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周摇”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奏弹毕义云 北齐 · 司马子瑞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天保元年四月窦氏皇后姨祖载日,内外百官赴第吊省,义云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
义云启云:「丧妇孤贫。
后娶李世安女为妻。
世安身虽父服未终,其女为祖,已就平吉,特乞暗迎,不敢备礼」。
义云成婚之夕,众储备设;
克日拜阁,呜驺清路,盛列羽仪,兼差台吏二十人,责其鲜服,侍从车后。
直是苟求成婚,诬罔干上。
义云资产宅宇。
足称豪室,忽道孤贫,亦为矫诈。
法官如此,直绳焉寄?
又驾幸晋阳,都坐判:「拜起居表。
四品五品已上,令预前一日赴南都署表,三品已上,临日署讫」。
义云乃乖例,署表之日,索表就家先署,临日遂称私忌不来(《北齐书·毕义云传》,尚书左丞司马子瑞奏弹义云云。)
功臣世袭刺史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
周武定业。
胙茅土于子弟。
汉高受命。
誓带砺于功臣
岂止重亲贤之地。
崇其礼秩。
抑亦固磐石之基。
寄以藩翰
魏晋巳降。
事不师古。
建侯之制。
有乖名实。
非所谓作屏王室。
永固无穷者也。
隋氏之
四海沸腾。
朕运属殷忧。
戡剪多难。
上凭明灵之祐。
下赖英贤之辅。
廓清宇县。
嗣膺宝历。
岂予一人。
独能致此。
时迍既共资其力。
世安而专享其利。
乃眷于斯。
甚所不取。
但今之刺史
即古之诸侯。
虽立名不同
而监统一也。
故申命有司。
斟酌前代。
宣条委共理之寄。
象贤存世及之典。
司空国公无忌等。
或材称人杰。
望表国章。
论道庙堂。
寄深舟楫。
用资文武。
诚著艰难。
折冲阃外。
隐如敌国。
或志力忠烈
实为心膂。
或气干强果。
是曰爪牙。
策名运始。
功参缔搆。
义贯休戚。
效彰夷险。
嘉庸懿绩。
于朕心。
宜委以藩镇。
改锡土宇。
无忌可赵州刺史
改封赵国公
尚书左仆射魏国公元龄可宋州刺史
改封梁国公
司空蔡国公杜如晦可赠密州刺史
改封莱国公
特进代国公靖濮州刺史
改封魏国公
特进吏部尚书许国公士廉申州刺史
改封申国公
兵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陈州刺史
改封陈国公
刑部尚书任城郡道宗鄂州刺史
改封江夏郡王
晋州刺史赵郡王孝恭可观州刺史
改封河閒郡王
同州刺史吴国公尉迟敬德宣州刺史
改封鄂国公
并州都督府长史曹国公李绩蕲州刺史
改封英国公
左骁卫大将军楚国公段志元可金州刺史
改封褒国公
左领军大将军宿国公程知节普州刺史
改封卢国公
太仆卿国公刘宏基可朗州刺史
改封夔国公
相州都督府长史鄅国公张亮澧州刺史
改封郧国公
馀官食邑并如故。
即令子孙奕叶承袭。
北至太原 中唐 · 李益
 押词韵第七部
引用典故:一戎
炎祚昔昏替,皇基此郁盘。
玄命久已集,抚运良乃(一作乃良)艰。
南阨羊肠险,北走雁门寒。
始于一戎定,垂此亿世安
唐风本忧思,王业寔艰难。
中历虽横溃,天纪未可干。
圣明所兴国,灵岳固不殚。
