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曜日颂 唐 · 全豁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当机直下现前真,认诗之徒未可亲。
本色先陁如仫椤,岩头松桧镇长新(见《祖堂集》卷七。)
重兴岩头碑 南宋 · 舒琬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七
崇阳县西南行五十里,有山曰岩头,实为德山真子清严禅师全奯道场也。
山有二岩:一曰罗汉,峻拔幽夐,非梯崖不可入;
一曰宝陀,上圆而下平,苍壁抱合,状如庵庐。
深五十尺,其广亦如之。
前若立屋,以为堂室之限,地方正与岩口等。
合中外可容数百众。
讽诵梵呗,谷虚而应,宛然撞钟击磬。
旧曰石崖山院,号资国
本朝治平初元,改锡今名。
中间禅律更易不定,以故无显者出。
淳熙己亥,主僧法臻嗣学清严,裴徊四顾,仅见古殿如鲁灵光。
披荆而进之,狐兔虎狸据为窟宅。
慨然曰:「非大福德者,恐未能起此废」。
遂下山,访若人者以补处之。
洎到黄龙,一见典藏僧如暖,与之语,大喜曰:「吾将以岩头诿子矣」。
暖不许。
归谒县大夫留君清卿、郡将检详丘公崇,奉疏牒,且率道俗数十人挽之来,暖犹有难色。
臻曰:「空岩老屋数椽,诚不足以相辱,得不为清严一动心乎」?
暖不得已就法席,钟鱼寂莫,院虽有田,旧令尹王君溉碑其籍而初未尝耕也。
师谓其徒曰:「古人拈一茎草建大法幢,安有遗址岿然而不可以中兴乎」?
愿力感动,檀那云集,首定华严堂,且作善知识五十三颂。
宗旨既扬,法堂草净,倒用祖师之印,游戏世谛之场。
于是百役齐举,募殿阁,营香积,创经藏,新卢隐堂。
惟云堂雄杰,独殿众作。
经始于淳熙辛丑之夏,落成于绍熙庚戌之冬,馀无一不就绪。
师□得道净慈水庵师,一为维那僧。
重华帝玩意禅悦,尝召径山心潜、灵隐慧远、净慈、师一、中竺、中仁入侍。
净慈入见,有旨互相问答。
师问中竺:「见身圆月相,以表诸佛体,说法无其形用辨的」?
竺顾眄良久。
进云:「何不答话」?
竺曰:「汝问阿谁」?
师云:「中竺长老」。
竺云:「已答了也」。
师云:「金龙连玉马,大地尽阳春」。
竺云:「尔向什么处去」?
师云:「法法不隐藏,古今尝堂堂」。
竺云:「且喜领话」。
师云:「龟毛拂子衲僧冤」。
竺云:「两重公案」。
师云:「岩头跨德山门,便问是凡是圣。
山震威便喝,头便礼拜,意旨如何」?
竺云:「此话盛行」。
师云:「喝下铁围山倒走,草偃风行四百州」。
竺云:「不妨快活」。
师云:「缩却舌头」。
竺云:「灵利衲子□□」。
上喜□□□□仍赐以御用器。
淳熙乙未四月八日也。
是时,余侍先君官行在所,尝遇师西湖,叙乡曲之好,迄今□□□复见师于岩头□□为之叹惋。
先□俗传清严有云:「冬笋成竹,吾再来矣」。
师未至之,出尘塔前,忽有是瑞,故寒湲□诗刊□□,有「雪满新篁,此道重光」之句。
继有自雪峰清严画像来者,蓬发虬髯,师貌甚与类,人益信其夙契也。
师属予为□造记,因为□其道业及所以不偶然于岩头者云。
从事郎、鄂州崇阳县四明舒琬记,承直郎、充总领湖广江西路财赋所干辨公事史涓书,修职郎鄂州崇阳县主簿都梦与题盖。
绍熙二年正月,典藏□□维那如□知事慧坚、住山传(下缺)承议郎、知鄂州崇阳主管劝农营田公事、赐(下缺)朝奉郎通判鄂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刘光祖督修。
大中大夫集英殿修撰、知鄂州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使莆田县开国伯食邑(下缺)
按:同治《崇阳县志》卷一二,同治五年刻本。
徐提刑(敦济)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
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
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如水上放葫芦,拘牵他不得,惹绊他不得。
古来有道之士,得之向生死海内,头出头没,全体受用,无欠无馀,不见有生死尘劳之状。
如析旃檀,片片皆是,将甚么作生死尘劳?
