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初度述怀二首 其一 明 · 孙承恩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百年光景故骎骎,况复天涯万感侵。
未有涓埃酬帝力,独将迂拙守初心。
月明江浦猿声急,云暗山城雁影沉。
慈母白头应念远,倚门日暮正愁深。
尚书职方郎中致仕刘公墓志铭(并序 嘉祐六年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七、《西溪文集》卷一○
皇祐五年冬十二月尚书职方郎中刘公始致仕,既素爱吴中山水之佳,遂筑室以居,而置其家事一不问,独月与吴中大夫之贤者纵游酣饮,往来虎丘、洞庭之间。
从其游者,亦皆乐之而不知倦。
如是者十年,年八十一乃卒。
士大夫更相吊,以谓世之以老归者虽多,而类不能知自放之乐;
使知之,又颇以衰病而不可彊。
则如公者,乃无几人,是可贤也。
余家吴中,与公家有旧。
当公之归,余方位于朝,不得从其游。
今公将葬,诸孤来乞铭,故余乐为之论次而不辞。
公讳某,字禹昌袁州临江人也。
少孤,知自立学问。
进士天禧三年及第,为福州怀安杭州仁和主簿
徐奭胡则等数人荐其材,擢为大理寺丞、知越州萧山县,迁殿中丞、知苏州长洲县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黄、汴河催促纲运,赐五品服,都官员外郎通判杭州职方员外郎、知兴元军,屯田郎中、知温州都官职方郎中、知广德军
凡九居官,皆以治行闻。
公知于吏事,盖天资也。
凡遇事,无险易烦简,必穷其根柢,尽其是非,然后傅以法令。
关键牢密,吏不能窥而为奸,故所居无不治。
其守官,虽权贵有气力不能夺。
长洲多过客,或求发民以挽船,一人不与,郡至为移书,亦不听。
杭州多达官,自任,不循以度,公一皆执正。
守初不能平,后事有失而被按举,乃始愧谢。
所至必为民兴利除恶。
萧山,凿郑河数十里,以便转输。
兴元,治山道以省栈阁,葺三堰以灌汉中田。
皆息民大费,而著以为后世利。
温州俗事妖神,坏化乱法,公捕诛其首恶,而馀一不问,民更得自新。
故公所居能怀其民,而其去也必见思。
古所谓循吏者,不过此矣。
其为人乐易简直,无内外之异,不汲汲于进取。
使黄、汴河,故事岁得奏计召见,前此者多自陈其劳以受赏,公未尝一言及私。
元昊反时,诏近臣举可以任边事者,翰林学士苏绅以公应诏,公遽自请不就。
人或劝之,公曰:「士当自用以所能,则官无旷矣。
兵,非吾事也,岂可茍利一身,而使公家有废哉」?
盖公之自任者如此。
然用是难进,而所施止于一州,岂不惜哉!
夫人高阳县纪氏,贤明而材。
公之归老,能优游而不以家为忧者,夫人是助。
先公一年卒。
二子:敦,前秀州军事推官
孜,前处州丽水县
四女:长适尚书屯田郎中徐执中;
次适卫尉寺丞陈维孙;
次适雄州军事推官王谌,早卒;
次尚幼。
余闻刘氏世著姓,而临江诸刘历五代独不显。
自皇考尚书工部员外郎讳某始仕于朝,主三司磨勘,善其官,而世以其官名之。
公又与其弟尚书主客郎中立之继有能名。
主客之子敞、攽,又皆高材。
敞,今翰林侍读学士,重于朝廷。
凡三世为天下闻人,盛矣!
然则刘氏未尝不显于世,独不遭其时耳,岂谓无其人哉!
公之葬,实以嘉祐六年某月某甲子,在某州某县某乡之原,夫人祔焉。
铭曰:
虎丘苍苍,洞庭峨峨。
昔公来游,宾从啸歌。
洞庭寥寥,虎丘翳翳。
今公来葬,行路悲涕。
在山,有苑其城。
千秋安此,亦维平生。
劭农篇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今日当假我,县守初出郭。
出郭到谁家,田父有新约。
桑阴抽扊扅,石畸渡略彴。
田父喜我来,酾酒出杯杓。
招来道上氓,卖刀买黄犊。
水南架鱼梁,水北筑屋。
十分麦上场,两番蚕上箔。
永愿吏不妖,重愿岁不恶。
呼妇杀黄鸡,重话田间乐。
项荩臣宪副曾与予同除广东兹闻擢陕西宪使寄诗为贺 明 · 韩雍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同捧外台檄,怜君独滞留。
清才不可掩,高位岂须求。
马度函关晓,云开华岳秋。
相期守初志,联步凤池头。
谢师帅列荐启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五、《󲦙云文集》卷三
右某启:伏承三司照牒,列荐考察,擢用清要,不次任使者
小垒素餐,深虞谴戾;
诸台过听,反被荐扬。
合众论以为公,舍馀人而见录。
濯尘垢以江河之润,上姓名于云汉之间。
顾俦辈以厚颜,感恩知而刻骨。
伏念某迂愚禀质,阔略居怀。
粗业缣缃,滥尘簪绂。
自冒收于末第,逮窃剖于左符
阅世故以居多,守初心而若一。
视听言动,凡事揆以幽明;
进退升沈,一切付之造化。
是特操修之末节,殊非经济之大猷。
施于己以寡尤,及乎人而奚补?
矧时屯之正剧,亦民瘼之未瘳。
方力济于诛求,岂暇论于抚字?
每见循良于简册,满腹生惭;
欲逃旷散于丘园,频年有梦。
敢自忘其平素,或妄起于觊觎。
轻以积衅之身,辄冒踰涯之宠。
岂谓某官遏恶扬善,藏疾匿瑕。
谓举一而反三,固往圣择人之道;
然拔十而得五,亦前贤恕物之方。
惟务兼收,益期富有。
虽至精至明之藻鉴,难罔纤微;
而可上可下之品流,亦垂听采。
某敢不以贤圣为法,非仁义不行?
遽辱褒嘉,不敢为荣以为惧;
已经题品,宁忍自弃惟自新。
庶有可称,于焉图报。
宋故右朝散大夫秘阁提举江州太平观朱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三
宝文阁待制朱公绂,建中靖国间太上皇,位给事中,以论事切直,黜为州,一时号名臣。
生子曰宗,右朝散大夫、直秘阁提举江州太平观字成德,又以高行刚节继公后。
绍兴元年九月甲子遇疾卒于家。
其孤元飞走介驰告公之友晋陵孙某。
某发哭已,具书吊其孤,而许以铭。
余曰:建炎初,天子御戎衣南守淮海上,厉精旰食,博采群议如不及,而比闾小吏往往起家至大官者。
世之君子方惩尚贤任智之弊,操区区老生常谈陈腐之说,为救焚拯溺之方,以故积乱十六七年,兵连盗结,财匮力屈,士大夫未有以功名著见于天下。
而光明隽杰有如公者,怀奇负气,挺立人上,刚毅沈塞,持一意,无所牵随,可以属大事,而投閒不用至于死,可为流涕太息者也。
兴化军仙游县朱氏,其望在沛国,而不知始所以徙。
待制公斥为州时,以郊祀恩,补公太庙斋郎
待制无他子弟,且老矣,公不敢言仕。
待制捐馆舍,已卒丧,公犹不忍去坟墓。
政和二年,始调颍昌府长社县尉
长社田园极膏腴,豪吏多殖产其中,纵其奴侵暴闾里为奸利。
有诬邻翁盗犬诉于公者,公曰:「汝守舍亡犬,又诬人以盗耶」?
