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近世饮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诗 南宋 · 李吕
 押词韵第三部
悠悠古先酒,曲糵化为醴。
适口固匪他,诗人咏其旨。
岐黄作本草,甘辛味所纪。
惟清香滑辣,四事世云尔。
孟诜注为苦,自不烛厥理。
至今蔑公论,遂以诜为是。
乖僻随耽嗜,不尔遽遭诋。
气禀炎上作,无与诸胆比。
人情素弗食,尝者为雪耻。
柳家集众药,意在勖诸子。
未闻无其故,反以彼为美。
一呷三掉头,强咽身耸起。
从来好欢伯,可畏非可喜。
孤负太和名,翻作搅肠水。
因思俗颠倒,类此盖多矣。
大路指为迂,曲径偏践履。
郑声既可恶,满市更盈耳。
憔悴间姬姜,一莸杂兰芷。
贪浊和者众,独清竞萋菲。
善恶久相淆,何特酒而已。
至当终难掩,岂必随风靡。
革弊会有时,周道本如砥。
夷子赵氏碣颂696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夷子讳元亮(一无亮字)字贞固
汲人也。本居河閒
代为大儒。至祖掞。
尤博雅耽道。隋徵八学士
与同郡刘焯俱至京师。补黎阳郡长。
始居汲焉。有二子。
礼舆礼辕。舆官至临颍县
辕为校书郎。并著名当代。
昭夷即礼舆季子也。元精冲懿。
有英雄之姿。学不常师。
志在遐远。年二十七。
褐衣游洛阳。天下名流。
翕然宗仰。偫蒙以初筮求我。
昭夷以元毂发机。故蓬居穷巷。
轩冕结辙。时代议迫阨。
不容其高。乃屈身泥蟠。
求禄下位。为幽州宜禄县
到职逾岁。默然无言。
唯采药弹琴咏尧舜而已。州将郡守
穆然承风。君之道标浩如也。
因巡田入陇山。见乌支丹穴。
密有潜遁之意。苍龙(一作丙)申岁
大梁遭命不造。发痟疾而卒。
时四(一作三)十九。呜呼哀哉。
天下士人闻之。知与不知。
莫不为之垂涕。盖伤其有济时之量。
而无长驻之年。夫上德道全
器无不顺。中庸以降。
才好则偏。有张也之庄。
无展也之道。好由也之勇。
缅回也之仁。侈宰予之言。
遗澹台之行。务端木之智。
忘宁武之愚。或正而不奇。
或达而过杂。君独五味足。
六气和。通众贤之不兼。
畅偫才之大适。虽不至于圣。
道其殆庶乎。故人无閒言。
物饱其义。吾尝论人事有十。
君得其九。一不至者。
命也夫。于戏。
名闻天下。而不达于堂上。
智周万物。而不适乎一人也。
其时欤。其事欤。
君故人云居沙门释法成嵩山道士河内司马子微终南山范阳卢藏用御史中丞钜鹿魏元忠监察御史吴郡陆馀庆秦州长史平昌孟诜雍州司功太原王洛州参军西河宋之问安定主簿博陵崔璩。咸痛君中夭。
鼎饪不实。百代祀德。
故老或云。以为名者德之表。
谥者行之迹。君囊括代道。
位屯时艰。困乎臲卼。
光景不耀。乃共稽骘旧行。
谥定名。问于元
象曰明夷于昭夷。昔叹才位不兼。
大运有数。尝哀时命。
而作颂云。诸公以余从君之游最久。
故秉翰参议。其颂曰。
天道宏运兮物各有时。匪时不生。
匪运不成。昔者元精回潏。
阳九滔灾。大人感生。
尧禹恢能。阴阳既和。
元帝传家。五百数终。
桀骜暴邪。子乙提运。
水火革明。匪贤不昌。
尹乃阿衡。六百运徂。
受始淫狂。西伯考元。
历在躬昌。匪雄不决。
匪谋不臧。姜牙皓眉。
实逢其良。投钓指麾。
奄有八荒。周有天下。
七百馀年。太公之后。
不闻大贤。岂无仲尼
负道周旋。无势一挈。
无土一廛。然则大运之所来。
时哉时哉。时隘业隘。
运巨功巨。苟非其时。
草木为伍。昭夷作颂云尔。
又尝著汲人嚜记。言变化之事。
且曰请尔灵龟。永晏息乎浩初。
校正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序 北宋 · 孙兆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四、《宋以前医籍考》第八七六页
外台者,刺史之任也;
秘要者,秘密枢要之谓也。
唐王焘台阁二十馀年,久知弘文馆,得古今方,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集成经方四十卷,皆诸方秘密枢要也。
以出守于外,故号曰《外台秘要方》,凡一千一百单四门,以巢氏病源,诸家论辨,各冠其篇首。
一家之学,不为不详。
王氏为儒者,医道虽未及孙思邈,然而采取诸家之方,颇得其要者,亦崔氏、孟诜之流也。
且古之如张仲景《集验小品方》最为名家,今多亡逸,虽载诸方中,亦不能别白。
王氏编次,各题名号,使后之学者皆知所出,此其所长也。
又谓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其法云亡且久,故取灸而不取针,亦医家之蔽也。
此方撰集之时,或得缺落之书,因其阙文,义理不完者多矣。
又自唐历五代,传写其本,讹舛尤甚,虽鸿都秘府,亦无善本。
国家诏儒臣较正医书,臣承命以其书方證之,重者删去,以从其简;
经书之异者,注解以著其详。
鲁鱼豕亥,焕然明白。
臣谓三代而下,文物之盛者必曰西汉,止以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亦未尝命儒臣也。
臣虽滥吹儒学,但尽所闻见以修正之,有所阙疑,以待来哲。
总四十卷,并目录一卷。
恭惟主上盛德承统,深仁流化,颁此方论,惠及区宇,赞天地之生育,正万物之性命,使岁无疵疠,人不夭横,熙熙然歌乐于圣造者也。
将仕郎、守殿中丞、同较正医书臣孙兆谨上。
按:《外台秘要方》卷首,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郑景望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七
《家祭礼》三策并上,不知可补入见版本卷中否?
