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栖霞寺故大德玭律师 唐 · 刘轲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二
世说域中四名刹。
栖霞其一。
以其高僧世出。
齐梁间大小郎至大师
声闻相袭。
江左重呼其名。
谓栖霞大师焉。
大师讳昙玭
俗姓王氏
琅琊文宪公后。
永嘉南迁。
句曲人
王父师虔
会稽守。
虔生智。
高尚不仕。
州里号处士
生大师
自孩抱绝不为儿弄。
廑能言。
标㯋聪拔。
偫言秘旨。
迎耳必了。
及长。
不茹荤血。
乃曰。
天其或者将涤吾器耶。
既落发于金陵希瑜律师
受戒于过海鉴真大师
后与友人高陵律师追远永之游。
乃偕隐匡庐之东林。
虽欲遗名。
而名已高矣。
于是奔走吴楚青徐之学者。
始五腊讲律于豫章龙兴
环座捧帙者麻苇。
明年登明寺坛。
至德三载
敕隶于明寺。
后累莅事于甘露坛。
端肃严恪。
仪刑梵众。
大历初乃归栖霞
其莅坛传戒一十五会。
讲训经律三十七座。
州牧兰陵萧公高其人。
谓标望风度。
讵独邺卫耶。
乃命为僧正
纪纲大振。
虽一公帖四辈之望。
无以上也。
十四年。
忽昌言于众曰。
吾以律从事
自谓无愧于篇聚矣。
然犹未去声闻之缚。
既而探曹溪牛头之旨。
沈研覃思。
朗然内得。
乃曰。
大丈夫了心当如此。
建中元年
禅坐空谷。
虽野马飘鼓。
星辰凌历。
云云自彼。
我何事焉。
瓦官寺其徒聚谋而请曰。
瓦官寰中之名刹也。
大师江左硕人也。
舍是而不居。
吾属安仰。
始出山居焉。
从人欲也。
无几何。
谓弟子志诚海潮等曰。
吾休矣。
邱井梦电之喻必然耳。
贞元十三年十一月六日丁亥
坐化于瓦官寺律堂。
是月景申
茶毗塔于新亭之后冈。
春秋七十五。
僧腊五十一。
门人临坛者。
有若庐陵龙兴寺明广陵定山寺道兴乡邑寺行铨临淮开元寺澄观九江宝珍寺智满当州彭城惠兴瓦官寺灵津鹤林寺常静天乡寺日耀龙兴寺惠登。
皆津梁后进。
灯烛。
贤七十子而后知仲尼大圣。
睹栖霞弟子得不为师氏名焉。
今宝称领摩诃苾刍众。
坛压庐岳
大江西南。
卓然首出。
若商那之后。
继以掬多。
得不谓释氏之雄乎。
轲夙承宝称之知。
见命叙述。
且曰。
吾得予铭吾大师
吾无恨矣。
文曰。
有晋世家。
地高琅琊
产栖霞兮。
宿殖有自。
许身佛氏。
为释子兮。
结夫缠盖。
惠刃中淬。
谁何对兮。
璞琢金蓥。
潭澄月映。
本清净兮。
尸罗毗尼。
开遮止持。
律师兮。
摄深匡高。
以游以遨。
铿蒲牢兮。
梵行既立。
薪传火袭。
光岌岌兮。
诛李师虔徐彦回敕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二
朕临御以来。
十有四载。
常慕好生之德。
固无乐杀之心。
昨季述等幽辱朕躬。
迫胁太子
师虔是逆贼亲厚。
选来东内主持。
动息之閒。
俾其侦伺。
每有须索。
皆不供承。
要纸笔则恐作诏书。
索锥刀则虑为利器。
淩辱万状。
出入搜罗。
朕所御之衣。
昼服夜濯。
凝冽之际。
寒苦难胜。
嫔御公主
衾裯皆阙。
缗钱则贯百不入。
缯帛则尺寸难求。
六辈同其主张。
五人权其威势。
若言罪状。
翰墨难穷。
若许生全。
是为贷法。
宜并处斩。
少保成国赵正惠公墓志铭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四、《西山文集》卷四五、《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一
嘉定五年九月戊寅日昭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赵公薨,有司以遗奏闻,上震悼,不御朝二日,诏赠少保追封成国公
常考功行,谥曰正惠
某尝执笔太史,获观先朝故事,盖我祖宗以来,优礼近属,凡隐卒崇终之典,视庶姓皆有加。
然考其所以易名者,则与外朝公卿异,非恭、荣、康、僖则修、简、靖、裕而已。
岂皇族不皆任以事,其贤不暴于众人耳目邪?