命拘之。
召其孥,与之期三日,戒曰:「期而至,犬不获,且并按汝」。
已而犬得,叩头悔谢,请后自改,公许之,自是其徒相戒不敢弄以事。
守将营厨传,檄公属民涸西湖水为田耕之。
公曰:「厉民自养,非为民父母之意」。
即日反其檄。
守初怏怏无奈,久乃已。
五年,捕盗应赏,改承奉郎,授信州司录事,未赴,除司农丞
秩满,改太府,迁驾部、司门、司勋吏部员外郎司农少卿鸿胪太府卿,皆有能名。
其为吏部、司农,杜吏谩,决稽壅,无留事,尤有能名。
太上皇尊宠潜藩之旧,并录其子,如何志同、温万石、傅宜夫之俦,皆超进大官
待制亦旧学之臣,公不自言,亦无为公言者。
太师蔡京与公父子同州里,持国秉逾二纪,贵震天下,车辙填门,公独无一迹。
故裴回省寺十五年,视富贵宠利澹然不干其心,而以善人君子亨否为己休戚。
靖康初政,近臣荐公才堪治剧,渊圣召见,欲用公为开封尹,而公奏事触宰相,命遂止。
今上即位,大臣除不附己者,多被责徙,公亦免所居。
建炎三年提举南京鸿庆宫
绍兴元年召还,为大理少卿
建安盗起,上饬制置使发兵捕诛,而师娄出无功。
诏选部使者,除公直秘阁福建路转运使,且趣公入对。
公曰:「愚民穷困亡聊,弄陛下兵,延一旦之命,而将吏养寇弗除,诛敛益急,将尽驱齐民以为盗。
陛下第追还制置使守臣绥集之,可毋战而平也」。
陈便宜十事,皆世务之要,上嘉纳,付公施行。
制置司方议募兵,檄取钱米数十万。
公遗书责之曰:「公拥兵弥年,州县转饷费百万,而诛责不已,民在壑矣,吾不能为公下石,公自为之」。
会朝廷更遣他将,而盗平如公策。
公家闽中,一时官吏才鄙皆习知之。
岁竟,取众所推以为才者,第其能,为一书上之朝,不由绍介,皆被恩荐。
而势家子怙贵为不法者,饬免归。
于是闽人新困于兵,公所兴除,人皆以为便。
而言者复论公,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公亦薄其官,家居十年,不复有仕进意。
享年六十,积官至右朝散大夫
曾祖荣,不仕。
祖端,赠朝议大夫
待制公,以公故赠少保
母刘氏,福国夫人
继母留氏,庆国夫人
公妻宜人漳浦留氏,通直郎镕之女,前公卒。
四子:元熙右从事郎泉州惠安县丞;
元说,右登仕郎
元飞,右迪功郎泉州晋江主簿
元辉右迪功郎泉州安溪县主簿
元熙、元说、元辉亦皆卒。
五女:长适右迪功郎刘巡;
次适左宣教郎尚书吏部员外郎黄祖舜
馀尚幼。
嫁刘氏者亦卒矣。
孙男五人:曰沅,右将仕郎
曰泽、曰演、曰澡、曰滂。
公志大才高,遇事謇謇有立,常病天下苟且之俗胜,而中都官为尤甚,便文全己,仅同寄坐。
公九为省寺官,乐职喜事如一日。
省文书,办施舍,一切以法令从事
遇不可,陈义凛然,视权贵蔑如也。
大率为人好直尚气,以不同于俗为主,众弃我取,彼圆独方,以故不能取容当世。
公事亲孝,所生母太令人汤氏,年八十三,自公官长社、登九卿,晚食祠观之禄,未尝一日辄去侍旁,孙曾盈前,虞侍乐饮,惟其意之适。
不幸公属疾弃养,而先太令人哭殊悲,行道为之出涕,此其可哀也。
元飞以绍兴十一年某月某甲子葬公县之南塔山之原,上书来徵铭如约。
呜呼!
靖康末,二帝幸青城,群臣皆从居,亡几,虏酋擅署置,纵遣冯澥曹辅等二十馀人尽集端诚殿下,独余不在遣中。
有小胡教余以姓名属胡人用事者,亦得去。
已觉寤,饬使追还馀人,余独念孰可扣缓急者,乃即令旁从刑部外郎张卿材自匿,又间行诣公。
越七日,虏使坐部堂,趣还甚急,而卿材开封吏卒质明造公家,余自度不得脱,顾谓公曰:「虏骑且行矣,第为我一日计」。
公徐出,召府吏曰:「某官尝抵此,又他适矣。
吾自使子弟访求之,求之不获,吾与之代往」。
音吐鸿亮,吏卒竦听不敢动。
翌日,虏骑引去,遂免。
嗟乎!
方强胡得志,凶燄赫然,公一言折冲,遂纾朋友系累之祸,使公得为将相践艰乘危,解纷排难,致君臣之,必不使之尽得志于此时,固无疑也。
铭曰:
欣欣巧夫,舐痔得车。
乞祭之馀,众顾慕以趋而嫭其孥。
公奚不如!
