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子俞幼孙晬日 宋 · 陈藻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我与良翁似有缘,命名与述战龙天。
事忙不记垂弧旦,恰到渠家遇晬筵。
子俞祭妻入窆文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三
汝病多时,吾疑汝死。
弃我而行,吾亦已矣。
长女之婿,与吾次女,强健何疑,死乃随汝。
一来哭母,一来哭姑,五旬三变,谁堪此乎!
送汝入土,怀彼双𣪁,呜呼呜呼,曷为肺肝!
代卢子俞祭妻辞堂文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三
嘉定丙子腊月己未,吾室中古龙林氏之丧,以其夜为大夜也。
卢某携哀男、妇氏、幼孙,以觞酒豆肉哭违于柩下,其辞曰:姊妹四人,以序当家。
天明贸易,夜雨丝麻。
资嫁自营,礼人共誇。
君季及行,创新家什,工曰「小娘,此非念及」。
答曰「住持,此当办集」。
及来归我,我实幸然,若内若外,助我周旋。
婚嫁才毕,病即婴缠。
惟君姿禀,女中丈夫,孤檩特操,不肯卑污。
似能早嫠,先我暮途。
盘园寄欧阳永叔撰书周太常尧卿墓表拓本赋此为谢二首 其一 清末至现当代 · 徐桢立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金薤银钩一纸开,劳君郑重扫霜煤。
南天剩有干霄气,欲访韩陵片石来(石在永明桃川)
盘园寄欧阳永叔撰书周太常尧卿墓表拓本赋此为谢二首 其二 清末至现当代 · 徐桢立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自古湘州吉州,森然碑版竟难留。
梅溪百绕寻都遍,却放桃川出一头(余居长沙县西三十里溪桥,尝求狄大理栗墓及欧公所为志名,迄不可得。)
宋故将仕郎将作监主簿姜君墓志铭嘉祐八年 北宋 · 史原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四、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八》、宝禄堂收藏金石记、唐风楼碑录、《海陵文徵》卷二、广陵冢墓遗文
君讳谔,字正臣,家世海陵
曾祖珂,祖再遇,皆隐晦不仕。
父仁惠,守本州司马,以富声闻东南。
君资致少颖好学,长能求里中闻人而师友之,执经庠序,曾不懈倦,诚有志于起家者。
然司马君方高年,将付家事,以君终鲜而惧为学废,遂以资授试将作监主簿
君实疏财尚风谊,乐善喜施,急于敢为,凡孤茕而无归者,多赖君以济。
尤能礼重儒雅。
始,庆历中,诏郡县立学,君时未冠,已能赞司马君输财于官而助成之。
又数年,白州,愿置全监书,学者至今赖之。
每会乡老贡士,则又人赒具行,大为宴豆以乐之。
而比年登第者,蒙覆赐不为鲜矣,故四方之来者仰之如归焉。
居常叹而谓人曰:「财者人之所共欲,而吾家素厚藏,未知所以散,将何以厌其欲于人,而成吾先子不专于己,而有施之之心也」?
于是治馆于所居之南,且将延士人之贤者,朝夕弦诵讲习于其间。
馆之成,君既已得疾矣。
呜呼,天岂欲厌人之善而必欲其夭耶,抑其命之固然而然耶?
嘉祐三年闰十二月十六日终于正寝,享年三十有四。
又五年而后葬于招贤乡之原,祔司马君之茔也。
母夫人彭氏,妻史氏。
男安祖,摄本州助教
二女未娉。
安祖者录其前之所为,请铭于予。
予以其亲而不得辞,铭曰:
人孰不富,富而能施者有几?
富或能施,施而不妄者鲜矣。
君之殖财,非以封己。
惟贫之资,惟善之喜。
不延其龄,斯可嗟已。
贡进士周尧卿书盖,刊者浩继安。
彭孝子千里墓表庆元三年1197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二、《平园续稿》卷三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庆元元年癸丑吉州永新县彭孝子卒,卜以三年十月癸酉禾山乡石峰之原。
邑令张大正为之传,其子一之衰绖踵门,复求予一言。
予谓人之行莫大于孝,令既传而赞之,尚何求?
一之曰:「节以壹惠,传犹谥也,不表世族于墓,后嗣奚观」?