若可添入,即孟诜徐润两家当在贾顼《家荐仪》之后,孟为第七,徐为第八,而《递攒》以后篇数,至《政和五礼》为第十一,而继以孙日用为第十二,乃以杜公《四时祭享仪》为第十三,而《递攒》以后,至范氏《祭仪》为第十九。
又于《后序》中改「十有六」为「十有九」,仍删去「孟诜徐润、孙日用」七字(此版须别换。)
不然,即存旧序而别作数语附见其后,尤为详实。
不审尊意以为如何?
更俟诲谕也。
但写校须令精审无误,然后刻版,免致将来更改费力为佳。
或未刻间,且并写定上版真本寄示,容与诸生详勘纳上尤便也。
跋古今家祭礼1174年5月13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一、《群书考索》别集卷一四、《南宋文范》卷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右《古今家祭礼》,熹所纂次,凡十有六篇。
盖人之生无不本乎祖者,故报本反始之心,凡有血气者之所不能无也。
古之圣王因其所不能无者制为典礼,所以致其精诚,笃其恩爱,有义有数,本末详焉。
遭秦灭学,《礼》最先坏。
由汉以来,诸儒继出,稍稍缀缉,仅存一二。
以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
其因时述作,随事讨论,以为一国一家之制者,固未必皆得先王义起之意。
然其存于今者,亦无几矣。
惜其散脱残落,将遂泯没于无闻,因窃蒐辑叙次,合为一编,以便观览,庶其可传于后。
然皆无杂本可参校,往往阙误,不可晓知。
虽《通典》、《唐书》,博士官旧藏版本亦不足据,则他固可知已。
诸家之书,如荀氏、徐畅、孟冯翊元阳孟诜徐润、孙日周等仪,有录而未见者尚多有之。
有能采集附益,并得善本通校而广传之,庶几见闻有所兴起,相与损益折衷,共成礼俗,于以上助圣朝敦化导民之意,顾不美哉!
淳熙元年五月戊戌新安朱熹谨识。
耀州华原县五台山孙真人祠记元丰四年四月 北宋 · 王瓛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二、《金石萃编》卷一三八、《道家金石略》第二八八页
华原京兆属邑,后建而为列郡,曰耀,今其名矣。
然环耀多山水,其城之东有水曰沮,沮水之东二三里有山曰五台,其峰回环相望者有五,因以名焉。
其间翘楚卓立,最出诸峰至绝顶者有之,庙曰崇福观。
尝闻耆老传之曰,今之观在昔孙真人旧隐之地,其后经五代之乱,隐闾荒毁,后人崇之,流而为老氏。
然登是山也,或升或降,或回或直,或细而几绝,或平而复缓,怪石崚嶒,夹密者,山间之径也。
及其至也,老本参天,枯枝屈地,门庭潇洒,殿宇峥嵘,以至就高而为危阁,依龛而为洞房,下瞰城隅,而影浸碧水者,山之台崇福也。
阴森院落,清楚庭芜,像貌耸秀,精神温粹,左童侍而右虎伏者,真人之新堂也。
其次北也,循而行之,或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或上则山势耸然而特立,崭岩险阻,径几不通。
其回旋数曲,有洞邃然,洞幽而深,人莫能测其宏广也,则如宇之斯大者,真人旧隐之所也。
然旧隐之所去百有馀步今尚存者,残碑坏碣,或湮或灭,不复究矣。
幸而近足以取乡里之详传,远足以有新、旧二史之可验,参之以考其所为,稽之以质其行事,庶几为可纪焉。
故案《唐史》云: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始七岁就学,日诵千馀言,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而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
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
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
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
叹曰:「有道者」。
欲官之,不受。
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
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
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
照邻有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柰何」?
