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金错刀 行严居南岸汪山,赋此寄怀 清末至现当代 · 汪东
 押词韵第十四部
日镕金,水拖蓝。
清溪疑是桃花漳。
彩笺倚恨传新句,纤指留香擘锦

身迫隘,意沈酣。
今吾不乐思江南
江南谁道程千里,长遣渔舟隔岸探。
伤情怨 悼侄女令仪,自北京归三日而殒 清末至现当代 · 汪东
 押词韵第三部
奔轮危渡涨水。
赴暮程千里
盼到归家,温情酣梦绮。

釭花红焰报喜。
甚片霎、惊风吹坠(侄所愿垂成。)
嘅念人生,难将朝露比。
七娘子 明 · 郑若庸
 出处:六十种曲 玉玦记 第十九出
男儿未遂平生志。
在穷途有谁怜济。
学业三冬。
程千里
也知终是青云器
论王去荣打杀本部县令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七
臣某言。伏见宰臣奉宣圣旨。
将军王去荣擅打杀富平县杜徽。其罪将合寘殊死。
缘新收陕郡。防遏要人。
特宜免死。削除在身官爵。
白身配陕郡展效者。臣等既忝职司
主在行下。伏以圣人诛暴乱。
定王业。必先明法令。
崇礼义。于是百姓戮力。
贤愚悦随。是以汉祖之始入关。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不易其则。然后能戡定秦项而帝天下。
今陛下将欲清云雨之屯。扫欃枪之寇。
不自约其法。恐异汉祖向时之事。
将何以成功业哉。谨按王去荣是富平县百姓。
方偏裨。无专杀之权。
有犯上之逆。且拥数千之众。
不能整齐行列。外攻强寇。
翻乃无状挟怨。内杀县尹
易曰。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来者渐矣。若纵去荣。
可谓生渐矣。臣闻去荣善放抛石。
能守城邑。曩者陕郡初复。
非其人不可守之。李光弼太原
程千里上党。许兼灵昌
鲁炅南阳贾贲雍邱
张巡睢阳。无去荣抛石之能。
未闻贼能下之也。其粮不足者自拔矣。
何独陕郡。非去荣不可哉。
陛下若以抛石一能。所犯上者。
复何止之。若曰且贷去荣。
而诛将来之犯者。则是法令不一。
而招罪人也。今惜一去荣之才。
而杀十倍去荣之才者。不亦其伤益多乎。
夫去荣乱逆之人也。焉有逆于此。
顺于彼。乱富平而治于陕郡
于县而不悖于君乎。况今之律令。
太宗之律令也。陛下不可惜小才而废祖宗之法也。
伏惟明主弃琐琐之能。全其远者大者。
则祸乱不日而定。师旅因兹整齐矣。
天下幸甚。臣等不胜云云。
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疏 唐 · 李至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圣人诛乱。必先示法。
令崇礼义。汉始入关。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不易之法也。按将军去荣。
以朔方偏裨。提数千士。
不能整行列。挟怨杀县令
有犯上之逆。或曰。
去荣善守。陕新下。
非去荣不可守。臣谓不然。
李光弼太原程千里上党
许叔冀灵昌鲁炅南阳
贾贲雍邱张巡守睢阳
初无去荣。未闻贼能下也。
以一能而免死。彼弧矢绝伦。
剑术无前者。恃能犯上。
何以止之。若赦去荣。
诛将来。是法不一。
而招罪人也。惜一去荣。
杀十去荣之材。其伤盖多。
彼逆乱之人。有逆于此而顺于彼乎。
富平而治于陕乎。悖县令能不悖于君乎。
律令者。太宗之律令。
陛下不可以一士小材。废祖宗大法。
赵侍郎论兵表 唐 · 王行先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五
臣某言。
闻慰(疑)理之代。
不无逆节。
轩辕用师于中冀。
唐尧出征于丹浦。
启战有扈。
