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游安民墓志铭宣和元年六月 北宋 · 朱维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八
公讳安民,字安之,系出于郑穆公之子有字子游者,其后遂以为氏。
至汉,有御史中丞寻,广平侯雅,皆为显族,而广平之游尤大。
公,广平之后也。
大王父讳仁美,始居河南,今为河南人
王父讳文秀
皆隐迹不曜,世不乏德。
以子通籍,累赠太中大夫
考讳及,以儒文进,终朝请大夫致仕,累赠正议大夫
妣郭氏,封硕人
公少喜学问,有远志,不碌碌与世俗相低昂。
初用正议公荫补郊社斋郎,久之,正议公虽谢事家居,而饮食起居如壮者。
一日,顾谓公曰:「盍仕乎?
日月逝矣,无过以我为念」。
公虽不敢违其意,默自谓事亲之日短,岂可朝夕去庭闱,姑调陕州灵宝县
又以恩得便亲,改河南府河清县,皆不行。
正议公之丧,哀毁过制。
服除,调华州华阴县尉
秩满,改耀州淳化县
明慎强敏,奸盗无所窃发。
凡所施置,便于久远。
荐者交章,迁唐州泌阳县
淮安之封,沃野千里,而惰农自安,不昏作劳。
公下车,叹曰:「农殖为政之本,国之大务,是可后邪」?
乃惩劝游惰,招复流亡。
未踰岁,复陂塘几千顷。
部使者列上其能,改宣德郎、知滑州韦城县
时诏诸路募兵以填阙额,因有程限,军吏倚以为奸,甚者至于通衢驱掠,不复谁何。
公曰:「是岂法意邪」?
独陈檄劝谕,不加扰而数亦充。
通直郎、知顺安军高阳县
为政不扰,民爱而思之。
八宝覃庆,进奉议郎、判西京句院。
别都浩穰,金谷出纳,动费句考。
吏积为奸,指虚名而给实券者,藉相比也。
公每得其伪,重寘于法,人畏之如神明,迄其去不敢复欺。
承议郎,迁朝奉郎怀州司录事,赐六品服。
裕民钱监之复,公实领之,创为新规,革去素弊,经画有序,条目可观。
于是镕范既精,增衍亦倍,国用赖之。
以劳迁朝散郎,加朝请郎,以朝奉大夫通判宁州
未行,宣和元年四月十四日,终于私苐之正寝,享年五十九。
娶寇氏,相国莱公之曾孙,先公亡,后封宜人
子男七人,曰师颜,曰师孟,曰寀,曰宏,曰完,曰宜,曰
师孟娶宗室女,补承节郎,前公七日卒。
馀皆好学,有闻于乡校。
女七人,长适修职郎吴佽,次适朝请大夫将作监丞朱端友,次适从政郎隆德府襄垣县兴国,次适修职郎、监西岳庙王宗㐨,馀在室。
孙男三人,曰权,曰棣,曰栩,皆幼。
公宽厚乐易,不为蹊险,遇人一以诚,无所矫饰。
涖官从政,以民心为心,故所至有恺悌之称。
赀产甚厚,自奉养如寒儒。
至于赒贫振匮,初不较其丰寡。
养孀姊二人,逮疏族甚众。
辟舍分处,随用资给,终身不惮。
正议公早识轩冕之累,六十告老,治第于通利坊,作知止堂以见意。
其后公得倅彭原,浩然有拂衣之志,曰:「尘埃奔走,日趋于声利之场,苍颜白发而不知止,此吾先公所诫也」。
乃增葺旧庐,鼎新园圃,以为归休之计。
日引贤士大夫与之游,一樽相欢,无所求备,有东晋真率之风,里人慕之。
既而上章,愿丏宫祠,以为挂冠之渐。
不幸命未下而亡矣。
师颜等卜以其年六月十五日葬公于洛阳县贤相乡杜泽村先域之次,举寇夫人祔焉。
索铭于余,义不得辞。
铭曰:
维公之先,中晦丘园,洛宅始迁。
显显正议,以儒兴世,躐取高第。
唯基新堂,我业用光,接武朝行。
才则未试,志则不遂,德则无愧。
子孙诜诜,宜有令人,永嗣清芬。
按:《芒洛冢墓遗文》四编,石刻史料新编本。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常墓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七
公讳常,字某荥阳人也。
周宣王之弟,初封其国;
郑穆公之孙,始成其姓。
祖思庆,建威将军、山太守
考顼,仪同三司豫州刺史
南阳坐啸,值此此君;
西河建隼,逢斯刺举。
公侯继踵,冠冕连镳,可得而言,传于史籍。
公髫龀知礼,早年驰誉,就经黉舍,略见书堂,习武兵栏,偏知剑术。
虽复年犹小学,已为儒者所称;
位在偏裨,即入将军之赏。
大统三年,起义华阳,授永安县开国男
文皇帝霸迹初基,英雄辐辏。
公仗剑辕门,颍川从我。
