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魏孝武帝长安时谚 南北朝 · 无名氏
通鉴曰:梁中大通六年六月丞相欢谋迁都。帝遂下制书。数欢咎恶。欢勒兵南出。秋七月乙丑。魏主亲勒兵十馀万。屯河桥。以斛斯春为前锋。椿请精骑两千。夜渡河。掩其劳弊。帝始然之。黄门侍郎杨宽曰:椿若渡河。万一有功。是灭一高欢。生一高欢矣。帝遂敕春停行。椿欢曰:顷荧惑入南斗。今上信左右间构。不用吾计。岂天道乎。丙午。欢引军渡河。戊申。帝西奔长安八月。入长安。以雍州廨舍为宫。以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军国之政咸取决焉。先是。荧惑入南斗。去而复还。留止六旬。上以谚云云云。乃跣而下殿以禳之。及闻魏主奔。惭曰:虏亦应天象耶。
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通鉴梁武帝纪。)
颖亭记 唐 · 陈宽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
颖水滨有地。可以览山川之秀者九。
山祠在焉。西北(缺)馀予升之。
见颖水直北。劈地而来。
砉如隙光。端如匣剑。
视若中面。使人毛磔。
又见太室与大隗等列。领偫峰而来。
崒屹不得进。蹭蹬郤倚三十六峤。
若立指焉。而近北左手。
烟云草树。浓淡覆露。
各尽其态。平视之令人意远。
超超然若万里之鹤也。予曰。
可树亭哉。遂召匠氏。
授以程度。匠氏曰诺。
退而有言曰。假吾令不德。
主未闻惠。人未蒙仁
止其几而遽以庥览为怀乎。予闻之甚羞。
而以为不闻也。夫阳翟颖阳许昌
皆汉郡颍川属。是乃吾土也。
予不肖。假长于此。
虽获戾于人而不避者。吾将识其来乎。
及成会邑中彦髦以落之。中宴。
客有举爵而称曰。吾斯山河之秀。
可与岘首争。请名之颖亭。
遂名之。若使解携手。
值良辰。嘉宾二三。
殽酒缓进。既揖既抗。
对之益酣。因书石以介其壁。
俾览者惩之。当敏树政。
无敏树亭。以钓匠氏之意也。
野兴亭记998年2月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小畜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裴晋公绿野堂,负功名而务闲适也;
李卫公作精思堂,居密勿而彰尽瘁也。
虽各有趣尚,而不无豪华,异乎兹亭,独履中道。
参政尚书陇西公,器业宏大,识度清远,践三司论道之地,奉两朝知己之主。
以为吁谟献替,君子所以行道也;
消息盈虚,达人所以养神也。
行道必假于权,我则操钧轴而无避;
养神必务乎静,我则营林壑以潜游
帝城之南,郊坛之下,辟小园以树艺,敞幽亭以宴息。
杂以蔬果,间以花卉,绿野之色乱入,四时之景互见。
至若假宁著令,休沐得告,绛驺騑騑,言适于野。
公之来思,几务多暇,于是察物性以验政教,观民田以考丰俭。
其或尔牛湿湿,阴阳之适叙也;
乳鸟喈喈,飞走之蒙仁也;
禾麦芃芃,污莱之尽辟也;
原田每每,草木之被泽也。
公乃降邴车,开曹樽,金印紫绶却而不御,荷衣蕙带服之无斁。
撷芳以侑酒,赋诗以佐欢。
心将道宜,景与神遇,穷幽殚乐,不夕不归。
又若祀昊天之神,摄上公之秩,斋戒于清夜,燔燎于未晞。
公之至止,遂及我私,斯又胜游之一趣耳。
谋野则获,固殊郑国之卿;
乘兴而来,或同山阴之士。
命曰「野兴」,厥义在兹。
崇高富贵,非全德不能常守;
忧勤逸豫,非上智不能兼行。
故《诗》曰:「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言安危之所系也。
又曰:「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言劳逸之相远也。
唯公以王佐之才,处公台之任,得致君之要,政行而不繁,得治心之方,体和而自适。
观其奏议公直,李兴元之胸怀、陆忠州之辞笔也,则吁谟献替,从可知矣;
襟灵介特,牛奇章之进退、郑珣瑜之操履也,则消息盈虚,又可见也。
其居崇高富贵之上,在忧勤逸豫之间,优游庙堂,永保无咎。
某辱在陶冶,累尘掖垣,命纪芳亭,因及盛德,亦万分之一尔。
