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齐州长史裴府君神道碑 初唐 · 李迥秀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盖闻仲弓之德。
太邱播其英声。
休徵之道。
琅琊阐其茂绩。
是知利之所博。
非待殖林而贵。
名之所遵。
无假列爵而重。
若乃地兼崇禄。
门擅清华。
迈杨氏之五公。
张侯之七叶。
森森栋干。
闻谢树之生庭。
落落瑰奇。
见韦珠之照乘。
其于裴府君具之矣。
公讳希惇。
字虔实
河东闻喜人也。
有若颛顼
导昌源于长流。
有若大费。
启洪基于敷土。
后子保河汾之邑。
非子据汧渭之封。
千乘由其克昌。
三牢所以能霸。
至如司空领袖
吏部清通。
势压八王。
名高百秩。
家风祖德。
亦何代无其人哉。
曾祖澄。
字静虑
后魏著作郎谏议大夫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汾州刺史
谥曰文
仪刑雅澹。
籍甚当时。
业茂烝尝。
功标彝器。
祖尼。
后魏给事中奉车都尉通直散骑常侍
辅国将军随州刺史
道著岩廊。
誉光朝野。
属词留于骑省
追旌被于外台
父之隐。
侍御史上仪同三司驾宪二部侍郎扶风河南郡赞治太仆司农少卿武安郡太守始州刺史通直散骑常侍益州长史会稽县开国男
谥曰安
望重缙绅。
荣兼出内。
寄隆咨岳。
任切象河。
八命遵其衮裳。
五等列于蒲谷。
公承积庆之繁祉。
禀中和之正性。
清光初迪。
照金玉于灵台。
雅量甫成。
郁松筠于识宇。
远慕先王之道。
继通贤哲之德。
宏止水以待物。
仰高山以立身。
涯涘莫窥。
宫墙罕测。
谈谐讽席
业优学肆。
然则幽林之芳。
必荐于三阁。
井里之宝。
自运于十城。
解褐受普安郡
蓬州别驾
君山该博。
屈伏六安之丞。
仲举峻清。
来从豫州之辟。
方义比德。
千载一时。
冀州南宫县令
两河旧殊常之地。
中冀为绝北之野。
民俗昌阜。
政化大行。
肥野廉问而识贤。
孔某及庭而称善。
瀛州乐寿县。
瀛壖之境。
风壤所接。
人民知方。
不言自理。
稍迁雍州鄠县
王畿之地。
帝京是属。
子羽舍困于栎阳
无伯祈星于缑氏
廉能之化。
复如在昔。
齐州长史
历下咽喉。
华泉襟带。
州将所其四见(疑)
王化合于万里。
公铨藻品第。
股肱邦国。
百姓乂安。
一变邹鲁。
奏课连最。
申考功之名。
奉计京师
遽有永明之拜。
既留郡邸
遘疾弥留。
上药难逢。
莫蠲二竖之害。
中使罕遇。
不睹十全之术。
永徽元年三月四日
终于长安
春秋六十三。
逮景龙年中。
缵戎帝箓。
穆王姬。
以公嫡孙巽尚主之故。
乃下制追赠使持节商州诸军事商州刺史
魏后悦平叔之才。
晋皇贪司空之族。
宠成外馆。
荣被宗祔。
惟公豪迈不偫。
风韵弥邵。
澄清内湛。
英华外发。
辨泻言泉。
韬光于若讷之旨。
学该书圃。
晦迹于惟疑之地。
总六艺之隅奥。
括百行之枢机。
质负圭璋。
门惟轩盖。
祖孙流誉。
颍川之德星。
乡邑称高。
平舆月旦
威仪棣棣。
声望雅雅。
犹邓林之徙植。
咸池之疏派。
公之宰乐寿也。
既去之后。
吏人追思美政。
遂为立碣。
不其颂歌。
无间于刊勒。
榆次纪石。
止事于身后。
历职著闻。
皆此类焉。
夫人京兆韦氏。
扶阳郡夫人
祖恭。
上大将军随州刺史建安公
父仁基。
绵州别驾龙州刺史
殷伯兆其绵构。
楚傅开其茂绪。
朱绂隆可及之晖。
黄金著经艺之绩。
夫人笄纚式典。
遵寝门之雅训。
匜盥有行。
叶宜家之缛礼。
言容孔备。
国史聿修
堇荁是奉。
藻无匮。
加以湥悟空寂。
大阐迦维。
究随顺理。
开决择分。
六姻景行。
九族式瞻。
有妇德焉。
有母仪焉。
乾封二年十一月二日
岐州司士官第。
春秋六十七。
粤以景龙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合葬于咸阳之北原。
礼也。
嘉耦是合。
未穷绛县之寿。
同穴终窆。
遽开京兆之阡。
万年县卢齐卿监护葬事。
并给帐幕手力。
羽仪鼓吹。
仍送至墓所。
赠授制□率礼加于兹日。
轻车介士。
盛仪方于昔年。
有子六人。
长曰思进。
随县
蒲州长史太仆卿
次曰思约
荣州威远县
次曰思礼
宋州谷熟县
次曰思正
大学生。
次曰医王。
太子仆
少曰思温。
太学生
荀氏八龙。
且知惭德。
东莱千里。
不足方驾。
怀仁服义。
海内所推。
曳组簪缨。
朝中归美。
并父(疑)从运惟(疑)未及卜宅。
风烟销歇。
霜露沾濡。
嫡孙巽。
鸿胪卿驸马都尉上柱国魏郡开国公
行极天经。
才为世出。
名题金榜。
家振玉箫。
