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甲子雨过多苏州以下多被水不能插秧米价顿长贫民遂蜂起抢掠直入省城一日劫案数十百起城门昼闭三日稍定吾常地势高幸免淹浸而粮价亦贵群不逞闻风将效尤余家有米一囷计一百二十石亟减价平粜市价每升三十五文余仅以二十四文定价于是万众毕集有无赖子突起抢米众皆随之少年女亦脱其裙中裤作囊盛得升斗呜呼饥窘之迫人以至无忌惮亡廉耻如此自惟小惠招尤固自贻之戚而民气嚣然不靖大可虑也甲子 清 · 赵翼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六
嘉庆九年夏,梅雨淋不止。
苏松杭嘉湖,水涨及千里。
有秧不得插,粮价顿倍蓰。
贫民遂哗然,抢劫以救死。
掠入姑苏城,一日数百起。
大吏禁不得,阓阛尽罢市。
城门闭三日,搜捕始稍弭。
吾常地势高,被浸亩无几。
亦以粮价昂,闻风动奸宄。
余家米一囷,亟粜慰桑梓。
非以种德殷,亦岂邀誉美。
但散区区积,冀免耽耽视。
谁知价过廉,先声播远迩。
熙熙为利来,将我春台比。
或腰悬囊橐,或手挈筥篚。
万众如涌潮,轰阗声沸耳。
有黠者一呼,无钱可得米。
竞作跃冶金,搬运捷五鬼。
强者负肩背,弱者伤股髀。
恨不手一双,多生百十指。
更有红颜妇,脱裤布裙底。
但贪裹粮多,弗顾失裈耻。
斯须百廿石,攘敚净如洗。
呜呼为善难,利人反害己。
方惭涓滴微,忍傅讼狱理。
所虑民气骄,目已无法纪。
兹事关隐忧,苍茫向天咫(余尝爱东坡句:「潜鳞有饥鲛,掉尾取渴虎。」盖虎饮于河,为蛟所食也。以十字写之,毫无剩义。此抢米事,有妇脱裙内敝裤作囊盛米者,亦欲以十字写之。初云「脱裤有红颜,作囊裹白米」,但裤外尚有裙,故可脱。今裙字意不见,竟似裸露矣,故改作四句,乃始叹前人鍊句真不可及也)
宋宣慰文集序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三、《佩韦斋文集》卷一一
同知宣慰东明宋公,余曩在扬,尝望履幕下,别十年矣,复会于杭,出歌诗数十首及所为文以示余。
受而卒集,因仰而言曰:「山林草野之士,处隐就閒无所用乎世,于是刻志苦心,蒐辞猎句,以写其幽忧抑郁之思,以纾夫风刺怨怼之意。
乃若公卿大夫以功名事业为己任者,驱驰鞅掌,日不遑给,亦何暇及乎此?
今也摘奇掇异,与骚人墨客较其锱铢,非韩愈氏所谓性能而好之者欤?
至若铿锵幽眇,冲澹和平,使读之者稽肯叹嗟,不能自已,又非韩愈氏所谓才全而能钜者欤?
夫以才之全、能之钜,复根于性而好之,则公之文,固非曲学謏闻者所能闯其藩也。
余独于《食饼》之诗而重有感焉。
往岁浙右大水,民用荡析,鬻妻卖子,延视息于须臾间,其情重可哀矣。
朝家悯焉,亟发廪振之
此正有司所当奔走奉承者。
跨越半载,方且覈户口,排丁稚,其得升斗以活者亡几,而嗷嗷然为沟中瘠者盖不知其几万人矣。
而公于一食之微,忧民之忧,憯怛勤恳,溢乎言外,则其心从可知已,诗不必论也。
呜呼!
使当时任事者其心皆如公之心,吾知其皇皇汲汲,食不下咽,又肯稽国家之赐为之踌躇四顾,听其流离死亡而后已乎?
