄子婿也,迎公至辇下,宰执诸公欲强之仕,不可。晏公为言于朝,乃授太子洗马致仕,年六十二矣。两宫嘉叹,中外闻之。六增秩至虞部郎中,赐绯衣银鱼。自先公尚书致政还养,卜居豫章,令兄贰卿及公悉以恬退归居。其归,则元宰硕儒、缙绅文学之士,著于序咏,碑刻存焉。其居,则面湖筑室,涵虚构阁,无城市之嚣,有林泉之趣。公高谢人间,绝迹公府。资给先畴,不营什二之利,洁约自守,未尝以私干人。宾朋过从,弦歌取适而已,不为过分之乐,不杂汎然之交。家居三十三年,二子垂朝绅、佩郡印,趋庭侍侧者十五馀年。宽为司勋员外郎、提点江浙铸钱坑冶,即家署事。二年,迁荆湖北路提点刑狱,以违远庭闱,五表固辞,换江西,如其职。定为库部员外郎,尝知南康军矣,再乞签署镇南节度判官、通判洪州,凡十馀年,不去左右。孝爱高洁,奕世可称,其难继矣。夫人长寿县君赵氏,庐江尉湘之女,先公八年而亡。自夫人之亡,公即其冢旁为竁以自待也。公终之年八十九矣,以其年十二月甲申,合葬其藏,即新建县桃花乡新里村之雷岗也。三子:其幼曰寔,秘书省正字,早夭。二女:长适进士刘好礼,次适乌程主簿张次道。孙二十五人,或为邑长郡掾矣。曾孙十五人。诸孙皆好学保家者。铭曰:
公之先,世陇西。入于闽,家建溪。尚书公,仕金陵。公留侍,孝蒸蒸。令馀干,民治安。非罪去,不再冠。秩春宫,归于洪。继先德,避墙东。无茍图,无妄干。朱紫侍,节义完。今已矣,葬新里。李氏也,视章水。
句 其二 北宋 · 李淑
押元韵
王貌闲知鹤,黄吟苦似猿(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春明退朝录》:天圣中修国史,王安简、谢阳夏、李邯郸、黄唐卿为编修官。安简神情冲淡,唐卿刻意篇什。谢、李尝戏为句云云。)。
元夕同次道中道平叔如晦赋诗得闲字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金舆在阊阖,箫吹满人寰。
九陌行如昼,千门夜不关。
星通河汉上,珠乱里闾间。
谁与联轻骑,宵长月正闲。
韩玉汝遗澄心纸二轴初得此物欧阳永叔又得于宋次道又得于君伯氏子华今则四矣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三得澄心纸,吾尝再有诗。
粗(宋荦本作初)能条本末,不复语兴衰。
堪入右军迹,惭无幼妇辞。
君家兄弟意,将此比乌丝。
冬至日得师厚宋次道中道书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水国欲为雪,野冰将合河。
人同一阳至,泪向八行多。
朋意今犹在,年华怅似过。
看看四十九,应笑此蹉跎。
十月晦梦游嵩山明日访宋中道见次道寄宿岳寺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忽梦嵩(据残宋本,万历本作高)峰下,同游失姓名。
山腰荒辇道,岩窦落泉声。
黑石文难辨,苍苔迹易成。
他时传洛咏,知是陆云兄。
和次道省中初直 北宋 · 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江南太守归,夜直省中闱。
霜气冷侵被,月光斜入扉。
官奴休执烛,侍史正薰衣。
展转不成寐,幽怀吟更微。
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当时交友都无几,欲问欢娱亦异今。
花接上林新木变,水分清洛旧池深。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
脩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
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陆家兄弟苦西东,黄耳传书近已通。
共叹流年同转毂,各惊华发似飞蓬。
河冰夜合知霜劲,寒雾朝开见日红。
腊尽春来又相远,江南江北望归鸿(以上《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