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孙沔 北宋 · 杜衍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四明山水饶灵粹,唐有希韩夐出伦。
又见贤侯光乃祖(自注:君侯远祖讳合。),暂还仁里庇斯民宋罗浚宝庆四明志》卷八)
奏乞救济陜西饥民1043年7月4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臣等窃见陕西永兴军、同、耀、华州、陕府等处,今夏灾旱,得雨最晚,民间秋稼,甚无所望,官中仓廪,亦无积贮。
若不作擘画,即百姓大段流移,殍亡者众,兼军食阙绝,临时转漕不及。
臣等欲乞朝廷速降指挥,委本路都转运使孙沔,速相度上件州军向去救济饥民及办给军食有何次第。
如难为擘画,即便于黄河内搬辇自京以来斛斗往彼应付。
仍速行相度沿路如何计纲,即不至艰阻。
事状闻奏,候到,乞朝廷早赐施行。
庆历三年七月四日,臣范仲淹,臣韩琦
答诏谕以文彦博泾原对徙奏庆历二年1042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范文正公集补编》卷一、《范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卷二、《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泾原地重,第恐臣不足当此路。
韩琦经略泾原,并驻泾州秦凤,臣兼环庆
泾原有警,臣与韩琦秦凤环庆之兵犄角而进;
秦凤环庆有警,亦可率泾原之师为援。
臣当与练兵选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不数年间,可期平定矣。
愿诏庞籍兼领环庆,以成首尾之势;
秦州文彦博庆州滕宗谅总之,孙沔亦可办集;
渭州一武臣足矣。
孙元规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范文正公尺牍》卷下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待制吾兄:某伏自东南之役,不复奏记于诸公,诚以久劳之人,且欲晏息尔。
吾兄由简在之知,登于清近,荐绅毕贺,吾道相荣。
首枉华音,足慰素望,何青云之上,亦莫我遗,感抃感抃!
肺疾未愈,赖此幽栖
江山照人,本无他望,以此为多。
未拜睹间,伏觊为国自爱。
李太夫人行状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文恭集》卷四○
太夫人姓李氏,占数晋陵,世为贤家。
曾大以来,敏德厚行,名诸州曲。
考讳某,力学早殒,不阶宦达。
娶强氏,生三女,太夫人即其第二息。
幼挺淑质,长蹈雅性。
姆教匪习,自安于中行;
女功不勉,皆臻于妙趣。
以守龟云吉,遂归于我先君寺丞
逮事大门,及侍公姑,朝夕恪共,仪止淑慎。
躬亲执烦辱之事,造次亡喜愠之容。
旁绝间言,动得馀裕。
及大门捐馆,尊姑在堂,时年八十馀矣,能候慈色,不失美意。
时先君患旧荜隘甚,谋考新室。
或计土木之资,旁沮其议。
太夫人曰:「不然,今姑年迫矣,脱有不讳,外姻且来,是间何能周旋?
治第庇族,差胜他费。
及姑生存,得安斯寝,饘于是,粥于是,歌于斯,哭于斯,足矣」。
乃出奁中之妆,得金数百,趋市材瓦,落而成之。
未几而祖母亡,于是吊祭有所焉。
洎先君不禄,泰山其颓,泣奉几筵,亲持门户,训诸子以学,勖诸女以顺。
岁时伏腊,祠祭必诚。
诸物内外,姻族庆吊,皆躬其事。
或有匮乏,至为经恤。
外祖之亡,一子尚幼,自零丁孤苦之中,使之成就树立,皆出勖养之勤,遂承其家。
逮至暮年,数见重孙,笃羊枣分遗之慈,尽鸤鸠均一之爱。
持礼由于绳墨,用心过于丹青。
黎明以兴,盛服而坐,习知四谛之苦,归信一乘之法。
神珠百馀,诵观音名号,持《般若心经》,像前焚香,日系其合。
藐是诸子,尸诸外官,至于赋政绪馀,立身本末,莫不提耳蒙教,持心俾厚,奉戢悔尤,得免罪戾,实系慈训平反之故。
宝元中,郊类泛恩,启封上元县太君
庆历三年孟夏,交吴兴郡章,奉版舆,宁里闬。
昊天不吊,大祸奄至,以中秋八日,感疾终于常州孝仁坊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五。
临终神色如常,初不怛化,顾视诸子,徐以手握某之臂良久,合掌加额曰:「愿汝无忘善性」。
诸子以有为之法,乞营佛事,颔而许之,言讫即终。
初,太夫人以丙申八月壬寅生于某,复以癸未八月壬寅委弃诸孤。
至慈无穷,大恩未报,追诵《寒泉》、《蓼莪》之什,劬劳顾复之施,恨不得先从地下,驱驰蝼蚁。
茍延视息,亦何忍焉!