宁蟂獭之与居,而曳尾于泥涂,以全吾躯。
左诗右书,言息其庐。
拊缶而呼乌乌,有衔不袪,以閟于幽墟。
请讨契丹 五代 · 安重荣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
臣昨据熟吐浑节度使白承福赫连公德等。各领本族三万馀帐。
应州地界奔归王化。续准生吐浑并浑契苾两突厥三部落南北将沙陀安庆九府等。
各领部族老小。并牛羊车帐甲马。
七八路慕化归奔。俱至五台及当府地界己来安泊。
累据告劳。具说被契丹残害。
平取生口。率略羊马。
凌害至甚。又自今年二月后来。
须令点检壮强。置办人马衣甲。
告报上秋向南行营。诸蕃部等实恐上天不祐。
杀败后随。例不存家族。
所以豫先归顺。兼随府族各量点检强壮人马。
约十万众。又准沿河党项及山前山后逸利越利诸族部落等首领
并差人各将契丹所授官告职牒旗号来送纳。例皆号泣告劳。
称被契丹凌虐。愤惋不已。
情愿点集甲马。会合杀戮。
续又朔州节度副使赵崇与本城将校杀伪节度使刘山。寻己安抚军城。
乞归朝廷。臣相次具奏闻。
昨奉宣头及累传圣旨。令臣凡有往复契丹
更须承奉。当候彼生头角。
不欲自起衅端。贵守初终。
不衍信誓。仰认睿旨。
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
至务胜残去虐。须知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窃以诸蕃不招呼而自至。
朔郡不攻伐以自归。盖系人情。
尽由天意。更念诸陷蕃节度使等。
本自勋劳。早居富贵。
没身边塞。遭酷虐以异常。
企足朝廷。冀倾输而不己。
如闻传檄。尽愿倒戈。
如臣者虽是愚蒙。粗知可否。
不思忌讳。罄写丹衷。
细具敷陈。冀裨万一。
庚辰夏五月念之二日余三旬初度也碌碌尘土加以幽忧之疾靡克自树俯仰今昔不胜感慨信笔抒怀六百字 明 · 胡应麟
浮生寄天地,瞬息如风霆。
回首尘埃中,倏已三十龄。
家人庆初度,浆酒罗前庭。
宁知志士怀,百忧中坐并。
粤惟肃皇世,婺女流星精。
休祯兆前梦,抱送锡嘉名。
三冬学颇足,抽翰预时英。
才非正平敌,赋夺文考声。
垂髫谒帝里,弱冠栖神京。
散发昭王台,万象愁凭凌。
悲歌问屠狗,击筑偕荆卿
郭隗岂佳士,乐生徒老兵。
登高望幽蓟,长啸卢龙营。
风吹大漠雪,乱洒寥天青。
盛时方罢战,绝塞无王庭。
徒令终童策,默默不得鸣。
萧条对裋褐,激烈投长缨。
飞书入词社,授简罗簪缨。
群公竞识面,大匠遥寻盟。
清谈堕玉尘,剧饮呼长鲸。
华阳莽空阔,碣石高峥嵘。
千言照白日,只字悬青冥。
风尘一朝异,聚散如流萍。
衣冠竞祖道,却出长安城
含凄问歧路,息驾还林坰。
袖中两龙剑,错落埋寒星。
穷年卧深巷,白眼横柴荆。
时人不解识,往往呼狂生。
咄嗟大运谬,采药寻仙灵。
翛然负瓢笠,独往事遐征。
绝壁耸天姥,飞梁横赤城
千花镜湖绿,万树钱塘明
金华最咫尺,兰阴穷绝陉。
道逢牧羊子,恍忽黄初平
将随赤松,永与尘世冥。
宁知浣纱地,物色来娉婷。
飞扬腼前事,佔毕起浮名。
低头拂残蠹,眯目囊流萤。
虽勤伯乐,岂投国士情。
匪乏钟期知,流水难为音。
迟回十年内,强半居敧倾。
雌黄逐儿辈,粉黛随优伶。
南宫籍初上,东山意弥醒。
横金亦何有,拖王非吾诚。
逡巡计偕岁,屏迹留家庭。
为园寄莽苍,凿沼浮清泠。
含菽奉高堂,酿秫邀同盟。
芳春怆庭树,雪夜怀原鸰。
宁乖四方志,实恐壮节零。
遘兹悬弧始,涕泪摧生平。
恋旧迹已往,感来念逾婴。
昔居少年坐,今为强者形。
容颜渐凋落,齿发非神明。
千秋竟何以,百岁讵足营。
茕茕六尺躯,皇皇五鼎荣。
岂无箕山穴,亦有谷口扃。
逝将守初服,毕世穷遗经。
鸿裁列琬琰,大业垂丹青。
藏书遍五岳,濯足凌沧溟。
却招两黄鹄,万里还瑶京。
宋守御史中丞太尉孔公后碑 北宋 · 张宗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阙里志》卷二四
公讳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
其世系之详,史册记于国,封爵传其家,名教所宗,海内胥仰。
公天性英异,在髫年则举止庄重,言不妄发。
咸平中乡进士,为兖州首冠。
明年春,御前擢进士第,时祥符五年也。
释褐彭原幕,时年二十七。
守初易之后,郡狱屡处驳议,老吏嗟服。
彭原秩满,祥符九年,诏擢为大理寺丞、宰曲阜,主祠事,不以私恩害公义。
贰枢姜公为本道廉访使,行部过邑,问公税廪庾,公不对,但高谈皇王大略。
姜怒,按其邑,一一脩举,姜不能责。
解邑,迁殿省丞。
入朝上章,陈祖庙制度卑陋不称,乞加脩崇,优诏可其请,命公躬主役事,不日而成。
乾兴元年,迁太常博士
天圣元年,诏入为左正言知谏院
公不避权佞,在谏院七年,封章论事,轩陛尽规,忠言密启,无所隐避,奏章随灭。
天圣八年春,内出双头牡丹,诏两制馆阁赋歌诗以进。
公作古赋奏御,引曰:「臣非馆阁,不得预;
于谏道正辞,臣之职也」。
大旨陈君臣正道,箴补当时,上览之嘉赏。
翊日,有诏直史馆,又判三司理司,寻为北蕃国信使
旧名延鲁,至是改今讳焉
至木叶山,虏主命宴,遣臣就席侑公酒,以小玉盏。
公辞以不饮,侑者既传君旨,又曰:「饮此则气和」。
公曰:「不和无害,但天性不饮耳」。
虏君臣皆相顾。
使还,以除公左司谏、充龙图阁待制
朝廷见语录对虏主有「不和无害」之说,言事者继进,以谓「正触机会,彼当有辞」。
陛见日,上问之,公曰:「契丹黑水所破,势甚衰,但每见朝使臣,俾馆候者预搆语言,挑探强弱,使臣一不敢对,臣恐以此轻中国」。
上大悦,由是群谤不能进。
判流内铨,势利绝私请,孤寒得善地,为当时所称。
天圣九年,出典汶阳,以贰卿单父也。
亭候密迩,奉二亲甚欢,朝野荣之。
汶阳庶务澄肃,奸猾去境。
一日,兵隶絷千馀辈,云私渡黄河。
公亟命释之。
公自判奏曰:「顷者河决南燕,分流及郓,有司创渡,利于诛求。
今水复故道,号为乾河
夫蒙之田,限以南北,民情省便,官禁未除,置之严科,寔非圣意」。
优诏从之。
九年,复判流内铨,旋命公使北庭贺册礼,复命,转兵部员外郎,在职。
天圣十年,出知许州
圭田素厚,过期而后赴。
明道二年四月,就移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司
是年,管内虫、饥,公虑济之无及,亟发仓以贷,然后闻上。
父子室家相保者,惟南都焉。
才十一月,召入,权御史中丞
朝论肃清,权势引避。
是年,皇后郭氏将出为金庭教主,公亟率谏官、御史十人,袖疏伏阁请对。
时后已有成命,上命内侍近臣就东上閤门引公等赴中书,俾丞相宣谕,公曰:「某等外闻中宫动摇,未详德音,愿面见陛下」。
上已归禁中,不得已见政事堂
丞相与公对立堂上,丞相曰:「禁中事,中丞不得知,或不便于圣人,臣子非所安」。
公曰:「人臣视天子与后,犹子之事父母也。
父母不和,可以谏止,未闻为人子者顺父出母,禁中事不当知」。
丞相又曰:「汉、唐以来,亦尝有废后」。
公对曰:「方今太平,天下待丞相如皋、蒙,日望致君如尧、舜。
汉、唐废后,何足取法」?
