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孙光宪琐言引古语 唐 · 不详
乘船走马,去死一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孙光宪《北梦琐言》引谚 唐 · 不详
押屋韵
小舅小叔,相追相逐。
赠齐己(题拟) 唐末 · 郑谷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敲门谁访□,□客即□师。
应是逢新雪,高吟得好诗。
格清无俗字,思苦有苍髭。
讽味但忘倦,抛琴复舍棋(见《四部丛刊》本《白莲集》卷首孙光宪《白莲集序》引。此首承赵昌平同志录示。)。
杜工部诗集序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永乐大典》卷九○五、《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四、《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五、《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八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巩令;祖审言,膳部员外郎;父闲,奉天令。甫少不羁,天宝中献三赋,召试文章,授河西尉,辞不行,代右卫率府胄曹。天宝末以家避乱鄜,独转陷贼中。至德二载,窜归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遗,诏许至鄜迎家。明年收京,扈从还长安。房琯罢相,甫上疏论琯有才,不宜废免,肃宗怒,贬琯邠州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乱,弃官之秦州。又居成州同谷,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遂入蜀,卜居成都浣花里。复适东川,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以道阻不赴,欲如荆楚。上元二年,闻严武镇成都,自阆挈家往焉。武归朝廷,甫浮游左蜀诸郡,往来非一。武再镇两川,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永泰元年夏,武卒,郭英乂代武,崔旰杀英乂,杨子琳、柏贞节举兵攻旰,蜀大乱。甫逃至梓州,乱定归成都,无所依,乃泛江游嘉、戎,次云安,移夔州。大历三年春,下峡至荆南,又次公安,入湖南,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尝至岳庙,阻暴水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具舟迎还。五年夏,一夕醉饱,卒,年五十九。观甫诗与《唐实录》,犹概见事迹,比《新书》列传,彼为舛驳(传云「召试京兆兵曹」,而集有《官定后戏赠》诗,注云:「自授河西尉,辞,改右卫率府胄曹。」传云「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而集有《喜达行在》诗,注云:「自京窜至凤翔。」传云:「严武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按适自东川入朝,拜散骑常侍乃卒;又集有《忠州闻高常侍亡》诗。传云「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游襄衡」,而集有居江陵及公安诗至多。传云「甫永泰二年卒」,而集有大历五年正月追酬高蜀州诗及别题大历年者数篇。)。甫集初六十卷,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馀,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矣。蒐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孙光宪序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题小集二卷,孙仅一卷,杂编三卷。)。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诗三百九十有九,近体千有六。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与岁时为先后,分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图益诸。宝元二年十月,王原叔记。
按:《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首,四部丛刊初编本。
赠道士蹇拱辰 北宋 · 贺铸
尝观妙手御风图,想像斯人世所无。
今识黄冠葆光子,爽气飘飖画不如。
岷峨东来九千里,眼饱高山与流水。
乘春更拟访天台,晨肇当年偶然耳。
葆光子,胡为乎,鼎中龙虎炼成宝,笔下鬼神驱作奴。
须君且置是等事,三复玄元皇帝书。
叙黄帝阴符经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九、《浪语集》卷三○
《阴符经》三篇,李筌所传,本三百二十七言,凡三百六十三字,龙昌期注本衍「自然之道静」已下八十有九言。以相校雠,定从龙昌期本。孙光宪称王蜀军校黄承真得郑山古本,与今不同者五、六十言,然犹未闻衍字如此其多也。语云《阴符》三百字,则昌期本若可疑,其句法又少不同,而文意相通,未可删也,姑存其语,以俟后来者裁之。山谷先生以为经出李筌,孰读其文,知非黄帝书也,欲文奇古,反诡谲不经。其言糅杂兵家,妄托子房、孔明诸贤,训注可笑,惜其不经柳子厚一掊击也。其笑然矣,谓其糅杂兵家,似乎未详经意所在。李筌序道骊山老母授经之事,大约依放《老子》河上公序、张子房授书圯下之说,其亦诞矣。就令果为寇谦之所藏之故,要非黄帝书也。康节先生谓与《素问》皆七国时书,为近之矣。留侯、武侯注未之见,李筌又未尝及,妄可知已。易奚氏善和墨而煤多易,宣包氏工图虎而图多包,黄帝治五气而方术者名之,此必然之理也。《阴符经》专明盗时修炼,在养生者不为无取。其文大略效法古文《老子》,语意谬矣;或者乃疑老氏出此,不亦诬乎?使《阴符》果无可观者,则何以为道术祖?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汎览兼通,无及泥焉可也。乾道二年半春中浣日书。
