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英宗小祥斋疏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八二
灵与不返,已严庙貌之观;
岁历奄更,今迨基祥之祭。
法王而伸荐,板海宇以缠哀。
恭惟英宗皇帝德绍祖宗,仁函夷夏,天开神筴,方受朝于无疆;
仙去鼎湖,忽攀龙而莫及。
燧谷有变,霜露感时,罔极在天之思,适临奉讳之日。
臣任叨守土,哀欲忘生,祗设黼筵,仰成法会。
香花唯洁,钟呗以时。
译海藏之真诠,尽人天之幽赞。
伏愿乘兹胜果,超觉路以升真;
佑及宝图,锡洪休而过历。
按: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忠肃集》卷一○。
福州雪峰山真觉大师碑铭908年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大师法号义存长庆二年壬寅
生于泉州南安县曾氏。自王父而下。
皆友僧亲佛。清净谨志
大师生而鼻逆薰血。乳抱中或闻钟磬。
或见僧佛。其容必动。
以是别钟爱于膝下。九岁请出家。
叶而未即。十二从家君游莆田玉涧寺。
寺有律僧庆元。持行高洁。
遽拜之曰。我师也。
遂留为童子焉。十七落发。
淳朴贞古。了与流辈异。
武宗皇帝乙丑之否。乃束发于儒冠。
莱中而蓬迹。来府之芙蓉山
照大师见奇之。故止其所。
宣宗皇帝之复其道也。涅而不缁其身也。
袖然而出。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讫。巡名山。
扣诸禅宗。突兀飘飖。
云翔鸟游。爰及武陵
一面德山。止于珍重而出。
其徒数百。咸莫之测。
德山曰。斯无偕也。
吾得之矣。咸通六年
师归于芙蓉之故山。其年圆寂
大师亦自沩山拥徒至。坐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
其徒熟(熟师已嗣德山)累累而关。师拒而久之。
则有行实者。始以师同而议曰。
师之近巍巍乎。法门围绕之所。
不可造次。其地宜若鹫岭猴江之为。
卜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环控四邑。
峭拔万仞。崷崒以支圆碧。
培塿以覛偫青。怪石古松。
栖蛰龟鹤。灵湫邃壑。
隐见之半。顶之上则先而雪。
盛夏而寒。其树皆别垂藤萝。
䒠茸而以为之衣。交错而不呈其形。
奇姿异景。不可殚状。
虽霍童武夷。无以加之。
实闽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
诚有待于我师也。祈以偕行(去声)
秋七月。穿云蹑藓。
陟险升幽。将及之。
师曰。真吾居也。
其夕。山之神果效灵。
翼日。岩谷爽朗
烟霞飞动。云庵既立。
月构旋隆。繇是柅法轮于无为。
树空门于有地。行实乃请名其山曰雪峰
以其冬雪夏寒。取鹫岭猴江之义。
斯则庚寅。逮于乙未
师以山而道侔。山以师而名出。
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
趋之如赴召。乾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司空颍川陈公。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饮。
交使驰恳。师为之入府。
从人愿也。其时内官有复命于京。
语其道。其侪之拔俗悟空者。
请蜕浮华而来薙。僖宗皇帝闻之翰林学士
访于闽人陈延郊。得其实奏。
于是圣锡真觉大师之号。仍以紫袈裟。
俾延郊授焉。大师授之如不授。
衣之如不衣。居累
辛亥岁。遽然杖履。
其徒启而不答。云以随之。
东浮于丹邱四明明年
故府侍中之有无诸□尅(句)洗兵于法雨。致敬于禅林。
馥师之道。常东望顶手。
后二年。自吴还闽。
大加礼异。今闽王誓众养民之外。
雅隆其道。凡斋僧构刹。
以之龟焉。为之增宇设像。
铸钟以严其山。优施以充其众。