丞相不能对,公拂袖引谏官、御史出。
明日晨谒,将至右义门,有吏持敕赴马前,已除谏议大夫、知泰州,台吏押行出都门。
谏官、御史十人,皆一时名辈,范仲淹尝谓所之曰:「孔公方正名,天下所共知。
昨当撄鳞之际,事在不测,观其容止愈端重,颜色不沮丧。
附中臣之对,答丞相之语,应若宿搆,言有条理。
此过于前所闻矣」。
景祐二年四月,移知兖州
公佩本郡符归故乡,专以镇静、敦厚风俗为务。
八月,有诏就拜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
,近臣有进百首诗者,时相奏可与直学士
上曰:「此百首诗不如孔道辅一言」。
故有是命。
贰卿新改秘书监,夫人进封仁寿郡君,公自府解诣曲阜,一舍之间,旌旗鼓吹之迎引后先,耆幼欢呼,遮拥行路。
至则为寿,燕乐于私第。
荣遇之盛,则有徂徕石守道先生《恩庆堂记》具焉。
又以孟、荀、扬、王、韩五子排邪说,翊大道,像设于祖堂西偏,公为之记。
观其文,亦足以见公之心。
至宝元年,党项逆节,朝廷思得体貌大臣端本澄源,拜公御史中丞
公拜命受职,知无不言,无所回避,奸邪侧目矣。
上已许大用,素忌公者畏其同列,一夕事变,且以治狱有附会,明日罢御史中丞,知郓州
二年十一月道辅中丞出知郓州
开封府士元以赃败,辞连知枢密节度参知政事程琳
宰相张士逊以素恶,而疾道辅不附己,将并逐之,谓道辅曰:「上顾程公厚,今为小人所诬,宜为辩之」。
道辅入对,言罪薄,不足治。
上怒,以道辅朋附大臣,故并出之。
公尽瘁感病,行至滑之韦城驿,以不起闻。
诸孤扶护旅榇,归葬于祖林祖墓西南偏。
公娶尚氏,淑令有文,进封邹国夫人
子二人,曰舜亮、曰宗翰,并中进士第
女三人,长适殿中丞李黄中封寿光县君
次适王氏,次适张氏,皆早卒。
孙七人:若升、若谷、若古、恢、惇、忱、恂,皆仕。
呜呼!
公平生以忠孝节义自任,介然卓立天地间,一旦被谴,谗佞奸纤喜相慰劳。
茫茫苍天,无言而默识。
贤如杨震萧望之,犹不免当时谤,分犯群邪众恶,虽遇仁主,犹不得安其位,行其道,终于牖下,复何恨焉!
辞陈公之说,折节待迁,手断妖蛇,不足为公道者,此不复书。
公在位时,诸子尚幼,故平生风迹不能尽记,惟宗益知之寔详。
然常恨世无直笔,天下铭撰皆为势利所屈,不惟欺人耳目,抑亦自欺肺肝。
幽有鬼神,安得无过?
今所论次,直欲质诸高厚,表于方来,矫势利以传信。
谨为铭曰:
圣人之后,不必皆贤。
唐尧虞舜,嗣绪顽然。
君子之德,未必俱全。
子游子路,科等分焉。
伟哉孔公,贤德咸备。
自性达物,以诚求志。
刚粹言大,静方宣地。
节义不回,忠孝自遂。
长于图治,勇在除奸。
文能靖国,武可摧山。
视虏于掌,忧国在颜。
孰知天意,使去人间。
谓天生贤,为宋左右。
胡其多难,跋前踕后?
谓天祚圣,为孔裔胄。
胡其不延,摧英陨秀?
人谓至难,公独为易。
羌胡可诛,麟凤可致。
志今在泉,功不见世。
神明共知,良史勿记。
史笔是非,人情好恶,在昔难平,于今孰保?
公葬祖林,神物来护。
忠骨英声,长耀千古。
工部郎中张宗益撰。
课童奴去庭草 元末明初 · 李穑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三
牧翁区区守初志,肯患芜秽干眸子。
平生爱此庭草生,生意彼此俱分明。
比来忧患与疾病,交攻并至如相竞。
胸中渐狭不得宽,触目动是幽忧端。
我庭平净谁所履,褒衣慱带皆儒士。
古来儒士寡朋俦,无车马喧居更幽。
苍苔生兮固可爱,恶草盘根何可贷。
清晨童奴两三人,或锄或手汗流身。
微劳岂足为汝惜,只愿心清永今夕。
尾声 明 · 周履靖
 出处:六十种曲 锦笺记 第三十四出
旦:此生结草悲无地小旦抱旦低唱:小姐。你
守初盟报所知我便便
便向重泉也展眉。
校书谢丞相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五、《西山文集》卷三九、《翰苑新书》续集卷三四、《八代四六全书》卷一一、《启隽类函》卷二七、《续宋宰辅编年录》卷六、《古俪府》卷六
翰林主人之对,缪贡刍言;
瀛洲学士之班,遽尘华选。
拜恩宠甚,拊己瞿然。
窃以圣朝重英俊之储,册府萃图书之富。
匪独养其资望,盖将充乃见闻。
使旁搜博览,优游文史之清;
庶潜省嘿观,磨砻器质之美。
顾作人之有道,殆与天而同功。
故沚莪既盛于一时,而丰芑尚遗于数世。
大者光明魁垒,足以翼邦家;
小焉靖重端良,可以善风俗。
深嗟流弊,浸异前规,育材之意,视以具文,庀职其间,指为借径。
至有身居儒馆,心别骛于高华;
名在书林,手弗亲于雠校。
鄙习相仍而弗悟,清涂沿是以反轻。
力回此风,政赖今日。
不有魁奇之彦,孰堪采择之公?
如某者冥顽不灵,孤苦自奋。
蚤服师资之训,粗知问学之方。
连岁科名,似未忘于进取;
平生志愿,端不在于轻肥。
偶点班行,坐縻廪稍。
瞽宗殷学,亡补斯文;
博士秦官,何裨末议!
虽本为贫而漫仕,未尝枉道以求伸,胡然误恩,陟是清贯。
念昔脱身于场屋,益思锐意于简编。
然家无邺侯插架之藏,徒日发董子下帷之愤。
今将徜徉东观,凌历西昆,阅河图宝训人间希有之珍,窥金匮石室历代不传之秘。
刊订󸈠谬,咀含英华。
庶几因文字以观圣贤之用心,夫岂假梯媒以为富贵之张本!