文王伐崇。
以至圣除至凶。
至顺除至逆。
或小战而胜。
或因垒而降。
诚审于用兵。
得其道也。
伏见承嗣旅拒。
倏已再岁。
灵曜跋扈。
今又踰时。
天兵四合。
竟未歼殄。
得非千虑一失
未尽制敌之方乎。
臣常终夜不寝。
详推其故。
不敢肤引远古安危之体。
请以天宝至德以来成败言之。
夫以禄山阴深奸矫。
真巨猾也。
凶诈逆谋之计。
亦无元海石勒之流。
当其发幽燕。
洛阳
涉崤函。
倾秦雍。
当国家理平之运。
忘战日深。
初命将出师。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程千里
遇寇必败。
奔北相望。
此则未究敌情。
小之而不设备。
以至于是也。
先圣悟既往之失。
苦心焦思。
发号灵武
观兵凤翔。
良将劲卒。
风驰景附。
勇者为之用。
智者效其谋。
命陛下为元帅
储贰之重威四远。
子仪为副以节制之。
任镇九军。
卒能恢复咸洛。
削平宇县。
此先圣之雄略。
陛下之有憾也(疑)
其后相城之役。
陛下不行。
众无适从。
竟以溃奔。
思明继逆。
毒甚禄山
狡算猖狂。
抑又有次。
光弼守河阳以挫其势。
朝恩镇陕服以制其侵陵。
竟未能覆其巢穴。
属陛下绍兴皇极。
又命元子为帅。
俾怀恩为副以讨之。
复能枭夷巨逆。
厎定东夏
始自先圣与二凶相持。
无帅则无功。
有帅则有克。
士庶之所深知。
河北河南
更唱迭和。
然其用兵暴急。
与曩者二凶悬殊。
非惟才之不逮。
抑亦事之有异。
禄山思明之卒。
死而无退。
承嗣灵曜之众。
岂有是耶。
禄山思明之马。
既多而且逸。
承嗣灵曜之骑。
岂可方耶。
禄山思明
横行而无惧。
承嗣灵曜。
深居而入保。
臣窃料其非不欲也。
盖违天道。
失人心归之。
退而自固。
其灭亡之兆。
了然可知。
幸北有宝臣朱滔
与承昭合势。
西有忠臣李勉
马燧连衡。
惟正已小有逗遛。
未肯戮力。
此正当陛下命帅专征之日。
岂可持疑而不断哉。
傥陛下采臣愚计。
时有临遣。
忠淳者必叶心竞进。
携贰者必迁善来同。
未踰旬时。
当有成绩。
如或务于含垢。
偷以过时。
不立元帅
寄之诸将。
吐蕃寇盗。
回纥驱侵。
人心动摇。
贼势滋蔓。
事宜一失。
无可柰何。
吐蕃回纥
四支之病。
承嗣灵曜。
腹心之病。
四支不理。
未足为忧。
腹心或病。
此则为患。
若内外受敌。
膏肓已成。
虽逢和扁。
针药无及。
又闻二贼奏请。
言词不恒。
河北则数云请降。
河南则云今已翻。
贼岂迁延晷刻。
以候西陲有虞。
伏惟与公卿大夫审图利害。
在于神速。
不可迟回。
诸葛亮孙权曹休军。
因上疏蜀主云。
偫疑满腹。
众难塞胸。
今岁不征。
明年不战。
使孙权坐而并有江东
蜀主深感其言。
终以觉寤。
臣忝六官之贰。
待罪朝行。
内惭尘忝。
无补毫发。
近者抵冒。
辄上封章。
已历两旬。
未蒙召见。
伏以君臣之际。
家国共同。
君安臣荣。
国危家败。
此臣所以竟夕不寝。
复敢再陈其愚。
伏愿省臣前意。
览臣此疏。
天下幸甚。
天下幸甚。
无任惶惧之至。
赠别二首 其一 唐 · 柳郴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江浦程千里,离尊泪数行。
无论吴与楚,俱是客他乡。
颜鲁公行状 唐 · 殷亮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四
公姓颜。
名真卿
字清臣
小名羡门子
别号应方
京兆长安人也。
颜氏乃春秋小邾子之苗裔。
昔帝轩氏生昌意
昌意生颛帝。
颛帝生老童。
老童生吴回
吴回生陆终。
陆终生六子。
一曰昆吾
国卫也。
二曰参胡。
其国韩也。
三曰彭祖
其国徐也。
四曰会人。
其国郑也。
五曰曹姓。
其国邾也。
六曰季连。
其国楚也。
曹姓国于邾。
春秋邾武公为鲁之附庸国。
武公名仪甫
字颜公
故公羊传云。
颜公有功于齐。