雕轩绣毂。
结辙于平阳之第。
青巾紫绶。
交错于沁水之园。
当年之盛如此。
永慕之心如彼。
夫计功称伐。
(疑)蔼于旧闻。
勒铭刊颂。
义炳乎来裔。
岂可使栒栎靡述。
卫鼎无声。
爰访世亲。
俾叙鸿烈。
其词云。
惟霍之镇。
积玉含章。
彼汾之水。
神鼎歊光。
岂独灵异。
亦诞贤良。
培风直上。
籋影高骧。
家声祖德。
川流岳峙。
家声伊何。
载于国史。
祖德伊何。
冠乎人纪。
翕习交映。
芬芳不已。
公之生也。
克壮其猷。
胜衣志立。
弱岁名遒。
华如琬炎。
绝代莫俦。
若兰蕙
亦孔之休。
如登之堂。
月将日就。
词高文苑。
理穷辨囿。
研味风骚。
掎摭科籀。
一日千里。
一年三秀。
筮仕之班。
应务陟历。
为邑累课。
列郡成绩。
忘其忮求。
晦兹矫敌。
令闻令望。
如金如锡。
藏舟易失。
传薪不停。
未闻九转。
俄怆百龄。
功著口实。
范明经
安仁愿诔。
子玉思铭。
黑水西流。
黄山东出。
武成寝。
滕公见日。
烟隧苍茫。
风烟萧瑟。
人世虽谢。
德音可述。
耀州华原县五台山孙真人祠记元丰四年四月 北宋 · 王瓛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二、《金石萃编》卷一三八、《道家金石略》第二八八页
华原京兆属邑,后建而为列郡,曰耀,今其名矣。
然环耀多山水,其城之东有水曰沮,沮水之东二三里有山曰五台,其峰回环相望者有五,因以名焉。
其间翘楚卓立,最出诸峰至绝顶者有之,庙曰崇福观。
尝闻耆老传之曰,今之观在昔孙真人旧隐之地,其后经五代之乱,隐闾荒毁,后人崇之,流而为老氏。
然登是山也,或升或降,或回或直,或细而几绝,或平而复缓,怪石崚嶒,夹密者,山间之径也。
及其至也,老本参天,枯枝屈地,门庭潇洒,殿宇峥嵘,以至就高而为危阁,依龛而为洞房,下瞰城隅,而影浸碧水者,山之台崇福也。
阴森院落,清楚庭芜,像貌耸秀,精神温粹,左童侍而右虎伏者,真人之新堂也。
其次北也,循而行之,或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或上则山势耸然而特立,崭岩险阻,径几不通。
其回旋数曲,有洞邃然,洞幽而深,人莫能测其宏广也,则如宇之斯大者,真人旧隐之所也。
然旧隐之所去百有馀步今尚存者,残碑坏碣,或湮或灭,不复究矣。
幸而近足以取乡里之详传,远足以有新、旧二史之可验,参之以考其所为,稽之以质其行事,庶几为可纪焉。
故案《唐史》云: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始七岁就学,日诵千馀言,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而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
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
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
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
叹曰:「有道者」。
欲官之,不受。
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
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
孟诜卢照邻等师事之。
照邻有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柰何」?
答曰:「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雪霜,张为虹蜺,天常数也。
人之四支五脏。
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之所同也。
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竭则燋槁,发乎面,动乎形。
天地亦然,五纬宿赢,孛彗飞流,其危诊也;
寒暑不时,其蒸否也;
石立土踊,是其瘤赘;
山崩土陷,是其痈疽;
奔风暴雨,其喘乏;
川渎竭涸,其燋槁
高医导以药石、救以𨥧剂,圣人和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照邻曰:「人事柰何」?