倡妇徐(序诗附) 其一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梧溪集卷二
至正壬辰冬(缺)人寇常召其妇佐饮愤骂弗听寇驰杀之龙江章湖孟文诗曰平康巷里掌中身翠舞珠歌玉树春不得籍除今义死天容倡妇愧降臣逢诗云
妾非花月旧时妖,曾事忠良乐圣朝。
今日黄巾刀下死,阳城下蔡莫魂消。
游金精夜宿桃阁余与郑同夫张灯置酒且饮且吟命田仲颖书之余二人饮益豪吟益奇赵伯友从旁醉卧闻喧笑声忽跃起大呼好句好句仲颖亦时时瞌睡不应罗孟文从旁大笑不已道士姜近竹以继烛不给先退矣迨明缀之得五十韵 元末明初 · 刘崧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一部
木落秋容净,天高旦气清。
乾坤澄玉色,云雾豁金精。
招隐怀丛桂(刘。),寻幽想茯苓。
委蛇缘涧壑(郑。),迢递出郊坰。
赤岭酣朝旭(刘),青峰带曙星。
筼筜交石崦(郑),萝薜荫林亭。
峡口闻清唱(刘),崖阴见耦耕。
洞猿啼石裂(郑),山鹘掠云平(刘)。
瑶草迷玄圃,琪花蔼赤城(郑)。
老君岩崱屴(刘),仙女沼泓澄(郑)。
玉几栖崖稳(刘),金床映户荧。
仙桃宁有种(郑),石鼓自无声。
莲坠飘银汉(刘),松蟠偃翠棂。
缘檐风铎乱(郑),挂壁雨瓢轻。
木鹤遥占斗(刘),铜龙并拱衡。
殿标唐岁月(郑),地拥汉精灵。
凤诏云霞焕(刘),龙章日月精。
搴帷瞻绰约(郑),隔水望娉婷(刘)。
奕奕青霞服,飘飘赤羽旌(郑)。
采鸾朝解佩,骑虎夜吹笙。
缥渺何由遇(刘),荒唐孰可名。
悲歌传下土(郑),遗迹渺飞軿(刘)。
王纪长沙系,兵行百粤征(郑)。
委禽怀恋恋,凿石感铮铮(刘)。
仙偶真难匹,师昏竟莫成。
断云空有望(郑),流水故无情。
已矣遗祠庙,苍然肃殿楹(刘)。
莓苔沾玉座,尘网拂珠缨(郑)。
明镜沈秋涧,残棋委石枰(刘)。
寻真怜梦窈,抚字觉心惊(郑)。
映日蚕崖瘦,缘云鸟道横(刘)。
跻攀愁独坐,歌啸混同行(郑)。
剪烛当清漏,移尊近翠屏(刘)。
绝襟从客醉,移席任渠争(郑)。
酬唱兼谐谑,登临任送迎(刘)。
孟文频绝倒,仲颖故沈冥(郑)。
思苦心应呕,眠迟眼屡瞠(刘)。
吟教刘楚哑,联到赵埙醒(郑)。
月冷茶烹栗,霜寒瓜剖琼(刘)。
风从钟后息,泉共醉时听(郑)。
磨石须题姓(刘),临池欲写经(郑)。
继膏愁道士,授简愧诸生(刘)。
林鸟寒初定,岩扉夜不扃(郑)。
栟榈高瑟瑟,黄竹乱琤琤(刘)。
天地真㵳泬,朋游此合并(郑)。
百年成过鸟,一夕感浮萍(刘)。
野迥参初转(郑),庭空露向零(刘)。
长吟倚空阔,吾欲访蓬瀛(郑)。
秋日同郑同夫罗孟文田仲颍游苍山访宋曾子实故居遗址今为陈氏居矣感赋一首 元末明初 · 刘崧
押漾韵
群峰何苍然,回抱得幽旷。
偶寻昔人居,遂历青霞嶂。
低连水竹交,高出雨云上。
瑰奇本天设,终亦由规创。
梯危与凿险,嵷嵷各异状。
子孙久漂散,兵火成彫丧。
回风吹禾黍,烟草亦漾漾。
我行问其故,指点迷所向。
呜呼前代秀,诗名宗哲匠。
仓皇嘉熙末,戎马日方张。
拂石事冥栖,空馀白云唱。
百年总飘忽,过者一惆怅。
长啸豁清秋,吾将骋遐望。
座上题诗 明 · 徐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平康巷里掌中身,翠舞珠歌玉树春。
不得籍除今义死,天教娼妇愧降臣。
元史类编:徐娼妇不知何许人,红巾寇常州,有叛将召妇佐饮,妇愤懑不听指使,题诗座上云云。叛将寸磔之。
案:梧溪集以为龙江章琬孟文诗,未知孰是。
竹枝 其一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 · 俞彦
巴江迎神(竹枝)打鼓鼙(女儿),山花红映(竹枝)女巫衣(女儿)。
竹枝 其二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 · 俞彦
押微韵
白盐山下(竹枝)白板扉(女儿),锦江城畔(竹枝)锦鸡飞(女儿)。
竹枝 其三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 · 俞彦
押先韵
家家濯锦(竹枝)向江边(女儿),传来新样(竹枝)写金笺(女儿)。
竹枝 其四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 · 俞彦
押支韵
谁人江畔(竹枝)踏歌词(女儿),鹧鸪西飞(竹枝)雄逐雌(女儿)。
竹枝 其五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 · 俞彦
押阳韵
千回万转(竹枝)是瞿塘(女儿),非关学字(竹枝)学侬肠(女儿)。
竹枝 其六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 · 俞彦
巴童爱唱(竹枝)巴渝曲(女儿),巫神夜归(竹枝)巫庙宿(女儿)。
竹枝 其七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 · 俞彦
不行朝云(竹枝)夜闻钟(女儿),子规西来(竹枝)泣相语(女儿)。
竹枝 其八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 · 俞彦
霜高滟滪(竹枝)月空舲(女儿),联翩百丈(竹枝)上泷行(女儿)。
竹枝 其九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 · 俞彦
押冬韵
黄陵寺里(竹枝)夜闻钟(女儿),鸟呜猿啼(竹枝)都为侬(女儿)。
竹枝 其十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明 · 俞彦
押萧韵
蛮烟苦雾(竹枝)最难消(女儿),江边蜀客(竹枝)滞兰桡(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