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清河县开国男太师崔公神道碑840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太师讳陲字平仲
清河东武城人太公望既封于营邱。
子伋嗣侯。伋之孙曰穆伯。
食邑于崔。遂以为氏。
后十四世至秦末东莱侯意如东莱之子伯基。
始居清河。又十五叶生炎。
为魏名臣。又九叶生休。
后魏七兵尚书七兵之弟曰寅。
乐安太守。公即乐安八代孙。
始以阀阅授郑州参军。力行好学。
子道以孝闻。处伯仲间以友闻。
读易至编绝。以精易闻。
至德中。时有边警。
从师出征。公少有奇志。
思越拘挛以自奋。乃作伐鲸鲵赋以献。
既上闻。果器之。
会第五丞相以善言利得幸。尽付利权。
始有盐铁使之官。慎选寮属。
表公为介。转临晋县
处烦应卒。铓刃不顿。
再迁至大理评事。府罢。
河中府司隶参军太子司议郎韩晋公时为户部侍郎
掌邦赋。急于用才。
荐公为监察御史。主河东租庸之务。
寻转殿中侍御史。复迁侍御史
京东和籴使。建中初
德宗始亲万几。储精治本。
汉宣与我共此之叹。谓史臣求可当二千石良者。
遂以公带本官权知袁州刺史。期月有成。
诏书显扬。就加真秩。
益以金紫。居无何。
韩晋公丞相。制国用。
思公前绩。乃传召之。
京师。授检校户部郎中
辑池盐于蒲。修牢盆。
谨衡石。煎和既精。
饴散乃盈。商通而荐至。
吏惧而循法。民不絓网而国用益饶。
岁杪会其所入。赢羡什伯。
诏下褒其能。转吏部侍郎御史中丞
且加五等之爵。方倚以重任。
天富其才而不遐其福。享龄六十有五。
贞元七年二月二日。遘疾卒于官。
上闻悼之。即降悯策赠郑州刺史
赍钱五百万。以备饰终之礼。
明年八月二日。返葬于成周之偃师
从世墓也。夫人陇西李氏。
汾州司户参军咸一之女。生才子六人。
长曰邠。及公终时已为左拾遗
后至太常卿。次曰酆。
太府卿。次曰郾。
外台尚书。次曰郇。
今为廷尉。次曰鄯。
执金吾。季曰郸。
太常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今为尚书侍郎平章事如故。
惟夫人为姑臧冠族。以蘩组紃辅佐君子。
为令妻积三十馀年。以慈俭忠厚训诫诸子为贤母二十有三年。
永贞之初顺宗践阼。
泽流百叶。长子邠时为词臣草册书。
以文当晋阶。遂上疏乞移荣于亲。
俞之。特封清河郡太君
士林耸慕。皆自痛其不及。
邠为太常。酆为大农
咸白发贵绶。以奉膳羞。
诸季皆翩翩人杰。各以簪裾给事左右。
愉愉然承顺无违。鼎钟致养。
居然一室雍熙太和。言世荣者举无以比。
以子贵累封赠至凉国太夫人元和八年三月十六日捐馆舍。
寿七十有九。是岁十月十八日合祔。
太常尚书暨今相国。皆自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凡五贡贤能书。得士百四十有八人。
言兄弟者。许为人瑞。
崔氏之门六人。皆入南宫赐金紫。
其间三人历入侍郎。统而论。
四卿一相。两连率。
翰林学士。一执金吾
言冠冕者。许为世雄
姑臧李范杨卢世为婚媾。入于婚党。
无第二流。言门阀者。
许为时表。太常二子。
亦以才能同入尚书。璜为吏部郎
瓘为司勋郎。其他支孙未登金闺籍者。
诜诜然鱼贯而进。文业甚富。
而孝谨不衰。猗欤君子之泽。
其所从来。远而有光已。
开成已未岁七月甲辰相君受诏于朝廷。
始操国柄。仲月。