洛城逆战,壮于白马之兵;
河桥解围,勇于乌林之策。
平东将军、帅都督
袭父封。
后二年,授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车骑用郭淮之勋。
仪同王沈之贵,公之此授,佥曰得人。
进爵广饶县公,邑千户。
保定三年,授使持节都督迁州诸军事迁州刺史
总领金州兵马之兵开拓北戎。
高山寻云,深谷无景,梯绳乃上,浮裁通,闽越影向,句吴声势。
公出战短兵,并皆奔北,瓦解冰碎,山空谷静。
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
梁高宴,有大将军之诗;
幕府初开,有平陵侯之国。
比之今日,岂可同年而语哉!
自是使车被之绣服,风谣是察,刑政是观。
露节东驱,风奔群盗,埋轮当路,威振中原。
武皇帝有盟津之师,以公为中权之劲,外从决胜,内侍军谋。
及文轨既同,旃旌已偃,司勋行赏,军吏举功,乃授使持节上开府,增邑五百户。
赐姓宇文,与国同乘之荣;
周之宗盟,非复异姓之后。
蕃屏是寄,隆宠所归,公室无疏,此之谓矣。
九州都督,须得其才;
千里诸侯,实俟其政。
乃为使持节都督东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寻迁南兖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
公频总六条,再劳十部,俗变风移,人怀吏畏。
滞穗遗秉,有利疲人;
山桑野蚕,足充贡赋。
化被殊俗,威行邻境,奏事京师,四方第一。
谓真刺史,其在斯乎?
春秋未高,奄然遘疾。
大象元年于州镇,时年六十三。
呜呼哀哉!
吏人扳慕,飞走变色,河、济辍舂,淮、沂市罢。
以今年归葬于荥阳之山,诏赠某官,礼也。
嗟陵谷之贸迁,惧徽猷之永远,地久天长,敢镌贞石。
铭曰:
荆、河惟豫,洛食之本。
水绕荥波,山斜陆浑
德星犹照,祥风未远。
代不乏贤,文无阙衮。
公之生也,实降英灵,忠为德本,孝禀天经。
观书虎馆,学剑龙亭
雕弓偃月,行马流星。
置阵黎阳,麾兵官渡。
平阴听乌,马陵书树
气视回津,星占飞步。
火断羌营,沙崩贼路。
及驱犀节,乃牧雄州
吏不惊犬,人无喘牛。
西蚕得岁,东作逢秋。
草烂狱户,星低市楼。
五将星亡,三台岳坼。
哀哉天道,遂当明哲。
栋梁崩坏,风云寂灭。
北郭长悲,东都永别。
幽深此地,宅兆斯凭。
山回虎圈,路上鱼陵。
悲风夜烈,苦雾晨凝。
兰芬菊茂,终古相承(《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
冲虚至德真经序 唐 · 卢重元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一
刘向云。
列子者。
郑人也。
郑穆公同时。
盖有道者也。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号曰道家
道家者。
秉要执本。
清虚无为。
及其理身接物。
务崇不竞。
合于六经。
穆王汤问二篇。
迂诞恢诡。
非君子之言也。
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
杨子篇唯贵放逸。
二义乖背。
不似一家之书。
然各有所明。
亦颇有可观者。
且多寓言。
庄周相类。
太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
张湛序云。
其书大略明偫有以至虚为宗。
万品以终灭为验。
神慧以凝寂常全。
想念以著物自丧。
生觉与化梦等情。
巨细不限一域。
穷达无假智力。
理身贵于肆任顺性。
则所之皆适。
水火可蹈。
忘怀则无幽不照。
此其旨也。
然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
大归同于老庄。
重元以为黄老论道久矣。
代无晓之者。
咸以情智辩其真宗
则所谕虽多。
同归于不了。
所诠虽众。
但详其糟粕。
莫不以大道元远
遥指于太虚之中。
道体精微。
妙绝于言诠之表。
遂使真宗幽翳。
空传于文字。
