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吴道子天龙八部图 宋 · 程瑀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七、《清河书画舫》卷四上、《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三八
道子鬼神,精侔造物。两苏行草,颜筋柳骨。宝重璠玙,光照缣帙。燕懿有孙,世藏十袭。绍兴己巳秋社,鄱阳程瑀伯县。
题吴道子天龙八部图 宋 · 辛次膺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三八、《清河书画舫》卷四上
吴生之笔法,两苏之行草,知名士之识跋,可宝者非一,观者宜无异辞。绍兴己巳孟秋二十有四日,东莱辛次膺看过。
题吴道子天龙八部图卷(绍兴十五年十一月)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五、《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三八、《清河书画舫》卷四上
少年游汝海佛寺,观吴画文殊问疾,略不记其笔法。复于族祖公美处观弥沙神,周洵子直家观过海天王,稍能记之。及今得观此本于兵火流落之馀,不易遇也,盖数日手不舍云。绍兴乙丑十一月旦,书于龟峰堂。襄阳张嵲巨山。
戒杀子文 宋 · 朱松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八、《韦斋集》卷一○、乾隆《福建通志》卷七四、乾隆《延平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五七、民国《婺源县志》卷七○
政和七年秋,予方寓学云溪之上,闻溪上王氏妇死一日夜而复苏。亟往问之,具言所见云:「死之日方入室,有二吏候于户间,趣之行沙莽中,不知日之早晚也。忽至一城,通衢列肆如大都市。凡其祖先与其亲戚之死者皆惊怪相问劳。吏引至官府西廊吏舍,舍中簿书盈屋。一吏按簿问妇:『汝非歙州婺源县俞氏女乎』?曰:『然』。具问其祖父名与乡里,皆非也。舍中吏愕然相顾曰:『是郡县姓氏之同者』!呵二吏复往。须臾,一妇身血淋漓,四五婴儿攀缘牵挽而至,儿状甚忿切。吏审以州县、姓名、祖讳,皆是。指语王氏妇曰:『此妇凡杀五子,冥司以其子诉冤甚,不待算尽呼之,吏误呼汝。归语汝乡里亲戚,慎毋杀婴儿。人间容以幸免,此不汝赦也』。二吏复送妇及河,推堕水中,乃苏。寻问于所见追妇家,死以其日矣」。余闻之曰:冥漠之事,不可得而知也。吾乡之人多止育两子,过是不问男女,生辄投水盆中杀之。父母容有不忍者,兄弟惧其分己赀,辄亦从旁取杀之。冥追之误果然乎则不可知,不然,其亦托以竦寤斯人也耶。嗟夫!人伦之爱,孰如父母之于子者?始生之婴,未及咿嘤而忍寘于死,父母兄弟几何不相率而相残?先王之时,未成人而死者以殇礼葬之。未成为人而无辜以死,犹云可伤,况夫出腹而杀之,无辜而可伤,岂不甚哉!自予来闽中,闻闽人不喜多子,以杀为常,未尝不恻然也。无故杀子孙,官有法甚明。顾牵于习俗之昏,则虽有法而不能胜。夫法有所不能胜,则亦何事于吾言?然吾闻吴道子画酆都之变,都人不敢屠宰者累月。夫人固不可以法胜,而可以理动者。庖宰且可罢,况其天性之爱乎?是未可以厚诬斯人而悬断其必不可告也。故取王氏妇所见次第之。虽然予文之不工,岂能使人读之耸然如见道子之画哉,其亦区区之意有所不能已也。他日将有语其子孙者曰:「活汝者,新安人朱乔年也」。或由此也夫!
