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杂体诗 其一 苦雨杂言寄鲁望870年 唐 · 皮日休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案,《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在焉。《周礼》,太师之职,掌教六诗,讽赋既兴,风雅互作,杂体遂生焉。后系之于乐府,盖典乐之职也。在汉代李延年协律,造新声,雅道虽缺,乐府乃盛。铙歌鼓吹,拂舞予俞,因斯而兴。词之体不得因时而易也。古乐书论之甚详,今不能备载。载其他见者,案《汉武集》:「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坐。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曰:『骖驾驷马从梁来。』」由是联句兴焉。孔融诗曰:「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作郡。」姓名字离合也,由是离合兴焉。晋傅咸有回文反覆诗二首云,反覆其文者,以示忧心展转也。「悠悠远迈独茕茕是也。」由是反覆兴焉。晋温峤有回文虚言诗云:「宁神静泊,损有崇亡。」由是回文兴焉。梁武帝云:「后牖有朽。」沈约云:「偏眠船舷边。」由是叠韵兴焉。《诗》云:「螮蝀在东。」又曰:「鸳鸯在梁。」由是双声兴焉。《诗》云:「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近乎戏也。古诗或为之,盖风俗之言也。古有采诗官,命之曰风人。「围棋烧败袄,看子故依然。」由是风人之作兴焉。《梁书》云:「昭明善赋短韵,吴均善压强韵。」今亦效而为之,存于编中。陆生与余,各有是为,凡八十六首。至如四声诗,三字离合,全篇双声叠韵之作,悉陆生所为,又足见其多能也。案齐竟陵王〈郡县诗〉曰:「追芳承荔浦,揖道信云丘。」县名由是兴焉。案梁元〈药名诗〉曰:「戍客恒山下,当思衣锦归。」药名由是兴焉。陆与予亦有是作。至如鲍昭之建除,沈炯之六甲、十二属,梁简文之卦名,陆惠晓之百姓,梁元帝之鸟名、龟兆,蔡黄门之口字,古〈两头纤纤〉、〈蒿砧〉、〈五杂组〉已降,非不能也,皆鄙而不为。噫,由古至律,由律至杂,诗之道尽乎此也。近代作杂体,唯刘宾客集中有回文、离合、双声、叠韵。如联句则莫若孟东野韩文公之多。他集罕见,足知为之之难也。陆与予窃慕其为人,遂合已作,为杂体一卷,属予序杂体之始云。
引用典故:太玄
吴中十日涔涔雨,歊蒸庳下豪家苦。
可怜临顿陆先生,独自翛然守环堵。
儿饥仆病漏空厨,无人肯典破衣裾。
螺蠃时时上几案,蛙黾往往跳琴书。
桃花米斗半百钱,枯荒湿坏炊不然。
两床苮席一素几,仰卧高声吟太玄
知君志气如铁石,瓯冶虽神销不得。
乃知苦雨不复侵,枉费毕星无限力。
鹿门人作州从事周章似鼠唯知醉。
府金廪粟虚请来,忆著先生便知愧。
愧多馈少真徒然,相见唯知携酒钱。
豪华满眼语不信,不如直上天公笺。
天公笺,方修次,且榜鸣篷来一醉。
上疏 东晋 · 谢石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三
尸素朝端,忽焉五载(《文选·褚渊碑》,注引《晋中兴书》,又《齐安陆王碑》注、《齐竟陵王行状》注。)
与某书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承天凉体豫,复欲缮写一赋。
倾迟晖采,心目俱劳。
承阅览秘府,备睹群迹,崔张归美于逸少,虽一代所宗,仆不见前古人之迹,计亦无以过于逸少,既妙尽深绝,便当得之实录。
然观前世称目,窃有疑焉。
崔杜之后,共推张,仲将谓之笔圣伯玉得其筋,巨山得其骨。
索氏自谓其书银钩虿尾,谈者诚得其宗。
刘德升为钟胡所师,两贤并有肥瘦之断,元鸣获钉壁之习,师宜致酒简之多,此亦不能止。
长胤狸骨,右军以为绝伦,其功不可及。
由此言之,而向之论,或致投杖,聊呈一笑,不妄言耳(《法书要录》引王僧虔《论书》与竟陵王子良《答僧虔书》混为一篇。今从梅鼎祚文纪》割为「与某书」。)
论书 南齐 · 王僧虔
 出处:全齐文卷八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工夫少于」。
王平南廙,是右军之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为最善。
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亡曾祖领军洽书与右军,俱变古形,不尔,至今犹法钟、张。
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亡从祖中书令珉书,笔力过于子敬
书旧品云:「有四匹素绢,自朝操笔,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字」。
子敬戏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
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都下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张翼」。
