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七庙议 南北朝末隋初 · 许善心
出处:全隋文卷十五
谨案《礼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郑玄注曰:「此周制也。七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也。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也。夏则五庙,无太祖,禹与二昭二穆而已」。玄又据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立四庙。案郑玄义,天子唯立四亲庙,并始祖而为五。周以文、武为受命之祖,特立二祧,是为七庙。王肃注《礼记》:「尊者尊统上,卑者尊统下。故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其有殊功异德,非太祖而不毁,不在七庙之数」。案王肃以为天子七庙,是通百代之言,又据《王制》之文「天子七庙,诸侯一庙,大夫三庙」,降二为差。是则天子立四亲庙,又立高祖之父,高祖之祖,并太祖而为七。周有文、武、姜嫄,合为十庙。汉诸帝之庙各立,无迭毁之义,至元帝时,贡禹、匡衡之徒,始建其礼,以高帝为太祖,而立四亲庙,是为五庙。唯刘歆以为天子七庙,诸侯五庙,降杀以两之义。七者,其正法,可常数也,宗不在数内,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毁为数也。是以班固称,考论诸儒之议,刘歆博而笃矣。光武即位,建高庙于洛阳,乃立南顿君以上四庙,就祖宗而为七。至魏初,高堂隆为郑学,议立亲庙四,太祖武帝,犹在四亲之内,乃虚置太祖及二祧,以待后代。至景初间,乃依王肃,更立五世、六世祖,就四亲而为六庙。晋武受禅,博议宗祀,自文帝以上六世祖征西府君,而宣帝亦序于昭穆,未升太祖,故祭止六也。江左中兴,贺循知礼,至于寝庙之仪,皆依魏、晋旧事。宋武帝初受晋命为王,依诸侯立亲庙四。即位之后,增祠五世祖相国掾府君、六世祖右北平府君,止于六庙。逮身殁,主升从昭穆,犹太祖之位也。降及齐、梁,守而弗革,加崇迭毁,礼无违旧。臣等又案姬周自太祖已下,皆别立庙,至于禘祫,俱合食于太祖。是以炎汉之初,诸庙各立,岁时尝享,亦随处而祭,所用庙乐,皆象功德而歌舞焉。至光武乃总立一堂,而群主异室,斯则新承寇乱,欲从约省。自此以来,因循不变。伏惟高祖文皇帝,睿哲玄览,神武应期,受命开基,垂统圣嗣,当文明之运,定祖宗之礼。且损益不同,沿袭异趣,时王所制,可以垂法。自历代以来,杂用王、郑二义,若寻其指归,校以优劣,康成止论周代,非谓经通,子雍总贯皇王,事兼长远。今请依据古典,崇建七庙。受命之祖,宜别立庙祧,百代之后,为不毁之法。至于銮驾亲奉,申孝享于高庙,有司行事,竭诚敬于群主,俾夫规模可则,严祀易遵,表有功而彰明德,大复古而贵能变。臣又案周人立庙,亦无处置之文。据冢人处职而言之,先王居中,以昭穆为左右。阮忱撰《礼图》,亦从此议。汉京诸庙既远,又不序禘祫。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末(《隋书·礼仪志二》,大业元年,炀帝欲遵周法,营立七庙,诏有司详定其礼。礼部侍郎、摄太常少卿许善心,与博士褚亮等议,诏可。又略见《通典》四十七。)。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太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穆穆我后,道应千龄。
登三处大,得一居贞。
礼惟崇德,乐以和声。
百神仰止,天下文明。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肃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庚韵
闿阳播气,甄曜垂明。
有赫圜宰,深仁曲成。
日丽苍璧,烟开紫营。
聿遵乾享,式降鸿祯。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雍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东韵
钦惟大帝,载仰皇穹。
始命田烛,爰启郊宫。
云门骇听,雷鼓鸣空。
神其介祀,景祚斯融。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其《太和》、《寿和》、《凯安》三章,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肃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支韵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
开元统纽,合大承规。
九宫肃列,六典相仪。
永言配命,长保无亏。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其《太和》、《寿和》、《凯安》三章,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雍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敬韵
柔而能方,直而能敬。
载厚以德,大亨以正。
有涤斯牷(一作牲),有馨斯盛。
介兹景福,祚我休庆。
郊庙歌辞 祭方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其《太和》、《寿和》、《凯安》三章,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顺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庚韵
阴祇协赞,厚载方贞。
牲币具举,箫管备成。
其礼惟肃,其德惟明。
神之听矣,式鉴虔诚。
郊庙歌辞 祭神州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祭神州于北郊。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顺和》词同《夏至方丘》,《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肃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霰韵
大矣坤仪,至哉神县。
包含日域,牢笼月竁。
露絜三清,风调六变。
皇祇介祉,式歆恭荐。
郊庙歌辞 祭神州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祭神州于北郊。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顺和》词同《夏至方丘》,《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雍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敬韵
泰折严享,阴郊展敬。
礼以导神,乐以和性。
黝牲在列,黄琮俯映。