吴道子华清宫图 宋 · 朱翌
霜清十月天无风,行宫缥缈祥云中。
重重绣岭光相通,庄严具足无遗功。
泉鸣三汤春濛濛,合欢皂荚双垂红。
人间尘垢一洗空,玉声璆然出房栊。
鸾吟凤舞纷层空,岂不大胜游月宫。
向非道子妙绝笔,那见开元全盛日。
槎牙老木青铜柯,坡陀巨石苍玉质。
石言木应若何闻,阿房兴废才顷刻。
乃知吴生有深意,一时心事能貌出。
臣非丹青好画师,臣以画谏乃其职。
此山此事姑置之,此画当今须第一。
夫子行教图赞记(绍兴二十五年三月) 宋 · 何先觉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三、《粤西金石略》卷八
夫子之象传于世者类多不同,或有古怪者,或有清奇者,历年既久,真伪难辨。此墨本得于识古堂,乃赵因、李蒙亨元符间所传吴道子画。夫子四十七代孙孔□□□□蒙之家。考□□□朝□□□孔氏家书其象而献者□□则是本也,抑可以为□□□有刻石于宁浦郡学,□□□者得以瞻圣人之容仪,□圣人之衣冠,真所谓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者也。绍兴乙亥三月吉日,权知横州军州事郴江何先觉书。乡贡进士、学录甘文质摹刻。乡贡进士、学正甘彦立石。敕□□州□教权横州军州事□兼州学教授谭秩。□迪功郎、司理参军、权州学教授晏献可。
题吴道子天龙八部图卷(绍兴十五年九月) 南宋 · 李廷瓘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清河书画舫》卷四上
先君有博古之名,丙戌秋游相蓝,于资圣阁后画肆获吴生胡部,才一幅尔。水墨成之,细如丝、硬如铁者,与此政相类,盖不如此不足擅场也。绍兴乙丑九月廿有二日,邯郸李廷瓘。
唐孙位画记 南宋 · 邵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五
蜀故都会,佛老之宫间有唐人遗迹,知画者第其品有四,曰能、妙、神、逸。盖能不及妙,妙不及神,神不及逸。等以能、妙者至数十、称神者赵公祐、范琼二人,称逸者孙位一人。位之于画,风趋电起,超忽无端,笔未至而意已具,初若纵横放肆,出乎绳约之外,或循以尺度,则无不合,殆有得于纵心不逾矩之理。自陆探微、吴道子死,王大令一笔书、裴将军剑舞、张长史草书之法,位独能知之。尝即成都昭觉寺作寿木于壁,高不盈丈,森然有千章千尺之势,与一方雄杰之观者垂二百年。宣和废寺,或取以置于泰定山中,意欲托此崎岖空寂之地而存也。余家东西二都,多见晋、宋、隋、唐名笔,于能、妙、神、逸之论,盖陋其识之不广;如位者,使与前辈方驾并出,未知其孰先后也,岂止称首于公祐等耶!世之众史,融神竭虑,十日一松,五日一石,气象固已索然,宁复有画哉?能知此者,可与论位矣。位会稽人,颇自贵重,每萧然有出世间意。负大名于长安全盛时,晚入蜀避唐季之乱,更名遇。泰定别有古壁维摩诘,尤奇伟,旁识以「大顺二年处士孙遇」,亦位也。余杜门空山,无陶隐居,孰与共此好?特表出之,以俟来者。年月日,河南邵博中敷父记。
南恩州孔子小影记(绍兴二十一年九月) 南宋 · 傅雱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六、雍正《广东通志》卷五六四、光绪《肇庆府志》卷六
