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新雁过妆楼 宋末元初 · 张炎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乙巳菊日,寓溧阳,闻雁声,因动脊令之感。
遍插茱萸。
人何处、客里顿懒携壶。
雁影涵秋,绝似暮雨相呼。
料得曾留堤上月,旧家伴侣有书无。
谩嗟吁。
数声怨抑,翻致无书。
谁识飘零万里,更可怜倦翼,同此江湖。
饮啄关心,知是近日何如。
陶潜尚存菊径,且休羡松风陶隐居。
沙汀冷,拣寒枝、不似烟水黄芦。
赠范道人(道人以任子为庾台幕官,不受省府差符,从道)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黄纸差符不肯留,飘然愿逐云水游。
纡朱拖紫不肯慕,甘著草衣披布素。
金珠斗量佩鸣珂,所得欢华能几何。
形气日随情欲蠹,曾不百岁同臭腐。
学仙岂必便成仙,人世且结清净缘。
弘景宁为轩冕锢,子平未免婚嫁累。
有田有庐誓弗归,有子有女弃若遗。
道成却往忾城郭,化作千年令威鹤。
松声 南宋 · 鲍寿孙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千丈森森磥砢生,风来岩壑韵琮琤。
耳根一洗俗尘净,木末时闻天籁鸣。
汹汹银涛朝拍岸,萧萧铁马夜还营。
山中宰相殷勤听,说与傍人笑绝缨(以上同上书卷五四)。
松径 南宋末 · 郭岩
一径深且纡,森森荫松柏。
清风池上来,幽思与之发。
逸响谐素琴,凉阴散清帙。
弘景或可邀,高怀共披豁。
重修政和本草书后 北宋末金初 · 宇文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六
余读沈明远寓简,称范文正公微时慷慨语其友曰:「吾读书学道,要为宰辅,得时行道,可以活天下之命;时不我与,则当读黄帝书,深究医家奥旨,是亦可以活人也」。未尝不三复其言,而大其有济世志。又读苏眉山题《东皋子传》后,云:「人之至乐,莫若身无病而心无忧,我则无是二者,然人之有是者接于予前,则予安得全其乐乎?故所至常蓄善药,有求者则与之,而尤喜酿酒以饮客。或曰:子无病而多蓄药,不饮而多酿酒,劳己以为人,何哉?予笑曰: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得酒,吾为之酣适,岂专以自为也」?亦未尝不三复其言,而仁其用心。嗟乎,古之大人君子之量,何其弘也!盖士之生世,惟当以济人利物为事。达则有达而济人利物之事,所谓执朝廷大政,进贤退邪,兴利除害,以泽天下是也;穷则有穷而济人利物之事,所谓居闾里间,传道授学,急难救疾,化一乡一邑是也。要为有补于世,有益于民者,庶几乎兼善之义,顾岂以未得志也,未得位也,遽泛然忘斯世而弃斯民哉!若夫医者为切身一大事,且有及物之功。《语》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又曰:「子之所慎,齐战疾」。康子馈药,子曰:「丘未达,不敢尝」。余尝论之,是术也,在吾道中虽名为方伎,非圣人贤者所专精,然舍而不学,则于仁义忠孝有所缺。盖许世子止不先尝药,《春秋》书以弑君,故曰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惧其忽于亲之疾也。况乎此身受气于天地,受形于父母,自幼及老,将以率其本然之性,充其固有之心。如或遇时行道,使万物皆得其所,指六合于太和中,以毕其为人之事,而一旦有疾,懵不知所以疗之,伏枕呻吟,付之庸医手,而生死一听焉,亦未可以言智也。故自神农、黄帝、雷公、岐伯以来,名卿才大夫往往究心于医。若汉之淳于意、张仲景,晋之葛洪、殷浩,齐之褚澄,梁之陶弘景,皆精焉。唐陆贽斥忠州,纂集方书,而苏、沈二公良方至今传世,是则吾侪以从正讲学馀隙而于此乎蒐研,亦不为无用也。余自幼多病,数与医者语,故于医家书颇尝涉猎。在淮阳时,尝手节本草一帙,辨药性大纲,以为是书通天地间玉石、草木、禽兽、虫鱼万物性味,在儒者不可不知,又饮食、服饵、禁忌,尤不可不察,亦穷理之一事也。后居大梁,得闲阅赵公家《素问》善本,其上有公标注,夤缘一读,深有所得。丧乱以来,旧学芜废,二书亦失去。尝谓他日安居讲学,论著外当留意摄生。今岁游平水,会郡人张存惠、魏卿介,吾友弋君唐佐来,言其家重刊《證类本草》已出,及增入宋人寇□□□□义,完焉新书,求为序引,因为书其后。
题仙人楼居图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九、《陵阳先生集》卷一五
吾闻至人御风骑气,与造物游,直缘所见者超,无所系著。故其观人世,楼观台榭,俄然而秦,倏然而汉,如海市浮空,烟云变灭尔。未知亦有丹台绛阙,金城玉室,五城十二楼,若是区区者。今舜举作此图,驾言于仙,笔意俱妙。陶隐居中三茅而立馆,又建三层之楼,己处上层,弟子居其中,宾客至其下,此殆是耶?吾犹未免诘曲世閒,安得摄衣从之?
