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即事 清 · 赵显命
六言诗 押先韵 出处:归鹿集
歌莺舞燕花前,迟日轻风柳边。
睡起焚香宴坐,细看周易重天。
郑从谠河东节度使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六
古者公卿。在朝则辅主致理。
有事则统众出征。是以郤縠行师。
爰求说礼。祭遵推毂。
不废雅歌。今者羌寇未宁。
烽烟尚警。慎择镇安之路。
尤资柱石之功。若非文武兼才。
将相全业。夙蕴峻望。
为吾鼎臣。岂倾丹赤之怀。
以授股肱之任。开府仪同三司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从谠
秀禀岳灵。操含冰洁。
赵衰冬日。乐广青天。
端操而峭壁宁偕。旷度而澄波未测。
周密得大臣之体。诚明宏君子之儒。
许月品题。人伦自警。
膺门步武。明彦知归。
奋飞早践于修途。育德迈高于舆论。
仗节三光于侯府。题剑累涉于崇班
洎擢处钧衡。若来麟凤。
才惟应物。动必研几。
屹若嵩峦。炳符台曜。
磊落。长标构厦之姿。
和璧温良。克表如虹之气。
朕以北门重镇。兴王故都。
披全晋之山河。有陶唐之风俗。
以尔曾施惠化。尚有去思。
方当用武之时。暂辍调元之职。
尔其厚抚战士。谨备粮储
必使黠虏革心。征师贾勇。
善守训齐之令。以图台鼎之勋。
帖以上公。式光元辅
伫歼凶丑。副我忧勤。
往惟钦哉。可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尹充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兼行营招讨等使。
郑御史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七、《陵阳先生集》卷一三
余闻有内乐、有外乐,人子之事亲,以志养者,内乐也;
以禄养者,外乐也。
是虽不能无资乎外,而未始以易乎内。
内者天,外者人,内者重,外者轻也。
古盖有捧公府之檄者,有列五鼎之养者,有卿太常而去冕以导母舆者,有百官回班而起居者,固乐乎外矣,而犹未全乎内也。
有教子以义方者,有喜其居官贫窭者,有为京兆而乐其平反者,有为御史而勉其尽忠者,则有以乐乎内矣,而未始易乎外也。
非明夫内外轻重之际,孰能与于斯?
监察御史郑君鹏南,高堂有九十之母,康宁而好德,导江张达善序而纪之,燕山史彦明传之以谂子。
余观其菽菜饮水,有同旨甘,延致名师,笃教其孙,以成其子之志;
鹏南亦能称身受位,不为苟得,决狱亭疑,求为可生,以奉其母之训。
虽史传所称,何以加诸?
是宜太夫人登高年,膺五福,以食善祥之报;
御史保清名,分六察,以对宠荣之盛。
不特以禄养,尤能以志养,庶几不以外易内,不以轻易重矣。
达善者行谊,彦明能孝养,其言宜信,余爰用泚笔,侈其盛事云。
复论令狐滈 前蜀 · 张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
臣一昨以令狐滈负议圣朝。脱身疏网。
因缘僭禄。抗奏上论。
伏自疏奏以来。二十馀日。
奉明诏。异议喧然。
臣孤立自持。当此大位忽异。
恐事生不测。先及臣身。
则一去帝城。千里吞恨。
将来拜疏。何略闻知。
臣今再上闻者。但以势不可默也。
之取钱。岂令臣见。
臣只以贪僭之誉。布在人间。
惟受传闻。即有论列。
