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震”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思益十诫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闲居编》卷七
东方有梵天曰思益者,欲来娑婆,彼佛以十法诫之,盖寄圣以训凡也。吾尝命为《思益十诫》,书之座右以自勉。复欲后学知之,遂章句出焉,亟命剞劂以工,庶有益于代也。
《思议经》曰:东方之国,佛号日月光。有菩萨梵天曰思益,白佛:「我欲诣娑婆世界」。佛言:「便往。汝应以十法游于彼土:于毁于誉,心无增减(闻毁而怒则采谗,闻赞而喜则招佞。君子用心尚须深戒,况乎大士达法本空,岂由毁赞而增减其心耶?);闻善闻恶,心无分别(彼善彼恶,由彼心起,复由我心,计彼异相。心本自无,从心所现,一切不实。以此观之,岂有分别?);于诸愚智,等以悲心(不重智而偏与,不轻愚而不救,等以悲心,皆救其苦。);于上中下众生之类(冤亲各有三类。),心常平等;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于他阙失,莫见其过(无求备于一人也。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可以过,怒而轻之。虽或加折伏,必以慈济为心与。);见种种乘,皆是一乘(大小虽殊,同归心性,不党己学,而蔑彼宗。《大论偈》云:「自法爱染故,毁訾他人法,虽持戒行人,不脱地狱苦。」);闻三恶道,亦莫惊畏(虽五无间,皆解脱相,心茍无瑕,何忧何惧?);于诸菩萨,生如来想(敬初学如极果。);佛出五浊,生希有想。梵天当以十法游彼世界」。时有菩萨白佛:「我得大利,不生如是恶众生中」。佛言:「勿作是语。所以者何?于此国中百千劫修梵行,不如彼土从旦至食无瞋碍心」。
飞来峰(有引) 明末 · 钟惺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隐秀轩集
飞来峰者,峰飞来,界处灵隐、天竺间者也。内灵外朴,变幻千端;横阔竖高,据蟠两寺。去乘愿力,如随一锡飞来;住值机缘,曾唤双猿使出。有石皆佛,庄严数过恒沙;无洞不僧,梵诵声流灯钵。心起怖惊,诗存悲仰。
何处中宵失此峰,风雷相送鬼神从。
随方所止原无择,有地谁除恰可容。
千佛身生岩面面,一灯影出洞重重。
诵馀耳往声来际,同食难分两寺钟。
戊子杪秋庐山植物园谒寅恪先生墓即用其《忆故居》韵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暂寄孤魂土一方,林涛涌处壑舟藏。
旧枝蝉蜕悲齐女,颓日戈挥待鲁阳。
诗到光宣灯渐暗,劫逢辛癸梦初凉。
灵前荐取松门菊,便欲沈沈入醉乡。
注:1,齐女,谓蝉,见崔豹《古今注》。2、辛癸,殷纣名受辛,夏桀名履癸。徐孝穆:“辛癸之朝,容身靡托。”
附:陈寅恪《忆故居》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悽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陈寅恪《甲申春日谒杜工部祠》
少陵祠宇未全倾,流落能来奠此觥。一树枯楠吹欲倒,千年恶竹斩还生。人心已渐忘离乱,天意真难见太平。归倚小车浑似醉,暮鸦哀怨满江城。
(晦窗按:陈寅老此律另一版本字句颇有不同,题曰《甲戌人日谒杜工部祠》,诗云:“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风骚薄命呼真宰,离乱馀年望太平。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
附:吟友和作 杨启宇《陈寅恪墓上作》
夕阳芳草古今愁,况值山颓海沸秋。
万籁无声人独立,弥天幽怨诉箜篌。
马斗全《谒陈寅恪墓次其谒杜工部祠韵》
思公每欲泪相倾,此到坟前奠一觥。道德文章曾旷世,精神思想待来生。失明偏是心多亮,到老依然意未平。移葬青山差可幸,好教魂魄远羊城。
注:精神思想,指陈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青凤《戊子秋庐山谒寅恪先生墓步其忆故居韵》
负气归来未可方,精神如此识昂藏。孤琴肉味消三月,短弩风声伏九阳。万卷白眉轻白夜,几回秋冢到秋凉。漆灯一盏留终古,凭照当时碧血乡。
惜梦缘《和梅云先生》
霜染枫红岭换妆, 荻花飞处白鸥藏。閒时登阁寻秋句,薄暮临江望夕阳。才惜金风摇桂碎, 又愁素月映屏凉。前尘思尽倦心起,自拥诗书入梦乡。
附:陈寅恪《忆故居》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悽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陈寅恪《甲申春日谒杜工部祠》
少陵祠宇未全倾,流落能来奠此觥。一树枯楠吹欲倒,千年恶竹斩还生。人心已渐忘离乱,天意真难见太平。归倚小车浑似醉,暮鸦哀怨满江城。
(晦窗按:陈寅老此律另一版本字句颇有不同,题曰《甲戌人日谒杜工部祠》,诗云:“新祠故宅总伤情,沧海能来奠一觥。千古文章孤愤在,初春节物万愁生。风骚薄命呼真宰,离乱馀年望太平。归倚小车心似醉,晚烟哀角满江城。”)
附:吟友和作 杨启宇《陈寅恪墓上作》
夕阳芳草古今愁,况值山颓海沸秋。
万籁无声人独立,弥天幽怨诉箜篌。
马斗全《谒陈寅恪墓次其谒杜工部祠韵》
思公每欲泪相倾,此到坟前奠一觥。道德文章曾旷世,精神思想待来生。失明偏是心多亮,到老依然意未平。移葬青山差可幸,好教魂魄远羊城。
注:精神思想,指陈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青凤《戊子秋庐山谒寅恪先生墓步其忆故居韵》
负气归来未可方,精神如此识昂藏。孤琴肉味消三月,短弩风声伏九阳。万卷白眉轻白夜,几回秋冢到秋凉。漆灯一盏留终古,凭照当时碧血乡。
惜梦缘《和梅云先生》
霜染枫红岭换妆, 荻花飞处白鸥藏。閒时登阁寻秋句,薄暮临江望夕阳。才惜金风摇桂碎, 又愁素月映屏凉。前尘思尽倦心起,自拥诗书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