跋厉白云诗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陵阳先生集》卷一六
东白厉氏,自唐殿中侍御史与姚、贾同时以诗名,至太师屏山公,尚世其家法,名章伟画,错落岷峨閒。予从老人大父尝及见之。今白云,其季孙也,徙家于杭,年甫踰弱冠,藉藉有诗声,为诸公所称道,是家信多能邪!一日来霅,以《白云集》示予。其辞隽,其思清,其兴寄远,读之殊使人有凌云意。白云曩尝浮江淮,走闽粤,慨然有志于世。顾肯效山翁溪友,指白云为归趣,要未易与俗人言。陶隐居挂冠神虎,尝谓山中白云,「秖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盖落遗外观,自乐其乐,内足于己,不以己徇人者也。意者白云患苦世俗,殆有意隐居之所乐乎。是将脱鞅掌、超尘坱,以与莽苍鸿濛游方之外矣,不然,何其莫逆于云乃如许?它日上下四方,从东野见之,白云深处,当相视一笑。
怡云说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二、《陵阳先生集》卷一四
予病卧空斋,云林在望,疲曳不能去。忽有剥啄声,推枕起视,乃空隐谷公号梅方者,自长兴得得来,为之喜。出其诗编,见上有「怡云」字,尤为之喜。云之于物,乃天地至和氤氲之气,骚人墨客竞喜吟咏。自太和气散,而云日以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其云荡;白衣苍狗,斯须变灭,其云薄;上下四方,以从东野,其云芳;碧云暮合,佳人未来,其云愁;终南一片,裹饷鹿门,其云孤。若是者,其去太和愈远。惟陶隐居山中之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翕兮蔼兮,融兮郁兮,含乎太和,与造物为徒,最可喜。岂非梅方所谓怡云者欤?师居浮云之山,其心漠然无所起,其容澹然无所滞,其意怡然无所忧。其诗盖亦似之,不刬刻,不推敲,不鉥心而擢胃,信乎有得于怡云者也。然隐居不屑于持寄,梅方之云乃托于诗,流旷逸之地,如予之昏眊鄙朴者亦得而玩之,何耶?梅方曰:「吾终日吟诗,而吾诗未尝作也,到处见云,则吾之云未尝出也,又安知自之与他」?予笑曰:「然。予之诗曰『山好野云多』,高卧白云,归而求之可也。此真用意会心句也,它日见芗林,不妨举示」。
七十翁五言十首 其五 宋末元初 · 方回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七堠长亭路,前程已不多。
最欺吾老者,绝奈后生何。
去晚陶弘景,迷凶马伏波。
幸逢黄菌耦,且赋紫芝歌。
送医工郭耕道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支韵
上古三皇轩农羲,天始有柱地有基。
腹虚与实疗民饥,心塞与开植民彝。
保民性命专厥司,握生杀权名曰医。
万事万物有偶奇,一阴一阳之所为。
五运六气相参差,流行百骸敷四肢。
河堤蚁窍如针锥,荣卫微爽颠不治。
沉里浮表数及迟,指下难明审毫釐。
能肉其骨扶其危,神圣工巧古所推。
汴梁凯旋并门师,代州之郭天下知。
半留中原半南移,大方脉科三百期。
黄金台边驿骑驰,大树古巷传言丝。
趣装北上扬喜眉,药囊香细温风吹。
肘后之秘神护持,本草我亦一二窥。
素问难经手曾披,但于一事似有疑。
左右心肝肾肺脾,女人反此背看之。
叔和脉经无此辞,托名为诀翻支离。
尺盛尺弱分两岐,句拙语俗意有疵。
举世附和莫钳锤,惟晁公武能辨兹。
欲攀易牙别渑淄,郭侯去矣不可羁。
丹砂赤箭参朮芝,豕苓鸡壅败鼓皮。
百发百中谨所施,楼护侯鲭勿涎垂。
弘景当有还山期,赠行聊效黄庭诗。
夏景 清风松下来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五言排律 押灰韵
狭世清风少,清风不受催。
惟应松下有,肯向坐间来。
襟袖元如水,山林自少埃。
遂惊弘景宅,不是楚王台。
柳巷无人扫,柴门尽日开。
是谁前喝道,空遣(原作遗,据四库本改)鹤飞回。
玉笥山清音堂记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八、《须溪集》卷二