抑虽多贤,而其德与才卓然可与元老钜臣参时错立者,亦不多有也?
故皇族之谥,忠则仅有,正则绝无。
近时丞相忠定公盖得于仅有,而少保正惠公则得于绝无者也,亦可谓哀荣之尤者矣。
忠定公尝秉大政,决大策,功名之盛,霆震电耀,而正惠公陈力于外,曾未及正庙堂,运枢极,不获尽究于天下,然士大夫以其存否为世重轻者,盖五岳四镇初不见其有运动之迹,于天地间大施行、大变化若不相涉,而屏蔽风气,吐内云雾,盖亦天地之所倚以立者,要不可徒论其迹也。
然则正惠公之薨,而闻之者莫不出涕以悲,其有以哉!
公以淳熙丁未进士福州司户参军,用荐者升从政郎,监行在草料场,江南东路转运司干办公事
又用荐者改宣教郎通判太平州,知饶州,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事。
直焕章阁提点本路刑狱公事,未上,改转运判官
以官籴如旨,升一秩,仍减磨勘,摄安抚使,寻除秘阁修撰,正为安抚使,兼漕事。
龙图阁待制平江府,以治行进焕章阁直学士
居有顷,以显谟阁直学士太平州
以疾丐祠官,除端明殿学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
告老,拜昭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公性简重,不妄言笑。
自少勇于学,以远大自期。
初为户掾,即采古历代与先朝名公之有惠爱及民者,辑为编书置左右,朝夕观焉以自程。
府帅赵忠定公每委以事,度可必尽力,度不可必尽言,忠定公荐其才。
后帅林公枅彊毅难犯,独为公降色辞。
其后提点刑狱辛公弃疾摄帅事,厉威严,轻以文法绳下,官吏惴栗,惟恐奉教条不逮得谴,公终始据正不为屈。
侯官石门乡田赋视他乡特重,公会郡计之嬴足以当其入,乃白帅奏轻之,使与他乡等。
其为干官,前后事两使者,一以尽诚不阿为举职。
使者每欲以亲民荐公,公辄推与同官之贤者,皆遍及乃受荐。
改秩佐郡,郡守雅知公,一郡事悉参决,守不自行一事。
太守至,瞢未相悉,颇疑侵守权,取郡事凡公所参决者视之,纵中经,衡中纬,无一缪戾可指,乃自咎知公晚。
牢城营有逃者,本彊盗也,捕得,守锐欲斩之。
公亟白守,于法,彊盗特贷命而复逃亡,七日不获者斩,今虽彊盗,非特贷命,与法不相应。
守无以夺,逃者得不死。
其知饶州,州民多喜讼,公一见即察其情伪,先谕以理,后裁以法,胜者悦,负者愧,喜讼之俗为少衰。
为州岁入田租十二万,皆输大农,谓之上供,而官兵米月为七千石,皆取给其入之嬴。
其后郡计日蹙,民输官租度支,上供即彊民输钱。
及兵廪不继,乃籴旁郡,军人鹤伺水涯,吏乘为奸,米多湿恶。
公皆正之,俾不复输钱,而官兵之需取之境内,盖有馀而积者数万石。
他岁饥,用以振民,全活甚众。
诸邑积逋,一切蠲之,责可输者,邑皆竞输不敢后。
去之日,百姓缝䌽为旗以送者数十里不绝,肖象于三贤堂祠焉。
江西饥,公为常平使者,是时权臣动兵,悉以常平饷军,在在皆空囷。
公丐钱于朝为籴本,而预度州县积贮与民之不能自食者若干,官籴米以给。
新城亡赖民谬曰贷粮,持梃横甚者,白昼发仓亡所忌,公行部,且檄州县速振赡之,毋启盗端,然后檄巡尉捕首恶正其罪,部内帖息。
转运判官,以所部十一州公量不同,大抵侈入而俭出,乃取文思斛下诸州,禁毋得增损,出内以平。