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每将俨油幢。
聆法轮。未尝不移时。
馀乎一纪。勤勤恳恳。
熊罴之士。因之投迹檀𨚗。
渔猎之逸。其或弭心鳞羽。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吾王走医。
医至。粒药以授。
师曰。吾非疾也。
不可罔子之工。卒不之饵。
其后札偈以遗法子。函翰以别王庭。
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
云水惨悴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
俗八十有七。僧腊五十有九。
其月十五日塔其藏焉。其塔也。
其徒佥云。以山之奇堂之峻(法堂也)
大师之生也(去声)。是其殁也。
不宜舍诸。故坎其中焉。
若干尺之高。若干尺之周。
皆雕珉石。错火壤。
磷磷焉。嶪嶪焉。
四隅则环宇以庥。玲珑䆗窱。
云霞时入。风雨罔侵。
其日奔闽之僧尼士庶。仅五千人。
闽王娣之子降左金吾卫将军检校刑部尚书延禀。始陈祭是设斋焉。
大矣哉。大师之见世。
于是罔量其僧耶。自始及兹。
凡四十年。东西南北之适者。
不可胜纪。而常不减一千五百徒之环足其趋也。
驰而愈离。辩而愈惑。
常曰。三世诸佛十二分教。
到此乃徒劳耳。其庶几者若干人。
一号师备。拥徒于元沙(今安国也)
其二号可休。拥徒于越州洞岩
其三号智孚。拥徒于信州鹅湖
其四号慧棱。拥徒于泉州招庆。
其五号神晏。今府之鼓山也。
分灯之道。皆膺圣奖。
锡紫袈裟。而元沙级宗一大师庆元晤大师鼓山定慧大师之命焉。
其曹早曰。法虽无说。
名以文垂。自少林之建曹溪
无不刻碑而纪颂。我师其默乎。
一旦惣其曹(句)。首曰从智如堵。
而扣愚求文。滔老且病。
刊勒之加。多已辞避。
钦师之道。不觉耸然。
伟夫。恭闻释波之东注也。
流其象则不流其旨。流其旨则不象其形。
厥初大迦叶之垂二十八叶。至于达摩
达摩六叶。止于曹溪
分宗南北。德山则南宗五叶。
大师(句)。其今六叶焉。
雪峰之分元沙洞岩鹅湖招庆鼓山。其道皆离贝叶以祗其七。
非滔之能言也。但美数公葳蕤。
其叶众多。殷勤之请。
遂为之铭而应其求。其词曰。
曹溪分派。谁继南宗。
一言冠绝。六叶推雄。
无物之物。非空之空。
不莹而明。不增而隆。
缩靡秋毫。舒靡鸿濛。
不有灵镜。曷扬真风。
懿彼闽越。巍乎一峰。
洞壑斯异。雪霜罕同。
天之有待。师也云钟。
名将道协。迹与仙崇。
奔走厥徒。百千其丛。
庶几几人。莫不元通。
分灯照耀。树本玲珑。
圣君宠謺。贤王敬重。
不生不灭。曷始曷终。
刻贞石于斯文。旌厥德于梵宫。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三十九 南宋 · 释绍昙
 押词韵第八部
入荒田不拣,信手拈来草。
纬地与经天,头头俱是妙。
打成一片见全功,碧眼黄头俱靠倒。
岂不见长庆棱道者坐破蒲团,一个两个三个,四五六七个,家风狼籍知多少(铺新席)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八十三 南宋 · 释绍昙
九月授衣天,山林无可授。
破衲拥残云,痴坐蒲团透。
长庆棱捲帘悟道,病眼见空花。
香林远纸袄大书,破袖争出手。
凫短鹤长,驴前马后,不知笑破他人口。
仙和尚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永乐大典》卷八七八三、《四库辑本别集拾遗》第五六二页
仙和尚名道信者,以净行胜业,调伏一乡,传法招提,四众瞻仰。
端明王公以旧德伟望,来殿晋土。
镇抚馀暇,召至斋馆,留寓信宿,宠以三颂。
辞义奥密,深达实相,固龙天之所赞叹,大乘之所印可者也。
说者以谓生灭无住,何法可言,语默两忘,方能證道。
此诸佛如来所以无示无识,离诸门答也。
然而文殊师利无住本一切法。
法尚应立,岂尝无言。
自非至人,孰与于是?
由此观之,王公之召,明仙之来,一句一偈,至理存焉。
若夫断分别想,现清静观,大千妙界,闻之者咸离尘劳;
不二法门,悟之者顿超觉路,则慈悲誓愿之力,可量也哉!