时咸平元年二月日记。
顺祀诗并序(案仁宗本纪庆历五年十月辛酉祔章献章懿于太庙与此相符)1046年 北宋 · 宋祁
四言诗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伏见去年七月壬寅诏书,章献明肃皇太后章懿皇太后,并祔真宗室,有司择日具仪以闻。其十月辛酉,皇帝步自文德殿,奉玉册玉宝至大庆庭中,再拜,以命丞相昌朝、臣执中曰:假尔节,其遂告于庙。臣昌朝等再拜受命。容卫焜煌,不哗不敖。款于奉慈,昭告如礼。然后奉章献明肃皇太后章懿皇太后木主,纳诸太庙。有司至孟月之飨,飨焉。已事。丞相率百官诣阁称贺。有诏大赦天下,释罪已责;赐群臣军校各有差。恭念盛德形容,所以告于神明者,宜有声诗颂叹,以播乐府。臣某被学已旧,受恩寖深,前日预闻朝廷末议,今兹摄事省闼,不当以斐然捍格,自弃诸儒之后,辄夙夜斋祓,撰诗一章。前侔《猗那》,后订《清庙》。刺取经谊,以辑其辞。又惟三代以来,娶止一姓,侄娣有序,势不相踰,故配食纳寝,止一后而已。由汉而下,尽革周制,继室诞圣,均极尊名。而诸儒拘挚,仍执故典。竞无实之偏论,破适世之至权。遂使汉祠别园,梁建小庙。碍礼不厌,抑感弗通。罔极之报,则笃于一情;以时之祭,则判为两祀。列辟未悟,庸可叹哉!且善教者不拘古以妨今,善礼者不后情以先物。唐明皇帝主于合祔,失于叙升,故一王之典,闇而不昭。先帝独启圣虑,顺跻二德,侑太宗之尊;陛下述遵前宪,寅奉二章,参文考之祏。然后天下之议,披聋发蔀,知前古之谬阙,当今之适宜,亲亲尊尊,粲然无惑。故诗之所陈,扬搉熟复,繁而不简,亦咏歌不足,不知舞之蹈之之义焉。臣某顿首以闻。
孰顺其祀,明明天子。
天子谦让,诏群臣其议。
惟章献、章懿,遂祔先帝。
宜索而典,而古而今。
顺考攸宜,慰我孝心。
群臣稽首,不远厥成。
伊先猷是程,伊大孝是经。
匪祥符孰从,则莫我京。
三代庙寝,止一帝后。
汉制已迁,儒臣罔究。
礼缺不称,因朴趋陋。
亲靡祔尊,神挈斯祐。
帝曰俞哉,予奉二慈。
匪曰无典,实成训是依。
促灼尔龟,爰蕝尔仪。
琢金追玉,昭款信辞。
不敢先后,惟以顺跻。
孟冬十月,大飨其时。
朕不惮勤,于庭遣之。
吉日辛酉,帝自文德。
至于大庆,奉宝授册。
永怀劬劳,孝贯天极。
虞宾在位,百官承式。
显显太岁,惟册宝是将。
和鸾有容,龙旗孔扬。
既至于庙,是承是告。
奉迁后主,合侑文考
有主则止,有匹得行。
遂旅豆笾,以及芼牲。
明水太羹,有飶有澄。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考悦妣安,蠲我德音。
德音惟何,帝受纯嘏。
不专斯飨,用赦天下。
开释罪辜,赐逮九军。
一人作孝,庶邦蒙仁
礼非天作,托始于圣。
圣克正始,万世攸定。
作述交善,神人胥庆。
天谓皇帝,既付所覆。
帝克孝治,奉亲以侑。
其收丕祺,蕃衍后昆。
万有亿年,继继存存。
乾元节功德疏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宋景文集拾遗》卷二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五
夏管疑薰,月枢几望。
是惟谷旦,载育冲人。
徇欢戴于群情,用题名于盛节。
然且上钦列圣,仰荷先慈。
顾复眇躬,纂承丕历,交欣怀而罔寘,惟正妙之是依。
用饬先期,克严普供。
玉题开宇,潮偈宣音。
庶归报于自生,兼蒙仁于俾艾。
清场祗祓,大觉照临。
景仁元 其一 北宋 · 韩维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月上朱楼角,风摇翠筱层。
传声回步辇,满目烂行灯。
箫鼓千门沸,弓刀万马腾
诗翁怀盛事,眉雪惨霜棱。
景仁元 其二 北宋 · 韩维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禁户千通鼓,天街万点灯。
怀君莹如玉,驱马不嫌冰。
乐事看流俗,狂游记旧朋。
回思真梦幻,不待访林僧