至理虚无。
但存其言说。
曾不知道之自我。
假言以为诠。
得意忘言。
离言以求證。
徒以是非生灭之思虑。
因情动用之俗心。
矜彼道华。
求名丧实。
我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知道为生本。
至德非言。
广招四方。
傍询万宇。
冀有达于元理
将欲济于含生。
小臣无知。
偶慕斯道。
再承圣旨。
重考微言。
谨寻列子之书。
辄诠注其宗要。
窃怀知此。
非欲指南。
傥默契于希夷。
犹元珠于象罔。
是所愿也。
非敢望焉。
论曰。
夫生者何耶。
神与形会也。
死者何耶。
神与形离也。
形有生死。
神无死生。
老子曰。
谷神不死。
死而不亡者寿也。
然此之死生。
但约形而说耳。
若于神用。
都无死生。
神本虚元。
契真者为性。
形本质碍。
受染者为情。
至人忘情。
归性则近道。
凡迷矜性。
殉情则丧真。
是故隳支黜聪。
道者之恒性。
贪生恶死。
在物之常情。
不矜爱以损生。
不祈名而弃宝。
庄子曰。
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
可以养生。
可以尽年也。
代人以不求于名。
则纵心为恶。
此又失之矣。
何则。
人笑亦笑。
人号亦号。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复安得为不善耶。
是知神为生主。
形报神功。
神有济物之功。
形有尊崇之报。
神有害物之用。
报有贱陋之形。
故神运无穷。
形有修短。
报尽则为死。
功著则别生。
亦由清白者荣。
贪残者降黜。
约位而说也。
形不变则位殊。
约神而辩也。
神不易而形改。
至人了知其道。
故有而宝真。
真神无形。
心智为用。
用有染净。
凡圣所以分。
在染溺者则为凡。
居清净者则为道。
道无形质。
但离其情。
岂求之于冥漠之中。
辩之于恍惚之外耳。
老子曰。
吾道甚易知。
甚易行。
而不能知。
不能行。
其故何也。
代人但约形以为生。
不知神者为生。
主约气以为死。
不知神者为气。
根系形则有情。
迷神则失道。
封有惑本。
溺丧忘归。
圣人嗟其滞执之如此也。
乃叹夫知道者不易逢矣。
故曰。
千里一贤。
犹如比肩。
万代有知。
不殊朝暮者。
惜之深矣。
岂不然耶。
傥因此论以用心。
去情智以归本。
损之又损。
为于无为。
然后观列子之书。
斯亦思过之半矣。
列子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五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刘向古称博极偫书。
然其录列子
独曰郑穆公时人。
穆公孔子前几百岁。
列子书言郑国
皆云子产邓析
不知何以言之如此。
史记郑繻公二十四年
楚悼王四年围郑。
郑杀其相驷子阳
子阳正与列子同时。
是岁周安王四年
秦惠公韩烈侯赵武侯二年
魏文侯二十七年
釐公五年
齐康公七年
宋悼公六年
鲁穆公十年
不知向言鲁穆公时
遂误为郑耶。
不然。
何乖错至如是。
其后张湛徒知怪列子书言穆公后事。
亦不能推知其时。
然其书亦多遭增窜。
非其实。
要之。
庄周为放依其辞。
其称夏徂公纪渻子季咸等。
皆出列子
不可尽纪。
虽不槩于孔子道。
然其虚泊寥阔。
居乱世远于利。
祸不得逮于身。
而其心不穷。
易之遁世无闷者。
其近是欤。
予故取焉。
其文辞类庄子
而尤质厚。
为作
好文者可废耶。
杨朱力命。
疑其杨子书。
其言魏牟孔穿
皆出列子后。
不可信。
然观其辞。
亦足通知古之多异术也。
读焉者慎取之而已矣。
恭王太妃挽歌词二首校书郎时作) 其一 805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燕姞贻天梦(“燕姞”句:《左传·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曰:‘余为伯鯈。余,尔祖也,以是为而子,以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梁王尽孝思(“梁王”句:南朝梁武帝萧衍著《孝思赋》,中有“至如献岁发挥,春日载阳,木散百华,草列众芳。对乐时而无欢,乃触目而感伤。朱明启节,白日朝临,木低甘果,树接清阴。不愉悦于怀抱,唯罔极而缠心。”宣扬孝亲之旨。)