朝廷岁籴江西米百万,曩时官靳其价,而科抑大家,使先输米乃受直于官。
公先予钱,后取米,民以不扰。
江西,会黑风峒罗世传寇钞郴、衡间,而峒近吉之龙泉
郴、衡,湖南部内州,而吉江西州也。
先是湖南曰必讨捕,江西曰必诱降,贼阳为听命,而首鼠顾望持两端。
公至,则乞与湖南犄角致讨。
峒中粮素乏,并峒之民阴以米资寇,故贼得倔彊山谷间。
公下令有以米予贼者,以军法从事,贼乏食,始乞降。
明年夏青草峒寇作,亟遣兵平之。
至秋李元砺寇郴,陈廷佐南安,而黑风贼阴相连为梗,两路兵寡弱,数合战,数不利。
公累疏求济师,诏遣池州副都统许俊提兵趋龙泉
公劝其持重养威,勿争锋。
湖南使人来议夹攻,郴吏何光世能道贼恃险连衡状,且谓可以计破,难以力碎。
公曰:「即如汝所言,当先诱罗世传、李砺自赎,砺获则世传孤,亦可缚也。
二寇得,陈廷佐在吾目中矣。
汝能往说世传,使自归否」?
光世曰:「能」。
即以光世送许俊,乃以缗钱二万犒其军。
越二日,诏公移守辅郡。
公抗疏乞留讨贼,不许。
而是峒寇次第平,悉如公言。
其在平江,覈财用出入而削凡浮费亡艺者。
郡多舞文吏,公至未及岁,苗薅发栉,官寺以清。
其为太平州,则朘折帛价使轻,蠲榷酤额使少,曰吾知其厉民久矣。
公在平江已病,至是病益侵,累章丐閒,天子犹惜公去,得请未行,遂薨于州
七年五月壬申,葬于平江府吴县穹窿山之原,享年五十有八。
公讳希怿,字叔和艺祖皇帝元子燕王德昭八世孙也。
曾祖子坚,故左班殿直赠太子少保
曾祖妣周氏,赠永固夫人。
伯仁,故武翼郎赠太子少保
祖妣周氏,赠荣国夫人,继张氏,赠申国夫人。
师虔,故保义郎,累赠太子少师
妣林氏,累赠昌国夫人
少师四子,公其仲也。
配洪氏,惠国夫人
子男三人:与悊,承务郎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登辛未进士第
与勤、与恩,并国子监进士
女三人,未行。
公慈爱宽和,出于天性,自少傅以来,乐善好义,至公而弥笃。
志所欲为,不问力之不足;
力所可为,不计家之不足也。
任料场时,门官物故,贫且无子,公为率同官办后事遣以归。
得节过家,悉奉馀以振亲旧,凡内外族姻昏嫁之不及时者,每任为己责。
其贫不能自存或丧不能举,佐之不遗馀力。
盖皆发于恻隐之心,而非有所为而为之也。
居官廉介自持,惜官物如己物。
自奉俭质,一裘不易至十馀年,食不兼馔,内无声色,不喜珍玩,自小官以至通显如一日,不知而见之者,以为寒士也。
喜读上蔡谢公《论语说》,有会心处,故于处己接物,优游和平而不犯。
燕居家庭,未尝厉色辞,而矩度整整,兄弟间友爱备至,择士之贤者与子弟处,读书为文,躬自督课,以故诸子皆崭然自立,遂世其科。
公与人交诚以尽,每自谓见人为善,虽疏亦亲,如察其非正,虽邻弗觌。
所至究心民事,日常五鼓兴,冠服拜家庙,即出视事,终日不倦。
尝言:韩忠献勋业名位可谓盛矣,犹躬簿书之劳,以为俸入万钱,不敢自暇,吾复何德,遽求安佚!
或雨旸少愆,即容色愀然,饮膳为减。
江西旱,公祷于麻姑山,焚香既退,盛服假寐,若见云气蜿蜒,如龙自神所而升,遂大雨,人谓精诚所召云。
政事本于明恕而不为姑息,体国忧民,一心拳拳,勤劳尽瘁,以至成疾。
其在当涂,病中犹躬行劝课,综理细务。
大阅,自力而起,曰:国之重事,不可不亲也。
捐馆前三日,尚涉笔书判。
病亟,却药不肯服,曰:吾蒙上恩至此,年将六秩,死复何憾!