先圣之庙像去圣既远,见于载籍者或拟之黄帝、成汤,或谓其类唐尧、夏禹,其他世传追似之说,有不足道也。窃维夫子之道,天下后世仰之,有如异天壤而共处,越宇宙而同时。至于先圣素王之表,则学士大夫往往常患所传或异,鲜得见其真。雱顷尝得夫子四十六代孙孔宗寿家藏小影,乃唐人吴道子之名笔,载夫子按几而坐,从以十弟子。见者莫不竦然注其耳目,如出乎其时,如见乎其人,如亲侍于洙泗之间,岂易得哉!雱叨守南恩州,教授陈君辑请图其像于州学御书阁,且曰:「此唐人名笔,岭海所无。况经兵燹之后,其像尤难得。若表之阁中,不惟俾远方士子得以瞻仰,诚有如亲与十哲抠衣请益于吾夫子之前,岂不甚善乎」!陈君,潮州人,讲学传道于此,行且及瓜,爱此土士,惓惓有不忘之意,而此邦之人亦乐君之教而不厌,故于言辞之际常有勉励邦人之旨。苏东坡作《潮州韩文公庙记》,有曰:「始潮之人未知学,及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人皆笃于文行,至今士流辈出,为时显人者甚多,皆韩公有以勉之之力也」。今南恩自朝廷复兴庠序以来,士之峨冠博带,争趋场屋者几十人,其间笃志肄业者固亦不少,而书名桂籍者独未闻,岂潮之人可以劝激而南恩独不然哉?窃尝勉以陈君孜孜之意,而后表以名笔真像,使邦人益知向风,他日掇取巍科,翕赫岭海者,岂潮之人独擅美哉!念是事不可以不书,恐图绘不能久传,再刻之石,且冠以四朝御赞,使学者咸知列圣严师重道之意如此。绍兴辛未季秋重阳日。
按:民国《恩平县志》卷二一,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简州学圣像石刻跋 宋 · 赵伯豪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七八、民国《简阳县志》卷二○
孔传云:「家庙所藏,衣燕居服,颜子从行,谓之小影,于像最真」。孔子四十六代孙宗寿云「家藏唐吴道子画先君夫子像,按几而坐,从以十弟子」者,亦谓之小影。小影但摹传之,虑久而讹,今并刻之坚珉,庶久而不失其真也。伯豪曩得此像于普慈博士任公辅处。公辅楚人也,谓世传此本旧矣,初得之兖州孔庙中,乃吴道子手迹最真。今瞻其仪容,犹可想温而厉、威而不猛之意。伯豪因儿曹师黜仕于阳安,遂镌之县斋,与学者共瞻之。若夫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则又不可形容也。时宋嘉定戊寅孟秋,浚仪赵伯豪谨跋。
题吴道子天龙八部图(崇宁五年九月) 宋 · 苏元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二、《清河书画舫》卷四上、《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三八
蒙伯镇供奉见过,携示吴道子所画,得见妙笔。崇宁丙戌九月三日,南徐苏元崇题。
观音像赞 宋 · 吕由圣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五、《金石萃编》卷一四○
惟观世音,手持柳枝。圆如满月,莹如琉璃。明如慧日,能破诸暗。住清净观,除烦恼燄。妙音所薰,慈目所睹。一切障魔,永为依怙。
二观音,乃唐吴道子笔。余以母氏苦目疾,访求累年,近方获于长安僧惠谭。因摹刻诸石,又系之以二赞,且俾世人瞻敬供养,同结善缘云尔。元祐辛未仲夏望日,河南吕由圣遵古题。
观音岩 宋 · 郭君举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上得马鞍岭,奇峰应接频。
遥看孤绝处,分现普陀身。
纳月瓶泉冷,娇春柳黛新。
却疑吴道子,貌出此岩真。
题吴生画桃源图 宋 · 胡致隆
王宰五日画一石,左思十年赋三都。
谁似今时吴道子,咄嗟能办武陵图。
武陵不与人间隔,可怜旧日无寻觅。
苍苍烟水只依然,试倩渔舟问消息(《声画集》卷一)。