年月日,临川王某记。
永昭陵开启中元节资荐慈圣光献皇后道场斋文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王魏公集》卷七
伏以昊穹始肃,阴魄既盈,望极仙游,感深孺慕。
具陈法施之会,虔瞻妙相之尊。
所向等慈,證成愿力,顿超觉路,长御真乘。
长庆和尚(题拟) 五代 · 王延彬
 押文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世人悟道非从耳,耳患虽加道亦分。
灵鹫一机迦叶会,吾师传得岂关闻(《祖堂集》卷十。)
长庆和尚 五代 · 省澄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缁黄深郑重,格峻实难当。
尽机相见处,立下闭僧堂(同前卷十。)
铸钟自为铭 宋 · 钱观复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六
左朝奉郎、新差权发遣广德军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赐绯鱼袋钱观复,同妻孺人徐妙觉,发心为慧日禅院铸造鸿钟。
为之铭曰:
祝融司火,飞廉啸风。
以铸以镕,范金为钟。
永镇海隅,与法流通。
祝我皇寿,天长地久
赫赫王灵,无远不覆。
华夷乂宁,民物康阜。
匪雷匪霆,是为大声。
遍满法界,福被苍生。
警世大梦,顿超觉城。
绍兴纪年,疆圉单阏,月则在壮,丁未惟日,爰勒斯铭,以昭罔极。
干造僧宗信首座辨清,监院怀珏,住持僧兴道右迪功郎县尉赵师严右从政郎主簿文靖右宣议郎、县承胡履泰,右通直郎知县事孔瓒
按:乾隆《常昭合志》卷一六,光绪二十四年活字本。
永厚陵上宫开启大行太皇太后掩皇堂道场斋文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八、《范太史集》卷三二
伏以金粟寿原,徽音永閟;
玉毫光相,慧力长存。
即苍野之陵宫,启祇园之法会。
庶凭妙善,少答慈恩。
升济灵游,顿超觉路。
谨言。
𡏟头坯歌 中唐 · 吕岩
𡏟头坯,随雨破,秪是未曾经水火。
若经水火烧成砖,留向世间住万年。
棱角坚完不复坏,扣之声韵堪磨镌。
凡水火,尚成功,坚完万物谁能同。
修行路上多少人,穷年炼养费精神。
不道未曾经水火,无常一旦临君身。
既不悟,终不悔,死了犹来借精髓。
主持正念大艰辛,一失人身为异类。
君不见洛阳富郑公,说与金丹如盲聋。
执迷不悟修真理,焉知潜合造化功。
又不见九江张尚书,服药失明神气枯。
不知还丹本无质,翻饵金石何太愚。
又不见三衢赵枢密,参禅作鬼终不识。
修完外体在何边,辩捷语言终不实。
𡏟头坯,随雨破,便似修行这几个。
大丈夫,超觉性,了尽空门不为證。
伏羲传道至于今,穷理尽性至于命。
了命如何是本元,先认坎离并四正。
坎离即是真常家,见者超凡须入圣。
坎是虎,离是龙,二体本来同一宫。
龙吞虎啖居其中,离合浮沈初复终。
剥而复,否而泰,进退往来定交会。
弦而望,明而晦,消长盈虚相匹配。
神仙深入水晶宫,时饮醍醐清更醲。
饵之千日功便成,金筋玉骨身已轻。
此个景象惟自身,上升早得朝三清。
三清圣位我亦有,本来只夺乾坤精。
饮凡酒,食膻腥,补养元和冲更盈。
自融结,转光明,变作珍珠飞玉京。
须臾六年肠不馁,血化白膏体难毁。
不食方为真绝粮,真气薰蒸肢体强。
既不食,超百亿,口鼻都无凡喘息。
真人以踵凡以喉,从此真凡两边立。
到此遂成无漏身,胎息丹田涌真火。
老氏自此号婴儿,火候九年都经过。
留形住世不知春,忽尔天门顶中破。
