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即位告天文 南齐 · 萧道成
 出处:全齐文卷二
皇帝臣道成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
宋帝陟鉴乾序,钦若明命,以命于道成
夫肇自生民,树以司牧,所以阐极则天,开元创物,肆兹大道。
天下惟公,命不于常。
昔在虞、夏,受终上代,粤自汉、魏、揖让中叶,咸炳诸典谟,载在方册。
水德既微,仍世多故,实赖道成匡拯之功,以弘济于厥艰。
大造颠坠,再构区宇,宣礼明刑,缔仁缉义。
晷纬凝象,川岳表灵,诞惟天人,罔弗和会。
乃仰协归运,景属与能,用集大命于兹。
辞德匪嗣,至于累仍,而群公卿士,庶尹御事,爰及黎献,至于百戎,佥曰「皇天眷命,不可以固违,人神无托,不可以旷主」。
畏天之威,敢不祗从鸿历。
敬简元辰,虔奉皇符,升坛受禅,告类上帝,以永答民衷,式敷万国。
惟明灵是飨(《南齐书·高帝纪》下,又见《南史》四。)
孝文帝居丧节哀表 北魏 · 穆亮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王者居极,至尊至重,父天母地,怀柔百灵。
是以古先哲王,制礼成务。
施政立治,必顺天而后动;
宣宪垂范,必依典而后行。
用能四时不忒,阴阳和畅。
若有过举,咎微必集。
故大舜至慕,事在纳麓之前;
孔子至圣,丧无过瘠之纪。
尧书稽古之美,不录在服之痛;
礼备诸侯之丧,而无天子之式。
虽有上达之言,未见居丧之典。
然则位重者为世以屈己,居圣者达命以忘情。
伏惟陛下至德参二仪,惠泽覃河海,宣礼明刑,动遵古式。
以至孝之痛,服期年之丧,练事既阕,号慕如始
统重极之尊,同众庶之制,废越绋之大敬,阙宗祀之旧轨。
诚由文明太皇太后圣略超古,惠训深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比之前代,戚为过甚。
岂所谓顺帝之则,约躬随众者也。
陛下既为天地所子,又为万民父母。
子过哀,父则为之惨悴;
父过戚,子则为之忧伤。
近蒙接见,咫尺冕旒,圣容哀毁,骇感无止,况神祇至灵,而不久亏和气,微致风旱者哉?
《书》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今一人过哀,黎元焉系?
群官所以颠殒震惧,率土所以危惶悚,百姓何仰而不忧,嘉禾何由而播植。
愿陛下上承金册遗训,下称亿兆之心,时袭轻服,数御常膳,修崇郊祠,垂惠咸秩,舆驾时动,以释忧烦,博采广咨,以导性气,息无益之恋,行利见之德;
则休徵可致,嘉应必臻,礼教并宣,孝慈兼备,普天蒙赖,含生幸甚(《魏书·穆崇附传》。文明太后崩,已过期月,高祖毁瘠犹甚。穆亮表。)
王贵嫔哀策文 南梁 · 任昉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四
游衣戒节,轜车命服。
永去椒华,长辞嘉福。
笥缄遗组,筵委尘鞠。
将命启期,实惟嘉数。
佩空响其何节,姆下当其谁傅。
殡宫既毁,祖馈斯撤。
爰命史臣,宣美来裔。
坤载既厚,内德云助。
轩五有弘,姬十斯豫。
诞咨邦淑,选自良家。
爰登六列,象服委蛇。
青絇丹繶,辰文素纱。
肃雍妇职,佥曰俞往。
赞景望舒,方娠明两。
心前轨庆,轩中增朗。
与括不愆,朏魄无爽。
式陪玺观,有事蚕宫。
降舆访道,基我王风。
宣礼撤豆,缉乐房中。
居贵能降,在盈思冲。
仁者必寿,彼苍者穹。
如何不淑,万化齐终。
荐车告途,殡穸既辨。
黼翣璀以陆离,帷帢光纷其舒卷。
出桂宫而北行,经未央以西转。
池绋顾而徐前,服马嘶而不践。
霜霏微而初被,野空笼而始雕。
虞泉于薤露,抚悲翁于短箫。
母以子贵,义弘前哲。
申襄齐削以从疑,革麻縓之轻杀。
达副君之夭至,赋白华之无缺。
庶清庙之微微,非寿原之未翳(《艺文类聚》十五。)
晚景游泛怀友 南齐 · 萧钧
 押尤韵
《诗纪》云。此诗类唐人作。当为唐萧钧也。《初学记》作梁。
龙开依御沟,凤辖转芳洲。
云峰初辨夏,麦气早迎秋。
山翠馀烟积,川平晚照收。
浪随文鹢转,渡逐彩鸳浮。
风花转未落,岩泉咽不流。