威公命为小邾子。
子孙以王父字为姓氏。
以其附庸于鲁。
故代代事鲁为卿大夫。
故先贤传孔子弟子。
达者七十二人。
氏有其八。
氏之儒学可知也。
颜无繇字路
颜回字子渊
辛字子柳
颜高字子骄
颜祖字襄颜
哙字子声。
颜之仆字叔并
颜何是也。
至公之十六代魏青徐二州刺史讳盛
字鲁国
琅琊
临沂县西七里。
十二代侍中讳含
琅琊丹阳
五代北齐黄门侍郎讳之推
丹阳京兆长安
高祖秦王记室参军讳思鲁
曾祖蒋王文学著作郎讳勤礼
王侍读讳昭甫。
薛王友赠太子少保讳惟贞
秘书监师古之曾侄孙也。
公以家本清贫。
少好儒学。
恭孝自立。
贫乏纸笔。
以黄土埽墙。
习学书字。
楷书绝妙。
词翰超伦。
年弱冠。
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登甲科。
二十四年吏部擢判入高等。
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
天宝元年秋
扶风郡太守崔琇举博学文词秀逸。
元宗御勤政楼。
策试上第。
以其年授京兆府醴泉县
黜陟使户部侍郎王珙以清白名闻。
通直郎长安
六载监察御史
制云。
文学擅于登科。
器干彰于适用。
宜先汗之职。
俾伫埋轮之效。
寻充河东朔方军试覆屯交兵使
凡阅举糺士伍舒惨之情。
事理无不必当。
七载又充河西右军覆屯交兵使
五原郡有冤狱不决。
公理之。
时方久旱。
而甘泽立应。
郡人呼为御史雨。
八载又充河东朔方军试覆屯交兵。
使有荥阳郑氏兄弟三人。
或居令长。
或尉京畿剧任。
往年母亡。
殡于太原佛寺空园之内。
经二十九载未葬。
公乃劾奏之。
敕三人放归田里。
终身勿齿。
左金吾将军李延业。
素承恩渥。
曾召蕃客内宴。
引驾仗不报台。
公责之。
延业凭恃权势。
朝堂喧愤。
公奏之。
出为济南太守
朝廷惮焉。
不敢不肃。
八月殿中侍御史
中丞宋浑
以私怨为御史吉温崔圭所诬告。
贺州
公谓曰。
奈何以一时之忿。
而欲危宋裔乎。
由是与二人不平。
宰相杨国忠初党于
亦怒公之不附已。
吉温中丞蒋冽奏公为东京畿采访判官
九载十二月侍御史
百馀日转武部员外郎
判南曹
提纲目。
锄苛细。
武调者多感而怀之。
十二载。
国忠以前事衔之。
谬称精择。
乃遂出公为平原太守
其实去之也。
公至郡。
访孝义名节之士。
皆旌其门闾。
或蠲其户役。
安陵处士张镐
多才博识隐居。
公诣其居。
与之抗礼。
廉使巡察
乃荐焉。
其后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安禄山幽州十馀载。
末年反迹颇著。
人不敢言。
公亦阴备之。
因岁终式修城
濠增堵。
坏𡑡垣。
立植木。
内为禦敌之计。
外托胜游之资。
及兵兴。
果赖其固而城得全。
十四载。
禄山祸谋将发。
公遣子至范阳禄山
今年冬合当入计。
禄山猜之。
不许。
公既不得离郡。
乃遣亲客前汉长史蹇昂奏其状。
状留禁中不报。
十一月
禄山反于范阳
众号十五万。
长驱自赵定而南。
洛阳
散榜诸郡。
莫敢枝梧。
禄山乃榜公。
令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防河。
博平太守张献直为副。
公登时使平原司兵参军李平乘驷奏之。
平至东京
封常清
云吾得上旨。
凡四方奏事者。
许开函而再封之。
平听焉。
常清遂倚帐操笔。
寄书于公。
论国家之事。
词意甚切。
并附募捕逆贼牒数十封至平原
令坚相待。
公从之。
使亲表及门客密送于诸郡。
因此多有。
常清乃寻自败绩焉。
有敕赐死于陕州
竟不接声。
平之未至京师也。
元宗叹曰。
河北二十四郡。
无一人向国乎。
及闻平至。
中使五六辈迎之。
兼敕奔马直至寝殿门。
然后令下。
奏事毕。
元宗大喜。
顾谓左右曰。
颜真卿何如人。
朕兼未曾识。
而所为乃尔。
禄山之发范阳也。