张翼善学人书,右军自书表,晋穆帝写题后答右军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小子几欲乱真」。
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绝耳。
张澄书,当时亦呼有意。
郤愔章草,亚于右军
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
李式书,右军云:「是南平之流,可比庾翼」。
王濛)书亦可比庾翼
陆机书,吴士书也。
无以校其多少。
庾亮书,亦能入录。
高祖丞相导,亦甚有楷法。
以师钟卫,好爱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钟繇尚书宣示帖衣带过江。
后在右军处,右军王敬仁
敬仁死,其母见脩平生所爱,遂以入棺。
郤超草书,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
桓玄书,自谓右军之流,论者未之许,云可比孔琳之
谢安亦入能书录,殊亦自重。
乃为子敬嵇中散诗,得子敬书,有时裂作校纸。
羊欣丘道护,并亲受于子敬书见重一时,行草尤善,正乃不称。
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
丘道护与羊欣,俱面受子敬,故当在后。
范晔萧思话同师羊欣,范后背叛,既失故步,为复小有意耳。
萧思话书,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殆当不减,而笔力恨弱。
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
子敬上表,多于中书杂事中,皆自书,窃易真本,相与不疑。
元嘉初,方就索还。
太傅殊礼表,亦是其例。
亲闻文皇说此。
谢综书,其舅云:「紧洁生趣,实为得赏。
至不重羊欣亦惮之。
书法有力,恨少媚好」。
颜腾之、贺道力,并便尺牍。
康昕学右军草,亦欲乱真,与南州识道人作右军货。
孔琳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二王后略无其比。
但工夫少自任,故未得尽其妙,故当劣于羊欣
谢静、谢敷,并善写经,亦入能境,居钟索之美,迈古流今。
是以征南还有所得(案:此下有阙文,《法书要录》误以「辱告」并「五纸」一段及「承天凉体豫」一段混为一篇,今据《书断》载竟陵王子良王僧虔书有「子邑之纸」八句,定「辱告」一段入《竟陵王集》,「承天凉」一段为僧虔与某书,《梅鼎祚文纪》亦如此。案:宝泉《述书赋》注云:「王僧虔竟陵王子良书,序古善书人,评议无不至当。本行于世,其真迹今御史大夫黎翰得之,则此论为答竟陵王明矣。」《法书要录》旧写本,又略见《南齐书·王僧虔传》、《南史》二十二,又《御览》七百四十八引两条。)
钟公之书,谓之尽妙。
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
二曰章程书,世传秘书小学者也。
三曰行押书,行书是也。
三法皆世人所善(《御览》七百四十八。)
张超字子并河间人
卫觊字伯儒河东人
魏尚书仆射谥敬侯,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
草体如伤瘦,而笔迹精杀,亦行于代。
子瓘,字伯玉
司空太保,为楚王所害。
瓘采张芝草法,取父书参之,更为草稿,世传其善。
子恒字巨山,亦能书。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
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
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韦诞字仲将京兆人
善楷书汉魏宫观题署多是手。
魏明帝起凌云台,先钉榜,未题,笼盛,辘轳长䊺引上,使就榜题,榜去地将二十五丈,危惧。
诚子孙绝此楷法,又著之家令
官至大鸿胪,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
圆行方止,物之定质,注(一作脩。)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慄,驰之不已则踬,引之不已则逸(一作「迭」。),是故去之宜疾(《南史》二十二)
张融王思远 南齐 · 刘瓛
 出处:全齐文卷十八
奉教使恭召,会当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顾。
吾性拙人闲,不习仕进,昔尝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皆眷者所共知也。
量己审分,不敢期荣。
夙婴贫困,加以疏懒,衣服容发,有足骇者。
中以亲老供养,褰裳徒步,脱尔逮今,二代一纪。
先朝使其更自脩正,勉厉于阶级之次,见其褴缕,或复赐以衣裳,袁、褚诸公咸加劝励,终不能自反也。
一不复为,安可重为哉?
昔人有以冠一免不重加于首,每谓此得进止之仪。
古者以贤制爵。
或有秩满而辞老,以庸制禄,或有身病而求归者,永瞻前良,在己何若。
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
先朝为此,曲申从许,故得连年不拜荣授,而带帖薄禄。
既习此岁久,又齿长疾侵,岂宜摄斋河间之听,厕迹东平之僚?