无一语及其私。
将薨之夕,有大星陨于郡西十里外。
呜呼,迹公行事,所谓正且惠者,非耶!
始公在闽,受知于忠定公
忠定既以谪死,谗波滔天,士大夫能诋忠定为不忠者踵相蹑进用,一时知名士,坐党论斥逐亡虚日,凡权臣意指所乡,谁敢违者?
公独荐忠定之子、今江西漕崇宪,曰此贤相子也,举天下之祸福不足以动其中而易其所守,非正能如是乎?
昔周有公旦、公奭,以同姓之亲股肱王室,后世所仰慕者莫先焉。
忠定公戮力国事,庶几乎!
正惠平生每以前哲自励,而用不克究,中道以殁,君子惜之。
然其仁足以庇民生,忠足以利社稷,遗爱馀烈,久而见思,虽周人之于甘棠,曾不是过。
故公之告老,纶言褒锡,称其有召公分陕之风焉。
维圣天子知公之深,生则寄以藩维,没则宠以节惠,扬休千载,为宋名臣,宜有声诗,铭著盛德。
其孤以命某,不得辞。
铭曰:
天佑我宋,子孙千亿。
有拔其群,如旦如
忠定之忠,正惠之正。
他人所难,矧曰同姓!
三百年间,维二宗臣。
曰正曰忠,馀莫与伦。
抑抑成公,天赋全德。
如玉之温,如弦之直。
望其容貌,山泽之臞。
观其被服,环堵之儒。
孰知其力,可与任重。
见义直前,贲育非勇。
天子曰嘻,此予宗英
玉节菟符,四方是营。
番川之阳,大江之浒。
穆然祥风,膏以时雨。
有猘于崄,既暴且狂。
公如不闻,徐阨其吭。
堂堂三吴,地大物众。
坐镇如山,声气弗动。
天子曰嘻,毋久烦公。
往莅姑孰,其宁厥躬。
公拜稽首,官有常职。
俸日万钱,臣敢弗力!
民虽有瘳,公则已瘁。
维其真心,之死靡悔。
大星西流,当宁震惊。
悯册诔章,极其哀荣。
谓仁必寿,胡止六帙?
百世之名,则如皦日。
穹窿之,为今甘棠。
勿剪勿摧,正惠所藏。
后洞山口晚赋 南宋 · 朱熹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日落千林外,烟飞紫翠深。
寒泉添壑底,积雪尚崖阴。
景要吾人共,诗留永夜吟。
从教广长舌,莫尽此时心。
筠州洞山普利禅院传法记景祐五年正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武溪集》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近世分禅、律为二学,其所居之长,禅以德、律以亲而授之。
以德者选于众,而归之者亦众。
夫言德者,非世所谓德也,以其等空妄、超渐次、出死生,可以为天人师者耳。
故祖祖孙孙,称佛嗣焉。
筠之望山曰新丰,洞有佛刹曰普利禅院唐咸通中悟本大师始剪荆而居之。
悟本得心印于药山俨得于云岩晟得于石头迁得于青原思,思得于曹溪能,是为六祖
释迦如来二十九世而至达摩传中国,五世而至曹溪,又五世而至悟本,凡三十九世矣。
悟本之即世也,得法而去者,道全中山道虔居青林,相继来嗣之。
悟本又传曹山寂传道延,居鹿头。
道虔卒,鹿头又续之。
鹿头延卒,其门人惠敏袭之。
惠敏卒,嗣和尚自净业来继之。
李氏之称国主也,觉海尊师启大道场于金陵之报恩,其嫡曰文坦,被黄纸诏书,赐号大沙门,来统之。
云门真禅师之上足曰清禀,亦奉主命来后之。
卒,而豫章彦闻因之。
及彦闻而衰矣,辄以院付其徒,檀越不可,乃疏请九峰守诠绍之。
九峰亦本境之名蓝也,移法席至是山。
五年,复为庐山栖贤所请而去。
曲江晓聪传合淝自宝又传曲江,绳绳兴之。
师得法于黄梅,与皆云门之嗣孙,自悟本,或绝或承,凡十三代。
徙栖贤,黄檗,自已上,皆终焉。
悟本讳俍价越州诸暨人姓俞氏,年十二,师事五泄
二十一,受具于嵩山律师
慕南宗之学,南游江湘,得云岩而事之终其身,毕丧而后去。
武宗之诏,遂民服隐于箕州
宣皇御宇,乃复僧仪,南至高安之所丰洞,邑豪雷衡之山也,见其泉石幽奇,乃曰:「此大乘所居之地」。
言于雷氏,雷氏施之。
初,山多蛇虎,师庵居一宿,蛇虎尽去,至今山无虎焉。
留居十八年,名声四传,来学者五百馀众。
坐谈立悟,虚来实去者,不可胜数。
名闻京师,天子赐咸通广福寺额并一钟焉。
寻以咸通十年三月顺世。
先期其日,期至而去,徒众环泣,师瞑而复觉曰:「心无所依,是真修行,何有悲喜?