子五人:长曰某,至性淳至;
次曰宿,任太常博士集贤校理
曰饰、曰实、曰宾,举进士南省下。
女二人:长适进士朱况,次适桂州司理参军武,皆先太夫人而亡。
孙宗度、宗阳、宗尧凡二十四人。
宗尧擢进士第,任饶州团练判官
馀或干试有司,或才习绪业。
孙元规而下,凡有六人。
日月有期,诸孤相与追记平生状实,乞铭诸竁,以光幽壤。
题下原注:「后封沂国太夫人。」
朝散大夫太常少卿致仕李公墓志铭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文恭集》卷三七、光绪《苏州府志》卷六九
宋有清德美行之君子曰李公,至和元年,以七兵郎中吴郡
治成辞疾,诏以本官分司南京,听家武进
吴人饮公和政,去有遗恋。
后四年,告老,除太常少卿致仕。
嘉祐戊戌十月二十二日,考终命于牖下。
歛以时服,家无馀帛,素丝壹节,呜呼,清哉!
于时缙绅先生相与流涕,痛夫若人之不见已。
公讳仲偃字晋卿
李系陇西,曾祖昪、祖璟,并为江南国主
考从浦,右龙武大将军,公第三子也。
生而警异,幼即藐孤,伯氏仲仪抚养甚笃。
及长,挟策无流志,落笔有奇语。
弱冠厉节,游学知名,故翰林梁公颢文定赵公尚书,咸器其才行,召置门下。
所与游者,皆当世知名之士。
天骨秀爽,神情閒远,见之者目为神仙中人
祥符中,再举贡部高等。
八年,得进士丙科,调楚州宝应
邑多无赖少年,喜为人害,前此吏不能禁。
公至,则痛绳以法,恶子相率改行,治以大肃。
郡守黄宗旦荐其材,秩满,授常州团练推官
未几,丁内艰
服除,改澧州军事推官、知蕲州蕲春县,兼监洗马茶场,从三司之举也。
会议变法,商贾辍行,踰期不得代书,任者四期。
及还考课,复不应书。
大理寺举充详断官,除本寺丞,然非其志也。
先是廷尉丞属,多取经生,泥于执文,不畅法意。
惟公儒者,常得中典。
丞相陈公以纲错领判,尤加赏待,凡有疑谳,咨以取正。
稍迁殿中丞,范公密遣谕意,且欲荐之台职,公以索米为解,亟辞不愿。
知越州会稽县,风政修举,为诸邑最。
秩满,除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台州
近臣有荐公才堪治剧中御史者,初除都官员外郎,用知真州
未几,召拜侍御史
三院径路,官进者最称要捷,营此职者,多称道地。
公屡表衰疾,乞郡自障,迁秩司封,除淮南提点刑狱司。
夷退无竞,议者嘉焉。
入为三司度支判官,寻除两浙转运使赐紫章服。
居部识大体,总纲目,应书即举,遇事敢行,不为细茍,靡尚皦覈。
工部郎中,代还,判三司度支勾院,假太常少卿,直昭文馆
契丹国信使,还,除刑部郎中淮南转运使
翰林金华诸公,荐公有经术行义,当置在左右,不宜外迁。
上览奏,谓执政曰:「朕固闻其名,有意且召用之」。
丞相以德行对:「但年已七十,惟陛下裁择」。
上默然。
章请置第,移苏州,以便乡闬。
自初筮以至挂冠,其间四十年,所得俸禄多给族中之贫者,嫁娶孤遗凡十许人。
笃风义,重然诺。
未尝殖产治第,有田裁一二十廛。
谢事后,税止官舍,泊如也。
平生藏书万馀卷,皆亲加校正,多手抄者,日置斋中,阅古今治乱。
退閒宾客,文酒不废。
虽晚生候谒,恂恂诱接,忘德爵之在己。
前后推毂拔取寒畯,无虑四百人,有至台省者。
文集十卷。
祥符初,瑞物仍降,时文载郁。
诸所著撰,华实兼映。
诗笔清婉,殊有思致。
才焉盍贵仕,德焉盍高爵,终殁少列,岂命也夫!