予闻仁宗朝有太常博士周君,居父丧,倚庐三年,不饮酒,不食肉,言必戚,哭必哀。
丧母癯然,盖久而后复。
当是时欧阳文忠公为作墓表,极论今丧礼之废,推为笃行君子。
惜乎岁久,石本莫传,而京浙闽蜀所刻公集概书曰某州某县人,三代讳某,此犹可也,并其人亦曰名某字某,如此则其子孙切切显亲之志荒矣,亦岂公表于金石垂劝来世之意耶?
予每叹息于斯,及考志文,知其为天圣二年进士
然是岁周姓登科者不一,莫知孰是。
又考其宦游多历湖广,而墓在道州永明,窃意为道之贤者也,亟求舂陵郡志视之,本郡果有周尧卿字子俞,行义与公所书合。
于是刻之定本,使其名字昭昭于无穷,予心庶几焉。
昔公尝自云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奇伟,使人喜读,欲学其作。
厥后著《五代史》,辞气遂与相上下。
若予者爱公之文如公爱迁书也,特不能学公之文,如公之能学耳。
然公犹远取他邦之孝子尧卿者为发明之,今彭君近在同郡,苟无一言,非希颜者也,乃为记次不辞。
君名千里,字时举
曾祖儒,祖镇,父,世业儒。
君四岁而孤,每闻母孺人周氏语及其父辄号绝久之。
自是事母尽孝,母年八十馀,始终如一日。
盖于生也致养竭其力,死也送终极其哀。
若所谓视膳尝药,扶持左右,负土庐墓,事亡如存者,大抵以为常,故宗族仪之,强暴化之。
凡传所载殆出于乡评,予亦不得而略也。
君醇实寡言笑,平居与人无睚眦之怨,惟喜读书教子。
四男:光祖、一之、城、泽。
泽出继兄后。
女适刘嘉
十孙:钦、钥、铨、铸、铉、镐、镃、镕、锷、镒。
一女,在室。
君无恙时,一之、城、钥相继举于乡。
绍兴甲寅,值慈福宫庆寿恩,封迪功郎,妻颜氏亦封孺人
君年八十六而终,皆积善之报云。
九月十八日,具位周某述并书。
尚书度支郎中天章阁待制陕州军府事王公墓志铭1045年8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九、《范文正公集》卷一二、《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孔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噫!
先圣谓善人之难得也如此。
世有德之清,行之方,政之平,斯不谓之善人乎!
余见之于子野王公矣。
公讳字子野,其先太原人,曾、高佔籍大名
皇考讳彻,以文行显,至左拾遗,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鲁国公
王考讳祜,雄文直道,名重海内,掌太祖诰命,至兵部侍郎,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晋国公
考讳旭,以公正果敢,屡当藩寄,为时之良二千石,累赠兵部尚书
妣虞氏,赠某郡君
公禀严君之教,幼而有文。
伯父文正公,为真宗朝贤相,重德大器,人莫可动。
一日览公之业,喜甚,作诗以奖之,谓吾门未衰矣。
文正荫补太常寺奉礼郎,三迁至大理丞
文正既薨,公年尚未冠,进所著文,真宗嘉之,召试学士院,辞入优等,赐进士及第,名动京师
尝师事杨文公,文公器之。
每谓朝中名公曰:「是子英妙,加于人远矣」。
翰林刘公筠,风岸高峻,缙绅仰望,不得其门而进,乃与禁中诸公共荐公之才敏,天子命公校文于馆中。
殿中省丞,为博士太常
集贤校理,拜祠部外郎
丁兵部忧,服除,以前官充职,同判姑苏郡。
以公心公言正二千石之政,二千石初不平之,终服其义,而加礼焉。
还朝,赐五品服章。
度支外郎,同判尚书刑部,又判吏部南曹
进司封外郎,出领淮西郡
部中十邑,素多盗与讼,号为难治
公至,断狱必以情,按吏必有礼,横者绳之,弱者持之,州人大服,谓往之史君莫公若也。
蔡俗旧祠吴元济,公曰:「岂有逆丑而当庙食耶?
为州长,不能正民之视听,俾民何从哉!
狄梁公李太尉皆唐之忠烈,又德加蔡人,胡为不祠」?