平原郡有静塞。
屯平卢镇兵三千五百人。
并已发赴镇。
未达。
公悉追
更追诸县武举及猎射人
兼召募精勇。
旬日至万馀人。
宗子平原郡录事李择交统之。
骁勇之士刁万岁和琳徐浩相如高抗等分押营伍。
皆千夫之长。
乐以义举。
腹心无阻。
而为其将帅焉。
聚兵后数十日。
公大飨将士于子城四门之外。
办吏四人主酒食所约五十万。
厮役之流。
无不饱饫。
公躬自抚巡。
举酒下泪。
言国家之恩。
戮力死节。
无以上报。
众皆激愤勇。
思致命焉。
饶阳太守卢全诚与司马李正举兵据其城。
河閒司法参军李奂禄山所置长史王忠济南
月馀日。
清河义兵复归本郡。
济南太守李随下游奕将訾嗣贤渡河。
博平太守马⿱(异)
据其郡。
各有众数千。
或至万人。
相次于平原
共推公为盟主。
公三辞后听焉。
诸郡咨禀指挥
告败剋日数十至。
信都郡武邑县李铣来投。
县令宣远刘铣母。
公以私钱十万募人劫迎之。
故士众叹感。
无不愿效者。
果遂偫
兼斩庞宣远首而携
十二月
禄山东京
留守尚书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巩县蒋清等。
因使以三人之首来徇河北
且以胁降诸郡。
使者段子光至。
初拽入门。
子光大呼曰。
仆射十三日东京
远近尽降。
河北诸郡不从。
故令我告之。
公若损我。
悔有日在。
遂历指三首。
各言其人。
公识其是。
恐摇人心。
乃谬谓诸将曰。
我审此三人。
皆非也。
遂命腰斩子光。
潜令收藏三首。
志其处。
数日稍
等首澡洁。
仍缚蒲为身棺殓。
发哀致祭
城外殡之。
三日
举声下泪。
受文武吊慰。
左右无不出泣涕者。
自此义合归者益多矣。
斩段子光之日。
沧州清河县步五千攻常山
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拥兵最近。
不时出救。
常山遂陷。
诸郡颇有贰者。
元宗乃以公为户部侍郎
依前平原太守充本郡防禦使
仍与节度使李光弼计会招讨
公以景城长史李晖为副。
李铣贾载侍御史沈震判官
是月。
又诏公为河北采访处置使
公又以前咸阳王延昌判官
张澹支使
清河郡寄客李华(后因封事睿宗有敕改名)
为郡人来乞师于公曰。
窃闻公高义首唱。
河朔归顺之人皆依倚。
以为声气洪赡。
人心可用。
若不倦于听。
则仆请言之。
公曰。
何如。
曰。
国家旧制。
江淮郡租布贮于清河
以备北军费用。
为日久矣。
相传为天下北库。
今所贮者有江东布三百馀万疋。
河北租调绢七十馀万。
当郡䌽绫十馀万。
累年税钱三十馀万。
仓粮三十万。
时讨默啜
甲仗藏于库内五十馀万。
编户七十万。
见丁十馀万。
计其实。
足以三平原之富。
料其卒。
足以二平原之彊。
若因抚而有之。
以两郡为腹心唇齿。
其馀乃四支耳。
安敢有不从者哉。
彼要仆为行人。
以造公之垒。
仆明见其可同心也。
取命于屏戟之外。
惟公图之。
公曰。
所合之众。
未曾知战。
自死且急。
安有恤邻之暇哉。
虽然。
诺足下之请。
则可为乎。
对曰。
清河遣仆致命于公者。
盖欲禀义□大贤以济谋。
非力不足。
而借公之师。
以当强寇也。
瞻仰高意。
未有决词色。
与济清河也。
安敢言为哉。
时华才年二十馀。
皆沮云。
必动众无成。
惟公奇之。
迫于众情。
未□许耳。
乃就馆操书。
以达其
意者略言清河去逆就顺。
以全实之资。
上公之军。
承公之命。
时不纳而疑之。
即仆辕之后。
清河必有所托。
系与他人。
与公为西面之难。
无什日之期耳。
公及噬脐乎。
公览而惊之。
遂排偫议。
独仗其决。
借兵六千人。
兵既出平原
次于竟上。
将把公手而归。
公曰。
兵既行矣。
可以言吾子之否。
曰。
近闻朝廷遣程千里精兵十万。
太行东下。
拟诣口。
河北诸军讨灭叛逆。
而口为贼所守。
千里兵不得东出。
须先伐魏郡袁知泰(泰禄山所署伪太守
纳旧太守司马垂。
使为西南主。
分开口。