答曰:「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雪霜,张为虹蜺,天常数也。
人之四支五脏。
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之所同也。
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竭则燋槁,发乎面,动乎形。
天地亦然,五纬宿赢,孛彗飞流,其危诊也;
寒暑不时,其蒸否也;
石立土踊,是其瘤赘;
山崩土陷,是其痈疽;
奔风暴雨,其喘乏;
川渎竭涸,其燋槁
高医导以药石、救以𨥧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照邻曰:「人事柰何」?
曰:「心为之君,君尚钦,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
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
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
智欲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
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知此则人事尽矣」。
初,魏徵等修齐、梁、周、隋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
永淳中卒,年百馀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经月馀颜貌不改,举尸就木有若空衣,时人异之。
东台侍郎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
后皆验。
太子詹事卢齐卿之少也,思邈曰:「后五十年方伯,吾孙属吏,愿自爱」。
思邈之孙溥尚未生,及溥为萧丞而齐卿徐州刺史
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代。
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子行,天授中凤阁侍郎,此皆《新》、《旧》二史之文也。
至于耆老之所传,道家之所纪所载尤详云。
开元中复隐于终南山,与僧藏者邻谷而栖。
一旦,有老叟、老妪诣僧藏所隐之处,仓皇求救曰:「某等昆明池龙也,有胡僧者利龙宫宝货,乘以天旱就池祈雨,诬罔国家,以法欲涸其池。
一日池乾水涸,其宝货即为胡僧所有。
某等当受谪于上帝,愿师怜之」。
曰:「此事非吾所能为也,邻谷孙处士有神仙变化之术,可以禦焉,汝速叩之」。
龙如其言,以其事白于先生,答曰:「此诚末事,但归无苦,僧当自遁矣」。
龙既归,昆明之水复旧,而胡僧窜伏而之它。
明日,忽有人携仙方而至曰:「此非人间之所有,昨日慈救之恩,而珠玉不足以为答,某不免冒禁以献之,所贵酬报之厚尔」。
其后交游往来,莫非有道达理之士。
忽谓先生曰:「所著《千金方》济物之功亦广矣,然以物命为药,害物亦多,后功满日必为尸解,不得白日轻举矣」。
于是先生仍以草木之药以代昆虫鸟兽之命,作《千金翼》三十篇,篇有《神仙方论》以行于世。
天宝初玄宗晏处别殿,先生乘御云鹤而降,白于上曰:「臣于峨嵋山南峰修炼丹石,所阙者武都山雄黄,愿少赐之以助炉鼎之用」。
敕遣中使陈忠成赍雄黄就山以赐之。
使至山下,求访信宿,皆莫知其所,遂置雄黄于盘石之上,焚香宣诏。
俄而见形,谓使者曰:「但留雄黄,当自取之,石上有谢表,请谨录以奏主上」。
视之,果有朱书,录仅毕,字亦随化,不复见矣。
自是之后,或隐或见,人莫能测。
咸通末,山下居民有子才十馀岁,不饮酒不茹荤,父母怜其性善,遂遣于白水院为僧童子。
忽一日,有游山者自云孙处士,趋步周游,既而就座,袖中出药以授童子,命而煎之。
既至微饮,馀者以赠小童。
童既饮之,便觉神爽。
须臾,处士以归,小童亦乘空而去。
复视煎药之器已成金矣,时人异之。
此皆自古及今,乡里耆艾众所共传也。
夫真人之道,上通天地、阴阳、盈虚之理,下达万物性命消息之微,先机逆数,知来藏往,则有几于神;
或隐或见,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六极之外,则有达于仙。
惟神也与道为一而无方,惟仙也与天地同久而无死,无方故其道莫能测,无死故其神莫能灭。
故世以为神仙,而后世之士无贤愚贵贱莫不闻其风而爱戴之。
又况夫处性澹泊而不为利役、操心寂寞而不为名累者乎?