九土既平,万邦贻(一作遗)庆。
郊庙歌辞 祭太社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祭太社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顺和》词同《夏至方丘》,《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肃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霁韵
后土凝德,神功协契。
九域底平,两仪交际。
戊期应序,阴墉展币。
灵车少留,俯歆樽桂。
郊庙歌辞 祭太社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祭太社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顺和》词同《夏至方丘》,《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雍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寘韵
美报崇本,严恭展事。
受露疏坛,承风启地。
絜粢登俎,醇牺入馈。
介福远流,群生毕遂。
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先农乐,迎神用《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咸和》。其《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咸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先韵
粒食伊始,农之所先。
古今攸赖,是曰人天。
耕斯帝籍,播厥公田。
式崇明祀,神其福焉。
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先农乐,迎神用《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咸和》。其《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肃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霰韵
樽彝既列,瑚簋方荐。
歌工载登,币礼斯奠。
肃肃享祀,颙颙缨弁。
神之听之,福流寰县。
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先农乐,迎神用《咸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咸和》。其《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雍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语韵
前夕视牲,质明奉俎。
沐芳整弁,其仪式序。
盛礼毕陈,嘉乐备举。
歆我懿德,非馨稷黍。
十八学士赞 其五 文学褚亮 隋末唐初 · 褚亮
四言诗 押阮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道高业峻,神气清远。
学总书林,文兼翰苑。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豫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押阳韵
上灵眷命膺会昌,盛德殷荐叶辰良。
景福降兮圣德远,玄化穆兮天历长。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舒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押先韵
叠璧凝影皇坛路,编珠流彩帝郊前。
已奏黄钟歌大吕,还符宝历祚昌年。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凯安(《新唐书·礼乐志》曰:“贞观初舞隋文舞曰《治康》,武舞曰《凯安》,郊庙朝会同用之,舞者各六十四人,文舞左籥右翟,著委貌,冠黑素,绛领广袖,白裤,革带,乌皮履。武舞左干右戚,服平冕,馀同文舞。朝会,则武弁平巾帻,广袖金甲,豹文裤,乌皮靴,执干戚,馀同郊庙。凡初献作文舞,亚献、终献作武舞,太庙降神以文舞,后改治康舞曰化康,避高宗讳也。”《旧书·乐志》曰:“《凯安》舞,贞观中造。凡有六变,一变象龙兴参野,二变象剋靖关中,三变象东夷宾服,四变象江淮宁谧,五变象猃狁詟服,六变复位以崇,象兵还振旅,亦如周之大武,六成乐止。按贞观礼,享郊庙日,文舞奏《豫和》、《顺和》、《永和》等乐。麟德二年十月,文舞改用《功成庆善乐》,武舞改用《神功破阵乐》,并改器服,后以《庆善乐》不可降神,《破阵乐》不入雅乐,复用《治康》、《凯安》如故。”) 隋末唐初 · 褚亮
押养韵
昔在炎运终,中华乱无象。
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
大赉下周车,禁暴开殷网。
幽明同叶赞,鼎祚齐天壤。
郊庙歌辞 祀圜丘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二年,祖孝孙脩定雅乐,取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故制十二和之乐,祭天神奏《豫和》之乐,祭地祇奏《顺和》,祭宗庙奏《永和》,登歌、奠玉帛奏《肃和》,皇帝行及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奏《舒和》。皇帝食举及饮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正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郊庙俎入奏《雍和》,酌献、饮福酒奏《寿和》。六年冬至,祀昊天于圜丘。乐章,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大历十四年,改《豫和》为《元和》,以避讳也。按唐初作十二和,以法天数,其后增造非一,颇无法度,皆随时制名云。”) 豫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押蒸韵
歌奏毕兮礼献终,六龙驭兮神将升。
明德感兮非黍稷,降福简兮祚休徵。
郊庙歌辞 祭神州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祭神州于北郊。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用《雍和》。酌献、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送神用《顺和》。《顺和》词同《夏至方丘》,《太和》、《寿和》、《凯安》词同《冬至圜丘》,并褚亮等作。”) 舒和 隋末唐初 · 褚亮
押庚韵
坤道降祥和庶品,灵心载德厚群生。
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