扬雄之居天禄,盖二三世而不徙官;
韦述之在集贤,亦四十年而后卒业。
故能发挥大典,焜耀方来。
此前修之所已行,而小子之所愿学,迄成微志,有赖洪私。
兹盖恭遇某官直道不回,孤忠自许。
抵排群枉,已去虞朝之四凶;
汲引众髦,常思孟氏之三乐。
至如不佞,亦在兼收。
且令身远于嚣尘,得以神交于篇牍。
期待过矣,铭藏谓何!
某敢不淬磨新功,寻绎旧业?
丹铅事点勘,可不殚是正之劳;
金石无缁磷,尚克守初终之节。
过此以往,不知所云。
富春楼有会乾隆己酉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四
保合太和(殿名)后,富春层有楼。
顾名思义久,点笔着词酬(是楼建于乾隆三年二十五年才一题句兹阅三十年始再有诗亦可谓疏矣)
岂诩花木景,惟先民物忧。
庶几守初志,永保万年庥。
屈子怀古 晚清 · 文廷式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知过轩诗钞
大夫昔怀忠,侘傺终不遇。
皇灵眷纯命,谅节守初度。
蛾眉惜馀芳,象騑感中路。
踌躇故国思,恻怆怀沙赋。
平生读楚辞,流涕沾绢素。
非无乔松术,宁待哲王悟。
废己存世教,驰精高天步。
灵光齐日月,直道敷岁暮。
荒祠神讵依,微祷心已屡。
明发通遥诚,飘飖慑轻驭。
洞山初和尚 南宋 · 释慧空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两头蚯蚓呈三要,五眼胡孙念八还。
老蚌吞除龙树月,瞎驴撞出赵州关。
方亭(为郑伯昌逢辰宗丞作)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四、《臞轩集》卷一○
闽州兮多奇山,品方山兮为第一。
如玉笥兮列洞天,如金匮兮出石室。
有美人兮爱山,日流览兮鲜碧。
结数楹兮为亭,题「爱方」兮为额。
客见亭名,恍然动色,爰问主人:「于义胡得?
子昔立朝,匪有言责。
匦奏囊封,披写忠赤。
唐突庙堂,抵排宫戚。
持凿纳枘,以水投石。
有圆而卿,立乎君侧,嫉子之方,肆为蜂螫。
子胡不削之以为圆,犹有爱方之痼疾」?
主人曰:「嘻,请对以臆。
时有污隆,道无伸屈,出处何常,以方为的。
猗欤大哉,方之为物!
庄士端人,灵墨神式。
王咸举之为救司隶之幡,曼倩执之为止倖竖之戟,朱云仗之为斩佞臣之剑,秀实出之为击逆贼之笏。
今予此山,真大奇特,如幡开张,如戟严直,如剑横陈,如笏端植。
此吾取之以名堂,不避乎人之吾嫉」。
王子闻而状之曰:惟刚故方,不可挠而为绕指之柔;
惟直故方,不可屈而为枉寻之尺。
彼时人之好圆,犹四肢之无骨。
议政兮模味道之棱,作史兮曲魏收之笔。
张禹兮神其欺,握孔光之杖兮弱无力。
佞者依凭,巧者钻刺。
突梯兮如脂如韦,反覆兮为鬼为蜮。
使其足斯堂而面斯山,宁不甲其颜而芒其脊。
嗟我狂生,久矣废斥,家虽无爱方之亭,心已有爱方之癖。
流俗兮滔滔,书空兮咄咄。
何当浮湘水兮,问讯道乡之台,过南都兮,物色元城之壁?
抱此方兮终身,濒九殒兮不怵。
乱曰:守初节兮非艰,全晚节兮良独难。
坚万仞兮壁立,保孤标兮岁寒。
一生无愧兮方寸地,千载流芳兮方册间。
要使方山之爱主人兮,亦如主人之爱方山
论役法之弊奏元祐五年五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三、《尽言集》卷一一、《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五之六○(第七册第六一八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八
右,臣伏见朝廷欲变役法,今将四年,选官置局,讲求利病,天下之议,悉使折衷,而承诏立法之意,惟以仁民爱物为务。
谓嘉祐差役之制已便矣,然当时尝见其害者,今则损而去之;
元丰约束之制,民以为利者,今则取而益之。
至于风俗之殊尚,南北之异宜,本诸人情,裁以国论,随方立条,罔不具备。
而又申以明诏谕旨,郡县若施行之际,或窒碍而未通,节文之间,或疏略而未尽,更俾建明,为之增损。
有以见陛下至仁至厚,重慎民事之深意也。
新书之下,舆情慰悦,中外帖息,初无间言。
而奸邪之人,内怀顾望,造播横议,必欲沮毁,遂致一二小臣敢执偏见,妄进邪说,欲罢差役,依旧雇募。
当职官吏不能为朝廷固守法度,而依违迁就,屡有变更,天下人情莫不疑惑,此最当今之大患也。
臣闻自古取民之道,止于粟帛与民力而已,三者皆生之无穷,取之不竭,故尧、舜、三代已来,莫之能废。
议者以谓不役其身,止令输钱,则公私两便,而可以久行,臣请有以折之。
国家泉货,经费所资,设官鼓铸,岁有定额,民或盗为,罪至论死。
今弃其易出之力,而责其难致之钱,固已非理。
又使上户止纳数千,则优游卒岁,日益兼并;
下户自来无役者,例使加赋,日朘月削,寖以穷困。
损九分之贫民,以益一分之上户,轻重倒置,孰甚于此?
臣窃谓以一家一岁观之,则输钱若省而易给;
以终身累世计之,则所出不赀而难供。
今聚歛之臣惟欲诛剥生民,不为天下久长之虑,其可信哉!
