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柳枝歌三首 其一 明 · 朱有燉
押支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二(上)
(白居易《杨柳枝》云:"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宣宗朝,乐工唱此词,遂令中使取二株植于苑中。予于洪武年间至长安,寻访永丰坊,乃在陕西城内东两街,尚有垂杨,柔枝拂地,爱而赋之。)
苏小门前万缕垂,白家园内两三枝。
听歌看舞人何在,惟有东风展翠眉。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二 唐宣宗 明 · 孙承恩
法无偏颇,志尚勤俭。
惜赏慎官,好贤纳谏。
我思大中,亦汔小康。
忌刻害治,卒以弗昌。
天华宫用甘泉韵 明 · 王渐逵
押阳韵
蓬莱古仙阁,天华闻妙香。
两涧流石髓,一歃充饥肠。
我爱轩辕生,卜筑山之阳(天华宫乃轩辕生所建。)。
时主不能致,浩然天一方(唐宣宗召轩辕生至,恳辞归山。)。
至今御园柑(轩辕生六月献柑于宣宗,因赐名御园,今柑由在。),犹复栖鸾皇。
昔我往从之,铁桥亘且长。
朝宴夜乐洞,夕宿金沙(金沙洞名。)庄。
烟霞驻羲望,倒景怜清光。
安得谢世人,山中日相忘。
同循州车世之咏一长命人得轩辕集(唐轩辕集隐居罗浮山,年百余岁。宣宗召问之,对曰:“彻声色,薄滋味,哀乐不过,德刑无偏,尧、舜、禹、汤皆登上寿者,用此道也。”善饮酒,百升不醉。夜则垂发盘中,酒沥沥而出。有《太霞玉书》,习神仙事)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荒涂纡逸轨,抗手问轩辕。
独有玉书要,空留金阙恩。
韬精竹叶酒,散发扶桑暾。
客自罗浮至,应知羽士魂。
水西行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十五
水西寺为黄檗道场,尝致碧鸡、玄虎。又传唐宣宗龙潜处,李太白数尝游咏。甲午春,吾宗学博、元引觞予其上,故人程翼苍庶常在焉。坐俯芳洲,桃花万树。饮酣,二君举杯属曰:「此山以太白名,今复有尚白,其可无以示来者?」乃作歌留寺壁去。
我来泾溪一月住,风雨不识水西路。
乍晴鼓枻逐轻鸥,山寺溪光杂烟雾。
此地当年帝子宫,层岩古木纷巃嵷。
灵锡飞来黄檗住,春风吹遍桃花红。
桃花落尽芝草长,碧鸡昼叫空山响。
万家烟火远参差,一叶渔舠自来往。
乍看疑是网川游,重忆潇湘杜若洲。
钓鱼台下浮青玉,秋霜阁畔思貂裘(有刘遗民钓台。太白诗:「五月思貂裘。」)。
白也诗无敌,遂使山川破岑寂。
我亦能清歌,复留数字镌绝壁。
五松院,三生石。
安知今日后游人,不是当年旧李白。
同紫屏偕闽中诸子游水西寺即事(有上、中、下三寺。) 其二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田间诗集卷第十二
竹树遮门一径深,楼台仿佛见丛林。
寺碑每记宣宗迹(寺为唐宣宗潜龙处。),山志多传供奉吟(太白诗最多。)。
丹井甃存僧罕汲(葛洪井。),赏溪流改吏何心(僧言赏溪本在山下,为邑令改而东,恐不然也。)。
客来想像秋霜阁,乱石崩崖无处寻。
过万安桥(此诗又载台银本《半崧集简编》。) 清 · 章甫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据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的钞本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及台银本《半崧集简编》进行参校。此诗又载台银本《半崧集简编》。 创作地点:万安桥
山川大类洛阳观(作者注:「唐宣宗微行到此,曰:『山川之胜,大类我洛阳。』」),雄冠中州镇万安(作者注:「《泉志》云:『东西塔及蔡忠惠万安桥为海内冠。』」)。
鳌驾几时填海缺(作者注:「王十朋诗:『人行跨海金鳌背。』」),鲸奔当日捲天寒(作者注:「史载:『万安桥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雕龙赋〉云:『鼓长鲸而翻赑屃。』」)。
三千石骨工交磴(作者注:「宋蔡襄〈万安桥碑〉云:『桥长三千六百丈。』又《宋史》载:『襄立石为梁。』」),廿一潮头约倒澜(作者注:「《闽书》载:桥未兴时深不可址。忠惠为檄,使隶捧书海神。隶醉眠水边,视檄换一醋字。隶急白,忠惠大喜,曰:『神许我二十一日酉时定址。』海潮旬馀不至,桥遂成。」)。
读罢手书忠惠记,垂虹终古跨江干(作者注:「志载:『万安桥在洛阳江,宋蔡忠惠公襄造,自为记,手书勒石。』」)。(江宝钗编校)。
曹仪卿尚书。招同邻社诸公云水楼雅集。记属赵东海承旨。诗属余首唱。率尔勉副 清 · 申纬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警修堂全藁册二十四祝圣六藁
迥临城市一楼虚,浓绿南山接起居。
尽谢杂宾邻局外,时成雅集庙谟馀(尚书时领筹边有司。)。
含杯款曲催行炙,濡墨颠狂为驻车(是日。韩真斋写高江急峡图。余作枯木竹石。赵东海,李怡室,真斋及余皆作擘窠字。)。
韵士高僧同解脱,朅来华屋视蓬庐(李仲成翼琦进士末至。东海记中。以西园雅集之圆通大师比之。)。
洛阳桥(原名万安,有蔡忠惠公落成双碑,纪舟楫维艰,父老募金鸠工姓名、年月、本末,文字甚古雅。后人因之,筑小石城于桥畔以避倭患,俗称洛阳,盖袭唐宣宗「大类吾洛阳」语耳。乃舆志亦载遗书海神故事,大为可哂;而碑版不及,岂忠惠反讳之耶?) 清 · 孙元衡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四十七门分雪浪,三千馀尺驾虹梁。
垒渊不道蒙神力,观海何曾似洛阳!
鱼鸟逍遥倭鬼遁,轮蹄安稳孽龙僵。
迎潮磊磊支危石,尚与渔家养蛎房。
渔洋先生评:纯以大气举之。
题廉南湖藏姚少师为徐中山王所画山水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九
有明开国多奇人。
君臣僧道奇绝伦。
或先君臣后僧道,或先僧道后君臣。
道莫奇于冷协律(谦。)。
铁冠三丰未堪匹。
两代元勋并故人(刘秉忠、刘基。),历朝名画传遗迹。
僧莫奇于姚少师。
岂惟天挺英雄姿。
协律无诗但工画,少师能画兼工诗。
我与协律同乡里。
印章屡见龙阳子。
旧藏协律庐山图,活神仙尽真山水。
南湖风雅赵吴兴。
闺中复有管道升。
米家书画贯虹月,品题鉴别尤精能。
示我少师画一幅。
奇宝生平未寓目。
披麻皴耶斧劈皴,水墨浅绛兼青绿。
画赠中山异姓王。
其人与画皆非常。
正如协律友诚意,两贤相得名益彰。
诗笔亦似金刚杵。
海涛任喧山太古。
人谓此岂僧诗耶,我谓正是本色语。
明人心学世所称。
王阳明与张江陵。
谁知俱从少师出,二十八字如传灯。
唐宣宗有咏瀑句。
归海作涛留不住。
宣宗少师同是僧,忘涛更比作涛怒。
时危今日思雄才。
雄才须从学问来。
不见奇人见奇画,亦聊使我心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