刘公祠堂庆历六年 宋 · 何涉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八、《成都文类》卷三四、《全蜀艺文志》卷三七、嘉庆《四川通志》卷三四、同治《成都县志》卷三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一
益居三蜀中,地广衍,疏众流以沃民田,以堑都邑,由是得川名。
故时汶江跳波,刮午门南东注,治有子城而无郛郭。
丞相高公骈之作牧也,惩蛮诏张吻择腴而噬,且谓走集宜险,因度高城其外,周数十里,开包橐以容居民。
筑堤鄣江,号「縻枣堰」,折湍势𣿬于新城北,以休养生聚,护此土不然。
五代遘屯,靡皇西略,两僭相继,弗恤弗备。
皇朝乾德四载秋七月西山积霖,江水腾涨,拂郁暴怒,溃堰,蹙西阊楼址以入。
排故道,漫莽两壖,汹汹趋下,垫庐舍廛闬,浩乎若尾闾横决,傍无厓漘。
思次之旌与交易之质剂离联浑沄,杂百物资储,蔽波而逝。
独用昼,故民得不为鱼。
开宝改号之初,天子擢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刘公熙古帅州,始大修是堰。
约去讫民害,招置防河健卒,列营便地,伺坏隙辄补。
以故连绝水虞,比屋蒙仁,多绘像而拜思之,与乖崖等。
自时厥后,绵祀八十,功忽而岁轻,事久而日遗。
言言巨防,朘薙隤毁。
升高遐望,江之端頫城大齧,如馁鸷焉。
恬而弗图,可为骇叹!
庆历乙酉朝议曩霄归款,西边粗定,回顾井络,宜得良帅。
遂自陇右加今知府文公枢直,改辕而来,畀厥饥羸,使安业乳哺。
公力勤才敏,不以高简自饰,视剧冗若坦解牛,若石运斤。
幽阴坑蹊,烛露夷易,巨细疏密,莫不曲到。
一日,尝从僚吏诣所谓縻堰者,左右临顾,推本利害,而曰:「非中山公成都其潴乎!
昔者勤劳何谓,后者懈弛谓何?
将利近易知,害远难究哉?
以吾为尹于兹,诚不可遗西人他日戒惧」。
由是大营工揵,益庳附薄,为数十百年计。
盘据广袤,罔分坞属。
汤汤洪波,演漾徐转。
堰脊旧有神宇,榜曰「龙堂」,俚而且巫,义不足训。
公以为思人爱树,《国风》所由著美。
中山之德入人深如是,而庙貌弗建,实前所阙。
因易新制,敞刘公祠堂其上,为里禜水旱、报丰穰之所。
矧自经始,公发之;
既作,公巡之;
已成,公落之,可谓惠训不倦,功施于民,君子矣。
越踰月,涉承檄至府下,公具道首尾,仍命缕其事,将金石刻
涉按《祭法》:「能禦大菑则祀」。
若刘公者,筑堰以除民害,其禦大菑者与。
《春秋》常事不书,非常书。
公增修,兹为无穷利,其非常者与。
众皆曰然。
遂列言以献。
庆历六年记。
杂谢书 其七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六、《西溪文集》卷九
蒙仁私,以某赴郡过府,特垂宠访。
感服之至,不任下诚。
杂还远迎书 其一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六、《西溪文集》卷九
蒙仁私,以将次郡城,特垂荣翰。
感服之至,不任下诚。
与友人 其十六 109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九、《萼辉堂法帖》第一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顿首顿首。
自拜违后,老妇卧病,竟不起。
临老遇此灾,怀抱可知。
摧剥衰羸,殆不可支。
蒙仁念,特赐慰问,伏读感怆。
本乞会稽,今乃愈北,牢落可量。
冗迫中不尽区区,但恃知照而已。
再拜。
又谢仲辉启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一五
蒙仁私以某例进一官,特赐庆问者。
切以用不用固有其时,才不才各言尔志。
然昧者多失于遁之尾厉,而君子常罹乎羿之彀中。
匪兕匪虎,而终乐于不容之相安;
如玉如莹,则未免乎爰变之或异。
盖得自是而不得自是,故知亦嚣而不知亦嚣。
就使再思而后行,未若三已之无愠。
莫莫葛藟,惟条枚是施;
泛泛杨舟,姑浮沉与俱。
诵言冀保于终身,改过务勤于爱日。
间关白首,黾勉清时。
敢兴牛后之嗟,但有鸡鸣之畏。
窃谓庶几免矣,不图忽尔及之。
自触骇机,上蒙恩贷。
迁之善地,假以馀生。
方逮系之初,骇闻中外;
及既行之后,孰不叹嗟?