命工彻元济,建二公之祠,率吏民拜祭,蔡人从之,于今号为双庙
秩满,拜祠部郎中
朝廷除公开封府推官,除兄雍三司判官,公曰:「皆是要职,吾兄弟同日除拜,朝廷岂乏人哉」!
乃坚请外补,愿留兄京师,以奉家庙,士大夫闻而贤之。
往守寿春郡
期月,改合肥郡。
盗有杀其徒以并其财者,吏擒之,公令处死。
法寺议当贷死,遂劾之。
公上疏曰:「盗以彊力而又杀人,吏追而擒之,非自露而悛者,胡为而贷焉?
法寺所论,能害其类者,皆无罪名,民将竞为盗,盗已而杀一夫,其党咸赦之,盗可止乎」?
疏上,不报。
凡断狱出入,以下吏为首,长官为从。
公曰:「吾不胜法吏矣」。
上言请为之首,朝廷从之。
左降监舒州灵仙观。
后一年,今资政殿学士昌黎韩公知审刑院,议盗杀其徒,非自首而悛恶者,宜勿原之,朝廷始颁示天下,且知公前所断狱不为失矣。
又今资政殿学士郑公戬翰林学士叶公清臣,皆论公奇才未大用,而非辜坐黜,岂朝廷之意耶?
诏起公知海陵郡
代还,除度支郎中荆湖北路转运使
西陲宿兵,财用为重。
诸道转运使竞进羡馀几千万,蕲助军之奖,实疮痍细民以为己绩。
公至而叹曰:「西兵,天子不得已而用之,然须于财赋,岂如是而迫耶!
吾不当为」。
由是荆湖之民赖公少休焉。
资政殿学士公弼拜职,尚带史馆修撰,与公未尝识面,闻其风义,举公以代修撰,朝廷从而除之,兼掌选事。
及韩、富二公在枢府,又交荐公清方为缙绅之冠,天子俞其奏,擢以本官充天章阁待制,依前掌选事。
公再让不允。
既而客有扣公曰:「铨衡至重,利病多矣,公无建明者何」?
公曰:「纲纪尽在,如权衡然。
但持者辄高下其手尔,何必易其器耶」?
公居之岁时,选士赖其平。
其间人物清浊,公必辩之上前,量有进抑,振天官久坠之职也。
天子以西北数藩镇皆须巨人,乃择近列而褒遣之,公得领陕州
州当四达之会,又用兵而来,吏民疲苦。
公至,则缓征赋,薄迎劳,屏凶寇,拯孤弱,人乃息肩。
几一载而感疾,以庆历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终于黄堂,享年四十五。
灵柩归东都,州人哭送于道。
朝廷加赗赙焉。
公生相门,而弗骄弗华,以贫为宝。
文正舍人时,家甚虚,尝贷人金以赡昆弟,过期不入,辍所乘马以偿之。
公因阅家藏书而得其券,召家人示之曰:「此前人清风,吾辈当奉而不坠,宜秘藏之」。
又得颜鲁公尚书时乞米于李大夫墨帖,刻石以模之,遍遗亲友间。
其雅尚如此。
故终身不贪,所至有冰檗声。
此公之秉德,不亦清乎!
公充职馆殿二十馀年,同舍皆显官,公介然不动,惟求外补。
当国者非戚必旧,公未尝折颜色,屈语论,以合其意。
尝有交游以言事被谪,朝之贵人皆切齿,公特率昆弟祖宴都门,谪者拒之曰:「无为子之累乎」!
公曰:「吾愿为党人,从而贬之,光矣」。
此公之执行,不亦方乎!
公为数郡,皆清心以思治,行己以率下,必首崇学校而风化之。
人有犯法,非害于物者,必缓其狱,未始深文焉。
求民之疾,虽处幽不遗;
去民之梗,虽负势不避。
此仁人之政,不亦平乎!
故每去一州,则百姓号恸,如赤子之慕慈母也。
公性纯孝,与家人道先君事,必感激泣下。
故厚于宗族,每拳拳焉,忧乐同之。
弟素,文正之子也,自淮南外计改泾原经略使
公食不甘,寝不安,曰:「弟有母,老且疾,吾无亲忧」。
因入对,请代行,既而弗许。
命其爱子规曰:「彼穷塞也,得无危事?