勿惊吾也」。
为斋七日,乃具师食讫,沐浴安坐,歛容而化。
葬于山之阳,敕谥悟本大师,塔曰惠觉之塔。
师能攻苦率众,衣无䌽,卧无褥,炉无炭,室无烛,故后世以简约相承焉。
集《大乘经要》一卷,行于世。
中山全姓宣氏,常州人,以其尝居隽水之中山,故号中山和尚
中和二年镇南节度使钟传实召以来。
景福二年,避寇于分宁制置戴尚书迎居龙安院,明年坐亡于龙安,归葬寺之东。
青林虔姓陈氏杭州馀杭人,初谒悟本悟本曰:「此子向后走杀天下人」。
广明初南郑,遇贼巢之乱,驾幸梁、洋,时有中贵人姓第五者,见师,瞻视良久,曰:「此是法王,非同龙象也」。
自汉东之青林,亦钟镇南召之。
天祐元年灭度,门人录其语三百节,为《玄机示诲集》。
鹿头延姓刘氏,福州长乐人江南武义二年,自鹿头至,凡三年而示寂,全身瘗于寺南,赐谥洪果大师,塔曰惠光之塔。
姓李氏华阳人,从洪果来,及其终而代焉,保大六年,迁化。
姓周氏,同郡高安人金陵召见,深加信重,乾德二年顺寂,塔于惠光之北。
坦姓吴氏,建州建阳人,李主以其国命命之,凡四年而终。
姓李氏泉州仙游人,李主召入澄心堂,集诸方语要,凡十年,又俾来继坦焉。
彦闻以疾而间其位,故衰,凡三年而卒。
金陵人,自九峰来居,五年,大壮其栋宇而新之。
既赴栖贤之请,以首座聪嘱檀那及其众,众从之,请于州,州从之。
姓杜氏大中祥符三年,实应是命,于山之东北,手植可万株,凡植一株,坐诵《金刚经》一卷。
自称栽松比丘,今号其地为金刚岭云。
临终而让,如之始。
之终也,遗诫于其众,无服衰绖,哭泣吊慰,一切绝之。
其寺之再兴也,始缉之,又能经纬,至宝而纪纲大备焉。
姓吴氏,开堂十六年,未尝出院门,自江湖之南及岭之南,二十馀州闻其名者,岁奉钱共数十万以供其堂,其为人信向如此。
种杉万株,皆手自培斸。
同郡有黄檗山某院,唐裴丞相休之功德院也,岁入丰而主者侵牟之,众食不足,思有德者为之长。
景祐四年,自太守而下,列名请其行,又俾其自择人而付之,得焉。
黄檗未十日,四方至者仅百人,盖其道可师者邪。
姓某氏,亦能守宝之规而不敢加焉。
某上书失职,来是郡,得其传法之次叙而记之。
景祐五年龙集戊寅正月日记。
西岭后洞山 南宋 · 张栻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西岭更西路,云岚最窈深。
水流千涧底,树合四时阴。
幽绝无僧住,闲来有客吟。
山行三十里,钟磬忽(原作匆,据缪刻本、康熙本、四库本改)传音。
元晦后洞山口晚赋1167年11月13日 南宋 · 张栻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衡山
石裂长瘦,山围野路深。
寒溪千古思,乔木四时阴。
更得寻幽侣,何妨拥鼻吟
笑看云出岫,谁是(缪刻本、康熙本、四库本作似)此无心。
恭谢天地于大庆殿大赦改嘉祐元年嘉祐元年九月辛卯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三、《宋朝事实》卷四、《宋会要辑稿》礼五四之九(第二册第一五七六页)
门下:朕缵承基绪,统御幅员,总揽万机,周旋三纪。
思守文之尤重,念居上之至难,或未明而衣,或既旰乃食,惟正人是用,惟公论是稽。
恬然过勤,举不知困。
比春云始,平履忽亏。
高明之博临,膺厚顺之丕拥。
宗社降福,士民输忠。
眇眇之躬,遄臻于绥乂;
便便之政,率遂于讲修。
虽属水潦搆灾,河流移道,眷言万国,咸克妥安。
邦经所繄,朕力何有?
