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李泌平章事 中唐 · 德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
自昔元后。表正万邦。
必兼听以求闻。乃选贤而自辅。
理乱之本。系乎其任。
授之以道。将在之人。
朕嗣守丕图。运逢多难。
每虔心至理。思致和平。
夕惕兴怀。纳隍是虑。
今干戈甫戢。而戎狄为虞。
岂诚信所未孚。何声教之不暨。
是以梦想良佐。庶迪前闻。
云谁之思。朕志先定。
检校礼部尚书陕虢观察使李泌。山河粹气。
道德清英。蔚为祯祥。
生我王国。夷不杂。
高明有融。深厚以致诚。
直方而可大。识穷化本。
动会时中。谠正居心。
谋猷允哲。自膺分陕。
累洽嘉闻。宜其入掌中枢
内司阙衮。赞两仪之化育。
贞百度之经纶。协和神人。
参总廊庙。咨尔才实。
惠于邦家。往钦哉。
式伫成绩。可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 中唐 · 李逢吉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六
唐有天下。
仁圣奕叶。
文武重光。
宪章于古。
损益以正。
革去杂霸。
煽扬淳风。
于二皇三代有全德。
周公孔父无违命。
独以空门金人之教。
清净叶于天纲。
孝慈禅于人纪。
考之经义则不悖。
施之帝典而可大
式克惇尚。
许其践修。
于是人知崇本。
家有清信。
空法匝于寰区。
真经侔于坟籍。
则道斯备矣。
凡彼列刹。
布于列郡。
而我三坛。
角于三都
西都曰灵感坛。
在东都曰会善坛。
在北都曰甘露坛。
洪惟适道之通轨
归心之真宅。
甘露坛在府之交城县石壁寺
清净大苾刍慎微稽谋之。
初钦若佛旨。
日将渐位地(疑)是繄禁戒。
惟厥授受。
必资坛场。
不严重何以肃凡心。
不精颀罔克回圣鉴。
不宏阐曷足流大化。
不砥砺莫有就灵功。
且欲以齐二京之宏观。
补是邦之阙典。
乃锐其戮力。
誓之以死。
蕲于高赀。
邸彼崇信。
入货者波委。
就役者子来。
掘及九泉。
实以香土。
筑之三层。
布以正础。
殚山水之胜。
极土木之工。
功费钜万。
瑰奇莫二。
贞元癸酉岁丁丑岁
而能事毕。
是岁有事于灵坛。
凡数郡之内。
硕学旧德。
颛蒙之师大和会。
凡千里之外。
激节赍志。
去家之徒骏奔走。
四月八日二十四日
而法会罢。
俾夫来者宿殖遽生聚。
旧污□清涤。
恒性镇有守。
妄见寝不作。
至灵加之易。
外境汨之难。
精诚歆以交感。
凡圣忽其相接。
欢声喜气。
被于山谷。
休誉令仪。
播乎宇宙。
其大哉。
兹至道妙赜之无量无边。
其魄(疑)见于事者。
可略而纪。
昔应身示灭。
像教爰布。
轮既三转。
趋之不一。
而□别道俗。
摄持身口。
莫疾于尸罗。
近世之弊。
主者有经费。
求者必执赆。
既叨懫而有交利之患。
顾怠惰而无与进之心。
则中途而北者十四五。
而大化斯蠹。
矧或师未善教。
而法禁废弛。
事鲜成命。
而去取溷淆。
懿夫宏济为心。
周给于众。
则人以劝。
廷辩其能。
详定其要。
则事有伦。
五载而一会。
使人跂之也。
万众而无择
使人趋之也。
东汉感梦以还。
释流传授
未有盛于此者。
故自兴作。
每多符应。
巨功方半。
景甚清霁。
甘露垂珠于草树者三日
以旌美志。
缁素同观。
大众日集。
时属旱暵。
灵泉涌溜于山涧者数所。
以办礼食。
宾主咸赖。
由是节度观察使礼部尚书李公以文武中肃。
休勋懿行。
而志尚营道
监军使以勤敏宽仁。
长材旷度。
而性惟与善。
相与叶心同德
表请锡名曰甘露无碍义坛。
且又降之素书。
用嘉褒美。
出其清俸。
以为赐予。
斯足以骇见闻而洽谣诵矣。
宏道设教。
得其人而后行。
前志又云。
天时不如地利。
禅师本姓齐氏
蓟人也。
姜水旧族。
渔阳德门。
界袭轩冕。
夙彰行义。
脱屣代禄。
奉身高骧。
初隶名本郡悯忠寺
穷修多之藏。
究毗尼之学。
演律为粤主。
传戒为常师。
了法之无住。
游方而至止。
因感父德先后聆神钟(疑)创仁祠之绩。
道绰大士精修禅观。
跻净界之风。
而峰壑崇邃。
林泉诡异。