享年七十七。
公之配曰杨氏,文定赵公甥也,贤和作合,汤沐原武
冢子孝嗣,秀州崇德
次子孝直试校书郎
女六人:长适秘书丞陈操,次进士许佺期,次大理寺丞黄秉,次三班借职靳渭,次光禄寺丞周延年,次长洲富翱。
孙元规太庙斋郎
孙女三人,尚幼。
嘉祐己亥十一月二十三日,葬常州武进县安善乡合里。
初,冢子以月日来赴,家老以阀阅见属。
宿于公,义则师友,情同州壤,铭竁之事,所以不敢辞,且史官以实纪。
铭曰:
李自开宝,言朝于京。
中间踣毙,凋落弗荣。
公颖特,秀世而生。
仙风远韵,人莫不倾。
彬彬其章,仪我王国。
荣利匪怀,比辞宪职。
不耀厥文,有隐其德。
誇者退惭,谈者叹息。
金华荐论,上稔公闻。
奈如命何,乃以老云。
逡巡逝水,奄忽浮云。
天道力命,幽远难分。
真宅用宁,輤车言引。
治命有诒,先慈惟近。
背高城之夕阴,溯寒郊之悽紧。
些营魄以安之,哀风流兮顿尽。
酬答王仲仪龙图 北宋 · 孙沔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海东霜隼品仍多,万里秋天数刻过。
狡兔积年安茂草,弋人终日望沧波。
青鵁独击归林麓,皂颊群飞入网罗。
为谢文登太守,求方逐恶意如何(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 《鸡肋编》:兖守王仲仪龙图以五枚赠威敏孙公,皆皂颊鸦,不堪搏击,故公作是诗戏之。)
李觏 其一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
启:钱塘幸获瞻对,以扶护过江,不果欸接。
后闻谈经于府中,恨不得执卷座末,益为企恋企恋!
近日谅雅候无恙?
冬中襄事毕,正初诣杭,如文盖盘旋,必良会矣。
冬温,旅次希保爱保爱!
王先生行,草草上问,不次。
拜上建昌李君先生之右,二十三日夜。
按:《直讲李先生外集》卷二,四部丛刊本。
李觏 其二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直讲李先生外集》卷二
白:人来捧书,伏知旅中无恙,示及南归,未知奉会之时,企恋企恋!
途中慎护,冬寒,希保爱保爱!
人回,草草奉此,咨问兼谢,伏惟照察,不次。
拜上先生李君之右,二十一日。
李觏 其三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直讲李先生外集》卷二
白:钱塘之别,又二载馀,后未获良会,复疏致问。
专介远来惠书,且知居忧无恙。
示教民病数十条,非留心博爱,何以及此?
以贼未定,过岭经制,必未及一一行下,当择要以施之。
春后贼定,方到江西奉见矣。
示及事,不须如此,何害?
冬寒,保爱保爱!
草草上问兼谢,不宣。
沔上太学先生李君十二月九日
希文夏中过徐,遂不肯行,以后事见托,一一如其志,哀痛哀痛!
行状乃勉为述之,忙中未及以草寄去。
与丘殿丞帖 北宋 · 孙沔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三
启:奉别踰纪,疏阔附问,企渴何言。
人至,承惠字及著文,足见智者用心之远,而思功及物也。
叹服才识,故非一日矣。
居忧,三四年卧病,自今春来,方有生意。
朝廷不知,累被恩命,切切辞免,未能决去,又此重任。
本差来江西、湖南,抚慰士民,中途改往广南。
衰病之质,惟忧瘴疟增旧疾,不能保天年,何暇贼盗为。
已三次上章求免,未蒙允许,必须至勤切,期于得请矣。
观足下之文,病者安敢承当也。
此事不免与余、杨同其道矣。
少年时无病,尚可驱策,如今何为何为!
冬寒,保爱保爱!
