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中原纪痛诗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收尽江边骨,谁怜釜底鱼。
睢阳方杀妾,即墨已降书。
甫也悲青坂,苍凉百战馀。
似闻天下动,徵调及青徐。
按:岳州既陷,敌兵即至咸宁,吴公以七月二十日长辛店驰归汉上,即日调遣水军,二十二日即自往汀泗桥督战。余从行,车至贺胜桥,而宋大霈、孙建业、余荫森、董政国、陆沄诸军皆先败,汀泗桥已失,前线无一兵,时吴公但携刘玉春一师、张占鳌一旅、余荫森残部千馀,及卫队一团而已。廿三、廿四调遣应战,两日皆败,距敌仅十余里,枪声相闻,前线各军溃兵蔽野而下。余亲问溃卒战况,盖陈家谟不设兵站,不给军食,士卒处雨水中已三日不食矣,枵腹既久,盛暑口渴,舌无津液,往往口吐白沫,顷刻而死,其何能战?时从公左右者,仅余与唐天如、张月波、张方严、许铁峰五人而已。溃兵势如奔潮,不可复止,吴公下令集合,不许退,而各乱军竟开枪抗命,弹如雨下,敌亦逼近,知事不可为,车亦遂行。枪声夹车而起,行数十里,吴公以贺胜已失,遂于车中定退守武昌之计。余进曰:「圻料敌必夹江而进,若专守武昌,恐敌由仙桃以趋汉阳,则汉阳必失,武昌处于死地。不如令陈督自守武昌,而我军扼守襄河汉阳,画江而守,有两层退步为上策。」吴公曰:「汉阳甚固,且襄河口我有兵舰,敌何能渡?」意甚重武昌,于是遂定。时田野大水,火车行黑暗中,半途车相撞五次极猛烈,亦莫敢究诘。余密呼司机人至,啖以重赏,晚乃至鲇鱼套。是夕,汉部张其锽、李蕴鼎、刘少南密商起用靳云鹗,遣车迎之,吴公未及知也。次日,吴公驻武昌,修战守之备,乃回汉口二十六日,敌占洪山鲇鱼套,余复从吴公躬冒弹雨中,渡江至武昌,步行一日,周城详视战备。日晚,敌攻宾阳门,从吴公御敌,夜宿警署,猛攻终夜。委刘玉春为城防总司令,春胆识忠勇,缮守甚坚,吴公乃回汉口。余又曰:「我数日转修武昌战备,彼必闻之矣,请注意汉阳谍报。」敌果由仙桃直趋汉阳二十八日从事汉阳战备,而刘佐龙遣其参谋长孙楚英持函请公退让三镇,将来徐图恢复,表示倒戈,以免牺牲桑梓为言。余曰:「徐图恢复,不更牺牲桑梓耶?」公力责其谬。是夕,汉阳炮台炮击我军司令部,时靳云鹗已至汉,要挟必任副司令,吴公遂以委之。既而靳与刘佐龙晤商,又不肯任事,声言:「败坏至此,我何能为?」次日,刘弟刘鼎甲以炮台降敌,刘部开秘密会议,以是夕刃吴公绝后患,乃有一党人以历史为言而止。吴公乃于明日八月朔下午行。刘玉春坚守武昌公临行,电刘死守待援,故四十馀日昼夜战声不息,士卒劳苦,中粮且尽,计口授米粮食粥无怨者。至九月十一日,犹有十日粮,而陈家谟数与南军议降,由夏口知事王绳高偕商会渡江入,往返议四度。陈军守保安门,在城上受城下南军酒食,乃缒南军数人登,次日又数十人,因以利诱,约开城得巨赏,允之,复缒而上下,至双十节,城中党人已有千馀。及攻城急,陈嘉谟河南三师吴俊卿之郝团长开门纳之,以武昌降,春犹奋臂率士卒二千,下城巷战半日,曰:「有一人一枪,必战也。」于是士卒死且尽,无一降者,被执不屈。陈亦被俘,南军敬刘,优待之,而鄙陈,议杀之。陈自白求以赂赎死,南军索五百万,陈愿献百万,不许,增至二百万,又不许,今犹囚焉。开城前一夕,陈署内警卫队,愤陈之贪鄙不忠,侵饷肥己,指枪相约,曰:「明日必杀此贼,毋令漏网。」陈知之,携二仆至刘玉春营,曰:「与刘司令商。」公匿不归。致电刘佐龙曰:「病痢甚,请以小轮相迓。」明日遂降。当武昌未下,孙师已至九江,与春以无线电约夹攻,南军新至,地理未悉,兵少,武昌之围,实死劲旅七千人,不能分力应战,甚恐。至是,武昌降,声势大震江西,孙军退金陵,自度力不支,乃请奉、鲁援师,东南震动,海内骚然,羽书达乎齐鲁矣。
淄州长山县建范文正公祠堂 北宋 · 韩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八、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九上、清张伯行《范文正公年谱》附九、嘉庆《长山县志》卷一三、道光《济南府志》卷六七
古之治天下,所谓不赏而民劝者,非谓绝而不赏之也,赏一善而百善进也。
何哉?