汝可侍行而左右之,以均吾忧」。
又少弟端,尝不利于春官,处徒劳者久之。
公为郎,以岁课当迁,愿移厥恩,召端一试,朝廷许之,赐端进士出身
其友爱之心有如此者。
公不治生业,惟畜书仅万卷,远近从之。
兼通佛老微旨,撰《宝元总录》一百卷,皆圣贤穷理尽性之说。
公乐称人之善,必曰吾不及矣。
在士大夫,非风义高远,弗与之游。
及其逝矣,四方交友书问相吊云:「前年吴安道死,今年王子野卒,贤大夫之清者何其衰欤」!
公娶周氏,故礼部侍郎起之女,封褒信县君,生子男三人:曰毖,将作监主簿
曰规,前明州奉化主簿
曰复,太庙室长
女二人:长适太常寺太祝范纯仁,次女尚幼。
余走尘土时,公一接如旧,以道义淡交者有年矣,结二姓之好,以亲仁人。
余常期公以青云之器,大有立于国朝,今不幸乃为公之墓铭。
铭曰:
呜呼!
人之清者曰贤,国得而治焉;
性之仁者曰寿,民得以庇焉。
子野之善人兮,逝矣如川。
惟清方而平正兮,居人之先。
在声诗之有言兮,胡不万年。
忍送之于野兮,葬之于泉。
徒切切于辞兮,勒石之坚。
子野之令名兮,与白日而长然。
举人桂州录事参军周尧卿著作佐郎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宋元宪集》卷二一
敕:具官周尧卿,秀践儒科,选条补吏。
向督郡邮之罚,自甄官簿之劳。
使毂露章,朝绅举最。
属于铨审,参应宠褒。
宜引籍于秘丘,且劝能于公路
祭女夫故河北路转运判官殿中丞蔡天申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
维熙宁七年岁次甲寅月日,外舅某官遣息某具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女夫故河北路转运判官殿中丞蔡郎之灵:呜呼!
我在滑台,闻子彦秀。
乡党世交,遂成姻媾。
往牧蜀都,任子校书
一上中第,声光炜如。
学问滋洽,辞章尔雅。
敏于从政,有过人者。
朝廷尔才,擢之不次。
京西河北,俾专使指。
此时尊甫,密勿近辅。
棣萼联华,刺车接部。
骥髦未骋,鸷翮方整。
怅望修途,空嗟倒景。
籍始通朝,年未强仕。
实勤其官,以速彫瘁。
初归庭闱,宠光甚渥。
今出都门,素旌绰绰。
吉凶纠缠,势靡有定。
将如之何,不推之命?
慨余老矣,繄尔之托。
而反尔哭,事奚何度?
子余出,总角相扶。
遣息往酹,且抚其孤。
尚飨!
按:《乐全集》卷三五。又见《永乐大典》卷一四〇五三。
许氏世谱1053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三、《皇朝文鉴》卷一二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五五八、《文编》卷六三、《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四○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伯夷,神农之后也,佐尧、舜有大功,赐姓曰姜
其后见经者四国:曰申,《诗》所谓申伯者是也;
曰吕,《书》所谓吕侯者是也;
曰齐,曰许,《春秋》内书齐、许男是也。
周衰,许男尝从大侯侵伐会盟,竟于春秋。
及后世无复国,而子孙以其封姓。
然世传有许由者,尧以天下让不受,逃之箕山箕山上盖有许由冢焉。
其事不见于经,学者疑之。
或曰:「亡求于世者耳,虽与之天下,盖不受也,故好事者以云」。
伯夷,其生后先,所祖同不同,莫能知也。
汉兴,许氏侯者六人,柏至侯盎宋子侯瘛严侯猜
此三侯者,其始以将封,而史不书其州里。
平恩侯广汉博望侯舜、乐成侯延寿,此三侯者,同产昆弟也,以外戚起于宣、元之世,昌邑人也。
孙昌尝为丞相,延寿及广汉弟子嘉,尝为大司马
王莽败,许氏始皆失其封云
后汉会稽许荆者,循吏也。
许慎者,以经术显。
许峻者,为《易林》传于世。
许杨者,治鸿隙陂,有德于汝南汝南之民报祭焉。