先朝献疏。已具指陈。
还缘此子。窃父威权。
为过不少。而外人言论。
上闻于天。所以先帝不加责于微臣。
以言之无罪。不然。
令狐滈外倚家门之权。内连郑颢之宠。
臣寻粉碎于先朝矣。今日岂得全生。
更为陛下明言乎。令狐绹为先帝权柄大臣。
独擅恩泽。职当调护国本。
吁谟皇家。陛下序属天宗。
躬为长子。先帝亲观齿让。
目睹温文。大中十年十月八日敕。
右谏议大夫豆卢籍刑部郎中李邺。并以本官充夔王巳下侍读
令狐绹交连帝戚。位冠鼎臣
端坐中书。作何行李。
陛下受天照命。偫臣定策。
宫禁之事。则臣不知。
但欲册夔王。便可知臣节。
况滥举李琢。致其毒流生人。
使先帝贻厥之谋。不及陛下。
好生之德。未免忧勤。
只合辞荣乞骸。席稿请罚。
何颜更令不孝之子。滥求官荣。
事体既乖。人情实愤。
李琢本无吏道。惟有贪名。
既身挫人言。官实由贿得。
拔自偫小。分符交州
果大肆凶残。处置杜存诚父子。
取怨溪洞。阖境乱离。
其坐罪贬官。犹专为掩覆。
依前要用。更与寿州
萧仿驳议既行。李琢罪状转验。
不自澄省。指斥王廷。
按狱司穷。重重贬削。
分务未久。又除。
宋州。直至罢相权。
始废居东格。无私宰物。
当如是乎。若令狐绹一时敏辨。
以有公才用。如或不知。
未为有过。岂李琢前僭未塞。
后恶乃张。知是罪人。
横身庇护。则之举吏。
自与心违。之取钱。
何须眼见。众口纷纭。
号为白衣宰相。朝廷设进士之科。
本求才彦。镇其浮滥。
属自宰臣。陛下御极之初。
大臣仪刑百辟。岂为言出镇。
便策名。放榜宣麻。
相去二十三日既公然进状。
请试春官则元在京都。
不经举进。明言拔解。
傍若无人。宰臣之子。
不患无位。且合简身慎行。
以成父业。有何急切。
如此攫挐。使天下孤寒。
人人怨叹。谓之无解及第。
实则有耳未闻。不惧人言。
一至于此。臣若悉书过。
方罄南山。恐未尽也。
臣家惟有童稚。更无兄弟。
自伤侧足单居。但思引领获罪。
令狐绹荣上相。位冠通侯。
十年桃李之阴。两叶公台之贵。
煦能生物。怒可移山。
臣子岂无常人之情。有何苦切。
频将单脆微蔑之身。与强家立怨立敌。
自取倾危也。直以曾将事。
上闻先朝。出网罗。
偶逋清宪。更欲玷黩皇化
参侍玉墀。人怀怨心。
而敢指斥。是欲以大中威福。
复行之于舜日也。独臣将经是事。
岂得逡巡。止可碎身权豪之门。
不可负陛下设官分职。况有秕政。
亦何阻直言。以其前章。
犹未明切。闻党欲谋害臣。
恐不及继言。便至贬降。
臣又思令狐绹负先帝之事。陛下不知。
误我圣明。由臣恇怯。
今再得指陈事。启达聪明。
臣于妻子官业。已无爱惜矣。
用舍之宜。一俟圣裁。
江右来相如过访同唐惟良夜集分冬字韵 明 · 胡应麟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严陵长日候孤筇,底事芒鞋雪后逢。
结夏西湖菡萏,高秋南浦落芙蓉。
人如司马名堪借,客比梁鸿易重
把臂旧游肝胆在,接䍦那不醉双龙。
杨郎中 中唐 · 许孟容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九
维贞元十九年岁次癸未四月壬午朔二十二日癸卯
给事中许孟容吏部郎中李佣司封郎中韦成季屯田员外郎穆员右补阙张惟素京兆府司录薛丹等。
洁牢醴庶羞。
以祭于兵部郎中杨君之灵。
大钧生生。
阴骘者谁。
歼恶辅善。
胡颠倒之。
拟圣草元。
子云位卑。
中庸殆庶。
回夭不时。
吾友懋功
粹灵天姿。
文为国华。
行作人师。
不至公相
不登期颐。
呜呼昊穹。