草草奉闻,不宣。
上新除签寺丞仁弟,十一日状。
元规西京左藏库副使辰州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宋景文集》卷三一
敕:郝元规,材秀肤敏,照机无滞。
朱阁中殿,勤事有年。
陕都而西,假节将命。
纠谳详简,蔼于予闻。
进贰使联,且付州任。
辰阳之控,蛮落在焉。
绥徕荒梗,参责威爱。
往念荣寄,懋哉不忘。
枢密副使孙沔生日礼物口宣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宋景文集》卷三三
才居上哲,地在内枢,懋宣一德之规,协赞万几之务。
迎长纪候,载诞协辰,锡以缥醪,颁兹生饩。
用示台恩之厚,且资族宴之荣。
当体眷私,所宜祗受。
免转给事中1053年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武溪集》卷一五、《粤西文载》卷四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右,臣今月二十日,进奏院递到敕诰各一道,授臣给事中者。
窃以赏为国典,必中事功,宠溢情涯,敢忘辞避。
伏念臣揆材至薄,赋命多奇,幸偶休明,免居羁贱。
向以边臣失备,蛮寇内侵,越从缞绖之中,起亲金革之事。
漫怀嫉恶,素匪知兵,所至面墙,几同学制。
贼锋尚锐,胜算无施,身负重而日增,民在溺而同窘。
果烦睿眷,特辍枢臣狄青以人杰之雄,总其师律;
孙沔以国器之重,济以事机。
号令修明,士马奋励,故得凶丑败亡而绝迹,蒸黔苏复以息肩。
所以定二广之阽危,所以正一方之经制,臣则幸于免戾,何止备员。
今乃例被纶言,同增官秩。
虽念劳劝善,国家宁厚于恩章;
而揣分量能,私计实非于己力。
伏乞察臣诚请,追改命书,则朝廷无滥赏之讥,微臣免贪功之过。
干冒冕旒,臣无任待罪激切之至。
所有降到敕诰,已送桂州军资库收管,听候朝廷指挥缴纳。
谢赐银状1054年2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武溪集》卷一六、《粤西文载》卷四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右,臣今月十三日三班差使殿侍韩喜乘递马赍送到中书劄子并敕诰各一道,蒙恩授臣尚书工部侍郎,仍就赐银二百两者。
伏缘杀荡蛮寇,收复邕州,并是宣抚使狄青专总节制,及孙沔石全彬等经画。
臣虽同在阵中,功非己出,并蒙恩宠,实不遑安。
除就赐银二百两,已受领外,所有赍送到敕诰,不敢祗受,乞行回纳,已牒送桂州军资库收管,听候朝廷指挥,及具状附递闻奏去讫。
狄青不可独当一路奏(一 庆历四年六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余襄公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
臣窃以朝廷所以威天下者,刑赏二柄而已。
圣人不妄赏人,亦不妄罚人,若夫同罪异罚者,明主之所不取也。
狄青尹洙皆坐不合枷勘刘沪争修水洛城事,而罢路分,青领州任,非唯赏罚不明,兼亦措置失所。
臣请别白言之。
始者朝廷以狄青尹洙虽伤于猝暴,不合枷勘等,又缘是朝廷不令修城,兼恐抑挫帅臣之威,遂移尹洙别路,狄青当路,此盖朝廷爱惜帅臣之本意。
今来只因孙沔称病,遂忘却旧来商量,同罪异罚之外,狄青更蒙升用。
其不可者六焉:臣以为当今天下之官,最难其才者,唯是陜西。
四路之中,当贼冲而民户残破,军中气索,泾原最甚,当择天下才智第一,授以泾原军民之政。
今付狄青刚悍之夫,不可者一也。
朝廷自来以军人粗暴,恐其临事不至精详,故令文臣镇抚,专其进止,今用狄青,不思旧来制御之意,不可者二也。
初缘狄青出自行间,名为拳勇,从未逢大敌,未立奇功,朝廷奖用太过,群心未服,今专使统一路兵马,必无兼才厌服其下。
且以尹洙之才与相佐,尚犹如此,若独任刚狷之人,众所未服,必至败事,不可者三也。
本来选用狄青,谓其刚果,堪为斗将,今兼知渭州
且夫知将以城守为能,斗将得野战为勇,各有以抚军民。
今来狄青出战,则须别将守城,守城则当求知将,此岂一夫所能兼之?