余初入玉涧,见其山田曲折,草树依微,叹曰:使此泉生闽浙石壁间,皆当琮琤洗人耳矣。既至承天,如万石公冢,高明胪分,门巷周回,乃若与山不相接者。使人曳行,所至如见叔夜水边柳下而去,往往未离人间意也。未至清音堂,问木鱼道人已出,廖南山在焉。观其树立显敞,苏块丙舍;稍涉屏后,则山石苍寒,竹树层阴,有天竺呼猿雪后之趣。时主人理茶事,独二客从余坐久,悄无馀声。客曰:「宜琴,恨不令壁间琴语也」。余熟视壁间,耳目萧然,方悟无弦之妙,以不闻闻,殆又胜于闻也。此日此堂,初见此山。后二年,木鱼以其师请记曰:「堂后书堂峰,梁昭明诵左太冲诗处也」。余笑曰:「山水不如是也,即『山水有清音』五字,亦世间常有此语,直托之太冲能道耳。是虽可诵,何必闻乎其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惟得之天然者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醉翁之听泉声也如操,而沈遵之谱琴操也如泉,政使高下壹如泉声,而醉翁之醉远矣,又不知翁之于是操也,如当时所闻否。山间石上,尽日无人,鸟啼花落之外,属有泉声,泠然若众音会,其断其续,犹之无可奈何,而山之为助也多矣。不知者以为湘灵之环佩耶?抑点尔之鼓而希、铿而舍也?一入乎耳,神情洒然,但觉馀音之皆赘,复有雍门悲弹、华亭清唳,亦不愿听之矣,此岂可以寻声而谱,累句而作哉?吾尝谓陶弘景卧听松风,比于浩然之气为有悟入。松风往矣,而曲肱者犹从之也。此其在觉梦之间也,盖若浮若游,而不知其谁我,松耶风耶,其亦出于山水之间耶」?于是木鱼跃然而起曰:「未尝闻,未尝不可闻也」。归而刻之堂上。
静逸堂记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八、《须溪集》卷二
逸者自遗于人间,而人亦遗之。如子房学礼于沧海君,得力士;扁鹊受药于长桑君,饮以上池之水;夷门隐者能知魏王兵符所在与如姬所甚恨不言之志。此人皆察于世变,达于情伪,勉强成就,出于偶然,不为险巘变化,高尚奇节,而人谋鬼谋,贤于蓍蔡远甚。彼其初皆有以自善其身,不知老之将至,平生倏忽困穷,邂逅不知其所从来,既疑前此未必有此人,又疑今者未必无此人也。吾尝谓虞翻解印去官,鸱夷身泛西子,其感慨忧患与人同,而长往轻举与人异。以其人为必不死者,豪杰之见也,而亦莫知其所终也,然犹未入于方伎也。不知何许老父,哭龚生八十而夭,自是隐者如有术,而术者亦隐,至闻山林龙德,皆如燕齐海上怪迂之士,使有道者噫笑而不平,好奇者想望而不及。故樊英见列于高艺,焦先得附于耆英,呼祁孔宾者如神人,事陶弘景者为别馆,不者亦欿焉俛焉,若无足称焉。嗟乎!此《中庸》所以不可能也。胡氏称静逸者如其字。其言静逸,劾鬼神,致雷雨,前有某事某事,籍何甚也;及与之遇,澹如常人,正平平耳。问其所以能,无能也,静而已;法亦无法也,静而已;视其貌如其心,夷然尘芥物我,出入光景为乐。使在十年前见之兵间,可与合好解纷,亦若无意于人事者,然皇皇求丹学道。或疑静逸未见其逸,余笑曰:此其所以逸也。古有行山如梦,人至闻其鼾睡声者。晋人有言,是中故难得睡处。放怀宇内,悟则皆道,此所谓颠沛造次者。今人学静,更觉静之为烦。因其伎进于道,乐以所自得者记之。夫静逸则自遗于人矣,未必人亦遗之也,以其有无用之用也,其亦必不免于用也。
休岩耐隐记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一、《须溪集》卷三
罗君伯雨起童科,贡乡漕。当景定盛年,诸老先生喜其才,欲寘馆阁,不果。退居竹村,号竹村。世乱更名所居,扁曰休岩、曰耐隐。或曰:「休者其谁欤?隐者其谁欤?而何此君之不一也」?余曰:「然,是或一说也。且不耐非休也,亦休故耐耳。农圃代耕再易,所获当不与旦旦分尺寸者等,虽天地冬春之故,生物炽然,日新日化,而不知其休久矣。虽一日之间,东西代起,行三十七万八千里,而所休亦称是矣。人身天地之元气于其间,一日一时积而不可胜用,虽建功立事之日月,人人有蹉跎之叹,而优游与蹉跎异。正自不得不优游者,由潜至跃,一飞一踣。盖重耳十九年,子胥六年,句践二十年,其间云雷之屯,风雨之变,可悲可喜,可生可死,回视俯仰之间,而成败得失居然相远。安期生与居巢老人同时干项羽,老人中道愤,发背死,而安期以不合去而长存,是又在九州之外、功名之表,可以掀髯而笑矣。