行在宁寿观碑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六、《渭南文集》卷一六、《咸淳临安志》卷一三、《西湖志》卷一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绍兴二十年十月,诏赐行在三茅堂名曰宁寿观,因东都三茅宁寿院之旧也。初,章圣皇帝建会灵观,实为崇奉之始。至是,高宗皇帝方跻天下于仁寿之域,尤垂意焉。乃命道士蔡君大象知观事,蒙君守亮副之。许其徒世守,又命中贵人刘君敖典领,置吏胥,给清卫兵,略用大中、祥符故事。后十年,敖遂请弃官,专奉宁寿香火,诏如所请,赐名能真,改左右街都道录,仍领观事,实又用至道中内侍洪正一故事。上心眷顾,每示优假如此。然迨今岁月寖久,未有纪之金石以侈上赐者。绍熙五年六月,知观事冲素大师邵君道俊始砻石来请某为文,传示后世。某实绍兴朝士,屡得对行殿,同时廷臣,零落殆尽,某适后死,获以草野之文,登载盛事,顾不幸欤!伏观宁寿观实居七宝山之麓,表里湖江,拱辅宫阙,前带驰道,后枕崇阜,尽得都邑之胜。广殿中峙,修廊外翼,云章宝室,签帙富丽,浩浩乎道山蓬莱之藏也。钟、经二楼,翚飞霄汉,飘飘乎化人中天之居也。金符象简,羽流毕集,进趋有容,肃恭斋法,济济乎茹灵芝饮沆瀣之众也。导以霓旌,节以玉磬,侍者翼从,以登讲席,琅琅乎彻九天震十方之音也。祐陵之御画,德寿、重华之宸翰,焕乎河洛之图书也。鸿钟大鼎,华盖宝剑,褚遂良、吴道子之遗迹,卓乎秘府之怪珍也。荣光异气,夜烛天半,所以扶卫社稷,安镇夷夏者,于是乎在,非他宫馆坛宇可得而比。永惟我高宗皇帝,实与三茅君,自浑沌溟涬开辟之初,赤明龙汉浩劫之前,俱以愿力,应世济民。虽时有古今,迹有显晦,其受命上帝以福天下,则合若符券。及夫风御上宾,威神在天,与三十六帝翱翔太虚,三茅君亦与焉。时临熙坛,顾享明荐,用敷佑于我圣子神孙,降福发祥,时万时亿,呜呼休哉!某既述观之所由兴,且系之以铭,曰:
炎祚中否开真人,以大誓愿济下民,左右虚皇友三真,坐令化国风俗淳。乃营斯宫示宿因,丹碧岌嶪天与邻,神君龙虎呵重闉,鲸钟横撞震无垠,锦幡宝盖高嶙峋,天华龙烛昼夜陈。历载九九符尧仁,超然脱屣侍帝晨,遗泽渗漉万宇均,岁丰兵偃无吟呻。咨尔众士严冠巾,以道之真治子身,服膺圣训常如新,冲霄往从龙车尘。
跋吴道子画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四、《晦庵题跋》卷三、《清河书画舫》卷四上、《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三八、《佩文斋书画谱》卷八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顷年见张敬夫家藏吴画昊天观壁草卷,与此绝相类,但人物差大耳。此卷用纸而不设色,又有补画头面手足处,应亦是草本也。张氏所藏本出长安安氏,后有张芸叟题记云:「其兄弟析产,分而为二,此特其半耳。顷经临安之火,今不知其在亡。而此卷断裂之馀,所谓天龙八部者,亦不免为焦头烂额之客。岂三灾厄会,仙圣所不能逃耶」?是可笑也。吴笔之妙,冠绝古今,盖所谓不思不勉而从容中道者,兹其所以为画圣与。季路所藏法书名画甚富,计无出其右者。既以得观为幸,因记岁月于其后。时庆元丁巳十月十日己卯也,朱熹仲晦父。
襄阳张舍人笔法出其家存诚子,先君子甚爱之,而世莫之贵也。因览遗墨,不胜悲叹。熹谨书。
题汪季路侍郎所藏吴道子天龙八部 南宋 · 楼钥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六 神鬼类
妙绝天龙八部图,细看真不失锱铢。
声名自足高千古,题品尤难遇二苏。