此余所以重有感也。
迩年西浙豪右擅江湖薮泽之利,富几埒国,田畴日以广,沟浍日以堙,雨不浃辰,又复巨浸,官吏孰视,莫敢谁何。
今岁秋冬之交,其可虑者又不止如前二岁而已,余安得取公之诗为司牧吾民者诵之?
捲锦以归,因为之序,以俟夫观民风者择焉。
至元壬辰闰月五日
雪坡姚舍人文集序景定五年六月 宋 · 文及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四
宝祐元年岁在癸丑,上临轩赐进士第,予与姚成一适相后先,联镳入期集所,一见倾盖,欢若生平,握手论心,知其慷慨有大志。
明年,予游清江碧嶂间,距瑞阳三舍,竹舆山行,入境问俗,知其倜傥有义气。
尔后渭北江东,末由再晤。
四方传诵,累疏囊封,愤世嫉邪,排奸指佞,又知磊磊落落有奇节。
夫以成一之志与气节,奋乎百世上下,而官仅校黄本书,备青宫寀,年仅四十有六,遽修文白玉楼,骑鲸白云乡去,岂不可悲也夫。
不幸之幸,成一有从子龙起得升天子之学,有一子元夫已受天子之命,振家声而接文脉,不在兹乎?
龙起汇编成一文藁五十卷,予读之,悲不自胜。
乌乎,此特成一之文而已,其志与气节固自有不恃生而存、不随死而止者。
龙川陈同父亦癸丑抡魁也,尝伏阙三上书,孝庙览之惊异,俾执政召问,当从何处下手。
晚得一第,未及大用而殁。
又尝自作长短句四卷,酒酣,浩歌一章,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
抑亦可悲也夫。
东莱吕成公退居金华,同父数造焉,成公深期之曰:「未可以为世不能用,虎帅以听,谁敢犯子」。
予于成公何能为役,而所以深期成一成公
抚遗编而欷歔,悼吾党之零落,敢以期成一者期其子若侄。
景定五年夏六月甲子,古涪文及翁书于道山堂之直舍。
按:《雪坡姚舍人文集》卷首,豫章丛书本。
强氏母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词韵第六部
毗陵强可事母以孝闻母年踰八帙可方以乡校官调转湖州从事感事母之日短遂以侍亲致事得升承事郎浙东帅府从事由是并得封母夫人县君今年至正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长至适为夫人初度日也母子恩命皆以是日至故为赋燕喜诗一首俾令官歌之
强氏母,毗陵人,年已八十又一春。
强家郎,未七旬,五十入官教邑民。
六十转官在邻郡,大府婉画方咨询。
守将急移檄,候吏持在门。
强家郎,捧檄告母母欣欣,一笑还一嚬。
庭前大树风不停,孝子惜阴寸寸勤。
强家郎,养母素不贫。
食有祝鲠,寝有五色裀,其肯贪天之禄一日离其亲。
年未及致事,辞檄奉晨曛。
中书重尔天性真,驰文笺天天不嗔。
赐尔孝子七品秩,绯衣姶妠青丝纶。
强氏母,随牒封邑君。
一阳复,为生辰,邑官里老走侁侁。
上堂与母千百寿,烹羊炮豕罗鲑珍。
强家母,抱牒谢天恩。
强家郎,百拜百舞称雷尊。
日日起居太夫人,项间寿带日见双绦文。
眼前离立五世之儿(一作诸)孙,强家母,寿无匹,荣无伦。
仙游县军学钱粮记 南宋 · 林选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永乐大典》卷二一九八四
赵侯兹来,家视其邦,子弟视其民,民不忍欺,讼以衰息。
既乃月一视学,登诸生课其所业以劝奖之,又为缮其居之宫室,饬其祭之器服以新之。
爰有废寺计田圃凡三十八顷九十九亩有奇,岁入为租缗九十馀、谷一千六百有二硕,遂悉以归学,而官为代其输赋。
财计既充,百废具举,文物改观,三邑人士风动,以不得升堂揖逊为耻矣。
追惟曩时,春秋以试补弟子员,新旧相仍之交,较庖膳者弥月,鼓笥来游,骠合忽离,弗宁于居。
青青子矜,在彼城阙,夫谁执其咎?