才辞缧绁之艰,遽揽溪山之胜。
实畴昔愿到而不可得,岂羁累所在而辄见投。
出处不疑,人人略无少间;
循习既久,种种靡不相宜。
所赖者方时善类之尤亲,所得者昔人陈迹之可见。
遂使六年之久,不殊三组之归。
殆此序迁,出于望外。
求其冒昧,亦有端倪。
此盖某人先辈气识曲敦,矜怜俯逮。
察其介而不僻,忘其老以奚为。
每至游从之间,过辱吹嘘之重。
淄渑何辨,要乃同流。
笙磬各音,终成合奏。
致兹孱陋,更得褒扬。
载搜子建之波澜,宛若燕公之黼黻。
字字有据,如古人特为推排;
表表愈工,非衰绪所能窥测。
但惊口角之流沫,又知笔下之生风。
用谨家传,永为文格。
杨宽之墓志铭元符元年十二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五
公讳恕,字宽之,本河东人
远祖某,唐末见中原乱甚,将数子官于蜀,因求便利田宅居之,一人家于普州,一人家于梓州,一人家于资州,三族皆以衣冠传其旧业。
有讳某者,以儒学有闻于,王氏欲官之,不可,遂隐约银山间,当时以为处士之秀。
处士生继安,继安生仲明仲明生翱翔,君之父也。
君为童儿,日诵千言,师以为不烦我,同舍生皆为不及。
稍长,酷爱《春秋左氏》,暇则绕楹诵之,同舍生试取本窗间按之,自初至终,不缪一字。
王由先生者,砥砺名节,以教乡闾之子弟,来学者必考其素,至君来,欣然受之,曰:「此诸生之表也」。
君于书无所不观,闻人间所未见书,必购取之。
论学取友,是是非非,终不以寒微贵势夺其名实。
其与人言行有操,治家理财皆有绳墨。
耆艾趋庭,亲年已八十馀,奉养能致其乐。
绍圣四年春正月,不幸以疾卒于牖下,享年六十有一。
疾革矣,亲友问焉,则曰:「死生之说我自知,顾大人春秋高,人子弃寝门而去,此为无穷之恨」。
娶黄氏,有子曰中师
中师之子曰绾,绾以曾大父之命来告曰:「之克家子,不幸而死,中师有疾,不能将命,敢使绾以进士冯仪状乞铭。
重言十九,使此子不随世磨灭,实有望于门下」。
问其亲党,曰:「之诚善士,冯君之言不妄」。
则许铭之。
绾大父卜以元符元年冬十二月壬午,葬于内江县安养乡西南山之下,从曾大母黄夫人之兆。
日迫矣,铭不可缓,则叙而铭之。
铭曰:
我行三巴,林谷箐深。
僵卧绝壑,楩楠十寻。
匠人营国,一购百金。
独阅岁月,异材陆沈。
用君之能,渠不富贵。
以远不收,可笑而喟。
樗栎牺象,又何足赖。
内江东流,其山颀颀。
,其其桤。
从母安宅,以慰孝思(《山谷全书·正集》卷三一。)
「四」字原脱,据丛刊本补。
襄州光化县重修县学记元符三年二月 北宋 · 李廌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三、《济南集》卷七、《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四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八、光绪《光化县志》卷七、光绪《襄阳府志》卷一八、《襄阳金石略》卷一○、民国《湖北通志》卷九一
饮则祭先酒,食则祭先饭。
一饮一食,而不忘报其先,矧修身治民,可忘先圣人乎!