本无绝俗之操,亦非能偃蹇为高,此又诸贤所当深察者也。
近奉初教,便自希得托迹于客游之末,而固辞荣级,其故何耶?
以古之王侯大人。
或以此延四方之士、甚美者则有辐凑燕路,慕君王之义,骧镳魏阙,高公子之仁;
继有追申白而入楚,羡邹枚而游梁。
吾非敢叨夫曩贤,庶欲从九九之遗踪,既于闻道集泮不殊,而幸无职司拘碍,可得奉温清,展私计,志在此尔(《南齐书·刘瓛传》,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请为司徒记室张融王思远书。)
竟陵王子良 南齐 · 刘虬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
四节卧病,三时营灌,畅馀阴于山泽,托暮情于鱼鸟。
宁非唐虞重恩,周、邵宏施?
进不研机入玄,无洙泗稷馆之辩,退不凝心出累,非冢间树下之节。
远泽既洒,仁规先著。
谨收樵牧之嫌,敬加轼龟之义(《南齐书·刘虬传》)
为齐竟陵王解讲疏 其一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二
夫凭形辉化,必由委气之途;
因方导理,必同肖天之质,是以表灵邃瑞,诞圣王宫。
驻彩辰纬,停华日月,故能积慈成圣,累妙成空。
坦照路于道场,拔迷根于苦岸。
弟子萧子良,涤盥烦襟,栖情正业,肃萃僧英,敬敷慧典
密藏奥文,云开雨散。
今魄首丹逵,日弘上朔;
止步凝想,空明属念。
虽神迹稍缅,而遗尘在兹。
乃饰筵藻殿,张帷盛邸,洁诚祗事,建斯宝集。
兰泉波涌,芳霭云回。
秘理探微,玄况悠邈。
宗条既举,穷功允就。
论堂卷坐,义鼓停音。
乘此芳缘,将升上住。
十方三世,有证无爽(《广弘明集》十九。)
竟陵王 其一 南齐 · 孔稚圭
 出处:全齐文卷十九
稚圭启:民蚤奉明公提拂之仁,深蒙大慈弘引之训。
恩奖所驱,性命必尽。
敢沥肝髓,乞照神襟。
民积世门业,依奉李老,以冲尽为心,以素退成行,迹蹈善万之渊,神期至顺之宅。
民仰攀先轨,自绝秋尘,而宗心所向,犹未敢坠。
至于大觉明教,般若正源,民生平所崇,初不违背。
常推之于至理,理至则归一,置之于极宗,宗极不容二。
自仰禀明公之训,凭接明公之风,导之以正乘,引之以通戒,使民六滞顿祛,五情方旭,回心顶礼,合掌愿持。
民齐敬归依,蚤自净信,重律轻条,素已半合。
所以未变衣钵,眷眷黄老者,实以门业有本,不忍一日顿弃,心世有源,不欲终朝悔遁。
既以二道大同,本不敢惜心回向,实顾言称先业,直不忍弃门志耳。
岂不思乐方广,勤志一乘。
况仰资明公齐礼道德,加须奉诵明公清信,至制净住子序,万门朗奥,亿品宣玄,言虽愿违,心不觉醉,更未测明公善诱之妙,一至如此。
博约纷纶,精晖照出,欲罢尚其不能,欲背何以免向,而昔而前,民固不敏,而今而后,斯语请事。
民之愚心,正执门范,情于释老,非敢异同。
始私追寻民门,昔尝明一同之义,经以此训张融乃著通源之论,其名少子,少子所明,会同道佛。
融之此悟,出于民家,民家既尔,民复何碍。
始乃迟迟执迹,今辄兼敬以心,一不空弃黄老,一则归依正觉。
不期一朝霍然大悟,悟之所导,举自明公,不胜踊跃之至。
谨启(《弘明集》十一)
竟陵王 其二 南齐 · 孔稚圭
 出处:全齐文卷十九
事以闻,复窃研道之异佛,止在论极,极未尽耳。
道以论极,极在诸大;
佛乃鄙此,不出三界。
斯则精粗远近,实有惭于大方矣。
然寻道家此教,指设机权,其犹仲尼外典,极惟天地,盖起百姓所见,二仪而已。
教本因心,取会万物,用其所见,顺而尊之。
当其尊地,俱穷妙物,故老子之橐龠,维摩之无我,合德天地。
易家有太极,所以因物之崇天,仍崇之以极妙,而至极终有地,固渊于天表。
老子亦云;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已是道在天外,稍不以天为道也。
何异佛家罗汉,亦指极四果,方至胜鬘,自知有馀地
道之崇天极,犹佛有罗汉。
果佛竟不止于罗汉,道亦于天不息。
甫信道之所道,定与佛道通源矣。