一辞金谷苑,空想竹林游(○《初学记》十八。《御览》四百十。《诗纪》八十五。)
命有司议沙门等致拜君亲敕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四
敕旨。君亲之义。
在三之训为重。爱敬之道。
凡百之行攸先。然释老二门。
虽理绝常境。恭孝之躅。
事叶儒津。遂于尊极之地。
不行拜跪之礼。因循日久。
迄乎兹辰。宋朝暂革此风。
少选还遵旧贯。朕禀天经以扬孝。
资地义而宣礼。奖以名教。
被兹真俗。而濑乡之基。
克成天构。连河之化。
付以国王。裁制之由。
谅归斯矣。今欲令道士女冠僧尼。
于君皇后皇太子其父母所致拜。或恐爽其恒情。
宜付有司。详议奏闻。
沙门不应拜俗状 其二 唐 · 谢寿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
敕云。
朕禀天经以扬孝。
资地义而宣礼者。
比见普天之下。
俱行孝道。
亲在则尽心色养。
亲殁则追思遗迹者。
皆禀陛下至孝之道也。
今忽改弃先朝正淳之轨。
远慕晋宋矫异之风。
今僧等虽复暗昧。
窃为陛下不取也。
伏愿追思先迹。
还依贞观之法。
此则至孝之道。
不化而自行矣。
一。
敕云。
连河之化。
付以国王。
裁制之由。
谅归斯矣。
臣窃寻付嘱之意。
恐不如此。
何者。
佛以像法末年。
淳心渐薄。
邪见增长。
正法衰替。
四部之众。
无力宏宣。
是以付嘱国王。
令王拥护。
如其王者不护。
法当衰没自坏。
岂劳付嘱。
令王毁坏。
僧徒虽复凡鄙。
而容仪似佛。
使之跪拜。
还如佛拜。
一至于此(疑)
则存之无益。
且夫去好异顺大同者。
君子之道也。
故先朝云。
以人从欲。
乱于大道。
君子所耻。
此风未远。
伏愿依行。
人或问曰。
经中既说新学比邱礼维摩诘足。
不轻菩萨亦致敬于慢众。
况今圣主。
示为白衣。
神德则不谢于维摩
立行则不同于慢众。
今使僧拜。
正合其宜。
更有何辞。
敢不从顺。
答。
不可以一人别行。
而乱于大教。
若以比邱顶礼于居士
则令五众设拜于君亲。
俗人有居母丧而不哀。
岂使天下丧亲而不哭。
至如庄周对妇尸而歌乐。
知存殁如四时。
孟孙居母丧而不戚。
达死生乎一贯。
此皆体道胜轨。
何不令天下俱行。
若以体道之情。
不可施于国法者。
彼亦證理之行。
岂得施于大化之议(疑)风也。
夫议者盖欲取其大理
以成画一之法。
三教之法。
即国王法。
其法既成。
终天不易。
若不行用。
则须除废。
若行用之。
必须述其教迹。
昔闻帝王礼佛。
未见佛礼帝王
所以帝王敬法服者。
以先胜国王受佛付嘱。
历代尊承佛教故也。
父母敬其袈裟。
不可屈其佛衣。
招父母之过。
自古帝王度人出家。
去其须发。
与其佛衣。
不拘常俗。
令作导师。
敷演法教。
而作福田。
若令其礼拜。
则屈其尊服。
付嘱之义安在。
今欲改变。
恐昧理之流。
心有疑惑。
因生其过。
譬由敬泥龛木像。
以其图写佛容。
若不睹相钦承。
泥木一何可贵。
泥木尚假佛仪。
僧尼还托法服。
无假无托。
舋伐谁伐。
如愚所见。
望请循旧。
不拜为定。
谨议。
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西京留守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1055年1月28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皇朝文鉴》卷一四六、《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三、《续文章正宗》卷三、《永乐大典》卷一八二○八、《文编》卷五八、《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七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至和元年六月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临淄公以疾归于京师
八月,疾少间,入见。
天子曰:「噫!