孔子载道,欲济天下,而时君不能用,故祖述,宪章文武之实;
不试于当年,然金声玉振之德,发乎一身,形于万世
万世之下,六合之间,如天地之覆载,日月之照临。
尊为王公,卑为庶士,凡圆冠方屦者,皆仰之以为师。
大而治天下,小而治一己,凡进德修业者,皆资之以为法。
盖人无贵贱,莫不为其徒;
事无巨细,莫不用其道。
乌有为其徒而寝庙之奉不虔,用其道而教化之宫不饬者乎?
浮图、老子之道,敢与吾圣人抗衡,则以习其说者皆能严其居,尊其师,故塔庙参差,缁黄杂遝,弥满天下。
孔子弟子乃顾学校废兴恝然于心,可无愧乎?
酂,汉相国侯之故封,其山川秀洁,井邑丰富,民气醇雅,为士者敬慎尚节义。
黟山洪侯,复以忠厚中和之政整齐之,一境蔼然,有古风烈。
洪侯初至,谒孔子庙祠,怪其堂序失次,而风雨鸟鼠侵败屋室,土摧木腐,瓴飘甓裂,貌像欹残,器用缺折。
乃喟然叹曰:「有土有民,不可不视者三,曰社、曰稷、曰孔子
酂,通邑也,何为乃尔」?
召耆旧而询焉,皆曰尝为军,昔之为守与夫前为令者,春秋释菜才一至焉,文具苟简,以应故事。
或有营缮者,不过补漏支倾而止。
三岁乡举,会于督府,饔飧之田,督府取之。
故褒博之士不复讲肄于其间,弦歌之音不嗣久矣,久则寖衰而寖弊也。
洪侯曰:「噫!
欲为政令,必先教化;
欲明教化,必尊圣人。
使民回心向道,我辈所务」。
乃咨部使者荆州,请新之。
然财用所给,不能取具。
酂之士民相与议曰:「洪侯欲惠民于无穷,学校成于酂,酂士子居之,酂之利也,洪侯何有焉。
吾属盍共成之」!
乃众请于庭。
侯曰:「县官之赀,亦可苟完;
诸生因欲壮大,尤所愿也」。
于是愿献赀以助用者,愿献地以益基者,愿新绘塑者,愿新祭器者,愿按图指位,则治材董工、自作某处者,板筑朴斲,涂泥丹雘,惟恐或后。
门著肃然,殿陛隆然。
貌像考于秩,爵齿徵于书,服章圭佩各稽于礼,笾豆尊彝皆合于制。
所以奉先圣先哲者,恭而严。
重堂沉然,扉阖洞然。
藏书有府,藏有庾。
庑序户牖,一皆从便;
藩垣庖湢,一皆有法。
所以待先生弟子者,备而洁。
故历阶过位,则人人有畏圣人之心,竦然而起敬。
升堂处奥,则人人有崇道德之心,亹然而自劝。
酂之士民,举欣欣然相贺,且谓廌曰:「庙学之废久矣,非洪侯何以至此之巨丽也」。
廌曰:「昔张老赵武之寝,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而献文子喜,以谓是使得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
呜呼!
高明之家,方倾赀治第,而基倾池平之叹,已兴身外之感。
诚以宠辱在人,而祸福无常,故歌于寝,不敢自庆;
哭于寝,然后以牖下为幸。
孰若居有轮奂之美,而通经于斯,著书于斯;
求道穷理,则为圣为贤,为大君子亦于斯;
砥行立名,为公为侯,为卿大夫亦于斯;
有乐而无哀,有得而无失也哉?