旌旆冕旒犹可想,鬼神人物亦何殊。
君看坐位兰亭草,费尽工夫学得无(自注:二苏,谓子美、子瞻也。)。
曾(原作赠,据宋刻本目录改)吏部寿诗集老杜句 南宋 · 楼钥
刺史诸侯贵,春城海水边。
层城临媚景,水合数百源。
山色佳有馀,云门吼瀑泉。
游山忆谢公,频游任履穿。
三寸如黄金,朱橘不论钱。
潇洒到江心,石濑月娟娟。
翠华拥吴岳,谁扶黄屋尊。
御榻在嵽嵲,佳气拂周旋。
多除南省郎,一麾出守还。
城中贤府主,今之黄颍川。
笔落惊风雨,谈论淮湖奔。
群书一万卷,分明在眼前。
老气横九州,黄鹄摩苍天。
历职汉庭久,磊落映时贤。
否臧太常议,正直朱丝弦。
东下姑苏台,戮力效鹰鹯。
谒帝似冯唐,明公独妙年。
列宿顿辉光,馨香粉署妍。
卿月升金掌,等级敢比肩。
巢许山林志,虚心味道玄。
此邦承平日,接近与名藩。
时节立复度,水旱其数然。
百谷漏波涛,狂风大放颠。
江流气不平,地轴为之翻。
人烟眇萧瑟,茅茨寄短椽。
凋瘵满膏肓,诛求何多门。
至尊方旰食,鸿雁美周宣。
平生方寸心,穷年忧黎元。
恐辜明主恩,筋力不辞烦。
晨趋阊阖内,应对如转环。
制可题未乾,御札早流传。
斯人亦何幸,已闻动行轩。
滞务兹一扫,烦苛法令蠲。
抚养甚分明,连樯并米船。
蜂虿不敢毒,歌笑轻波澜。
骄阳化为霖,江鸣夜雨悬。
公镇踰岁月,人安若泰山。
且如今年冬,祁寒为之暄。
萧萧理体静,迥出诸侯先。
何时降玺书,谁能叫帝阍。
丝纶实具新,载渥照乾坤。
借问今何官,蓬莱汉阁连。
鸳鹭回金阙,会是正陶甄。
煊赫旧家声,风流今尚存。
严家聚德星,文雅见天伦。
曾参与游夏,寔为亲弟昆。
潘舆送喜频,堂后自生萱。
国与大名新,中堂有神仙。
令子各清标,芝兰叠玙璠。
今朝乌鹊喜,仙鹤下人间。
甘作老人星,晨霞朝可餐。
但求椿寿永,何曾藉偓佺。
献寿更称觞,肃肃秩初筵。
烂漫倒芳樽,华烛蟠长烟。
清朝燕贺人,佳句染华笺。
吾非文人特,不敢废诗篇。
顾惟鲁钝姿,喧争懒著鞭。
出游翰墨场,常受众目怜。
尚为诸侯客,坐客寒无毡。
未见有知音,非理谁与论。
始知贤主人,见我颜色温。
包蒙忻有击,豁达露心肝。
窃效贡公喜,兼尽宾主欢。
吹嘘人所羡,推毂期孤鶱。
跋傅钦甫所藏职贡图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九、《攻愧集》卷七五
河南,出鲜卑慕容氏,吐谷浑之后也。地在河南,古之流沙也。梁天监元年遣使朝贡,献玛瑙钟,后或岁再三至,或再岁一至。
中天竺国,一名身毒,天监初其王屈多遣使献琉璃唾壶等。
师子国,大通元年其王迦叶伽罗诃黎邪使使贡献。
北天竺国,天监三年遣使朝贡。
渴盘陀国,于阗中小国也,中大同元年始通江左,遣献方物。
武兴蕃国,本仇池,天监初封武都王,后以为东益州。
滑国,车师之别种。天监十五年,其王厌带夷栗陁遣使献方物。
波斯国,中大通五年始通江左,遣使献佛牙。
百济国,东夷三韩马韩有五十四国,百济其一也。天监十一年遣使朝贡。
龟兹国,西域之旧国。自晋渡江不通。天监元年遣使朝贡。
倭国,武帝进其王武为征东大将军。
因古柯国、呵跋檀国、胡密丹国,并滑国之旁小国也。普通元年,使使随滑国使来献方物。
白题国,匈奴之别种,胡也。汉灌婴与匈奴战,斩白题骑一人。普通三年,遣使来献方物。
末国,汉世且末国也。普通五年始通江左,遣使来贡献。
林邑国,古之越裳,汉日南郡象林县。天监九年,其王范天凯奉献白猴。
婆利国,去广州二月日行。天监十年,遣使奉表献金席。
宕昌国,西羌种。天监四年,其王梁弥博来献甘草、当归。
狼牙脩国,在南海中,去广州二万四千里。天监十四年,遣使阿撤多奉表。
右二十国亦有屡至者,姑纪其略。