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相贺。
圣贤三教不异门,昧者劳心休恁么。
有识自爱生,有形终不灭。
叹愚人,空驾说。
愚人流荡无则休,落趣循环几时彻。
学人学人细寻觅,且须研究古金碧。
金碧参同不计年,妙中妙兮玄中玄。
石壁院记 唐 · 蒋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县城西郛七十里。有东汉春谷县之遗址。
后因以名乡。乡之北鄙。
抵于大山之峰岩。秀异于他山。
山之林峦。温润于他木。
议者以为下有泉洞故尔。洞门如圭。
势实天凿。四面来束。
两崖相撑。腹内周圆。
似刳而成。仰视嵌空。
怪状非一。若羽若鳞。
若动若植。不知所以然者。
盖疑山川阴阳。有吐纳蓄泄之道。
下有流泉。浅深未测。
洞门右拥。复穿石窦。
达于洞外。注为澄潭。
下灌良田。功侔造化。
若乃松韵秋景。鸟鸣春林。
野花争芳。吐火喷雪。
不可得而名也。洞之西偏。
有石壁屹立。高三十馀仞。
广袤等夷。有类丹青。
元黄错杂。垂萝引蔓。
布列缨緌。石壁之下。
复有名园。流泉绕其两面。
岩翠环其四隅。先是故吏部常选乐安蒋公讳诵有之。
未遑经始。而传于故明州司功参军蒋公讳珵。
司功之季年。顾命其子系曰。
是地也。邻接灵境。
不树艺桑麻。可请名僧。
崇建兰若。依托寺宇。
而根固焉。是以君子韪之。
系既免丧。于太和七年
禅僧超觉。自金陵杖锡而至。
曰。我寻山水者。
度量宏博。珠融月圆。
系乃以前竟见托。忻然而受。
觉公乃经丈尺。具畚挶。
芟治繁芜。凿石夷壤。
建置方丈。而景象旋生矣。
于戏。天作灵奇。
而觉公润色之。以合天地之心。
开成二年。请附属于隐静寺
时上座僧文度寺主僧道琮都维那僧文昱皆道门枢辖。释氏师长
乃曰。此地斯来。
符西徵矣。贞元中
工部尚书博陵崔公字斯邑也。曾游兹洞。
崔公佳之。有纪行之什。
自洞回骖。亲翰于寺之壁。
事既契叶。不其休哉。
遂兼以公之作闻于官司。因隶于隐静寺焉。
觉公欲刊石为记。使后人知其所由来。
乃有处士南阳左欢。实邱明之遐裔。
亦当今之俊选。好逑钱媛。
始契宜家。惜夭桃之芳晨。
痛梧桐之先落。凤琴罢响。
鱼目常开。舍其服玩妆奁。
独致丰碑之用。昔羊公遗爱。
堕泪于岘山。今左氏思贤。
凄凉于石壁。固不才。
讵识文章之纪律。以宗室之休美。
辄受命而为记。蒋秀士前序其事。
会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树碑庆赞。
悉皆周备。至五年天下废寺。
遂被随例废毁。今逢明代。
精舍重兴。左公恐绝其灵迹。
尽忠竭诚。又出数缗。
再留后纪。资其存殁。
福寿无疆。永为不朽。
大宋上都左街景德寺化禅师碑铭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〇、《乐全集》卷三六
我闻菩萨以方便智行于非道而作佛事,以平等慈不舍众生而共世业。
虽逆顺之殊,于解脱以同归。
此惟自證圣觉之可通,固非常情思议之所及。
若显化禅师者,盖其人也欤。
初,京城景德寺西塔七俱胝院有僧清璲,以诵经为业,诵《妙法莲华经》至五万部,《尊胜大悲陀罗尼》各三百藏。
祥符中,有布衣自云姓许寿春人,造璲作礼,请受经梵。
相奇古,目直视不瞬,逆顺之,为受具戒,名之曰志言
动止轩昂,时独语笑。
多行市里,褰裳疾趋,或举指画空,伫立良久。
间从屠酤游饮,啖无所择。
道俗共目为狂僧
璲谓其徒曰:「此圣人也,佛法有赖矣」。
众未之信。
久之,士民稍稍敛瞩。
有意欲为师具供,晓辄至门,云「来赴斋」。
有欲施诸供具,辄道名件索之。
温人林仲方自其家以摩衲来献,舟始及岸,已来就取。