而为政者漫不经意,间有自好,不过捐郡帑以补昉,纾一时财可矣,而不可统惠矣,而非政也。
厥今缁徒如林,在在占膏腴以自奉,而郡养数百士,几不能自给。
僧厨积香,苾芬扑鼻,而士不厌齑盐。
尝窃为有位者羞之,纵未能易彼而从此也,姑因彼之废,赞此之兴,曷不可乎!
君子谓是举也,牵挛于目前文法之议,则却而不能为,震摇于身后祸福之说,则蹑而不敢为。
明足以见之,义足以行之,推此心也,用夏变夷,昌吾道于天下不为难也。
莆之来学者,今当益盛,侯之仁学者,亦益以无穷。
游息而修藏,川泳而云飞,可不知所自哉!
选适分教是邦,乐侯育士之诚,且大惧弗称。
诸生谋刻石纪事,以其意来白选,曰:「是不可不书也」。
今惟闿端之匪易,非有以垂不朽,岁月深长,漫无所考,驯致欺弊,使侯之大惠不沾方来,将谁诿邪!
此一宜书。
有如他时生员转盛,岁入不增,复以匮告,苟有意于为善,诚考其颠末,祖侯之遗意而推广之,不亦懿乎!
此二宜书。
侯于此邦若舆梁以济涉,水门以利灌溉,亭传以便往来,兴废补敝,以次修饬,而关名教、系政体则未有重于是学者,选与学者之荣也。
此三宜书。
用是不敢以固陋辞。
侯名彦励,字懋训历官所至有声,诸司再以治行闻于朝矣。
所有学司岁入之数,详具于后。
朝散大夫主管华州云台观曾公墓志铭嘉定十五年十一月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后乐集》卷一八、道光《琴川三志补记续》卷四、《海虞文徵》卷二○、《虞邑遗文录》补卷二
昔余伯姊归使君时,余年未弱冠,间接论议风裁,即雅重君,知为承家器也。
自有连五十年,亲交之义贯初终犹一日。
余与世疏亢,晚乃叨预大政。
而君独怃然平进于仕,凡趋尚之诣理,矩度之范俗,盖于是益知之。
嘉定壬午八月十有七日,以祠官殁于苏之常熟,君寓里也。
讣报,余为之恸。
将以是年仲冬庚申举窆事于吴南宫乡香山之原其大父考妣之陇,前葬,诸甥列泣请余铭君墓。
余其何辞?