据全晋之右壤。
面兴王之旧京。
宜作圣域。
以严佛事。
亦既经始。
于焉肆勤。
纲维及寺之耆艾上首等。
率能奉法以慎身。
观妙以咸性。
用充佐佑。
诞臻厥成。
则又知清行胜概之若此。
虽欲勿烜为宏图。
而莫可已。
于是缁流俊贤。
搢绅诸儒。
洎清信士女百千人。
俱议欲刻石。
以存不朽。
弟子逢吉
用六经之馀。
雅修无生。
而亦窥龙宫之秘。
故得以圣朝君臣之至化。
空门圣贤之妙道。
合而为颂。
以简于后。
其辞曰。
释氏之宗。
泊乎无为。
生殖光大。
众妙攸依。
道号无涯。
智不得知。
诞设炯戒。
揭其宏规。
亦既润色。
为之羽仪。
乃眷后贤。
异代如期。
持律之士。
若优波离。
能以厥躬。
为众元龟。
亮直端洁。
宜作之师。
在法末流。
典制寝隳。
忘味辍寝。
誓志兴衰。
乃经斯坛。
究尽瑰奇。
赴者如市。
来其如归。
灵泉川流。
膏露珠垂。
佛日在上。
赤乎增辉。
穆穆圣君。
唐虞同时。
端拱思道
而人毕随。
京邑有三。
坛乎如之。
越有大贤。
镇安朔陲。
请锡嘉名。
用光于兹。
既赐予矣。
褒之以词。
缅怀元猷。
祇率皇威。
显允都政。
真清道机。
万有千年。
煇耀于斯。
韦审规西川节度副使御史中丞李虞仲崔戎姚向温会等并西川判官赐绯检校省官御史821年2月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西川曰益部。
地有险。府有兵。
屏华。号为难理
故吾命文昌为帅长。俾镇抚焉。
次命审规为上介。俾左右焉。
又命虞仲等为庶寮。俾咨度焉。
进言者谓文昌贤而审规辈才。以才佐贤。
蜀必理矣。辍三署吏赞丞相府
宪官职加台郎暨一命再命之服以遣之。其于张大光荣。
与四方征镇之宾寮不侔矣。尔等苟佐吾丞相以善政闻。
使吾无一方之忧。吾宁久遗汝于诸侯乎。
尔其勉之。可依前件。
李虞仲兵部员外郎崔戎户部员外郎822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剑南西川节度判官朝散大夫检校尚书户部郎中侍御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虞仲剑南西川观察判官朝议郎检校刑部员外郎侍御史云骑尉赐绯鱼袋崔戎等。
去年春。朕忧西南事。
丞相文昌镇抚之。次选郎吏有才实如虞仲辈者往赞理之。
故其制云。苟佐吾丞相以善政闻。
宁久遗汝于诸侯乎。今政成矣。
人乂矣。是汝辈职修事举。
而奉吾诏书甚谨也。前言在耳。
安可弭忘。并命为郎。
主吾信赏。虞仲可行尚书兵部员外郎
尚书户部员外郎散官勋如故。
庾承宣尚书右丞822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朝议大夫尚书刑部侍郎骁骑尉庾承宣
昔我太宗文皇帝尝谓尚书丞百职纲维。事一失中。
则天下有受其弊者。因命戴冑魏徵杜正伦刘洎辈继领是职。
分居左右。官修事理。
人到于今称之。故吾前命崔戎(一作从)左纲
今命承宣右辖。众口籍籍。
颇为得人。况承宣端谅勤敏。
周知典故。必能为我纽有条之纲。
柅妄动之轮。坐曹得出入郎官
立朝得奏弹御史。决会政要。
扶树理本。无俾戴魏刘杜专美于贞观中
可守尚书右丞散官勋如故。
杨嗣复李珏平章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
运行帝载。
翊赞天工。
必俟辅臣。
以宣至化。
将益秉钧之重。
是资并命之求。
诸道盐铁转运等使正议大夫户部侍郎上柱国宏农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杨嗣复
动必居正。
言惟在公。
峻若孤山
清犹止水。
从政禀诗书之教。
承家达礼乐之源。
朝议郎尚书户部侍郎判户部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李珏
质本温明。
才推俊茂。
智能周物。
宏本有容。
守和为君子之儒。
可大见贤人之业。
挺为国杰。
秀禀元精。
生必为时。
宝称希代。
便蕃清秩。
操履有常。
调黄钟而协谐。
和朱弦而疏越。
或总戎重镇。