虽从魏诏葬(“虽从”句:《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铜雀台》宋郭茂倩题解:“《邺都故事》曰:‘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于邺西岗上,与西门祠相近,无藏珠玉珍宝,馀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繐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得用汉藩(一作官)(“得用”句: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魏国丞相以下群卿百僚,皆如汉初诸王之制。”汉蔡邕《独断》:“汉制,皇子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周末诸侯或称王,而汉天子自以皇帝为称,故以王号加之,总名诸侯王。”)
曙月残光敛,寒箫度曲迟(度曲:按曲谱演奏。)
平生奉恩地,哀挽欲何之。
宋朝请大夫致仕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游公墓志铭 宋 · 王慎术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四、《千唐志斋藏志》第一二八九页
公讳及,字敏叔
其先出于郑穆公之后,穆公之子偃字子游,至大叔吉遂以王父字为氏,而代为郑卿
其后历魏晋,间有显者。
自曾大父知进、大父仁美、父文秀继居河南,因为河南人,皆晦德不仕,颇以恭俭孝谨称。
暨公登朝,始追赠其父为太中大夫,母任氏为万年县太君
公幼孤嶷拔,弗类童稚。
稍长,知好学有大志,寓居僧舍,闭户读书,不复接外事,益自刻励。
进士,中其科,为彭州九陇主簿,又为晋州司法参军,迁耀州华原县
临事敏饬不苟,使者交章荐其方,迁著作佐郎,知绛州正平县。
正平号难治,吏民肆为奸,令有不便于己者,往往以法中之,由是多不免。
公至,设为条纲,约而有伦,示以必信,吏不得欺,县以无事。
后令循其政,殆莫能易也。
县有古陂,旧疏以溉公田,而民不预其利,以故多盗决,争讼日滋。
公叹曰:「是岂养民之意乎」?
于是斥以与民,为之第其用水之次,阖境赖焉。
绛濒河,诸邑岁起徒取薪以供防揵,并山诸民必先期采伐,因焚其馀以要利,人力用困。
公请输其直,官自为市,公私便之,迄今为定制。
秘书丞签书渝州军事判官厅公事,属岁饥,使者委公劝诱豪姓出泉救民,资以全活者几十万。
太常博士通判洛州,赐五品服。
英宗皇帝嗣政,公适权郡事,例得贡恩,公独书弟名上之而不先其子,󲦤绅嗟美。
后以微疾,连乞监鄜、凤二州酒税。
五迁至都官郎中,至是行年六十矣,乃曰:「吾期止于此,尚可妄进耶」?
因乞分司西京
已而又曰:「冒禄以求安,吾所耻也」。
遂以其官致仕。
会官制行,易朝散大夫,赐三品服。
今上即位,迁朝请大夫,累勋至上轻车都尉
初治第于嘉善坊,与诸耆老优游燕处,觞咏衎衎,几二十年。
一日,戒其子以治家修身遵俭约为事,逾旬,以疾终于私第之正寝,实元祐三年二月二十日也,享寿七十有四。
公初娶郭氏,封永嘉县君,继室李氏,封仙源县君,皆先公而亡。
子男四人,三人皆蚤世,幼安民,陕州灵宝县
女四人,长适新渭州华亭县主簿宋详,次适进士张大备,次适进士王皋,次适进士杨仲庠。
孙男二人,师回、师轲。
孙女二人并幼。
将以其年三月二十五日之吉葬于洛阳县贤相乡杜泽里。
其孤来请铭,义不得辞。
谨迹公之操行,信于朋友,著于乡里。
盖其仁厚乐易得之天性,而见于政事者,必务清简。
闲居自奉甚约,能推所馀以周宗族。
又收其贫不克葬者十馀丧,皆为尽礼葬之。
平日诱进士类,宾客候门,无少长,延见必以诚敬。
闻有善,欣然若出诸己;
不善,闻之忧动于色。
呜呼,是可铭矣夫!