旧学之臣也」。
乃留侍讲迩英閤,诏五日一朝前殿
明年正月,疾作,不能朝。
太医朝夕往视。
有司除道,将幸其家。
公叹曰:「吾无状,乃以疾病忧吾君」。
即驰奏曰:「臣疾少间,行愈矣」。
乃止。
其月丁亥,以公薨闻,天子震悼,亟临其丧,以不即视公为恨。
赠公司空兼侍中谥曰元献
有司请辍视朝一日,诏特辍二日。
其年三月癸酉,葬公于许州阳翟麦秀乡之北原。
既葬,赐其墓隧之碑首曰「旧学之碑」。
既又敕史臣修考次公事,具书于碑下。
臣修伏读国史,见真宗皇帝时天下无事,天子方推让功德,祠祀天地山川,讲礼乐以文颂声,而儒学文章俊贤伟异之人出。
公世家江西之临川
年始十四,一日起田里,进见天子,时方亲阅天下贡士,会廷中者千馀人,与夫宫臣卫官,拥列圜视。
公不动声气,操笔为文辞,立成以献。
天子嘉赏,赐同进士出身,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
逮陛下养德东宫,先帝选用臣属,即以公遗陛下。
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馀年。
公既薨,而先帝之名臣与陛下东宫旧人,皆无在者,宜其褒宠优异,比公甘盘
臣修幸得执笔史官奉明诏,谨昧死上临淄公事,曰:公讳字同叔姓晏氏
其世次、晦显、徙迁不常。
自其高祖讳墉唐咸通中进士,卒官江西,始著籍于高安,其后三世不显。
曾祖讳延昌,又徙其籍于临川
祖讳郜,追封英国公
考讳固,追封秦国公
自曾祖已下,皆用公贵,累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曾祖妣张氏,陈国太夫人
祖妣傅氏,许国太夫人
妣吴氏,唐国太夫人
公生七岁,知学问,为文章,乡里号为神童
丞相张文节公安抚江西,得公以闻。
真宗召见,既赐出身,后二日,又召试诗、赋、论,公徐启曰:「臣尝私习此赋,不敢隐」。
真宗益嗟异之,因试以他题。
以为秘书省正字,置之秘阁,使得悉读秘书,命故仆射陈文僖公视其学。
明年,献其所为文,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
封祀太山,推恩,迁光禄寺丞,数月,充集贤校理
明年,迁著作佐郎
丁父忧,去官。
已而真宗思之,即其家起复,命淮南发运使具舟送之京师,从祀太清宫赐绯衣银鱼,同判太常礼院
丁母忧,求去官服丧,不许。
今天子始封升王,公以选为府记室参军,再迁左正言直史馆
今天子为皇太子,以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赐金紫,知制诰判集贤院,迁翰林学士,充景灵宫判官太子左庶子,兼判太常寺知礼仪院
公既以道德文章佐佑东宫真宗每所咨访,多以方寸小纸细书问之,由是参与机密,凡所对,必以其藁进,示不泄。
其后悉阅真宗閤中遗书,得公所进藁,类为八十卷,藏之禁中,人莫之见也。
初,真宗遗诏:章献明肃太后权听军国事。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公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
乾兴元年,拜右谏议大夫侍读学士,迁给事中景灵宫副使判吏部流内铨,以《易》侍讲崇政殿
礼部侍郎知审官院,为枢密副使,迁刑部侍郎
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由是忤太后旨,坐以笏击其仆、误折其齿罢。
留守南京,大兴学校,以教诸生
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召拜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知天圣八年礼部贡举
明年,为三司使,复为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公,公以《周官》后服对。
太后崩,大臣执政者皆罢,公为礼部尚书、知亳州,徙知陈州,迁刑部尚书
复召为御史中丞,又为三司使知枢密院事,拜枢密使,再加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庆历三年三月,遂以刑部尚书居相位,充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自公复召用,而赵元昊反,师出陕西,天下弊于兵。
公数建利害,请罢监军,无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制财用为出入之要,皆有法。
天子悉为施行,自宫禁先,以率天下,而财赋之职悉归有司,卒能以谋臣元昊,使听约束,乃还其王号。
公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樽酒相对,欢如也。
得一善,称之如己出,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天子既厌西兵,闵天下困弊,奋然有意,遂欲因群材以更治,数诏大臣条天下事。
方施行,而小人、权倖皆不便。
明年秋,会公以事罢,而仲淹等相次亦皆去,事遂已。
公既罢,以工部尚书颍州,徙知陈州,又徙许州,三迁户部尚书,拜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充一路都部署安抚使
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累进阶至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爵临淄公食邑万二千户,实封三千七百户。
公享年六十有五。
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
有文集二百四十卷。
尝奉敕修《上训》及《真宗实录》,又集类古今文章,为《集选》二百卷。
其为政敏,而务以简便其民。
其于家严,子弟之见有时,事寡姊孝谨,未尝为子弟求恩泽。
其在陈州,上问宰相曰:「晏某居外,未尝有所请,其亦有所欲邪」?
