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讨刘稹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定天下者。致风俗于大同。安生人者。齐法度于画一。虽晋之栾赵。家有旧勋。汉之韩黥。身为佐命。至于干纪乱律。罔不枭夷。禁暴除残。古今大义。故昭义节度刘悟。顷居海岱。尝列爪牙。属师道阻兵。王师问罪。三面开网。一境离心。乘此危机。遂能归命。宪宗嘉其诚款。授以南燕。穆宗待以腹心。委之上党。招致死士。固护一方。逮于末年。已亏臣节。刘从谏生禀戾气。幼习乱风。因跋扈之资。以专封壤。恃纪纲之律。以袭兵符。暂展执圭之仪。终无上绶之请。隙驹为喻。魏豹始务于绝河。井蛙自居。孙述颇闻于恃崄。诱受亡命。妄作妖言。中伺朝廷。潜图左道。接壤戎帅。屡奏阴谋。顾苕卵之可矜。岂泉鱼之自察。暨乎沉痼。曾靡哀鸣。犹驻将尽之魂。恣行邪僻之志。罔惑旧校。树立狡童。中使挟医。莫睹其朝服。近臣衔命。不入于垒门。逆节甚明。人神共弃。其赠官及先所授官爵。并刘稹在身官爵。并宜削夺。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魏博节度使何宏敬。或姻连王室。或任重藩维。恳陈一志之诚。愿扬九伐之命。吴汉任职。受诏而初无办严。卜式朴忠。未战而义形于色。况成德军尝以骁骑横冲。首破朱滔。士气方酣。再回鲁阳之日。鼓音不息。三周不注之山。魏博军亦以大旆涉河。竟歼师道。建十二州之旗鼓。以列降人。削六十年之厉阶。尽归王化。士贾馀勇。军有雄心。必能禀酂侯之指纵。成葛亮之心伐。咨汝二帅。朕尤注怀。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驸马都尉云骑尉元逵宜守本官充北面招讨泽潞使。馀如故。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兼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何宏敬守本官充东面招讨泽潞使。馀如故。潞府曩者烈祖在藩。先天启圣。符瑞昭晰。䌽缋焕于泗亭。銮辂巡游。金石刻于代邸。实为可封之俗。久为仁寿之乡。艰难以来。颇著诚节。必非同恶。咸许自新。其昭义军旧将士及百姓等。如保初心。并赦而不问。昭义军旧大将等。如能舍逆效顺。以州郡兵众归降者。必厚加封赏。如能擒送刘稹者。别受土地。以振勋庸。其村乡百姓。如所在团结归顺者。亦加爵赏。刘悟下郓州旧将校子孙及刘从谏近招致将士等。喻以善道。宜听朕言。凡秉义立名。须明大顺。未有忠于所奉。上悖君亲。昔郤至有言。受君之禄。是以聚党。有党而争命。罪孰大焉。田横能得士心。人多致命。伏于海岛。莫敢猖狂。及汉高召之。奔走向阙。岂尝违拒汉使。留止田横。唯慕殉以成仁。不相挺而作乱。故得其主殁延殊宠。光显令名。尔等既有义心。宜思改悔。如能感喻刘稹。束身归朝。必当待之如初。特与洗雪。尔等旧校。亦并甄酬。仍委陈夷行刘沔王茂元各务进兵。同力攻讨。其诸道进军。并不得焚烧庐舍。发掘丘墓。擒执百姓。以为俘囚。桑麻田苗。皆许本户为主。罪止元恶。务安生灵。于戏。藩维大臣抗疏于外。髦俊旧老昌言于朝。戒朕以祖宗之法。不可私一族。刑赏之柄。所以正万邦。宜用甲兵。陈于原野。虽朕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询自佥谋。谅非获已。布告中外。明体朕怀。主者施行。