君讳耆年,字寿翁,故朝散郎、权知高邮军讳崇之子,故朝请大夫知大宗正丞讳恬之孙,故朝请大夫尚书虞部郎中讳谊之曾孙,而侍中鲁国宣靖公公亮之五世孙也。
曾姓出少康,子分封于鄫,周末国除,去邑为氏。
孔门正传曰点,曰参,皆其的系。
繇汉而降,派别四出,始有居东南者。
施及本朝,宣靖公起自世科,相我仁宗、英宗、神宗,侑清庙,垂太史,而温陵之曾光大矣。
虞部以旧京盛时仕朝廷,位省郎,名称于诸老间。
宗丞受学上蔡龟山二先生,气醇而脉正,以故高邮使君得以嗣子昌吏道,而典刑贻君,滋弗坠也。
绍兴戊辰,君妣令人陆氏感祥梦而君寤生
离襁褓不好弄,所亲惟笔床书卷。
甫数岁,出就外傅,俨如成人。
与其仲弟延年月相策励,期于克绍。
高邮复能力贫,博延儒硕以训启之。
洎长,果联贡礼部,而君为词赋第一,士类到今口之若脍炙。
高邮卒,有遗泽未任。
君雅志科级,至是以门户寄。
而令人复勉之,乃拜命筮仕。
令人家长兴,则调湖州户掾,安远次以求便亲。
迨造官,首务色养,亲欢矣,退而毕力王事,裁以廉直家法,人莫知其为试吏也。
诸台滞讼,职此丛委,君察断无留难,两造靡靡悦服。
当路因交剡以闻。
端明戴尚书溪方主教湖学,经生咸会。
君以馀閒往就劘切,遂莫逆于道艺中。
秩满,授监左藏中门。
才及月,令人大故,居丧毁瘠。
服除,为浙漕籴买官。
君吏考已及,宜以荐脱选,而泊如不为意,其后绍不施而举者交致之。
嘉泰中,改宣教郎
权奸擅国,谓忠献韩公实与宣靖并相先朝,访后人而得君,将寘诸在列。
君笑曰:「非我志也」。
应令注嘉兴县以归。
君三历官,仅皆掾局。
宰为近民,而嘉兴号难治。
乃一以精识强济洗宿蠹,令尽去。
异时牒诉赢数百纸,终君任减什七八。
会岁旱蝗,忧不自宁,履亩阅实以白之郡。
郡艰于蠲租,则力争得请乃已。
蠲数视他邑为倍,民饥以纾。
更化初,羽孽未殄,上犹旰食。
有旨:县令得条利害。
君所言三事举切时病,而其卒篇谓「朝廷和籴昨虽取办嘉禾,今蝗旱之馀,岁且艰食,加以官籴,民将奔迸流徙,害有不可言者」。
疏奏,朝廷韪之,和籴议寝。
受代趋阙,得倅三衢
曩时高邮使君尝丞衢之西安,惠利入人。
至之日,士民知故丞子也,欢迎恐后。
君佐郡有体,郡所罢行平决,不惮大吏,衢人赖之。
荐于上者加多于前,人谓君华近可立取。
君自谂不善于世,愿再领倅贰得升建康
北门体貌严重,为贰者类俯首不可否事。
君曰:「予通守也。
斯民戚休均系焉,胡宁旅进退乎」?
遇事必极言便否。
饷台审计以近制属君,有军吏冒请,算数牴牾,一见知其奸,亟锄治之。
使者用是深器爱君,前后登荐,目不一二。
及是,漕臣真公德秀以耿介端庄、精明峻洁荐宠,抑实录也。
循格当守郡,得权发遣兴化军事。
陛辞,奏曰:「国家赃吏之罚非不申饬,而犯者益众。
伏见州县官吏月请俸廪,州则守倅晷刻不移,县则令丞手自预兑。
若职幕簿尉而下,长官多未之察,其无故不支,动累月或期年,为禄而仕者何以养廉?
虽吏之廉贪本不由此,要在我待之尽,则犯者可以重寘之宪。
夫冰蘖其操者,世复几人?
惟禄足以衣食之,则苟有知者,忍蹈不义乎」。
是虽非惊时竦俗之论,恐或可上裨戒敕,下倡廉洁也。
在莆涉再岁,扶善去恶,行之愈不疑。
禁兵单弱,给使官吏外,凡寓公举人旧乃悉许占借。
君曰:「边师未班,朝家縻以养兵,而州郡之备乃尔,其可乎」?