千里之军。
因令讨邺郡以北。
直至幽府已来未顺城邑。
平原清河率同盟诸将。
以十万人直指河阳
分效兵巡河。
而悉制其奔冲之路。
计王师东讨洛邑
必不减二十万。
河南诸郡义师。
西向临之。
亦不减十万。
公当表请坚壁勿战。
不旬月而贼有溃败相图之势矣。
公然之。
遂移牒清河等诸郡。
并遣大将宗子李择副将平原县令范馥偏裨和琳徐浩等十馀人。
促兵清河合势。
便宜从事
复命于清河
因兵合之际。
修永济渠。
引水绕州。
城上大修守战之具。
旬日而毕。
又以清河四千兵。
平原连踪而西。
博平亦义兵千人来合。
于是三郡之师。
屯于博平郡堂邑县西南十里。
袁知泰遣其麾下将白嗣深乙舒蒙等。
率二万人来拒战。
三郡之兵。
尽日苦斗。
遂大败之。
斩首万馀级。
生擒一千馀人。
马一千匹。
军资器械。
不可胜数。
其日。
魏郡城东南面女墙一百五十步。
无故而崩(去郡邑百里战日而崩所以为异)
知泰走投汲郡
于是自魏郡以东。
堂邑百馀里。
莫不携壶浆于道侧。
候官军。
公声益震。
境内稍安。
平原之师。
既西合清河
时贼将史思明饶阳
平原救之。
仍遣游弈兵来拒。
前锋去旧县十里。
公惧不敌。
乃遣骁将刁万岁以三千兵逆之。
坚壁不战。
又以书过河。
北海太守贺兰进明
马步兵五千来助。
公陈兵而迎之。
相揖哭于马上。
悽恸三军。
宴犒甚厚。
进明遂屯平原城南。
息养士马。
公每事咨谋之。
自是兵威之重。
稍移于进明矣。
而公不以为嫌。
进明未有所之。
李择交兵入清河
寻又破于堂邑
而因公以有功。
礼逊于进明
河北招讨使
择交馥各徵进官级。
清河博平有功。
不录一人。
时论进明必有后败。
未期果失律于信都城下。
有诏抵罪。
公纵之使赴行在。
进明以全。
乃公护之也。
君子曰。
窃人之财。
犹为之贼。
况窃人之功乎。
进明之不死幸也。
然公亦过于宽厚矣。
三月
河北节度使李光弼
以朔方马军三千。
步军五千。
初出土门
将讨定河朔
公乃抽兵归。
并放博平清河等军各归本郡。
敛戢以待光弼之命。
俄而光弼平山郡(敕改常山平山
续有诏遣郭子仪以万军助之。
两进兵又拔赵郡
史思明方守博陵以自固。
仍将兵来拒。
于是两军与思明三万人对阵于嘉山大战。
思明败绩。
徒跣走入博陵城
两军斩首万馀。
虏获不可胜计。
平山赵郡已拔。
刘正臣本名客奴归顺于平原
平卢等十七郡。
公先据之。
于是横截贼路。
人往来幽府。
皆以精骑偷路。
又多被官军杀之。
其贼将士父母妻子。
及曳落河种族。
并质在范阳
绝怀震恐。
时方盛暑
公知光弼子仪禁断侵掠。
将士少衣服。
乃送十五万帛。
为三万人装以遣。
人至饶阳
潼关不守。
两军却入土门
遂留不行。
河北诸郡。
公始复指麾征讨之事。
肃宗之在灵武也。
公前后遣判官李铣马步军张云子。
以蜡为弹丸。
以帛书表。
实于弹丸之内。
潜至灵武奏事。
有诏以公为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依前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
又于丸内奉敕书。
及即位改年赦书至平原
散下诸郡宣奉焉。
又令前监察御史郑昱奉赦书。
宣布河南江淮
所在郡邑。
风从不疑。
而王命遂通。
则公之力也。
河北诸郡。
禀公之命。
粗为安肃
公以兵兴半年。
军用已竭。
思所以赡济之。
未得其略。
先是清河行人李华
堂邑战胜后。
又睹公辞权而不有之。
遂藏于人閒不及见。
公再三盟约。
号令诸郡。
及以文牒求之曰。
清河郡属崔审交应贼之后。
吏不安。
行人李华乃崇墉隍。
锻甲矫剪。
乞师破敌。
和众安人
静言其功。
须有甄赏。
仍牒之于路以求焉。
于是复诣平原
与公相见。
公因问以足用之计。
遂与公数日参议定。
以钱收景城郡盐。
沿河置场。
令诸郡略定一价。
节级相输。
而军用遂赡。
北海郡录事参军第五琦