民今心之所归,辄归明公
所一向道家戒善,故与佛家同耳,两同之处,民不苟舍道法。
道之所异,辄婉辄入公大乘。
请于今日不敢复位异同矣。
服膺之至,谨启下诚。
伏愿采其末悔,亮其始位,退自悔始,自恭自惧。
谨启(《弘明集》十一)
竟陵王 其三 南齐 · 孔稚圭
 出处:全齐文卷十九
十一月二十九日,州民御史中丞孔稚圭启,得示具怀,甚有欣然。
理本无二,取舍多途,诤论云云,常所慨也。
但在始通,道则宜然,教而学者则未可。
君但广寻诸经,不患沦滞其迹也。
比面别一二(《弘明集》十一)
奉和齐竟陵王郡县名诗沈约王融同赋。) 南梁 · 范云
 押东韵
抚戈金城外,解佩玉门中。
白马腾远雪,苍松壮寒风。
临泾方辨渭,安夷始和戎。
取禾广田北,驱兽飞狐东。
新城多雉堞,故市绝商工。
海西舟楫断,云南烟雾通。
罄节畴盛德,宣力照武功。
还饮渔阳水,归转杜陵(○《类聚》五十六。《诗纪》七十七。)
竟陵王子良高松赋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九
山有乔松,峻极青葱
既抽荣于岱岳,亦擢颖于荆峰。
受灵命于后土,方虞舜以齐踪。
贯四时而不改,超五玉之嘉容。
上拂天而独远,下流云而自重。
重阴微微,漏景含晖。
日既升而犹晦,时方中而未晞。
通霄汉而隐影,集鸾皇之翻飞。
偓佺食和而辅性,墨翟昌言于宋围。
周穆之长陂,念东平之思归。
若乃朔穷于纪,岁亦暮止。
隆冰峨峨,飞雪千里。
掔三秀而靡遗,望九山其相侣。
翔雁哀回于天津,振鹭惊鸣于川涘,嗟万有之必衰,独贞华之无已。
皓霰而争光,延微飙而响起(《艺文类聚》八十八、《初学记》二十八。)
穆太妃小祥南郡应不相待议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
礼有伦序,义无徒设。
如令远则不待,近必相须,礼例既乖,即心无取。
若疑兄弟同居,吉凶舛杂,则远还之子,自应开立别门,以终丧事,灵筵祭奠,随在家之人,再期而毁。
庶子在家,亦不待嫡。
而况储妃正体王室,中军长嫡之重,天朝又行权制,进退弥复非疑。
谓应不相待,中军祥缟之日,闻喜致哀而已,不受吊慰。
闻喜变除,昆弟亦宜相就写情,不对客(《南史·四十四竟陵王良传》。太妃七月薨,子良八月奉凶问。及小祥,疑南郡应相待。尚书左仆射王俭议。)
王僧孺 南梁 · 任昉
四言诗
《梁书》曰:王僧孺治书侍御史出为唐令。初僧孺乐安任昉竟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赠诗。其略曰:
惟子见知,惟余知子。
观行视言,要终犹始。
敬之重之,如如芷。
形应影随,曩行今止。
百行之首,立人斯著。
子之有之,谁毁谁誉。
修名既立,老至何遽。
谁其执鞭,吾为子御。
刘略班艺,虞志荀录。
伊昔有怀,交相欣勖
下帷无倦,升高有属。
嘉尔晨灯,惜余夜烛(○梁书王僧孺传。南史王僧孺传。《诗纪》七十八。)
庾杲之刘居士虬 南梁 · 任昉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三
自别荆南,迄将二纪,杲之牵滞形有,推迁物役,丈人没志外身,超然独善,虽心路咫尺,而事阻山河,悠悠白云,依然有道,金凉伫运,想恒纳宜,冲明在襟,履候无爽,体道为用,蹈理则和。
杲之牵缀疲朽,愧心已多,访德则山林窅然,观道则风云自远,岁暮之期,指涂衡岳,神虚气懋,无待怡和,江湖相望,安事行李。
司徒竟陵王,懋于神者,言象所绝,接乎士者,遐迩所宗,钟石非礼乐之本,缨褐岂朝野之谓,想暗投之怀,不以形体为阻,一日通籍梁邸,亲奉话言,梦想清尘,为岁已积,以丈人非羔雁所荣,故息蒲币之典,胜寄冥运,谅有风期之迟。
君王卜居郊郭,萦带川阜,显不绚功,晦不标迹,从容乎人野之间,以穷二者之致,且弘护为心,广孚真俗,思闻系表,共剖众心,妙域筵山河,虚馆带川涘,实望贲然,少酬侧迟
东平乐善,旌君大于东阁,今王爱素,致吾子于西山,岂不盛欤!