凡今酂人与其子孙,无忘洪侯之德」。
洪侯名中孚字思诚休宁人
熙宁元丰间,居太学有盛名,擢进士
所居见称,酂课为最,庶几古所谓三不欺者。
酂民蒙仁,其绩甚众,匪独学校而已,盖王佐才也。
元符三年二月十有四日记。
贺知泉州刘宝学启 宋 · 廖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九六、《高峰文集》卷八
伏审宠升法从,出镇名籓。
锦衣方庆于归荣,竹马已歌于来暮
欢腾千里,光动四邻。
恭以知府侍郎直道事君,远猷经国。
寇攘所过,赖抚鄂侯之封;
筹策是资,复入晋公之幕。
兹徇邪帷而均逸,暂令远俗之蒙仁
惟闻誉之益休,知功名之未艾。
某叨分支郡,窃庇下风。
望崇屏以非遥,仰英标而徒切。
宋故高平范氏墓志铭政和四年十月 北宋 · 李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二、千唐志斋藏志
政和四年,岁在敦牂,太原王汝言与弟汝砺卜用孟冬之己酉,葬其先公于洛阳金谷乡宣武村之原,以其母夫人高平范氏祔焉。
前期撰次族里行实,来丐铭,乃摭其语,为铭曰:
范氏之先,世家洛阳
夫人祖考,畜德有光。
是生贤女,作配君子。
粤初未嫔,年十有四。
王氏富家,姑惟仕族。
缀接奉承,允难雍睦。
夫人于兹,动必中节。
恭顺以勤,上下和悦。
姑老而羸,有疾淹时。
佩悦侍侧,无须臾离。
夫之仲兄,未壮而夭。
遗腹一女,母且改醮。
夫人哀怜,一意鞠抚。
迨其教之,婉婉纂组。
迄于适人,妇德有闻。
以卵以翼,孰尸厥勤。
夫人静专,不问外事。
施于家庭,一从长姒。
弗嬉弗游,服不文绣。
惟其劬劳,育此稚幼。
性恬而夷,罔见喜愠。
妾媵蒙仁,不戒以顺。
笃志内典,有勤薰修。
清旦诵读,声音如流。
乐善不倦,终始惟一。
良人之亡,悲哀感疾。
政和二年冬十一月
中旬而殂,年四十八。
有子四人:汝言汝砺汝弼后亡,汝霖出继。
女子数多,其四蚤卒。
长适李氏,二尚在室。
猗欤夫人,克有全美。
勒此铭章,媲芳彤史
管军周宁母赠硕人 南宋 · 许翰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襄陵文集》卷二、《永乐大典》卷二九七二
昊天降祉,率土蒙仁
帝辉旁烛于海陬,王泽下洞于泉壤。
某氏恪勤励节,克相其夫;
宠奖繁荣,是维有子。
纡训词于申锡,昭祀事而熙成。
庶几有知,尚克来享。
可。
代贺平湖南北表 其一 南宋 · 许翰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襄陵文集》卷四
剽轻窃发,犯我刍荛,严翼维扬,震于区洛。
捷书绍至,殊党交归(中贺。)
窃以德盛者建功深,世隆而经业远。
肆熙宁之更造,奄荒忽以咸宾。
坐俾介鳞之区,化为冠带之国。
五溪之服,三世于兹,岂无酋豪恃险而不宁,终以类丑蒙仁而难变。
故兹讨定,不假残夷。
祷马祃牙,已见星狼之暗;
壶浆箪食,争迎铜虎之严。
山川益清,郡县宁乂。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遵丕天之大律,极宁考之图功。
六师时行,万里风偃。
皆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使曶爽闇昧得耀光明。
臣远奉使条,阻参班贺,声猷所暨,抃蹈惟均。
李棁持宝货物折充金银致金国皇子靖康元年正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四、《大金吊伐录》卷一
大宋皇帝致问大金皇子郎君:辄有诚意,幸加聪察。
兹者大军南来,再约盟好,恩义之厚,笔舌难言,赏军之物,又蒙减定,深见委曲欢和之意,叙佩不已!
累日下令,于民间根刷金银,告谕之法,不问奴婢亲戚,隐藏之罪,至于籍没家赀,专命大臣,明谕祸福,分遣庶僚,广行敛取,再得金二十馀万两,银二百馀万两,通前已报之数,金共五十一万七千馀两,银共一千四百三十万二千馀两,虽未足六停之数,而实已竭尽公私之藏。
金银地宝,生发有时,矿淘沙渍,计以铢两,自非中都宝货所聚,太平积累之久,亦何能有万数之多也。
自此朝廷宴设,止有丹漆之器,而市肆饮酌,皆埏埴之资。
谅惟皇子郎君通明,必知此详尽,而不在多辞。
今者通和大事,既讲成,赏军物色,岂敢较计多寡?
但以力屈财殚,无可求索,其肯吝惜,以取疑贰?
蒙仁哲,深照此情。
伏惟大军旋旆,且无留滞,又使本朝誓言,永无亏失,全此二美,不亦善乎!