亶兹循省,弥用战兢。
凛戒期,农收毕务,诞询故事,参绎前猷,约郊壝之仪,严路廷之制。
师虔巩,物品晏清,祗罄诚忱,洁伸款见。
上以答本元之开佑,下以蕲生聚之乐康
通明灵,交示肸蚃,宜与兆庶,共均休嘉。
式覃涣汗之恩,仍易纪年之号,以孚神贶,以顺物宜。
可大赦天下,宜改至和三年嘉祐元年
于戏!
崇配侑之经,所以迪宣纯孝;
布宽仁之法,所以昭格大和。
先朝茂规,有国常典,更赖明廷百辟,皆谨乃官,率土群黎,各安其业。
康助盈成之化,永跻仁寿之风。
张丞相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八六、《跨鳌集》卷二三
某尝闻百千法门,本无差别,河沙妙用,岂有异同?
人与非人,性相如一。
众生错乱,为境所惑,一沤起处,目为全潮。
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苟能圆融和会,不与物迁,视彼与我等,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泯绝妄缘,即如如佛。
恭惟相公虚光独耀,觉性具存,迥脱根尘,了绝知见。
凡所谓雕墙潭府,高牙大纛,呵前拥后,妓奴舞僮,使令便辟,俯伏趋走,多色伎俩,此皆幻相。
于本来湛静之体,了不相应,既已自利,亦欲利他。
世固无西天。
多罗谶可以前知,而明珠水镜,应物现形,自无臬碍。
且以全蜀千里,三峨之秀,九江之清,其先腾而上者,不知几万由旬。
自汉到今,人材出兴,晶明奇特,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王褒、子云之智慧,何武、相如之辨才,君平、仲元之行业,谯周、子昂之多闻,俱得第一。
彼皆具正法眼藏,得涅槃妙心,神通运用,足以尊主庇民
当时之狗监、牧守能诵其赋,传其书,力推其人。
数千百年,风谊寥落,借如有相如,人亦不识其字;
子云书,人亦不贵其学。
士之志节高于须弥者,化为微尘,气魄断尽,历殑伽沙劫,叹惜未有穷已也。
重念吾属识性有限,人伦藻鉴如郭有道、裴行俭者,才一二数,而宗门印證,何其多也?