报施云欺。
交以利合。
滔滔其众。
直义许心。
惟君伯仲。
金石非固。
韦弦迭用。
柯叶四时。
古之所共。
昔也三虎。
季夺天纵。
今也二龙。
叔闻邱恸。
甲乙论辨。
声闻我求。
桂枝昆玉。
郤氏无俦。
典校蓬山
佐贤戎州
渚宫岘首。
人赖嘉猷。
瑶墀记言。
方册润色。
列宿有耀。
弥纶皇极。
鼎臣专征。
浚之郊。
辍我纲辖
俾参鞬櫜。
元侯归全。
符节自朝。
戎有伏莽。
变生中宵
呀呀获噬。
𢌅里流血。
正直之形。
豺狼不咥。
归来间燕。
望在清切。
琴史方娱。
簪裳靡屑。
抒怀摛藻。
致远词绝。
文昌贵郎。
莫最司戎。
惟是利器。
简于宸衷。
求贤得人
天下至公。
鸿鹄不剪。
麒麟在驭。
九霄咫尺。
万里跬步。
蹑影搏风。
遏之中路。
天若可问。
余徵其故。
先哲嗣仁
蕃翰荩臣。
南国之纪。
洞庭之滨。
叫呼在聆。
泪血在巾。
擿裂酸楚。
悽心动神。
宾阶寂寥。
繐帐参差。
露湿芳树。
风凄曲池。
剑光尘昏。
履迹苔滋。
幽琴戛而无声。
玉斝盈而不持。
惟古今之俱尽。
悟彭殇之一期。
留景餐霞兮昔人谓谁。
隙驹舟壑兮达者不悲。
齐修短于一致。
必后先之匪移。
平生理言。
造次在兹。
本悬解之达观。
吁坦怀而暂夷。
哀挽徐出。
泉台永閟。
觞豆匪馨。
涂刍有位。
苍山雾羃。
素浐波驶。
纷帷輤之依迟。
杳精魂之髣髴。
匍匐友好。
伶俜孀稚。
玉树凋。
文星昼坠。
士叹梁木。
朝嗟国瑞。
三月徒来。
百身无异。
缄惋痛于胸抱。
孰哀调之可既。
尚飨。
上论用兵书 中唐 · 王涯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八
伏以幽镇两州。悖乱天纪。
迷亭育之厚德。肆豺虎之非心。
囚絷鼎臣。戕贼戎帅。
毒流列郡。舋及宾僚
凡在有情。孰不扼腕。
咸欲横戈戟。问罪贼庭。
伏以国家文德诞敷。武功继立。
远无不服。迩无不安。
矧兹二方。敢逆天理。
臣窃料诏书朝下。诸镇夕驱。
以貔貅问罪之师。当猖狂失节之寇。
倾山压卵。决海灌萤。
势之相悬。不是过也。
但以常山蓟郡。虞虢相依。
一时兴师。恐费财力。
且夫罪有轻重。事有先后。
攻坚宜从易者。如闻范阳肇乱。
出自一时。事非宿谋
迹亦可验。镇州构祸。
殊匪偶然。扇动属城。
以兵拒境。如此则幽蓟之众。
可示宽刑。镇冀之戎。
必资先讨。况廷凑阘茸。
不席父祖之资。成德分离。
又多迫胁之势。今以魏博思复雠之众。
昭义愿尽敌之师。参之晋阳
辅以沧易。犄角而进。
易若建瓴。尽屠其城。
然后北首燕路。在朝廷不为失信。
于军势实得机宜。臣之愚忠。
辄在于此。又闻用兵若斗。
先扼其喉。今瀛莫易定。
两贼之咽喉也。诚宜假之威柄。
戍以重兵。俾其死生不相知。
间谍无所入。而以大军先迫冀
次下井陉。此一举万全之势也。
臣受恩深至。无以上酬。
轻冒陈闻。不胜战越。
杜相公王太尉薨表801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某言。
伏承成德军节度使太尉中书令王武俊今月某日薨没。
伏以武俊生逢昌时
天授忠节。
奋扬义勇。
茂建勋庸。
秩冠朝端。
参燮和于台铉。
姻连戚里。
承嘉庆于云霄。
荣掩华夷。
事高今昔。
方膺作翰之寄。
遽迫归泉之期。
鼎臣云亡。
梁木斯坏。
伏惟陛下君臣义
存没感深。
临册禭以兴怀。
听鼓鼙而轸念。
臣恪居官守。
奉慰无阶。
悲恸之诚。
有加常品。