生死尘劳从甚么处起?
收因结果时却向甚么处著?
无著处,则佛是幻,法是幻,三界二十五有十二处十八界空荡荡地。
到得这个田地,佛之一字亦无著处。
佛之一字尚无著处,真如佛性菩提涅槃何处有也!
傅大士有言:「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
学道人理会,不得一向去」。
古人入道因缘,上求玄求妙求奇特觅解会,不能见月亡指,直下一刀两段。
永嘉所谓「空拳指上生实解,根境法中虚捏怪」。
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尘劳中,妄自囚执,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不见岩头和尚有言:「汝但无欲无依,便是能仁」。
都来只有一个父母所生底肉块子,一点气不来,便属他人所管,肉块子外更有甚么?
把甚么作奇特玄妙?
把甚么作菩提涅槃?
把甚么作真如佛性
士大夫要究竟此事,初不本其实,只管要于古人公案上求知求解。
直饶尔知尽解尽一大藏教,腊月三十日生死到来时,一点也使不著。
又有一种,才闻知识说是事,又将心意识抟量卜度,云若如此则莫落空否。
士大夫十个有五双作这般见解。
妙喜不得已向他道:「尔未曾得空,何怕之有?
如船未翻,先要跳入水去」。
见伊不领略,不惜口业,又为打一上云:只这怕落空底,还空得也无。
尔眼若不空,将甚么观色?
耳若不空,将甚么听声?
鼻若不空,将甚么知香臭?
舌若不空,将甚么尝味?
身若不空,将甚么觉触?
意若不空,将甚么分别万法?
佛不云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乃至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及佛所说之法,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及说此法者听此法者,作如是说者,受如是说者,皆悉无有。
得如是了,唤作空耶?
唤作不空耶?
唤作佛耶?
唤作菩萨耶?
唤作声闻耶?
唤作缘觉耶?
唤作菩提涅槃耶?
唤作真如佛性耶?
道我聪明灵利不受人谩,试向这里定当看。
若定当得出,止宿草庵且在门外,若定当不出,切忌开大口说过头话。
大丈夫汉决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一等打破,面皮性燥,坚起脊梁骨,莫顺人情,把自家平昔所疑处贴在额头上,常时一似欠了人万百贯钱,被人追索,无物可偿,生怕被人耻辱,无急得急,无忙得忙,无大得大底,一件事方有趣向分。
若道我世间文字至于九经十七史诸子百家,古今兴亡治乱,无有不知,无有不会,只有禅一般,我也要知,我也要会。
自无辨邪正底眼,蓦地撞著一枚,杜撰禅和,被他狐媚,如三家村里传口令,口耳传授,谓之过头禅,亦谓之口鼓子禅。
把他古人糟粕,递相印證,一句来一句去,末后我多得一句时,便唤作赢得禅了也,殊不肯退步。
以生死事在念,不肯自疑,爱疑他人。
才闻有个士大夫要理会这事,先起无限疑了也,谓渠要做美官,又有声色之好,如何办得这般事。
似这般底比比皆是,无一人真实把做一件未了底事,昼三夜三,孜孜矻矻。
里饭里,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宾客相酬酢处,办公家职事处,了私门婚嫁处,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举觉底时节。
李文和都尉在富贵丛中,参得禅大彻大悟;
杨文公参得禅时,身居翰苑;
张无尽参得禅时,作江西转运使
只这三大老,便是个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底样子也,又何曾须要去妻孥、休官罢职、咬菜根、苦形劣志、避喧求静,然后入枯禅鬼窟里作妄想方得悟道来?