赠王茂元司徒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昔许穆公身殁于师。赠以侯服。王事加等。春秋所书。言念劳臣。终于尽瘁。举兹盛典。用峻彝章。王茂元幼则服儒。长能习吏。晚为边将。颇振军声。近者元戎启行。大旆临境。誓陟羊肠之险。宁辞马革之劳。来必挫锋。去者夺魄。挑战孤垒。自揭高旌。坐观火之蓬。方解迎刃之竹。必当樽俎制胜。枕席还师。势如风霆。功在刻漏。遽婴沉痼。莫展良图。伏波之壮志不衰。吕蒙之疗护无及。日未回于三舍。星已旋于再周。列诸葛之鼓旗。徐驱而返。阅祭遵之车骑。悼往则深。亦既闻其绥复。是宜加于衮敛。勉尔群帅。知予报功。
赐刘沔茂元诏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敕。古者凉风至。白露下。天子乃命将厉兵。以征不义。申令誓众。今则其时。况蓐收司刑。助天而肃杀。金星动色。应节而耀芒。咨尔帅臣。为予之佑。得不敬顺天道。振扬兵威。近有诏书。令取七月中旬。五道齐进。王元逵久蓄忠愤。为国除残。率兵先诸军。深入其险阻。拔宣务要害之垒。绝尧山应援之兵。既以㧖咽。必当破胆。而卿不务疾雷先奋。欲以岁月胜彼。凡为将帅。谁不乐此。岂祭遵之安重。致栾伯之迁延。且不副于诏书。以后期于成德。若未可深入。亦要先声。宜早进军。速临贼境。树立城栅。罗列旌旗。深沟高垒。勿与之战。兼择猛将。时出奇锋。令彼一方。疲于奔命。如此足分贼势。益壮东师。昔赵充国征羌。汉宣帝诏曰。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卿宜思古名将。早立奇功。无执狐疑之心。勉务鹰扬之举。国之大事。赏罚必行。当体朕怀。勿稽诏命。想宜知悉。
请授王宰兼行营诸军攻讨使状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缘王茂元虽是将家。久习吏事。深入攻讨。非其所长。访闻东畿自闻狂寇侵轶。尚未安定。茂元纵得痊复。且要留镇河阳。行营诸军。须便有所委。茂元疾虽加重。朝廷亦免他虞。前月二十九日延英面奉圣旨。亦以两道节度同在一处非便。臣等商量。望授王宰兼行营诸军攻讨使。如蒙允许。望加刘沔张仲武招抚使例降黄敕处分。未审可否。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武威公,王茂元也。) 唐 · 李商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黄绢字
信陵亭馆接郊畿,幽象遥通晋水祠。
日落高门喧燕雀,风飘大树撼(一作感)熊罴。
新蒲似笔思投日,芳草如茵忆吐时。
山下祗(一作只)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唐 · 李商隐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引用典故:卜商 歌凤 盗蹠 虎皮羊 海鸟悲钟鼓 挟书
建国宜师古,兴邦属上庠。
从来以儒戏,安得振朝纲。
叔世何多难,兹基遂已亡。
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屋壁馀无几,焚坑逮可伤。
挟书秦二世,壤宅汉诸王。
草草临盟誓,区区务富强。
微茫金马署,狼籍斗鸡场。
尽欲心无窍,皆如面正墙。
惊疑豹文鼠,贪窃虎皮羊。
南渡宜终否,西迁冀小康。
策非方正士,贡绝孝廉郎。
海鸟悲钟鼓,狙公畏服裳。
多岐空扰扰,幽室竟伥伥。
凝邈为时范,虚空作士常。
何由羞五霸,直自呰三皇。