谨遣某官某乙奉表陈慰以闻。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序838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汉庭以贤良文学徵有道之士。
公孙宏条对第一。
席其势鼓行人间。
丞相且侯。
使汉有得人之声。
伊宏发也。
皇唐文物。
与汉同风。
天后朝燕国张公说以词标文苑徵。
元宗曲江张公九龄以道侔伊吕徵。
德宗朝天水姜公公辅杜陵韦公执谊河东裴公垍贤良方正徵。
宪宗河南元公祯京兆韦公惇以才识兼茂徵。
陇西牛公僧孺李公宗闵以能直言极谏徵。
咸用对策。
甲于天下。
继而有声宰相
古今相望。
落落然如骑星辰。
与夫启版筑饭牛者异矣。
本名淳
进士
登贤良。
既仕。
更名处厚
字德载
丞相扶阳侯之裔孙。
后周逍遥公夐之八代孙。
江陵节度参谋监察御史里行右仆射某之元子
生而聪明绝人。
在提孩发言成诗。
未几能赋。
受经于先君仆射
学文于伯舅许公孟容
及壮。
通六经。
旁贯百氏。
咨天人之际。
遂探历数。
天官
穷性命之源。
以至于佛书。
尤所通达。
初为集贤殿校书郎
宰相李赵公监修国史
引公直东观。
就改咸阳
右拾遗
左补阙
世称有史才
而能谏诤。
尚书为郎。
历礼部考功
皆人望所在。
上方用威武以詟不庭。
宿兵寝久。
韦丞相贯之酌人情上言。
不合意册免。
因历诋所善。
公在伍中。
出为开州刺史
居二年。
执友崔敦诗为相。
徵拜户部郎中
至阙下旬岁间。
以本官知制诰
穆宗新即位。
注意近臣。
召入翰林侍讲学士
初授谏议大夫
续换中书舍人
侍游蓬莱池。
延问大义。
退而进六经法言二十篇。
优诏答之。
赐以金紫。
寻迁权知兵部侍郎知制诰翰林侍讲史馆修撰
长庆四年春
敬宗践祚。
以公用经术左右先帝五年。
稔闻其德。
尤所钦倚。
内署故事。
与外庭不同。
言翰林学士
必草诏书。
侍讲者。
专备顾问。
虽官为中书舍人
或它官知制诰
第用其班次耳。
窜言训词
至是上器公。
且有以宠之。
乃使内谒者申命去侍讲之称。
虑未谕于百执事。
居数日。
降命书。
重举旧官以明新意。
寻真拜夏官贰卿
由是内庭词臣
无出其右者。
凡密旨必承乎权舆。
号承旨学士
上富有春秋。
未亲庶政。
疑滞
视公如蓍龟。
宝历季年。
宫壸间一夕生变。
人情大骇。
鼎臣无所关决。
内署得预参画。
议閧然。
俟公一言而定。
戡难缵服。
再维乾纲。
今上继统。
策勋第一。
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以高才遇英主。
功显人伏。
言无不从。
笔端肤寸。
泽及天下。
尽罢冗食。
请归才人。
事先有司。
物止常贡。
城社无犯。
岩廊益尊。
感恩尽瘁。
不啬神用。
大和二年十二月
上前言事。
未及毕辞。
疾暴作。
以朝服委地。
同列白奏。
搢笏扶持之。
不能起。
上命中贵人左右翼负。
归于中书
如大醉状。
上震惊咨嗟。
徵医赐药。
旁午謺委。
会暮。
肩舆至第。
诘旦。
以疾不起闻。
赠禭加常礼。
后十年。
嗣子蕃。
太子舍人宏文馆
编次遗文七十通。
衔哀贡诚。
乞序以冠其首。
谨桉公文。
未为近臣已前。
所著词赋赞论记述铭志。
文士之词也。
以才丽为主。
自入为学士宰相以往。
所执笔皆经纶制置财成润色之词也。
以识度为宗。
观其发德音。
福生人。
沛然如时雨。
褒元老。
功臣
穆然如景风。
命相之册和而庄。
命将之诰昭而毅。
荐贤能。
其气似孔文举
论经学。
其博似刘子骏
发十难以摧言利者。