彼夸父渴,张毅热臭而死,何足道。就其高者计之,人生百年,有早休者、中休者、晚休者。晚休少耐,中休又耐,早休又甚耐。人亦何能自知其为中、为早?如陶渊明、杜子美、陶弘景、贺知章,概中年知止,而自其初终计之,则亦晚耳。呜呼!龚生遂夭天年。之数人者皆老于世故,恬于世味,早休后死,所得不既多乎?其不又耐乎」?或又问曰:「如子之言,是自古至今,无一人早休者,皆暮矣,奈何」?余曰:「不然。太公年八十,居东海之滨,是早休八十年者」。或人笑曰:「七十九而钓,不可不谓休矣,八十矣舍钓而从之,亦不足休乎?鹰扬展转,迨夜行秉火以趋齐,则九十馀矣而不休,亦未可以休乎?其休犹后此乎?我以其老而不休,而子且以为早休」。余曰:「不然,子能八十不求用乎?自其少年以至八十而不求用,得不谓早休乎?此其所以耐也。子徒知其夜而赴国之行暮,而不知其畴昔磻溪之日长也。休乎彼,不休乎此,非不休也,耐也。耐耶非耶」?或者喻曰:「子之况彼也远矣,然则以为竹村寿可乎」?曰:「可」。
玉笥山承天宫云堂记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二、《须溪集》卷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玉笥山
玉笥承天之云堂成,五星聚斗之岁也。先是,余游洞天,宿山房,见其成而去,为书「庐陵刘某过第一山」。山中人求余记之,未暇也。其明年乙酉九日,登高把菊,望数峰如笥,意欣然记之。云者出于山如玉,及其得于天也,如芝如笋,如鸾如龙,如浙江潮、昆崙楼,又或堂堂也而如人飞空,骋辔以游。昔者山中之人共卧木石之间,安知其至是?至是望焉,欲即之而不可得也,亦可以一怅然矣。山九真皆秦人,方其避秦也,披榛藿而入,岩栖而涧饮,草衣而木食,欲是堂也得乎?虽后来为萧为孔为坛为宅不可知,即子真九江弃官变服,亦必飘然为樵夫野人,混混乎其中,其霜露槁乾,岂比茅檐俛仰之适哉!而数世之后,仙宫化城,金堂玉室,披华星,佩紫霞,鸣钟列食,波及来者,严严如别馆,不知前八九天人者犹彷佛过之耶?其高才灵气,第欲如王羲之、陶弘景之流暂游忽别,亦不可得也。何昔之鹑居者望焉而为其所难,而今之舍盖者俨然而不就其所易也?亦可以一怅然矣。然吾闻古仙人记云,去后千五百年,五陵之间成仙者八百,其时可,其数可。庐陵钟陵不合者如砺,斯堂云海日阅人而如指,安知不有隐君子变姓名而处,岂皆如吾等浅之为信信,又浅之为留题哉?咨尔来者,候气审之。旧堂御书楼下如寄。提点江西道教、知宫事李允一既修殿馀廊西容焉,高楼广倍,于是副宫许景容分琴书其间。允一、景容皆吾州人。记成,明月甲子书。
楼居狂吟(并引) 其九 宋末元初 · 吴龙翰
七言绝句 押蒸韵
诸方参遍一枯藤,苦节期传夜半灯。
弘景登楼持棒喝,不容人上第三层。
题友人判太平归来诗卷 宋末元初 · 钱选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宫锦翩翩五色麟,如君端合侍枫宸。
山中老去陶弘景,湖曲归来贺季真。
上界神仙足官府,此身城郭旧人民。
还乡我结同盟社,只看桃花莫问春。
陶弘景三层楼听松风图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弘景层楼掉太清,万龙捲翠响泠泠。
此心不出三界看,一片秋声何处听。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原注:陶山在越州南,以陶贞白尝隐于此,故名。) 其一 若耶溪 宋末元初 · 林景熙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晴峰无数蘸清流,窈窕寒生六月秋。
百鍊不须欧冶剑,沼吴人在采莲舟。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原注:陶山在越州南,以陶贞白尝隐于此,故名。) 其二 任公子钓石 宋末元初 · 林景熙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巨犗长竿钓海波,空遗矶石卧荒坡。
千年无此垂纶手,多少饥民向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