百龄飘骤,凝滞自物,千载一朝,为仁由己。
且凌雪戒涂,非灭迹之郊,鸿钟在御,岂销声之道,己标异人之迹,故有同物之劳。
夫山水无情,应之以会,爱闲在我,触目萧条,衡岳何亲?
钟岭何薄?
想弘思有在,不俟繁言(《艺文类聚》三十七。)
王僧虔 南齐 · 萧子良
 出处:全齐文卷七
辱告,并五纸,举体精隽灵奥,执玩反覆,不能释手,虽太傅之婉媚玩好,领军之静逖答绪,方之蔑如也。
杜度杀字甚安,而笔体微瘦,崔瑗笔势甚快,而结字小疏,君处二者之间,亦犹仲尼方于季孟也。
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伯喈非流纨体素,不妄下笔,若子邑之纸,妍妙辉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伯英之笔,穷神尽善,妙物远矣,邈不可追。
令思挫于弱毫,数屈于陋墨,言之使人于邑,若三珍尚存,四宝斯觌,何但尺素信札,动见模式,将一字径丈,方寸千言也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此,误与王僧虔论书混为一篇,张怀瓘《书断》引「子邑之纸」至「邈不可追」八句作竟陵王僧虔书,今据编入竟陵王集中。)
请停台使检课表 南齐 · 萧子良
 出处:全齐文卷七
前台使督逋切调,恒闻相望于道。
及臣至郡,亦殊不疏。
凡此辈使人,既非详慎勤顺
或贪险崎岖,要求此役。
朝辞禁门,情态即异;
暮宿村县,威福便行。
但令朱鼓裁完,铍槊微具,顾眄左右,叱咤自专。
擿宗断族,排轻斥重,胁遏津埭,恐喝传邮。
破罔水逆,商旅半引,逼令到下,先过己船。
浙江风猛,公私畏渡,脱舫在前,驱令俱发。
呵蹙行民,固其常理。
侮折守宰,出变无穷。
既瞻郭望境,便飞下严符,但称行台,未显所督。
先诃强寺,却摄群曹,开亭正㩉,便振荆革。
其次绛标寸纸,一日数至,征村切里,俄刻十催。
四乡所召,莫辩枉直,孩老士庶,具令付狱。
或尺布之逋,曲以当匹;
百钱馀税,且增为千。
或诳应质作尚方,寄系东冶,万姓骇迫,人不自固。
遂漂衣败力,竞致兼浆。
值今夕酒谐肉饫,即许附申赦格;
明日礼轻贷薄,便复不入恩科
筐贡微阙,棰挞肆情,风尘毁谤,随忿而发。
及其豚蒜转积,鹅粟渐盈,远则分鬻他境,近则托贸吏民。
反请郡邑,助民申缓,回刺言台,推信在所。
如闻顷者令长守牧,离此每实,非复近岁。
愚谓凡诸检课,宜停遣使,密畿州郡,则指赐敕令,遥外镇宰,明下条源,既各奉别旨,人竞自罄。
虽复台使盈凑,会取正属所办,徒相疑偾,反更淹懈
凡预衣冠,荷恩盛世,多以暗缓贻侃,少为欺猾入罪。
若类以宰牧乖政,则触事难委,不容课逋上纲,偏觉非才。
但赊促差降,各限一期。
如乃事速应缓,自依违纠坐之。
坐之之科,不必须重,但令必行,期在可肃。
且两装之船,充拟千绪;
三坊寡役,呼订万计。
每一事之发,弥晨方办,粗计近远,率遣一部,职散人领,无减二十,舟船所资,皆复称是。
长江万里,费固倍之。
较略一年,脱得省者,息船优役,实为不少。
兼折奸减窃,远近暂安(《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又略见《通典》四。)
脩治塘遏表 南齐 · 萧子良
 出处:全齐文卷七
京尹虽居都邑,而境壤兼跨,广袤周轮,几将千里。
萦原抱隰,其处甚多,旧遏古塘,非唯一所。
而民贫业废,地利久
近启遣五官殷沵、典签刘僧瑗到诸县循履,得丹阳溧阳永世等四县解,并村耆辞列,堪垦之田,合计荒熟有八千五百五十四顷,脩治塘遏,可用十一万八千馀夫,一春就功,便可成立(《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
陈时政密启 其一 南齐 · 萧子良
 出处:全齐文卷七
臣思水潦成患,良田沃壤,变为污泽;
农政告祥,因高肆务,播植既周,继以旱虐。
黔庶呼嗟,相视褫气。
夫国资于民,民资于食,匪食匪民,何以能政?