其辩似管夷吾
噫。
逢时得君。
奋智谋以取高位。
而令名随之。
岂不伟哉。
初蕃既纂修父书。
咨于先执李习之
请文为领袖
许而未就。
一旦习之悄然谓蕃曰。
昔与韩吏部退之为文章盟主。
同时伦辈。
柳仪曹宗元刘宾客梦得耳。
韩柳之逝久矣。
又被病。
虑不能自述。
有孤前言。
赍恨无已。
将子荐诚于刘君乎。
无何。
习之梦奠襄州
蕃具道其语。
余感相国之平昔。
且嘉蕃之虔虔孝敬。
庶几能世其家。
故不敢让云尔。
张宏靖太原节度使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七
门下。授鈇钺之赐。
其惟爪牙。掌管籥之司。
允归心腹。况乎天兵作镇。
王业成都。全晋山河。
陶唐风俗。外以威怀七狄。
内以承卫二京。操节制戎帅之权。
兼澄清列郡之寄。训齐五校。
表率一方。历选元僚。
无逾上相中书令张宏靖
高盖垂庆。大圭含章。
和顺在中。庄敬发外。
翼翼有致君之道。兢兢怀许国之忠。
言观器能。早授方任。
风谣果洽于分陕。膏润实彰于近关。
洎登为鼎臣。辅我衮职。
出纳万务。清明一心。
宏宣远猷。慎守成式。
梦帝所赉。伊人是瞻。
朕以龙山之前。卒乘殷会。
雁塞之上。稽胡杂居。
求明略以拊循。资盛名而镇定。
是用辍于钧轴。授以节旄
崇高超列于天官。密勿参于台席
敬听后命。载扬先声。
贞元初。乃考成肃公
弼谐德宗。以敷景化。
肆予嗣位。惟尔业官。
匪惟勤劳于我邦。兹亦光辉于尔室。
于戏。入而惟辅。
出而为藩。行思永图。
勿替旧服。可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节度使
李巽相国尚书右仆射郑珣瑜谥议 唐 · 徐复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四
郑珣瑜令德清规。
坐镇风俗。
理人而善政浃洽。
作相而谋猷密勿。
其终始事迹。
当时罕俦。
所以表贤易名。
实曰文献
夫文者焕乎大行。
献者轩然高名。
今而褒之。
厥有经义。
亦犹贞惠文子累数其功。
至于再三。
以劝事君者。
今奉驳议。
议其无进拔。
无是非。
无赈施。
无謇谔。
且曰二字之谥。
非三代两汉事。
愚以为巽之驳。
所谓进拔者。
岂不推择偫萃致之于庭乎。
珣瑜往司铨衡
暨当钧轴。
流品式叙。
英髦在朝。
若无奖拔之明。
则何以至此。
但如来议寡言慎行。
故其端兆不可得而窥也。
当先朝之日。
上体不平。
奸臣王叔文招权作朋。
将害于国。
其视丞相如无也。
轻诣相府。
不循旧章。
珣瑜意虽能诛。
力固不足。
移疾高谢。
万情所归。
则是非之明。
孰大于此。
夫所谓赈施者。
在礼。
家施不及国。
贤人君子。
广爱为心。
莫不开称物之源。
布厚生之政。
曩者恤灾患。
免逋租。
亦既当之矣。
其于笃亲庇族。
衣无常主。
践名教者。
谁则不行。
若以分孤寡之资。
同于赈施。
珣瑜所羞言也。
奚谓无哉。
至如謇謇匪躬。
前议已书其微婉矣。
承高论。
敢不指明。
德宗季年。
李实京兆尹
殊恩昼接。
贵幸无比。
羡馀称贷。
莫之敢非。
珣瑜众诘所繇。
上陈利害。
且曰。
取于人而未酬其直。
焉得有馀。
是其言不可谓之无謇谔矣。
伏以国朝宰辅。
谥文而兼字者
代有人焉。
房玄龄谥曰文昭
狄仁杰谥曰文惠
魏徵陆象先苏瑰宋璟张说崔祐甫谥曰文贞
刘仁轨刘幽求姚元崇裴耀卿张九龄谥曰文献
李元纮韩休并曰文忠
薛元超文懿
卢怀慎文成
苏颋文宪
杨绾文简
其馀不可悉数。