其不可者四也;
昨日狄青尹洙同枷勘刘沪,朝廷嫌其率暴,故移尹洙庆州
当降罢,而得进用,乃是朝廷专罪尹洙
狄青粗率武人,岂得全无血气,枷送等未必尽由尹洙,归罪于,事未明白,不可者五也。
凡暴贵之人,不能无骄,狄青拔自行伍,位至将帅,粗豪之气,固已显露。
只如昨来朝廷所差医官,身带京职,以一怒之忿,便行鞭扑。
如此恣意,岂是尹洙所使?
朝廷归罪于人,亦须察访其实,不可者六也。
庆州极边帅府,非是养病之地。
伏乞朝廷别选才智之人以守渭州,兼进止一路兵马,专委狄青斗将之事。
孙沔傥或不病,则当发遣赴任渭州
如实有病,即召归京师诊理,所以示朝廷忧边谨罚之意。
狄青不可独当一路奏(二)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余襄公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国朝诸臣奏议》卷六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六
臣近奏狄青渭州尹洙晋州,不协物议,未蒙朝旨者。
臣切谓若非大臣全无忧边之心,即是微臣当坐罔上之罪,二者之间,必有一焉。
臣伏思陜西四路,惟泾原山川宽平,易为冲突,若戎马之势不遏,则为关中之忧,关中震惊,则天下之忧也。
故国家自有西事以来,长以泾原统帅之府。
前岁葛怀敏丧师之后,朝廷欲差范仲淹往彼绥辑,尚先遣中使谕之以意。
其时仲淹不敢独当此任,乞差韩琦同往,朝廷遣韩琦范仲淹同共经略,又差张亢渭州狄青同为一路部署。
等虽名四路招讨,其实只是营度泾原领州寄,为斗将,即是朝廷忧泾原如此之深也。
及至去年,召仲淹赴阙,又使中使仲淹何人可以为代,于是差郑戬韩琦仲淹充四路招讨尹洙张亢渭州
至秋,又差韩琦田况往彼宣抚,则固知朝廷未尝忘泾原也。
今年已罢郑戬永兴,又移尹洙晋州,遂令狄青一身,兼领三人职事。
范仲淹号为最晓边事,不敢独当,孙沔亦是朝廷精选,而托疾不行,是泾原有可忧之势,岂匹夫独能当之,仲淹岂忘之乎?
大臣必谓韩琦仲淹二年泾原,成规可守,故专任狄青,足以了事,臣窃实以为不然。
伏自怀敏覆没之后,兵气沮丧,未有小胜;
百姓遭劫掠之馀,虽或归复,而生业未备。
幸贼未至,而谓完实,议和未定,而早懈怠。
抽减将帅,军民之心尚何所望而敢自安乎?
且向来于生户界中,修一城寨,尚有劫夺杀伤,不能相保,贼马若至,谁复安心?
是大臣全无忧边之心明矣!
初缘昨者狄青尹洙仓卒行事,上烦朝廷,臣窃料朝廷之意,谓此二人徇偏见之情,以相倡和,故换孙沔之上,欲令庶事有所商量。
今来只因孙沔称病,遂将泾原一路兵马,专令狄青进止,岂天下之广,更无一奇才可以知渭州共事者?
是大臣不思之甚也。
始因行事猝暴,朝廷不欲问罪,遂得专兵柄,不知是何赏罚。
且缘骤自行间,未著大功,蒙恩超擢,又其为性率暴鄙吝,偏裨不服,所以刘沪敢骂尹洙乳臭、狄青一介耳。
今来以独当一路,岂不忧偏裨不服,而败国家之事乎?
虽传闻仲淹请行,若朝廷从之,不过泾州驻劄,以制大节,须别得渭州知州,与缓急商量战守之势。
庞籍守延,犹与王信等同事,今来反不及独当最难一路,无乃等羞与为伍,以怀怨望乎?
朝廷乏贤,一至于此!
伏乞陛下询问大臣,如或将来贼马冲突泾原狄青果能保必胜之势,不贻朝廷之忧,则臣甘先就诛窜,以当罔上之罪。
狄青不可独当一路奏(三)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余襄公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
臣累具奏陈,为狄青兼知渭州不当,未蒙朝旨听从者,此盖两府大臣,不顾社稷利害,唯要遂非行事。
伏缘西贼僭叛以来,泾原屡遭侵扰,任福败于好水,葛怀敏败于定川关中震惊,君臣旰食。
臣谓朝廷当极选文武才杰,共守边疆,为谋未周,闻谏不听,岂非不顾社稷利害乎?