仁宗皇帝每延入禁中,径登座结趺,饭毕遽出,未尝揖也。
王公士庶召即赴,然莫与交一言者。
或进纸笔,默致所请,挥翰如风,字体遒壮,初不可晓,后无不验。
仁宗临御久,春秋渐高,深念继承之重,遣近侍至师所,无他语,惟展纸于前,侍者授笔,须臾满幅,末云「十三郎」。
近侍以进,不测何谓。
英宗皇帝入纂大统,实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
大宗正守节请书,师不顾,迫之,得润州字。
未几,守节薨,赠丹阳郡
曾在故相张文懿第见童妾,谓为王家比丘尼
他日以从女适故工部尚书王公素,竟为尼。
僧义怀未出家,师见之,抚其背曰:「德山临济」。
后住雪窦,为众说法,祖道益明,今南方宗旨盛传,多怀出也。
如是前记,不可悉数。
普净院施浴鸣钟,时方迎佛,闻浴室中有人声,叔严往视,乃师也。
语少时,振衣遽去,叔严追之,院门尚阖,故诣西塔,欲验其事。
丽景门启关而出,师安寝于室,复前语无遗。
海舶遇风涛且没,共见一僧操絙引之,商人至都,见师于市,释然引舟者也。
师曰:「非我,汝为鱼矣」。
有具斋馔而荐鲙,师并进之,过广济河,入菜市桥下,或蹑而窥之,见临流而吐,群小鲜泳去。
南海有逸人潘晃,众莫可亲近,独与士人赵棠善,语云:「我昔见言公于番禺,由是通宿命」。
师故未尝往番禺也。
亦与师偈颂,相从往还,万里间不浃日。
师遗棠偈有「太平山上宝珠光」之句,又称棠为赤溪君
山人刘立常从得见其偈,问:「赤溪何也」?
曰:「太平、赤溪,皆兜率内院山名尔」。
者本曹人,举进士,从官岭外,因摄潮州海阳簿,见潘,弃官从之,后坐亡,盛夏身不坏。
立后亦为名行忠,住持传法云。
如是异迹,亦不可具载。
丞相吕许公问佛法大意。
师曰:「本来无一物,一味总成真」。
问:「世有佛否」?
师曰:「寺里文殊」。
或问师「凡耶圣耶」?
师举手指曰:「我不在此住」。
朝士长者、四方耆宿有所咨叩,应声率尔,直示心要。
如是句义,亦不可详录。
将示化,作遗颂,其旨不可晓也已,而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
分身扬,今南归矣」。
语毕,右胁而寂,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也。
有香如莲华,久之不歇。
仁宗内珰安奉真身于院之西殿,金书「显化禅师」四字,揭于前楹,度侍者超觉,今真净上人也。
异日,进士姜厚攀帷瞻礼,额上有光如萤,得舍利一粒。
至是岁寖久,四众供事益严,光灵益显。
其《江东志》云,唐法云僧伽之俦侣欤。
尝试论之:盖一相净圆,人各具足。
自心见量,非增减于太虚;
妙用无方,故通融于万化。
但由根境隔阂,藏识分别,龟毛兔角,空华海浪,习气迷转,因物而迁。
至于本觉元明,未尝变失,如沤生灭,水性无亏,如云去来,日光不昧。
若知实无有法,则为诸佛现前;
證惟自心,即是众生度尽。
自然具清净眼,入无碍智。
弗离当念,超出祗劫之上;
不起于座,周遍尘刹之远。
则师前记之明,异迹之显,句义之妙,故非智之所可知,识之所能识也。
太原王巩少而乐闻道,自其先君,素以真净为善知识。
及是,巩编次其状,请以续诸隐圣之后。
予阅其所纪,皆众所共闻见者,非传疑也,故为略其烦细,而择其著明者实录之,而系以铭曰:
佛子云何?
号为显化
仁宗皇帝,至心净信。
以是名字,留于世间。
复次佛子,以正受力。
入于尘劳,而作佛事。
于一切法,得如实见。
转轮圣王,宰官士夫。
若善男子,诸来问我。
我为方便,示其本际。
如水中影,如鉴中像。
如摩尼珠,众色自见。
无能所取,非生住灭。
佛法流世,力愿广大。
不见声光,孰警盲聩?