刺史贺兰进明招讨河北
睹其事。
遂窃其法。
乃奏肃宗于凤翔。
至今用之不绝。
然犹未得公本策之妙旨焉。
是年秋
禄山遣其将史思明子奇等。
并力攻河北诸郡。
前后百馀日。
饶阳河閒景城乐安
相次而陷。
所存平原博平清河三郡而已。
然人心溃叛。
不可复制。
公乃将麾下骑数百。
平原渡河。
淮南山南取路。
肃宗于凤翔行在。
初公之将过河也。
乃谓判官穆宁张澹曰。
贼势死尔。
若委命待擒。
必为其快心。
辱国之命也。
今将径赴行在。
公以为何如。
若朝廷必诛败军之罪。
以励天下。
则王纲可振。
死亦何恨。
如复从事
以责后效。
则业不朽矣。
与诸将皆赞之。
策马发至。
朝廷除公为宪部尚书
刘客奴渔阳归顺。
史思明光弼子仪相持于赵定之閒。
客奴遣使越海。
与公计会。
公使判官贾载将男颇为质信。
泛海以军粮及战士衣服遗之。
时颇始年十岁馀。
公更无子息。
三军恳请留之。
不从。
等回。
公乃与渔阳声势相连。
寻又使人迎其军。
比至。
公已弃平原
归于行在。
竟不及事。
然自肃宗已来。
河南及诸道立大将
如王元忠田神功董泰侯希逸李正已许杲卿等。
初皆是公自北海迎致之者。
终无私谒焉。
至二年正月
又除御史大夫
未几。
因忤圣旨。
冯翊太守
乾元元年三月又改蒲州刺史本郡防禦使
丹阳县开国子
食邑一千户。
是年为酷吏唐旻所诬。
饶州刺史
二年六月升州刺史
浙江西道节度使兼宋亳都防禦使
刘展反状已露。
公虑其侵轶江南
乃选将训卒。
缉器械为水陆战备。
都统使李峘以公为太早计。
因密奏之。
肃宗诏追。
未至京。
刑部侍郎
刘展举兵渡淮。
败绩奔江西
淮南遂陷于
议者皆多公而怨焉。
上元元年秋
御史中丞敬羽
狙诈险惨。
班列皆避之。
公曾与之语及政事。
遂遭诬贬蓬州长史
公乐道自怡。
不以介怀。
宝应元年八月
代宗有诏除利州刺史
十二月户部侍郎
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
广德元年又加金紫光禄大夫
荆南节度使观察处置使
迟留未行。
为密近所诬。
遂罢前命。
代宗幸陕。
公扈从至行在。
尚书右丞
宰相元载与公不叶。
公亦面数之。
不为之屈。
及銮驾还宫。
公曾建议先谒庙。
然后即安宫阙。
事竟不行。
方在于立班。
更顾公曰。
所见虽美。
其如不合事宜。
公怒而进曰。
用舍在相公耳。
言者何罪乎。
然朝廷纪纲。
岂堪相公再破除也。
自此衔之而不忘。
二年正月检校刑部尚书御史大夫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
又疑公因使奏对必言短。
寻罢前命。
惟知刑部尚书事。
三月晋封鲁郡开国公
食邑三千户。
自与公有隙。
常俟公阙。
公亦献书直奏其奸状。
代宗俱容。
不罪之也。
永泰二年春
差公摄职谒太庙。
公以祭器不修。
言之于朝。
谮公以为讪谤时政。
峡州别驾
代宗为罚过其罪。
寻换吉州别驾
公与往来词客。
诗酒讲论。
为乐甚。
有所著。
编为庐陵集十卷。
大历三年抚州刺史
在州四年。
以约身减事为政。
然而接遇才人。
耽嗜文卷。
未曾暂废焉。
因命在州秀才左辅元
编次所赋。
临川集十卷。
七年九月湖州刺史
公以时相未忘旧怨。
乃加勤于政。
而以杭州富阳李㟧为本州防禦副使
苏州寓客校书郎权器游客前大理司直杨昱判官
委垦草辟田之务于
委阅簿检吏接词政之务于等。
而境内宴然。
公初在平原
未有兵革之日。
著韵海镜源。
成一家之作。
始创条目。
遂遇禄山之乱。
寝而不修者二十馀年。
及至湖州
以俸钱为纸笔之费。
延江东文士萧存陆士修裴澄陆渐颜祭朱弁李莆清河寺僧智海兼善小篆书吴士汤涉等十馀人。
笔削旧章。
该搜偫籍。
撰定为三百六十卷。
大凡据法言切韵次其字。
按经史及诸子语。
据音韵次字成句者刊成文裁以类编。
又按仓雅及说文玉篇等。
其义各注其下。
谓之字脚。
