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和丹岩以青溪至有作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故人未到欠诗催,才到九山云为开。
野鹤正思寻老伴,盟鸥亦竞喜朋来。
免教北陇惭空帐,消得南山咏有台。
梅信已传花信动,直须领客待春回。
次韵答柯提干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年来人物慨凋零,义重交盟嵩华轻。
一苇匪遥秋水隔,两章相映夜光明。
乾坤何日可还古,风月于人无异情。
姑把愁怀寄觞咏,出门一笑九山横。
徐清溪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押词韵第三部
清溪溪上山,九山山下水。
山水遥相望,美人隔千里。
飞鸿来远音,老鹤喜得类。
望履杳无从,岂或尼而止。
采兰以为赠,折梅以为寄。
芳馨匪常存,怀想恶能已。
吾衰年几何,岁月犹川逝。
理奥欠析微,书囊未穷底。
古杭可苇航,溪流迅如驶。
虽爽秋期,花时更清美。
至霅白莞泽步入唐村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押词韵第七部
舍舟而从陆,逦迤步巑岏。
绿畦平野宽,青嶂四面还。
春容千万状,平挹跬步间。
行行二十里,窈窕入我山。
故山迎故人,禽鸟俱欢颜。
清泉响琚佩,列峰拥髻鬟。
回视尘嚣廛,相去隔几关。
幽谷多白云,可与相对閒。
不妨自吟哦,但恐好句悭。
更须穷胜事,尚喜两脚顽。
皇皇欲何之,并游当忘还(以上《永乐大典》卷三五七九引《卫宗武秋声集》)
耕渔处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押词韵第四部
清涟万顷渟为湖,湛湛一镜涵太虚。
其旁鳞次田莓莓,四望沃若皆膏腴。
蔬畦麦陇间碧树,洲蘋岸蓼连平芜。
水村落照晚钟寺,中有一山成画图。
郑谷无此宽閒野,严濑无此浩渺区。
更于何所堪下钓,更于何所堪荷锄。
谁与卜筑于此居,峨然其冠孔氏徒。
时哉不偶堪遁世,垂缗把耒以自娱。
兴来风月入吟啸,错落吐出鲛盘珠。
人惟内省有足乐,眇视外物刍狗如。
膏粱于此且不愿,况为鳣鲔而施罛。
则知之子命名者,是特寄意耕与渔。
岂亦伯成子高之在野,庄周濠上观鱼(同上书卷一四五四四引《卫宗武集》)
春秋集注序德祐元年九月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九、《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六九
尝闻之程子云,看《春秋》有法,以传考经,以经考传。
今观主一张君《集注》,纂传文载于经下,而系以诸家之说,使学者开卷,笔削之法瞭然在目,固已得伊川先生之遗意。
而又间附以己见,索幽阐秘,研精极微,有前人论著之所未到。
犹之聚宝为器,益以零金碎玉而加追琢之工,后有作者,弗可及已。
其间如论楚之救郑,既不书救,又贬称人,以见荆楚之不足进。
至吴之救陈,既不书师,复不书人,以见世变之益可哀。
他如于公如京师,而继之以伐秦,而谓臣礼之仅存者不可废,臣礼之不专者为可贬,而两寓其旨。
于葬蔡景公,而继之以宋灾故,而谓用变例以迭书,虑中国之沦胥,而三致其意。
若此之类,发明为多,皆能沉潜书法之妙,体认史外传心之蕴,不为无补于圣经。
苟或无得于此,则若荆公,惟见其为断烂朝报耳。
二百四十馀年褒贬之笔,夫子之志不几泯夫。
此书惟临江有刊本,遭燬之后,董克翁以录本示予,谓不可不寿其传,故锓梓于华亭义塾云。
德祐乙亥菊节,后学卫宗武谨书。
按:《春秋集注》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修建宣妙院记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九、《秋声集》卷五
松江华亭故邑,今为郡。
由杭而下,逾十舍,平畴沃野,无丘垤介焉。
至邑之西北,突如其峙,为山九,惟佘山宏袤旋折,为诸山甲。
而西南一峰,尤雄伟丰博,予六世祖宣义公亮藏焉。
横枕坎冈,左插右抱,前旁列而相向,中联拱而相直。
其下有丘,如印之衔,清涟萦回,如鞶之曳,地理家见谓擅风水之胜。
宣义仲弟泗郡博士附窆右陇,形势概相若。
高祖仲达仕崇宁迄礼部正卿,泗季嗣肤敏建炎终礼部卿贰,讵非其验欤。
冢故有庵,治平改元,请院额为「宣妙」,循是土宇增拓,坏必植,敝必新,皆先文昌及诸族相继给施,有兴无坠。
宝祐开庆,主僧更禅不常,且非其人,栋桡楹拔,前倾后压,几及湮废。
宗武时自毗陵假守归,易置住持正怿,继以允慈,首急修缮,捐费易材,补新葺旧,废者复完。
初,辟庵为院,规制隘陋,犹庵也。
于是架楼以悬追蠡,筑室以广方丈,其始也。
凿山夷险,改创法堂,更新正殿,承以前轩,其次也。
益土拓基,展修两庑,建山门,缭以外墉,又其次也。
廊先有西方殿像,皆装塑,致自汴京
嘉定初寺丞位先伯祖母某氏,撤新而增袤之。
旁列四寮,以居忏僧。
咸淳甲戌,遂于东南复建忏堂十有二楹,为僧徒讲诵之所。
以至两殿之间,像设供具靡不严饰。
由经始以来二纪,治平至元乙酉,岁二百三十有奇,而院乃宏深崇伟,粗易旧观。
虽费钜用浩,率出已有,而允慈殚智毕力,助以钵塍之馀,故迄于成。
伯祖母元舍田二百馀石赡僧,以修永期,人亡事寝,田反其嗣。
爰谕以理,复割其田之一,遂益以新置邻比田十石,改为岁建日忏,费不足则计而补焉。
前后拨舍田二百馀亩,而为租若干,步角升龠,具载碑阴,并为岁修忏会之费。
工役方殷,租入权以济用,岁忏不克常举。
由今建会岁举可也。
老夫髦矣,主是院者能循而行,则忏会可不阙修。
间以徇土木之急,坟院以时必葺,无适无莫也。
噫,依凭教法,洗涤根尘,恶所宜去也。
苟徒事空言,犹醉者之止酒而违戒,则去恶乎何有?
见作良因,未作福果,善固宜为也。
苟先务媒利,犹贾者之蓄货以取赢,则为善奚是云?
凡予为是修废起坠而不遗馀力者,非求消不善而规为善之报也。
慨念祖功宗德,不能使后裔常盛,而佛刹可依像教而至久,此会不替,此宇常存,则庶克寿墓域于悠远,职此故尔。
然有形皆敝,无法不空,律以释典,则为如是事,作如是思,皆妄也。
虽然,使吾此诚感而遂通,必有阴相之道。
而子子孙孙善推此诚,继继无已,则自有不敝不空者存。
谨毋以为妄而勉之哉!
院径之右有挺然,脩干繁柯,龙蜕凤举,相传谓雍熙,至今三百年矣。
壮岁尝赋七言,并刻诸石。
后之视今,加封植焉。
客中寄怀李先生九山居士 元初 · 耶律铸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相忆复相忆,登临百感生。
河山分野色,风雨混松声。
白雁书秋思,苍苔篆古情。
如何千万里,独自计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