即以渐抽还,俾复行伍,非大风雨,按阅日不辍,军容为振,而寓公交怨矣。
俄以言者去,君喜于归,道逢佳山水,必登眺把酒,兴尽乃行。
还家,手葺三径,自号「爱闲老人」,朋亲相乐,应接忘疲。
客去,则奁香束书,燕坐无他营。
首秋偶婴腹疾,而医疗迄不效。
一日,立妻孥曰:「我大期且至,平生无不了事,当行即行」。
旋却药而逝,时奉华州云台祠。
自君寝疾,若知旧,若里巷故老,日扣门问安否,以疾状增损为忧喜。
既没,悲怆聚泣,有以见君感人之素也。
享年七十有五,积阶朝散大夫,服五品。
娶某,先公太师郑国公之长息女,封宜人
二子邲、邴,各预漕荐。
二女,适故职郎元圭,继适朝奉大夫、大理少卿盖铸,先八年卒。
孙男文子、文孟,孙女尚幼。
君内禀外蹈,不沦其天,繇闺门以达官政,故能明备肃括,识者指为家学中来。
顾亦略用所长,而惜未大其施也。
其馀力文词,不为诡异而合雅正,尤耽结字,超悟二欧楷法,至于篆龙,几若神画,散落远迩,在在宝之。
有《爱闲杂藁》若干卷,《爱闲随笔》若干卷,切时之论若干卷藏于家。
君之不朽,其亦在斯乎。
余既诺诸孤请,哀而铭之曰:
祖有攸训,粹传兮。
君仕君处,动弗愆兮。
行无巨细,率其天兮。
未闳尔施,而奄然兮。
余中肠,叹逝川兮。
香山之藏,陇因先兮。
余尚铭之,以永尔千万年兮。
冬日杂诗八章 其四 清 · 姚燮
 押药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二十五
流民多未归,岂真异乡乐?
乞食投异乡,尚堪救枯涸。
归虽居有庐,势将断藜藿。
官赈亦虚文,得升不施勺。
可怜东西邻,延颈伺沟壑。
碧空梅花枝,吾惭对清酌。
拟汉铙歌十八曲,存十一章 其五 巫山 清 · 姚燮
 出处:复庄诗问卷四
巫山高,高岑岑,岑岑之下之水,又乌知其深?
既不得升,又不得渡。
驾言出游,逢彼之怒。
俯见鱼出峡,仰见飞鸿过山。
我独何为,不得家室,千里万里漫漫。
寄题江东监司瑶芳亭 元末明初 · 刘基
 押阳韵
江蓠悲楚佩,丛桂空秋霜。
兹花时秀绝,得升君子堂
艳色非我贵,皎洁有馀光。
仙人美良夜,鸣玉来琳琅。
纤云淡华月,色映青凤凰。
飘飘白霓佩,左右参翱翔。
众卉不敢傍,瑶台清且凉。
闻有千岁实,其味如琼浆。
愿持寿明主,天地同久长。
详定雅乐疏周世宗显德六年正月 五代至宋初 · 张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四、全宋文卷九
昔帝鸿氏之制乐也,将以范围天地,协和人神,候八节之风声,测四时之正气。
气之清浊不可以笔授,声之善否不可以口传,故凫氏铸金,伶伦截竹,为律吕相生之算,宫商正和之音。
乃播之于管弦,宣之于钟石,然后覆载之情䜣合,阴阳之气和同,八风从律而不奸,五色成文而不乱,空桑、孤竹之韵足以礼神,《云门》、《大夏》之容无亏观德。
然月律有旋宫之法,备于太师之职。
经秦灭学,雅道陵夷。
汉初制氏所调,惟存鼓舞,旋宫十二均更用之法,世莫得闻。
汉元帝时京房善《易》别音,探求古义,以《周官》均法,每月更用五音。
乃立准调,旋相为宫,成六十调。
又以日法析为三百六十,传于乐府,而编悬复旧,律吕无差。
遭汉中微,雅音沦缺。
京房准法,屡有言者,事终不成。
钱乐空记其名,沈重但条其说。
六十律法,寂寥不传。
梁武帝素精音律,自造四通十二律以叙八音。
又引古五正二变之音,旋相为宫,得八十四调,与律准所调,音同数异。
侯景之乱,其音又绝。
隋朝初定雅乐,群党沮议,历载不成。
沛公郑译龟兹琵琶七音,以应月律,五正二变,七调克谐,旋相为宫,复为八十四调。
工人万宝常又减其丝数,稍令古淡。
隋高祖不重雅乐,令儒官集议。
博士何妥驳奏,其郑、万所奏八十四调并废。
隋氏郊庙所奏,惟黄钟一均,与五郊迎气,杂用蕤宾,但七调而已;
其馀五钟,悬而不作。
三朝宴乐,用缦乐九部,迄于革命,未能改更。
唐太宗爰命旧工祖孝孙、张文收整比郑译、万宝常所均七音八十四调,方得丝管并施,钟石俱奏,七始之音复振,四厢之韵皆调。
自安、史乱离,咸秦荡覆,崇牙树羽之器扫地无馀,戛击搏拊之工穷年不嗣。
郊庙所奏,何异南箕?