泾原利害,屈指可计。
范仲淹前岁被差之日,必得韩琦然后同行,今日预政之谋,未为忧国,同此议者,亦当审细。
臣料大臣强为其说,其词有二;
其一,谓当今文臣无可差;
其二,谓自来武臣在边,多被文臣掣肘,不若专委武臣,责其成功。
此皆护短之说,本非通论。
当今天下之大,峨冠委佩,出入朝廷,列侍从者,驾肩叠迹,及求一边郡知州,则不能得之,此执政进贤之失也。
求一士而分其任,纵无奇才,比于专委一夫,不犹愈乎?
况好水之败,韩琦等为招讨使
定川之败,王沿都部署
皆号本朝精选,尚犹不免丧师,岂可狄青独能了乎?
又武臣在边、文臣掣肘之议,本为不近人情。
仲淹等领兵之日,自谓安边之谋臣,及其归朝,遂生掣肘之谬论,若如此说,则庞籍文彦博孙沔,尽可罢去矣。
窃观狄青所为,若其决医官、擒刘沪,皆骄满之至,岂能独统其众乎?
水洛垂成,而急捕刘沪,致劫掠伤杀之患,取笑夷狄,将帅之才,于此见矣。
况朝廷特差鱼周询等前去体量得有过,又蒙进用,朝廷之令,于何取信?
勿谓杨守素等来此讲议,便言边鄙不足忧者。
今春张延寿去后,兵临秦州平州熟户一千馀帐,埽地皆尽,城中震恐,边臣不以实闻,此则目前之祸,不必引古为證。
伏乞早赐选差忠勤才略之臣,以知渭州
如臣言无可采,则乞还旧官,臣之分也。
若谓已行之命,难为改易,则朝廷今后一切持行,何用谏诤?
大宋平蛮碑皇祐五年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三、《武溪集》卷五、《方舆胜览》卷三九、《粤西文载》卷四五、宣统《南宁府志》卷四五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圣宋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在宥之三十一年,天宇之内,海渚之外,毡裘卉服,罔不率俾。
粤五月,蛮贼侬智高邕州,陷其郛,贼虐衣冠,驱虏稚艾,遂沿郁江东下。
所过郡县,素无壁垒,倏然寇至,吏民弃走,因得焚荡剽钞,无所畏惮。
乃攻围广州五十馀日,不克,大掠其民而去。
然所存者官舍仓库而已,百年生聚,异域珍玩,扫地无遗矣。
国家于岭南不宿重兵,故贼起三月而后师集。
蒋阶、张忠素号骁将,相继覆没,由是畏懦者望风溃走,贼锋益炽,逼连、贺,毁昭、宾,再穴于邕矣。
驿骑继闻,上甚忧之。
枢密副使狄公青以为将帅之任,古难其才,若再命偏裨,事一不集,则二广之地,祸连而不解矣,亟自请行。
天子韪之,遂改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都大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盗贼事
九月拜命,既授禁旅,仍启以旧镇骑兵、荆湖锐卒从行。
十二月,至桂林,督部伍,亲金鼓,然后兵知节制矣。
明年正月甲辰,至宾州
先是,钤辖陈曙步兵八千溃于昆崙之关,公推其罪首,斩佐吏已下三十一人,然后人知赏罚矣。
兵将股慄,咸思用命。
是月已来,引师至邕城一舍,贼悉其徒以逆战。
公之行师,虽仓卒道途,皆有行列。
贼至,驻先锋以接之。
公凭高望,撝骑兵以翼焉。
贼徒大败,追奔十五里,斩首二千二百馀级,生擒五百人,尸甲如山,积于道路,伪署将相死者五十七人。
是夕,智高焚营自遁,复入于蛮中。
先是,命湖南江西安抚使枢密直学士孙沔入内押班石全彬过岭,与广西经略使余靖,同其经制东西路贼盗,故命公督大提举,然孙、石赞谋,而军中悉禀公之节制。
贼之再据邕也,农者辍耕,商者辍行,远迩惶惶,不聊其生。
及公之拜命也,朝野之论,中外欢然,以方、召之才,兼机轴之重,出剪狂蛮,无噍类矣。
贼之巢穴曰广源州,交趾之附庸也。
父为交趾所戮,遂弃其州,奔南蛮界中渊薮,悖慠以僭称号。
自名其居曰云南道,又曰南天国,再名其年曰景瑞、曰启历,杂名其左右之人,自侍中开府已下署之。
其主谋者,黄师宓、侬廷侯、侬志忠等,战没于阵。
未有剪其羽翼而能飞,刳其腹心而能全者也,故宵逍矣。
呜呼!