铭曰:
游氏之先,实出于郑。
绍隆自公,载阐厥闻。
既学既施,勿懈以勤。
有蕴在中,有庸在人。
曰笃后庆,弗殚厥荣。
亦孰不泯,□视斯铭。
游氏世谱 南宋 · 游九言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二、《默斋遗稿》卷下
游以氏见春秋之世者三,晋、周、郑是也。
按《左氏传》,鲁庄公二十四年,晋桓庄之族逼,献公患之,与其臣士蔿谋尽去游氏之族;
二十四年人伐滑,周襄王使大夫游孙伯如
此见于晋、周者。
郑文公庶子,其母燕姞梦天与己,因名之,是为穆公
穆公支子十一人,而为卿者七,号七穆
公子偃,七穆之一也。
偃字子游,其子虿字子蟜,楚字子南。
昭公元年,楚以罪放于吴,不知所终。
独子蟜之子曰吉、曰昄,《论语》「世叔讨论之」、《左氏》「子太叔美秀而文」者,皆谓吉也。
古者天子建国,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诸侯卑,不得赐姓,世子传嫡相绍,而支庶称公子、公孙。
公孙之子用王父字为氏,故子太叔始用王父之字氏游,而晋、周二族莫知其得姓之自。
且其后久矣无闻,惟吉子遬、昄子良见于经传。
且偃、虿、吉、遬,仍世相,至战国仆于韩,世绪始不续。
今之言游氏,不敢本晋、周而本郑公子偃者,盖犹有传故也。
郑言之,实姬姓矣。
周之季樗里子有客曰游腾西汉《艺文志》有游棣子著书一篇。
自秦、汉、曹魏,更数百年无见焉。
西晋时,始有豪于金城者,与曲氏敌。
西州谚曰:「曲与游,牛羊不数头。
南望青门,北望朱楼」。
其仕于时有楷,为金城太守,迁梁州刺史
有颢,为司隶校尉
刺史司隶谱世不详。
西晋衰,居广平任城者有子远,刚方忠智,仕刘曜大司徒
有邃,仕慕容廆,号称股肱;
有纶,保苑乡,受幽州王浚爵命,其兄统为司马;
有钦,冯翊人苻坚败,据颍阳
自统而上,皆广平人,亦不能知其昭穆也。
逮托跋世,任之游益盛。
曰雅,字伯度,仕太武,累官秘书监梁郡,卒赠相州刺史谥宣侯
子僧奴,孙双凤,皆袭爵。
宣侯之弟恒,其子昙护,为中散,迁典侍令,赠肆州刺史
同邑又有乐浪太守鳝,仕慕容熙
乐浪生幼,仕冯跋,假广平太守
广平生明根,字志远宣侯从子弟也。
性清约,综习坟典,仕屡进谠言,位仪曹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伯
历官内外五十年,年踰七十致仕。
又起为五更,赐安车,给上卿禄,国有大事,玺书访之,卒谥靖侯
子兆,字伯始袭封,终尚书右仆射谥文贞
公子祥,字宗良袭新泰伯,位国子博士
文贞清贫儒雅,方正之操,时人服之。
明帝之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而文贞亦加文安县
独辞曰:「子绍父爵,礼也」。
卒不受。
博士之世,明帝文贞昔辞县侯,复欲封博士
博士守父志,又固辞,论者高之。
文贞廷尉时,宣武尝有所敕,文贞执不从,曰:「臣安可曲笔也」?
及元乂将害太傅清河王怿,公卿畏乂,皆失色顺令,文贞独抗不可。
至是明帝又追论文贞清河之议,封博士高邑县侯
高邑卒,谥曰文
子皓,字宾多,袭爵,终侍御史
盖自乐浪太守六传至此,世系又亡。
《隋史》有靖侯玄孙曰元,字楚客,亦居广平任城
父宝藏,止云位至太守
炀帝使元督运黎阳,引大义责杨玄感
玄感反谋已固,害之,赠银青光禄大夫,拜其子仁宗弋阳通守
然史称光禄靖侯高祖,则太守侍御为昆弟矣。
不知果为高邑之子否乎?