京师至于郡县,郡县至于乡党,其间有德行节义可称者,取而旌之,生爵于朝廷,死表其门闾,如此,风俗莫不勉励也。
汉唐之间,虽不及于三代,而亦号为治者,此道素行也。
且今之天下何异乎古之天下,然而风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废欤?
文正公范希文之于于陵也,岂特德行节义而已矣。
夫公家世姑苏,幼而孤弱,无父所怙,而后随其母氏来居兹土,留而不出,遂为邑人。
及其长也,卓有所立,乡人奇之。
尝庐于长白,日自讽诵,虽刻苦不暇,每患其寡友。
一日,超然遐举,四走方外,求老师巨儒,以成就其业。
不数岁间,大通六籍,声名倾动当世。
祥符中,会明天子诏天下举贤者能者,公素擅乡闾之誉,为卿大夫之所宾兴,一上而中殊科。
寻补职任,骤历台谏,丕功硕惠,加乎生民,鲠议谠言,许于当国。
天下之人无贤不肖,不谋而同辞曰:「范公如登辅相,太平可期」。
及乎领边郡,握兵权,谈笑樽俎之间,折冲方面之难,威声远布,坐镇犷俗,以致疆埸尘清,投烽释警,虏不敢犯边,盗不敢入寇。
天子倚之如金汤,视之如腹心,何患乎西戎,何忧乎北狄!
时以海内既安,邦国无事,乃擢贰枢府,参预机务。
天下之人驩然相语曰:「范公用矣,但翘首跂足以俟太平尔」。
公自是负上重责,以谓其功不可亟成也,必待驯致,故其所为,志在远大,移风易俗,釐革颓弊,下辑臣仪,上裨衮职,欲行之以久,而冀效于后也。
大《易》称「渐以正邦」,公寔用之矣。
惜乎其不能终之而薨;
设使终之,则周、召、伊、傅,曷以加此。
呜呼!
天之生公,将以辅世,功未及宣,何速夺之?
《诗》云「彼苍者天,歼我良人」,此之谓也。
公没之后,邑里无传焉。
噫,古之人有德行节义,取而旌之,犹能以励其风俗,况有功于天下者乎?
治平中,泽出宰是邑,访公之迹,得公之实,因谓邑中诸君子曰:「范公爵位如此其达,功烈如此其显,岂非兹邑之胜事耶?
何久而不为之祠」?
诸君从容而语曰:「今日之议,允符夙昔之愿」。
盖邑素有是心,而患在位者未尝注意,既闻泽言,翕然乐从。
爰饬梓人构堂宇,命绘工图仪形。
一之日、二之日经始,三之日、四之日告成,财敛馀羡,用不渔民。
既而脩虔诚,谒伟像,洋洋乎如在。
使夫十室之民,朝夕耳倾而目属,自非嵬琐之类,得无耸激?
薄者敦,懦者立,如是,何患风俗不及古也?