宰相以告公。
公自为表,问起居而已。
故其薨也,天子尤哀悼之,赐予加等,以其子承裕为崇文院检讨,孙及甥之未官者九人,皆命以官。
公初娶李氏,工部侍郎虚己之女;
次孟氏,屯田员外郎虚舟之女,封钜鹿郡夫人
次王氏,太师尚书令超之女,封荣国夫人
子八人:长曰居厚,大理评事,早卒;
次承裕,尚书屯田员外郎
宣礼赞善大夫
崇让著作佐郎
明远、祗德,皆大理评事
几道传正,皆太常寺太祝
女六人,长适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富弼,次适礼部侍郎三司使杨察,其四尚幼。
孙十有二人。
公既乐善而称为知人,士之显于朝者,多公所荐达,至择其女之所从,又得二人者如此,可谓贤也已。
铭曰:
有姜之裔,齐为晏氏。
齐在春秋,晏显诸侯。
《传》载桓子,婴称于丘。
其后无闻,不亡仅存。
有炜自公,厥声以振。
公之显声,实相天子。
天子曰噫,予考真宗,唯多名臣,以盛隆。
汝初事我,王官东宫
以暨相予,始卒一躬。
辅我以德,有劳于邦。
公疾在外,来归自洛。
天子曰留,汝予旧学
凡今在庭,莫如汝旧。
孰以畀予?
唯予圣考。
今既亡矣,孰为予老?
何以赠之,司空侍中
礼则有加,予思何穷!
有篆其文,在其碑首。
天子之褒,史臣有诏。
铭以述之,永昭厥后。
黄鹤楼四首 其四 明 · 邹观光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青云十载赋雄飞①,谒帝重来事已非。
北极天高违晓佩②,南陔日迥泣春晖③。
卜居欲近琼瑶圃④,怀古仍裁薜荔衣⑤。
纵是牢骚那可怨⑥,醉呼黄鹤与同归。
【校注】 (1)青云:《南史·衡阳元王道度传》附萧钧传云“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谓隐逸。雄飞:《后汉书·赵兴传》:“兄子温初为京兆郡,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去。” (2)北极天高:谓帝京遥远。北极,又名北辰,星名。喻天子所居。晓佩:古代大臣上朝,均以佩玉为饰。晓佩指早朝。 (3)南陔:指人子侍养父母。苏轼《送程建用》:“空余南陔意,太息北堂冷。”迥:远也。春晖: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二句指作者丁父忧家居。 (4)琼瑶圃:仙境。此指黄鹤楼。琼瑶:美玉。 (5)薜荔衣:《楚辞·离骚》:“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王逸注:“薜荔,香草也,缘木而生。”以制衣,喻避俗。 (6)那:《集韵》:“那,何也。” 作者于万历中丁父忧,辞官家居;此诗为再度入京过江而作。首联即感叹十载隐居,重来人事已非;颔联述己久违朝班,长泣春晖,有负君亲之恩;颈联凭吊怀古,触景生情,顿生卜居隐逸之念;尾联一转,纵有牢骚亦未可发,结得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