师为法来,故云有赖。
生民有欲,著于好恶。
非激而劝,弗沮而惧。
我于世教,不其有助。
閒名已谢,幻身犹全。
法施无尽,金题烂然。
太平山上,宝月还圆。
翠山禅寺兴建记绍兴八年四月 北宋 · 冯温舒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八、《敬止录》第八册
四明郡之南山,雄气胜概,盖与夫雁宕、天台之连属也。
出郭六十里,林岩秀润,溪流清远,由桃源乡岁输赋于鄞溪,驾长虹以通兰若。
唐宁初僧思明踵其处而乐之,得地于邵氏以庵焉。
昭宗光化二年,请长老令参居之,嗣雪峰存,道馨四闻,来众云集,开席其所,以纳龙象。
山骨癯然,出于林杪,翠色岩岩,远在人目,院因以名。
云门偃长庆棱保福展皆来客居,从兄之游也;
龙册兴、佛奥默嗣出其间,以述师之范也。
而翠岩之声落天下耳,由老参秉佛事柄而然也。
钱氏之有二浙,天福初文穆王移参主杭之千春龙册寺之,号慧日永明大师
开平五年改翠岩名境明
钜宋混一区宇,夙寒荡于炎德,和气吹嘘,跂行喙息,同戴也。
吴越既献土地,大中祥符初,敕赐今额。
自参之去,其徒希宝继之,凡七传至义海,始正十方丛林故事。
海嗣云居齐天禧间太守季公之所请也。
元祐末得亨主之,嗣报本元太守刘公之所请也。
院旧面山背溪,局不得伸,亨相其面势,易为东向,山后旋而屏峙,溪左下而深垂,明爽垲集,四顾而丽,亨之力也。
累代相承,事无增损。
云衲投栖,□受百数。
建炎四年太守英公请宗公补处宗事。
天童觉公入门升堂,问法之宾,倍前日之数者再。
屋不足,合小而大之,易旧而新之;
食不足,克勤于耕,克勉于丐。
均令湛明,身前单已,无兼之妙,回途应变,手眼千千,烹鍜之功,神不可传,于是萃食指几四千。
宗公形槁而气温,语淡而味真,道人去就,飘飘如也。
吴公出私财三十万,为买田于寺旁;
比邱圆證大师智谦、比丘行因各施所有田;
比丘法润募缘垦凿,成半千亩。
俾夫主人严坐局床,静豁机前,以训迪多士,来其宾友;
嘿守圆蒲,超诣象外,以穷通万汇。
佛佛灯灯之传,祖祖绳绳之事,其在斯乎!
宾主之安,施受之利,其在斯欤!
原始迨今垂三百年,其建立更易如此,不可无传也,故并次而纪之。
绍兴八年四月记。
酬方梦也见赠次元韵 其三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法海吾师许共游,华胥智水出轻舟(公见天老人于归宗,以地狱有无激扬置难,别后梦历奇境,双童宝幢超觉路,此福善之徵也。)
高斋别号绀宫起,镌佛霜刀慧刃投(予代天老人为公安法名高斋赵清献道号镌佛,霜刀则用陆大夫南泉请名故事也。)
玉树笔花还着意,金绳雪干总须留令公则僭为安法名不敢,固逊矣。)
秦淮月色光无限,坐对萧萧芦荻洲。
太宗皇帝忌日斋文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五、《苏魏公文集》卷三六
伏以继天开统,功成早弃于人寰;
尊祖奉先,孝治聿追于王业。
式临讳日,广植胜缘。
恭惟太宗皇帝躬浚哲文明之姿,抚重熙累洽之运。
朝玉帛于万国,异俗率怀;
考声明于百王,休功莫并。
今皇帝丕钦谟烈,嗣守基图。
内奉宗祧之严,以时孝享;
外崇佛宝之荐,载慕神游。
太宗皇帝伏愿乘慧力之神通,悟法缘之清净。
三明四智,超觉地于如如;
亿载万年,燕孙谋于永永。
今皇帝伏愿道跻治古,恩浃怀生。
与日月而并明,等桩灵而齐久。
皇闱集祉,宗邸延鸿。
台宰枢衡,克协良肱之咏;
王畿藩屏,常臻奠枕之安。
茨梁之稼荐臻,玉烛之时不爽。
隆州重修超觉禅寺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六、《方舟集》卷一一
隆州者,今隆兴天子之赐名也。
仰惟龙飞御宇,慈俭为宝而民自化,不贪而国自富。
其易名井监以复隆郡之旧者,岂惟默契凤历所纪,亦以作新雅俗,阜成绥远之实也。
矧以大丞相虞公当国,道结主知,功课吏治,故守令必得一代才敏强济、孝道爱民者,莅其任而递守此邦,各务思所以仰称吾君吾相眷安重意。