又不知所谓玄孙者,果为曾玄之玄,或姑以远言之乎?
游自得姓以来,独此八世为可考,而中断勿明,复不敢支缀。
呜呼,谱绪散亡,真可叹也!
侍御有弟曰安居,仕高齐,亦袭新泰伯
靖侯叔父矫,历濮阳钜鹿郡守,赠冠军将军相州刺史
冠军之孙馥,为国子博士
博士之弟思进尚书郎中。
史牒所载又止此。
《魏志》复有郡功曹毅,字幼齐
生子楚,字子元,为陇西太守,以功封侯。
高齐相州长史京之,生女为神武妃,见谓有德。
又有中书舍人诠之,见于《南史》。
此皆散在简编,不可考辑者也。
李唐之世与隋、齐、相接,而广平任城之族又微。
有曰仙芝、曰奉寰,仅为裨将,无勋名可见。
寰之子曰骞,开元中桂州都督、平卢节度使,见龚颖《历运图》耳,又不知此三君果为广平任城之裔否也。
唐至五代三百五十馀年,《登科记》仅得九人,曰山甫、曰乾晦、曰、曰温、曰升伯、曰蔚、曰恭、曰震,而五代一人,曰邵,又隐勿显。
唯《九国志》列传载恭字梦得建安人,以文才见推,为杨行密知制诰,卒。
子简字敏仲,仕南唐李氏,累为翰林学士,辅后主门下相
子逊,位千牛备身,自此入本朝矣。
某居田间,无多文字可以稽据,盖自《左氏》而下,寻绎史传,所得者止此。
至于稗官、虞初、杂记与夫古之氏族者,无暇尽阅。
虽然,大略具之矣。
自先君朝请逆数而上,十世祖匹,始为建州建阳之长平里人。
匹生吴,仕为镇使,始分二支。
其季某生二子,季曰廓。
廓三子,仲曰惟惠。
惟惠二子,季曰正卿
正卿二子,季曰宗元
仁宗世,州举进士南省,有司首选之。
是时廷试犹有黜,不尽取,公见遗而归。
早世,以兄晞古之子轼为后,是为某曾大父。
隐居勿,赋诗饮酒,徜徉武溪之濆。
姿豪逸而不谈人过,为诗清劲而不刺讥当时之事。
兄弟三人,友爱皆笃。
曾大父名虽出继,而省元兄弟未尝析居,故三人终身亦不异食,乡老至今诵之。
里有三恶少,戈醉行,里闾惊窜。
公见之,曰:「何哉」?
曰:「某氏子抑吾,气莫能伸,将杀之」。
公曰:「杀之能免死乎」?
曰:「不能」。
「然则何苦至是」?
少年悔,公语某氏子善遇之,乡人以是化其德。
所居号「梅轩月榭」,而自号「武溪钓翁」,当世文人达官多过其庐,公与之饮而未尝出也。
其诗曰:「一江短艇横,青天浩浩白云行,蓬窗醉卧兮非独醒。
不知夫轩之与冕,孰念夫功之与名?
归去来兮,一竿月明」。
其风致如此。
生二子,季曰其藩,即先君之考也,德如武溪而姿粹和。
宣和间,居太学上舍太学之士尊师之。
戊戌进士第
归邦邑,邦邑之士尊师之。
太学时,从游者后多至宰相侍从,公淡然不往求也。
朝奉大夫,后赠大中大夫
有二子,先君訔,冢嫡也。
绍兴辛未进士,终朝请郎
此某本支也,然独详何哉?
谱者某所述,而知吾之祖为详故也。
其始祖而下,派分者自别著焉。
闻之故老,四世祖讳某者,殁于雍熙四年
雍熙丙戌上至太祖受命才二十七年,则始祖自唐末居长平无疑,然莫知其所以徙。
虽曰知制诰父子为建安人,不敢指之为祖者,以时考之盖先之矣。
呜呼!
寥寥千载,宗绪绵延,逆而数之,可推者仅十世,孝子慈孙之心,宁不悲夫?
故裒集历代之书,以为得姓之传。
其十世之谱有所论次者,见诸后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