故曰不赏而民劝,谓此矣。
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为乎公也,为民也;
非止为乎民也,为天下也。
泽窃邑兹久,惭无异政,聊述其美,以传之后。
公之能事,大参欧阳公《褒贤之碑》详矣,此不覼缕,举其梗概而已。
治平二年三月四日记。
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县事上骑都尉、赐绯鱼袋韩泽述。
将仕郎、守县尉、兼主簿刘鼎三班奉职监酒税徐士安宣奉郎、守殿中丞知县事、兼兵马都监郭槩同立石。
贡进士王特篆额,郊社斋郎敦仁书丹,刊者董选。
按:《范文正公集》附录《褒贤祠记》卷一,康熙四十六年范氏岁寒堂刻本。
黄子邕数日出饮不归因与刘鼎子铉张智子明联句戏柬之并寄杨宪史伯谦 元末明初 · 刘崧
 押冬韵
三日不见黄子邕,使我塞于心胸(鼎)
书床虚连竹色净,酒斝间覆柳阴(楚)
每于月下重相忆,何事湖边独不逢(智)
急欲移书杨宪史,山房须遣白云封(楚)
刘鼎请依故事荐人自代诏 后唐 · 后唐末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三
设官分职。为时主之敷恩。
推贤让能。乃朝廷之盛事。
是以诗称伐木。史载弹冠。
俾拔茅连茹之时。见力行修身之道。
刘鼎官居雉省。立近龙墀。
因贡谠言。请行故事。
欲使子皮举善。终明子产之贤。
鲍叔让能。不掩夷吾之略。
兼可以致同心叶力。表后巳先人。
克扬文子之风。免有展禽之叹。
举实公当。便可施行。
情涉阿私。理当比验。
追官人吴衡可密州安丘停官人陈吉甫陈州商水刘鼎晋州汾西簿制989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咸平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吴衡等,各因遗旷,追削官资。
既推含垢之恩,宜复惟新之命。
或升宰字,或掌勾稽,当补过以省循,副尽公于录用。
曹纬刘鼎秀才 北宋 · 郑文宝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旦夕春风老,离心共黯然。
小舟闻笛夜,微雨养花天
手笔人皆有,曹刘世所贤。
郴侯重才子,从此看莺迁。
成都府灵应观赐额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八
嘉泰元年夏四月四川制置使言:臣窃惟北方真武武当飞升受命,帝所谓民祓不祥。
隋唐以来,威异显著。
太宗肇兴观宇,累圣相承,隆名邃阙,像设有严,四方翕翕骏奔。
成都为西南一都会,乃未有特祠,脱遇水旱疾疫,祝禳无所。
庆元间贡士刘鼎兴、道张元简首议建祠,请于郡,愿卜蜀庄故庐之左。
方鸠僝功,会臣入蜀,吏民言状,愿得即功。
臣以一方休戚所系,亟命崇成,既又为记其事于石。
由是物疵疠则祷之,时雨旸则祷之,祝釐禳沴,靡诚不应。
民复诣郡乞号荣。
臣稽之记牒,参诸申令,敢昧死请,愿诏有司议所以褒崇之。
寻下礼官,议如律。
开禧元年八月辛卯制曰可,其以灵应为观号。
于是邦人厌悦抃舞,相与服天子之宠灵。
复相谓曰:「观之始基也,我刘公惠顾吾土,实庀斯役。
今以状闻,而公位枢筦,复相嘉号之成,是不可以无纪」?