正字傅钦甫携《职贡图》见示,不惟画笔精好,其上题字亦自合作。李龙眠有帖云:「梁元帝萧绎镇荆时作《职贡图》,首虏而终蜑,凡三十馀国」。今此卷才二十有二,必有遗脱者。余试考之,其一曰「鲁国使」,龙眠以为首虏,而此曰鲁,岂有误耶?遍阅《南史》梁之记传及《通典》、《太平御览》,皆无鲁国与丙丙国,其下二十国则有之。既列于前,皆曾朝贡于梁者也。《武帝纪》中又有扶南、邓至、于阗、蠕蠕、高丽、干陁利、新罗、盘盘、丹丹九国,岂图之所遗耶?亦不见所谓蜑者。按海南诸国,晋代通中国者盖鲜,故不载史官。及宋、齐至梁,其奉正朔,修职贡,航海往往而至。自晋氏南渡,介居江左,北荒西裔隔碍莫通。至于南徼、东边界壤所接,宋元嘉象浦之捷,威震冥海,于是鞮译相系,无绝岁时。以洎齐、梁,职贡有序。元帝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也,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时人谓之三绝。江陵城陷,聚图书十馀万卷尽烧之。著书甚多,内有《职贡图》一卷,此几是矣。然尚有可疑者。既曰图书尽烧,何由得传?使不在煨烬中,去今已六百五十三年,纸之寿虽过于绢素,亦不应尚尔全好。恐是龙眠摹本,前帖即其自跋也,故又云:「恨笔墨凡恶,而未究真」。此盖其自谦之辞也。标题小楷,与帖字颇类,疑亦龙眠之笔。又帖云:「状其形而识其土俗」。今不见所识,又疑止摹其形也。况龙眠好临古名画,如张僧繇、善神、李将军、海岸图、吴道子、韩干者尤多。晋天福中,胡严徵临道子善神亦曾榻本。澹岩张公右丞达明,龙眠之甥,亦言伯时于前人遗迹靡所不叩,则元帝之画当是其所临者。贞观开元等印高下匀布,如出一时。贞观既在御府,不应百济之下书「显庆四年灭」。又内殿图书内合同印集贤院御书等,虽皆是李后主印,然近世工于临画者伪作古印甚精,玉印至刻滑石为之,直可乱真也。姑罄所闻,更俟博识之士订之。噫,龙眠之笔在今日诚不易遇,钦甫宝之,安知他日不获其馀也。
钦甫云:「《通鉴》:宋元嘉二十七年将北伐,诏云:『芮芮亦间遣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疑『丙丙』与『芮芮』相类,恐传写之误」。然《南史》亦无芮芮之名,姑俟详考。
《梁书·西北诸戎传》:「芮芮国盖匈奴别种。魏晋世匈奴分为数百千部,各有名号,芮芮其一部也。自元魏南迁,因擅其故地。宋引之共伐魏。天监十四年遣使献貂裘,是后数岁一至」。贞观中,中书舍人裴孝源《公私画录》云:「梁元帝画六卷,并有题印」。却不及此。又云:「《职贡图》三卷,江僧宝画」。隋朝官本亦有陈、梁年号。《名画记》云:「元帝画《职贡图》,并序外国贡事」。又《梁书》云:「任荆时画番客入朝图」,下元日再书,以助博闻。
初疑「芮芮」恐是「蠕蠕」,《北史·蠕蠕传》甚详,考之不见。而《南史·蠕蠕传》与《梁书·芮芮传》首尾止二百馀字,事绝相类。乃知「芮芮」果「蠕蠕」也。蠕蠕贡献已见前跋,在《武帝纪》中。因并书之。
底本原注:「《梁书》及《南史》并作『天监十六年』。」
观音像赞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五、《攻愧集》卷八一
宜兴蒋云起示余曹仲元观音像,上有宣和御题,笔妙在吴道子之上。且曰:「上天竺瞻礼大士者众,今将摹刻山中,使来者得此像以供养,用资二亲冥福」。乃稽首为之赞。
慈悲广大,相好殊胜。笔意精微,乃与佛称。自在在心,固不在相。察至秋毫,出道子上。携此西还,刻之天竺。流传八方,植无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