议者又谓人户轮差不及三番,诚恐役次太重,臣亦有以折之。
治平之前,天下户口一千二百七十馀万,而旧法役人五十三万六千馀人。
元丰之后,户口一千八百三十五万九千有奇,较之治平已增五百六十馀万,而新定役人止放四十二万九千馀人,比之旧法,却减十万七千之额,谓之轮差不足,亦已过矣。
然而天下州县,或有连值凶岁,人户流移,番次不足之处,则在有司通融补助,必不可以小节而废大法也。
臣伏观国家受命以来,百有馀年,差役之法,已更六圣,随时损益,既皆中理,考观已试之效,固可行之不疑,而累年于兹,尚容移夺。
臣窃谓知法之未良,改之不可不速;
如法之已善,守之不可不固。
今差法已善,陛下正当信而守之。
执政大臣尤宜协心体国,坚拒邪说,而乃纵使奸匿,倡为异论,动摇人情,惑乱天下。
故议者谓今日纷纶之患,不在于无知之庶民,而特在于挟邪之士大夫也。
臣闻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
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
愿陛下特奋乾刚,力主差役,深诏执政,固守初议,毋使轻徇浮言,妄有变易,庶几祖宗之成法,不为奸人之所夺,天下幸甚。
〔贴黄〕勘会自行差役后来,臣僚执一偏之见,妄有申请,冲改过事目不少,其间甚有疏略抵捂,反为民害者。
欲望圣慈特降指挥户部,令画一条析闻奏,再委执政聚议。
除利害的确,须合更张,及一州一路自有所宜,不可通用外,其应缘邪说迁就变动去处,并乞却令依旧施行。
所贵法度纯一,天下不惑。
李守真画展癸酉 现当代 · 莫仲予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莫仲予集卷一
岭峤骚坛着此翁,师承一代接天风。
涉江每见狂澜倒,慢世难回失路穷。
早占声华严气岸,老犹矍铄守初衷。
将军皇象风规在(公擅章草。),烨烨秋花艳晚丛。
杭州武林天竺寺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嘉祐八年九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一五
法师讳遵式字知白本姓叶氏临海郡宁海人也。
初,其母王媪乞灵于古观音氏求男。
一夕,梦其舍洒然有美女子,以明珠授,使咽之。
生法师,方七月,已能从母称乎观音。
稍长,不乐与其兄为贾,遂潜往东掖,师义全出家。
先一夕,义全梦有童子处其寺佛像之左者。
翌日,法师至,其梦适验。
十八落发,二十纳戒于禅林寺
明年,习律于律师守初
当时台之郡校方盛,诸生法师俊爽,屡以诗要之业儒。
法师即赋而答之,其诗略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已而入国清普贤像前,烬其指,誓习乎天台教法。
徐鼓笈趋宝云义通大师讲席。
道中梦一老僧,自谓吾文殊和尚也。
及见,乃其所梦之僧也,即服膺北面受学。
未几,凡天台宗之所传者,其微言奥旨而法师皆得智解,崭然出其流辈。
会其祖师智者入灭之日,遂自燃顶终日,誓力行其四禅三昧,因说偈以效其诚(凡其诗偈并见于文集,此皆略不书。)
通师既逝,而法师即还天台
以苦学,尝感疾呕血,自谓必死,毅然入灵墟佛室,用消伏咒法而诅曰:「若四教兴行在我,则其病有疗;
不尔,愿毕命于此方」。
三七之夕,忽闻空中呼曰:「遵式,不及将死」。
法师益不懈。
至五七之日,遽见死尸盈室。
法师不惑,践之以行道,其尸即隐。
七七之日,忏讫,复闻空中声谓曰:「十方诸佛增汝福寿」。
其夕殊寐,恍惚见一钜人,持金刚杵拟其口,惊且觉,而其病遂愈。
俊辩益发,声貌形神美于平日。
法师大感,益欲从事于此,遂著书曰《观音礼文》。
方题笔,遽有奇僧遗之书名,自意趣与己著本略同。
淳化初法师年方二十有八,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法华》、《维摩》、《涅槃》、《金光明经》。)
一旦有施氏胎驴驰来伏其座下,若有听意。
其后以时而至者凡四十日,产而乃已。
驴果有人之意,不亦异乎?
至道丙申之岁,法师结乎黑白之众信者,按经习夫净土之业,著书曰《誓生西方记》,复拟普贤益为念佛三昧。
师处宝云更十有二载,未尝持谒与俗人往还。
自幸得观音幽赞,命匠氏以栴檀为大悲之像,刻己像而戴之,益撰十四大愿之文。
其后工有误折像所执之杨枝者,法师敬且恐,即自以接之,不资胶胶而吻合如故。
咸平三载四明郡大旱,郡人资以其雨。
师用请观音三昧,冥约若三日不雨,当自焚也。
期果雨,其郡苏。
太守以为异,乃即碑其事。
咸平五年法师复归于台,欲东入屏居,而徒属愈繁。
乃即其西阳益宏精舍,据经造无量寿佛大,相率修念佛三昧,著净土行法之说。
其邑先有淫祠者,皆为考古法正之,滥飨者彻去。
其所谓白鹤庙者,民尤神之,竞以牲作祀。
法师则谕其人,使变血食为之斋。
及其与众舟往白鹤,而风涛暴作,众意谓神所为。
法师即向其庙说佛戒杀之缘,而其浪即平。
寻命其神受佛之戒,此后以牲祀者遂绝。
即著《野庙志》,乃与神约,而民至于今依之也。
祥符四年,会章郇公适以郎官领郡,丁僧夏制,乃命僧延法师入其郡之景德精舍讲大止观。
其夏坐毕,有三沙门被衲无因而至,请与盂兰盆讲席。
方揖坐而忽不见。
法师尝以胜事他适,道出黄岩,有一豕奔来绕师所乘,已而伏前,意若有所求。
众嗟咨不测其然,徐推之,乃豕避屠而来也。
遂偿其直,教屠者释之,命豢于妙喜寺,名之曰遇善。
夫豕之果飨德邪,人其何哉?
台有赤山寺,高爽而濒海。
法师尝谓人曰:「此宜建塔」。
其众乡人乐闻,皆曰:「是山之巅,每有异光照耀海上。
其光之间,益见七层浮图之影」。
然其所照之至处四十里,皆捕鱼者簄梁周之。
法师知其发光,欲有所警,益励众必塔之。
及其事址发土,果得石函之效。
塔成,亦以七级应其先兆,而斯民不复渔也。
法师方百日修忏于东掖山也,会其时大旱,水不给用,乃出舍相之,俄以其锡杖卓之,石泉从而发激,今东掖所谓石眼泉是也。
初,杭之人欲命法师西渡讲法,虽使者往还历七岁,而未尝相从。
昭庆齐一者率众更请,乃来,至是已十有二岁矣。
先此,法师尝梦在母之胎十二年,校其出台而入杭,乃其梦之效也。
至杭,始止乎昭庆寺讲说大扬义,学者向慕,沛然如水趋泽。
杭之风俗习以酒肴会葬,法师特以胜缘谕之,其俗皆化率,变荤为斋,因著文曰《诫酒肉慈慧法门》,以正其事,其人至今尚之。
明年,苏人以其州符迓法师就开元精蓝,昼夜专讲,法会盛集,黑白之听者谓日万夕千。
其人不饮酒啖肉者殆倾郭邑,酒官屠肆颇不得其售也。
遂谓其徒曰:「吾祖智者遗晋王之书,六恨,其一适以法集动众妨官为之患。
余今德薄,安可久当此会」?