苟可以恢拓郡体,俾不至沿袭简陋,不独藻饰吾土文物之盛,其赞化佐治,即如二氏者,亦得夤缘受赐,与吾士均。
先是州有超觉僧舍,凡历三太守而院事甫集。
始也樊侯汝霖,建云章阁以奉安光尧太上皇帝御书;
其中也,何侯耆仲请改律为禅,以称宸奎所藏;
至是史侯松老又大治栋宇,因旧增新,于以全十方气象,曰佛事如是,足以望此州矣。
且州以跨鳌名者,三嵎山也,自治寺与民居,如出鳌背,负而欲飞。
此实佛地所种,宜有奇杰楼观,称一境华封圣人之祝,当无甚难者。
而士民乃相与倡言曰:「是有三难,地以险自障而难于取平,僧以私自营而难于聚食,院以贫自畏而难于致象。
此沿革禅律之是非分矣」。
侯曰:「是有甚易者,地则高下为基而平之,僧则立规矩严师而振之,食则括隐剩田以给之」。
旧址仅长二十丈,跨山迤逦而下,为屋二百楹,凡六重,其直衍深七十丈,其广三之一。
为重屋出深广之中而陡,所谓「云章阁」者,巍然与日月昭回于上。
其他像绘雕镂、丹青金碧,焕然次第一新,其贻无穷之传曷有涯涘哉!
尝闻之或人曰,天下名山大川,率为二氏所攘以居,耗地力而分民心,无大此者。
是又不然,生于天地之中者必有灵气,人先得之,圣贤者先受之,盖天所赋也。
且有宇宙便有此山,今之三嵎岌然与岷争雄,其灵气融液,尚可以通海脉而输天府,国宝所储,以擅富强于天下,其赋于人又宜如何也?
且以忠谊之著,勋业之美,文章之懿,与夫朴愿纯厚之俗,不蕴利以自富,不贪名以自胜,不健讼以为能,吏易于治,国易于资,异时竹帛所书,垂范千载,岂特一州之地甲乙全蜀而已哉?
二氏者得以仰圣世包容之度,以风雨而自芘于境内者,皆灵气之馀也,而又何隘于数椽之屋而已耶?
且史侯之政异矣,恺悌所格,补葺蠹弊者非一,其视一土一木,心巧目营,休休然如善射者隽中而附汰辀也。
追逋以为食,搜羡卒以为力,合樊、何二守之政而收其成。
向之所谓三难,唧唧口语者,乃今相与赞叹,奔走香火,以为宝坊成就如佛之说从地涌出也。
僝工于某年月,凡用日若干,以某日落成。
寺本唐神龙所创,以「飞泉」名,乾符以「超觉」名,国朝因之。
李顺之乱,民畏其险为盗资,乃火之,崇宁初复之。
僧百辈不少散徙,后先名僧相似,不必更书。
史侯字乔年某州人。
年月日记。
谷山崇禅师1114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石门文字禅》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石门寺
予读《澄心堂录》长庆棱公之孙、保福展公之嗣谷山禅师之语,奇崄宏妙,光明广大。
观其胆气逸群,不在岩头、云门之下,而录失其名。
然语多称报恩传灯,但有潭州谷山句禅师而无机缘,其列熙、两人机语,校句所□示殆相万,然皆住报恩,岂句亦常居之耶?
予常与超然冲虎游谷山,访其遗事,无所考,因相对叹息。
追念东坡之语曰:「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而黄四娘乃得与杜诗不朽」。
事莫不尔。
作诗曰:「行尽湘西十里,到门却立数诸峰。
崇公事迹无寻处,庭下春泥见虎踪」。
又十年,复与超然石门,偶阅前诗,遂并录之。
追荐疏(三)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石门文字禅》卷二八
舟移夜壑,惊讳日之俯临;
蝉蜕尘埃,睇道山之已远。
欲资冥福,实赖真乘。
伏愿熏菩萨知见之香,依如来功德之力。
涤除千障,清净六根。
亲瞻白玉之明毫,敬礼紫金之光聚。
馀缘未尽,他生愿会龙华
惑习既空,应念顿超觉路。
义方胡隐君墓志铭嘉泰三年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九三
淳熙己酉,中表高州助教萧大受之子,自新淦谈其里义方胡隐君教子事,有矜色。
诰之:「吾军今大比,贡若干士,隐君丘子与者三:淳叟以《书》、梦得以《易》为其经魁,梦节置之赋行而优」。
余嗟尚次,口与心语,清江先儒家,金辉玉映,同策时名者,刘氏一,孔氏三,号盛事
胡之兹贡,其数与极盛等,或者山川之气,裒英鞠华矣,不容陈陈又更新与?