别派驱杨墨,他镳并老庄。
诗书资破冢,法制困探囊。
周礼仍存鲁,隋师果禅唐。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
星宿森文雅,风雷起退藏。
缧囚为学切,掌故受经忙。
夫子时之彦,先生迹未荒。
褐衣终不召,白首兴难忘。
感激殊非圣,栖迟到异粻。
片辞褒有德,一字贬无良。
燕地尊邹衍,西河重卜商。
式闾真道在,拥彗信谦光(原注:外舅太原公亦受经于公也。外舅谓王茂元)。
获预青衿列,叨来绛帐旁。
虽从各言志,还要大为防。
勿谓孤寒弃,深忧讦直妨。
叔孙谗易得,盗蹠暴难当。
雁下秦云黑,蝉休陇叶黄。
莫踰(一作渝)巾屦念,容许后升堂。
为濮阳公檄刘稹文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足下前以肺肝。布诸简素。仰承复命。犹事枝辞。夫岂告者之不忠。抑乃听之而未审。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一去不回者良时。一失不复者机事。噫嘻执事。谁与为谋。延首北风。心焉如灼。是以再陈祸福。用释危疑。言不避烦。理在易了。丁宁恳款。至于再三者。诚以某与先太傅相国俱沐天光。并为藩后。昔云与国。今则亲邻。而大年不登。同盟未至。饭贝才毕。襚衣莫陈。乃眷后生。遽乖先训。迁延朝命。迷失臣职。不思先縠之忠。将覆栾书之族。此仆隶之所共惜。儿女之所同悲。况某拥节临戎。援旗誓众。封疆甚迩。音旨犹存。忍欲卖之以为巳功。间之以开戎役。将祛未寤。欲罢不能。愿思苦口之言。以定束身之计。昔先太尉相公常蹈乱邦。不从逆命。翻身归国。全家受封。居韩之西。为国之屏。弃代之际。人情帖然。太傅相公以早副军牙。久从征旆。事君之节巳著。居丧之礼又彰。故乃奖其象贤。仍以旧服。纳职贡赋。五十馀年。于我唐为忠臣。于刘氏为孝子。人之不幸。天亦难忱。才加壮室之年。奄有坏梁之叹。主上深固义烈。是降优恩。盖将显足下之门。为列藩之式。不欲刘氏有自立之帅。上党为辜恩之军。俾之还朝。以听后命。其义甚著。其恩莫偕。昨者秘不发丧。巳逾一月。安而拒诏。又历数旬。秘丧则于孝子未闻。拒诏则于忠臣巳失。失忠于国。失孝于家。望此用人。由兹保族。是亦坐薪言泰。巢幕云安。智士之所寒心。谋夫之所齰舌。矧于仆者。得不动心。窃计足下之怀。执事之论。当以赵氏传子。魏氏袭侯。欲以逡巡希恩。顾望谋立耳。夫事殊者趣异。势别者迹暌。故度其始而议其终。搴其华而寻其实。愿为足下一一而陈之。夫赵魏二侯。于其先也。亲则父子。于其人也。职则副戎。赏罚得以相参。恩威得以相抗。义显事顺。故朝廷推而与之。今足下之于太傅也。地则相近。职非副戎。赏罚未尝相参。恩威未尝相抗。秘丧则于义爽。拒诏则于事乖。比赵魏二侯。信事殊而势别矣。此施之于太傅。赵魏则为继代象贤之美。施之于足下。足下则为自立擅命之尤。得失之间。其理甚白。又计足下未必不恃太傅之好贤下士。重义轻财。吴国之钱。往往而有。梁园之客。比比而来。将倚以为墙藩。托以为羽翼。使之谋取。使之数求。细而思之。此又非计。山高则祈羊自至。泉深则沈玉自来。巳立然后人归。身正然后士附。语有之曰。政乱则勇者不为斗。德薄则贤者不为谋。故吴濞有奸而邹阳去。燕哙无德而乐生奔。晋宠大夫。卒成分国之祸。卫多君子。孰救渡河之灾。此之前车。得不深镜。代宪四祖。文明继兴。当时燕赵中山。淮阳齐鲁。连结者几姓。旅拒者几侯。咸逆天用人。背惠忘德。据指掌之地。谓可逃刑。倚亲戚之私。谓能取信。一旦地空家破。首裂支分。闇者不能为谋。明者固以先去。悔而莫及。末如之何。先太尉与李洧尚书。齐之密戚。杨太保与苏肇给事。