去之,乃翻然复杭,方祥符乙卯之岁也。
刺史薛公颜即以灵山精庐命居。
法师昔乐其胜概,已有栖遁之意,及是,适其素愿也。
其地乃高僧真观所营之天竺寺也,历唐而道标承之。
然隋唐来逾四百载,而观公遗迹湮没,殆不可睹。
法师按旧志探于莽苍之间,果得其兆,即赋诗作碑纪之,此始谋复乎天竺也。
初,其寺之西有隋世所植之,枯蘖仅存,至此而复荣,盖其寺再造之證也,因名之曰重荣
益以其香林洞口之石上、其山之本腹内竹、石面者,与天竺四瑞,作四诗纪其胜异。
居无几,而来学益盛。
乃即其寺之东建日观庵,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三昧行法之说,以学者。
祥符之九年,天台慧思至都,以其名奏之,遂赐紫服。
寻复请讲于寿昌寺
罢讲,过旧东掖,谓其徒曰:「灵山乃吾卜终焉之所也,治行,吾当返彼」。
寻援笔题壁为长谣,以别东掖,还天竺
禁,则励其徒共行金光明忏法,岁以七昼夜为程。
宫保马公既老,益更奉佛,尤慕法师之言,遂为著《净土决疑论》,马公镂板传之。
王文穆公罢相抚,闻其高风,因李明州夷庚要见于府舍。
既见,王公奇之,不数日,率其僚属访法师于山中,即命之讲。
乃说《法华》三法妙义,其才辩清发,衣冠属目。
王公曰:「此未始闻也」。
即引天台教之本末,欲其揄扬。
王公唯然。
寻奏复其寺,得赐天竺之名,王公书其榜,尊君命也。
王公始以西湖奏为放生之池者,亦法师以智者护生之意讽而动耳。
其王公出尹应天,方微疾,梦与相见,而其疾即瘳。
乃遗之书,盛道其事,以谓相遇平生有胜缘。
江宁,更迓于府舍问法,留且三月
王公始欲为僧伽像,疑而未果,法师乃为其推观音应化、遍知无方者示之。
先此,法师尝梦与王公在佛塔中,有老僧者擘金铃而分之二人,益说此以验适论。
王公曰:「实金陵之谓也」。
既造像卒,持与法师,因撰《泗州大圣礼文》以尊其事。
王公益与其秦国夫人施钱六百馀万为其寺之大殿者。
法师以复寺,乃自皇家与王公也,特有所感,遂重集天台四时礼佛之文,勉其徒行之,欲以报德。
乾元节,王公以其上闻,遂锡号慈云
自是相与为方外之游益亲,形于诗书者多矣。
若其所著《圆顿十法界观心图》、《注南岳思师心要偈》之类,皆为王公之所为也。
天圣中,公终以天台教部奏预大藏,天台宗北传,盖法师文穆公有力焉。
始,章献太后法师熏修精志,乾兴中,特遣使赍金帛,而两命于山中为国修忏。
遂著《护国道场之仪》上之,请与其本教入藏。
天圣改元内臣杨怀吉东使,又赐之乳香。
临别,杨以法师善书,求其笔迹,即书诗一阕与之,杨遂奏之。
明年,又赐银一百两饭山中千僧。
然其时之卿大夫,闻其风而乐其胜缘者,若钱文僖、杨文公、章郇公,他公卿益多,恐斥名,不悉书。
法师闲雅,词笔篇章有诗人之风,其文有曰《金园集》者,《天竺别集》者,曰《灵苑集》。
然修洁精苦,数自烬其指,而存者一二耳。
逮其持笔,书翰精美,得钟、王之体。
灵山秋霁,尝天雨桂子,法师乃作《桂子》、《种桂》之诗。
尚书胡公见而盛赏之,乃与钱文僖公赓之。
胡公领郡钱唐,益施金而为其寺之三正门者。
法师领寺既久,尝欲罢去,史君李公咨即会郡人苦留之。
又二载,当天圣九祀之孟春,方讲《净名经》,未几,顾谓其徒曰:「我昔在东掖亦讲是经,尝梦荆溪尊者室中授其经卷。
及出视日,已殁矣。
今者吾殆终于此讲也」。
一日,果与众决曰:「我住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十方意,时务私传。
今付讲席,宜从吾之志」。
即命其高第弟子祖韶曰:「汝当绍吾道。
我持此炉拂,勿为最后断佛种人,汝宜勉之」。
作《谢三缘》诗(谓谢绝徒属、宾友、笔砚也。),命学者刻石示之。
秋八月二十有八日,孑然入其寺之东岭草堂,自晦也。
明年十月之八日示微疾,不复医药,命取尝和晋人刘遗民《晦迹》诗,改其结句云:「翔空迹自绝,不在青青山」。
使磨崖刻之。
翌日之晚,复曰:「吾报缘必尽,敢忘遗训乎尔曹耶」?
益说法以勖其属。
及后日之晚,使请弥陀以正其终。
其徒尚欲有所祷,且以音像应命。
法师即炷香瞻而祝之曰:「我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
十方诸佛,同住实际
愿住此实际,受我一炷香(云云。)」。
或问其所归者,犹以寂光净土对之。
至其夕之三鼓,奄然坐终。
先此,法师自制其曰「遐榻」而铭之。
学者务奉其师之前志,必卧其灵体于遐榻。
七日,其形貌完洁如平昔。
其寿六十有九,腊五十。
当其化之夕,山中见大星陨乎鹫峰,赫然有红光发于其寺之前。
度弟子若虚辈垂百人,授讲禀法者如文昌诸上人者仅二十人,登门而学者其人不啻千数。
明年仲春之四日,奉遐榻归葬于其寺之东月桂峰下,与高僧真观之塔邻也。
蒙识韶公几三十年,晚,山中与其游益亲。
韶公耆年淳重,亦名德之法师也。
尝以大法师实录命余笔削,始以敝文不敢当。
及蒙奏书为法,以微效还,而韶公已物故。
方感慨,今辩师益以录见托,愿成就其师之意。
辩师端审善继,又明智之贤弟子也。
会余避言,适去山中,嘱之愈勤。
顾重违其先师之命,姑按韶公实录而论次之,命曰「曲记」,盖曲细而记其事也。
慈云聪哲,志识坚明,故其以佛法自植立,卓然始终不衰,虽古高名僧不过也。
世以方之真观,不其然乎!
天台之风教益盛于吴越者,盖亦资夫慈云之德也。
吾恨不及见其人。
是岁,嘉祐癸卯之八年,季秋己亥朔,适在京口龙游之东圃记之也。
朝散大夫尚书户部侍郎致仕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九百户食实封五百户赐紫金鱼袋王公墓志铭1069年闰11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乐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英宗治平二年龙图阁学士给事中、知陈州王公年七十,请致君事,以尚书礼部侍郎得谢归乡里。
今上即位,改户部
熙宁二年岁次己酉闰十一月八日,无疾燕坐,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六。
公讳贽,字至之庐陵太和人
王氏自太傅导,为江左盛族。
唐末,公之从伯祖绾从杨行密江淮有功,其子崇文终吉州刺史,因家焉。
天禧三年进士擢第,释褐邵州防禦推官,历衡、连、郴三州军事判官,初仕即以风干著称。
本部任材,监兴国军大冶县茶场、兼知县事
大冶江西剧县,吏猾民豪,久不治,讼有至数年不决,敝事尤多。
公到未几,政以清简闻。
著作佐郎、监益州军资库
枢密直学士王公鬷领益部,辟公幕府
流内铨已注官在路,公闻,诣府白曰:「选人远官勤矣,如之何使之中途而返也」?