许靖者,避地交州,后入蜀,先主以为太傅,与从弟劭俱善论人物。
劭兄虔,亦知名,世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杨、汝南人也。
许褚者,家于谯,以忠力事魏,封侯牟乡。
许慈者,家南阳,入蜀,父子为博士
司马晋时许孜者,东阳人也,德行高,察孝廉不起,老于家,其子曰生,亦有至性焉。
初,许氏爵邑于周,子孙播散四方,有纪者犹不乏焉,至昌邑始大者,间兴于汝南,其后祖高阳者为最盛。
高阳之族,不见其所始。
有据者,仕,历校尉郡守,生允,为镇北将军
允三子,皆仕司马晋。
奇,司隶校尉
猛,幽州刺史
奇子遐,侍中
猛子式,平原太守
自允至式皆知名。
允后五世询,司马晋尝召官之,不起。
孙圭,为旌阳太守于齐。
生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
勇慧生懋,笃学,以孝闻,卒于梁,为中庶子
懋生亨,为陈卫尉卿,尝领史官,次齐、梁时事。
有子善心,为之卒业。
是时,有许绍者,善心族父也,通守夷陵,治有恩,流户自归数十万,卒有劳于唐,爵安陆郡圉师、钦寂、钦明其后也。
圉师少子,宽博有器干,别自封平恩男,与敬宗龙朔中宰相
钦寂谓绍曾大父也,万岁中,帅师当契丹,为所败,执以如安东,使说守者降。
安东,曰:「贼今且破灭,公勉守,无忘忠也」。
契丹即杀之。
是岁,弟钦明亦遇杀。
钦明为凉州都督,案行,卒与突厥遇,亦执使降,至灵州,顾为廋言告守者所以破贼。
兄弟将兵,一旦同以身徇边鄙,贤者荣之。
敬宗者,善心子也,始以公开郡于高阳,与其孙令伯以文称当世
天宝之乱,敬宗有孙曰远,与张巡睢阳抗贼,自以不及,推为将,而亲为之下。
久之,食已尽,煮茶、纸以食,犹坚守。
贼所以不得南向,以睢阳弊其锋也。
卒与俱死者,皆天下豪杰义士
唐亡,远孙儒,不义朱梁,自雍州入于江南,终身不出焉。
儒生稠,沈毅有信,仕江南李氏,参德化王军事。
稠生规,好道家言,不以事自慁。
尝羁宣、歙间,闻旁舍呻呼,就之,曰:「我某郡人也,察君长者,且死,愿以骸骨属君」。
因指橐中黄金十斤,曰:「以是交长者」。
规许诺,敬负其骨千里,并黄金置死者家。
家大惊愧之,因请献金如儿言以为许君寿,规不顾竟去。
于是闻者滋以规为长者。
卒,葬池州
后以子故赠大理评事
生遂、逖、迥三子。
遂善事母,里母劢其子,辄曰:「汝独不惭许伯通乎」?
祥符中,天子有事于泰山,加恩群臣,逖当迁,让其兄,天子以将作监主簿
子俞字尧言,名能文章,大臣屡荐之,有与不合者,官以故不遂。
尝知兴国军大冶县,县人至今称之。
俞两子,均为进士
逖字景山,尝上书江南李氏,李氏叹奇之,以为崇文馆校书郎,岁终,拜监察御史
后复上书太宗论边事,宰相赵普奇其意,以为与己合。
兴元府,起酂侯废堰以利民。
治澧、荆、扬三州,为盗者逃而去。
其事兄如事父,使妻事其长姒如事母。
故人无后,为嫁其女如己子。
有子五人:恂,黄州录事参军
恢,尚书虞部员外郎
怡,今为太子中舍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
元,今为江淮荆湖两浙制置发运使
平,泰州海陵主簿
五人者咸孝友如其先人,故士大夫论孝友者归许氏。
元以国子博士发运判官,七年为其使,待制天章阁,自天子大臣莫不以为材。
其劳烈方在史氏记,余故不论而著其家行云。
迥字光远,其事母如伯通之孝,事其兄如景山之为弟也。
慷慨有大意,少尝仕李氏,后不复仕,与其兄俱葬颜村。
有子会,为进士,方壮时,亦慨然好议天下事,今为太庙斋郎
临川王某曰:余谱许氏,自据以下,其绪传始显焉。
然自许男见于周,其后数封,而有之子孙多焉。
考是论之,夫伯夷之所以佐其君治民,余读《书》未尝不喟然叹思之也。
《传》曰:「盛德者必百世祀」。
伯夷者,盖庶几焉。
彼其后世忠孝之良,亦使之遭时,沐浴舜、禹之间以尽其材,而与夫夔、皋、罴虎之徒俱出而驰焉,其孰能概之耶?