奉常事于家。礼成起慕。
悄然永怀曰。古者卿大夫庙有鼎。
墓有碑。皆铭之以纪先德也。
今备位宰相。敢不扬前人之耿光。
乃俾家老条白事功。资于学古者徵其词。
尚信也。又命宗祝卜柔日告于庙。
尽诚也。仪甚备而敬有馀。
斯所谓达礼之君子。遂刊勒如式。
揭于道周。铭曰。
奕奕四姓。崔为之冠。
瞻其门墙。倬若云汉。
善积家肥。子孙多才。
如彼榱栋。必生徂徕
太公之后。弥二千祀。
累如贯珠。倬见图史。
显允太师。丕承德基
构于其堂。亦既塈茨。
生逢艰虞。中外交师。
献赋伐叛。忠存乎词。
兵兴事丛。飞挽四驰。
历践剧职。视险如夷。
乃主平籴。乃分符使。
治粟为邦。其道一致。
蒲实近地。盐为利浤。
使车来思。刬弊立程。
吏廉商通。岁倍其赢。
奏课连最。德音张明。
就加执法。好爵兼荣。
天付之才。不与寿并。
生树德本。殁扬淑声。
里巷罢舂。音乐为停。
赠襚之礼。冠于公卿。
万石贻训。根于孝友。
太公种德。乃稔身后。
家有令子。妻为寿母。
二十馀年。人伦之首。
六子来侍。如龙如虎。
众妇来馈。维筐及筥。
佩玉鸣环。交响庭户。
申申秩秩。欢不踰矩
昔为望族。今为兴门
天爵人爵。蔚然两尊。
先德阴骘。黕如垂云。
孕和合粹。濯润本根。
景亳之原。图书之川。
汤陵之坛。磅礡回环。
世安其神。世嗣其贤。
聆德音者。拜于碑前。
大宋左班殿直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监察御史武骑尉宋公墓志铭(并序天禧五年十月 北宋 · 蔡宗道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
夫深渊巨派,产必珠玑;
广岫长林,生惟杞梓。
实灵源之浸远,故袤址而弥崇也。
即有广平公,讳文质字希古,其先商纣乱常,武王受命,洎以微子封为宋公,嗣守厥都,因而为氏。
故振振之麟趾,绵绵瓜瓞,轩冕相继,以迄于今。
曾祖彦筠,初当五代,历仕数朝,每戮力于干戈,屡策勋于社稷,隼旟七建,虎节六持。
寻以高年,用期纳禄,于是罢之征镇,授以宫师
俄染沉痾,至于即世,舆人为之而殒泪,时君为之而废朝,进赠侍中
其在殊勋,不可具纪。
崇义,以侍中之贵,为周朝供奉官
显德中淮甸未平,王师亲讨,乃从銮辂,冀立勋劳。
仍被甲兵,首临矢石,俄以力敌,殁于军行。
世宗感其忠勤,惜之勇武,追赠左骁卫将军
父可升,以将军之故,授秘书省正字
志含高洁,性禀淳和。
悲上露之易晞,痛直木之先折,爰从早世,俄遂逝波。
琅琊王氏,乃周朝枢密使朴之侄女也。
庆高门,推华令族,即今见存。
公,其次子也。
幼而聪敏,长而干能,静守廉隅,动遵礼法。
早亡厥考,而事于伯父故右千牛卫将军可言,奉养之道,无□厥志。
以是举家之务,悉而委之,克谨修藏,愈加忠笃。
故将军弥甚钟爱,而于咸平二年,以皇上诞圣之辰奏授三班奉职,监汝南榷酤。
明年,就移颍上
至景德初受代归阙,当年秋九月监纳天厩左坊粮草之储。
益著公勤,殊无凝滞,暨于给散,各获衍馀。
懋德懋官,赐无虚受,于景德三年冬十二月右班殿直,领命同州□监市赋职□□。
旋奉转输之请,推诘公事二十馀条,各获辩明,顿绝冤枉,清通之术,播在人口。
次权本州护戎,奉职而来,军城愈肃。
祥符号之二祀,官满归阙,当年秋八月,奉密劄权任京城巡检,寇盗迹除,奸讹胆碎。
至三年夏四月,充信阳军兵马监押兼在城巡检
尝谓亲友曰:「方今天子英威,戎夷欸服,边疆宁谧,武勇何施?