故今数百年之后,高尚有道之士与夫大医名药,所以争相塑绘以钦事之,而尚未息也。
郡人万俟景,其先祖宗世不喜名利,以修心养性为务,常慕至人,好求古迹。
因访孙真人故乡,乃至华原,因以居焉。
故其后子孙或以医药名闻于一时,或以肆意不显于当世。
至景之时,盖数世矣。
然尚不忘祖宗之业,每游真人故宅,观其遗迹旧基,慨然有感。
乃备私钱,基构堂宇,塑绘像貌,经之营之,仅费十馀万,而规摹方备。
孜孜勉勉,为力勤矣。
时嘉祐己亥四月毕工。
景之弟祐,亦绍祖风而得真人方术秘录及治心养性之术,最为多矣。
后二十三年,忽一日访瓛曰:「有道者非称则不显,有德者非彰则不明。
真人可谓有道德者也,堂既修,而严奉之诚则至矣,然无文以纪之,则不足以显扬至道美德,非所谓仰慕之至者也」。
强瓛为记。
瓛忝与其子完为友,故不获已而书之。
虽然,道不可以言传,非言则无以见道;
德不可以文显,非文则无以彰德
至于一语默,一行止,岂加损哉?
本诸二史之记,质诸好事之传,始志其实而已。
元丰四年岁次辛酉四月初一日,乡贡进士王瓛记。
元丰四年岁次辛酉六月一日渤海万俟祐立石,男进士完、检校宁实寔同立石。
韩氏参用古今家祭式序熙宁三年十月1070年10月15日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三、《安阳集》卷二二、民国《安阳县志》卷二六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自唐末至于五代,兵革相仍,礼乐废缺。
故公卿大夫之家,岁时祠飨,皆因循便俗,不能以近古制。
国家运祚隆赫,承平有年,旷绝之典,无所不讲。
庆历初元,始诏文武官并许依旧式创立家庙。
事下礼官裁处,而迄今不闻定议。
某自主祭以来,恪谨时荐,罄极诚悫,而常患夏秋之祭,阙而不备,从俗之事,未有折中。
因得秘阁所有御史郑正则《祠享仪》、御史孟诜《家祭礼》、殿中御史范传式《寝堂时享仪》、汝南周元阳《祭录》、京兆武功贾氏顼《家荐仪》,金吾卫仓曹参军徐闰《家祭仪》、检校散骑常侍孙日用《仲享仪》凡七家,研详累月,粗究大方。
于是采前说之可行,酌今俗之难废者,以人情断之,成十三篇,名曰《韩氏参用古今家祭式》。
郑御史以年六十三,久疾羸顿,遂著《祠享仪》以示后。
而某年之与病,与郑适同,遂感而为此,将使子孙奉而行之,非敢传于外也。
若其岁时之享,以新仪从事,虽甚疲老,敢不自力。
他日朝廷颁下家祭礼,自当谨遵定制云。
时熙宁庚戌岁十月十五日北京望宸阁序。
赠僧师能 南宋 · 王质
 押阳韵
稽首十方大医王,乞我太素灵枢方。
无朱无墨无文章,不用朮参芝香。
亦非山泽川原良,非丸非散仍非汤。
勺撮铢两何能量,寻源不出羲农黄。
岐伯伊叟无交相,而况韩孟陈吴(自注:韩保升孟诜陈藏器吴普杨损之。)
一切灵府常含光,不属心脾肝胆肠。
倏忽六猴窥六窗,心花撩乱空飘飏。
三界六趣横颠狂,六交十习纷踉蹡。
中此疾者何茫茫,尔出何策能相当。
此魔跋扈真强梁,汗流卢扁走且僵,眼乱孙陶惊而跄。
温寒燥湿翻阴阳,君臣佐使徒慞惶。
我发刀匕非寻常,应證取效无参商。
临济一击雷横撞,德山一喝龙腾骧。
荒郊解使枯骨强,龙盘虎绕嬉迷藏。
明月堂中启秘囊,一服甘露玻璃浆,大千世界都清凉。
此药亟咽不必尝,一粒中裹千金刚。
炮爁炙煿谁精详,听取露柱声琅琅。
西溯江汉浮潇湘,呼将石人撑铁航。
药囊抛向江中央,长风落日云苍苍(自注:能精医,邂逅有奇功。虽杂学禅门所诃,然挟医养道,犹有愈于其他也。)
乞致仕表(一)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五、《苏魏公文集》卷四○
臣某言:臣闻时来则仕,既阶华显之涂;
年至而归,盖重初终之分。
矧朝廷之故事,在典礼之明文。
义固当然,辞非妄饰。
臣某中谢。)伏念臣本由平进,误被上知。
居无阀阅之可称,每惧负乘之取累。
目营耳剽,顾虽劳而无功;
岁会日成,谓有馀而不足。
晚遭际会,骤见甄收。
执读代言,常不离于帷幄;
赞元经国,复参筦于几衡。
幸逃逭于大,已侵寻于暮齿。
送车祖帐,敢希疏傅之荣;
良药善言,庶遂孟诜之志。
伏望皇帝陛下仁同天覆,恩遂物宜,矜犬马之力疲,许丘园之佚老。
桑榆晚景,犹均化国之晖;
素心,终守岁寒之操。
臣欲乞守本官致仕。
臣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