洪庆庵记 南宋 · 徐元杰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七、《梅野集》卷一○
俞姓本系出周厉王春秋时为郑公族。
庄公六传至文公,娶于苏,生公子俞弥,姓始于此,为河间望。
《史记》有俞跗,汉有俞春,晋有俞纵,唐有俞文俊
后益衍茂,处于杭、歙、严、邺,莫可尽考。
宣义郎、赐绯鱼袋讳某字国卿者,偕弟某事亲以孝,为乡闾所称。
某字通父,以咸淳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卒,葬金吾山下柳屯田故居之侧,筑屋而庵,名曰洪庆,有永平乡田六百束以赡庵守,有周安乡田二百七十秤以奉祭享。
每岁寒食,主祭者率子弟各执事,自始祖而下合祀焉,奉先之孝,于是可观矣。
夫孝也者,君子所以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者也。
方前人之生也,凡可以惠其后,无所不用其至,则后人所以祭祀时思者,当何时而可已也。
为士而贫,犹将求仁者之以共其荐,矧家道从容,生理优裕,既无一而非前人辛苦之积,奠丰居而悽怆,食膏腴而烝尝,此庵宇之不可不设,而赡茔田之不可以无纪也。
古者宗庙宫室,所以严宗祀之地,天子、诸侯亲耕以供粢盛,后、夫人蚕缫以供祭服,犹曰身致其诚信而后足以为敬事神明之道,下是则又当若何而用心哉!
夫昭明焄嵩悽怆,所以聚百物之精而为神之著者,皆魂气之无不之者也。
孝子慈孙诚不可以不严其祭,而祭则不可不如其在。
将祭则礼备,既飨则乐成
乐之与哀常相为半,而济济戚戚,庶几其恍惚之与交。
而霜既降,非以谓寒也;
而雨既濡,则犹将见之矣。
吾平居暇日,修身谨行,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本之视听言动勿非礼之仁,达之洞洞属属如弗胜、如将失之孝,念之发动不容欺,彻上彻下毋不敬也。
何则?
天地之性人为贵,吾祖考与天地同其体,吾身则祖考之遗体也。
行遗体而不敬,则不能以天地之心为心,其与物相去不远矣。
是故礼莫大于孝,孝莫切于正其家。
《礼》曰:妻者亲之主也,子者亲之后也,身者亲之枝也。
故枝必固、后必善、主必端,三者礼之本也。
吾诚念夫枝必在于固,则方寸造端,所以培植根本、发达英华者,益当为显扬先烈之计;
诚念夫主必在于端,则仪刑有则,所以肃雍闺门、纲维妇道者,益当勉为清洁藻之供;
诚念夫后必在于善,则诗礼传家,所以立大小之教,自洒扫应对而达于参赞化育之妙者,益当衍为继志述事之孝。
夫如是也,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故曰:惟贤者为能尽祭之义,惟贤者之祭必受其福而备百顺之名。
祭有如是,可不敬乎!
一或不敬,其弊将有假春祀之设,聚亲族,絜妻子友朋而为游观之乐,是则习俗之当戒者也,可不敬乎!
俞氏礼义之家,子孙多以文艺名,而字某某者,尤乡曲之俊。
追惟祖烈,克念厥绍,以时祀为莫大之典。
顾焚修有庵,赡茔有田,由来已久,诚不可以无纪也。
余甫到官,贻书至再,命识其事,谊不容辞。
窃谓庵以洪庆名,所以遗子孙蕃衍盛大者在是,而田则散见于永平周安之二乡,又隐然有安平气象。
子孙尚增广之,益追念之,将至于愈久而愈有光,所以明前人之德,又以重其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