以某尝从事此州也属焉。
某以为神职乎幽,人职乎明,神者助天地以成物,而人者其又为神明之主者乎。
事神之间,圣人难之,然正直依人,靖共介福,古有明训。
后世舍本趋末,所当交神塞明者,非委诸茫昧,则怵于恐畏,而感通之道微矣。
今真君之威神启梦于列圣,效灵于四方,风行电驰,旁魄流衍,而司蜀戚休,不间遐远。
公之位望,方将为天子变正天纪,陶融景化,以福百万生灵,而念蜀戚休,不间前后,则神之所以依人,而公之所以忠于民而信于神者,各致其能而不相渎矣。
是二者皆宜书,敢以附号荣之末云。
彰信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许州张升奏亡母刘氏亲侄刘鼎将仕郎将作监主簿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南阳集》卷一七、《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敕某:朕均布庆泽,加异辅臣。
奏任之科,通内外族之请。
汝以修谨,进服厥恩。
勉于廉辨,称是光宠。
可。
刘鼎换给保义郎 南宋 · 张扩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二、《东窗集》卷一○、《永乐大典》卷七三二六
敕具官某:间者关陕用兵,士卒争奋,第功帅阃,尔亦与焉。
易命以真,兹足荣矣。
以忠为报,尚其勉之。
永康王君墓志铭淳熙二年十二月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七、《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明招山
始予官太学,日从四方之士游,于永康王颐者一再见,气下而语温,予洒然异之。
退质其同舍生,杂然许其修谨,无异辞。
自余还金华,于永康为旁县,益习其为人。
他日衰绖踵门,拜且泣曰:「颐不孝,将奉考妣之丧归于吾邑白眉山之原。
昊天罔极,亡以自致。
昔者敦化之席,颐幸有位焉,敢扳此义,问铭于门下」。
乃序次而述之。
君讳恬,字道夫
其先来自天台,距今七世矣。
曾祖利用,祖自然,父有朋,世为儒家,以惇饬相授。
子弟拱立父兄侧,竟日不敢跛倚。
长者对客,其亚虽发有二色,犹奉匜洗爵,奔走执事,里中诸儒皆自以为不及也。
君就学未几,不忍尊老亲井臼之劳,亟废业以专子职。
出入阡陌,与物少忤,质朴和厚,不知世间有钩谲廋谑事。
自少至老,以畏谨持门户,府县之庭无履迹焉。
家虽贫,遇人急难,时弛服辍食以周之。
岁入甚微,或意君长者,夺攘无所忌。
君果不校,其友尤之,君曰:「吾岂以尺寸地败宗姻恩义哉」!
娶同县吕师传之女,亦与君协德,服廑妇事,不择剧易。
继母嫠,姊穷无依,迎致馈养,没身不衰。
实生五子:颐、颖、觊、颀、硕。
一女,适进士刘鼎
男孙女孙合六人,皆幼。
盖君寿六十有五,卒以淳熙元年十二月十日
吕夫人寿五十九,卒以乾道七年八月三日
其葬以淳熙二年十二月五日
铭曰:
其生也足不出乎里,其死也葬不出乎乡。
敦然太朴,帅彼民常。
是谓吉人之藏。
送江鹏解元赴省序淳熙九年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一、《缘督集》卷一七
赣于江西为穷绝之处,其地逼广,其俗逼蛮。
自晋为郡,至于唐,始有士。
至本朝,始有名士。
而其初大抵学于他州,游从得其人,陶染成就;
或安土焉,虽成就亦陋。
会昌之为邑,又赣之穷绝处也。
本朝教养二百年,邑之士仅得国子博士尹天民枢密院编修唐稷,稍稍有文声,其希阔盖如此。
淳熙九年,余以郡檄为其邑令,廉士籍中,齿与余不相上下者得数人,诘之,类一再上计者。
子弟行得二人焉,曰刘鼎、江鹏。
资可上而气未揉,有志于学而未得广充反约之道,月课而第其艺,每出诸生上。
余从臾之,子有骄色,而中下者或噪焉。
余恐其骄未艾,则噪未艾也,从而恢拓之,有悔色;
又从而檃括之,有寤色。
予方骎骎也,顾余所挟未足以塞所扣,思所以谢税无繇耳。
明年秋郡守魏侯歌《鹿鸣》而送鹏于朝。
于其行也,挽而与言:「子于水见章贡,于山见崆峒,于师见乡先生而已。
子今往航而北,有庐阜彭蠡
车而东,有麻姑之峰,浙江之潮,皆足以改章贡、崆峒之观。
更于师焉求之,当得学识之老于余者出而从臾。
子也骄色不形焉,恢拓檃括继之矣。
子姑屏气滉融之,会有机相契,自率性扩而充之,至于赞化育,又自赞化育反而约之,至于无声无臭,出秋毫为泰山,收泰山为秋毫,无不可者。
虽甲乙科、东西府,子犹以为浼我,区区一上计,胸中岂复有哉!
挟而归,追诵乡之每课辄出诸生上之文,犹为汗下,况其中下之噪者欤!
风声气习所移,噪一变至于吃,吃一变至于嘿,嘿之中,又各有所见焉。
余知会昌不亶可为闽子,不亶可为欧阳詹也。
尚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