窃惟皇子郎君之意,必谓既已施此惠好,亦要宽假圆融,以尽终始。
表段皆新好之物,可及四十馀万,马骡驼数,不惟多少,类皆病瘦,恐或不堪,并冀宽明,许以续发准折。
今有府库累世所藏珠玉、犀象、宝器等物,并金银丝合等物,悉令知枢密院事李棁持去,倘蒙容留,许以准折,尤所愿幸,一听裁决也。
其馀细琐,令李棁等面布,并少微意,亦令就达左右,伏幸照察。
春律尚寒,惟冀加慎。
遣报谢使副回致金国皇子靖康元年二月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四、《大金吊伐录》卷二
大宋皇帝致书于大金皇子郎君:蒙遣计议使副王汭、耶律宁同宇文虚中至,伏承书翰,辞情恳曲,深佩忱诚。
兹者大军南来,自抵京邑,敦讲旧好,许约盟书,宗社载安,生灵宁息,是皆不赀之恩,怀感何已!
使节往还,既同络绎,和好之厚,誓信弥坚。
岂意城外军兵,辄敢不遵号令,妄举甲兵,夜犯军寨,以卵投石,自取败亡。
初闻惊骇,不知所措,惟恐贻怒皇子郎君,来责败盟之咎。
疑似难明,烦辞何益?
今者乃蒙仁哲,深谅此情,自非曲示欢和之意,何以能此?
愧谢之深,言不能究。
且强弱之形,多寡之势,三尺之童,可料而知,以弱敌强,以寡犯众,虽甚愚者,皆知不可。
况讲信修睦,今将一月,彼此相照,大事已成,岂忍以目前小利,失久远之计,而违其初心哉!
此理灼然,不待辨析。
又且心膂之臣,手足之爱,为质军中,宁不爱惜?
前书具白,已蒙垂照。
且闻军兵聚集,日攻城,严令一宣,寻即退散。
既钦约束之明,仍恩德之厚。
所谕皇叔越王驸马曹都尉同质军中,并于太宰李邦彦枢密吴敏二人内科发遣一员,交换少宰张邦昌,亦候定疆界,同时发遣,曹都尉今谨遣行。
昨者城中军民数万,赴阙诋骂宰执,杀戮宦官数人,两日之间,辅臣罢免甚众。
太宰李邦彦已屡乞致仕,门下侍郎赵野亦在假不出,中书侍郎王孝迪左丞蔡懋皆罢政事,枢密李纲除知大名,王汭见止有枢密吴敏、新除左丞耿南仲、新除枢密宇文虚中李棁四人在列。
事至于斯,惟有诚实。
皇子郎君不念孤危之迹,不谅哀痛之诚,虽罄竭语言,无复可望。
倘蒙矜念,许存赵氏社稷,保全亿万生灵,敢祈大恩存留见在政执官,粗立朝廷,稍安众望,即欲除张邦昌太宰,且令前去交割地界,或更遣门下侍郎赵野为质,亦取高裁。
越王以叔父之尊,平日每所奉侍,以侄遣叔,情理不遑。
已遣弟肃王枢前去,幸依元约,只至黄河。
所有康王却望先次遣回,以副手足。
姚平仲逆天误国,诛殛是宜,比令之四远根寻,已闻陨于铎镝。
凡为执政,事涉可疑,虽领行营之权,实无结搆之迹,虽自臣下违命要功,亦由眇躬有失照察,负惭饮涕,无以自明。
尚冀廓山薮之容,俾获全君臣之义,止从贬责,庶免严诛。
邯郸军役失守,尚蒙放还,在于近臣,终祈矜免。
所谕骡马金帛事,已纳金五十一万七千三百两,银一千四百三十万二千六百两,绢一十万疋,表四十七万疋,竭尽府库旧积,仍歛民间所藏,尽数于斯,无可再得。
只候军回之后,道路稍通,取之四方,旋充元数。
骡已纳六百头,马五百四十七匹之外,馀皆尪瘁瘦疲,素不养在城中,纵复有马千馀,亦乞留为禁卫。
事至今日,岂敢不从?
再造则天地同功,蒙一谴则社稷立陨,惟有投诚,且实盟言。
幸今日之矜容,观他时之改悔。
或有违誓约,不顾大恩,天实临之,祸败不悔。
今遣签书枢密院事宇文虚中、知东上閤门王球充报谢计议使副。
缅惟英明,必加孚照。
白。