恨无畴劳,以报宠禄」。
下车之日,会有贼人杀并居人赵进一家数口。
是时民庶混并,本难窥测,公乃密行智略,□用进寻,果获元凶,故无窜失,乃本军保定指挥都头王守一长行兵士等全火一十三人。
寻下狱勘鞫,罪状分明,其贼首准宣凌迟,馀孽一并就戮。
以是干局之誉,翕然惊人,暴乱之徒,无所措手。
会皇上有事汾阴,颂祇脽上,溥率之内,恩宥毕临,而转左班殿直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
六年,得替归朝。
明年夏四月,充南雄州兵马监押
去京万里,守任三年,戎士居民,罔不受赐。
至天禧元年春,罢秩以归,日奉朝请,践乎显位,期于匪朝。
无何,二竖构灾,两楹入梦,遽婴沉痼,俄谢亨衢,于当年秋八月二十有七日捐馆于东京望春门外春明坊之私第,享年四十有五。
长子右班殿直世安等以年月未便,乃侍灵柩,权窆于京城北隅智度精舍。
今兹卜光远之晨,佥云协吉,以天禧五年冬十月初七日归葬于西京洛阳县,祔先侍中之茔,礼也。
呜呼!
公婴提之际,偏丧严君,弱冠之年,爰事真主,故箕裘之克绍,而堂构之无亏。
繇是事国以忠,事亲以孝。
而又素敦高义,俯重名流,洞启闬闳,广延冠盖。
设俎豆□荐,醉以为期;
施金帛之赠,来者靡间。
是使四方之内,不远千里,仰慕而求知者,略无虚日,其好士也,□□□□。
武勇之艺,弧矢惟精;
儒墨之功,诗札尤妙。
其居位也,幸无愧焉。
颜子之少亡,且臧孙之有后。
公娶□河□氏,故左藏库副使继旻之次女也,淑德贤行,为众所称。
有子八人,长曰世安,□守□□识□冲迈。
圣上亲继国姻,俾升朝列,见任右班殿直,监在京供庖务
次曰世卿,蕴□□之气,□温润之姿,继□□□,谅□匪日。
次曰世昌,次曰世范,次曰世则,次曰世宁,充东西班殿侍皇太子祗候
次曰世永,次曰世隆,年□各幼,骨气皆奇,奋振亨衢,良未可测。
女四人,各尚幼。
文懿,利名息心,高□□□,见隐于汝上之别墅。
《易》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此则子孙盈庭,垂于有后,宋氏之庆,其徵也哉!
长子世安□□匪□□宗道旅寓引圹,备闻□□,谓良晨俯迩,葬事式临,俾勒贞珉,用志其事。
宗道牢让无□,谨为铭云:
伟欤吉人,自天而祐。
万石不衰,臧孙有后,公之世胄。
逸少云崩,张芝锦段,公之逸翰。
宋纤人龙高昂岸虎,公之勇武。
天不憖遗,藏壑生悲。
梁木斯坏,哲人其萎。
佳城郁郁,幽草萋萋。
夜台永隔,终天恨违。
百身非赎,□死何追。
□□□□,痛黯焚芝
魂返太素,魄瘗穷祇。
想高岸之为谷,志其实于丰碑。
秘阁守选楷书李天锡书,御书院祗候沈政刻字。
按:《千唐志斋藏志》下册第一二六三页。又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墓志三七二五。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大中祥符二年十月 北宋 · 释澄净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
夫生者气之聚也,死者气之散也。
复谓死生聚散,乃人之常。
其如生有至德,殁有至灵,吾谓百无有一也。
天水司空赵君讳正实,累世猗□之士。
其三代之贵,非略而不纪,属在墓志存焉。
令德芳声,夙传闻于远近;
仁布惠,早腾□于乡原。
享年七十有五,疾殁于仙墅,时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四日
咸谓赵君生作善事,其福应有如此也。
血属□□□□尸而号泣者,百有馀□。
素车白马,造门而吊问者,亦不啻数百人。
皆是君平昔有好贤礼宾之仪使之然也,可谓后难继矣。
君有子四人。
长子左班殿直怀□,立朝无佞,事君尽忠。
履行存诚,得为人之大体;
推仁让美,可作世之元规
次子怀□,举学究,穷经奥义,干禄明时,恭俭修身。
折桂即登于蟾窟,温柔取事于探珠,须到于龙宫。
其诸二子,各守一艺,俱在少年。
非词屈而不明,取尽言而为当,其诲诱义方之道有如此也。
命予纪事,直述其辞。
铭曰:
卜其宅兆,宜葬兹地。
洛水清声,嵩峰积翠。
鹤舞称祥,燕衔表瑞。
岗势毕全,子孙获利。
伏冀神魂,永宁方位。
佳城皇兮动悲哀,立黄埃而有泪。