若以文包美。
不宜以他字配之。
房玄龄狄仁杰以降。
昭惠贞献忠懿成简。
皆不得正矣。
我唐声名文物二百年。
更阅偫才。
发挥王度
岂拟名之典。
独未得中邪。
不然。
何轻沮之为。
驳正所设。
但当论谥之当否。
不宜诘字之多少。
苟有不当。
一字可乎
若皆允宜。
虽二字何害。
韦巨源附会凶党。
李北海夺其嘉名。
所言至公。
人则悦服。
今既曰贤相
而又非之。
君子于其言。
岂得苟而已乎。
若曰二字非三代两汉之规。
则又异乎愚所学者矣。
夫威烈慎靓。
周王之谥也。
文终文成
汉祖之佐命也。
霍光宣成
孔光为简烈。
中代之勋德也。
刘宽昭烈
杨赐为文烈。
东都之鼎臣也。
安谓其无二字哉。
况文之为名。
其义多矣。
有经纬天地焉。
有忠信节礼焉。
立不慑。
坚强不暴焉。
有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焉。
夫匪一端。
各有所当。
若皆西伯季孙之德。
然后可称文。
鲁侯文伯歜之类。
皆不为文矣。
故诔谥之制。
因时旌别。
前状议珣瑜之行。
曰为一代之名臣。
斯其旨欤。
谨上采礼经。
旁观旧史。
参诸国典。
以定二名。
请依前谥曰文献
留别少司寇顾梅田翁并诸贤 其二 明 · 林俊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见素续集卷四
待罪公曹梦许惊,率先时共赞无刑。
绳违如例施操纵,冲决何情易重轻。
三典敢忘天地德,一心真欲鬼神盟。
爽鸠千古凭谁嗣,直到苏公始姓名。
光陵礼成优劳德音 中唐 · 敬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八
朕孤藐罹疾。慈严早违。
靡日不怀。终天无逮。
将欲躬护园寝。哀达神明。
而公卿庶寮。沥恳伏奏。
迫以重义。夺予至情。
是赖一二鼎臣。凡百执事。
咸怀严奉。各表哀敬。
百灵拱卫。六合会同。
终始四时。无爽违之憾。
往复千里。免涂潦之虞。
感叹盈怀。是申劳典。
既加恩以颁锡。遂流泽以蠲租。
山陵使礼仪使兼陵所摄太尉行事官各与一子七品正员官。仍特加一阶。
山陵副使按行使并赐爵一级。各与一子出身。
桥道置顿使赐爵一级。与一子官出身。
山陵使兼修桥道使赐绢一百五十匹。银器二事。
特加一阶。修筑使赐绢七十匹。
特加一阶。按行使赐绢五十匹。
特加一阶。修筑副使赐绢三十匹。
加一阶。卤簿使仪仗使并赐爵一级。
各与一子出身。桥道置顿副使各加两阶。
舁梓宫官三品五品赐爵一级。六品以下各加一阶。
神策六军修筑官健。及检校军使陵所造作押当官吏及中使等。
诸司诸使应缘山陵修道造作及专知执当工匠等。赐物加阶爵减选有差。
吉凶仪使诸色行从官等。五品以上各加一阶。
如巳至三品五品未合叙者赐爵一级。六品以下各加一阶。
撰哀册书宝读册官等。五品以上赐爵一级。
六品以下各加一阶。舁宝册官及桥道置顿官仪仗卤簿使判官等。
各赐阶级勋改选减有差。其挽郎放出身后。
七选许集。南郊及太尉侍中告谕册谥宝灵座前进谥宝奏外辨奠玉币酌献等。
各赐爵两级。馀减劳考有差。
其数处职掌。任所便从一司处分。
奉先县营奉力役。劳敝极深。
来年夏青苗钱。宜令放免。
栎阳美原高陵富平。来年夏青苗钱。
每贯放二百文。不满贯者每百放二十文。
仍委逢吉与府司计科。便以山陵用不尽钱与填所放钱数。
其近道乡村坊市屋宇什物田苗等。有被毁损。
并近陵百姓。偏有役使。
理宜节级优赏。并委京兆府审勘闻奏。