智高之谋,十馀年间,招纳亡叛,共图举事;
馀月间,连破十二郡,所向无前。
夫岂自知破碎奔走,在于顷刻之间?
乃知名将攻取,真自有体哉!
二月甲戌,改乘辕,其月丁亥,至桂州,诏徙护国军节度,复以枢密副使召。
仍曲赦岭南,民得休息矣。
遂磨桂林之崖石,以书其勋。
其词曰:
有宋之大,天覆地载。
四海正朔,百蛮冠带。
蠢兹狂寇,起乎徼外。
父戮于交,逃死獠界。
招纳亡命,浸淫边害。
边臣罔上,习尚以懈。
卒陷邕郛,乘流东迈。
志图全越,肆其蜂虿。
广城言言,梯冲附焉。
攻之五旬,掠民而旋。
贼锋一至,千里无烟。
还据于邕,五岭骚然。
天生狄公,辅圣推忠。
情存义烈,志嫉顽凶。
请缨即路,伏节临戎。
英材遴集,猛将风从。
贼之敢斗,实惟天诱。
来迓于郊,奄丧群丑。
当我摧锋,易如拉朽。
僭补伪署,丛然授首。
羽翼既剪,心腹既刳。
虽欲自举,人谁与图。
焚庐而去,回巢以逋。
六亲不保,曰献其俘。
厥惟邕边,南国之纪。
九洞襟带,列城唇齿。
险固一失,兵粮无峙。
庶民蚩蚩,鸟惊兽跂。
我公之来,电扫云开。
叛涣斗破,纲领重恢。
师成庙算,民得春台。
天声远振,繄公之材。
大宋平蛮京观志(并序 皇祐五年1053年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三、《武溪集》卷五、《粤西文载》卷四五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大宋皇祐四年夏五月,广源州蛮犯邕、管,陷之,乘江流暴涨,东陷九城,遂至广州
广人怯战,登陴自固,贼得驻兵傅城,攻之五旬,云梯土山,极肆其巧,城坚不能下,乃还。
经途复残二郡,覆四将,再入于邕。
凡害将佐三十馀员,虏生口万计,牛畜资宝无算。
所过焚荡无馀,楚越萧然矣。
朝廷忧之,君臣为之旰食。
枢密副使狄公青抗章请行,愿授成算,上重其诚,从之。
先是,命枢密直学士孙沔入内押班石全彬同本路经略使余靖经制贼盗,命宣徽使都大提举总其节制。
明年正月己未帅三将兵至邕州归仁铺,贼举众出城拒战,大败之,骑兵追奔十五里,所杀蛮众二千二百馀人。
伪署侍郎黄师宓等腹心将领五十七人死于阵,贼首侬智高其夜焚城自遁。
诘朝,引兵入城,俾供奉官贾荣就战场歛贼尸而殣之,为冢于归仁之南。
又遣郴县区有邻聚重伤还城而死、并活擒而戮,及奔而蹂践燔灼者,复三千二百二十八人,为一冢,瘗之于城之北。
二月,有诏即其地筑为京观,乃命立石以志其伐。
铭曰:
庸臣司边,率职不虔,盗起其间。
蠢尔异类,藏亡纳叛,以辅狡烦。
窥兹无备,乘虚袭怠,遂肆凶奸。
顺流而东,列城皆空,岭表骚然。
师徒桓桓,矢劲摧完,天下恻焉。
帝命枢臣,握节属鞬,拯坠绥残。
师行之律,赏罚贵必,其谋乃专。
兵家之势,动静有制,所击无坚。
吁嗟群丑,狃于常胜,敢当其前。
驱彼犬羊,敌此熊罴,血膏于原。
弃甲如山,遗骸亘野,百里腥膻。
武功外扬,仁心内悯,念及幽泉。
肩䯗之葬,京观之封,铜柱齐年。
天声远振,皇泽重宣,永镇群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