不见庞居士有言,「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铁牛不怕师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
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人亦不惊。
心境只这是,何虑菩提道不成」?
在世俗尘劳中,能不忘生死事,虽未即打破漆桶,然亦种得般若种智之深。
异世出头来,亦省心力,亦不至流落恶趣中,大胜耽染尘劳不求脱离。
谓此事不可容易,且作归向信敬处,似此见解者不可胜数。
士大夫学道,与我出家儿大不同。
出家儿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一瓶一钵日用应缘处,无许多障道底冤家,一心一意体究此事而已。
士大夫开眼合眼处,无非障道底冤魂。
若是个有智慧者,只就里许做工夫,《净名》所谓「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怕人坏世间相而求实相」,又说个喻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
若就里许,杨文公、李文和、张无尽三大老,打得透其力,胜我出家儿二十倍。
何以故?
我出家儿在外打入,士大夫在内打出。
在外打入者其力弱,在内打出者其力彊。
彊者谓所乖处重,而转处有力;
弱者谓所乖处轻,而转处少力。
虽力有彊弱,而所乖则一也。
方外道友徐敦济,乃妙喜三十年前夷门道旧,才一邂逅,便以此道相期,与令弟敦立时时来圜悟先师处,激扬个事,决欲腊月三十日四大分散时,要得这一著子有下落,非他人要资谈柄。
绍兴初予住径山,因持钵吴门,再得一见。
二十年复在鄂渚相遇,因以此轴求指示。
信意一挥写至此,不知前面所说何事,而一轴已终。
千说万说,直说曲说,只是为徐敦济生死疑根未拔,只教就未拔处,看个话头。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州云:「无」。
行住坐卧但时时提掇,蓦然喷地一发,方知父母所生鼻孔只在面上。
勉之勉之。
太虚居士邓直殿伯寿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五、《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三
利根上智之士,身在富贵中而不被富贵所折困,能于富贵中作大饶益利乐有情,非夙愿力则不能如是信得及。
既信得及,当于信得及处乘自愿力随缘应用,则自然头头上明,物物上显矣。
昔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入一切诸佛谁卢遮那如来入身三昧。
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于法界示众影像广大无碍,同于虚空法界海旋,靡不随入。
出生一切诸三昧法,普能包纳十方法界。
三世诸佛智光明海,皆从此生。
十方所有诸安立海,悉能示现。
含入一切佛力解脱诸菩萨智,能令一切国土微尘,普能容受无边法界,成就一切佛功德海,显示如来诸大愿海。
一切诸佛所有法轮,流通护得,使无断绝。
如此世界中,普贤菩萨于世尊前入此三昧,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微细无碍,广大光明,佛眼所见,佛力能到,佛身所现。
一切国土及此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刹,一一刹中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佛,一一佛前有世界海微尘数普贤菩萨,皆亦入此一切诸佛谁卢遮那如来入身三昧。
从三昧起时,在会听法之众皆获此三昧,皆得此三昧力,无不被其饶益者。
太虚居士伯寿,身处富贵,又与常人不同,日侍至尊,所闻所见皆不可思议事,与普贤菩萨于如来前入谁卢遮那入身三昧又何异哉?
但恐中忘此意,十二时中不能照管微细流注,恃恩凌铄于人,则不相当也。
诸佛出世,祖师西来,亦无一法可以传授
何以故?
有传有授,是无明法,是有为法,非智慧法,非无为法。
岩头和尚有言:「若以实法系缀人,土亦难消」。
南印土,彼国之人多信福业,十四祖龙胜特往化之。
彼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
龙胜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
彼曰:「佛性大小」?