乞追寝刘挚大名府新命奏元祐七年正月 北宋 · 吴立礼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九
窃以朝廷罢免大臣,谪命固有轻重,恩礼固有厚薄,盖因其轻重厚薄之际,所以明赏罚而示劝戒也。
比观近岁宰臣出守外镇,若无故而罢,则必优进美官,加大学士以宠之。
茍缘罪去,则止以学士补外,未尝进秩。
近自右仆射出知郓州,既不转官,止兼学士
及其行也,仍放谢辞。
方是时,臣虽在外,不知所以罢免之因。
然观朝廷退之之礼,固已甚薄,则以罪而去,从可知矣。
今到任曾未两月,而遽易重镇,不惟留守陪京,复兼一路绥抚之寄。
牵复太速,物论未平。
伏乞圣慈断自宸衷,追寝新命,庶几赏罚昭明,下厌公议。
代余师祖母大殓祭文淳熙八年八月 南宋 · 林亦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四一、《网山集》卷六
八年八月既望越六日甲子,亡祖母宜人以是日大殓,承重孙余东卿敬以酒浆鸡豚之奠,哭酹于柩下。
呜呼!
庐陵一归,乃哭吾父。
未及数月,而祖父弃去。
所恃祖母,如百年大树。
胡为一夕,复尔僵仆。
呜呼痛哉!
为人子,为人孙,三年而哭三丧,憯憯人世,何以为活也!
前之衰斩也,后之衰齐也,质之古,不敢以轻者易重者,惟是仍其杖绖。
抚棺大叫,叩胸沥血。
哭且尽,而无声可哭也,哀哉!
易知青州龚鼎臣沧州张问以他郡奏元丰二年三月 北宋 · 黄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七
青州龚鼎臣、知沧州张问性虽重厚,而短于应务,不足以赈乏纾急,乞别选能者,易鼎臣、问以他郡。
寄书 明 · 李梦阳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空同集卷二十七
驿使残年发,家书向夜封。
当衢惭騕袅,涉水忆芙蓉。
纸短情难尽,乡遥恨易重
孤灯迟明发,寒月下疏钟。
中书舍人叶涛徽猷阁待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六、《浮溪集》卷一○
人君予夺,何有于胸中;
天下是非,尝公于身后。
眷前朝之近侍,罹钩党之非辜,既削深文,宜还故秩。
具官某性资和裕,心术刚明。
谠论排奸,不屈浩然之气
高文行远,还追作者之风。
中遭媒孽之仇,久掩焄蒿之恨。
兹分枉直,奚间幽明?
焕延阁之新班,易重泉之往襚。
英魂如在,茂渥其承。
跋苏氏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仆自弱龄喜篆法,初得岱宗秦刻及朝那石章学之,后得岐鼓、坛山字及三代彝器文识又学之,仰其高古,惟是之师,而汉魏碑首印章亦时寓目,下此者未尝过而问焉。
今观苏君书,规模虽法李监,而端劲方隐,殊可珍传,信哉未易重古而忽今也。
悼亡 元 · 佚名
 押阳韵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二
阴阳丽悬象,夫妇正其常。
易重感义,礼垂亲迎章。
惜哉此道堙,千载何茫茫。
我尝振颓俗,委禽导南翔。
所赖婉娩姿,承宗奉姑嫜。
贞操永自持,冰玉照耿光。
淑德谅有容,兰蕙含芬芳。
明珠忽堕手,千金亦垂堂。
复此孤凤飞,哀鸣求其凰。
眷然息嘉树,蔼蔼孙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