或敷惠字人。
卒乘有辑睦之功。
茕嫠著昭苏之咏。
洎入司邦赋。
爰掌版图。
事未财成。
公望犹郁。
是可以宰领枢务。
用弼予违。
叙彝伦而建大中。
罄吁谟而调元气。
乂宁华夏。
保合神人。
宜申补衮之规。
致我垂衣之理。
于戏。
孔明相鼎峙之国。
尚闻鱼水之词。
夷吾辅霸业之君。
犹致鸿翼之喻。
矧予祗丕构。
虽未克绍前修。
造次之閒。
不忘遵道。
宵衣旰食。
一纪于兹。
灾沴尚生于早蝗。
黎元屡困于衣食。
中夜静虑。
若涉大川
将求津涯。
俟尔而济。
尔谓是。
靡以拂吾心而不行。
尔谓非。
靡以徇吾志而苟用。
开物成务。
俾乂于得时。
求贤审官
宁我以多士。
则鱼水鸿翼。
夫何足言。
勉副求。
无忝我休命。
嗣复可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勋赐如故。
可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判户部事
散官勋赐如故。
过故崔兖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因寄僚杜赵李三掾(兖海,崔戎也;杜、赵、李三掾,即杜胜、赵晰、李潘。)834年 唐 · 李商隐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引用典故:乌衣事 无鬼论
绛帐(一作思)如昨,乌衣事莫寻。
诸生空会葬,旧掾已华簪。
共入留宾驿,俱分市骏金。
莫凭无鬼论,终负托孤心。
谯楼晷漏铭 宋 · 汪绎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六、嘉庆《宁国府志》卷二一
皇帝即位十九年,岁在壬寅九月庚辰朔宁国重修晷漏成。
先是,唐大中五年,宣帅沈传师团练判官杜牧为秤,制作精密,应验不差。
中更变故,首尾断缺,惟存六纛神,乌帽褐服,从以虞吏,民为吹角,犹唐旧物。
秤垂之北壁下,别作刻漏,不合于古。
至是命长乐林可大新作晷漏,以杜牧秤丸重置壶箭,吸水减水悉如故智。
丽谯中,鼓角十二,青阳、朱明、白藏、玄英旗以时张之。
设土圭,视其面,视其背,以二分为断,盖一行遗法。
因为铭壶下曰:
昔在放勋,历象日星。
唐杜牧,察验惟精。
权与水钧,而衡始生。
水落焉浮,铜乃发声。
二十门筹,昼夜践更。
以此无息,制彼错行。
椎轮大中,既坏于成。
淳祐之二,爰始经营。
土圭测景,以觉昏明。
我为此铭,永有法程。
鼓楼刻漏铭:体妙璿玑,赜探化工。
爰遵敬授,政合适中。
精金百炼,良冶是从。
式存古则,以传无穷。
日晷铭:霜刀割云根,分明一面镜。
不独倾太阳,亦以定斜正。
按:光绪《宣城县志》卷三一,光绪十四年活字本。
中丞惠山蒙赐人蔘留别 其二 清 · 袁枚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六
一路官民尽捧靴(用崔戎故事。)中丞病起奈劳何。
不图去日旌旗少,转比来时迎者多。
晷漏铭(并序 淳祐二年九月 南宋 · 王绎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四
皇帝即位十九年,岁在壬寅九月庚辰朔宁国重修晷漏成。
先是,唐大中五年宣帅沈传师团练判官杜牧为秤,制作精密,应验不差。
中更变故,首尾斲缺,惟存六纛神,乌帽褐服,从以虞吏,名为吹角,犹唐旧物。
秤垂之北壁下,别作刻漏,不合于古。
至是命长乐林可大新作晷漏,以杜牧秤丸重置壶箭,吸水减水,悉如故智。
丽谯中鼓角十二,青阳、朱明、白藏、玄英旗以时张之。
设土圭,视其面,睨其背,以二分为断,盖一行遗法。
因为铭壶下曰:
昔在放勋,历象日星。
唐杜牧,察验惟精。
权与水钧,而衡始生。
水落筹浮,铜乃发声。
二十四筹,昼夜践更。
以此无息,制彼错行。
椎轮大中,既坏于成。
淳祐之二,爰始经营。
土圭测景,以觉昏明。
我为此铭,永有法程。
按:嘉靖《宁国府志》卷四,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