臣每一念此,寝不便席。
本始中,郡国大旱,宣帝下诏除民租。
今闻所在逋馀尚多,守宰严期,兼夜课切,新税力尚无从,故调于何取给?
政当相驱为盗耳。
愚谓逋租宜皆原除,少降停恩,微纾民命。
自宋道无章,王风陵替,窃官假号,骈门连室
左民所检,动以万数,渐渍之来,非复始适,一朝洗正,理致沸腾。
小人之心,罔思前恩,董之以威,反怨后罚,兽穷则触,事在匪轻。
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
愚谓自可依源削除,未宜便充猥役。
且部曹检校,诚存精密,令史奸黠,鲜不容情。
情既有私,理或枉谬。
耳目可限,群狡无极。
变易是非,居然可见。
详而后取,于事未迟。
明诏深矜狱圄,恩文累坠。
今科网严重,称为峻察。
负罪离侃,充积牢户。
暑时郁蒸,加以金铁。
聚忧之气,足感天和。
民之多恐,非国福矣。
顷土木之务,甚为殷广,虽役未及民,勤费已积。
炎旱致灾。
或由于此。
皇明载远,书轨未一,缘淮带江,数州地耳,以魏方汉,犹一郡之譬,以今比古,复为远矣。
何得不爱其民,缓其政,救其危,存其命。
湘区奥密,蛮寇炽强,如闻南师未能挫戮。
百姓齐民,积年涂炭,疽食侵淫,边虞方重。
交州夐绝一垂,实惟荒服,恃远后宾,固亦恒事。
青德启运,款关受职,置之度外,不足絓言
今县军远伐,经途万里,众寡事殊,客主势异,以逸待劳,全胜难必。
又缘道调兵,以足军力,民丁乌合,事乖习锐。
广州积岁无年,越州兵粮素乏,加以发借,必致恇扰。
愚谓叔献所请,不宜听从;
取乱侮亡,更俟后会。
虽缓岁月,必有可禽之理,差息发动费役之劳。
刘楷见甲以助湘中,威力既举,蚁寇自服(《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
南郡太守刘景蕤书 南齐 · 萧子良
 出处:全齐文卷七
冬去因君与刘居士书,今春得其返价,辞趣翩翩,足有才藻,实子云之笔札,元瑜书记
伸复咨嗟,弥用钦想,此子含真抱璞,比调云霞,背俗居幽,寓欢林溆
养志南荆,可与卞宝争价,韬光梵服,固同隋照共明。
虽颜段之栖迟偃仰,扬郑之寂寞恬淡,取之若人,信可同日而语矣。
且道性天悠,禅心自谧,敦悦九部,研味三乘。
在家菩萨,行之而不难,白衣居士,即之而匪易。
逝将烛昏霾于慧炬,拯沦溺于法桥,扇灵崿之留风,镜贞林之绝影。
仆栖尚既同,情契弥至,而悠悠京苑,间以江山。
假复神通远迩,冥交晓曙,畴得写析深襟,辨明幽旨,迹生灭之中谈,究真俗之谛义,故重有别书,招来畿邑,居问道之次,具为敦请。
兰山桂水,既足逍遥,儒侣玄宗,复多朋往。
非以一爵相加,岂其旌蒲为分,直暗投诚素,庶必能玄了。
脱悠尔来仪,想时加资遣也(《释藏》轻四、《广弘明集》十九。案:《广弘明集》十九有萧子良荆州隐士刘虬书,其篇末云,王元长之词也。今编入王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