波荡不还,知音殆绝。
臣等窃以音之所起,出自人心,夔、旷不能常泰,人亡则音息,世乱则乐崩。
若不深知礼乐之情,安能明制作之本?
陛下心苞万化,学富三雍。
观兵耀武之功,已光鸿业;
尊祖礼神之致,尤轸皇情。
乃眷奉常,痛沦乐职。
亲阅四悬之器,思复九奏之音。
爰命廷臣,重调钟律。
枢密使王朴京房之准法,练梁武之通音,考郑译、宝常之七均,校孝孙、文收之九变。
积累以审其度,听声诗以测其情。
依权衡嘉量之前文,得备数和声之大旨,施于钟虡,足洽《箫韶》。
臣等今月十九日太常寺集,命大乐令贾峻奏王朴新法黄钟调七均,音律和谐,不相凌越。
其馀十一管诸调,望依新法教习,以备礼寺施用。
其五郊天地、宗庙、社稷、三朝大礼,合用十二管诸调,并载唐史、《开元礼》,近代常行。
广顺中太常卿边蔚奉敕定前件祠祭朝会舞名、乐曲、歌词,寺司合有簿籍。
伏恐所定与新法曲调声韵不协,请下太常寺检详校试,如或乖舛,请本寺依新法声调,别撰乐章、舞曲,令歌者诵习,永为一代之法,以光六乐之书。
按:《全唐文》卷八六四。又见《资治通鉴》卷二九四胡三省注。
独酌谣四首 其二 清 · 洪亮吉
独酌谣,独酌无所知。
离离春心开,飘飘若游丝。
山风为我披襟,百舍为我行吟。
楼高三层,月不得升
燐火飞出,光明若灯。
上楼钟声三,下楼鼓声四。
冥冥濛濛飞雨至,蝙蝠吓人还展翅。
史馆相公986年三月六日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河东先生集》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三月六日将仕郎、守蔡州上蔡县柳开,谨沥血献书于相公
人于天不可得而升,得升于天者,凡骨为仙,知不死于尘世耳。
京城不可得而见,今得至于京城,得见于相公,即灾害可免,穷困可伸,脱出泥滓之中,再登霄汉之上,知不难矣,与其升天为仙,其亦不远。
何者?
负罪南迁,逐为县令,囚系下位,愁忧日煎。
骨肉之间,疾病太半,俸薄家贫,食不充饱。
父母没世,闭骨浅草,弟妹婚嫁,绝无遂心。
茫茫天地之中,为厄穷极矣!
去年以不忍小忿,与同职以王事争斗,上辱皇帝任使之意,下玷相公变化之恩。
虽不犯赃,虽不负国,虽不怠慢公事,虽不侵害黎民,其如君子用和,儒者立行,即何远乎!
自致之罪戾亦极矣。
厄穷且如是,罪戾亦如是。
若守职在县,夐隔路途,虽欲言之于相公,无由得至京城矣。
今来率领部民,馈辇军食,路出天阙,迹达相门,即诚可陈,事可谋。
受恩门下已十五年,相公忍不哀而念之哉!