更充其初而大厥终,未必与刘、孔当。
阅十四年,是为嘉泰癸亥,有崇行着为状以授,视之,盖旧所闻。
隐君名适南仲其字也。
自其曾大父舜臣,大父崇谅,父士是,以谨身为家传,虽不幸龀而孤,习自重,不与嬉儿耽,言若动雅有成人之风。
繇髫自依纚,谈书意辄解,曰:「大指教人孝弟尔」。
躬行所知。
知母夫人意喜纯素,诎意钦承之,罔敢咈,温凊定省如礼。
其兄孟与二仲侧侍,如侍母然。
惟自食固有先畴在,如未广何,犯难攻苦,出入惮戴星,佐其兄广之。
广矣,曰「富而教之,吾责也」,诏诸子学。
物色三邑名士,函书聘之;
不可聘,囊束脩就之。
师薰友染,一门之间,经子纚纚,灯窗亹亹,月浸岁淫,士气蔼如也,文风郁如也。
尚书谢公谔过其别墅,题以「悦理」,发挥由文入道志云尔。
幸其中子三充己酉赋,孟及说为博士弟子员,季梦符待试成均。
意吾门户后必大,旧庐非贻谋具,卜双溪之堂改筑。
堂成,题以「义方」,为教子设也,斋轩馆十有一不与焉。
大监赵公师烜阁学杨公万里少傅周公必大四三文公,相先后遗以字、以记、以跋、以诗,品题者累累。
子弟气自百,淳叟后与壬子贡
居亡几,靖循必诸子功成名遂,然后及赏心事,不已晚?
然舍家纷,问舟棹,而北游于物之外。
沿江涉淮,与胜处辄轙,籋高闯深,宴坐超觉,兴不尽不返。
勌游,发深省,知孟子归求有馀味,却扫,董丁事园事,增筑庐西。
堂成,题以「定居」,为佚老设也,亭台盖六,不与焉。
客至,共具觞咏其间,万物一莫奸,自谓羲黄上人
如是六年,其用心又柅之以仁。
亡聊赖状至前,视途之人如乡□□,乡□□如族戚,族戚如己,一有动吾𢛁,百不彼吝。
与里闾闺嫁娶丧葬谋,往还者未始茍绝。
缁黄挟其教事以乞乞之,医卜、役田土等侩,牛马等徒,有劳劳之,箱篚杯将百斯费有差,隆邪杀耶概之礼,礼不者概之义,受者德之。
其处交游,不以新故,主以敬。
为人谋,无亲疏,效之忠。
见人有斗至于讼,折以至公,使释然。
议论古今人过失以恕,行于家亦如之。
其云为类如此,寿之道也。
岂谓佚老甫六年而卧疾,不可作矣。
壬戌十月庚寅,盖其讳日也。
十二月丙午,盖其葬日。
享年仅六十三。
嘉之淳叟先君四年卒,及说后君八月卒。
独其寡何氏与其孤梦得、梦节、梦符、孙某某送其葬于断金乡进贤里观山之原。
其婿进士谢幼闻、待补太学生陈谦、乡贡进士叶一名,孙女婿进士萧居善。
凡会葬者,虽羡其后,亦为其子孟仲氏不及与季同送君、父不及享其季之荣养叹也。
孙女之未嫁者二,幼者四。
余于君叹与人同,美与人异,于其谒铭,不辞而铭曰:
于治家蔚有状兮,闲乃心不容放兮。
三兄藉之与相兮,五子藉之与倡兮,产业于以倡兮。
于教子截有方兮,程乃业不容荒兮。
三仲藉之大当兮,一季藉之上庠兮,门户于以兮。
兹厌兹世兮,勿嗟兹美人莫维兮,其后自足以继兮。
兹铭兹□兮。
勿嗟兹人天莫存兮,其中自足以存兮。
按:《缘督集》卷二六,清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