韵海者。
以牢笼经史之语。
依韵次之。
其多如海。
镜源者。
八体之本。
究形声之义。
故曰镜源。
绵亘数
其功乃毕。
表奏上之。
有诏付所司藏之于书府。
大抵求经史撰集篇赋。
利于后学焉。
此外饯别之文。
及词客唱和之作。
又为吴兴集十卷。
检校国子祭酒杨昱
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除为汉州刺史
湖州刺史
以旧府之恩。
乘州人之请。
纪公遗事。
刊石去思碑于州门之外。
即今都官郎中陆长源之词也。
十二
元载伏诛。
召公刑部尚书经年。
公以前后频典刑宪。
密启辞焉。
乃上选举利害事宜数十条。
代宗善之。
人莫知也。
遂改吏部尚书
今上谅闇之际。
诏公为礼仪使
先自元宗以来。
此礼仪注废阙。
临事徐创。
实资博古练达古今之旨。
所以朝廷笃于讪疾者。
不乏于班列。
多是非公之为。
公不介情。
惟搜礼经。
执直道而行已。
今上察而委之。
山陵毕。
光禄大夫
太子少师
依前为礼仪使
前后所制仪注。
令门生左辅元编为礼仪十卷。
焉。
三年八月太子太师
四年。
淮宁节度使李希烈以十四州叛。
袭陷汝州
执刺史李元平蔡州
朝廷诏公为淮宁军宣慰使
公乘驿驷至东京
河南尹郑叔则劝公曰。
反状已然。
去必陷祸。
且须后命。
不亦善乎。
公曰。
君命也。
焉避之。
许州
希烈相见。
宣传诏意未毕。
逆贼使其大将军王玢周曾
诟公以丑词。
劫公以白刃。
又令邻境同恶所遣使者四人。
希烈之前拜舞。
伏称诬诉国家之事。
勃慢凶豪。
词所不忍听也。
又令亲兵五千人。
号为希烈养子
人各持一刀。
逼胁于公。
如欲剸食之势。
公位不移
色不挠惧。
希烈睹公辞色不变。
谬为惊骇。
以身蔽公。
兵人既退。
方揖公就馆。
前后诈为公表奏。
自说其强盛以请汴州者数十。
今上知而寝之。
希烈虽穷凶极恶。
然亦感公文义。
大陈设燕会。
将欲送公于朝廷。
先为贼所擒汝州刺史李元平时在座。
公指引叱责之。
元平羞惭而起。
书其奸意。
坐上潜通。
希烈意变。
罢宴后。
遂拘公于官舍。
令甲卒十人守之。
仍穿一坑于厅之前以胁公。
公乃直言指希烈云。
死生有
何足多端相侮哉。
但以一剑见与。
公即必睹快事。
无多为也。
希烈惭谢焉。
自后不敢无礼于公也。
居数月。
贼于安州城下破官军。
得获将士。
以头连誇示于公。
公大声叫呼。
自床投地。
愤绝良久乃苏。
从此更不复与人言语。
哥舒曜收复汝州
检校刺史周晃已下百人。
希烈乃遣周曾康秀林等领二万人。
来袭哥舒于汝州
曾秀林行至襄城
乃谋翻兵杀希烈
奉公为节度使以归顺。
希烈押衙亦为内应。
先期一日事泄。
希烈乃遣骡子军三千。
奄至襄城
周曾等。
收其期兵而回。
因送公于蔡州龙兴寺居焉。
公度不得全。
自撰墓志。
以见其心。
又就希烈请数人之馔。
希烈不知而给之。
自陈设之。
因为文祭周曾已下为贼所害者。
无不欷歔。
其十二月
希烈汴州
僣逆称号。
为惨酷之具以逼公。
意欲其屈礼。
公愤然而无求生之意。
贼以止焉。
贞元元年
河南王师复振。
贼虑蔡州有变。
乃使其将辛景臻。
龙兴寺积薪。
以油灌。
既纵火。
乃传希烈之命。
若不能屈节。
自即裁之。
公应声投地。
臻等惊惭。
扶公而退。
希烈审不为已用。
其年八月二十四日
又使景臻等害于龙兴寺幽辱之所。
凡享年七十七。
明年三月
希烈为麾下将陈仙奇所杀。
淮西
仙奇军将营送公神榇于京师
嗣子栎阳县頵次子秘书省正字硕迎丧至汝州襄城县
乃葬焉。
攀号屡绝。
毁裂过不自胜。
其年十一月三日
祔葬万年县凤栖原之先茔。
有诏赠司徒
谥曰文忠
赙钱五十万。
二百硕。
中使吊祭。
仪仗送于墓所。
朝野莫不哀伤。
公蹈忠节之苦。
古今无类焉。
公平居之日自卑。
有井介之操。
而能容众。
有洁已之方。
不以疵物。
与道合岁寒者。
终始无渝变。
况君臣大义。
名教大节。
而得造次焉可夺求生而害仁者。