相公积仁累行,亘围物表,草木虫鱼,尚加惠养,况于反肯无情乎!
自知免灾害,化穷困,出泥滓,上霄汉,在相公一言有馀,知不难于今日矣。
是行也,变祸为福,易愁为娱,期之朝夕,自可前贺。
凡遭逢天命之归己者,帝王之位可得;
遭逢人主之用己者,将相之位可得;
遭逢宰相之知己者,公卿之位可得。
古人与今人穷达,此理一致耳。
无如是有遭逢者,求而且为难矣。
上天景命,下属圣君,万方承平,远绝古昔,是天命永归于皇家也。
高坐庙堂,密运筹策,子视稷、契,奴命萧、曹,是人主之大用相公也。
自应举历官,出入门下,屈伸动静,钜细承恩,是遭逢于相公也。
不能慎守名器,大掇悔尤,退黜朝行,沉落坑阱。
茍无此事,即相公也,岂惜公卿之位乎?
呜呼!
每一念之,不觉心死,古谓噬脐不及者,正在开耳。
相公悯察。
茍不垂惠,则柳氏之族必也衰亡。
再拜。
乞皇帝御楼令学士侍立奏淳化四年十一月 北宋 · 苏易简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四七(第三册第二五二○页)
故事:皇帝御楼肆赦,惟学士得升丹凤之西南隅。
自今帝御楼覃恩,令与枢密使侍立御榻之侧。
上按察胡大使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押阳韵
我生苦不早,已后朱紫阳
居近世未远,颇亦承馀光。
恭惟紫阳翁,派接周程张。
实学有实用,为世作舟航。
古人不可见,来者犹有望。
紫山豪杰士,理学望北方。
帝忧浙右民,烦公持台纲。
吾道无南北,得志同济量。
我亦忝诸生得升绣衣堂。
厥今民凋瘵,如疾居膏肓。
弃捐不自保,况复有蓄藏。
吏贪不加恤,乘时肆夺攘。
愿公活斯民,风俗还虞唐。
诸司非言要切事勿得升殿诏咸平四年十一月壬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
诸司非言要切事,无得升殿,当取旨者具状以闻。
太宰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六、《忠肃集》卷下
伊尹以斯道觉民,无间匹夫匹妇之贱;
周公以大儒佐世,犹躬三吐三握之劳。
盖下常患于难伸,时每嗟于易失。
胁于位势之贵,则枯槁沉溺魁闳之士宁泯默而无闻;
奉以谄谀之辞,则奸邪谗佞欺负之徒或比周而望进。
非有异人之间出,孰追前哲之高踪?
敢倾固陋之心,仰冀宽明之听。
恭惟某官标英玉笈,毓秀珠躔。
酌道德之渊源,探析九流之旨;
游文章之林府,追还三代之风。
夙膺密勿之求,密协都俞之契。
高宗之得傅说,亶惟休命之承;
虞舜之举皋陶,允赖嘉谋之告。
眷圣神之图治,掩古昔而论功。
扬鸿烈而章缉熙,遹茂先志;
练群臣而覈名实,咸秩大猷。
翊参万化之源,兼总三公之事。
盖道同而志合,故言听而计从。
正机平衡,运四方于指掌之易;
立纲陈纪,措一世于覆盂之安。
上以齐七政而理阴阳,下以亲百姓而厚风俗
内诞敷于文德,外焜耀于威灵。
囹圄空虚,国无一人之狱;
衣食滋殖,家有九年之储。
泽被昆虫,恩及行苇。
压月窟而震日域,洋溢乎颂声;
决天阃而开地垠,薰蒸于和气。
矧复顿八纮以收群逸之彦,辟四门以来入彀之英。
振鹭咸集于西雍,白驹无留于空谷。
斯盖君子逢辰之会,是为志士惜日之秋。
如某者性本专愚,才惟朴遫,既狷劣而懦武,又迟顿而少文