六祖谓让曰:「他日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
其后果有寂子。
龙潭称德山亦云:「他日孤峰顶上立吾道」。
沩山称德山云:「将来有把茅盖头,骂佛骂祖」。
洞山言云居云:「此子已后,千人万人把不住」。
黄檗临济曰:「汝已后坐断天下人舌头」。
盘山称普化云:「此子向后,如风狂接人」。
在忠国师称丹霞云:「三十年后,觅此子也难得」。
在前洞山后洞山云:「此子已后,走杀天下人」。
在龙牙谓天台云:「汝向后自会在片言之发,如矢中的」。
凡所肯可,若九鼎大吕,他时云为,竟入先料,非龙门、月旦、山公启事之比。
其精谛确密,过吾属远甚,是事且置。
伏念某以言语文字触突狂见,得罪流浪,选调洄洑,凡二十年。
其本有之,虽无成亏,幸今仆射相公调赞元化,为天人师策,百工尽待炉锤之赐。
值遇之难,愈于佛出道德嗣似,何啻灯传烁迦罗眼。
通身皆是西南之士,愿备扫门之役,垂手接引,宜有半个人。
悟无尽妙义,直取凡庸,授以梵位,似未为过。
性地可指,衣钵不传,得法无心,事不获已。
尺书陈情,干冒钧席,某下情无任俯伏战汗。
鹿门灯禅师建炎元年五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石门文字禅》卷三○
维皇宋建炎元年岁次丁未五月庚寅朔二十日,特叙复僧某,谨以茗果之奠,敢昭告于灯公禅师之灵:明安宗风,续佛寿命。
几绝而存,至师大振。
芙蓉东去,随至磻阳。
如道吾智,而有石霜
定惠既化,迁住鹿门
青林虔,而继新丰
虽牧万僧,如数三四。
观其规模,宝觉是似。
重和改元,发僧宫寺。
褦襶之师,包羞惜死。
谄谀之极,遂拜黄冠。
师笑视之,泚其面颜。
苏岭之下,宝坊幻出。
何以致之,盖其愿力。
既孝其师,又悌其兄。
有光丛林,不负佛恩。
凛然风神,今成万古。
薄奠在盘,泪落无所。
后洞山口晚赋(按:此诗两见《南轩集》:一为卷四,题作《由西岭后洞山路》,前四句不同,一为卷七,题作《和元晦后洞山口晚赋》,末四句不同。) 宋 · 林用中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西岭更西路,云岚最窈深。
水流千涧底,树合四时阴。
更得寻幽侣,何妨拥鼻吟
笑看云出岫,谁似此无心。
宋故朝奉知府寺丞赵公圹志宝祐二年八月 宋 · 赵孟壆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九、《吴兴金石记》卷一二、同治《湖州府志》卷五○
先父讳与㤂,字德宽,世居处之青田,太祖皇帝元子忠懿王九世孙。
曾祖伯仁,赠太师
妣周氏燕国夫人、张氏楚国夫人
祖讳师虔,赠太师信国公
妣林氏赵国夫人
父讳希□,□□郎转奉议郎
母陈氏、鲍氏、闻人氏,并封安人
先父生于淳熙甲辰三月二十五日
嘉定三年,举浙漕。
五年,以季父希□郊恩奏补□□郎、监绍兴府支盐仓。
宝玺覃恩,转承奉郎
十六年,秩满,监绍兴府诸暨县□□镇,转承事郎
皇上登极覃恩,转宣义郎
宝庆元年婺州义县五月,丁继母闻人氏忧。
二年十二月丁奉议公忧。
绍定二年三月服□,知庆元府鄞县
慈明庆寿恩,转通直郎
三年,转奉议郎
端平元年,差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
二年,转承议郎通判绍兴府,借绯。
会从弟与󰦛为两浙转运判官,以嫌去,差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
阅岁,除太府寺簿
嘉熙元年,迁寺丞,转朝奉郎
是岁冬,主管台州崇道观
二年,添差通判广德军
嘉熙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疾,终于季父之赐第,暨朝命权发遣肇庆府,则不获拜矣。
呜呼痛哉!
享年五十有六。
先妣陈氏,先十五年卒,葬安吉武康奉□北坞,赠安人
继妣□氏,世永嘉,累封安人,曾祖讳露,祖讳浩,父讳元德,生于淳熙丙午闰七月初十日
后十二年,淳祐庚戌十二月十四日,卒于临安府,享年四十有五。
子一人孟壆,先父遗泽奏补将仕郎
先是,继妣以淳祐十年十一月十三日壬辰奉先父柩葬于馀杭县石濑东山
既六年,壬子十二月二十二日壬申,不肖孤孟壆奉先安人并窆,而阴阳家病之。
孟壆迫痛罔极,□季父与󰦛重悯先父没无宁兆,以石斗坞畀不肖孤,爰卜宝祐甲寅八月二十六日丙申,奉二柩合祔焉。
谨书世系及平生出处岁月,刻石而纳诸圹。
孤哀子孟壆泣血谨志。
朝奉郎□知安吉州武康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军正胡居仁填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