蔡之懿亲。并据要地方州。领精甲锐卒。及其王师戾止。我武维扬。则割地驱人以降。送款输忠以入。非不顾密戚。非不念懿亲。非不思恩。非不怀惠。直以逆顺是逼。死生实难。能与其同休。不能与其共戚故也。况足下大未侔齐蔡。久未及李吴。将以其人。动于不义。仆恐夙沙之国。縳主之卒重生。彭宠之家。不义之侯更出。又计足下当恃太行九折之险。部内数州之饶。兵士尚强。仓储且足。谓得支久谋而使安。危哉此心。自弃何速。昔李抱真相国用彼州之人。破朱滔于燕。困田悦于魏。连兵转战。绵岁经时。而潞人子死不敢悲。夫死不敢哭。何者。李相国奉讨逆之命。为勤王之师。义著而诚顺故也。及卢从史释丧就位。卖降冀功。将乘讨伐之时。欲肆凶邪之性。计未就而人神巳怒。事未立而兵众巳离。以万夫之长。困一卒之手。驱槛北阙。弃尸南荒。而潞之人犹老者扪胸。少者扼腕。谓朝廷不即显戮。深为失刑。其故何哉。以从史不义不昵。去安就危。众黜其谋。下不为用故也。二帅去就。非因传闻。鸠杖之人。鲐背之叟。知其本末。尚能言之。则太行之险。固不为悖者之守。数州之众。固不为邪者之徒。此又不足恃也。由此言之。则以何名隳家声。何事舍君命。何道求死士。何计得人心。此仆者所以对案忘飧。推枕不寝。为足下惜。为足下危。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况太傅比者养牛添卒。畜马训兵。旁招武干之材。中举将军之令。然而听于远近。颇有是非。虽朝廷推赤心。宏大度。然而不逞者巳有乖异之说。横议者屡兴悖恶之叹。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谁为来者。宜其弭之。今足下背季父引进之恩。失大朝文诰之令。则是实先太傅之浮议。彰昭义军之有谋。为人侄。则致叔父于不忠。为人孙。则败乃祖于无后。亦何以对燕赵之士。见齐鲁之人耶。又计足下旬日之前。造次为虑。今兹追改。惧有后艰。此左右者不明。而咨询之未尽也。近者李尚书祐董常侍重华之辈。并亲为贼将。拒我官军。纳质于匪人。效用于戎首。久乃来复。尚蒙殊恩。皆受郡符。咸领旗鼓。不能悉数。厥徒实繁。岂有足下藉两代之馀资。委数万之旧旅。俛首听命。举宗效诚。则朝廷又岂以一凵之稽迟。片辞之疑异。而致足下于不测。沮足下于后至。故事具存。可以明验。幸请自求多福。无辱前人。护龙旐以归洛师。秉象笏而朝魏阙。必当勋庸继代。富贵通身。无为邻道所资。使作他人之福。倘尚淹归款。未整来轩。戎臣鼓勇以争先。天子赫斯而降怒。金玦一受。牙璋四驰。魏卫压其东南。晋赵出其西北。拔距投石者。数逾万计。科头戟手者。动以千群。兼驱扼虎之材官。仍率射雕之都督。感义则日月能驻。拗愤则沙石可吞。使兵用火焚。城将水灌。魏趣邢郡。赵出洛州。分二大都之间。是古平原之地。车甲尽输于此境。糗粮反聚于他人。恃河北而河北无储。倚山东而山东不守。以数州之残殍。抗百道之奇兵。比累卵而未危。寄孤根于何所。则老夫不佞。亦有志焉。愿驱敢死之徒。以从诸侯之末。下飞狐之口。入天井之关。巨浪难防。长飙易扇。此际必当惊地底之鼓角。骇楼上之梯冲。丧贝跻陵。飞走之期既绝。投戈散地。灰钉之望斯穷。自然麾下平生。尽忘旧爱。帐中亲信。即起他谋。辱先祖之神灵。为明时之哂笑。静言其渐。良以惊魂。今故再遣使车。重申丹素。惟鉴前代之成败。访历事之宾僚。思反道败德之难。念顺令畏威之易。时以吉日。蹈兹坦途。勿馁刘氏之魂。勿污潞人之俗。封帛增欷。含毫益酸。延望还章。用以上表。成败之举。慎惟图之。不宣。河阳三城节度使王茂元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