长男见任左班殿直、监西京南山彩造务、兼巡检怀□,次男见应乡贡学究怀□,次男怀□,次男怀操。
长男与寇氏为婚,次男与张氏为婚,次男与傅氏为婚。
次男未婚。
长孙吏部流内诠书令史世永,先娶元氏,见与孙氏为婚。
次孙世□,先娶边氏,见未婚。
次孙世贞,见与张氏为亲,未婚。
次孙见三班院守职世安,见与章氏为婚。
次孙习进士世宁,未婚。
次孙世卿,未婚。
次孙世伦。
业经论诵《法华经》沙门澄净述并书。
按:民国巩县志》卷一八,民国二十六年泾川图书馆刊本。
东莱侯夫人平原郡夫人米氏墓志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七
皇从侄故莱州防禦使东莱侯从恪之夫人,曰平原郡夫人米氏,赠太子太师承德之曾孙,横海军节度使信之孙,内殿崇班閤门祗候继丰之女。
夫人年十七,选配东莱侯,累封平阳郡君
子男六人:长曰世安,赠左骁卫大将军
次曰世融,赠博州防禦使追封博平侯
次曰世昌右屯卫大将军
次曰世规,右监门卫将军
次曰世猷,太子右监门率府率,早亡;
次曰世衡,赠左武卫大将军
女三人,长适左侍禁刘希正,次适内殿承制王说,次适右侍禁陈宗诲。
孙男十二人,皆诸卫将军
夫人将家子,有贤行。
东莱之亡,诸孤尚幼,夫人治家训子皆有法。
皇祐元年二月癸酉,以疾卒,享年五十有一,追封平原郡夫人,权厝于奉先佛寺
嘉祐五年十月乙酉,合葬于东莱侯之墓。
铭曰:
门以勋高,配以贤求。
抚孤教善,内德以优。
永扬其懿,以閟诸幽。
韩昭文论山陵书1063年4月23日 北宋 · 苏洵
 出处:全宋文卷九二○、《苏老泉先生全集》卷一三、《古文渊鉴》卷四七、民国《文安县志》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四月二十三日将仕郎、守霸州文安县主簿、礼院编纂苏洵,惶恐再拜上书昭文相公执事本布衣书生,才无所长,相公不察而辱收之,使与百执事之末,平居思所以仰报盛德,而不获其所。
今者,先帝新弃万国,天子始亲政事,当海内倾耳之,而相公实为社稷柱石莫先之臣,有百世不磨之功。
伏惟相公将何以处之?
古者天子即位,天下之政必有所不及安席而先行之者。
汉昭即位,休息百役,与天下更始,故其为天子曾未逾月,而恩泽下布于海内。
窃惟当今之事,天下之所谓最急,而天子之所宜先行者,辄敢以告于左右。
窃见先帝以俭德临天下,在位四十馀年,而宫室游观无所增加,帏簿器皿弊陋而不易,天下称颂以为文景之所不若,今一旦奄弃臣下,而有司乃欲以末世葬送无益之费,侵削先帝休息长养之民,掇取厚葬之名而遗之,以累其盛明
以为当今之议,莫若薄葬。
窃闻顷者癸酉赦书既出,郡县无以赏兵,例皆贷钱于民。
民之有钱者,皆莫肯自输,于是有威之以刀剑,驱之以笞箠,为国结怨,仅而得之者。
小民无知,不知与国同忧,方且狼顾而不宁。
而山陵一切配率之科又以复下,计今不过秋冬之间,海内必将骚然,有不自聊赖之人。
窃惟先帝平昔之所以爱惜百姓者如此其深,而其所以检身节俭者如此其至也,推其平生之心而计其既没之意,则其不欲以山陵重困天下,亦已明矣。
而臣下乃独为此过当逾礼之费,以拂戾其平生之意,窃所不取也。
且使今府库之中,财用有馀,一物不取于民,尽公力而为之,以称遂臣子不忍之心,犹且获讥于圣人;
况夫空虚无有,一金以上非取于民则不获,而冒行不顾,以徇近世失中之礼,亦已惑矣。
然议者必将以为古者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于先帝之葬,于人情有所不顺。
亦以为不然。
使今俭葬而用墨子之说,则是过也;
不废先王之礼,而去近世无益之费,是不过矣。
子思曰:「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古之人所由以尽其诚信者,不敢有略也,而外是者则略之。
昔者华元厚葬其君,君子以为不臣。
汉文葬于霸陵,木不改列,藏无金玉,天下以为圣明,而后世安太山
故曰莫若建薄葬之议,上以遂先帝恭俭之诚,下以纾百姓目前之患,内以解华元不臣之讥,而万世之后以固山陵不拔之安。
窃观古者厚葬之由,未有非其时君之不达,欲以金玉厚其亲于地下,而其臣下不能禁止,僶俛而从之者;
未有如今日之事,太后至明,天子至圣,而有司信近世之礼,而遂为之者。
是可深惜也。
且夫相公既已立不世之功矣,而何爱一时之劳而无所建明?