于戏。
淮宁之难。
岂止天不慭遗。
盖亦有无良之人。
以怨报德。
投之于无存之地也。
悲夫。
初遭难后。
江西节度曹王皋上表曰。
臣见蔡州归顺脚力张希璨王仕禺等说。
去年八月二十四日
蔡州城中见封有邻儿不得名字云
希烈令伪皇城使辛景臻右军龙兴寺颜真卿
埋于罗城西道南里。
并立碑。
臣听之未毕。
涕泗交流。
三军对臣。
亦苦呜咽。
且臣死王事。
子复父雠。
人伦常经。
不足褒异。
所悲去古日远。
浇风荡浮。
多苟偷生。
不顾节。
使忠孝寂寞。
人伦憔悴。
段秀实奋身击泚首。
颜真卿伏缢烈庭。
皆启明君臣。
发挥教训。
近冠青史。
前贤。
夫日月丽天。
幽明向烛。
忠烈曜世。
回邪革心。
伏请陛下降议百寮。
遐布九有。
刻石颂德。
告庙图形。
使元壤感恩。
皇风泽物。
公之密亲懿友。
动相规用。
以成其务者。
即今给事中殷公亮吏部员外郎柳公冕。
采其谋猷。
分以休戚者。
吉州刺史李公
重其
悦其能者。
检校国子祭酒杨公户部员外郎权公器。
其馀顾盻假吹嘘成名。
布于词场及内外之列者。
不可胜纪。
李公吉州以小子久趋于栏戟。
以使言。
刊刻。
用防逸坠。
尚实去饰。
庶无愧焉。
其故同事之人。
先后存亡。
录之于左。
谨状。
薄倖 现当代 · 赵尊岳
 押词韵第三部
纹纱烟媚。
正小语轻将别意。
忍说与春潮流梦,去去别程千里
便屏山从此天涯,猊熏莫遣灰心字。
算锦瑟华年,玉台芳约,不分都成抛弃。

重念省凭肩处,奁月艳珍珠斜坠。
缠绵剩付托,沧波东注,蓬山翠湿谁边泪。
可堪憔悴。
恁分携片霎人天,此恨天知未。
珠明有定,分付鸾绦好系。
碧牡丹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押词韵第三部
绣罢双鸾字。
筝院靓,帘垂地。
倚镜妆慵,传出脸情眉意。
多事啼鹃,又唤春愁起。
对离觞,总无味。

画堂里,红烛销成泪。
惊心绿杨嘶骑。
月冷秦楼,箫声如诉憔悴。
谁向屏风,写别程千里
几重山,几重水。
临江仙二十首 其八 再取人面桃花之意 当代 · 崔荣江
 押词韵第四部
一路鹧鸪啼不住,归程千里凭车。
相思最是坳间庐。
两三桃树,枝下那人居。

却见柴扉尘满户,胭脂妆箧香无。
空空不见绿裙裾。
只遗花朵,枝上笑如初。
胡司法谢请举启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五五、《可斋杂藁》卷一三
集漕闱之众隽,令与计偕;
澹庵之诸孙,差强人意
有来好语,尤佩高情。
恭惟某官学有源流,士之圭璧。
健翮九霄之鹗,脩程千里之驹。
水部梅花,方纡新綍;
访月宫之桂籍,是特旧毡。
出手当场,摘髭上第。
某代庖漕事,劝驾贤书。
水镜何心,自是朱衣之首肯;
春风得意,好看墨榜之先登。
沙河沿早发戊申 清末至民国 · 陈尔锡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半隐庐诗草
铁骑竹鞭斗晓风,雪花如海戍烟空。
两三小韨程千里,愁在关山一望中。
凄凉犯 子韶归自江上,词以慰之 清 · 沈皞日
 押词韵第七部
飞花两桨,催人去、计程千里将半。
犀浦雪涛,片帆何处,汀迷沙暗。
閒鸥梦断。
杨柳、谁寻深岸。
正无边、撩风丝雨,应把春衫换。

孤客真愁绝,望极空江,别离曾惯。
暮云似漆,坐篷窗、一灯零乱。
如此凄凉,甚官閤、猿啼鹤怨。
问归舟、游情几许莫更倦。
佑之侄之官湖北便道归扬州挈眷 清末至民国 · 杨寿杓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夜坐待晨钟,清谈兴转浓。
今宵从此别,何日再相逢。
楚水程千里扬州几重。
凤毛稀世贵,伫望振吾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