粪土之墙,难被丹青之饰;
液樠之木,奚施斤斧之工。
徒以被服于义方,粗知沉潜于大训。
枕经挟策,终昧渊微;
援笔成篇,恒惭闳肆。
逮缀名于下士,旋从官于四方。
精神耗于簿书,岁月浸于齿发。
未忍枉绳以追曲,何殊却步以求前。
安仁自笑于拙艰,子云人讥其落拓。
方将屏迹于宽閒之野,固已忘心乎名利之场。
尚念群贤之汇征,岂惟小善之率录。
大为杗而细为桷,无逃大匠之明;
方中矩而员中规,尽出洪钧之播。
是用躬扫舍人之馆,庶几得升阙里之堂。
伏望某官振拔寒流,提撕后进,广山薮藏疾之度,推江河播润之仁,思刮垢以磨光,务取长而舍短。
观道德而听教诲,倘迂一顾之荣;
悉精锐以贡忠诚,终效万分之补。
颂祈之切,颠沛于斯。
开元天宝咏史诗(四十三首○并序) 其十二 七宝山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四
遗事云。明皇于勤政楼。以七宝妆成山。座高七尺。召诸学士讲议经旨及时务胜者得升焉。唯张九龄论辨风生。升此座。馀人不可阶也。
谈经汉殿惟重席,落笔龙门只夺袍。
争及开元张学士,独升七宝玉山高。
识字 元末明初 · 孙作
 押词韵第三部
文章不经世,识字长苦饥。
而令七尺躯,愧此一鸱夷
何似不读书,买牛荷锄犁。
六经垂照耀,九道驰坦夷。
天门西北开,达者得升跻。
儒冠立其下,宁问渠是谁。
凤雏生不凡,三日愿高飞。
蓬鸠远未识,老死安其卑。
二鸟各适性,吾方定其施。
鸠兮鸠兮汝勿嗤,朝阳合得凤来仪
一举万里青云栖,汝鸠虽老安得知。
关山 北宋 · 孔武仲
 押词韵第三部
轻舆兀兀乘朝晖,渐入山径行逶迤。
昨日喜与山相见,今日得与山相随。
山中老翁迎我笑,借问久矣来何迟。
答云王都富且乐,四方车马皆奔驰。
我虽疏慵亦勉强,天恩得邑方南归。
山林朝市不同调,公虽高简宜无讥。
老翁闻语更欢意,为我煮水烧松枝
山家十钱得升酒,劝我引觞聊沃饥。
为翁一奏白雪豫章本作云)曲,翁亦为我紫芝
此声淡泊极有味,往往世俗无人知。
山中之乐有如此,嗟我舍此将焉之。
黄侍郎畴若虞永康刚简赴召诗1212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嘉庆《邛州志》卷四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嘉定二年豫章黄公被命帅成都,诏四蜀军民利病、吏治臧否咸得驿闻。
明年,公至,即以三士闻于朝,知黎州何侯德彦、知永康虞侯刚简潼川通守杨侯洪也。
而公于三人则未尝有一日之雅、左右之容也。
人谓是举,寔光前闻。
先是,制置使到官有所谓岁荐者,必攽诏旨,而安抚司则未有前比也。
至是虞、何皆召,杨得升等郡旨挥。
虞侯以私计不便,尝欲控辞,而亲友咸谓于义无当,乃谋以单车就道。
未行之数日,黄公自为诗以逆之。
未及就稿,属部使者有言,诏予禄祠。
暇日,公之僚属得公所为诗稿以示虞侯请勒诸乐石以毋忘知己,而未有识其颠末者。
会某亦罢广汉,道成都,乃以属笔。
某因惟公之诗所谓「才高真俊快,世隘多疑忌」等语,方其属思时,盖未知有此也,而所言已若此,公之识高虑远,且蔼然有赠言爱德之义,真不可企及哉!
《诗》云「虽曰匪予,既作尔歌」,请以是复于而识诸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