曰:「心为之君,君尚钦,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
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
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
智欲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
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知此则人事尽矣」。
初,魏徵等修齐、梁、周、隋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
永淳中卒,年百馀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经月馀颜貌不改,举尸就木有若空衣,时人异之。
东台侍郎孙处约尝以诸子见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
后皆验。
太子詹事卢齐卿之少也,思邈曰:「后五十年方伯,吾孙属吏,愿自爱」。
思邈之孙溥尚未生,及溥为萧丞而齐卿徐州刺史
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代。
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子行,天授中凤阁侍郎,此皆《新》、《旧》二史之文也。
至于耆老之所传,道家之所纪所载尤详云。
开元中复隐于终南山,与僧藏者邻谷而栖。
一旦,有老叟、老妪诣僧藏所隐之处,仓皇求救曰:「某等昆明池龙也,有胡僧者利龙宫宝货,乘以天旱就池祈雨,诬罔国家,以法欲涸其池。
一日池乾水涸,其宝货即为胡僧所有。
某等当受谪于上帝,愿师怜之」。
曰:「此事非吾所能为也,邻谷孙处士有神仙变化之术,可以禦焉,汝速叩之」。
龙如其言,以其事白于先生,答曰:「此诚末事,但归无苦,僧当自遁矣」。
龙既归,昆明之水复旧,而胡僧窜伏而之它。
明日,忽有人携仙方而至曰:「此非人间之所有,昨日慈救之恩,而珠玉不足以为答,某不免冒禁以献之,所贵酬报之厚尔」。
其后交游往来,莫非有道达理之士。
忽谓先生曰:「所著《千金方》济物之功亦广矣,然以物命为药,害物亦多,后功满日必为尸解,不得白日轻举矣」。
于是先生仍以草木之药以代昆虫鸟兽之命,作《千金翼》三十篇,篇有《神仙方论》以行于世。
天宝初玄宗晏处别殿,先生乘御云鹤而降,白于上曰:「臣于峨嵋山南峰修炼丹石,所阙者武都山雄黄,愿少赐之以助炉鼎之用」。
敕遣中使陈忠成赍雄黄就山以赐之。
使至山下,求访信宿,皆莫知其所,遂置雄黄于盘石之上,焚香宣诏。
俄而见形,谓使者曰:「但留雄黄,当自取之,石上有谢表,请谨录以奏主上」。
视之,果有朱书,录仅毕,字亦随化,不复见矣。
自是之后,或隐或见,人莫能测。
咸通末,山下居民有子才十馀岁,不饮酒不茹荤,父母怜其性善,遂遣于白水院为僧童子。
忽一日,有游山者自云孙处士,趋步周游,既而就座,袖中出药以授童子,命而煎之。
既至微饮,馀者以赠小童。
童既饮之,便觉神爽。
须臾,处士以归,小童亦乘空而去。
复视煎药之器已成金矣,时人异之。
此皆自古及今,乡里耆艾众所共传也。
夫真人之道,上通天地、阴阳、盈虚之理,下达万物性命消息之微,先机逆数,知来藏往,则有几于神;
或隐或见,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六极之外,则有达于仙。
惟神也与道为一而无方,惟仙也与天地同久而无死,无方故其道莫能测,无死故其神莫能灭。
故世以为神仙,而后世之士无贤愚贵贱莫不闻其风而爱戴之。
又况夫处性澹泊而不为利役、操心寂寞而不为名累者乎?
故今数百年之后,高尚有道之士与夫大医名药,所以争相塑绘以钦事之,而尚未息也。
郡人万俟景,其先祖宗世不喜名利,以修心养性为务,常慕至人,好求古迹。
因访孙真人故乡,乃至华原,因以居焉。
故其后子孙或以医药名闻于一时,或以肆意不显于当世。
至景之时,盖数世矣。
然尚不忘祖宗之业,每游真人故宅,观其遗迹旧基,慨然有感。
乃备私钱,基构堂宇,塑绘像貌,经之营之,仅费十馀万,而规摹方备。
孜孜勉勉,为力勤矣。
时嘉祐己亥四月毕工。
景之弟祐,亦绍祖风而得真人方术秘录及治心养性之术,最为多矣。
后二十三年,忽一日访瓛曰:「有道者非称则不显,有德者非彰则不明。
真人可谓有道德者也,堂既修,而严奉之诚则至矣,然无文以纪之,则不足以显扬至道美德,非所谓仰慕之至者也」。
强瓛为记。
瓛忝与其子完为友,故不获已而书之。
虽然,道不可以言传,非言则无以见道;
德不可以文显,非文则无以彰德
至于一语默,一行止,岂加损哉?
本诸二史之记,质诸好事之传,始志其实而已。
元丰四年岁次辛酉四月初一日,乡贡进士王瓛记。
元丰四年岁次辛酉六月一日渤海万俟祐立石,男进士完、检校宁实寔同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