龙胜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死,不死不生」。
此乃直示心要也。
彼一众闻之,皆悟正理。
然悟在当人,不从他得。
前所云「诸佛出世祖师相传皆无实法」,便是这个道理也。
佛法无多子,久长难得人。
伯寿正是春秋鼎盛之时,于日用应缘处能自警觉,回世间恶业底心,要学无上佛果菩提,非百劫千生曾承事无边诸佛诸善知识熏习般若种智,则不能如是精进,如是清净,如是自在,如是正直,孜孜矻矻以此人大事因缘在念。
既有是心,莫管得在何时。
若卒讨巴鼻不著,但只看个古人入道底话头。
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州云:「庭前柏树子」。
僧云:「和尚莫将境示人」。
州云:「我不将境示人」。
僧云:「既不将境示人,却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州只云:「庭前柏树子」。
其僧于言下忽然大悟
伯寿但日用行住坐卧处,奉侍至尊处,念念不间断,时时提撕,时时举觉,蓦然向柏树子上,心意识绝气息,便是彻头处也。
前所云普贤菩萨于世尊前,入谁卢遮那如来入身三昧,从三昧起,在会诸菩萨皆获是益。
伯寿于至尊前,亦时时入是三昧,忽然从三昧起,其益与普贤菩萨无二无别。
勉之不可忽。
偈颂八十七首 其七十五 南宋 · 释慧开
 押尤韵
铜沙锣里满盛油,故国山河在眼头。
试向凤凰台上望,长江无日不东流(举僧问岩头和尚:浩浩尘中如何辨主?岩云:铜沙锣里满盛油)
真觉真赞 其二 南宋 · 释慧空
德山师之师,岩头师之友。
有是师,有是友,而负一千五百人善知识之地,而于法道大成也宜矣。
至若开雪山,则忠懿闽王为之檀越。
办众事,则兴圣国师为之服勤。
定其宗,则有云门偃
正其派,则有玄沙备
自馀棱展劲孚,鹅湖镜清流,皆分光四海,若揭日月。
呜呼盛哉,瞻之仰之。
杀人老贼面前,球子井赃捉获。
冒雨游伽利Karli佛洞汪德迈背余涉水数重,笑谓同登彼岸,诗以记之。用东坡白水 现当代 · 饶宗颐
 押词韵第一部
夏坐已终雨犹纵,天公于客颇愚弄。
平畴无际交远风,众流截断齐奔洞。
地湿欺人脚陷泥,波翻逞势马脱鞚。
赖彼应真力渡水,深厉浅揭情何重。
山前红碧纷夺目,林底龙蛇招入瓮。
乍悟虚空山嶷然(传灯录:“慧明禅师云今天台山嶷然,如何得消殒去?”),尚喜雷风心不动
窟中佛像百丈高,气象俨与天地共。
参禅精意解救糍岩头禅师语,见宗鉴法林。),闻道痴人强说梦。
江花微含春山笑,归路又劳秋霖送。
身外西邻即彼岸,悟处东风初解冻。
可有言泉天半落,顿觉慧日云间涌。
老聃旧曾化胡来,道穷何必伤麟凤。
岩头禅师甘贽居士 南宋 · 释梵琮
 押齐韵
安居俗舍太无稽,黑白分明类不齐。
谩向人前露针线,赚他女子与夫妻。
降旨免甘肃本年额赋并积欠诗以志事乾隆丁丑 清 · 弘历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六
西陲兵未罢,戡乱非得已。
储胥发官帑,讵肯征闾里。
究之出诸民,岂如无事美。
去年纵蠲赋,今复新正矣。
地瘠贫民良,施恩宜在此。
正供全豁,宽心勤耒耜。
积欠免历年,奚用愁留抵。
靖外先安内,化日春风里。
恭和御制降旨免山西前岁民欠诗以志事元韵 清 · 钱大昕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潜研堂诗集卷五
迓釐礼中台,问俗溥宏惠。
正供减今年,温纶宣德意。
载咨司农臣,重稽格外例。
往者值偏灾,曰惟单阏岁。
民欠权倚阁,为轸硗瘠地。
兹来全豁除,十行诏遐暨。
雁门功德峙,汾水恩波逮。
祝圣转金经,佛日四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