坚请,复奏寝前章。
王公善其意,从之。
就改秘书丞
京尹知开封府尉氏县
时承献后垂箔之后,中人擅势,衔命出邑,下者邀索挠民。
公密疏其事以闻,朝廷因以正法,中人威暴由是始沮。
后尹杜祁公知之,深所嗟赏,以为由一邑而正天下之法,可谓之能才矣。
叙迁太常博士,用三司使荐,提举江淮广东榷盐,陛辞,赐五品服章。
规画功利,务便公私,不专为聚歛上课。
召还,将有以擢用,操事者有不悦,故但除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信州
公常谓,吏道以精勤为本。
阅诸帐籍,至获隐没官物数百万。
上言:「州县之治,簿书为要,一郡之敝,推而知其积矣」。
因条上钩考之法,周防详密,遂为著令,至今奉行。
庆历初湖南溪峒骚动,择用并边牧守,公以选知道州
朝廷专遣使安抚,至州,分布兵屯,多非要害。
公执不可,使者方责拒命,俄而蛮寇来袭,公击走之,遂不敢犯境。
监司列上功状,玺书褒谕。
宪台荐公文中御史,召除殿中侍御史,乘传赴阙。
真宗天禧中,诏置谏院,定除谏官六员,而难用人,员常不足,乃命于三院选二员充言事御史
中间久废,及是公犹未至,道除此职。
既对见,仁宗问公:「近臣称卿才,今将何以称职」?
公对曰:「臣远方寒士,过属言责之地,若事系朝廷大体,或奸邪罔惑聪明,有犯无隐,死且不避。
至于人臣闺门暧昧之私,交构爱憎之迹,险危之说,实伤美化,臣窃耻之」。
仁宗曰:「卿言是也。
近日言事官章疏大率如卿言,朕深不取」。
入台供职,迁侍御史
未几,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谏院判国子监
逾年,改起居舍人直史馆、判司农寺
未期,除天章阁待制,仍知谏院
仁宗尝御迎阳门,召两禁台谏官,亲策问时政得失。
公既上对,复赐手诏,令尽所未言。
益条当世所急十馀事,多见纳用。
庆历皇祐间,政尚宽易,公有以开发者焉。
间因进对,书思对命于笏󲦤而读奏。
上指之问曰:「此记何等事也」?
公因得一一条陈,时对甚久。
既退,上顾谓入内都知张永和曰:「五方异禀,风俗不同。
或南士而有燕赵之气,是人资必忠厚,仕亦贵显,王某之谓也」。
殿上闻者莫不属目。
公论事能揣知人主深旨,情辞婉顺,不为矫激,切摩归之正而后已。
中贵人王守忠以储邸旧恩眷遇任事,尝缘薄劳而迁重职,台谏官章疏继上,不纳。
公请对,上迎谓之曰:「卿岂非论王守忠耶」?
公曰:「臣所论非一事」。
既而徐及守忠,所言精切,信而有稽,仁宗亟命内臣宣谕中书,收寝诰命。
久在言路,终守初对之意,以大体自任不渝也。
别受命知贡举、领三班院、判吏部流内铨,犹兼谏省
天章阁直学士,选名臣充员,首以命公,即拜河北都转运使
公时具庆,父牧以赞善大夫致政,后赠工部尚书,母安定郡太君潘氏,年偕八十馀,恳辞河北
仁宗曰:「欲卿谙历边事,行且召矣」。
即遣内珰就私第赐尚书绯衣、银鱼,太夫人冠帔,又为发内帑缗一百万,俾资储峙,其宠遇如此。
到部,均赋役,固河防,振灾害,节冗费,权倖忌其公,朝廷称其勤。
考绩迁礼部郎中
岁中祀明堂霈恩,迁吏部
以二亲耋老,数求江外一州,以便迎养,就移知洪州
未离部,丁外艰安定继终于路,护丧南归。
服除还阙,以寰内陈、许、郑、滑、曹为辅郡,增设兵防,而置京畿转运使,除公枢密直学士充使。
岁馀职罢还朝,复领三班院,迁左谏议大夫,出知郑州
久之,迁龙图阁学士,移高阳关路马步都总管安抚使、知瀛州
高阳,北道之冲,旧城隘,军民居城外,以盟书故,难于兴筑。
庆历初契丹来渝平,鄙上缮亭障,因此展关城,累更守将而功不就。
巡视,曰:「城以保民,军政宜先此」。
即计徒庸,增版干,不日而雉堞楼橹完备,军府增气,后人赖焉。
边吏偷安,法防多弛,公谨关市,严讥禁,毋习茍简,必守故常,方略设施,毅然得镇守之体。
以任官坐累,降秩一等,内阁如故,知池州
寻复左谏议大夫,知江宁府
英宗践阼,进给事中,移陈州
引年得请,遂归庐陵
雅知养生,夙明性理,心量虚旷而得安乐。
好书画,能鉴赏,古之名笔多购得之,聚书万馀卷。
所居有林塘之胜,高僧野客谈禅话道,间从诗酒,优游自娱。
世事一不屑意,萧然有方外之趣,以至泊然委化,神明不动,其所得精矣。
特被仁宗厚遇,每见玉色怡然,退而犹若不及,左右常候知之。
知贡举,御书「博学」字赐之
领畿漕,御书「安民」字赐之
往帅瀛关,宸章宠行,意皆有所褒藉。
旨在大用,而竟不及,士友以为惜。
夫人刘氏,封同安郡君,前二年卒。
子二人,曰仪,终殿中丞
曰亿,今为职方员外郎,前知袁州
一女,适筠州军事推官萧迅。
四孙:曰球,曰瑰,大理评事
曰瑜,曰玠,郊社斋郎
平生论述多切时务,有《奏议集》二十卷,《别集》二十卷,藏于家。
年月日葬于乡,夫人不祔,从本俗也。
仆与公义,有莫逆之契,故亿以迅所撰行状来请铭。
铭曰:
仁皇在御,四十二祀。
万邦黎献,惟帝时举。
皇无好恶,遵王之路。
阅人则多,鲜承殊顾。
公来远方,孰先为容?
惟其诚心,于以自通。
诚至心精,百里斯顺。
以此事君,不结而信。
宪台谏省,匪卷则折。
公居累年,始终一节。
河朔之行,临遣依依。
后命未申,泣血南归。
历守五州,载其善政。
为治不同,所同清净。
七十得谢,遂老而传。
筑居幽閒,邃兼林泉。
和以天倪,自得为得。
采真之游,诣其冥极。
达宗乘,即动非动。
入理之门,契其妙用。
逍遥乐地,如是七年。
泊尔宴寂,还其本然。
迷有生死,悟无去住。
一切一如,是公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