恐世之清议,将有任其责者。
如曰诏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复改。
则此又过矣。
唐太宗之葬高祖也,欲为九丈之坟,而用汉氏长陵之制,百事务从丰厚。
及群臣建议以为不可,于是改从光武之陵,高不过六丈,而每事俭约。
夫君子之为政,与其坐视百姓之艰难而重改令之非,孰若改令以救百姓之急?
不胜区区之心,敢辄以告。
惟恕其狂易之诛,幸甚,幸甚!
不宣。
惶恐再拜。
赵县墓志铭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二、《郧溪集》卷二二
右领军卫将军、赠右骁卫大将军世安之女,生十九年而卒,熙宁二年二月某日,祔葬于河南府永安县
曾祖讳惟忠,右屯卫大将军昌州团练使、赠彰化军节度使、舒国公
祖讳从恪,西染院使、赠莱州防禦使东莱侯
铭曰:
生而提提,其仪窈兮。
未及以行,倏其天兮。
素车啴啴,出都门兮。
万世一夕,归九原兮。
重华宫官吏诸色人等及五年推恩转官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三五、《攻愧集》卷三○
臣仰惟陛下钦事三宫,务尽孝道。
重华宫行官吏等人,用德寿宫故事,服劳五年,例转一官资。
前此方以推恩为迟,今幸举行故典,本不当有言。
然臣有愚见,如医官及碍止法人二项,不容不论。
医官久饕廪禄,窃取宠荣,本是庸人,侥倖在选。
寿皇违豫之久,中外日伺脉状,以候康复,而其词不伦,固已忧虑,一旦弥留,无不愤痛。
虽其罪不至如王泾之甚,亦以一时多事,未尝明正典刑。
六月二十三日太皇太后圣旨,医官大方脉蔚仲坚郭仪李九龄,疮肿科王懋、陈世安,口齿科俞时雍并罢重华宫祗应,此盖太皇太后明知其医药状,而至仁覆露,不欲加罪,止从罢遣。
后至八月间,因台官论奏郭仪李九龄、蔚仲坚辈庸缪之罪,其言某辈,则非止此三人也。
寻得旨,仅降三人者一官。
未几至十月初,王良佐李九龄郭仪又以应奉太上皇帝医药有劳而转官矣。
其侥倖已甚,皆不复论。
其于重华医药失职如此,不至严谴,已为厚幸,安得一例皆与转官之赏乎?
医官已经降官及罢祗应之人,乞更不推恩。
武臣及内侍等碍止法人数目不少,若尽与转行,实为太滥。
正引乾道二年之制隐下后来即次指挥,致有今日施行。
欲乞并照淳熙八年七月指挥回授。
指挥使以下碍止法人,亦乞照前项指挥依条施行。
其他人数猥众,宫掖事严,臣不能一一究知,其显然可论者如此。
欲望明诏三省、枢密院及所属曹部,照应逐次指挥及臣所奏二项事理仔细开具施行,庶几实有劳效者不至遗失,侥滥太甚者稍得撙节。
其于爱惜名器之朝,不为小补。
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